第一篇:怎样有效防范幼儿园的安全之我见
怎样有效防范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之我见
洪江市幼儿园:杨小艳
内容摘要: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应该更加重视幼儿的安全问题,为此,本文就怎样有效防范幼儿园的安全问题谈谈我的见解。
关键词:幼儿园、防范、安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安全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案头和心头的头等大事。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怎样让幼儿在学校的安全得到保障,怎样防范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谈谈我的见解。
一、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种类
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种类有: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如摔伤、碰伤、烫伤、触电、吞食异物);幼儿丢失走失事故;幼儿食物中毒事故;幼儿交通安全事故等等。
二、怎样有效防范幼儿园的安全举措
第一、加强领导,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首先幼儿园应从加强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入手。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各班班主任、食堂管理员等人任成员,具体负责安全工作的有关事宜,形成全园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要经常召开安全会议,分析安全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促进幼儿园安全工作扎实开展,营造强有力的工作格局。
2、签订责任书。每学期开学初,园长与各类人员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使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其次,幼儿园还应与供货商签订“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责任书”,双管齐下,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如果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做保障,就会陷于口号,流于形式。因此,幼儿园首先要抓好制度建设,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预案。《教育法》第44条,《未年人保护法》第32条要求学校给幼儿提供安全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卫生的校园环境。幼儿园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预防各种疾病在校内传播、流行。园内要定期、定人、定点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险情及时处理或向有关人员报告。制定食堂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伙食管理制度、食品质量验收和检查制度、食品留样制度等。还要建立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幼儿园各类安全应急预案、重大事故紧急疏散等预案,并进行演练。制定园长、教师、保育员、门卫、炊事员等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安全操作规程。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具体、责任到人。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的安全责任感。
幼儿园的工作是极其繁琐的,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和细心,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班级活动时教师做好活动前的安全防范指导,做到活动快乐健康。幼儿离园时教师一定要凭接送卡领孩子,防止冒领。
第四、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杜绝交通安全
1、加大校车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检验中发现校车有交通安全隐患的,应立即整改,不消除隐患禁止上路行驶。
2、落实学校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学校与(车主)司机要签定责任书,各负其责。学校要指派专人对校车每次运载学生的情况进行查验,发现超员或其他交通违法行为的,要坚决制止,不得放行。
第五、加强家园联系,共创平安幼儿园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家长的沟通、社区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因此要大力提高对家长的宣传力度。每学期可印发安全教育材料,张贴在教室内、家园联系栏和板报中。同时,利用家园联系册、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访等形式,经常性与家长联系、沟通,及时将幼儿园的一些安全要求告知家长,得到他们的配合。如请家长送幼儿
入园时检查孩子是否带了不安全的物品,在参观小学、消防队、庆六一等大型活动前,家长在家要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或参与到活动中等。这样,家园同步会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保幼儿安全。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安全是工作底线。幼儿的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不仅牵涉到教学的稳定,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扎实抓好幼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给幼儿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做到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得益,让社会放心。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
2.章韵清《幼儿安全教育读本》2010年7月希望出版社
第二篇:有效沟通之我见
关于有效沟通之我见
通过关于余世维的《有效沟通》系列演讲视频的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总要面对各种各样与人交流沟通的情况,一个完整的沟通环节是:我们沟通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针对已产生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这就涉及到沟通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讲话技巧,更新知识储备,同时尊重对方认真倾听对方的诉求,假如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想法时,可以多反问一下,不要不懂装懂,最后导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于开展工作非常不利。没有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概括来讲,就是一个问题经过沟通解决掉了或者良性进展,这就达到了有效沟通;反之,就是非有效沟通。
其次,沟通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1、个人障碍,包括双方之间的地位差异,信息来源的可信度,认知的偏差,过去经验以及情绪的影响等,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沟通的过程和结果导向。对此,我个人认为我们要自信(但不能不懂装懂,盲目自信),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摒弃陈旧错误观念和经验,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这几点在有效沟通中极其重要。
2、组织障碍,包括信息泛滥,时间压力,组织氛围,信息过滤及缺乏反馈。这个部分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例如领导安排了一项紧急重要的任务需要你及时跟踪反馈,由于个人的性格因素、心理素质和认知偏差,未及时向领导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导致公司受损甚至产生很恶劣的影响。这个代价不是个人所能承受的,可见,及时向领导汇报反馈工作进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最后,关于有效沟通,这是一个终生学习的事情,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沟通的关键是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认真了解对方的想法,多思考,多问对方问题,多反馈信息认知,最终是双方协商解决问题。
第三篇:有效教学之我见[范文模版]
有效教学之我见
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它将是我们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我认为:
1.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学生中心说”和“生成性课堂”观念的影响下。预设教学目标的做法受到了质疑。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肯定了教学目标设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加里鲍里奇在论述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时,其中之一就谈到了“任务导向”,即定制教学目标。因此,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2.有效课堂教学应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是一堂课中所有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方法种类很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适用的有效范围,它的选择受制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特征以及教学环境等,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一定不能违背适切性的原则。
3.有效课堂教学应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
课堂中学生的投入状态指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一般说来。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实际参与学习的程度指学生参与学习的水平与实际掌握的程度;深层参与学习的效果优于表层参与。
目前,研究者普遍将是否引发了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以及学生学习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国内的学者有实验研究揭示: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进行讨论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优于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被动参与学习状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做到:(1)引发学习者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2)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标;(3)提出富有挑战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激发并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结束后又能保持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4.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指教师能紧凑而富有节奏的安排学生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课堂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进程的时效性。它包括预防性的管理与应对性的管理。
5.有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
“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5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就班级授课制而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讲授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6.有效课堂教学应满足好课的基本条件
所谓好课就是有效教学的课。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扎实”的课是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生成许多新的东西。“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指标应该包括:第一,有效教学是充满生命意识的教学。第二,有效教学是经济的教学,即教学要有效益。教学的效益是通过时间、投入、收益等指标来体现的,“多快好省”是根本的原则。第三,有效教学是充满教师智慧的教学。
强化有效教学,就会“逼”着教师们提高自身素质,尽快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持续不断地追问自己:“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等等。
有 效 教 学 之 我 见
——中心发言材料
数 学 组
房
坤
平
第四篇: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之我见
————读《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设计》心得体会
邵岗中心学校 张多秀
通过这次的校本研训,对我而言,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有很深的体会,总结一下教学方面,主要还是立足基础、寻求创新,保证学生能有效学习,毕竟学生接受知识的层面已经大大超过了传统认知。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得需要,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 之急。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里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而创新”备课呢?
一.有效地处理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电荷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是教材处理的核心。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由温故到知新的启动点。此外,一本教材的各单元之间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处理教材时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终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具有横向联系或互逆关系。这样,便于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避免了前学后忘,便于教师讲授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的体现在课堂,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重要精心设计最佳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要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趣。
2.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和练习。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就应该精选练习,使学生所做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而不是题海战。
3.板书设计。目前由于多媒体的应用,有许多教师忽略了板书的应用。这是不合理的。适当合理的板书可以加强讲授效果,突出教学目的和重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课堂小结。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
5.学法设计。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
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适当有效地运用教学用具,如图片,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一遍功夫一遍巧”,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创新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8.找到适合的学习场所。
9.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
10.学会整理。整理房间、整理书桌、整理资料。整理可以节省许多找东西的时间。不爱整理的人,就不爱学习。
11、找到一天中状态最好的学习时间。
12、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制定。有效记忆方法——记忆法放电影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总是苦恼,明明才刚学过的东西,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今天就来传授一招特殊的记忆法——放电影记忆法。
在每天在临睡前,躺在床上将一天中老师讲课的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顾一遍。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加深记忆。回忆当时讲课的场景,就像看电影一样,通过情景演绎,归纳出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做好二次的巩固。如果碰到有疑问不明白的地方,赶紧从身边拿出纸和笔,将问题记录下来,留着第二天问老师。彻底把问题给解决。
每天都要进行这样的放电影记忆,每次时间不会很长,半个小时之类就可以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给过一遍。
长期积累,我们对于知识的巩固要牢靠很多,学习自然更上一层楼。
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读《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学习心得
邵岗中心校
周勇贤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识字教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弄不好就会显得十分单调和枯燥,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就难以体现。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识字的质量呢?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识字的质量。
第一、鼓励自主识字
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因此,在这个阶段要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识字。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课文出现的生字新词进行预习,包括弄清读音、记清字形、了解字(词)义,能将字词回归于课本中把课文读通顺。
第二步,课堂检测。布置的任务要有检测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在讲授新课之前进行听写,要注意的是,听写的字词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或在以前的课文中出现的但没要求写的。另外一部分易错字、难字应在教授课文时随文强调字形和字义。
第三步,课后巩固。要让学生对课前、课堂中的识字得以巩固,就需要课后的强化。当然这里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布置回家的听写
注,这就冲淡了人们对阅读理解问题研究的兴趣。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整个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主要受三个因素的直接影响。一是读者的认知能力,二是读者的语言知识,三是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依据对这三个因素的理解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创立了不相一致的阅读理解的模式。这些模式大体可归纳为三类:(1)以高夫为代表的自下而上模式。这一模式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阅读过程。(2)以古德曼为代表的自上而下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通常是利用语言知识和有关经验的作用,对课文进行加工的,即阅读的起点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而不是印在纸上的文章。(3)以鲁墨哈特为代表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一模式吸取了前两者的合理之处,不再偏颇文章提供的信息或学习者已有的经验,而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成功的阅读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以上可视为西方国家对阅读理解研究的一个轮廓。同样,在国内,从70年代中期以来,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文的阅读理解策略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如在中文认知中的大脑偏化问题、中文的语言转录问题、字优与词优效果以及中文句子和课文的阅读理解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其中,句子和课文的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更有代表性。
除刘英茂分别以成人为被试和以儿童为被试研究了他们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特点、儿童对句子理解的发展过程,以及唐建(1984)研究了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对汉语主动句、被动句转换的理解以外,更须一提的是,缪小春等人(1984)研究了词序和词义在汉语语句理解中的作用。实验用6个名词和3个动词组成各类型的句子,让被试听完一句话后,用玩具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结果发现:(1)中国人在理解汉语的简单句时,既依据词序,又依据词义,不过词义的作用相对地大于词序的作用;(2)总的来说,词序和词义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理解句子意义都有作用,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但5-7岁儿童在对某些类型句子的理解时,词序的作用相对较大些,而对成人来说则词义的作用要大些。
同时,许多研究也表明,要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理解效果,就必须使其掌握适当的阅读方式和应用适宜的阅读理解策略。
第五篇: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之我见
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都离不开教师在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炼。要想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潜能为基础,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先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和自己努力的方向总结如下: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采用的是模块教学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二、促成生成,精彩新课堂
大家知道,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等。
三、课后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智慧
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四、尊重文本,研读教材
文本是教学之本,是教学之源。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中有两个作用不可忽视:一是文本的感染作用;二是教师本身的感染作用。语文课堂应把文本渲染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尊重文本,就是要求教师要精读文本,深读文本,直到对文本的内容烂熟于心时再进行研读。研读要首先关注教师自身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不要急于看参考书,要弄清文章的篇章结构,读懂文章的主题内容,理解作者透过文章所生发的主体思维,然后再参阅有关文章及参考资料。对待这些东西不是简单地接受,而是为了开阔眼界,提升认识,对文本进行再思考,从“有趣、有用、有效”的角度去对课文进行再发现,架构文本教学的基本内容:一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为何而写,呈怎样的结构,有何主旨,这是最基本的教学层面;二是在课文教学的同时渗透知识教学,注重学生的“积累”;三是在课文教学中既教课文,又“用课文教”,以能力训练为抓手,在课文教学中既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又渗透一定的知识教学。至此,在已经成熟的个人主观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地借鉴吸取外在的材料,对文本的认识就全面深入了,讲课的切入点呼之欲出,讲什么,怎样讲,已心中有数。
五、多向设计,关注学得
文本设计的重点分两类:一是在课文要害处、重要处引导学生思考;二是在学习困难处帮助学生排除障碍。一篇课文中心唯一,但可以有不同的导入内容,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此外,课型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也不一样,我们应针对不同的课型特点,以学生为本,关注学得。课堂设计要先关注学,再考虑教。例如预习课,预习课的目的是为“文本展开、文本阅读”作铺垫,为有效开展“文本阅读”作必需的准备,预习课主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整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尤其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逐步提高,其自身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预习课是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上“预习课”,师生首先要摆正预习的位置。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而是当前教学思路更新的具体体现。学生对每一堂课新知识学得好与差,与预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对预习这一环节的认识,明确预习的重要性。具体来说,预习课的设计必须达成以下四级目标:一是搜集材料,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解读作者,解读与文本相关的有效信息。有些文章时代背景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在预习中能较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要提前为学生搜集有关信息。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在预习课文时就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题及所表达的感情。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材料和信息,通过具体的活动,落实学生的表达和整合能力。二是阅读感知,落实字词积累。通读全文,把重点字词和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并学会运用。教师要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并能利用黑板做好重点字词的整理和讲解工作。三是直观感悟,交流感受心得。将对课文的理解或某些感受写在空白处,并做好眉批。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以待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搜集信息,及时引导、点拨。上课时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特别是注意学习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他们在思考问题或做眉批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颇。教师应把学生的预习思路引到学习重点上来,同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下有关文本阅读的知识,告诉学生在阅读时应重点学习什么,从而教给他们阅读文本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时,切入点要小,挖掘要深,不可面面俱到,只要有收获即可。以文言文为例,重点应放在字词上,先由学生阅读感知,自己动手翻译,然后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课堂上,并由教师总结规律性的字词。四是提出问题,确立下节课的文本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问,并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取共性的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预习感知趋于深入。为此,教师必须明确预习课不等于自学。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学习,而预习课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在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时,完全靠学生自学,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对抽象的哲学概念、观点等基本知识的。
六、强化实践,落实细节
新课标对语文课堂的要求之一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的设计。我们知道,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其根本的特点是工具性学科,因此,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应融于听、说、读、写中,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在教学设计中,应适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设计,在听、说、读、写中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例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不要片面强调它的信息功能,将语文课上成了相关领域的学术专业课、知识课、信息课,谈美学理论,谈“虚实相生的艺术”,谈“残缺美”,谈得学生如坠五里云雾。备课时教师应从实践入手,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国画艺术:水的浩渺无际、山的巍峨高耸等;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等;体味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使得知识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小组活动是语文课堂实践能力的主要形式,要明确活动的实质,避免活动被架空,把活动虚化、形式化。开展小组活动的目的有:一是交流思想,共享资源;二是答问释疑,深化理解;三是分工合作,提高效率。要从以上三点出发分别进行精心设计,活动的目的不同,开展的形式也应不同,具体的细节一定要落实,真正使小组活动有效化。
七、重视反思,二次备课
以上对备课的理解只是宏观认识,具体的方法因教而异,因人而异;但要做到备课有效是相当不容易的。教师一要有知识上的综合力,知识丰富,才能信手拈来;二要有组织上的凝聚力,课堂要形散神聚;三要有思考上的催生力,为课堂推波助澜;四要有争议时的辨析力,使课堂有思想活力,但也有理性评价。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也就是教师要课后小结。杜威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处于教师发展的中心位置,以教学反思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随笔写作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许多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名师都是踏着这条路笔耕不辍而走向成功的。课后小结使备课向课后延伸。同时,还要实施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的理论依据是以学定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学法设计,因为我们教师的预案有时是一相情愿,但课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难以预料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很多时候“发生的事情”是教师难以设计和强求的,但这也往往是教育教学、学生发展的最佳时机。正因为如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难易程度、学 有效教学之我见生主体发展的状况、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及时间安排等内容进行重新安排设置,化非预设为预设,完成二次备课,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