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增感情”是重点
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增感情”是重点
在这个春天里,如果探寻一下湖北省各级干部的足迹的话,那么,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农户的家里,留下的印迹最多。
阳春三月,荆楚大地犁耙水响。从省委书记到普通干部,陆续走出办公室,奔赴全省26018个行政村、1062万个农户的家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各级干部的脚印,将“印”遍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和农户家!如果说,这“两个全覆盖”,是眼下湖北正在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突出特点的话,那么,“增感情”则是这次活动的重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身入心近,才有可能生情,有情才能同心同德。领导带头,饱含深情、扑下身子、提振精神,走向基层农村今年2月14日,开春伊始,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一大早从武汉出发,轻车简从直奔革命老区黄冈农村。招工现场、农家小屋,随时停下,向群众了解情况。一路走来,李鸿忠反复与当地干部交心:“民评民说是标准,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主要负责同志要勤下基层,了解民忧、民思、民盼。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财力不是根本的,关键是增强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此前,他通过报纸与全省农村干部谈心,希望大家饱含深情、扑下身子、提振精神,走向基层农村。省长王国生刚到湖北工作,几乎是连轴转,跑遍了各个市州。
3月2日晚,省委常委张昌尔夜宿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村民席明利的家里。第二天,用完早餐后结账,主人坚决不收。最后,只好把钱交给村支书转交。2月21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侯长安在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与吴先财等4户村民促膝谈心:“老吴,我俩想到一块去了!现在温饱都不成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项目,解决‘有钱花’的问题。”
„„
省领导的足音,吹响了新春的号角,全省上下积极响应。
贴近群众的心,才能感受群众的脉动。“打开李江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坐着农家小板凳,刷牙、洗脸、洗脚。窗外山风呼啸,我偎在床上心潮翻滚:不住下来
亲身体验,不可能了解这么多实际情况。只有下基层,才能贴近农民朋友的心,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是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3月5日“民情日记”里的一段话。
3月4日上午,孝感启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午,黄关春就直奔最偏远的大悟县三里城镇四庙村,先走访了韦莉明等多个困难户,在界牌水库,他听说相邻的河南罗山县旅游业红红火火,而大悟这边却冷冷清清,于是与当地群众一起来到罗山,实地“取经”。
3月5日是周六,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驰,一路蜿蜒“扎”进麻城市三河口镇童家河村,市委书记李开寿工作日程的“5+2”开始了——
考察槐树坳村木耳生产基地、三河口福利院、三河口服饰商埠;当晚8点多,夜宿三省交界的狮子峰林场蔡家湾,与群众座谈;晚9点20分,一起看科教片《森林防火》。6日上午8点,沿羊肠小道徒步4个小时,登上海拔1337米的康王寨,与当地同志商议发展风电和旅游;下午2点,婉拒林场工作午餐,临时改到柏树湾走访“穷亲”张延海老汉,吃农家饭,与村干商议农家乐旅游。下午4点返回麻城,在车上与电信、交通、林业等部门负责人通电话,要求尽快落实走访中群众提出的民生问题。
这就是湖北一位县级市市委书记周末的行程。全省90多个县市区的“一把手”,近期都不乏类似的周末,更别提工作日了。一路走来,令李开寿难忘的是,村民张桃书乐呵呵地说:我在家门口也能就业了!创业老板丁大富呼吁:在贷款上帮一把;69岁五保老人何正芳赞叹:一日三饱,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服装店主汪能对乡镇治安很担忧;山区手机信号弱、交通闭塞、信息不灵通„„一件件,一桩桩,李开寿除了记录,说的最多的是:“好,我记下了;请放心,我们来抓;一定会好起来的„„”
省直部门动起来了,各市州、县忙起来了。春耕春播的田野上,寂静的山沟里,“热”起来了。
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突出4项重点: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集中开展3个月。”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农办主任刘田喜介绍。
荆楚农村千差万别,各部门、各地干部下基层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只予不取,帮忙不添乱,不给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增加任何负担。
田间地头好说话。3月17日,嘉鱼县官桥村万亩油茶基地,嘉鱼县委书记刘海军与农民一起抡锄头,“现在正值春耕大忙,老百姓都在忙农活,我们就追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交心,发现问题现场办理。”在该县潘家湾镇肖家洲村,村民把工作组成员围住,询问如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人员现场解答。在新街镇,工作组送去4吨化肥、220公斤玉米种子,帮助一些村民解决春耕实际困难。
“两个全覆盖”既是要求,也是挑战。“我们是秭归县‘千名干部下基层入农户’工作组,如果有好的意见建议,请联系工作队员王学钰,电话„„”秭归县竹瓦头村村民谭国合一家在邻县打工,家里没人,工作队员在他家门口贴上这样的联系卡。秭归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6万人,为实现对这些人的全覆盖,该县制作了联系卡。当地村民感慨:联系卡就像“连心卡”,把政府和百姓紧紧“粘”在了一起。秭归还通过电话、QQ视频,以及设在北京丰台等地的13个流动党员支部,千方百计联系外出务工人员、党员,讲政策、问民情。徐家山村王辉波在深圳打工,得知家乡正开展此项活动,特意回乡“探个究竟”。他还赶到村民座谈会现场,向驻村工作队读了亲笔写的信,并鞠躬致谢。
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办法就会比困难多。省委农办、省林业厅、来风县等实行“见缝插针”的活动策略。农户下地、外出务工,第一次走访找不到人,请村组干部或左邻右舍捎话,约定下次走访;白天不在家的,等到晚上再访,大家“围炉夜话”,太晚了就住在农家,次日一大早抓紧时间走访其他农户。他们还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开会议事、农业科技培训、计生宣传教育等农民比较集中的机会,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对外出人员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寄一封书信、留一张联系卡、送一份宣传单,确保了全覆盖。
松滋市针对农户散居、当前农忙、外出务工人员多等现状,创造了早晚走访农忙户、随机走访农闲户、发函走访空巢户、反复走访上访户、预约走访示范户、重点走访贫困户的“六访工作法”。
“民情日记”录下收获:干群关系,关键在干部,重要的是解决好感情、利益和本领的关系
省财经办副主任赵凌云,从小生长在农村,与农村有割舍不断的感情。上大学后,每年暑期都回家参加“双抢”,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工作,也多离不开农村。
尽管如此,这次在鄂州市鄂城区翁垴村、桐城村的驻点走访,依然让他收获了不少新的感受和认识。
“农民也是先进生产力的热切追求者和追随者。”赵凌云在自己的“民情日记”中写道——
3月8日,我们选择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翁垴村开始走访。翁垴村有14个村民小组,789家农户,2800人,耕地1700亩,人均6分地。
我们在村小学旁岗地上看到一位正在油菜地薅草的老人,我们一边帮他拔草,一边问这问那。老人姓程,今年71岁,古铜色的脸上写满沧桑。妻子亡故,儿子媳妇外出务工,他一人种着全家的1.5亩责任田,我问他收成情况,他摇头苦笑。他说,5分水田尚可满足自己口粮,1亩旱地收成除了成本以外,纯收入500元左右。主要原因是缺乏水利设施,靠天吃饭,收成不好。由于缺乏灌溉设施,冬季栽油菜苗时,他要一担一担从岗下水塘挑水浇苗。老人倚着锄把,叹息地说:“我年纪大了,挑不动啊!要像当年那样有电排就好了!”我们在村组干部的引领下,查看了已经废弃的水渠和抽水房。
晚饭是在村妇联主任许秀梅同志家吃的。隔壁家一位老人在看电视,我走进去和他聊了起来。老人也姓程,是一个老党员,复员军人,一家五口。儿子媳妇就地打工,妻子和他一起务农。由于灌溉设施废弛,他将全家的责任田通过交换集中起来,变成1.2亩旱地,全部种菜,精耕细作,年收入6000多元。加上儿子媳妇打工收入,全年可以有近5万元现金收入。
两位老人反映的都是水利问题,但两个老人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的耕作方式和收成的差距,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我们感到,现在农民关注的问题与10年前大相径庭。那时候,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负担过重、计划生育、乡村干部作风等。现在,农民关注最多的是,如何改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如何引进工业项目以增加就地转移就业机会等。这不正好说明,当代农民开始追求现代农业、追求农业与工业的对接、农村与城镇的对接吗?换句话说,农民不再是落后的象征,已经在某些方面,开始追求和追随先进生产力
了。农民已经提出了“三化同步”、“三化互动”的要求,党中央提出的“三化同步”可谓恰逢其时啊!要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才能不落后于群众的要求!3月25日,赵凌云回到了武汉,但乡间的思绪,依然萦绕在心:
——集政治、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于一体的人民公社体制消失后,集体经济缺失,农村的社会管理亟待加强;
——群众工作新的路线图:出发点“从掺杂部门利益,到群众利益至上”;新思维是“从过去的我给你什么得什么,到未来的你需要什么我就努力给什么”;政策设计路径,应该是自下而上;干群关系,关键在干部,重要的是解决好感情、利益和本领的关系„„
要“身入”更要“心入”,绝不能走形式,更不能让群众反感。走访仍在继续,希望就在路上
民心如天,决定成败。“干部进村入户,突出做好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落脚点是增感情。”刘田喜说。
干部下基层,老区、山区等相对困难地区成为“热点”。3月20日是周日,大别山革命老区麻城下起雨夹雪。“今天我们来到老区开座谈会,也是‘诸葛亮会’,请大家就人事和社会保障工作提意见、出点子。”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翟天山话音刚落,会场立刻“热”了起来。
红安、罗田等老区县市代表纷纷献计建言,就医保、新农保等提出意见建议110多条。省人社厅领导一边听,一边记,不知不觉时针指向中午12点。最后翟天山说:“8个老区县市给我们出了110道题,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试卷,我提议各部门现场解答。”“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项目先行,我们重点抓落实!”各处室纷纷表态。脚印留地头,深情记心间。3月2日,应城市委书记朱高文来到汤池镇洪河村草莓种植基地,与农户拉家常,询问草莓种植难题、市场行情怎样。他反复叮嘱工作组: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密切党群关系,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和“深入”,绝不能走形式,更不能让群众反感。
背起行囊,打起精神,一些部门结合自身特长奔向“希望的田野”。“这个池子明天可以拆板了。”3月15日一大早,省农业厅驻罗田县四口塘村的工作组技术员来到村民汪月芳家里,查看她家的沼气池。目送技术员离开,汪月芳深情地用右
手摸摸心口,竖起大拇指,这是一名聋哑人特殊的谢意。厅长祝金水多次到该村了解春耕生产,先后走访30多位村民、干部,帮助村民改善种植模式,解决农机作业等问题。
3月4日,省农业厅驻宜昌市夷陵区云台村工作组路遇一片橘园,看到大棵大棵的橘树被锯倒,他们心痛地问:“老乡,你这是干什么呀?”园主解释:这些杂柑树产量太低,干脆砍掉,重新栽。“产量为什么低呢?”“乡里技术员看了,也没办法。”他们赶紧劝阻:“树先别砍,砍了几年都没收益,过几天省里专家要来,给你的园子诊断一下。”“好啊!好啊!”老乡高兴坏了,互相留下联系电话。据了解,该厅派出的48名干部已经驻村入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农时三月下乡忙,村乡又见春意盎;帮农须怀赤子心,扶困更将精神彰。”这是百姓送给进村入户干部的一首诗,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走访仍在继续,希望就在路上。
第二篇: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调研报告
陈场二小驻王桥村工作组
根据镇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工作组安排,陈场二小驻王桥负责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工作,在魏军校长带领下驻村组全体同志高度重视此次能直接与基层民众面对面交流学习打交道的机会,深入王桥村每一户村民家里,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听取意见。调研工作有序开展,取了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王桥村位于陈场镇西部,随岳公路旁,陈南大道面积25亩,租地面积150亩,安能面积310亩,农田面积565亩,辖4个村民小组,178户,总人口866人,其中党员20人,“两委”班子成员3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3864元。
二、工作过程
在镇委专题会议布置工作后,在魏军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三万”活动“三个全覆盖”的要求研究了工作方案。为方便工作,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采取集中力量,分工协作的方式,在进村宣传发动和入户调查走访民情民意的基础上,每人负责一片,一户不落,将党的惠农政策送上门,将每户民意填入民情调查表,并将所走访的民情民意归纳分类,实现了驻村全体干部走访民情民意全覆盖。在孤寡老人王斯平家中,当了解到王斯平老人孤单一个,至今没有上户口,住的老土房也早已是危房的实际情况后,对她宣传了国家的政策,和村干部沟通尽快解决户口问题,并送上500元表示关怀之心。这种方式深受农民好评,送去了党的政策,送去了信心,送却了温暖,广大农民畅所欲言,说出了心里话。
三、调研结果
在逐户走访和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党的惠农政策在下面基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村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政策,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分析归纳,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主要有:
1、群众需要发展种、养、加工等产业的小额贷款很难贷到。
2、特困户、低保户的确认,缺乏公开性,要求公开公平。
3、农田水利设施长年失修,淤塞严重,要求加强沟、渠、道等小农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方便。
4、种、养、加工等保险要继续执行,理赔要合理公平公正。
5、实行农村养老保险,60岁上以上的老人要享受老人保险。
6、特困户、困难户、低保户房屋改造要按政策落实补贴和贷款。
7、镇、村干部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少。
8、孤、寡、残、病等人要求照顾,解决困难。
针对民情民意反映的问题和要求,我们驻村干工作组迅速与王桥村委会班子进行了沟通协调,要求尽快落实解决。
下一步工作安排是:
1、将收集的问题向村里、有关单位反映,争取圆满解决,让农民满意。
2、对特困户、困难户、伤残病人进行慰问,解决他们一些实际困难。
3、帮助该村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寻找发展村级经济的措施。
第三篇: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工作总结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工作总结
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今年3月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定量为主,便于操作”的原则,青山镇街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完成了开展“三万”活动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提高认识,立足实情谋发展
青山镇街党工委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创新能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增强学习实践活动实效性,统筹推进结对村经济建设科学发展,青山镇街针对林岗村面积小、经济水平低,大部分发展资源向城区聚集的现状,立足实情,主动创新,采取“实地调查定方案,规划项目促发展”的结对宗旨,扎实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有效促进结对村帮扶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共同发展。
二、组织共建,完善机制建平台。
按照省、市、区关于“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指示精神,青山镇街党工委专门成立了“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由街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认真研究制定了“三万活动”工作计划,落实帮扶责任人,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结对共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街党工委注重加强督查,将结对共建工作纳入街道工作大纲,要求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有工作总结;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
三、资源共享,结对帮扶显成效。
通过实地察看村容村貌,详细询问当地群众,切实了解结对村近年来需推进的重点工作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围绕结对村工作重点及结对共建项目规划,为结对村实施规划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人力、物力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1.解决民生,造福百姓,修筑农田堤坝。自全区开展“三万”活动以来,街党工委邱孝军和办事处主任李刚带队多次深入到共建单位仓埠街林岗村,利用入户调查,填写问卷等形式,发现朱家大湾滚水坝是该村唯一的当家塘坝。由于年久失修,坝内淤泥沉积,荒草满坝,几近荒废,不能发挥农业生产灌溉作用,使当地农民群众的利益损失严重。为增强该村发展后劲,结合市区相关要求,街党工委多方筹措资金,与今年5月该项目顺利落实建成。由于该项目的建成,使林岗村的265户农户受惠,解决了农田供水不足问题,直接灌溉农田1000多亩,从而一次性解决困绕该村多年的土地干旱问题。
2.多方筹措,广辟财源,完善基础设施。在干部驻村调研时发现,林岗村缺少村级办公场所,街党工委书记、主任又及时与仓埠街党工委取得联系,对此问题进行了对接磋商,并在林岗村现场办公进行研讨并确定由青山镇街党工委出资2万元支持,并多次帮助林岗村催促仓埠街资金到位,最终推动了林岗村办公场所的顺利进行。林岗村新建的办公场所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办公面积300平方米,内设党员活动室1个,办公室2个,图书室1个,医务室1个,总体投入资金达14万多元。解决了林岗村多年来无村级办公场所的历史。
3.理清建设思路,落实发展大计。街党工委多次入驻林岗村,指导村党支部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帮助解决群众文体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协助村做好村民健身场所路径、照明的修缮工作;开展美化、绿化、净化活动,集中治理整顿环境卫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发展实力。为了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土地有序流转工作,加快高产高效农田建设,走现代化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之路,在街党工委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林岗村党支部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形成产业,引导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推广实行鱼鸭共养立体养殖模式,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下一步工作打算:
因地制宜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兴办农业项目、依法经营集体土地、发展社会化服务事业,积极探索发展林岗村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通过活动联谊,进一步提升村党员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增强机关党员干部对农村基层的认识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保证联合开展活动具体化、长效化。
第四篇: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典型材料(推荐)
阳新县龙港镇——
变被动为主动
化精神为行动 将“三万”活动打造成为民心工程
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启动以来,在市委、县委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阳新县龙港镇以“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为根本目的,以“两个全覆盖”为主要目标,以“四个在一线”为重点,积极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将上级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两个月以来,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农民群众反响热烈,“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三万”活动工作领导。2月28日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电视电话动员会召开后,龙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了党委会议,对“三万”活动进行研究部署,会上形成了“坚决贯彻上级指导思想,坚决保证活动高效开展,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的统一思想。会后,镇党委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从其他部门抽调3名年轻干部充实到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还专门印制了《民情日记》发给镇干部,并将镇干部在“三万”活动中的表现纳入个人年终考核,与个人评模评优挂钩,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二、主动参与,积极作为,保障“三万”活动顺利开展。为保证此次活动顺利开展,龙港镇党委、活动办积极做好各项衔接工作,深入发动镇村干部积极参与。在“三万”活动走村入户阶段,镇活动办明确了各工作队队长、各村支部书记为“三万”活动联络员,建立了每周汇报制度,要求每个联络员每周五向镇“三万”活动办公室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梳理。在镇活动办的倡导下,各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形成了“重点走访困难户、反复走访上访户、早晚走访农忙户、预约走访示范户、随机走访农闲户”的“五走访”机制,并充分利用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农技培训、家族议事等农民比较集中的机会,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有效加强了对社情民意和一些倾向性、苗头性信息的掌控。针对龙港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众多的实际情况,镇活动办要求镇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协助各工作队对因举家外出务工经商的“空巢户”实行“五个一”走访方式,即“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寄一封书信、留一张联系卡、送一份宣传单”,确保了全覆盖。目前,驻龙港镇的4个市级机关、34个县级机关、51个镇级机关及全体镇村干部共500余名党员干部已经基本完成了走访任务。在走村入户阶段,大多数村民对各级干部主动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民情的工作方式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群众们乐于讲实话、道实情,与工作队的干部交朋友、结对子、话家常、提建议。
三、密切沟通,全力支持,营造“三万”活动良好氛围。为配合市、县工作队顺利开展访民情活动,镇活动办多次组织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到各工作队调研,听取各工作队意见和建议,积极协调各种关系,为工作队开展走村入户提供各种便利和支持。镇活动办要求镇驻村干部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先后多次组织市县各工作队召开专题会议,并落实了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为下访干部当“向导”,协助下访干部摸清真实情况,推动工作高效开展。为了加强镇党委与各工作队之间、各工作队之间、村干部和工作队之间的联系,镇活动办在4月21日集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将市、县驻村工作队队长、镇村干部召集到一起,通过“组织一次座谈会、进行一次党员教育活动、开展一次集中走访慰问、安排一次集体义务劳动”,使各工作队加深了对龙港镇情历史的了解,互相之间增进了友谊,深化了全镇党员干部对“三万”活动认识,使大家普遍表示受益匪浅。龙港镇党委、活动办狠抓对“三万”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在龙港电视台以滚动字幕、公告的方式早、中、晚定时播放“三万”活动专题节目。镇活动办先后向县活动办报送活动信息16条,在黄石日报、楚天时报、湖北阳新网、阳新电视台等各级媒体播发稿件20余篇,着重提高了群众对“三万”活动知晓度,为“三万”活动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真抓实干,力求实效,确保“三万”活动取得实效。在“三万”活动中,龙港镇党委、活动办采取多种形式,多次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各村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收集民意,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我镇将“三万”活动与当前的各项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将“三万”活动与计划生育春季攻势突击月活动相结合,推动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二是将“三万”活动与春耕备耕相结合,宣传惠农政策,解决村民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三是将“三万”活动与社会稳定相结合,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平安村;四是将“三万”活动与村级换届相结合,听取群众对村“两委”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村干部的工作情况,为村级换届工作的提供重要依据。为了确保入户率达到100%,镇活动办还经常组织专班对各工作队驻村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重点对偏僻地区的村组进行突击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驻村单位主要领导和工作队队长进行反馈,保证工作队真正学鸬鹚“沉下去”收集民情,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镇活动办针对各工作队反馈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向镇党委主要领导汇报,经党委会研究后,决定将综治维稳、民政救济、城建国土等职能部门的力量集中起来,在镇政府设立“农民维稳信息服务中心”,以解决农民诉求渠道不畅的问题。马岭村村民李民松因责任田的土地纠纷上访很多年,在“农民维稳信息服务中心”里经过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协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一个“老上访户”从此成了“劝访户”。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民维稳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在镇活动办的建议下,镇政府筹集资金20余万元在政府大院内新建一处办公场所,目前该中心已经基本建设完成,预计5月中旬投入使用,届时民政、城建、国土、计生、司法、公安等部门将派出专人在中心内集中坐班,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贴心的“一站式”服务。
截止目前,在龙港镇党委、活动办的认真组织、精心谋划下,各级工作队通过“三万”活动在龙港镇先后走访慰问困难户304户,结对帮扶困难户164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8起,落实各类扶持资金62万元,帮助村级申报项目资金270万元。当前,全镇党员群众对此次活动反响相当好,普遍认为是一次便民活动,是一次惠民生、促发展活动。
第五篇: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工作总结
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今年3月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定量为主,便于操作”的原则,青山镇街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完成了开展“三万”活动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提高认识,立足实情谋发展
青山镇街党工委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创新能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增强学习实践活动实效性,统筹推进结对村经济建设科学发展,青山镇街针对林岗村面积小、经济水平低,大部分发展资源向城区聚集的现状,立足实情,主动创新,采取“实地调查定方案,规划项目促发展”的结对宗旨,扎实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有效促进结对村帮扶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共同发展。
二、组织共建,完善机制建平台。
按照省、市、区关于“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指示精神,青山镇街党工委专门成立了“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由街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认真研究制定了“三万活动”工作计划,落实帮扶责任人,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结对共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街党工委注重加强督查,将结对共建工作纳入街道工作大纲,要求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有工作总结;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
三、资源共享,结对帮扶显成效。
通过实地察看村容村貌,详细询问当地群众,切实了解结对村近年来需推进的重点工作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围绕结对村工作重点及结对共建项目规划,为结对村实施规划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人力、物力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1><2>3.理清建设思路,落实发展大计。街党工委多次入驻林岗村,指导村党支部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帮助解决群众文体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协助村做好村民健身场所路径、照明的修缮工作;开展美化、绿化、净化活动,集中治理整顿环境卫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4.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发展实力。为了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土地有序流转工作,加快高产高效农田建设,走现代化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之路,在街党工委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林岗村党支部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形成产业,引导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推广实行鱼鸭共养立体养殖模式,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下一步工作打算:
因地制宜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兴办农业项目、依法经营集体土地、发展社会化服务事业,积极探索发展林岗村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通过活动联谊,进一步提升村党员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增强机关党员干部对农村基层的认识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保证联合开展活动具体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