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教案1
信息技术教案:第1节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2
课课题题 第1节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
1、懂得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步骤;
2、掌握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6课时 第3、4课时
教学过程
I、引言:前面我们认识了PowerPoint的最基本使用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正式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一幅幻灯片,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掌握它的一些基本的制作步骤和基本方法。
II、讲授新课
二、制作文字幻灯片
1、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1)从“新幻灯片”对话框中选择第一种制作“封面”的版式,然后单击 确定按钮,出现第一
张空幻灯片,如图。
(2)将鼠标移到“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处,单击鼠标,切换中文输入法,然后输入“自我介绍”,再将鼠标移到“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处,单击鼠标,输入你的名字,这里以“刘强”为例。输
入后,屏幕变为如图所示的情形,即为制作的第一张幻灯片。
III、练习、作业、预习
①练习制作出你的第一张封面幻灯片。
②预习其他幻灯片的制作方法。
IV、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一张封面幻灯片基本的制作步骤和制作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
第一张封面幻灯片的制作,更好地掌握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
教学后记
第二篇: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案1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兴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准备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2、电脑在学习或教学中的应用一般称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一些特点:
(1)便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通过计算机的演示,抽象事物可以形象化,宏观事物可以微观化,微观事物可以宏观化,使传统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东西变得比较容易理解。
(2)突出个别化,实现因材施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软件的交互性也越来越强,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难度,从而实现内容、进度和难度上的个别化,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3)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个别教学,每个学生在电脑中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内容,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来自电脑的肯定,能够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加上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制作上色彩明亮、画面精制、情节生动、创意独特、交互性强又富有动感,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可以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3)信息交换与传递
在网络上可以很方便的将信息发送给其他用户,同时也能收到来自其他用户的信息。
3、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查找信息、获取信息,体验网络所带来的极大便利,这个目的需要通过使用“网上邻居”来实现。当网络上的每个用户设置好电脑的共享以后,就可以通过网上邻居来访问其他用户的电脑了。查看其他电脑上信息比较方便,获以其他电脑上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这里老师可以通过演示让学生看明白。先从其他用户的电脑上找到看书需要的信息,然后将其选中,单击“复制”,最后将其粘贴到自己电脑上的相应文件夹里。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建议:
1.本课与前两课不同的主要地方是从这节课开始,学生是有目的搜索信息,并且要提高学生获取的信息的效率。
2.由于各个门户网站编排的分类方法不同,希望教师使用贴近学生实际及学生能够理解的分类方法,教师在这里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分类的一般规律。
3.通过链接一步一步浏览到的目的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知道事物分类的过程。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重点:
学会在因特网上下载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教学难点 :
信息的整理。教学建议:
1.本课与前几课不同,主要目的是使用因特网上的信息,并且要提高学生信息加工及处理能力。
2.直接引用网上的资料是在网页上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实现,这学生在Word、PowerPoint 中已有使用经历,在这课时里应该不会成为学习障碍。
3.把复制下来的资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对我们的孩子来说还是一个挑战,在此课时中,我们应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取舍,加工能力。
4.把网页保存下来是一种比较快捷的方法。但“另存为”是,IE5.0以前版本不能保存图片,只能保存网页上的文字资料。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案1
凯里市《信息技术》优质课选拔赛教案
第四册第一单元 实践二 “ 网络资源的搜索和保存”教学设计
凯里市第十小学
于月红
[课 题]网络资源的搜索和保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搜索引擎。
2、指导学生学习保存网络资源。
3、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熟练的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并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正确保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协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学习,掌握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网络上实践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网络资源的搜索和保存。
[教学难点]将学到的网络资源搜索和保存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启发 → 示范 →学习→运用 → 实践
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实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 复习导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供示范讲解,任务驱动,学生实践。[教前准备]1、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
2、学生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进入网络的方法。
学生介绍上网方法。
凯里市《信息技术》优质课选拔赛教案
2、网络的基本知识:网页、网址、不同的主页。
3、学生实践:进入因特网,认识主页、区别网页、网址、标题栏、工具栏、地址栏、状态栏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共同识别。
二、揭示新课学习
1、网络上的丰富资源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介绍网络寻宝器――搜索引擎
(教师利用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演示网上搜索)3、介绍几个常用的搜索网站:
雅虎(www.xiexiebang.com);酷狗google(www.xiexiebang.com);白度(www.xiexiebang.com)等
4、事例演示:网络上搜索“桂林山水”的介绍(包括图片、文字介绍和视频)
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栏里输入:www.xiexiebang.com,敲回车. 进入Google网页后,在搜索框中输入“桂林山水”,敲回车. 5、进入相应页面查看资料。6、学生用笔记下关键的环节。7、学生质疑,理论掌握。
三、学生实践:
1、布置共同的任务:请通过网络了解“金华的双龙洞”(注明:文字资料、图片资料)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按教师要求,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教室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3、教师小结学生学习和实践情况。
4、学生实践:请选用自己喜欢的搜索网站,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文明的除外)。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搜索网站,了解自己想要查找的内容。 学生记录下自己使用的搜索引擎,基本方法。
5、小组合作,互相检查和监督,本组小老师帮忙指导本组同学出现的问题。 小组同学交流找到的内容,并互相了解使用的搜索引擎。学得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凯里市《信息技术》优质课选拔赛教案
四、学习保存网络资源
1、教师演示将搜索到的内容保存:<1>收藏网页:
选择“收藏”菜单中的“添加到收藏夹”命令
在“添加到收藏夹”对话框的“名称”栏中检查保存的网页标题。 自己输入网页名称,单击“确定”按钮。
2、学生学习收藏自己搜索到的网页。
<2>保存网页:
在进入的网页中,找到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弹出的“保存web”对话框
选择文件保存的位置“我的文档”,输入文件名,单击“确定”按钮或敲回车。
3、学生学习保存自己搜索到的网页。
五、学生实践活动
1、学生网上实践: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感兴趣的内容。2、将搜索到的网页添加到收藏夹。3、将搜索到的网页保存到“我的文档”。教师巡视指导。
六、小结
1、总结本次学习实践的得失,提出改正建议。2、布置课后练习任务。3、整理笔记。
课后反思:
2006.5.15
第四篇:七年级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1
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认识计算机硬件
授课时间:2017-9
授课人:卓信益
一、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方法
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2.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第四代计算机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成本低。
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课件,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师提问:计算机硬件从外观和内部分别有哪些部件?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课件,总结:
外观上: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内部构造:主板、CPU、电源、内存、显卡、硬盘、光驱、软驱、网卡等。
教师提问:看完这些硬件结构,那这些部件分别都起什么作用的呢?如果把计算机比如是一个人,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各个部件都起到人的哪个器官的作用。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讲解。
CPU:犹如人的大脑,起运算和控制作用。
主板:它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
显卡:相当于人的眼球,图像的形成由它完成。
声卡:它是计算机的声带,计算机能发出声音全靠它。
内存条: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内存储器。
硬盘:犹如一个大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和数据。
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大脑处理后的信息,往往通过人的脸表现出来,它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音箱:是计算机的嘴,计算机由它发出声音,同样是计算机的输出
设备
键盘、鼠标:各种操作和命令由它输入计算机,它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打印机:相当于我们使用的笔,也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
引入: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我们说内存是临时仓库,硬盘也是个大仓库,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包括硬盘、软盘、光盘和U盘等),它们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展示课件)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
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英文Byte,缩写为B。
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
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 Byte=8 bit 1KB=1 024 B 1 MB=1 024 KB 1 GB=1 024 MB
(3)查看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方法:右击“我的电脑”,执行“属性”命令,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查看内存容量和CPU信息。
小组合作讨论:讨论本节的“讨论学习”部分,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七、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知识,也认识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通过学生亲身探讨,实物接触,让学生觉得计算机不再神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八、巩固练习
你了解常用的外存储器么?你、同学、朋友、老师身边都有哪些外存储器呢?请你做个小小的调查。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应用》教案1
《信息技术与应用》教案1
教学目的:
引出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用到了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这个角叫做什么角呢?下面我们就给这种角命名,并且来研究它的性质.
教学过程:
① 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结合图形指明外角的特征有三:
(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② 两个推论及其应用
由学生探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问题1: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能由∠A、∠B求出∠ACD吗?如果能,∠ACD与∠A、∠B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任意一个△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的大小会有什么关系呢?
由学生归纳得出: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例
1、已知:∠BAF,∠CBD,∠ACE是△ABC的三个外角. 求证:∠BAF+∠CBD+∠ACE=360°
分析:把每个外角表示为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得证. 证明:(略).
例
2、已知: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BE、CD相交于F,∠A=62°,∠ACD=35°∠ABE=20°.求:(1)∠BDC度数;(2)∠BFD度数.
解:(略).
课堂练习:
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平分外角∠EAC,∠B=∠C.求证:AD∥BC 分析:要证明AD∥BC,只需证明“同位角相等”,即需证明∠DAE=∠B.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B=1∠EAC(等式的性质)2A E
D ∵AD平分∠EAC(已知)∴∠DAE=1∠EAC(角平分线的定义)2B C ∴∠DAE=∠B(等量代换)
∴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呢?
这个题还可以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C=1∠EAC(等式的性质)21∠EAC(角平分线的定义)2∵AD平分∠EAC(已知)∴∠DAC=∴∠DAC=∠C(等量代换)∴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还可以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证.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C=1∠EAC(等式的性质)21∠EAC 2∵AD平分∠EAC(已知)∴∠DAC=∴∠DAC=∠C(等量代换)∵∠B+∠BAC+∠C=180° ∴∠B+∠BAC+∠DAC=180° 即:∠B+∠DAB=180°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学反思:
教学中,帮助学生找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特别是当一个角是某个三角形的内角,同时又是另一个三角形的外角时,困难就更大,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讲清定义,分析图形,变换位置,理清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题; 从特殊到一般,从不完全归纳到合情推理,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在整个教学中尽可能的避免教学的单调性,因此编排了一题多解的训练,为发散性思维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