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1
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1
【课 题】 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什么是机器人
[技能目标] 1. 区别机器人与机器; 2. 机器人的工作过程。
[情感目标]
通过认识机器人,建立自己制作机器人的信心。【教学重点】
1.机器人的概念;
2.机器人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机器人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1. 有关机器人的图片; 2. 本课配套幻灯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这学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与以往的区别很大。估计大家早已看过了我们新课本,本学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内容是与以前的“计算机课”大相径庭的——机器人!
其实机器人我们不能算是陌生的!我想大家至少在暑假里看到了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看到不少机器人的工作,如:在田径赛场上跑来跑去的红色机器人为大会运回投掷器材、水上运动中心上摄像机器人、田径跑道跟随运动员拍摄的摄影机器人,象这样的信息很多,比如在暑假里电视里播放的机器人大赛、影视片、动画片里的有相当多的机器人„„
恐怕很多人认为机器人很神秘、很高深,不是我们这些初中学生能掌握的。其实,在许多人心目中属于“高科技”的机器人,并没什么神秘的,这学期(或者说这一学年)我们就在信息技术课里来了解、认识、制作机器人。怎么样?够兴奋的吧?
这节课我们就开始了解机器人。其实“机器人”这个词容易误导!被误导主要是因为这个“人”字。让人们以为机器人外形应该和我们人类相似,并且像我们一样能够走来走去。其实不然,在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和我们外形迥异的机器人,它们为我们默默地服务着,象:遥控窗帘、自动感应的水龙头、自动感应灯„„都是机器人!
那么到底哪一些机器设备是机器人呢?
从应用环境出发,机器人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两类 1.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一般指用于机械制造业中代替人完成具有大批量、高质量要求的工作的机器人。如用于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舰船制造、某些家用产品制造等领域。
2. 特种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是指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机器人,不管模样与我们相似与否,它们都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们服务着、奉献着。机器人其实就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其他生物相似的智慧和能力。但在科幻小说里看到过机器人和人类作战的场面,1940年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① 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
② 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违背的命令除外; ③ 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与第一条和第二条相抵触者除外。
机器人是怎么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机器人的工作过程。
机器人主要由输入部分、控制部分和输出部分组成
1. 输入部分就像人的感觉器官,如眼睛,它接受外界信息,再把信息传给控制部分。2. 控制部分就像人的大脑,它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发出命令。
3. 输出部分就像人的手,它执行控制部分发出命令。
一般在这三部分工作后输出部分还要向控制部分汇报执行情况,并准备接受新命令。如此,这三部分在其他一些辅助设施的帮助下,循环往复的运行下去,从而完成全部工作。
[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你认为全自动洗衣机是机器人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结束新课]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和概念,还了解了机器人的工作过程,这是我们在本学期学习、制作、研究机器人的基础,请大家多思考,以便区分机器和机器人,为我们设计和制作机器人做好准备。
【活动与探究】
请大家在身边找出尽可能多的机器人来,并与同小组的同学讨论自己找出来的设备是不是机器人
【课后反思】
第二篇: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6
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6 【课 题】 算法与流程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算法的概念; 2. 流程图。
[能力目标]
用流程图表达算法和其他事情的流程
[情感目标]
利用流程图更清晰地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
1.算法的概念;
2.流程图及其画法。【教学难点】
算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由于学校给我们学习和演示用的机器人还没有买到,关于动手制作电动玩具车的课程我们在后面进行。这节课我们开始下一个单位的学习。前面的单元,我们学习和了解了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机器人所需要的机械、电气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个单元,我们的关注点将放在如何让机器人具备初步“智能”上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以后我们常用的两个“工具”—— 算法和流程图。先来看看算法。
“算法”一词最早起源于公元9世纪的阿拉伯。有一位名叫花拉兹米的阿拉伯数学家,他在一生中发现了很多求解算术问题的算法,并撰写了《合并与回代》一书,后被翻译成为拉丁文。“合并”与“回代”这两个词是指解方程时所用的两个主要过程。
“算法”这个词现在一般认为都是在数学和计算机程序设计时才能用到。其实,除了,在数学、计算机等领域经常用到外,其他领域甚至连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一样可以用算法来表达,如:我们早晨起床穿鞋补袜这个动作,我们分解开这成了这样 第一步:准备好鞋袜; 第二步:穿袜子; 第三步:穿鞋。
穿鞋袜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这些步骤也可以称为算法。一般而言,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生活中处处都有算法,泡一壶茶需要算法、打扫卫生需要算法,做饭、做菜也需要算法。只有明确了算法,我们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做每件事情必须有基本元素(例如:穿鞋袜就需要有鞋袜),我们可以称这种基本元素为数据。而数据和算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程序(程序=数据+算法),例如:我们按正常穿鞋袜的程序完成动作,就不至于搞出把袜子穿鞋外面的笑话。
用语言描述算法,虽然比较容易明白,但当算法比较复杂时,这样的表示方式就显得繁琐了。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
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大家都知道青蛙的发育过程:从卵发育到蝌蚪,然后发育到青蛙。这个过程可以表示成:
这样的图形来表示流程的方式显得简单明了。这种可以帮助我们简化算法描述的图形称为“流程图”。
流程图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表示算法的方法。在算法的表示中,使用流程图有一定的规则。一个表示算法和流程图包括如下符号:表示相应操作的框、框内必要的文字、带箭头流程线。具体如下:
注意,画流程图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画箭头,如果不画箭头就难以判断每个框的招待顺序。
很明显,使用符号表示的流程图更加简洁、通用。
流程图以其简洁明了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流程图表示各类事情,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算法和流程图这部分内容,我们在高中阶段会下更大的功夫。可以认为:这一方面是机器人制作必需的,另一方面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和数学等课程提前做好准备。而且如果能把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会给我们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
这里我们讲到的语言和流程图是用来表示算法的方法,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如N-S图、伪代码等。流程图表示法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所以比较常用。流程图的表示形式也是统一的,我们所说的常用符号现已被世界各国的程序设计工作者普遍采用。【活动与探究】
集尝试收集有关流程图的资料,看看常用流程图的种类有多少,说说程序流程图与其他流程图之间的区别。
【课后反思】
第三篇: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5
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5 【课 题】 电动玩具车的制作——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在动手实践中加以实现。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增强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玩具车的组装。
[情感目标]
体验理论用于实践的感受,提高自信心。【教学重点】
1.机械传动部分的组装;
2.电气部分的组装。
【教学难点】
1. 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和理论; 2. 组装的时候要采取的合理施工顺序。【教学方法】
演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1. 学生机器人套件;
2. 组装过程中所需基本工具(十字螺丝刀;剥线钳;成用表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制作机器人所需的一些基本知识。但现在制作机器人还为时过早,至少让机器人具备“智能”的方法和理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学习。为了加深同学们前一阶段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电动机和机械部分),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通过亲自动手的方法,加深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由于现在我们不能让“机器人”具有“智能”,所以我们只是利用学生机器人套件里面的部分构件来制作一辆电动玩具车,目的是让大家更加充分的熟悉和理解前几节课学习的电动机和机械部分的内容。
这里我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大家注意观察操作的步骤,然后再动手自己制作和调试。首先看看我们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 材料:
底盘1个、支架2个、电池盒组件(三节5号电池和一节9V方块电池、电池盒2个、5号电池引线和9V方块电池引线各一组)、变速箱组件(变速箱架带1个、变速箱盖子2片、大齿轮2个、小齿轮2个、皮带轮2个、电动机2个、皮带2根、铁轴2根)、导向轮组件(轮子1个、支架1个)、主动轮组件(轮子、橡胶帽各2个)、电路板1个、开关1个、螺丝钉若干。
工具:
十字螺丝刀一把。(条件允许的话,再配一块万用表和一把剥线钳)
下面我们就来组装电动玩具车。1. 组装变速箱
① 往往电动机轴上安装皮带轮,将两个电动机的导线从有线引线孔的变速箱盖子中引出来。
② 将两个电机按照变速箱架上所标示方向装到变速箱架上。将小齿轮分别安装到变速箱架上,把两个皮带分别挂上。
③ 将两个电动机放在有引线孔的变速箱盖上,用铁轴将大齿轮安装到电动机架的轴孔上。
④ 盖上另一个变速箱盖,用螺丝钉将变速箱的底座和盖子连接在一起。
2. 将变速箱装上底盘
① 将组装好的变速箱安放在底盘后部,注意使电动机引线朝前。② 将两个电动机的引线从底座中部的引线口穿到底盘前部。③ 用螺丝钉将变速箱固定在底盘上。
3. 将轮子装上底盘
① 将安装好的导向轮嵌入底盘反面的导向轮插槽。
② 将两只主动轮嵌到变速箱伸出的传动轴上,将橡胶帽扣在轮子外侧。③ 将开关固定在底盘前部的图示位置。
4. 组装电池盒
① 将引线从9V电池盒的引线从电池盒的引线孔中穿出。
② 将4.5V电池盒引线上的电极片嵌入电池盒中,将引线从电池盒的引线孔中穿出。③ 将三节5号电池放进电池盒,合上电池盒盖。
④ 将方块电池放入9V电池盒,接上电极,合上电池盒盖。
5. 将电池盒装上底盘
① 将4.5V电池盒嵌入支架。② 将方块电池盒嵌入支架。
③ 将支架螺丝钉固定到底盘上。
④ 将电池盒的引线从底盘中部的引线口穿出,拉到底盘前部。
6. 安装电路板
将电路板用螺丝钉固定在底盘上的图示位置。注意使从底盘中部引线口引出的导线不要压在电路板下面。
7. 将引线插入电路板
将两个电动机的引线、电池盒的引线和开关的引线连接到电路板上。
这样,电动玩具车就做好了。打开开关,确认电动玩具车是否正常运行。
这些步骤交给我们同学来完成,估计时间不够用!这是大家平时真正动手操作的能力还不强,需要多加锻炼。这节课如果没做完,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做完以后,大家举行一个小型比赛,看看谁或哪个小组装配的效果比较好。
[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大家在动手的同时想一想:我们在这次制作活动中,都装配了前几节课里学习过的哪些部分?
【活动与探究】
要想让我们制作的玩具电动车动力强劲、负载能力强应该注意些什么?或者如何改进?
【课后反思】
第四篇: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8
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8 【课 题】 选择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选择结构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流程图理解和设计选择结构程序 [情感目标]
更深一层次理解程序的算法,提高心理成长水平【教学重点】
1.选择结构的概念;
2.选择结构流程图的画法。【教学难点】
选择结构流程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程序设计里,最简单的一种结构——顺序结构。而且,我们介绍流程图的组成的时候也专门强调过:菱型框图预示着程序将比较复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稍微复杂一点的程序结构——选择结构!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是选择结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才会遇到需要使用选择结构呢?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如:过马路时,行人要根据交通信号灯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绿灯亮,可以通过;红灯亮了,就要在路边等待。大厅的感应门也会根据是否世间有人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有人,就打开;如果没人,就关闭„„这种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选择的模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里实现的时候就需要 使用选择结构。如果用流程图表示选择结构,就会用到前面讲到的判断符号菱形这里先要对引起不同事件的条件进行判断,然后选择要发生的事件或者要采取的行动。
拿周末活动计划做例子,流程图就是这个样子。其中,“开始”模块表示准备进行周末活动。判断模块表示根据天气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如果天气晴好,选择外出,再根据其他条件选择郊游或参加公益活动;否则,选择在家,同样根据具体条件选择读书或做家务。然后写作文。
我们用上面讲的选择结构设计一个程序,使机器人能够完成如下任务: 当机器遇到红灯时,停止,遇到绿灯时继续行驶。
步骤一:画出“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灯光的颜色是红色,还是绿色。
步骤二:在“判断”模块两侧添加命令,告诉机器人在不同条件下要做的事情:红灯亮时,停止;绿灯亮时,前进。
[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结束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这么多。请大家预习后面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机器人遇红绿灯时后续动作;另一个就是我们将要使用的仿真软件,下节课我们将开始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制作流程图以及编程的练习。【课后反思】
第五篇: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4
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4 【课 题】 结构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结构的概念; 2. 结构的类型。
[技能目标] 1. 结构的稳定性; 2. 结构的强度。
[情感目标]
通过对结构的了解,提高在生活中使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1.常见结构;
2.稳定结构。【教学难点】
结构的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在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和甘肃、陕西等受灾地区遭受了巨大的人员和转产损失。在看当时的电视节目中,有一段录像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在震后几天后,救灾官兵在一个废墟里发现了一名伤员,但废墟非常不稳定,而且随时都可能在发生的余震中再次倒塌,而伤员的一支臂膀还压在废墟里,情况危急,不得已,现在的医生开始准备手术截肢手术了,就在这时旁边一位身穿红色救援服的人拦住了大家,原来是中国求援队的“结构工程师”,经过他仔细看过现场的废墟情况后,得出结论:合理加固后,可以继续救人,不会发生再次倒塌。于是,这种伤员至少避免了当时就做截肢的情况出现„„。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结构!那么什么是结构呢? 从力学角度上说,结构是指可以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每个物体都有它特定的架构形态,这种架构形态体现着它的结构。一个较复杂的结构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如自行车的车轮,它是由辐条、轮胎、车圈、气门等构件组成的。结构的类型
根据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为实心的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所受到的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其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铁架塔和建筑用的脚手架等。壳体结构通常是指层状的结构。它的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摩托车手的头盔、收音机的外壳和贝壳等。结构的稳定性
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如果重心所在的垂线落在结构与地面接触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越大越稳定,如高塔的共同特点都是上端小而下端大。
结构的强度
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结构的形状
三角形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的材料最少。在长方形或者六边形的框架中间,加上支撑构件,构成三角形,就可以大大增加它们的牢固程度。
生活中经常经常见到的各种构件在横截面形状各式各样,有工字形、十字形、长方形、L形、圆形、U形等。不同的横截面的构件适合承受不同的外力。
2)结构的连接
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以下两类:
①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以相对转动,一般使用螺栓、铆钉等来实现。在生活中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的物品很多,比如折叠伞、折叠椅、门与门框的连接等。
② 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有时用铆钉、螺栓来实现,有时采用榫接、胶接和焊接等。如:大桥构件间的连接、桌腿与桌面的连接等。
[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想想看,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是用铰连接或刚连接方式连起来的?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