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观摩活动反思
区域观摩活动反思
扬中市新坝中心幼儿园 耿志兰
我有幸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区域观摩评比活动,在这两天的观摩活动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其实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
我们幼儿园是以民间工艺为特色,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特色如甜甜蛋糕、民间食艺、五彩编织、剪纸坊等等,在观摩中发现了每位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投放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制作了许多半成品以及成品,区域的隔断设置安排的也非常的巧妙。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值得我思考:
1.忽视环境中的规则提示: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提示包括区域的活动规则、材料取放的规则、材料操作的规则等,教师们基本上只停留在对区域的活动规则关注上,仅仅思考一个区域的参与人数问题,而对于材料的取放规则、操作规则关注较少,这种对于规则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
2.材料投放的无目的性: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喜好或者根据手头上有什么材料就投放什么的倾向,很少考虑当前的主题教育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区域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如何把当前的主题教育融入区域活动,值得我们教师思考。
3.材料投放的情感性缺失:教师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大都是学习性较强的材料,只关注幼儿简单、机械的操作。这种不够低结构化的材料对于幼儿的吸引力往往是最少的,它们没有让幼儿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幼儿操作一次或几次后往往会失去兴趣。儿童的学习应该充满情感的色彩,如何提升材料的价值、丰富材料的内涵,在区域活动中融合情感性的因素,赋予物化材料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是区域活动魅力永存的秘密所在。
“多给孩子一点空间”是我们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老师教的欲望太强、太主动,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确实如此,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反之,当离开了老师的视线和关注,孩子们的主动性、探索性就会多一些。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有自由的活动空间。让我们一起为幼儿创设、提供这样的空间,而不是占有。为了幼儿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这里引用一句专家的话语大家共享:在幼儿面前,我们不妨“被动些”、“迟钝些”。
第二篇:中班区域观摩活动反思
中班区域观摩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观摩反思 扬中市新坝中心幼儿园 崔霞梅 本周,我园全体教师对小、中、大班的区域进行了互相观摩活动。在观摩当中,我比较注重这些区域角的创设和孩子们玩的全过程。我发现老师们都能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创设,投放的材料比较丰富,展示出来的作品很精致很漂亮,幼儿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也相当愉快,能够玩的进去。在这些区域的创设上有好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就我们本班的区域活动而言,我也感悟到了很多。从最初的设计,到整改再整改,到最后的活动开展,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看着孩子们在活动中认真专注的神情,活泼可爱的表演,那探究的欲望,还有那在区域制作完了作品不舍离去的孩子,摆弄着自己的制作成果。让我们感到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当然在观摩当中,我也感觉到了一些不足:
1、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2、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
3、“多给孩子一点空间”是我们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老师教的欲望太强、太主动,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确实如此,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反之,当离开了老师的视线和关注,孩子们的主动性、探索性就会多一些。为了幼儿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这里引用一句专家的话语大家共享:在幼儿面前,我们不妨“被动些”、“迟钝些”。
4、活动区材料层次性不足,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有的孩子可能已经操作好了这些材料,可是还有几个孩子并不会操作。这里就要把材料有层次的投放,否则对前一个孩子来说就没有吸引力,对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信心。
5、发现有的班级孩子玩后没有收拾的习惯,都是老师在那边忙乎。应该培养孩子活动后自觉收拾的好习惯。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相信我们的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完善,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三篇:观摩区域活动感想
观摩区域活动感想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各个班级都有很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班级区角活动的不足。
走进托班,托班的区角活动创设,很温馨。尤其是在幼儿的娃娃家里面,墙面有孩子的全家福。让幼儿有了一种安全感。
小班区角活动幼儿常规是非常的井然有序,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工作着,班级活动区域分的也很明确。
中二班的区角活动有
第四篇:区域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反思
通过上个月的区域活动创设,让我对区域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区域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三位老师加班加点,不怕累竭尽脑汁精心去创设适合幼儿的区域活动,区域评比虽然结束但我想区域活动还仍将继续,为此我对其进行了反思:
1.在区域设置上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未能顾及幼儿的意愿兴趣,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以后的区域和活动应更多地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幼儿一起商量,去布置区域活动。
2、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我们有些活动区域的材料(像美工区)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多与活动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想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3、指导不够到位
在幼儿活动时我经常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随意性大。不能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观察孩子时我的观察不够,深入了解的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在分析材料、指导幼儿方面很有很多不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收获了许多,我想下一步自己就要在环境的利用和关注幼儿上多下功夫,真正让区域发挥它的教育价值。
第五篇:区域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更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而幼儿园区域游戏就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更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对于一所农村幼儿园来说,区域游戏的设计就非常重要。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觉得我园的幼儿在整体素质上进了一步。它能体现农村幼儿园教育是否跟上了教育新形式,是否体现了《纲要》精神。
谈到区域活动,也许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他是我园的一项特色游戏游戏活动。每天一到时间,幼儿就会进入区域玩耍,但大多数是老师来安排幼儿如何游戏,而不是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通过这次公开课活动,我重新对区域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但如何安排好一堂有质量的公开课,头脑里显得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前前后后请教了多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借助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的特点,就安排了一堂娃娃家的角色游戏。
在进区域之前安排了一个热身舞,再以开火车去旅游的形式带幼儿参观了3个地方(厨房、娃娃家、美食坊),分别向他们介绍了是如何去操作、去玩耍;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喜欢的地方。在此之前也进行了一些铺垫,为了更好做到因材施教,让幼儿在发展区得到发展,我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进行了研究,环境也别有用心的设计了一番,使娃娃家更具有温馨感;幼儿在进入活动后都玩的很开心,当游戏结束时间到了,孩子们还是留恋忘返的样子,还想继续玩下去。
就这次区域活动,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但这次活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从中我也学到了一些有关区域活动的指导
1、首先教师对于区域活动指导要静心、细心并有耐心
2、教师的介入指导要覆盖全面性,不要重区,也不要像蜻蜓点水一样。
3、教师的引导要隐性,不要干涉幼儿太多的想象力。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4、区域材料的投放要美观性、操作性,实用性比较强,材料还要多样性、丰富性,要让孩子多动手。
5、教师要尊重幼儿,能作科学评价。
教师要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评价。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教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在今后的游戏中,我会多组织一些娃娃家的角色游戏,让孩子学会多说、多表演,同时也是对自己水平的一个提高,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一种挑战。相信我们会在这良好开端的基础上,在纲要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而努力!愿我们农村幼儿园的活动区教学硕果累累!
设计的区域活动教案:角色游戏娃娃家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能用语言、动作反映自己对所扮演的各个角色的认识。
3、遵守游戏规则,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活动准备:
1、炊具:(锅、铲、勺子等)、餐具(碗、盘子、茶杯、小勺等)食品(各种食物图片)
2、娃娃若干(喂娃娃的调羹、碗、围兜等)、包糖果、饺子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动感智慧树”跳起来
师:“宝宝们跟着老师后动起来,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也很开心,想带宝宝们去一个很远的地方玩,这个地方很远的,那我们怎么去呢?(幼儿自由回答)那赶紧乘上我的小火车吧!
二、1、参观第一站:娃娃家的厨房
(1)了解娃娃家厨房物品的名称,讨论其使用方法。(事先一个小朋友把各种蔬菜水果放进锅里,然后再倒出来)
师:“今天来到我们的第一站,你们说说桌子上有什么呀?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物品啊?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认识的物品的使用方法,并请厨师介绍示范一下。
2、参观第二站:抱娃娃、喂娃娃吃饭 有一个小朋友抱着布娃娃坐在桌子旁边 师:(1)他在干什么呀?(抱娃娃)
(2)你们说怎样抱娃娃才会更舒服,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抱你们的?(幼儿交流)
教师小结:娃娃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托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托着娃娃的部。
(3)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呀,我们怎样喂他吃饭呢?
3、参观第三站:娃娃家食品加工坊 师:“现在我们来到第三站啦,来看看这里是做什么的?这是什么呀?噢,这里是娃娃家的食品加工坊。
三、幼儿进入游戏
1、现在我们参观好了,你们想不想去玩啊?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想到娃娃家厨房的就到这边,想去抱娃娃睡觉的就到这里,想到食品加工坊的就来这里,希望你们玩的愉快。
2、教师指导游戏
(1)引导幼儿炒菜、烧饭,东西要摆放整齐。(2)学习抱娃娃、喂娃娃吃饭(3)指导幼儿包饺子
四、活动评价
(1)表扬东西摆放整齐的幼儿
(2)师:“宝宝天色不早了,我们要回家啦,下次老师再带你们来玩,赶快坐上我的小火车吧!跟客人老师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