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表现在电影、电视、幻灯等方面,通过优美变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动听的解说,把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而生动形象的内容,它用声、像、色、形等强烈地吸引着幼儿,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作用。这一变化对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迎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园教育的对象年龄一般在2――6岁,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具体形象,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幼儿这些特点使得他们难以理解接受比较抽象的事物,难以对学习的任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学习,所以其根本点是促进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这些依托于把图像、图形、文字、声音、和视频结合起来的高质优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重要途径。相比较与简单抽象的说教,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丰富多彩赢得了孩子们的亲睐逼供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使时空合一,开阔幼儿视野。
录像教学是幼儿教学中常常采用的手段,它不仅可以达到声形并茂的效果,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意选择所需的画面、有目的地剪接,选取所需教学内容。我们经常给孩子们播放外国风光片,祖国大好河山等录像教材,使幼儿观察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样不但加深了幼儿的印象,而且也激发了幼儿的爱国热情并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我们还把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小制作、动画片等中的电视节目录制成适合幼儿观赏的录像片,从不同角度开发幼儿智力。在教学中,对比较抽象和不易被理解的难点部分,可反复呈现或作定格处理,如故事《小狐狸画春天》随着优美动听的艺术语言“春风轻轻吹着,吹来一场春雨,雨停了,金灿灿的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小树长出了嫩绿的叶芽,一点一点的,就像一串串的珍珠;草地一片绿油油,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迎春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来,甜滋滋的。”同时画面呈现出小树伸出嫩绿的叶芽,小草渐渐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儿开放了,孩子们宛如身临其境,置身于洋溢着春天气息的大自然中,感受小动物辛勤劳动的结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
三、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有推动幼儿去为之发挥内因,增加内驱力,引发大脑皮层兴奋的重要因素。而电化教学有刺激幼儿感官的作用。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们曾用多媒体制作了散文诗《萤火虫》、儿歌《五个好朋友》、故事《胆小先生》等课件。在教学中这些课件充分展现出声、像、色、形等方面的优势,逼真、生动、有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提高特别快,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散文诗《萤火虫》,我们根据散文诗的内容编制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件,如;“远远地、远远地飞来了一只萤火虫”这一句,画面到运行层萤火虫就从远到近、从小到大慢慢飞入画面,“那是一盏会飞的灯”这一句,一点鼠标萤火虫闪着光在夜空中飞来飞去等,画面生动有趣,老师随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之后,老师提问,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很快说出散文诗的内容,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情绪高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在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四、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让幼儿主动参与。
电教媒体以形象、表象等表达教学活动内容,把教学内容创设为情景,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幼儿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情素材。由于电教媒体具有形声画文并茂、视
听结合、动静相宜、画面逼真、感染力强等特点,使孩子们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人人主动参与,个个在情景中提高的氛围。如:在教学《几何娃娃过生日》的活动中,第一环节:观察认识几何图形,屏幕上分别出现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幼儿观察。然后,幼儿动手操作鼠标,找出彼此想像的图形。找对了,图形娃娃会跟着鼠标来到指定地方;找错了,则不予理睬。第二环节:几何图形娃娃“捉迷藏”。幼儿拖动鼠标,找出隐藏在大的图形里的小图形娃娃,并说出是什么图形,有几个。第三环节:给图形娃娃送生日礼物。幼儿拖动鼠标,用各种几何图形娃娃拼摆出各种物体作为礼物送给图形娃娃。活动中,由于情景逼真,幼儿个个动脑参与,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学习、操作,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五、多媒体教学使声画同步,调动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幼儿语言的学习包括对一系列声音的识别再认和重现,加深对语言规则的理解。而多媒体软件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识别、再认和重现的机会,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传递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使幼儿萌发学习语言的动机,变原来画面单调、缺乏变化的挂图为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富有动感的各种形象,从而调动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我在大班教学《秋天的图画》活动中,先投放出一幅有大树、蓝天的投影片,然后覆盖的叶子往下落,大雁在空中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的抽拉式幻灯片,同时播放《秋天的图画》朗诵带,创设了秋天活泼、高远的气氛。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图文对照,相互融洽,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图像内容,在浓厚的氛围中,幼儿觉得自己仿佛在美丽的秋天里玩耍,激发出强烈的表达愿望。然后我让幼儿结合此景进行描述,幼儿说得极其生动真切,不仅说出了秋天的美丽,更说出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而其他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并且记忆深刻,提高了幼儿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六、多媒体教学能适应幼儿注意力发展特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住,有意注意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且年龄越小幼儿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就越占主导地位,形象鲜明、活动变化的新异性刺激物能够引起并较长时间的维持幼儿的注意力。针对幼儿年龄越小,注意的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品质都相对较差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及声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对于某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或者较为抽象的内容都可以借助于形象生动的画面、声音和图象来实现,简化了教学过程,增添了教学兴趣,提高幼儿主动性,在兴趣中学习。
幼儿注意容易疲劳、容易受无关刺激干扰而转移,多媒体教学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了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其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犹如身临其境,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产生情感共鸣,让兴趣驱走疲劳,让更有效的学习刺激永占主导,使幼儿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提高幼儿求知欲望,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发现学习。例如,中班音乐欣赏《春季细雨》,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幼儿来说往往比较抽象,使幼儿难以理解,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细雨从天空中落下来,春天的大门被徐徐打开,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盛开了,小草偷偷的从泥土中钻出来,树叶变绿了。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中,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兴趣更浓厚,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享受。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浓烈的形象、生动性,使幼儿能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甚至连平时表现内向的幼儿也变得活跃起来,这种效果往往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七、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直观情景优化活动过程。
多媒体可创造直观、多变而又新异美妙的教学情境,时空变幻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尽韵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中。这种情境能把学习的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远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间相互转化,引导幼儿在短暂的时空之间,通过师幼、人机的和谐互动,幼儿的思维将与多媒体教学材料的呈现融为一体。例如通过动画技术表现生活中某些幼儿无法亲自感受的事物:猫头鹰的各种形态,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性,以及在捉老鼠时的不同动作方法,将猫头鹰的整体形象融于幼儿意识之中,增强教学密度,节省教学时间,减轻了幼儿学习时的负担,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效果。在中班科学《有趣的齿轮》一课,其难点是让幼儿掌握齿轮之间的运转和相互关系。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逼真的模拟,并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并能清楚、准确地表现出运转的情况。用清晰、动感的画面来帮助幼儿发现规律,理解关系,建立表象,化解难点,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八、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幼儿社会化发展,滋长幼儿信息素养。
生活在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信息素养正在逐步成为当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如何才能使终生教育奠基阶段的幼儿园教育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提高幼儿社会化水平,关键在于多媒体教学对幼儿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幼儿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耳濡目染的接触,其素养潜滋暗长,这对于幼儿终身发展,社会性成熟意义深远。在中班社会《小动物找家》中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回家的路线。在课件制作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配以音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上运用了老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的想象。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采用游戏方式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社会参与成功以后的喜悦,随情景虚拟但感受真实。
第二篇: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一点思考
李丽
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幼儿园,那么,幼儿园应当如何利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呢?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人,课件的设计、制作以及运用,都应该把握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只有和谐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构成教学的整合。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有效地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其运用过程也是教师自身的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和创新过程,在课件的设计、制作和运用的过程中,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理解和领悟。并不是所有的主题活动素材点都适合用多媒体来教学,也并不是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一定都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中的众多素材点进行选择,选择适合多媒体教学的素材点。选择的过程就是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过程,判断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在多媒体教学实施后,对教学目标、素材点等进行反思,进而修改多媒体课件,再次实施教学。当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遇,可以将两种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对照:哪些内容更适合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呈现?哪种教学方式幼儿更喜欢?两种教学方式怎样结合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断完善我们自身对教学的认识,获得对教学新的认识。
一般来说,有游戏性质的、跨时空性的、突出变化过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运用多媒体来教学。比如,幼儿期充满好奇,他们常常对自然现象、动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些内容往往很难直接用语言表达清楚:雷电的形成,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等。这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变静态挂图为动态画面,变说教为形象视觉刺激,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感觉的协同作用,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易于操作,交互性强的优势,根据教学需要有意控制画面,提出问题,给幼儿留有想象、创造的空间,然后再通过媒体继续探讨、延伸,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语言活动《皮皮的魔棒》中,幼儿通过画面知道“魔棒”是一根五彩小棍,能让东西变大、缩小。当画面出现大山、萝卜、小蘑菇、大灰狼等画面时,教师利用鼠标暂停画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先进行讲述:“魔棒”会让这些东西变大还是缩小,为什么?幼儿立刻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当画面再次出现时,幼儿不自觉地发出“大、小”的字音,并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显示出了极大的参与性。
二、提高对课件的认识
课件设计要从教学需要和幼儿实际出发,所设计的课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体作用,课件不应成为教和学的障碍,而应使教学锦上添花。多媒体课件有自己的特点,能直观地反映事物运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材上内容的翻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有目的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运用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学得更愉快,让教师教得更轻松。
同时,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上有很大差异,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必须遵循幼儿适宜性原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在选择多媒体教学素材点以及课件素材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进行筛选,更多地思考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
三、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顺应教育信息化潮流。逐渐养成在平日收集、分类各种有价值的网络资源的习惯,对平时发现的漂亮图片、动画、音乐等,保持一种专业的敏感性,留心保存这些可能与多媒体教学相关的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更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多种软件知识,不断提高使用软件技能和制作课件的水平,从而更快捷、方便地制作出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多媒体也逐渐成为我们教学的有利工具。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教学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使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我们要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更好地为我们的幼儿教育服务。
第三篇:幼儿园多媒体教学
神气龟多媒体教学
成就起跑线上双动力
早在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计算机从娃娃抓起”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整体计算机水平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而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中,神气龟以其鲜明的多维教学特色,互动式教学体验,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受到了学校、家长、学生的三方认可和一致推崇。
终结灌输式教学时代
神气龟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动学习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这一直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崭新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神气龟推出的系列教程,涵盖了日常教学的五大板块,即:社会、科学、艺术、语言、健康,还有互动阅读识字、美术等特色附加功能。神气龟教学以情景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性格特点,细化了教学细节,并以独得的赏识教育带动孩子的成就感,使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全面发展,全面调动学生心、脑、眼、口、手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扩展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和资源。
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神气龟对当今传统教育模式的重大突破。多媒体时代,如何发挥其迅速、准确、全能的媒体特色,和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研究课题。
神气龟教学成果引起业内关注
实力发展打造教育旗舰品牌
神气龟通过多维教学体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水平,为国内的多媒体教学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他的教学成果,同样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在2013年1月24、25日为期两天的海南省多媒体教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对神气龟教育模式表示了浓厚兴趣。北京空直蓝天幼儿园、深圳艺鸣幼教集团、海南山高幼儿园、海口一八七医院幼儿园等相关负责人,对神气龟教学进行了观摩学习,并给与了高度评价。
神气龟电脑多媒体系列教程,是由深圳育苗合阳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幼儿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主要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发散性思维教学推出的一款崭新的教学软件,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一反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带来的诸多弊端,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在教育市场化的今天,教育品牌已经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教育品牌化的道路上,神气龟已经以自身不容置疑的实力,成为业内的领军品牌,通过多元化、活泼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多媒体与课业内容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的规范化、集约化、全能化。
第四篇: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一点思考12
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技术正逐渐应用于我们的幼教领域。不少老师在教学之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之应用于一日教学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运用中,往往没有从从实际出发,出现了追求表面,用得太滥;华而不实,做得太花;喧宾夺主,用得太多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教材的了解、提高对课件的认识以及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等几点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多媒体教学
课件
正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变小为大、声像并茂,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但是,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多媒体课件用得太滥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无论是艺术、科学、语言、社会还是健康,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也以其声情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多种表现形式而深受师生的青睐。许多教师认为,要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就等于教学已经现代化了。因此,不顾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同,一味的追求多媒体教学。在制作课件时先看什么内容可以使用课件,而不是先进行教学设计,甚至不能用的地方也硬要用,然后才考虑怎么上。把多媒体误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时时用课件,处处用课件。公开课、汇报课中滥用多媒体的现象更是普遍,不管活动是否需要,都要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展开,多媒体就像一根指挥棒,指挥着老师、幼儿紧紧围着转。事实上,对于有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甚至超过用课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的那些内容,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使用课件。如:故事教学、儿歌教学中统统用大屏幕替代了木偶、指偶等传统教具;引导幼儿比较长短,一改过去实物操作的导入形式,编成故事让大屏幕出现两根绳子,请幼儿比较判断长短,这些无疑都是画蛇添足之举。这种滥用多媒体的现象看似场面热烈,教改味浓,实质是把多媒体当成了传统教学的新工具。活动变成了“以多媒体为中心、以画面为中心”,既减少了幼儿自选活动内容的机会,更抢占了幼儿动手实践操作的空间。
二、多媒体课件做得太花
在遵循幼儿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有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做得太花。这样的课件,违背了幼儿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这样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教学,一开始可能确实能吸引大多数孩子的注意力,但在多次使用后,就会适得其反,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造成注意的浪费,成为教学的干扰源。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奇、特的效果,制作应用高难技巧,每制作一个课件,常常要花费几天时间,这在时间、效率上是不足取的,同时也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必须考虑展示课件的最佳时机,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三、多媒体课件用得太多
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幼儿永远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围绕这一原则进行。有些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依然摆脱不了满堂灌的教法,换汤不换药,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幼儿不感兴趣,师生交流与互动就更别提了。老师只是一个课件的放映员和解说员,只是把课件中的内容从头到尾解说一遍,老师和孩子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幼儿学习更是囫囵吞枣,“人灌”变“机灌”,这跟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有什么区别呢?必须认识的是,引入信息技术不等于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不等于就能够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运用中是有其优势的,应该使其成为实施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
那么,幼儿园应当如何利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呢?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人,课件的设计、制作以及运用,都应该把握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只有和谐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构成教学的整合。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有效地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其运用过程也是教师自身的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和创新过程,在课件的设计、制作和运用的过程中,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理解和领悟。并不是所有的主题活动素材点都适合用多媒体来教学,也并不是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一定都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中的众多素材点进行选择,选择适合多媒体教学的素材点。选择的过程就是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过程,判断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在多媒体教学实施后,对教学目标、素材点等进行反思,进而修改多媒体课件,再次实施教学。当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遇,可以将两种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对照:哪些内容更适合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呈现?哪种教学方式幼儿更喜欢?两种教学方式怎样结合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断完善我们自身对教学的认识,获得对教学新的认识。
一般来说,有游戏性质的、跨时空性的、突出变化过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运用多媒体来教学。比如,幼儿期充满好奇,他们常常对自然现象、动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些内容往往很难直接用语言表达清楚:雷电的形成,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等。这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变静态挂图为动态画面,变说教为形象视觉刺激,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感觉的协同作用,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易于操作,交互性强的优势,根据教学需要有意控制画面,提出问题,给幼儿留有想象、创造的空间,然后再通过媒体继续探讨、延伸,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语言活动《皮皮的魔棒》中,幼儿通过画面知道“魔棒”是一根五彩小棍,能让东西变大、缩小。当画面出现大山、萝卜、小蘑菇、大灰狼等画面时,教师利用鼠标暂停画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先进行讲述:“魔棒”会让这些东西变大还是缩小,为什么?幼儿立刻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当画面再次出现时,幼儿不自觉地发出“大、小”的字音,并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显示出了极大的参与性。
二、提高对课件的认识
课件设计要从教学需要和幼儿实际出发,所设计的课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体作用,课件不应成为教和学的障碍,而应使教学锦上添花。多媒体课件有自己的特点,能直观地反映事物运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材上内容的翻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有目的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运用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学得更愉快,让教师教得更轻松。
同时,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上有很大差异,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必须遵循幼儿适宜性原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在选择多媒体教学素材点以及课件素材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进行筛选,更多地思考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
三、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顺应教育信息化潮流。逐渐养成在平日收集、分类各种有价值的网络资源的习惯,对平时发现的漂亮图片、动画、音乐等,保持一种专业的敏感性,留心保存这些可能与多媒体教学相关的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更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多种软件知识,不断提高使用软件技能和制作课件的水平,从而更快捷、方便地制作出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多媒体也逐渐成为我们教学的有利工具。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教学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使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我们要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更好地为我们的幼儿教育服务。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课堂的思考
多媒体教学课堂的思考
多媒体教学课堂的思考
作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张晓城
(本文浏览次数:
679)【摘要】 当前多媒体技术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所存在的问题和多媒体教学技术怎样进入日常课堂教学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要充分有效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作用,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及其整合方法。从新理解课程的概念、教学概念、学习的概念以及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
【关键字】 多媒体技术;课程整合;认识误区;教育关系
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教育并导致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育过程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的过程,教育的信息化也改变了课程概念、教学的概念、学习的概念,从而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最终全面改变了教育模式。随之而来,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带来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认识误区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信息加工、获取、传递方面的落后局面。能用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等效果直观地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主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引导学习者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传递立体化,符合认知理论模型,对现代教育技术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和认识误区。比如在理论上显的超前和乐观。把多媒体技术会带来的优质课堂教学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同时片面的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多媒体教学模式
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环节方面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黑板搬家” 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再用投影仪设备投射到大屏幕上来代替黑板。其他教学方法依旧。老师眼不离显示器,手不离鼠标、键盘。成为无章法的机械式教学模式。“电灌”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型课件。它起到的作用成了替代板书。对技术问题讨论的很多,而对教育本身却淡化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讲得天衣无缝。要使学生有自学、思考的余地。而有些教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
3.有“肉”就不吃“豆腐” 完全抛弃了传统,有多媒体教学手段,决不考虑传统教学手段。忘了“豆腐”中含有“肉”不具备的营养成分。殊不知,“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理论”≠“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虽然本身具有一些其它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良的特性,但是在带来优良特性的同时,信息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局限。比如,网络教育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的分离。这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但同时也打破了面授教学所特有的师生交互性强、学习氛围佳的特性。研究证明,在所有的沟通形式中,面对面进行沟通的形式影响最大,也最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之间相互知识建构、社会建构。可见,只吃“肉”而不吃“豆腐”也会造成“营养不良”。4.“血”不溶于“水” 教师在常规的教学环境下,一般均能表现出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这里的“信息技术环境”指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虽然通用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也能用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但是并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让学生观看或操控用flash或3Dmax制作的实验动画完全替代了实物操作。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人的经验从直接经验、代替经验到抽象经验,依次排成一个“经验之塔”。教学活动应从具体到抽象,而真实的实验经验属于直接经验,不进行真实试验而直接播放试验录相或课件,违背了“经验之塔”所蕴含的教学原理。有的教师甚至在实验网络教学时,即使与学生近在咫尺,却非得通过BBS对话方式才可以交流,认为这才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其实恰恰相反,人为地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早在1998年,我国中小学教师考察团就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状况作了实地考察。发现几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是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等工具。教学几乎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美国在九十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在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实现的前提下,基础教育质量不仅没有提升,其教育部门的高层主管还承认有较大程度的削弱。” 有人撰文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势有目共睹,模式不再单调,案例不乏精彩,推广却不理想”,发出了“整合课程为何叫好不叫座”的疑问。可见,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而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比较匮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二、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进入日常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课堂教学中为何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理念上,使用方法上的不当而引起的,应将多媒体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抓住其切入点,扬长避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1、教育现状的反思
回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历程。可以发现任何一阶段的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教学理论作指导。南国农教授曾在电化教育的定义中明确提出“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已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所以,我们应首先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多媒体技术只能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是教育本身。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可以发现,目前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但是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3、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4、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5、过份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二、应对措施
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殊功能。不存在一种“全能媒体”传统教学中教师书写板书所特有的亲和力、口头讲解及形体语言所特有的感染力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并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有利于传授系统和科学知识。不足之处是: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及个性化发展。而通过网络或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过分的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如,教学仪器的配置、资源的管理、开发等这与“有效学习”相违背。
因此,我们认为应积极借鉴和吸收传统教学设计的原则。在保留“传递——接收”式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知识内化和外化的机会及条件,促进学习者学习动力系统和原认知技能的发展。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实施网络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应和普通课堂一样进行直接交互,这样才能交流更流畅。此时并不排斥信息技术手段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但应该用在能体现信息技术优势的设计中。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交互、可操作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上述所说)。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对此,许多地区和学校采取了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
2、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有效地改进课程的教学,实现下面的目标:
1)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
3)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通过互联网还可以促进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应该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孙长忠.基于建构主义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模式探究[A].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张鹏.整合课程为什么叫好不叫座.[N].中国教育报,2004-3-29.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 育,2001,(4):42-44.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