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村四警联村干警职责任务
一村四警联村干警职责任务
一、每季度开好一次村“两委”班子会,开展村情民意调研,制订工作计划。
二、公示一块警民联系牌。在村醒目位置设立一个警民联系牌,公示牌四名政法干警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确保群众有事情、有问题能够找到联村干警。
三、发放一张警民联系卡。印制警民联系卡,并逐户发放到位,方便群众联系沟通。
四、每季度开展二次群众谈心活动。采取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庭的方式,在不扰民的前提下,与群众直接见面,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问题、满足群众需求。
五、每季度组织一次普法宣传教育。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法律疑问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普及安全防范知识,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维权观念。
六、包村干警每季度驻村时间不少于2天,每季度包村干警向本单位和驻村所在综治办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写出包村调研报告。
七、包村干警认真记录走访工作日志,建立工作台帐。
第二篇:一村一警工作职责及应用实例
一村一警工作职责及应用实例
所谓“一村一警”,就是从市县级治安、刑侦、交警等部门挑选适合和熟悉当地情况的民警进驻每一个行政村,实现“村村有警、月月见警”,把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
一村一警工作职责:
一村一警的驻村民警有四大工作职责:
1、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了解群众的呼声;
2、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3、全面彻底摸排调查,及时掌握维稳信息;
4、广泛延伸警务触角,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一村一警综治联动平台研发背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转作风、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为工作主线,以促进“双安”为基本目标,以实现“双治”为基本途径,以加强“双基”为基本保障,为有效发挥社区警务优势,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力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因此晨华科技建设成了一村一警综治联动信息系统。此系统的建成为全面建设“公安打头阵,综治建平台,部门聚合力,联动保平安”的“一村一警综治联动”长效机制做了大力支撑,更好的为社会平安建设保驾护航,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
“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其目的是破解农村面积大、农业人口多,农村治安复杂、防范薄弱以及警力不足等造成的农村治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把部分机关民警投放到农村,提高农村地区的见警率和管事率,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在重点村建立警务室,由驻村民警入驻,辐射周边村;在普通行政村设立警务联系点,从机关和派出所抽调民警包村联系;驻村和包村民警分别在自然村建立治安中心户、在农户中建立信息员,形成以驻村民警为中心,包村民警为补充,村组干部为纽带,农村群众为基本防控单元的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全覆盖。
一村一警应用实例
河南“一村一警”现场会在新密召开
在全省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一村一警”工作,是提升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有益探索,是贯彻省委“双安”、“双治”、“双基”要求,夯实基层基础的实际举措,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平安和谐的内在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的具体体现,是锤炼公安民警队伍、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一村一警”工作成效如何,关键是要看群众评价,要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做好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增强对群众的感情,用心、细心、耐心做事,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推进“一村一警”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一村一警”机制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创造必要条件;各级党委政法委、综治办要把“一村一警”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总体规划;各级公安机关要认真组织实施“一村一警”工作;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树立平安建设“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提高全省基层基础建设水平,为“四个河南”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河南新密:“一村一警”创新农村管理
“一村一警”成为新密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赢得了群众好评,也给与了《晨华一村一警综治联动平台》极大的肯定。公安民警在保持现有岗位和职责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把机关警力下沉到村、社区,让民警最大限度地“接地气”,把警务延伸到村(社区),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熟悉民警、让民警熟悉群众,治安防范加强了,维护了农村安全。“一村一警”大大化解了农村热点,排除了难点,各种矛盾迅速化解了,增强了农村和谐,使广大农民真正安居乐业。
第三篇:一村一干一警一员”
风南社区“一村一干一警一员”活动全面展开
为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风南社区“一村一干一警一员”大走访活动于2010年4月6日正式启动。一是办事处给社区分别确定一名区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干部、社区民警,一名办事处包社区党政班子成员作为平安建设基干,一名社区干部作为治安信息联络员,一名办事处综治办干部作为大走访活动联络员,印制治安防范提示宣传单,发放到每家每户。二是包社区干部和社区民警在公示栏内公开自己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服务内容,每人一本走访活动记录本,建立一本台账,每月对所包社区进行走访,及时缓解矛盾,化解纠纷,力争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办事处,力争矛盾不上交。三是包社区干部和社区民警亲自将“一村一干一警一员”联系卡卡发到每家每户,面对面地向群众做法制宣传教育和安全防范常识宣传;加强社情民意调查,排查矛盾纠纷,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化解解决,及时解决不了的,上报办事处综治办。
第四篇:一村一警工作汇报发言稿
一村一警工作汇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镇经过2个多月的辛勤工作,完成了第一批试点乡镇,推行一村一警的工作任务,全镇24名辅警已经驻村上岗并开展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我镇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派出所长任副组长的出岸镇一村一警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一村一警”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强有力地推进了工作顺利开展。为确保驻村辅警队伍整体综合素质过硬,我镇选拔24名业务骨干组建了辅警队伍,其中包括股级干部2名、机关干部8名、优秀退伍士兵12名,为一村一警提供了重要的人员保障。
二、强化学习培训。在组织参加公安局组织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8月15日我镇召开了由各村村干部参加的“一村一警”动员培训大会,围绕驻村辅警的七项职责对全体驻村辅警进行了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了由包村干部向驻村辅警的角色转变。
三、严格日常管理。派出所对驻村辅警的工作情况进行不间断地督导检查,每周定期检查辅警工作日志,调度重点案件。同时,建立矛盾纠纷隐患“日排查、零报告”制度,每天由辅警向镇政府和派出所汇报排查情况,做到了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解决。
四、加大财政投入。在各村建立了不小于20平米的警务工作室,并配备相关办公设备。警务工作室内制度上墙,悬挂宣传牌,明确每村的包村辅警姓名、联系电话,方便群众第一时间内获得警务帮助。
2012年9月11日,北漕口一村张金通和北漕口二村张桥年,因大门高低问题长期无法解决,两户居民情绪一度失控,即将酿成群体事件,关键时刻村干部及时通知辅警于占华、柴立峰,二人共同赶到现场。经过二人两天耐心的调解,该事件圆满解决。
郭家营村辅警朱平安同志与村两委协商,制作了5块写有“有困难找警察,我是驻村辅警朱平安,联系电话:***”的牌子悬挂在村里主要路口,方便了村民联系。
两个月来,全镇驻村辅警在乡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共开展普法宣传30次、调解村民矛盾纠纷45起、为村民解决困难28次,今年9月份的治安案件发生率也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0%以上。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建立监督测评制度。由乡政府和派出所邀请乡里各村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和群众等各界人士,每半年对驻村辅警开展一次测评,将测评结果登记存档,作为年终驻村辅警考核评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以此,全面提高辅警服务质量,拉近警民关系。
二、加大财政投入。镇政府将进一步解决驻村辅警的待遇问题,配备相应的交通工具。同时扩大辅警队伍,对2000人以上的村再增设1名辅警。
三、抓好当前重点工作。与派出所做好联系沟通工作,深入开展全镇社会治安和信访隐患大走访、大排查工作,全力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确保十八大期间全镇和谐稳定,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虽然我镇的“一村一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一村一警”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谢谢大家!
第五篇:一村一警简报
内部
强组织 重保障 图创新
——亭林派出所严格落实“一居一警”、“一村一警”警务要求
今年以来,我所紧扣市局、分局关于全面深化社区警务改革的总体部署,严格按照“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精神,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公安工作目标为基础,深入推进我所社区警务改革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的“马天民”式社区民警队伍,使社区警务工作成为密切警民关系的“连心桥”、打击违法犯罪的“桥头堡”、强化治安防控的“根据地”。
一、以深化改革为牵引,倾力提升社区民警思想认识 随着亭林镇的工业发展、人口流动加剧,不得不面对警力不足、沟通不畅等新问题的考验。为主动适应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我所全面响应社区警务改革,通过让社区民警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夯实公安基层基础。一是细化责任目标,推进警务改革。为确保社区警务改革工作推进有序,我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分局制定的社区警务工作责任清单“刚20条”及社区警务工作任务清单,特别是针对“一居一警”“一村一警”的工作措施进行了详细解读,明确了要严格落实“两不一严禁”和“5个半天”的刚性措施,并定期开展讲评总结,全程统筹推进。二是强化思想引领,明确职责任务。我所在民警岗位变更前夕,逐一由主要领导进行鼓励谈话,强调社区警务工作是一项细致活和实在活,要求每个社区民警都能扎根社区、深入群众开展工作。从思想认识上让每个社区民警明确承担着实有人口管理、掌握社情民意、开展安全防范、维护社会秩序、开展群众工作等重要职责。三是完善考核激励,确保扎得了根。为保障社区民警能真正走街串巷、与居民打成一片,我所对标分局改革方案,对原有的社区民警目标管理考核进行了充实和细化,将走访户数、社会信息采集、可防性案件发案情况、警务室纠纷调处、发现消除安全隐患等项目纳入考核。同时还明确了将按照考核结果的优劣来进行表彰奖励,以此来调动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完善警力构架,构建社区多元共治格局
在推进社区警务改革过程中,我所已全面完成了“一居一警”、“一村一警”配臵工作。辖区现有居(村)委13个,共有社区民警15人,社区民警数量比社区警务改革前增加15.3%,为社区警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每村每居都有一个“马天民”。一是落实硬件保障,推动社区警务室建设。我所积极争取镇党委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支持,为每个社区民警协调到了独立的办公室作为接待群众的社区警务室,并严格按照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做到每个社区警务室标识特征鲜明、服务功能凸显。同时,还在社区警务室内设臵了警务区地图、公示栏、便民栏、便民箱等便民设施,切实提升了社区警务室在基层组织中的融入度。截至目前,我所已先于分局规定时间完成全部13个社区警务室的建设工作,并已验收达标。二是强化人员配臵,推动警力下沉。我所在确保“一居一警”“一村一警”的基础上,于今年7月针对辖区治安情况相对较为复杂、外来人员聚集多、流动大的东新村新增加了一名社区民警进行协同管理,达到了“一村多警”的优势配臵,更高效地进行实有人口管理、掌握社情民意、开展安全防范、维护辖区秩序、开展群众工作。另外,对正在进行筹备的亭林大居居委会,我所也于今年5月调配了社区民警先期跟进开展社区工作,有力维护了社区安全。三是实行AB角制度,推动合作警务。我所积极探索社区警务模式创新,实行社区民警“AB角”制,在每个警组由警长牵头下建立联勤协作,合理搭配新老民警,用各自的业务特长弥补彼此的弱点,着力弥补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老民警信息化水平不高、新入警同志群众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短板,优势互补,强化合作联动,发挥警种间“1+1>2”的效能。
三、以社区警务室为载体,倾力打造每家每户的“马天民”
我所全力推动警力下沉社区、重心下移村埭,让社区民警养成以社区为家,与百姓为伴的工作理念,让辖区群众不出小区,就能“找得到人、办得了事”。一是把社区警务室作为主基地,构建家门口的服务窗口。我所着力推进将社区警务室打造成集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纠纷调处、信息采集、户籍办理初审、身份证遗失补办协调、开展群众工作等功能的工作服务站,将原本群众到警务室时“找不到人”“办不了事”的扯皮现象彻底杜绝,辖区群众纷纷表示“现在调解纠纷、办个证、咨询事情这些事情不用大老远跑到派出所了,直接在村里面找民警就行”。二是把矛盾纠纷调解作为“红线”,做好邻里乡亲的“老娘舅”。我所要求每名社区民警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中精耕细作,对发现和掌握的矛盾纠纷认真梳理,坚持抓早、化小,直到矛盾纠纷彻底解决,杜绝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或不得当而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通过矛盾纠纷的化解,与居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并以此来提高居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可度。截止今年8月11日,我所共调解矛盾纠纷229起,有效促进了居(村)民间的和谐,保持着辖区的政治坚定、治安稳定、民风清明。三是以大走访工作为主基调,塑造为民排忧的“马天民”。我所在推进社区警务改革过程中,自始至终严格要求社区民警加大入户大走访、社区巡查力度,并结合大走访高频次的开展治安防范宣传,逐一回访可防性刑事案件当事人,及时发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让熟悉基层情况、与群众打成一片的“马天民”重新回到社区群众的视野中。截至2017年8月 日,我所社区民警共开展入户大走访
余户,发现消除各类社区安全隐患
余处,今年6月、7月入民宅盗窃案件接报数(或者立案数)同比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