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儿童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的儿童教育中却存在着一些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现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顽疾。这种背离规律的教育会妨碍儿童的正常发展,酿成恶果。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应以玩为主,然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现在不少爱子心切的家长支持孩子在幼儿园直接捧起小学课本。他们认为,这样会使孩子将来上学后对课程不陌生,因此,导致了现在的幼儿园教育越发的倾向小学化。这对孩子们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压力,也让他们在入学后,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对知识的渴望。
从07年便逐渐的有报道称“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据调查显示,强行让孩子提前学习,一旦上小学真正接触这些知识,孩子会开始厌倦,挫伤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注重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单单给孩子讲授知识,对于老师和幼儿园来讲是轻松的事儿,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篇调查报告,对某地区内的300多户家庭通过一张调查问卷,对‘择园标准’‘教学要求’等内容作了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家长都选择了近小学化的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而幼儿的选择却是非常明显的反映了孩子自身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开心的、随意的、好玩的、多彩的。幼儿问卷中,有这样几个问题。你最想到哪一家幼儿园去?为什么?其中298名幼儿选择了幼儿园大;好漂亮;玩具多;小朋友多;老师会跳舞;有演出的幼儿园。第二个问题是,你喜欢写字、算算术吗?为什么?其中有243名幼儿回答不喜欢:太吃力了;我怕写不好的。有50名幼儿回答喜欢:可以和哥哥姐姐一样能干;有5名幼儿回答随便:妈妈说写我就写;有2名幼儿不回答。第三个问题是,你喜欢唱歌跳舞画画吗?为什么?有283名幼儿回答喜欢:开心;可以上台表演:脸上化妆;我要做个画家。有13名幼儿回答不喜欢:跳不好;不会画;别人要笑我的。有4名幼儿不回答。
从这样的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的幼儿们,都想在一个轻松、漂亮、愉快的环境中来度过自己的幼儿园生活,而且,刚进园的孩子们,其实什么都还不懂,让他们一下接触到这些文字,算术,他们刚开始或许会觉得新鲜,可是等到他们上到小学2年级以后,发现学的东西都是以前学过的,就立刻没有了激情,成绩随之也会一落千丈。所以,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纲要》解读一书中,对幼儿情感体验及尊重孩子最初选择愿望,作了大量的阐述。在孩子性格形成期及品质形成阶段,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内容,环境,将影响孩子终生。让孩子生存在一个明朗的、快乐的、五彩的、充满着美丽梦的环境,孩子便具有健康的心境。能善待别人,欣赏世界,构思未来,创造幸福。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要做一个‘爱他人孩子的天使’,不盲目地施教。而我们也好,家长也好,往往就忽视了孩子的情感与心灵世界。
而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首先就是要做好家长的工作。有资料显示,些幼儿园之所以“拔苗助长”,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期望值是分不开的。首师大的杨老师就指出,不少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是来学数学、背诗读书的。特别是大班家长,每日
接孩子时第一句话便是今天学了几道数学题,识了几个字„„这恰恰是拔苗助长,过早地让孩子进入强制的学习对他的身心发展不利,到小学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小学教师反映最难教的是那些没有学习兴趣的孩子。
所以,为了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家长们的“拔苗助长”风。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在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上的体现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健康、轻松的心理状态。而家长们对孩子过高的期望,让他们在本应该玩乐的年纪,就过早的接触到这些知识,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学了小学课程,就会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等到进行正式的小学课程学习时,会不认真听讲。这对小朋友们以后是发展是非常的不利的。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下几点结论:
首先,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的产生。
其次,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削弱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儿童在幼儿阶段,如果过多地学习了一些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等情况。
所以,我们为了真正避免盲目的小学化倾向,不能只是关门做事,也不是根本的排除小学的教育方式。只是因年龄身心发展阶段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不同而已。目前,小学教育中,纷呈出更多的优秀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幼教工作者学习研究、妥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更有益于幼儿园教育方式的改革。国家基础教育司朱慕菊教授就指出:幼儿园应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在小学低年龄阶段开展游戏教学与两者教学方法的互通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例如,识字、画字游戏的开发利用;分类游戏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设置阅读、识字等只是区角,满足个别孩子发展需要;建立家园互动平台,促进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成长。
其次,依法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园主办单位必须招聘具有任职资格的园长和教师,对不符合任职资格的园长、教师,责令主办单位和个人予以调整。今后,凡未取
得园长和幼儿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切实规范保教行为,避免无序竞争出现“小学化”、“学科化”倾向。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随着义务教育高标准、高质量的逐步实施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加强幼儿园管理、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无论你是幼教工作者,还是家长,为了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为了还孩子们一个纯真、愉快的童年,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请不要再让这些孩子们在这样的年纪,就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应该让他们在自己应有的时间里,做他们该做的事,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幼儿园管理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意见》潍教字[2006]5号
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http://.cn)
3.《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的实践研究》 作者:大源镇中心幼儿园谢晓军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逐步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性。因此,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他们将这种希翼转嫁到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在这种心理促使下,他们在选择幼儿园时,有相当多的家长会选择一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如4、5岁教授幼儿算加减法,5、6岁写汉字,背九九乘法口诀,入小学前能识上千个字。这样的幼儿园成为家长优先选择的对象。他们认为孩子的潜力大得很,只要教得会,何必要等待?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孩子的的知识和技能大大超过了没有被训练的孩子。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也不得不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令人担忧的事,这样的发展优势究竟能持续多久?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
研究表明,急功近利的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至少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据教育进展国际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这世界第一的代价是每周比其他国家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在做数学题。二是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有些知识技能在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程度是在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刻意加速地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幼儿的方式来塑造婴儿,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使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就产生跳跃,这种效应难以长久。因为许多行为只有经过一定的重复和积累,才能稳定在心理结构中。刻意加速发展,势必会导致基础不稳固,这一脆弱的基础对以后长远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这种发展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者居上的事实已经证明。三只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结果我们的“教”让孩子变得被动,让孩子变得“厌学”。所以当人们为这般教育的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我们是否想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社会性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总之,这样一种以断送以后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提前发展是不值得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意味着和未来发展的关系。近几十年来的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也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切告诉我们,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为此,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所以,面对家长的不正确地认识与要求,作为幼儿园不应处于一种被动盲从的地位,而应充分发挥我们在幼儿教育中的专业主导地位。因为作为幼儿园,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及幼儿教师、专业的教育人员,我们的教育目光不能短浅,不能只看到现在,而更应着眼于儿童的未来。
明确了这一教育思路,那么在具体的实施中,怎样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能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而不是盲从于家长不正确的选择?我认为,要想在育儿观念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识,必须首先找准与家长合作的基点与分歧点。我们合作的基点是:我们与家长的教育初衷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成材,但在具体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基于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分发挥我们专业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带领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我们在此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三、我们会不定期的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大家各抒己见,沟通观点,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的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并主动向幼儿园靠拢。
那么,我们不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否就意味着忽略知识技能的作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知道,能力是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里涉及到的是让孩子自己建构知识还是记忆模仿知识,是强调“会学”还是强调“学会”,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重新认识知识技能的内涵,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强调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的变化,这就涉及到获取知识应定位于过程还是结果。如果定位于结果,我们就会预设一大堆有待孩子接受的知识点和有待训练的技能,并作为目标看重其达成与否。定位于过程,我们就会将这些知识仅仅作为载体,看重的是孩子如何思维的,是如何接受这些知识的,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智慧。
具体地说,每个领域都会有一个与孩子智慧相关的核心要素,如健康:自我保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只有定位于过程体验的“教与学”,才能抓住这一核心要素,点燃起这一智慧的火花。例如,当我们定位于结果时,科学领域的学习,就会让孩子去记住某种现象的特定事或知识点;而定位于过程,就会抓住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核心要素,让孩子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施中,不断探索和反复体验中去发现,至于从哪些实事中发现并不重要——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教会了幼儿,因为幼儿能复述出我们要他记住的名称,可以重复出我们演示给他们的实验,却忽略了孩子根本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的知识迁移。定位于结果,我们就会在艺术领域的学习中教孩子一些特定的技能和技巧(用琴法、画技去模仿现成的作品);而定位于过程,则核心要素是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的热情,这些特定的技能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现方法——过去我们很得意我们的孩子能逼真的模仿范画,为孩子画得非常像而高兴,却不曾认识为什么有的孩子一旦离开了范画,却什么也画不出来,他们仅仅眼中有画,而心中无画。定位于结果,社会领域的学习就应当直接训练孩子集体生活的规则(牢记各类常规、用纪律约束、以及能复述与同伴相处的原则);定位于过程,则关键的要素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即让幼儿在与他人的自由交往中体验规则的公正,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过去我们总是通过规则约束、通过教师的裁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结果把孩子的口头规则和对权威的惧怕以及听话顺从当作良好品质。定位于结果,语言的学习就会灌输一定量的词汇和给予造句的训练;定位于过程则关键的要素是交流与表达,重要的是“激发表达的热情,创设交流的机会”——过去我们着重在专门的语言教学中重复故事、背诵儿歌、造句练习、却没有想到,实际上由而是在交往中自己获得语言,而不是别人教会他说话。
因此,要想扭转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这种现象,既需要转变家长的观念,同时又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够还原学前幼儿教育的本来面目。
第三篇:关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有弊无利。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的延吉市向阳幼儿园园长费晓燕认为,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必须坚持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健康发展。
心理学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时限,会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重复型教育”还容易使儿童养成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危害极大。
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如此之大,为何仍有不少幼儿园对此趋之若鹜?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位幼儿园教师认为,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记者了解到,一些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也是原因之一,有些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情况,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也是原因之一。不懂得幼儿身心特点,不懂得教育规律,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他们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
怎样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州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幼儿教育的金敬表示,家长和社会要端正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家长要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纠正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同时,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还需要一大批示范性幼儿园的榜样表率作用。
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组织培养、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的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管理上紧缩小学化存在的空间,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能够健康成长。
第四篇:关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关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庞文星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 倾向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有弊无利。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的延吉市向阳幼儿园园长费晓燕认为,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必须坚持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健康发展。
心理学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时限,会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重复型教育”还容易使儿童养成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危害极大。
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如此之大,为何仍有不少幼儿园对此趋之若鹜?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位幼儿园教师认为,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记者了解到,一些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也是原因之一,有些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情况,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也是原因之一。不懂得幼儿身心特点,不懂得教育规律,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他们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
怎样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州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幼儿教育的金敬表示,家长和社会要端正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家长要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纠正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同时,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还需要一大批示范性幼儿园的榜样表率作用。
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组织培养、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的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管理上紧缩小学化存在的空间,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能够健康成长。
第五篇: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秋扒中心小学牛晓娜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秋扒中心小学牛晓娜 幼儿教育是早期教育,是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幼儿教育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学化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的主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当前很多幼儿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要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他们普遍对幼儿教育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幼儿教育规律。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算了几道题„„当家长指导这些内容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推动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
有些教师不熟悉幼儿教育的特点,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大多民办幼儿园所聘用的老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教学理论尽管先进,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接受培训、教育的机会也比较少,因而便受社会的影响和家长的心理需求,采取简便的,家长也比较认可的小学化教学。
二、“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一)“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
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二)“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因此,幼儿教育走向正确的方向是势在必行的。我们首先要从家
长入手,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当我们认识到小学化倾向是一种幼儿教育的疾病时,就要积极主动地去改变它。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
第一、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这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用翔实的事实,雄辩的理论,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第二、政府与教育部门要把那些不符合幼儿教育机制的民办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与要求。让他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先进的幼儿
教育方法与理念去办园。使儿童的成长能在一种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环境之中快乐受教,丰富儿童成长的内涵。
第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可以通过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改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幼儿教育方向。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心身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广大家长也要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