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附件1:
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
财政干部岗位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加快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促进乡镇财政事业的发展,现就加强我省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重要意义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特别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财政支持“三农”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乡镇财政工作职能定位和运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乡镇财政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岗位培训,帮助乡镇财政干部了解国家政策,掌握专业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对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岗位培训工作有清醒的认识,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从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出发,从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出发,高度重视乡镇财政干部的岗位培训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乡镇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落实全员培训。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科学制定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实施规划。从2011年起,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培训乡镇财政干部不少于总人数的30%,三年内,保证全省所有乡镇财政干部脱产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
(二)规范培训内容。加强需求调研,科学定位乡镇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要求。省财政厅拟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四川省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教学方案》,编写《四川省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系列教材》。全省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使用统一教材,重点进行公共财政基础知识、财经政策法规知识、预算会计操作实务和行政公文写作基础等方面培训,规范乡镇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坚持持证上岗。对已经从事乡镇财政工作的干部,要积极鼓励通过继续教育或在职学习,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新进乡镇财政干部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通过相应岗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确保2013年前基本实现乡镇财政干部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
(四)加强师资建设。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要充分发挥学
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参与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教学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立足实际,建立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师资库,吸纳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家、学者担任培训兼职教师。
三、推进乡镇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把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省财政厅人事教育处将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的检查指导,积极探索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岗位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统筹规划,分级实施。按照 “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明确、协调配合”的培训管理体制,各级分别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省财政厅将依托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重点培训师资力量和乡镇财政所负责人并进行宏观指导,市县负责本级乡镇财政业务骨干和一般干部培训。
(三)健全制度,提升质量。加强岗位培训工作管理,研究制定培训课时制度、培训档案制度和培训激励制度,逐步规范培训计划审批、方案设计、质量评估等培训环节,着力推进培训的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培训内容系统化,培训流程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化,服务保障专业化,努力提高
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四)保障经费,规范管理。省财政厅拟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乡镇财政干部的岗位培训,各地培训经费由各级财政自行安排,列入本级机关年度财政预算,由本级干部教育培训部门进行统一归口管理,省财政厅将根据各地的培训情况适当给予激励补助。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
日期:2011-04-22 10:51:00
发稿人:基层财政管理局
索引号:SJ012-D0114-2011-003
【 字体:大 中 小 】
为更好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四位一体”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我省乡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财政工作体系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省乡镇财政日益壮大,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省城乡统筹发展和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财政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工作对全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在思想认识、职能定位、机构队伍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制约了乡镇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省乡镇财政在服务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财政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既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我省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升财政工作的整体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服务发展能力,更好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全面提升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目标。按照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立足我省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围绕加强“两基”建设任务和“抓指导、促改革、重管理、强监督、建机制、带队伍”的工作思路,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逐步建立符合现代公共财政管理要求,与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职责明确、保障有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建立乡镇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基本建立与城乡结合型财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建立起以财政收支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理财能力、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机构队伍、工作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健全。全面提升乡镇财政服务发展的能力,推动我省乡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基本原则。一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解决与乡镇财政改革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二是改革创新,规范管理。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转变乡镇财政职能,创新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乡镇财政工作与时俱进,推动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省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也各具特色,在坚持统一管理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实际,在具体管理模式、措施和要求方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 7
三、着力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
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围绕有利于服务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保障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强化乡镇财政职能。要完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为民理财职能、资金监管职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职能、服务发展职能。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乡镇财政主要职能是:
收入管理职能。组织财源建设,培植乡镇财源;组织协调乡镇财政收入管理,组织协税护税工作;负责乡镇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资产资源性收入等征收工作,管理财政票据。
分配资金职能。统筹分配乡镇财政性资金,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负责编制财政预决算草案,组织执行乡镇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组织制订本级经费开支标准定额;批复部门单位的预决算;参与上级安排乡村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资金分配;对乡镇财力进行综合平衡。
监督管理职能。负责监督管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监督检查各项财税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负责乡镇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管理;负责财政性支出绩效评价;监督管理政府投资或参与投资的项目资金;参与监督管理由上级管理但在乡镇区域内实施的专项资金;组织对公益项目的检查;监督管理乡镇资产;监督管理乡镇政府性债权债务;监督管理村级组织运转资金;协助监督管理乡镇范围内的会计工作。
落实政策职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度;负责或协助各项涉农补贴补助政策的落实;负责或协助各项民生财政政策的落实;负责或协助相关资金管理。
服务发展职能。参与制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运用财税政策工具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负责财税政策咨询辅导,指导单位申报政策扶持项目资金;组织或协助财政扶持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负责调查统计乡镇区域内公共产品供需情况,向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提供政策建议;负责组织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负责会计培训、财务辅导。
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特点,做好其他财政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四、切实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一)健全乡镇财政机构队伍。乡镇财政机构队伍要与新形势下履行职能的要求相适应,与依法行政的要求相适应。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健全乡镇财政机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乡镇人口、财政收支规模等合理确定乡镇财政机构模式、人员编制,配置和充实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机构、岗位不健全或不符合依法行政要求、人员偏少和结构老化等问题。
(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乡镇财政的管理体制,由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本着有利于事业发展、工作开展和人员管理的原则确定。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乡镇财
/ 7
政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镇财政人员调配机制、准入机制、交流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在定期组织专项政策业务培训工作的同时,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乡镇财政干部三年培训规划,通过省、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县)三级共同努力,力争达到每三年时间对全省乡镇财政干部轮训一遍。要根据财政“六五”普法要求,制订实施乡镇财政干部“六五”法制培训规划。全面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
(四)增加乡镇财政机构经费投入。要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机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乡镇财政机构建设,保障乡镇财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财政要增加对乡镇财政机构建设的投入,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建设经费,合理配置办公用房和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乡镇财政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五)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财政服务大厅建设。每个乡镇财政机构都要设立财政服务大厅,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乡财县管、会计集中核算、为农服务事项和财税法规政策咨询等有机整合到财政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要不断改善服务大厅的办公条件,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将乡镇财政服务大厅打造成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平台。
五、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
(一)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统一性。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财政性资金,并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全面实行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加快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工作。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安排支出预算。全面推进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要以县为单位,统一乡镇公共财政预算的编制政策、编制要求和编制格式。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逐步推进财政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结合、资产配置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经济相对薄弱地区,要以民生政策落实和基本运转保障为重点,完善预算共编机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二)细化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要从单位开始,逐级编报。对支出规模相对较大或涉及多个支出科目的单位,必须按单位分科目编制。预算编制要全部细化到款级以下。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探索将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性预算分开编制的办法,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要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三)规范预算执行。要健全预算执行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加强收入预算执行的组织协调和分析监测,既要确保应收尽收,也要防止和杜绝吸税、引税、垫税、空转等现象。县级财政部门要在月度终了后及时向乡镇财政部门提供财政收入报表。要规范预算调整。乡镇财政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不得随意调整,预算支出的追加(减),要按规定程序办理,乡财县管地区要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要规范预算支出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地区,全面实行支出预算用款计划制度,加强月度用款计划的审核管理,凡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一律不得支付。对人员经费等支出可以采取均衡用款办法,对项目预算支出要按项目进度用款。资金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要逐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完善财政直接支
/ 7
付制度和授权支付制度,健全支付审批制度,加强支付的审核管理。乡财县管地区,要完善县对乡镇的集中支付机制,完善乡镇财政申报、县级财政审核拨付、县乡共同监管的机制,具备条件的地区,要推进支出预算用款计划制度。提高支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县乡财政部门要科学调度库款,保障资金均衡支付。
(四)加强财政决算编制。完整、真实、准确地编制财政决算。规范年终清理、年终结算和年终结账工作,加强决算审核汇总工作,维护财政决算的严肃性。
六、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
(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乡镇财政本级的各项财政性资金和上级下达资金以及村级组织运转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上级下达资金,包括上级下达并纳入本级预算管理的资金以及由上级直接管理但用于乡镇辖区内的资金。
(二)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机制。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财政账户体系管理,严格收付方式和收付程序,严格内控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严禁库外设库、账外设账、坐收坐支及违规大额提现等。要进一步规范财政代管资金管理,县级财政要研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三)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管机制。所有财政资金必须纳入单一账户体系或乡财县管账户体系管理,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行的跟踪监管机制,研究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四)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机制。根据财政资金的类型和特点,实行分类监管。财政涉农补贴补助资金,全部纳入“一折通”平台管理;纳入乡镇本级预算管理的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平台、乡财县管平台、会计集中核算平台管理;研究建立专项资金监管机制和监管平台;村级组织运转资金,要进一步加强专户管理制度,完善财政直接支付制度。
(五)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管机制。要建立健全对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管机制。乡镇财政要从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全程参与监管。建立健全项目进度台账制度、按月监管制度、决算审核制度等,项目资金的支付实行县级财政或乡镇财政直接支付制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推进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由上级直接管理但用于乡镇辖区内的专项资金监管工作。要建立县乡联动机制,县级财政部门是主体,乡镇财政部门是关键,省、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强组织、指导、督促。各市、县要选择部分项目开展监管试点,争取用2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县级财政部门要做好信息送达、公开公示等工作,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项目实施、资金支付和项目实施绩效统计评价等环节,建立起有利于发挥乡镇财政监管作用的机制。乡镇财政要做好巡查抽查等日常监管工作,建立项目跟踪监管台账,定期统计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等。
七、加强乡镇财政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全面落实加强法治财政建设要求,以乡镇财政执法责任制为抓手,明确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责、规范执法流程、强化执法责任,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
/ 7
(二)加强基础数据库和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全面掌握预算单位基础数据信息。加强乡镇财政决算和月报、季报工作,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健全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推进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具备条件的地区,要研究建立资产配备标准等基础制度。
(三)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控制度建设等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做好收支管理工作,健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严格岗位制衡。要进一步健全票据管理、印鉴管理、网络管理、定期对账、定期互审等制度,保障乡镇财政人员和资金“双安全”。
(四)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各地要严格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以县为单位,统一会计账簿设置,规范科目使用,规范会计核算。要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单位财务行为。
(五)建立健全乡镇资产管理制度。乡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行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承担资产安全完整、规范使用和有效运转的责任。要研究制定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资产的购置审批制度、资产出租出借和收入管理制度、资产采购制度、使用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和报废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制度等,规范和加强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工作。
(六)规范乡镇财政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达标和创优机制。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乡镇财政档案管理的具体标准和操作办法,促进乡镇财政档案规范管理。
(七)加强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要纳入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我省“金财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财政内部局域网建设和县乡财政内网连结工作,乡镇财政的所有业务工作要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要在2012年前实现县乡内网联结,逐步构建县乡一体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乡镇财政与同级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网运行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要加强信息网络管理,确保网络安全高效运行。
八、深化乡镇财政改革,创新工作机制
(一)深化乡镇财政改革。要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苏南地区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要求,全面建立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苏中地区要扩大改革实施面,2011年底前全面到位,实现乡镇全覆盖。苏北等地区要深化乡财县管改革,探索适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乡财县管的有效实现形式,合理配置县乡财政职能,改进县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继续推进乡镇财政非税收入征管改革,规范征缴行为。加大乡镇财政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乡镇财政政府采购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改革。
/ 7
(二)健全乡镇财源建设管理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乡镇经济和财政的长远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好财政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支持和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全面推进协税护税、综合治税工作,特别是个体及零散税收征收。及时了解掌握税源企业的相关信息,建立健全税源台账,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个体及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
(三)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和保障机制。要根据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和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要在合理界定县乡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规范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收入范围,统筹县域财力,增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加大对经济薄弱乡镇的转移支付,要保障乡镇基本运转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求。保障水平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要进一步减轻乡镇对上级下达项目的配套压力。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努力程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以奖代补。要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和绩效管理等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乡镇财政保障水平。
(四)健全乡镇债务监管机制。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加强乡镇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要完善控制和化解乡镇债务的政策制度,探索清理化解乡镇债务的有效措施。要加强对乡镇债务的监管,研究制订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制度,加强对债务的会计核算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九、强化措施,确保乡镇财政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将这项工作作为强基工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安排部署,确保全面实施。市、县级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局(处、科)牵头,预算、国库、综合、监督、人教、信息中心等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市、县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省厅备案。
(二)加强工作指导,健全管理指导体系。各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乡镇财政管理的指导力度,指导辖区内乡镇财政按照本意见精神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工作。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体制,各省辖市财政部门组织辖区内各县的乡镇财政管理指导工作,各县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对乡镇财政的管理指导。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管理指导体系。乡镇财政作为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基层一级财政,工作上有特殊性,在管理指导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县及县以上各级财政部门都要有管理指导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赋予相应职能。要完善乡镇财政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联系点工作机制,发挥好联系点的作用。
(三)加强检查督促,务求取得实效。各地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力度。要抓好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发挥好典型引导作用。要加大激励力度,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行动迟缓、消极应付的给予批评;对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把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进行考核,6 / 7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加强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保持乡镇财政干部的廉洁性。乡镇财政干部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掌握一定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权,各地要把乡镇财政干部的廉洁自律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经常不断地开展廉洁教育,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加强道德修养,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倡导廉洁、文明、务实、高效的良好风尚,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勤政廉洁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
已被浏览:569次
/ 7
第三篇:湖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湖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06-04 信息来源:区财政局
鄂财农村发[2012]3号
各市州、县(市、区)财政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村财政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切实加大农村财政财务监管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涉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省财政厅制定了《关于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附件:《关于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的指导意见》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乡镇财政 专管员 通知
湖北省财政厅办公室 2012年4月28日印发 附件: 关于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的指导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村财政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加大农村财政财务监管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就建立湖北省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财政管理绩效,确保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和民生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涉农资金安全、有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一)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做到每一个行政村(包括农村社区、居委会。下同)都有固定的乡镇财政专管员,负责处理与财政资金发放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相关的业务工作。
(二)“守土”有责的原则。每一个乡镇财政专管员对所管辖行政村内的各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和民生资金的发放,以及对所有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负总责。不论财政资金的来源和性质如何,只要用在所管辖行政村范围内,专管员都必须要全权负责。
(三)责权一致的原则。在各乡镇财政所的领导下,专管员对所管辖行政村既有承担确保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和民生资金发放到位,以及各类专项资金按规定使用的责任,又有对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审核上报和各类专项资金立项的初审权力。专管员所管辖行政村范围内的所有财政专项资金的立项、对种粮农民的补贴面积等资料的申报,首先必须由专管员签署初审意见,县(市、区)财政各业务股(室)下达给乡镇的资金文件,乡镇财政要以有效的方式及时告之相关的专管员。
(四)人“岗”相适的原则。乡镇财政专管员从现有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中产生。乡镇财政所的全体干部(包括所长、副所长、预算会计等),不论现有分工如何,都要承担专管员的工作职责。各地要根据工作量的大小,统筹考虑所辖行政村个数、规模,以及财政所干部工作分工以及人员特点,合理安排包村范围。
三、工作职责
(一)负责各项强农惠农和民生政策的宣传、解释。
(二)负责参与各项惠农补贴基础数据的统计、核实和公示,确保登录到《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数据完整、真实。
(三)负责“湖北省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按要求填写并及时发放到农户,不得委托村组干部或他人代发。
(四)负责通过“一卡通”及时发放各类补贴资金,不准委托村组干部或他人代领转付。
(五)负责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和孤儿、优抚救济、救灾救济、村医补助等各类社会救助救济资金发放对象的核实,对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负责审查核实所管辖行政村申报各类财政项目资金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查戡,做好项目公示。
(七)负责监督所管辖行政村各类财政项目资金的使用,保证专款专用。
(八)负责组织所管辖行政村新农合、新农保基金的征收管理。
(九)负责协调所管辖行政村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及时督促村报账员按时按规报账,保证村财管理民主、公开、透明、规范。
(十)负责做好所管辖行政村集体“三资”的清理核实和动态管理。
(十一)负责监督所管辖行政村村级债务情况,防止发生新债。
(十二)负责所管辖行政村农民负担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及涉农收费的监管工作,防止乱收费。
(十三)负责所管辖行政村涉农资金管理方面信访件的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十四)负责所管辖行政村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十五)上级财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监督管理
(一)乡镇财政所是专管员管理的责任主体,市州、县(市、区)财政局农村财政财务管理局(处、科、股)负责具体指导,其他业务科(处、股、室)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一套乡镇财政专管员管理制度。
(二)专管员一经确定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的,乡镇财政部门应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县级财政部门也要将调整情况及时报告市、州和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三)专管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轮岗办法,原则上五年为一个周期。
(四)建立专管员信息系统。各级财政部门要全面掌握所辖范围内各行政村的专管员的详细情况,建立登记台帐,定期或不定期对专管员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增强专管员的责任意识。
(五)乡镇财政部门对专管员要建立考核机制,严格实行绩效考核。要将考核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和误餐、交通等下乡补助。
五、配套措施
(一)积极开展政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管员的业务能力。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专管员的政策业务培训工作。农村财政财务管理局(处、科、股)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指导,各相关业务科、股具体负责授课辅导。要使专管员的政策和业务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二)建立和完善信息通达机制,为专管员开展监管工作创造条件。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和流程的通知精神》,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机制,特别是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乡镇财政财务资金信息通达工作力度,做到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核、发放及实施的全过程都要让专管员有效参与其中,为专管员开展监管工作创造条件。
(三)建立奖惩机制,增强专管员的责任感。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明确规定专管员的责任和奖惩措施。对行政村内各种强农惠农和民生资金发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村级“三资”监管,各乡镇财政所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专管员是具体负责人。对于责任落实到位,工作任务完成好的专管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因专管员工作不力,基础数据核实不清,基本情况掌握不实,造成财政直补资金被虚报冒领的、造成项目资金被截留挪用的、造成村级“三资”管理混乱的,对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各种评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影响的,要按照《湖北省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鄂办文[2011]69号)的规定,首先追究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
六、组织领导乡镇财政建立专管员制度,是新时期加强强农惠农资金和民生资金管理,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是加强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也是转变乡镇财政职能,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干部作用的需要。
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对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的领导。市州、县(市、区)财政局长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局长要具体负责抓。各相关职能局(处、科、股)要分工负责,加强协作,搞好配合。农村财政财务管理局(处、科、股)要具体负责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落实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推进工作,相关业务科、股要配合做好信息通达机制的建立和传递、政策业务知识的培训辅导等工作。县(市、区)财政局要结合专管员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所队伍建设,及时调整人员,充实力量。要加大对乡镇财政所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开展资金监管工作的经费需要。各市州、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连同湖北省县(市、区)乡镇财政专管员信息登记表一并报省财政厅农村财政财务处备案,今后专管员发生变动时,要及时报告和更新。省厅农村财政财务处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库,不定期地进行随机抽查。全省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建设工作要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省财政厅将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内容进行考核验收。
第四篇: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
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豫财监„2010‟150号
各省辖市财政局,各有关县(市)财政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我厅反馈。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
河南省财政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财政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健全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等方面的作用,为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强化反腐倡廉源头治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树立“大监督”理念。各级财政部门要把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各业务部门和专职监督机构共同履行监督职责的工作体系,树立管理就是监督、人人都是监督主体的“大监督”理念。有效改变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轻绩效考评的格局。
(三)工作目标。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财政工作实
际,制定财政监督工作目标,树立“大监督”理念,切实把“大监督”理念转化为具体监督措施,落实到财政各项工作中,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监督工作机制。要始终把财政资金安全性运行、规范性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益作为财政监督的基本任务,建立监督检查成果利用制度。通过监督检查依法处理违法违纪的人和事、纠正违法行为,同时查找制度、机制、体制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逐步建立健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财政资金的长效机制。尽快实现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消除监督盲区,增强监督的科学性,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充分运用监督成果,不断丰富财政监督理论,促进财政监督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运行机制,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二、监督工作重点内容
财政监督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财政内部监督、会计监督等方面,当前要重点做到“六个加强”。
(一)加强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关注促进自主创新、资源节约、产业结构升级、深化体制改革等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财税政策的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国家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映并纠正财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国有
土地收益、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收益、彩票公益金等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为完善法规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财政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将监督关口前移,认真开展部门预算编制审核、重大支出项目审核,强化事前监督。要充分利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监督检查信息与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做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业务主体间信息畅通,逐步实现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事中监控。要重视组织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事后检查,研究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三)加强重点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重点开展涉及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要围绕“三农”、教育、科技、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企业破产等重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认真组织专项检查,确保重点民生资金安全和发挥效益。
(四)加强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促进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结合监督检查,选择一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管理基础较好的专项资金开展绩效监督试
点,探索从项目合理性及实现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合规性和合理性、财务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评,促进完善绩效评价监督体系,把绩效评价效果和财政监督检查结果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建立以绩效评价和监督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制。
(五)加强会计监督,规范财经秩序。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每年选取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整顿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真实的基础信息。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辐射作用,强化政府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充分重视会计监督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违规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处罚,依法严惩恶劣造假的会计行为,不断扩大检查的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
(六)加强内部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内部监督的制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步伐,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在健全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保护财政干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内部监督的重点是财政部门业务管理机构和派出机构履行财政管理职责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对本部门有预算资金管理职能的内部各业务管理机构的重点检查数不得低于该类机构数的30%。要相应建立由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主持、财政部门内部有关机构或所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 内部监督检查负责人专题会议制度和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制度,及时通报内部监督检查情况,研究内部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和问题整改等相关问题,引入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内部监督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下级财政部门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力度,推进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建设。下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接受上级财政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将分配下达的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文件、制度办法、财政收支决算、月报等文件资料,及时报送上级财政派出的监督检查机构。
三、建立职责明晰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
财政监督是各级财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机构的共同职责,建立健全各级财政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互相配合和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工作协调机制,是确保财政监督成效的重要条件。
(一)充分发挥财政专职监督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督导作用。建立财政部门内部专职机构专项监督与各业务机构日常监督分工明确的协调制度,形成财政监督的整体合力;研究制定财政监督的制度办法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程序、统一复核、统一审理、统一处理、统一考核”的监督工作机制;做好财政监督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统一汇总工作;组织开展财政重点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反馈财政收支管理和重要财政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依法处理违反
财政、财务、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对财政内部业务机构日常业务管理工作、履行监督职能的情况、运用财政监督成果改进管理、执行法规政策情况进行再监督;适时把监督检查计划内容和监督检查情况向各业务机构通报,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进一步明确财政内部业务机构日常监督职能。财政内部各业务机构要通过预算管理、财务会计管理等实施日常监督,把财政监管工作延伸到用款单位。
1、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各项制度、办法,实现用制度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认真审核预算编制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组织开展项目支出可行性分析论证,确保预算编制完整、规范和科学;依法批复部门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强对预算资金结余结转的管理;科学合理地编制本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方案,严格规范转移支付程序,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偿还和效益的监督,建立政府债务预警机制,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有计划地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信息公开制度,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进行分析评估;研究分析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将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成果运用于改进预算管理;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监督指导。
2、国库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财政国库资金管理;加强对财政收入进度、收入结构和 征收措施等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各项财政收入稽核制度;加强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日常监控;加强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立、变更、撤销和使用管理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财政收支决算的审查;加强对下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3、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强化征管政策、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和征缴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设立、取消、更改情况的监督;强化对非税收入减、缓、免审批情况监督;加强对财政票据印制、保管、发放、核销、使用情况的监督;及时监督政府非税收入和财政代管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和退付;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代收银行的综合考评。
4、部门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严格审核预算部门的基础信息,按照统一的政策和标准核定基本支出预算;加强项目支出预算项目库管理,规范各类项目管理程序,严格项目评估论证,核定预算部门和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决算审查和绩效评价;审核、批复分管单位决算并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跟踪监控,实施绩效评价;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日常监督;强化分管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情况的日常监督,依法监管资产评估
机构。
5、会计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机关事业及企业会计制度,加强对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强化对会计工作人员从业资格的监督检查;依法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保持设立条件、执业情况以及质量控制制度等项目的监督检查;加强各类会计违规行为日常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行政处理和处罚。
6、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政府采购制度;确定并调整集中采购目录和公开招标采购范围的限额标准;审核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行政处理和处罚。
7.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财政投资评审制度;通过投资评审服务支出预算管理。
(三)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派出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各监督检查派出机构要按照各级财政部门及其财政监督专职机构的统一工作部署,落实监督检查工作任务,实施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监督检查辖区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国家财税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情况;监督检查本级财政分成收入或有财力分成收入项目的征收、入库情况,监督应缴同级财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和政府性基金及时缴入国库;审查监督财政专项资金申报、分配、拨付和使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辖区内本级行政事业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处理及完善相关制度和财税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等。
四、财政监督检查方式方法
(一)建立财政日常监督管理的内部通报考核制度。财政内部各业务机构年初要结合主要财政业务、资金分配等情况制定日常监督工作措施,送专职监督机构备案,并定期把日常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和专项资金跟踪监督情况以书面形式送专职监督机构;各业务机构下发的财政收支和部门预算、决算,调整收入、支出的文件、颁布的有关财政制度、办法、审批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以及与财政监督有关的业务文件等应及时抄送专职监督机构,其中涉及财政监督检查规定的,应当会签专职监督检查机构。专职监督机构应将各业务机构日常监督开展情况在财政部门内部进行通报,财政部门人事管理机构应把各业务机构履行监督职能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积极创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方法。充分整合监督工作力量,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在财政部门内部形成“人人抓监督、事事有监督”的局面。逐步实现财政监督机构与其他业务机构财政管理信息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财政内部监督。注重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监督审核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合规性监督与绩效性监督相结合,加强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督。坚持将检查与调查相结合,处理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坚持科学监督,以较小的成本取得较大的监督成效,注重监督工作效率和质量,把监督检查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扎实推进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金财工程”总体设计和财政业务信息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监督工作的需求,同步设计监督模块,做到设计上有接口,浏览上有权限,运行上有监控。要积极研究开发监督检查软件,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对财政收入征缴管理、财政资金运行、会计信息质量及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等实时监控和跟踪分析,促进监督检查工作点与面的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与当地税务、银行、国库等部门联网,逐步实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升监督信息化水平,提高监督工作效率。
(四)注重沟通协调。正确处理好与审计、纪检监察、税务、金融监管、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建立与各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统筹兼顾各监督主体的监督结果,实行信息共享、互相印证,防止部门职能交叉重复;建立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重视发挥财政专职监督机构的作用,注意协调与业务管理机构的工作关系。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及时沟通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要注重与上级派出监督检查机构密切协作,通过联合检查等方式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做好财政监督工作。
(五)加强成果利用。要切实提高监督检查成效和监督检查成果利用水平,通过协调沟通、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形式,促使财政执法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重视和利用财政监督成果,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
五、注重依法监督
(一)加强法制建设。推动人大和政府重视财政监督法规制度建设。结合本地实际,修订完善财政监督工作程序规范,制定修订财政监督业务工作规章和程序性监督办法,规范各类检查文书。
(二)坚持严格执法。首先是规范执法。在实施财政监督过程中,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手段,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按法定程序检查处理和处罚。其次要严格处理。对已发现被监督主体正在进行的财政违法行为,应当责令停止,拒不执行的,财政部门可以暂停被监督主体财政拨款或者停止拨付与财政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责令其暂停使用。对查出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格处理,将处理人与处理事相结合,严格个人责任追究。研究制定完善案件移送制度,对不属于财政部门职权范围的案件,要依法及时移送有权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员党纪政纪或法律责任。第三是追踪落实。建立健全财政处理处罚的追踪落实制度,对被查单位执行处理决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整改落实,建立健全严格财政监督工作秩序的长效机制。
六、切实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
市县财政部门要适应财政管理的需要,在机构改革中建立健全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增加人员编制、规范机构名称,选配懂业务、会管理、善监督、敢监督的同志充实到财政专职监督检查队伍。要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经费列入年初预 算。重视加强财政监督干部的学习和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政策把握能力强的财政监督队伍。注重培养财政监督干部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七、深化财政监督理论研究和信息宣传
(一)加强财政监督理论研究。重视财政监督理论研究,认真总结财政监督工作规律,用监督理论指导监督实践。紧密结合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重点课题调研,丰富财政监督理论研究成果。要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力争出精品,务求得实效。高度重视调研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充分挖掘调研成果的价值,提高理论成果的利用率,提升财政监督工作层次。
(二)加强财政监督信息宣传。树立依法监督、科学监督、为民监督、公开监督的观念,注重与媒体的沟通,增强对外宣传的主动性,并尝试利用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发布监督检查信息、事前检查和事后查处公告,促进财政监督信息公开;采取综合性公告与案例性公告相结合、惩处违规违纪行为与树立正面典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财政监督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财政监督的良好形象,为财政监督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要重视提高信息简报的编写水平,安排专人负责信息联络,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反映财政监督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使社会各界了解财政监督,理解财政监督,重视财政监
督,支持财政监督
第五篇:党建工作指导意见
石化股份销政„2010‟85号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及《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办法》的通知
各销售企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和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销售公司党委在广泛征求各级党组织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及《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
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国国有企业党建会议精神以及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争创“四强四优”为着力点,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战略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坚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着眼于构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建班子、育队伍、促和谐、维稳定、强自身、保中心六项基本任务,贯彻到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之中,为销售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主题词:党建工作 通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品销售事业部办公室
2010年3月11日印发 基本原则: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集团公司党组的工作部署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提升区内控制力,扩大区外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坚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注重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考核,推进班子结构调整,发挥班子整体功能;坚持狠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实际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监督、检查、考核一体化机制,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总体目标:经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建立起与经营管理体制相适应、与改革发展相配套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和机制,使企业党组织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党员队伍以至整个员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和谐稳定有效发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力争走在集团公司系统和所在地区的前列。
二、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建班子,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以思想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 “四好”班子,是销售企业各项事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是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战略任务。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按照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完善学习制度和考核机制,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培训、辅导讲座、个人自学、交流心得等形式,建立“述学、督学、评学”相结合的学习及考核机制,保证学习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班子为载体,将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倡导领导干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切实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生动的实践。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省、地两级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撰写一篇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文章。要把学习能力、学习成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使用的依据之一。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按照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的要求,切实承担起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圆满完成集团公司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优良作风,使这些优良作风转化为领导干部自重的准则、自省的镜子、自警的标尺、自励的目标。注重求真务实,坚持实事求是,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提高工作执行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企业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大额资金调度使用等重大事项,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做到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自觉维护班子团结。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按照《中国石化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加强销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党组织设臵,健全党务干部配备。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把在市场竞争中历练成熟的干部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坚持竞聘上岗与考察任用相结合的干部选拔机制,建立健全任前公示、征询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等制度,特别要选准配好“一把手”。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注重领导成员配备的互补性。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机制,地市公司在同一单位同一正职岗位连续任职满两届的,应适时调整交流。进一步加强后备领导人员队伍建设,通过考核、滚动调整和甄选,加大对“70后”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选拔和培养力度,选拔一批具有培养潜质的重点后备领导人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形成不同年龄段的近中远期具有销售企业特色的后备领导人员队伍。
——切实加强能力建设。领导干部要在实际工作锻炼中不断提高科学决策、选人用人、组织协调、依法管理、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要加强党政“一把手”的培养锻炼,提高其战略决策能力、把握市场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应对危机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能力。要从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不拘一格,大胆使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班子建设成为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认真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效能监察,切实抓好党风党纪教育,大力弘扬廉洁文化,将廉洁文化建设推进至企业基层,覆盖到全体员工。认真执行中央以及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坚持“抓源头、抓重点、抓关键、抓惩处”,巩固“抓源头、促清廉”主题活动成果,使监督约束贯穿于从严管理的全过程,把“人到岗、岗有责、责到人、防为先、治从严、奖有据、惩有实”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任务,不断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行为,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努力构建“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不必贪”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
(二)育队伍,夯实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人才基础 ——从完善机制入手,加快“三支队伍”建设步伐。要从推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高度,健全完善选才、育才、用才、聚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培育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的力度。一是把加强地市公司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加强岗位管理,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层次、科学录用的原则,畅通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重视大学生的培养使用,引导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岗位成才,努力培育一大批大学生加油站站长、客户经理、片区经理。三是加大一线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力争近两年,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工、中级工比例达到2:23:35左右。要从机制建设入手,紧紧抓住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制度保障体系和考评体系,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销售企业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创建学习型企业,强化全员培训工作。按照一般人员普遍培训、骨干人员重点培训、短缺人员抓紧培训、优秀人员奖励培训的原则,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实施“千名重点人才培训工程”、“关键岗位人才轮训工程”和“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各类重点和急需人才1000人,关键岗位人才实现定期轮训,各类人才参加规定时间和内容的培训,创新培训方法,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益,使各类员工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抓实竞赛比武,促进基本功训练。要将技能鉴定和竞赛比武活动作为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标准、严密组织、规范操作、确保质量。要认真总结经验,在技能鉴定和竞赛比武活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调动各个专业线条的积极性,建立起一套基本覆盖主体专业(工种)和岗位的竞赛比武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使竞赛比武活动常态化。
——树立先进典型,开展评优推先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力选树坚持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典型,大力选树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典型,大力选树创新机制、开拓市场的典型,大力选树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的典型,大力选树乐于奉献、业绩突出的各类典型。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示范引导作用,扩大先进典型影响,激励广大员工在推进企业发展中建功立业。积极开展销售系统营销标兵和销售能手评选表彰活动。继续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岗位能手”评比等活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促和谐,努力营造推进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积极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巩固和扩大“深入群众促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活动成果,并将其作为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长期坚持下去。坚持以员工为本,把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促进企业发展与关心员工生活结合起来,把待遇留人与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结合起来,大力营造心齐气顺、和谐发展的企业氛围。继续推进加油站“五小”建设,注重抓好基层班组管理工作,努力改善一线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爱护员工,增强广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完善职代会制度,推进企务公开。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按照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要求,结合销售企业实际,加大宣传贯彻力度,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建设重在铸魂,要注重企业精神、核心理念的塑造,在继承石油石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石化特色和销售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切实将中国石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贯穿于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的全过程。
——积极推进温暖工程建设。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建立健全以困难职工档案为基础的帮扶工作信息台帐,准确掌握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进一步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制度,广开渠道,多方筹措,管理好、使用好帮扶救助金,做到专款专用。按照“真困难,真帮助”的原则,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努力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内部环境更加和谐。
——积极推进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建设。要从谋发展、促和谐、求稳定、保安全、树品牌的战略出发,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建设。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优化。认真做好媒体舆论工作,搞好舆情监控,树立和维护中国石化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维稳定,保障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 ——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构。要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以党委为主,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维稳工作体制,切实把第一责任落实到完善制度和机制上来,落实到加强源头预防上来,落实到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上来,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各单位要成立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县—地—省三级信访维稳工作体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做到维稳工作机构、人员、责任、制度、成效“五落实”。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强化排查调处工作,做到网络健全、责任明确、控制有力、成效明显。要注重从源头上抓好维稳工作,力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赴省进京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切实做到“初信不转为重信,初访不转为重访,来信不转为来访”。
——建立企地联动维稳工作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高度重视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积极建立企地联动维稳工作机制和良好的工作关系。要建立信息收集联手、群访处臵联手、对重点人稳控联手、政策救助联手的维稳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密切协作,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要积极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依法处理缠访闹访、违法滋事行为,遏制进京非正常上访,防止发生个人极端事件,共同维护企业稳定和社会稳定。
——建立信息报送制度。要密切关注维护稳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各种不稳定因素,建立维稳工作台帐,畅通信息渠道,为领导决策、开展工作提供依据。要立足于“抓根、抓早、抓头、抓基层”,定期开展排查工作,对不稳定因素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特别是在敏感时期更要关注重点地区、重点群体的动向,力求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工作,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形成处臵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臵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反应快速,应对正确。主要领导一定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果断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
——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定期下访、接访制度。要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式方法,并将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通过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了解民意,掌握实情,化解矛盾,促进稳定。
(五)强自身,不断提升党组织战斗力
——以发挥党组织作用为重心,着力抓好“四强”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争创以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为主要内容的“四强”党组织活动,找准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把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抓紧抓好。要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坚持与改革发展同步建立健全党组织,切实做到与行政组织同步设立、干部同步配备、制度同步建立、考核同步进行,确保基层队伍建到哪里,党组织就设臵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地市公司的零售中心、县经营片区和中心油库(配送中心)等都要建立党支部,并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书记配备上不搞“一刀切”,宜专则专,宜兼则兼。对于经营网点多、维稳任务重、经营规模大的县片区可配备专职党支部书记。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党支部书记队伍稳定。
——以践行党员先进性标准为目标,着力加强“四优”共产党员队伍建设。要按照中央关于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要求,扎实开展争做以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为主要内容的“四优”共产党员活动,建立健全加强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和相关制度,推进党员素质工程全面展开,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要围绕经营管理,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等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通过培训班、报告会、知识竞赛、自学等形式加强党员日常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每年不得少于12次。要通过党内“创先争优”、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党员责任目标管理,使党员的综合素质高于群众,业务技能强于群众,工作业绩优于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双向培养的要求,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意在一线员工中发展党员,积极吸收班组长、技术能手等业务骨干入党,努力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通过组织发展和党员的合理调整,实现年销量在3000吨以上或员工在10人以上的加油站站站有党员的目标,并切实发挥作用。
——以培训交流为手段,着力提高党务政工干部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党务政工干部学习培训力度,在培训方式上要结合实际,灵活多样,务求实效。同时,采取岗位交流、轮岗锻炼等方法,推进党政干部之间的交流和培养锻炼。销售公司重点抓好地市公司党委书记、省公司政工处长的培训,省市公司重点抓好地市公司层面党务政工干部尤其是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解决“不愿干、不会干”等问题,切实提高其做好新形势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以解决现实思想问题为重点,着力增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实际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以销售公司编撰的《我们的企业》一书为主要教材,开展好以“知企情、达共识”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大区公司和省市公司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作用,把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亮点、难点和员工关心的热点作为研究重点,加大政研成果交流和推广力度,努力将其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措施和领导工作的本领。
(六)保中心,促进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保中心、促发展,是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各项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销售企业要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把销售工作作为中国石化持续发展的“生命工程”、把网络建设作为油品销售的“生命工程”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围绕经营工作中心,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改革发展稳定目标实现,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必须用是否保证了以经营为中心的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是否促进了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作为根本标准来检验。
将“建班子、育队伍、促和谐、维稳定、强自身、保中心”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基本任务,既是对销售企业多年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又是对各级党组织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探索。“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就是对保中心与落实其他五项任务辩证关系的最好概括。销售企业各级党组织都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有效、创造性地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完善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维稳任务重、管理基础差的地市公司领导班子必须实行党政分设,党政主要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具备党政一肩挑条件的,配备一名以党务工作为主的副书记兼副经理。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运行规则和程序,包括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党委报告工作制度、党委会议事规则等,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制度保证。
(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理顺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结合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新特点,逐步探索,创造条件,把原县公司的党组织关系,由归属县(市)委管理转为由地市公司党委管理,适应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后企业党组织设臵出现的新情况,逐步建立健全与经营管理体制相匹配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三)细化目标,加强考核,探索建立地市公司班子建设目标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扎实开展地市公司“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制定实施意见,明确活动目标、措施和考评办法,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使考评结果能够客观反映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与管理,建立地市公司党政正职备案制。省会公司、计划单列市公司和年销量过百万吨的地市公司,其领导班子正职的调整配备,应事先征得销售公司同意。
(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形式主义。要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精简会议、文件和各种检查,努力转变领导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着力点放在关心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上,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要落实领导干部抓基层联系点、领导接待日和与困难员工“结对子”等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日志,大区、省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累计下基层调研和指导工作时间不少于1个月。各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每年突出一个重点抓好作风建设,并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销售公司要加强对企业作风建设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各单位在作风建设上是否有切实措施,是否把作风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是否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实效。
(五)明确标准,加强督导,建立健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体系。制定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办法,对班子建设、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党群工作、维稳工作等进行细化考核。将基层党支部建设、创先争优结果、一线员工党员发展、主题活动情况、政研会成果、上访率和息访率等作为具体考核内容,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由“无形”变“有形”,由软指标变为硬任务。省市公司每季度要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报销售公司,每半年组织一次抽查,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大区公司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抓好大区范围内各单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交流、检查和督导,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销售公司。要结合销售企业实际,修订和完善《基层党支部工作手册》,使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各单位在考核经营工作时,要同步考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并把综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该单位和党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确保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要进一步健全企业党委负总责、党政工团各司其责、一级抓一级的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都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将管人、管事、管思想统一起来,带头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围绕企业中心任务抓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党委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和党委书记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和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要求,抓住吸引、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梯次合理、善于围绕经营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政工队伍。省市公司政工部门人员配备不少于4人,地市公司要设臵政工机构、配备专职党务政工人员2-4人。三是要确保党组织活动经费的落实。按照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党组织活动经费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列入企业预算。四是要加强和改进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党组织要定期听取工会、共青团组织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在党组织领导下,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销售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使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圆满完成集团公司党组赋予的目标任务做出更大贡献。
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办法
为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依据销售公司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一、考评目的
通过建立和完善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办法,进一步促进企业党组织贯彻“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实建班子、育队伍、促和谐、维稳定、强自身、保中心六项基本任务,增强执行力,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考评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2.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落实考评责任的原则。3.坚持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日常考评与集中考评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考评、同奖惩的原则。
三、考评对象
销售公司党委对各销售企业党委进行考评。各销售企业党委对下属企业党组织的考评参照此办法进行。
四、考评内容
各销售企业党委贯彻落实销售公司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情况(考评指标见附表)。
五、考评组织
每年年初,销售公司党委对各销售企业上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考评。销售公司党委成立考评领导小组,大区公司党委参与对省市公司的考评。具体考评工作由销售公司政工处牵头,组成考评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
六、考评方式
考评工作分日常考评和集中考评。采用百分制评分,日常考评占总分的60%,集中考评占总分的40%。日常考评以上报工作信息结合工作抽查的方式进行,集中考评采取实地检查、听取汇报、组织座谈、现场测评、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
根据日常考评和集中考评综合得分,经销售公司党委研究形成最终考评意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通报表扬,对工作开展差的单位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工作开展差、问题突出的单位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本办法由销售公司政工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