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3 21:0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第一篇: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派出机构,有关企业:

为了做好2016年能源工作,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发展动力转换,实现“十三五”能源发展起好步开好局,我局研究制订了《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能源局

2016年3月22日

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认识、适应和引领能源发展新常态,做好全年能源工作,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发展动力转换,实现“十三五”能源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着力培育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一)能源消费。2016年,能源消费总量43.4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3%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3%以下。

(二)能源供应。2016年,能源生产总量36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产量36.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1440亿立方米左右。

(三)能源效率。201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4%以上,燃煤电厂每千瓦时供电煤耗314克标准煤,同比减少1克。

二、推进科技和体制创新,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

(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实施能源装备制造创新2025行动计划,研究建立先进技术装备创新推广协作机制。示范应用超超临界机组二次再热、大容量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柔性直流输电、煤矿智能化开采、大型管道电驱压缩机组、深海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先进技术装备。

推进重点关键技术攻关。围绕能源安全供应保障、清洁能源发展和化石能源清洁高

效利用三大重点领域,集中攻关核电关键设备、燃气轮机、智能电网、大容量储能、燃料电池、天然气长输管线燃驱压缩机组等装备及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应用。加快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海上浮式核动力平台、光热发电、智慧矿山、煤层气、生物质能等领域技术定型。

加强革命性技术研究论证。聚焦战略性前沿技术,进一步加大研究论证力度,推进能源互联网、先进核能、煤炭分质梯级利用、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革命。

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化工作,推进三代压水堆先进核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页岩气、煤层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油品质量、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等行业标准制修订。研究组建太阳能发电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五)加快能源体制创新

落实电力体制改革措施。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加强成本监审,有序扩大试点范围。推进南方、京津冀等区域电力市场和贵州、云南、山西等省电力市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按照相对独立原则,组建京津冀、南方、贵州、云南、山西等电力交易机构。推进跨省跨区电能交易市场化改革,制订实施市场基本规则和监管办法。推进放开发用电计划,优先保障民生购电和清洁能源发电。推进放开售电业务和增量配电投资业务,在广东、重庆等地开展售电侧专项改革试点。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

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推动出台《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拟订配套措施,研究开展油气改革综合试点。有序放开石油勘查、开采、进口、加工准入。推动油气管道网运分开,促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推动完善油气价格机制,促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研究编制国家能源局权力、责任清单,完善权力监督、制约和协调机制。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取消、下放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改进服务方式,逐步推行网上审批。研究建立行政审批听证和项目决策后评估制度,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能源法制建设。加快《电力法》修订和《能源法》《核电管理条例》《国家石油储备条例》立法。研究推进《石油天然气法》《能源监管条例》《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立法和《煤炭法》修订。完善电力监管法规、标准。

深化能源市场监管。针对重点地区、典型问题,着力加强重点专项监管和问题监管,促进能源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加强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审批事项有机下放承接。加强市场秩序监管,着力规范电力市场准入秩序、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加强电网、油气管网公平开放和成本监管,促进信息公开和公平接入。加强煤电规划建设和成品油质量升级

监管,推进工作有序开展。抓好供电监管,提升人民群众用电满意度。加强能源领域行政执法,发挥12398能源监管热线作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强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能源监管信息化建设。

加强电力安全监管。强化安全发展观念,落实以企业为主体的电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电力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制。加强源头监管和治理,坚持完善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电力事故(事件)警示通报和约谈访谈制度。做好电网、发电、工程施工、网络与信息安全、可靠性等专业安全监管。建立安全生产不良记录和“黑名单”机制。加强电力应急管理,推进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做好国家重要活动和重点时期保电工作。

三、提高能源系统效率,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六)切实加强战略规划引领

发布实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能源科技创新、电力、核电、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专项规划。做好国家级与省级能源总体规划衔接,争取2016年6月底前,两级规划全部按程序报批发布实施。

研究编制区域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编制实施《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专项规划》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发展规划》。促进区域能源协调发展,研究长江经济带能源发展思路和重点区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研究能源长远发展战略。建立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协商机制,组织开展战略性重大专题研究。研究分析能源发展战略需求,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重大示范工程。

(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淘汰30万吨/年以下煤矿,逐步淘汰其他落后煤矿,全年力争关闭落后煤矿1000处以上,合计产能6000万吨。严格煤矿基本建设程序,严禁未批先建。严控现有产能产量,严禁超能力生产。鼓励煤电化、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完善煤矿关闭退出机制,研究设立相关专项基金。

控制煤电产能规模。合理引导投资建设预期,研究建立煤电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定

期发布分省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提示。严控煤电新增规模,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和电力装机明显冗余地区,原则上不再安排新增煤电规划建设规模,取消、缓核和缓建一批已纳入规划或核准(在建)煤电项目。加大淘汰落后机组力度。严厉查处违规建设行为。

加快炼油产业转型升级。以成品油质量升级为抓手,实施新一轮炼油技术升级改造,形成一批先进产能,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鼓励多元化发展,积极开展产品深加工和柔性加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从主要生产成品油调整为侧重生产化工产品。推进炼油产能走出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炼油企业集团。

提高油气自主保障能力。推进国家油气重大工程,实施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研究老油田稳产、老油区稳定以及致密气、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扶持政策。支持非常规油气产能建设和储气设施建设。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和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利用矿区建设。完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加快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完善动用轮换机制,提高国家石油储备保障能力。

(八)合理优化空间布局

实施区域差别化能源开发政策。在水资源可支撑和生态环境能承载的前提下,加大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力度,稳步增强跨区调出能力。合理控制中部地区能源开发强度和节奏,保持持续发展动力。压减东部地区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重点发展核电、沿海风电、太阳能和海上油气开发利用。

优化跨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加快跨省区输电工程特别是水电、风电外送通道建设,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加快跨省区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促进主干管道互联互通。加快重点地区和气化率较低地区油气管道建设。推进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配套外输管道建设。加强电力输送通道与煤炭输送通道的统筹协调。

促进能源与高耗能产业协调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支持西部地区实施高耗能产业布局优化工程,提高能源就地消纳比例。支持东中部地区加快高耗能产业转移,实施清洁能源提速工程,降低对远距离能源输送的依赖。

(九)加强系统集成优化

着力提升电网调峰能力。鼓励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适度加快规划内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西南地区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提升燃煤电厂调峰能力。稳步推进热电联产机组

参与调峰,鼓励发展背压式热电联产。出台节能低碳发电调度办法,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合理调整燃煤机组调峰秩序。研究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储能技术突破,促进规模化参与调峰应用。完善跨省跨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进一步挖掘调峰潜力。

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研究制订接入电网技术标准规范,推动分布式能源接入各电压等级配电网和终端用能系统。创新分布式能源运营模式,鼓励发展融合储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先进微电网。完善各类资源综合利用机组财政支持政策。

积极发展智能电网。研究建立适应基本国情的智能电网技术路线、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示范应用微电网、储能及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加强需求侧管理,推广应用供需互动用电系统。探索智能电网运营商业新模式,建立清洁、安全、便捷、有序的互动用电平台,适应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多元化接入需求。

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利用。建设配套调峰电站,提高电网接入消纳能力。开展风电供暖、制氢等示范工程建设。探索风电、光伏就地消纳利用商业新模式。统筹解决弃风、弃光、弃水等行业发展突出问题。探索试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管理机制。

四、加快清洁化低碳化进程,建设绿色发展新生态

(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积极发展水电。加快推进西南水电基地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白鹤滩、叶巴滩、卡拉等重点水电项目核准开工,积极推进怒江水电开发。做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前期研究论证与规划。

稳步发展风电。推动“三北”地区风电健康发展,鼓励东中部和南部地区风电加快发展。推进准东、锡盟、晋北、张家口三期新能源发电基地规划建设,提高新能源发电外送电量比重。研究解决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技术瓶颈和体制障碍,促进海上风电健康持续发展。

安全发展核电。继续推进AP1000依托项目建设,抓紧开工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示范工程,适时启动后续沿海AP1000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小堆示范工程。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高温气冷堆、华龙一号等示范工程顺利建设。保护和论证一批条件优越的核电厂址,稳妥推进新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核电安全质量管理,确保在运在建机组安全可控。

大力发展太阳能。扩大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建设规模。继续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太阳能热发电新技术和新模式。统筹做好太阳能发电项目与配套电网建

设衔接。

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加快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推进50个生物天然气示范县建设。推动建立燃料乙醇扶持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扩大燃料乙醇生产消费。推动地热能规模化开发利用。在京津冀等北方城镇地区推广中深层地热能集中供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应用。推进西藏高温地热发电项目建设和中低温地热发电试验。

推动区域能源转型示范。在浙江、四川、宁夏、青海和内蒙古等地区,建设清洁能源战略转型示范省(区)。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和新能源示范园区建设,探索建立一批基本依靠清洁能源供能的示范区。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城镇、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

(十一)积极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

研究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完善交通领域天然气利用技术标准,加强加注站规划建设,积极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交通工具。鼓励发展天然气调峰发电和冷电热三联供。扩大天然气利用替代,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因地制宜替代散烧煤炭,有序发展天然气工业锅炉(窑炉)。推进液化天然气冷能资源综合利用,适度发展天然气工业供热。促进天然气发电与新能源发电融合发展。

(十二)继续实施专项升级改造

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十三五”期间,全国计划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约4.2亿千瓦,节能改造约3.4亿千瓦,预计总投资约1500亿元。2016年,启动一批超低排放改造示范项目和节能改造示范项目。修订煤电机组能效标准和最低限值标准。开展煤电节能改造示范项目评估,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

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改造。2016年,东部11省(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扎实做好2017年全国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准备工作。推进普通柴油升级项目。编制出台车用汽、柴油国六标准。

(十三)鼓励发展新型消费业态

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原则,用好财政支

持政策,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加强与建筑、市政等公共设施的统筹衔接,研究编制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规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充电设施分享经济。2016年,计划建设充电站2000多座、分散式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专用充电桩86万个,各类充电设施总投资300亿元。

启动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促进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探索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小镇,助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建设智能化生产消费基础设施。加强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推动能源与通信基础设施深度融合。营造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发展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新模式。发展智慧用能新模式。培育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市场模式。发展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推动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

推广实施电能替代。在居民采暖、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因地制宜发展电采暖、电锅炉(窑炉)、电蓄能调峰等项目,有序替代散烧煤炭和燃油。研究建立电能替代示范区。到2020年,计划替代散烧煤炭和燃油消费折合标准煤约1.3亿吨。

(十四)切实加强煤炭清洁绿色开发利用

限制开发高硫、高灰、高砷、高氟煤炭资源。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加强煤矿粉尘综合治理。完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高原煤洗选加工比重。在钢铁、建筑等领域推广高效清洁燃煤锅炉(窑炉)技术。适度发展煤制燃料和低阶煤分级分质加工转化利用。加强煤矸石、矿井水、煤矿瓦斯等资源综合利用。

(十五)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能源保障工作

深入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尽快建成12条跨区输电通道,保障重点地区清洁能源供应。积极参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继续加大京津冀地区散煤清洁化治理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鼓励其他民用劣质燃煤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实施京津冀散煤清洁化治理模式,切实降低散煤燃烧污染。

五、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

(十六)加快推动重大能源装备“走出去”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和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进一步完善能源装备出口服务机制,依托工程建设推动能源装备出口。积极推进核电“走出去”,扩大火电机组、水电机组等常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拓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备出口,鼓励炼化装备、运营、设计企业“抱团出海”。稳妥投资海外输配电项目。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发展电力装备服务出口。

(十七)积极拓展海外油气合作

巩固重点国家和资源地区油气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油气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管网互联互通。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确保按计划建成。务实推动中俄西线天然气合作项目。稳妥推进天然气进口。加强与资源国炼化合作,多元保障石油资源进口。

(十八)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加强东北亚、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推动建立区域能源市场。推动核电等中国能源标准国际化。办好G20峰会能源系列会议,确保取得预期成果和实效。加强与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国际能源宪章等国际能源组织合作,提高中国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六、实施能源民生工程,增进共享发展新福祉

(十九)全方位支持贫困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非常规举措,着力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着力提高当地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二十)着力加强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

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加大贫困地区能源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新建能源开发项目和输送通道,优先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布局。扎实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农村动力电全覆盖、光伏扶贫三大能源扶贫工程。统筹出台扶贫开发优惠产业政策,调整完善水电利益共享等能源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研究建立特殊地区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从能源资源开发中受益。

(二十一)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组织编制三年滚动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储备库,预计总投资约3000亿元。尽快启动第一批升级改造项目,预计投资约420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5亿元。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组织编制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和机井通电实施方案(2016-2017年),预计投资约1500亿元,到2017年中心村全部完成农网改造,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

(二十二)全面实施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

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加快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到2020年,中心城市(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小时,供电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地区供电能力及供电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供电可靠率接近99.9%,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0小时,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第二篇: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精选)

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能源工作,对推动新时代能源转型发展,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率,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安全新战略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围绕解决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基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二)政策取向

把“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要求落实到能源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体系、清洁低碳的绿色产业体系、赶超跨越的科技创新体系、公平有序的

市场运行体系、科学精准的治理调控体系、共享优质的社会服务体系、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

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色低碳的战略方向,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坚持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源发展新格局。

更加注重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充分发挥质量、能效和环保标准等市场化措施的作用,统筹推进化解过剩产能与发展先进产能,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促进供需动态平衡。着力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更加注重提高能源系统效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和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增强需求侧响应能力。优化能源发展布局,统筹发展各类能源,推动能源生产、加工转化、输送储存及消费各个环节协同发展,加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提升能源系统协调性和整体效率。

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能源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快能源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能源体制,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快能源民生保障工程建设,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让能源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对能源发展的新要求,努力降低能源生产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更加注重开放合作共赢发展。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能源产能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能源国际合作新格局,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更加注重深化能源依法治理实践。完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能源法治的保障作用,将依法治理作为促进能源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方式,并贯穿于能源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管理全过程,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主要目标

——能源消费。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5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7.5%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9%左右。

——能源供应。全国能源生产总量36.6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产量37亿吨左右,原油产量1.9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1600亿立方米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4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2万亿千瓦时左右。

——能源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以上。燃煤电厂平均供电煤耗同比减少1克左右。

二、加快能源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壮大清洁能源产业

统筹优化水电开发利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妥善解决移民安置问题,有序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建设,控制中小水电开发。加快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双江口等龙头水库电站建设,积极推进金沙江中游龙盘水电综合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提高流域梯级水电站调节能力。完善流域综合监测平台建设,加强水电流域综合管理。以四川、云南和周边省区为重点,实施跨流域跨区域的统筹优化调度和水电丰枯调节,有效缓解弃水问题。

稳妥推进核电发展。落实“核电安全管理提升年”专项行动要求,进一步提升核电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在运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建核电工程安全质量可控。在充分论证

评估的基础上,开工建设一批沿海地区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进一步完善核电项目开发管理制度,做好核电厂址资源保护工作。继续推动解决部分地区核电限发问题,促进核电多发满发。继续实施核电科技重大专项,建设核电技术装备试验平台共享体系,加快推进小型堆重大专项立项工作,积极推动核能综合利用。

稳步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强化风电、光伏发电投资监测预警机制,控制弃风、弃光严重地区新建规模,确保风电、光伏发电弃电量和弃电率实现“双降”。有序建设重点风电基地项目,推动分散式风电、低风速风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建设,研究制定风电平价上网路线图。健全市场机制,继续实施和优化完善光伏领跑者计划,启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示范和实证平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因地制宜,积极推广生物质能、地热能供暖。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农村林业废弃物、工业有机废水等城乡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加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行及污染物排放监测,定期公布监测报告。开展垃圾焚烧发电领跑者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垃圾焚烧发电清洁绿色发展。组织开展海洋能调查研究,适时启动示范项目建设。

有序推进天然气利用。推动建立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加快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全力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

通,完善天然气储备调峰体系。有序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调峰电站。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量力而为、以气定改的原则推进“煤改气”工程。稳步推进天然气车船发展和加气(注)站建设。加快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推广天然气用户与气源方直接交易,消除或减少工业用户和民用用户在输配价格和终端气价上的交叉补贴,降低天然气综合使用成本,落实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公平开放。

(二)加快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推进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等环节,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和矿区循环经济。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煤矿安全改造和重大灾害治理示范工程建设,总结推广重大灾害治理示范矿井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强化商品煤质量监管。开展煤炭深加工产业升级示范,深入推进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示范。大力推广成熟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加快西部地区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

持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重点做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船用低硫燃油,以及全国硫含量不大于10ppm普通柴油的供应保障工作。研究制定

深入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六标准油品炼油装置改造方案和时间表。加快淘汰炼油行业落后产能,提高炼厂能效,研究实施炼油行业能效领跑者计划。编制实施全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布局方案,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提高交通运输燃料中非化石能源比重。完善成品油市场监管体系,加大油品质量专项抽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油品质量升级取得实效。

(三)推动能源绿色消费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深入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能效领跑者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装备,提高能源转化利用效率,完善能源计量体系,促进能源行业节能和能效水平提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减少不合理能源消费,使节约用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提升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水平。实施煤炭终端消费减量替代,严格控制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地区煤炭消费,提高清洁取暖比重,积极稳妥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提升高品质清洁油品利用率。积极开展电能替代,推进长春、吉林、四平、白城和松原等五个城市电能替代试点。统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优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建设

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全面启动水运领域电能替代。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和效率

(一)切实化解过剩产能

继续推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用市场化和法治化办法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加快退出违法违规、不达标和安全风险大的煤矿,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引导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等煤矿有序退出,适当提高南方地区煤矿产能退出标准。继续按照减量置换原则有序发展优质产能,倒逼无效低质产能加快退出,提高煤炭先进产能比重,更多发挥北方地区优质先进产能作用。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电、煤运、煤化工上下游产业融合,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和建设先进产能的统筹,实现煤炭供需动态平衡,保持价格稳定。

推动化解煤电过剩产能。坚持市场化手段和政府调控并举,充分发挥煤电规划建设预警机制的作用,从严控制新增规模,清理整顿违规项目,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煤电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目标分解和责任落实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督查问责。加强化解煤电过剩产能与电力供应保障的统筹,科学规划电源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加强需求侧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有效化解区域性、时段性电力供应紧张矛盾,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和系统安全稳定

运行,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

(二)补齐能源系统短板

着力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认真落实《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多渠道拓展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监测评价制度,推动实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制度,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参与市场化交易,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激励机制,做好可再生能源消纳与节能减排、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考核政策的衔接。优化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布局,优先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可再生能源就近开发利用。完善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调度技术支持体系,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水平。加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继续实施煤电机组调峰灵活性改造,加快龙头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燃气电站和先进储能技术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先进储能技术应用。做好全国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及规划调整工作。出台关于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切实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消纳清洁能源的能力。

增强油气储备应急能力。加快国家石油储备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三期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国家储备原油收储,继续做好国家石油库存数据发布工作。加大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支

持地方政府与企业合建储气服务设施,研究制定化解迎峰度冬、度夏天然气消费峰谷差矛盾的根本性措施,出台《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形成通过市场解决储气调峰问题的长效机制。

(三)夯实能源供应基础

提高油气供给保障能力。坚持“盘活保有储量和加快新储量发现动用”两手抓,加强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保证石油产量基本稳定,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加大页岩气、煤层气、深水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研究完善页岩气、煤层气、衰竭老油气田、煤制油、煤制气等支持政策。重点支持深层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完善页岩气安全、环保、技术等有关标准,推动页岩气产业化发展。加强煤矿瓦斯综合防治,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规模化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山西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贵州毕水兴、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充分利用好境外油气资源,增强境外油气资源供应,加强重大项目协调,巩固油气战略通道建设。

进一步完善电网结构。继续优化主网架布局和结构,深入开展全国同步电网格局论证,研究实施华中区域省间加强方案,加强区域内省间电网互济能力,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根据目标市场落实情况,加快西南水电外送通道建设,稳妥推进跨

省区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推动新疆、青海、四川、陕西等地区电力外送通道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油气管网建设。加快油气主干管网、区域性支线管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完善LNG接收站布局和配套外输管道。增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管网互联互通,实现应联尽联、应通尽通。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能源发展动力变革

(一)加快重点技术与装备创新

加快实施能源科技重大专项,推动陆上深层、海洋深水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科技攻关,深入推进先进燃煤发电、煤炭清洁转化、高温气冷堆和模块化小型堆等安全先进核电、新能源、能源互联网、储能节能等技术的试验示范工程建设。推动能源装备创新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制定能源装备自主创新工作方案,加强燃气轮机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推进燃气轮机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推进核电、大容量柔性输电等智能电网、天然气长输、煤炭深加工、LNG冷能利用、LNG多式联运和小型LNG储罐高效储存等关键设备研制和示范应用。进一步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协同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国家能源研发中心管理。加强能源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以核电、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化石能源清洁化、能源系统智能化等为重点,实施一批能源行业标准化专项。围绕能源精细化管理、新能源利用等,加强能源计量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提升重点能源行业和产业计量技术支撑能力和水平。

(二)深化实施能源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持续完善中长期电力交易机制,进一步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规范电力市场交易行为,加快推进配售电改革,完善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配套政策,加强售电侧市场规范与引导,提高电力市场化交易比重,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以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新疆、内蒙古等地区能源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油气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动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理顺省级管网体制,加快推动油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完善油气储备设施投资和运营机制。推进四川、重庆、新疆、贵州、江苏、上海、河北等地方油气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及专项试点。

(三)培育能源发展新动能

积极发展新兴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实施能源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创新行动,推广智能化生产、储运和用能设施。扎实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新能源微电网、并网型微电网、储能技术试点等示范项目建设,在

试点基础上积极推广应用。

五、加大惠民利民力度,增进能源民生福祉

(一)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加强配电网、燃气管网等城乡供能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乡居民电、热、冷、气等多样化能源需求,改善城乡居民用能条件。按照“宜管则管、宜罐则罐”的原则,综合利用管道气、撬装LNG、CNG等多种方式,打通天然气利用“最后一公里”,提高天然气通达能力。研究提出加强电力普遍服务的政策措施。

(二)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和能源扶贫 以贫困地区为重点,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深入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做好能源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实施“十三五”光伏扶贫计划,加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保障光伏扶贫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三)扎实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

落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供暖、天然气供暖、电供暖、工业余热供暖、清洁燃煤集中供暖等清洁供暖方式,严控散煤取暖,构建绿色、节能、高效、协调、适用的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体系。坚持清

洁燃煤集中供暖的主体地位,逐步提高集中供暖面积,替代低效小锅炉。加快推进县域生物质热电联产和生物质锅炉清洁供热项目建设,有效减少散煤消费。积极推动中深层地热供暖。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有规划地推进天然气供暖。充分考虑电网承载能力和新增电网项目安排,积极推广电供暖。在风电富集地区,重点利用低谷时期富余风电供暖。积极研究推动北方地区核能供暖试点工作。

(四)加快能源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编制实施边境地区能源建设规划,加快电网、油气管网、清洁能源供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完成第一批226个边防哨所通电任务,研究制定第二批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实施方案,切实提高边境地区部队及边民电力保障能力。启动实施部队重要设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动离网地区军民融合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建设,以新能源融合储能、配电网等方式,为岛屿、高原哨所等离网地区提供热电冷综合能源服务。

六、拓展能源国际合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巩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落实《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筹建能源合作交流平台,运营好能源国际合作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能源项目库建设。支持国内有关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参与“一带一路”

能源合作。发挥好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和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作用,支持新疆建立国际油气交易中心。

(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深化与相关国家的能源资源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维护跨境油气管线的安全稳定运营,积极落实“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促进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

(三)深化技术装备和产能合作

加强能源规划、政策、技术、装备、标准服务等领域合作。推进能源行业“走出去”,深化能源国际产能合作,围绕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和重大项目合作,携手开发第三方市场。创建能源行业“走出去”样板工程,培育“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国际化品牌。

(四)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加强与国际能源论坛、可再生能源署、国际能源署、能源宪章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制定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规则,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积极参与现有多边框架下能源合作,包括联合国、二十国集团、APEC、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东盟与中日韩以及东亚峰会等多边框架,合作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成立“全球能源变革

联盟”。继续开展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和中阿清洁能源培训中心建设,发挥中国—中东欧国家能源项目对话与合作中心的作用,启动“16+1”能源合作联合研究项目。

七、加强能源行业管理,提升能源行业治理水平

(一)推进能源法治建设

成立能源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能源法治建设重大问题。积极推动《能源法》《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煤炭法》《石油天然气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国家石油储备条例》《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核电管理条例》《能源监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健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转型变革要求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能源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能源改革与立法的有效衔接。加强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确保出台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与相关法律法规、改革方向协调一致。完善能源系统普法工作机制,创新能源普法方式,提高能源领域法治意识。加强能源行业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规范能源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健全资金使用、行政处罚、资质许可等事项决策程序,进一步推进能源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二)强化能源战略规划实施

研究编制2050年能源发展战略纲要,深化能源领域重

大课题研究,明确2020年、2035年、2050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阶段性目标和路线。加强能源统计分析和发展形势研判,推动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规划实施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组织开展“十三五”能源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建立和完善能源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机制,全面评估规划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的落实情况,并做好规划中期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三)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探索创新能源投资项目管理方式,推动实施能源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机制,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试点示范类项目,开展专项督查。创新能源行业监管,促进能源规划、政策、标准的落实和简政放权承接落实,确保能源项目投资规范有序。加快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优化服务,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办事程序,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

(四)强化能源市场监管

坚持依法监管、精准监管、创新监管,加强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电力价格成本等重点领域监管,深化供电监管,进一步落实优化供电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提高群众用电满意度。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

代科技手段,不断丰富监管方式,持续完善监管标准体系,提高监管的协调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严肃查处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化解能源市场矛盾纠纷,认真处理12398热线投诉举报事项。

(五)加强能源生产建设安全管理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理顺体制、厘清职责,大力提升能源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把握监管定位,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地方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全面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防范大面积停电系统性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以及水电站大坝溃坝、垮坝等事故,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工作,全面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以技术进步和精细化管理实现监管手段创新,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和问责力度,不断推进本质安全建设,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八、能源重大工程

(一)非化石能源可持续发展工程

水电。积极推进已开工水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新增装机规模约600万千瓦。扎实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建设金沙江拉哇等水电站。

核电。积极推进已开工核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三门1号、海阳1号、台山1号、田湾3号和阳江5号机组,合计新增核电装机约600万千瓦。积极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6~8台机组。扎实推进一批厂址条件成熟、公众基础好的沿海核电项目前期论证工作。

风电。稳步推进风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安排新开工建设规模约2500万千瓦,新增装机规模约2000万千瓦。扎实推进部分地区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规模约2000万千瓦。积极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建设,探索推进上海深远海域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

太阳能。稳妥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范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有序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中广核德令哈、首航节能敦煌等示范项目,装机容量约20万千瓦。

生物质发电。年内计划建成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约150万千瓦。

(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工程

煤炭。严格落实煤炭产能减量置换政策,积极发展先进产能,以神东、陕北、黄陇、新疆等大型煤炭基地为重点,有序核准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

煤电。全年煤电投产规模较2017年更进一步减少,淘

汰高污染、高能耗的煤电机组约400万千瓦。继续深入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速扩围工作,2018年完成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进西部地区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

煤炭深加工。扎实推进已开工示范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山西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建设伊泰伊犁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北控京泰40亿标准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做好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第二、三条生产线和陕西未来榆林煤间接液化一期后续项目前期工作。

(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年内计划建成内蒙古上海庙—山东临沂±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新疆准东—华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等输电通道,新增输电能力2200万千瓦。扎实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力争开工建设张北柔性直流试验示范工程、乌东德送电广东广西柔性直流、四川水电外送第四回直流等输电通道。扎实推进陕西、青海、新疆、陇彬、白鹤滩水电、金沙江上游水电电力外送输电通道,以及闽粤联网工程前期论证。

电网。进一步加强电网主干网架,年内计划新增50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含换流容量)1.7亿千伏安,输电线路2.2万公里。

(四)电力系统补短板工程

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投产广东深圳、海南琼中等抽水蓄能电站,扎实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

储能。积极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大连100MW/400MWh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辽宁绥中电厂24MW/12MWh火电机组联合调频储能、大连30MW/120MWh网源友好型风电场储能、江苏金坛压缩空气储能等项目。研究推进1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和100MW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五)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程

天然气生产。多措并举做好天然气稳供增供,全力稳定进口气源,优化国内油气企业投资安排,加快常规、非常规气上产步伐。

天然气管网。推进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打通“南气北上”等反输和调运瓶颈,消除增量气源的入网瓶颈,加强气源间互供互保。推进中石油中缅管道与中石化广西LNG接收站外输气管道、舟山LNG外输管道与浙江管网、大鹏LNG外输管道与中海油广东管网、深圳LNG与大鹏LNG外输管

道等管网联通。加快建设中俄东线北段、鄂安沧天然气管道、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南段、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和闽粤支干线、天津浮式替代工程、上海LNG储罐扩建和输气管道复线及反输码头、深圳、舟山、温州、漳州LNG接收站,以及上海、唐山、江苏、山东、浙江LNG接收站扩建等项目。推进中俄东线中段和南段、川气东送二线、青岛—南京输气管道、蒙西煤制气外输管道、唐山LNG接收站应急调峰工程及外输管道复线、江苏LNG接收站应急调峰工程及外输管道复线、滨海LNG接收站等项目进展。

储气调峰能力建设。建立天然气储备制度,落实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供气企业、城燃企业和不可中断大用户的储气调峰责任和义务,提升储气调峰能力。加快已建储气库扩容达容。加快文23储气库、新疆油田克75井区储气库建设,2018年底前具备注气条件。

天然气供应。建立健全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和调峰机制,在供气紧张时段合理压减非民生用气,优先保障民生用气。推动供用气双方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保障天然气市场平稳运行。

(六)能源改革创新工程

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大力推进第一批106个、第二批89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启动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

东、福建、四川、甘肃等8个地区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持续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工作。

油气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四川、重庆、新疆、贵州、江苏、上海、河北等地方油气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及专项试点。

能源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推进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28个新能源微电网项目以及储能技术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浙江、四川、甘肃、宁夏等清洁能源示范省以及河南兰考等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建设。

(七)能源绿色消费及惠民利民工程

电能替代。在燃煤锅炉、窑炉、港口岸电等重点替代领域,实施一批电能替代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替代电量1000亿千瓦时。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积极推进充电桩建设,年内计划建成充电桩6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充电桩50万个。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程。因地制宜推动实施一批清洁取暖工程项目,新增清洁取暖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年内计划下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20亿元;下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约1500万千瓦,惠及约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各能源企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本指导意见要求,围绕补短板、强基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重点工作,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国家能源局各部门,要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加强统筹协调和衔接配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篇: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2014年能源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围绕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优化能源布局结构、创新能源体制机制等四项基本任务,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强监管、保供给、惠民生,以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动力活力,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二、主要目标

(一)提高能源效率。2014年,单位GDP能耗0.71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2%。

(二)优化能源结构。201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0.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2.7%。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6.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以下。

(三)增强能源生产能力。2014年,能源生产总量35.4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3%。其中,煤炭生产38亿吨,增长2.7%;原油生产2.08亿吨,增长0.5%;天然气生产(不含煤制气)1310亿立方米,增长12%;非化石能源发电1.3万亿千瓦时,增长11.8%。

(四)控制能源消费。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38.8亿吨标准煤左右,同比增长3.2%;用电量5.7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煤炭消费量38亿吨,增长1.6%;石油表观消费量5.1亿吨,增长1.8%;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930亿立方米,增长14.5%。

三、重点任务

(一)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以提高能源效率为主线,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控制过度用能,限制粗放用能,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单位GDP能耗比2013年下降3.9%左右。

1、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能源消费总量只减不增。对其他产业按平均先进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约束,现有产能能效限期达标,新增产能必须符合先进能效标准,促进优胜劣汰。

2、推行区域差别化能源政策。在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根据水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条件下,合理增强能源开发力度,加大跨区调出能力。合理控制中部地区能源开发强度。大力优化东部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结构,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3、实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指导各地编制和落实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地区目标落实到位。

(二)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2014年,京津冀鲁分别削减原煤消费300万吨、200万吨、800万吨和400万吨,合计1700万吨;全国淘汰煤炭落后产能300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200万千瓦;力争实现煤电脱硫比重接近100%,火电脱硝比重达到70%。

1、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联防联控,制订出台重点省区能源保障方案,抓好增供外来电力、保障天然气供应、发展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提前供应国五油品等5个方面127个重大项目落地,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

2、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出台并组织实施煤炭减量替代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商品煤质量国家标准,发布煤炭质量管理办法。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比例。完善差别化煤炭进口关税政策,鼓励优质煤炭进口,限制高灰、高硫劣质煤炭进口。转变农村用煤方式,逐步降低分散用煤比例。

3、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电项目。新建工业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改建为大容量机组。

4、有序实施“煤改气”。在落实气源、签订供气合同的地区,有序推进“煤改气”,避免一哄而上和供需严重失衡。

5、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出台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2014~2017),大力推进炼油企业升级改造和先进产能布局,确保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供应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6、提高天然气供气保障能力。结合各省市天然气需求情况,制订天然气中长期供应计划。增加常规天然气生产供应,加快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推进煤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加快推进输气管道、储气设施和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完善天然气利用政策,加强需求侧管理,制订有序用气方案和应急预案。

7、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停止核准新建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和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逐步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加快关闭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隐患严重的煤矿,继续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完善火电淘汰落后产能和“上大压小”后续政策,更多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落后火电机组自然淘汰。科学安排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确保相关设施稳定、达标运行。2015年前,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燃煤电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

(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绿色发展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结合,稳步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安全高效发展核电。2014年,新核准水电装机2000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180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占60%),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

1、积极开发水电。加快推动重点流域规划制订。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加快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雅砻江等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抓紧外送输电工程建设。研究制订抽水蓄能发展政策,完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运行管理。研究优化流域水电站运行管理,提高水能资源梯级利用效能。推动完善水电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探索移民土地补偿费用入股和流域梯级效益补偿机制,研究制定龙头水库征地补偿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2、有序发展风电。制订、完善并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全额保障性收购等管理办法,逐步降低风电成本,力争2020年前实现与火电平价。下达“十二五”第四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优化风电开发布局,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修订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范风电开发秩序,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有序推进酒泉、蒙西、蒙东、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哈密、江苏等9个大型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合理确定风电消纳范围,缓解弃风弃电问题。稳步发展海上风电。

3、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光伏发电并网服务、保障性收购等全过程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位。重点抓好北京海淀区等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在大型公用建筑、工商企业、观光农业、居民住宅等领域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协调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做好项目建设、并网接入和金融支持等配套服务。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逐步降低发电成本,力争2020年光伏发电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4、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供热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广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在民用和工业供热中的应用,鼓励生物质热电联产,在资源条件具备的区域优先使用地热能供热。年内新增生物质能民用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新增生物质能工业供热折合100万吨标准煤。加快非粮燃料乙醇试点、生物柴油和航空涡轮生物燃料产业化示范。

5、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在运核电站安全管理,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加快完成AP1000设计固化、主设备定型,推动AP1000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设。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加快推进国内自主技术研发和工程验证,重点做好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重大科技专项示范工程建设,加快融合技术的论证,避免多种堆型重复建设。制订核燃料技术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保障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石油天然气发展,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按照常规非常规并重、陆上海上并举的方针,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升油气自给能力。2014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1亿吨,天然气产量(不含煤制气)达到1310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生产量15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80亿立方米。

1、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做好深层、近海和深水油气田勘探,以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西北、四川和海上6大油气生产基地为重点,切实提高油气资源探明率和采收率,努力实现增储上产。推动出台差别化的财税政策,鼓励老油田和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

2、着力突破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总结推广中石化涪陵示范区经验,加快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力争在川渝地区加快勘探开发步伐,在湘鄂、云贵和苏皖等地区取得突破。加快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新疆等地区煤层气勘查开发步伐。制订和实施海洋能源发展规划和周边海域油气开发规划。按照“以近养远、远近结合”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南海、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3、稳妥推进煤制油气产业示范。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按照最严格的能效和环保标准,积极稳妥推进煤制气、煤制油产业化示范,鼓励煤炭分质利用,促进自主技术研发应用和装备国产化。

4、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西气东输三线、陕京四线、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庆铁三四线等油气管道建设。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大力推动LNG接收站及应急调峰储气设施建设。

5、积极推进石油和天然气期货贸易。加快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搭建油气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

(五)优化布局,推进煤炭煤电大基地和大通道建设

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重点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能源发展空间布局,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2014年,煤炭基地产量达到34.6亿吨,占全国的91.1%。煤电基地开工和启动前期工作规模7000万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比重达到8%。

1、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优化结构、扶强限劣,综合施策、挖潜增效,分质利用、抓好示范的方针,推进神东、陕北、蒙东、宁东、新疆、云贵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发挥矿区总体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稳步推进大中型现代化煤矿项目前期工作和核准工作;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推广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加快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利用矿区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提高瓦斯利用水平;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升级示范,促进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和综合利用。

2、加快清洁煤电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出台煤电基地科学开发指导意见,在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节水环保标准,建设大型燃煤电站(群)。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建设。鼓励低热值煤发电。加大西电东送力度,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蒙西~天津南、锡盟~山东、锡盟~江苏、宁东~浙江、准东~华东等12条电力外输通道,提高跨省区电力输送能力。

(六)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能源重大工程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能源装备国产化,打造能源科技装备“升级版”。

1、抓好重大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骨干作用,重点推进非常规油气、深水油气、先进核电、新能源、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符合燃机排放标准的燃煤发电、煤炭深加工、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大容量储能、高效节能、新材料等重大技术研究。启动并抓好24项国家能源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专项,力争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和深海油气、新一代核能等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

2、依托重大工程推动关键装备国产化。重点推动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海洋油气开发、天然气液化和接收、核电、抽水蓄能等重大装备国产化。推进大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加快高温部件研制和验证平台建设。制订出台促进能源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能源企业及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推进能源装备国产化,提升能源装备自主化水平,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装备工业体系,积极支持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

3、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制订和管理。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强行业标准实施宣贯力度。成立海洋深水石油工程等新兴重点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七)深化能源国际合作,拓展我国能源发展空间

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重大契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围绕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核心目标,按照“总体谋划、多元合作、分类施策、掌握主动”的方针,全面落实能源国际合作成果,巩固深化能源国际合作重大关系,推动能源企业“走出去”,增强全球能源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水平。

(八)加快能源民生工程建设,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以逐步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以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能源民生工程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能需要。

1、加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实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年内全部建成无电地区光伏独立供电工程,基本完成电网延伸工程建设任务,解决12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2、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用电满意工程。加大城市配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力度,提高配网投资比重。加强电网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提高电网供电可靠率和居民用户受电端电压合格率,促进电网企业提高供电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放心用电、可靠用电、满意用电。

3、提高民用天然气供给普及率。加快天然气输配管网和储气设施建设,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优先保障民生用气,确保居民生活等重点用气需求。2014年,全国用气人口达到2.5亿。

3、积极推进“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绿色能源县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城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光伏发电、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供热,促进城乡用能清洁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供能源保障。

(九)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能源市场监管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拟订全面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为能源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1、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继续清理和修订有关能源领域民间投资的法规文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为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创造制度条件。推出一批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煤炭深加工、新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等示范项目,积极探索民间资本参与配电网、购售电、油气勘探开采及进出口、天然气管网等业务的有效途径。

2、进一步深化电力改革。推动尽快出台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支持在内蒙古、云南等省区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积极推进电能直接交易和售电侧改革。推动探索有利于能效管理和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灵活电价机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提出单独核定输配电价的实施方案。

3、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改革。认真研究油气管网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促进油气管网尤其是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接入和开放,推动完善油气价格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推动油气勘探、开发、进口等环节的市场化改革,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

4、加快煤炭改革。以清费立税为主线,清理整顿涉煤收费基金,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实施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促进煤炭产业平稳运行。推进煤炭市场建设,探索创新煤炭市场监管机制,推动电煤运输市场化改革。

5、加强能源市场监管。加强能源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标准、项目落实情况监管,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垄断环节监管,确保准入公平、接网公平、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结算及时。加强能源项目核准事后监管。加强电力普遍服务监管,提高用电服务质量。加强监管执法能力和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6、加强能源安全监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健全能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落实能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做好电网安全、油气管网运行安全、石油储备库安全、核电站并网和应急管理、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煤矿建设生产、煤矿瓦斯防治、能源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监管和大检查工作。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管控,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要部位隐患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十)加强能源行业管理,转职能改作风抓大事解难题办实事建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创新能源管理方式,强化战略、规划、政策、监管与服务,切实提高能源管理效能。

1、推进能源法制建设。推进《电力法》修订。推动出台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核电管理条例、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完善《可再生能源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配套办法。研究拟订能源监管条例,健全能源监管规章制度。推进能源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

2、强化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出台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等重大能源战略规划,启动能源“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拟定实施能源发展计划,加强能源政策研究,完善重大能源产业政策。

3、创新审批(核准)备案机制。创新能源项目管理方式,更多地通过规划、计划、政策和监管“四位一体”实施项目管理。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凡是能下放的一律下放到地方,凡是能交给市场的一律交给市场。落实《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对于保留的审批、核准、备案事项,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程序,简化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建立网上公示和审批制度,加快推进阳光审批、限时办结,提高服务效率和透明度。

4、做好服务能源大省和能源企业工作。发挥对口服务联系能源资源大省工作机制和对口服务地方能源工作联络员机制的作用,及时了解和合理解决有关诉求,落实区域差别化能源政策,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及时帮助企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化解难题,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

5、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和预警。加强能源行业统计能力建设,研究制订能源行业统计规范,完善能源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启动实施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全国能源统计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为能源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第四篇: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

附件

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战略部署,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化解和防范过剩产能,着力推进能源清洁开发利用,着力补上能源发展短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主要发展目标

(一)能源消费

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4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8%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左右。

(二)能源供应

全国能源生产总量36.7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产量36.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2.0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1700亿立方

米左右(含页岩气产量100亿立方米左右)。

(三)能源效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0%以上。燃煤电厂平均供电煤耗314克标准煤/千瓦时,同比减少1克。完成煤电节能改造规模6000万千瓦。

二、重点任务

(一)化解防范产能过剩

坚定不移落实去产能工作部署,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稳步发展先进产能,提高产能利用效率,促进生产能力与实际产出相匹配。

继续化解煤炭产能过剩。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科学合理确定去产能目标,严格落实公示公告、停产关闭、证照注销、检查验收等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安全、环保、技术等标准,淘汰一批灾害严重、资源枯竭、技术装备落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煤矿,全年力争关闭落后煤矿500处以上,退出产能5000万吨左右。按照减量置换原则,有序发展先进产能。规范煤矿生产建设秩序,加大未批先建、超能力生产等违规行为治理力度。完善煤矿产能登记公告制度,将公告范围从生产煤矿延伸至建设煤矿,实现全口径产能公告。

有效防范和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按照清理违规、严控增量、淘汰落后的原则,制订实施“稳、准、狠”的措施,到2020年煤电装机总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坚决清理违规项目,未核先建、违规核准等违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继续实施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严格落实缓核、缓建等调控措施。根据受端地区电力市场需求,有序推进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按需同步配套建设煤电基地外送项目。积极推进放开发用电计划,合理引导投资建设预期。继续加大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力度,重点淘汰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环保要求的机组,2017年预计淘汰规模400万千瓦以上。

推进油品质量升级。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车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2017年7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硫含量不大于50ppm的普通柴油。做好2018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硫含量不大于10ppm的普通柴油准备工作。开展成品油质量升级专项监督检查,保障清洁油品市场供应。依据车用汽油、车用柴油国六标准,加快出台新版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标准,开展相关升级改造。适度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和消费区域。

(二)推进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

围绕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着力解决弃风、弃光、弃水等突出问题,促进电源建设与消纳送出相协调,提高清洁低碳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益。

积极发展水电。加快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大

型水电基地。加强西南水电外送华南、华中和华东等区域输电通道建设,统筹推进金中、滇西北、川电外送第三通道等工程项目。建立水能利用监测体系,及时分析预警水能利用和弃水情况。建立健全水电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制订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定》。

稳步发展风电。优化风电建设开发布局,新增规模重心主要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倾斜。严格控制弃风限电严重地区新增并网项目,发布2017风电行业预警信息,对弃风率超过20%的省份暂停安排新建风电规模。有序推动京津冀周边、金沙江河谷和雅砻江河谷风光水互补等风电基地规划建设工作。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利用。

安全发展核电。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核电项目建设,按程序组织核准开工。有序启动后续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和建设准备,推动核电厂址保护和论证工作。继续实施核电科技重大专项,推进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设。稳妥推动小型堆示范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探索核能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太阳能。继续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行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发电成本下降。调整光伏电站发展布局,严格控制弃光严重地区新增规模,对弃光率超过5%的省份暂停安排新建光伏发电规模。稳步推进太阳能热发电首批示范项目。

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地热能。推进生物天然气产业

化示范,抓好黑龙江垦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能源、农业和环保“三位一体”生物天然气县域循环经济。加快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商品化产业化。制订出台关于推进农林生物质发电全面转向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生物质发电项目布局规划监测体系,新建项目纳入省级规划管理。推广地热能供暖、制冷,发挥地热能替代散烧煤、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的作用。

(三)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开发利用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创新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夯实化石能源发展基础,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广先进技术装备,提升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水平。实施粉尘综合治理,降低采煤粉尘排放。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升商品煤质量,原煤入选率提高到70%。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改造,2017年底前东部地区具备条件的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提高油气保障能力。全面实施油气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计划,重点支持陆上深层、海洋深水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重大理论技术创新。加强用海协调,进一步推动海洋油气

勘探开发。推进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新产能建设,力争新建产能达到35亿立方米。加快天然气主干管道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提高天然气保供能力。推进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重大工程,加快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贵州毕水兴等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输送利用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煤层气压缩和液化,推广低浓度瓦斯发电。推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有序开展国储原油收储工作,提升国家石油储备能力。

扩大天然气利用。制订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推进城镇燃气、燃气发电、工业燃料、交通燃料等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利用。推动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在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区实施天然气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气化工程。推动长三角地区船用燃料天然气替代,推进车船用天然气和江海联运试点。积极推动天然气大用户直供。大力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

(四)补强能源系统短板

针对调峰能力不足、运行效率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等瓶颈制约,着力优化能源系统,着力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增强系统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能源系统效率。

加强调峰能力建设。完成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试点,进一步扩大改造范围。研究实施煤电机组参与调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辅助服务(市场)补偿机制。扎实推进规划内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研究调整抽水蓄能峰谷电价机制。调整部分省区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优化发展布局。加快用电负荷集中、天然气供应充足地区的天然气调峰电站建设。大力推进天然气调峰储气库建设。制订实施《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储能技术系统研发、综合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平台,推进重点储能技术试验示范。

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根据受端市场需求,统筹考虑电源建设进度、电网调峰能力以及电力市场改革等有关因素,研究建设跨省跨区外送输电通道。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陕京四线、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建设,做好川气东送二线、蒙西煤制气外输管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重点地区和气化率较低地区油气管道建设。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配套外输管道建设。

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制订实施《关于推进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制订各省(区、市)具体工作方案。研究制订《智能电网2030战略》,推动建立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体系。制订实施《微电网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城市微电网、边远地区及海岛微电网建设。

(五)加强生产建设安全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管防结合的基本原则,健全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 的工作机制,牢牢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加强电力安全监管。印发实施《关于推进电力安全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修订完善《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关键部位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守住人身、设备、大坝等基本安全底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电网安全风险分析预警,强化重要输电通道、重要设备设施安全监管。加强并网安全监管,增强电网应对严重故障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加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监管,修订完善《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生产经营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大型城市电力综合应急演练。做好党的十九大期间等重要时期保电工作。完善电力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加强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管理。加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国储基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强化国储基地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研究制订相关制度标准。推进油气输送管道保护。研究起草管道保护工作指导意见,研究制订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评价考核办法,推动建立长输油气管道保护工作机制。推动管道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地质灾害周期性

评价。

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30亿元,专项支持煤矿安全改造、重大灾害治理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开展瓦斯灾害严重和事故多发地区专家“会诊”,研究提出治理工作方案。推进新疆煤田火区治理工作,加强乌鲁木齐大泉湖、托克逊乌尊布拉克和米泉三道坝等重点火区治理,保护火区内煤炭资源、巩固灭火工作成果。

确保核电建设运行安全。组织开展“核电安全管理提升年”活动,实施为期一年的核电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核电站应急、消防和操纵人员考核管理,强化核电厂建设运行经验交流反馈,全面提升核事故应急管理和响应能力,确保在运在建机组安全可控。加强核电科普宣传。

(六)推进能源技术装备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能源科技攻关和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推动取得重点突破,切实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在核电、新能源、页岩气、煤层气、燃气轮机及高温材料、海洋油气勘探等领域,推动自主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在太阳能光热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大容量储能等领域,推动应用技术产业化推广。围绕推进可再生能源、先进核电、关键材料及高端装备可持续发展,研究设立

国家能源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

深化能源装备创新发展。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着力提升能源供应安全保障、非化石能源发展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装备制造水平。制订实施关于推动能源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的支持政策。制订实施《关于依托能源工程推进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推动海洋平台用燃气轮机、特高压输电套管、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设备、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组、核电关键泵阀和仪控、煤炭深加工大型空分等装备试验示范。编制能源装备自主创新推荐目录。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组织修订普通柴油、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和生物柴油标准。推动发布落实《“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定》有关标准。推动“互联网+”智慧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太阳能发电、天然气发电、储能以及能源安全生产等领域有关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天然气计量方法与国际接轨。推进强制性节能、先进领跑等标准体系建设。推进能源领域深化标准化改革有关专项工作。

(七)加强能源行业管理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能源法治建设,深化电力、油气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加有效制

度供给,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推进能源法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法》《电力法(修订)》《核电管理条例》等送审稿修改完善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石油储备条例》《能源监管条例》立法工作。做好《石油天然气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和《煤炭法(修订)》立法研究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优势,推进能源行业普法和依法治企。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组织实施《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有序扩大直购电交易规模。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和电力交易机构规范运行,做好京津冀电力市场试点等有关工作。有序开展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继续推进东北、华东区域以及山西、福建等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试点工作。制订出台《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办法》,加强跨省跨区优化调度。研究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绿色电力证书发放和交易体系。加快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推动出台《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研究制订管道网运分离等配套文件和专项实施方案。推进上海、重庆等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新疆能源综合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适时推广。

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做好能

源领域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工作,推动实施能源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机制。研究推动能源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以竞争性方式确立项目业主的新机制。按照有关要求,发布试行《国家能源局权力和责任清单》。开展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编制发布《国家能源局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指南》。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实现检查事项全覆盖,大力推进阳光审批。稳定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积极推动油气勘察开采、油气管网、配电网等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

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制订实施《电力市场监管实施办法(暂行)》。加强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监管,促进节能低碳调度、电网公平开放、交易规范和信息公开。加强电力价格成本和典型电网工程投资成效监管,推动跨省输电价格定价成本监审和价格审核。做好供电监管,推动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加强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推动油气管网和液化天然气设施向第三方公平开放。完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加强12398能源监管热线管理。研究修订《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严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市场准入关口。建立健全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平台,落实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八)拓展能源国际合作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能源装备品牌,着力增强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方位拓展能源国际合作。

深入拓展国际油气合作。推进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开发建设,加大与重点国家油气合作开发力度。完善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运输通道,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提升通道安全可靠运输能力。稳妥推进亚太、欧洲、北美油气运营中心建设,积极发展集贸易、加工、仓储和运输为一体的海外油气运营模式。

促进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积极谋划西南联网,稳步探索东北联网。加强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研究,深化与有关国家战略对接,制订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及其他周边国家电力联网规划,合作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适时推进跨境联网工程建设。推进合作区域电力交易市场建设。

推动核电“走出去”。推进巴基斯坦卡拉奇项目建设,做好后续合作有关工作。推动英国核电项目实施,推进“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评审。统筹协调做好我参与法国阿海珐重组工作。加强与俄罗斯、美国等国的核电技术合作。稳步推进阿根廷、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国核电项目合作。

拓宽国际能源合作领域。制订实施《关于推进能源装备国际产能合作指导意见》,完善政府间合作等工作机制。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开拓非洲、南美洲和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鼓励企业参与煤炭、煤电、水电、新能源、煤化工、输变电等国外项目建设,推动能源技术、装备、服务和标准“走出去”。推动建立海外装备研发、生产和维修服务体系。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深化与重点国家的双边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多边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加强与国际能源署、国际能源论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能源宪章等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促进能源政策信息、人力资源等国际交流。推动实施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推动成立中国—阿盟清洁能源培训中心和中国—中东欧(16+1)能源项目对话与合作中心。做好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谈判有关工作。

(九)着力提高能源民生福祉

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冬季供暖、大气污染、光伏扶贫等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和供应保障工作力度,加强重点用能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清洁便利的能源消费新模式,促进能源发展更好惠及社会民生。

大力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编制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0年)》。加大气源供应保障力度,加强重点输气管线工程和储气工程建设,确保供暖期天然气供应保障安全。积极发展电能供热,推广电热膜、地暖和热泵供暖等新模式。继续发展背压热电等热电联产供

热。加强供气管网、配电线路建设,加快构建范围更广、能力更强的终端管线网络,推动解决“最后一公里”等制约清洁供暖的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电网改造升级。继续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完成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实现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贫困村基本通动力电。实施200个小康电示范县建设。启动实施藏区百个县城电网改造升级及电气化工程,实施藏区百所农村学校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百个边防部队电网建设,推进军营电气化。优化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城市配电网布局,推进高可靠性示范区与新城镇化示范区建设。

精准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总结第一批光伏扶贫工程经验,组织实施第二批光伏扶贫工程。进一步优化光伏扶贫工程布局,优先支持村级扶贫电站建设,对于具备资金和电网接入条件的村级电站,装机规模不受限制。加强并网消纳、费用结算等统筹协调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落实到位。

做好大气污染防治能源保障工作。全部建成12条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输电通道,增加重点地区外输电力供应。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区域电能替代,进一步提高电能消费比重。增加重点地区天然气供应,积极推广“煤改气”“油改气”等替代工程。做好散煤治理有关工作。

扎实推进电能替代。推动完善峰谷电价机制,鼓励用户

在低谷期使用电力储能蓄热。探索建立电力富余地区电能替代用户与风电等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机制,扩大直接交易规模。支持港口岸电设施建设,研究建立岸电供售电机制。建立充电收益分配机制,增加居民小区供电容量,加快推进居民区充电桩建设。加快公用建筑和公共场所充电设施建设。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城际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推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升级公共充电设施新国标,2017年所有新建公共充电设施执行新国标。开展充电设施发展经验交流。

三、能源重大工程

(一)能源结构调整工程

水电。积极推进已开工水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澜沧江苗尾、大渡河长河坝、猴子岩等水电站,新增装机规模1000万千瓦。扎实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建设金沙江白鹤滩、巴塘、拉哇,澜沧江托巴等水电站,新开工规模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

核电。积极推进已开工核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三门1号机组、福清4号机组、阳江4号机组、海阳1号机组、台山1号机组等项目,新增装机规模641万千瓦。积极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8台机组。扎实推进三门3、4号机组,宁德5、6号机组,漳州1、2号机组,惠州1、2号机组等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规模986万千瓦。

风电。稳步推进风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安排新开工建设规模2500万千瓦,新增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扎实推进部分地区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规模2500万千瓦。

太阳能发电。积极推进光伏、光热发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安排新开工建设规模2000万千瓦,新增装机规模1800万千瓦。有序推进部分地区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规模2000万千瓦。

(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

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继续深入推进改造工作,年内计划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规模8000万千瓦,完成节能改造规模6000万千瓦。

煤炭深加工。扎实推进已开工示范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全面建成神华宁煤煤炭间接液化(400万吨/年)、潞安矿业高硫煤一体化清洁利用一期工程(100万吨/年)等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建设苏新能源和丰煤制天然气、内蒙古伊泰煤炭间接液化等示范项目。做好伊泰伊犁煤炭间接液化、贵州渝富毕节(纳雍)煤炭间接液化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能源系统补短板工程

煤电参与调峰改造。扩大煤电参与调峰改造试点范围,全年计划实施改造规模2000万千瓦以上,计划增加调峰能力400万千瓦。

调峰用天然气电站。在负荷集中和天然气气源有保障的地区,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年内计划新增装机规模100万千瓦。

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投产江苏溧阳、广东深圳、海南琼中等抽水蓄能电站,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扎实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建设浙江宁海、湖南平江、内蒙古芝瑞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新开工规模力争达到1000万千瓦。

储能。积极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苏州辉腾、西藏尼玛、大连融科(部分)、比亚迪长沙园区、山西阳光、贵州毕节等储能项目。扎实推进南都电源镇江能源互联网、苏州高景科技、苏州锦祥、苏州工业园区、南都电源、阳光电源、阳光三星与天合光能、中天科技、大连融科(部分)等具备条件的项目。做好二连浩特、猛狮科技、协鑫集成等储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

天然气调峰设施。积极推进金坛盐穴、双

6、相国寺等已投运储气库扩容达容,推进中原文23等地下储气库建设,年内计划开工建设中原文

23、华北及大港储气库扩容改造,全年新增工作气量3亿立方米以上。

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积极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年内计划新增50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含换流容量)1.36亿千伏安,新增输电线路1.47万公里。扎实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

准建设。

油气管网。积极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中俄原油管道二线、陕京四线。扎实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控制性工程已开工)、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潜江—韶关段。

(四)能源消费模式创新工程

电能替代。在燃煤锅炉、窑炉、港口岸电等重点替代领域,实施一批电能替代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替代电量900亿千瓦时。

天然气替代。在京津冀“禁煤区”和煤炭质量控制区,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实施民用、工业“煤改气”工程。推广车船等交通工具领域“油改气”工程。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积极推进充电桩建设,年内计划建成充电桩9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充电桩80万个。

(五)能源惠民利民工程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年内计划开工建设项目1400个,投资规模410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90亿元。计划建成项目1900个,投资规模630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5亿元、专项建设基金49亿元。

光伏扶贫。年内计划安排光伏扶贫规模800万千瓦,惠及6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村级电站200万千瓦,惠

及4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式电站600万千瓦,惠及2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各能源企业,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重点工作,积极主动作为,狠抓任务落实。国家能源局各部门,要细化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具体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凝聚形成全行业工作合力,为做好全年能源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五篇:党建工作指导意见

石化股份销政„2010‟85号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及《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办法》的通知

各销售企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和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销售公司党委在广泛征求各级党组织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及《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

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国国有企业党建会议精神以及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争创“四强四优”为着力点,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战略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坚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着眼于构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建班子、育队伍、促和谐、维稳定、强自身、保中心六项基本任务,贯彻到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之中,为销售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主题词:党建工作 通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品销售事业部办公室

2010年3月11日印发 基本原则: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集团公司党组的工作部署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提升区内控制力,扩大区外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坚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注重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考核,推进班子结构调整,发挥班子整体功能;坚持狠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实际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监督、检查、考核一体化机制,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总体目标:经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建立起与经营管理体制相适应、与改革发展相配套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和机制,使企业党组织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党员队伍以至整个员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和谐稳定有效发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力争走在集团公司系统和所在地区的前列。

二、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建班子,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以思想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 “四好”班子,是销售企业各项事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是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战略任务。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按照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完善学习制度和考核机制,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培训、辅导讲座、个人自学、交流心得等形式,建立“述学、督学、评学”相结合的学习及考核机制,保证学习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班子为载体,将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倡导领导干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切实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生动的实践。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省、地两级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撰写一篇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文章。要把学习能力、学习成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使用的依据之一。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按照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的要求,切实承担起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圆满完成集团公司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优良作风,使这些优良作风转化为领导干部自重的准则、自省的镜子、自警的标尺、自励的目标。注重求真务实,坚持实事求是,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提高工作执行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企业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大额资金调度使用等重大事项,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做到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自觉维护班子团结。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按照《中国石化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加强销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党组织设臵,健全党务干部配备。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把在市场竞争中历练成熟的干部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坚持竞聘上岗与考察任用相结合的干部选拔机制,建立健全任前公示、征询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等制度,特别要选准配好“一把手”。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注重领导成员配备的互补性。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机制,地市公司在同一单位同一正职岗位连续任职满两届的,应适时调整交流。进一步加强后备领导人员队伍建设,通过考核、滚动调整和甄选,加大对“70后”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选拔和培养力度,选拔一批具有培养潜质的重点后备领导人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形成不同年龄段的近中远期具有销售企业特色的后备领导人员队伍。

——切实加强能力建设。领导干部要在实际工作锻炼中不断提高科学决策、选人用人、组织协调、依法管理、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要加强党政“一把手”的培养锻炼,提高其战略决策能力、把握市场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应对危机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能力。要从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不拘一格,大胆使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班子建设成为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认真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效能监察,切实抓好党风党纪教育,大力弘扬廉洁文化,将廉洁文化建设推进至企业基层,覆盖到全体员工。认真执行中央以及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坚持“抓源头、抓重点、抓关键、抓惩处”,巩固“抓源头、促清廉”主题活动成果,使监督约束贯穿于从严管理的全过程,把“人到岗、岗有责、责到人、防为先、治从严、奖有据、惩有实”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任务,不断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行为,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努力构建“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不必贪”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

(二)育队伍,夯实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人才基础 ——从完善机制入手,加快“三支队伍”建设步伐。要从推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高度,健全完善选才、育才、用才、聚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培育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的力度。一是把加强地市公司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加强岗位管理,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层次、科学录用的原则,畅通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重视大学生的培养使用,引导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岗位成才,努力培育一大批大学生加油站站长、客户经理、片区经理。三是加大一线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力争近两年,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工、中级工比例达到2:23:35左右。要从机制建设入手,紧紧抓住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制度保障体系和考评体系,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销售企业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创建学习型企业,强化全员培训工作。按照一般人员普遍培训、骨干人员重点培训、短缺人员抓紧培训、优秀人员奖励培训的原则,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实施“千名重点人才培训工程”、“关键岗位人才轮训工程”和“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各类重点和急需人才1000人,关键岗位人才实现定期轮训,各类人才参加规定时间和内容的培训,创新培训方法,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益,使各类员工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抓实竞赛比武,促进基本功训练。要将技能鉴定和竞赛比武活动作为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标准、严密组织、规范操作、确保质量。要认真总结经验,在技能鉴定和竞赛比武活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调动各个专业线条的积极性,建立起一套基本覆盖主体专业(工种)和岗位的竞赛比武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使竞赛比武活动常态化。

——树立先进典型,开展评优推先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力选树坚持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典型,大力选树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典型,大力选树创新机制、开拓市场的典型,大力选树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的典型,大力选树乐于奉献、业绩突出的各类典型。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示范引导作用,扩大先进典型影响,激励广大员工在推进企业发展中建功立业。积极开展销售系统营销标兵和销售能手评选表彰活动。继续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岗位能手”评比等活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促和谐,努力营造推进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积极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巩固和扩大“深入群众促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活动成果,并将其作为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长期坚持下去。坚持以员工为本,把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促进企业发展与关心员工生活结合起来,把待遇留人与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结合起来,大力营造心齐气顺、和谐发展的企业氛围。继续推进加油站“五小”建设,注重抓好基层班组管理工作,努力改善一线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爱护员工,增强广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完善职代会制度,推进企务公开。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按照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要求,结合销售企业实际,加大宣传贯彻力度,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建设重在铸魂,要注重企业精神、核心理念的塑造,在继承石油石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石化特色和销售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切实将中国石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贯穿于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的全过程。

——积极推进温暖工程建设。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建立健全以困难职工档案为基础的帮扶工作信息台帐,准确掌握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进一步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制度,广开渠道,多方筹措,管理好、使用好帮扶救助金,做到专款专用。按照“真困难,真帮助”的原则,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努力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内部环境更加和谐。

——积极推进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建设。要从谋发展、促和谐、求稳定、保安全、树品牌的战略出发,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建设。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优化。认真做好媒体舆论工作,搞好舆情监控,树立和维护中国石化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维稳定,保障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 ——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构。要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以党委为主,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维稳工作体制,切实把第一责任落实到完善制度和机制上来,落实到加强源头预防上来,落实到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上来,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各单位要成立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县—地—省三级信访维稳工作体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做到维稳工作机构、人员、责任、制度、成效“五落实”。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强化排查调处工作,做到网络健全、责任明确、控制有力、成效明显。要注重从源头上抓好维稳工作,力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赴省进京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切实做到“初信不转为重信,初访不转为重访,来信不转为来访”。

——建立企地联动维稳工作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高度重视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积极建立企地联动维稳工作机制和良好的工作关系。要建立信息收集联手、群访处臵联手、对重点人稳控联手、政策救助联手的维稳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密切协作,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要积极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依法处理缠访闹访、违法滋事行为,遏制进京非正常上访,防止发生个人极端事件,共同维护企业稳定和社会稳定。

——建立信息报送制度。要密切关注维护稳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各种不稳定因素,建立维稳工作台帐,畅通信息渠道,为领导决策、开展工作提供依据。要立足于“抓根、抓早、抓头、抓基层”,定期开展排查工作,对不稳定因素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特别是在敏感时期更要关注重点地区、重点群体的动向,力求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工作,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形成处臵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臵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反应快速,应对正确。主要领导一定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果断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

——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定期下访、接访制度。要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式方法,并将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通过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了解民意,掌握实情,化解矛盾,促进稳定。

(五)强自身,不断提升党组织战斗力

——以发挥党组织作用为重心,着力抓好“四强”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争创以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为主要内容的“四强”党组织活动,找准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把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抓紧抓好。要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坚持与改革发展同步建立健全党组织,切实做到与行政组织同步设立、干部同步配备、制度同步建立、考核同步进行,确保基层队伍建到哪里,党组织就设臵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地市公司的零售中心、县经营片区和中心油库(配送中心)等都要建立党支部,并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书记配备上不搞“一刀切”,宜专则专,宜兼则兼。对于经营网点多、维稳任务重、经营规模大的县片区可配备专职党支部书记。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党支部书记队伍稳定。

——以践行党员先进性标准为目标,着力加强“四优”共产党员队伍建设。要按照中央关于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要求,扎实开展争做以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为主要内容的“四优”共产党员活动,建立健全加强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和相关制度,推进党员素质工程全面展开,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要围绕经营管理,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等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通过培训班、报告会、知识竞赛、自学等形式加强党员日常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每年不得少于12次。要通过党内“创先争优”、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党员责任目标管理,使党员的综合素质高于群众,业务技能强于群众,工作业绩优于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双向培养的要求,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意在一线员工中发展党员,积极吸收班组长、技术能手等业务骨干入党,努力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通过组织发展和党员的合理调整,实现年销量在3000吨以上或员工在10人以上的加油站站站有党员的目标,并切实发挥作用。

——以培训交流为手段,着力提高党务政工干部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党务政工干部学习培训力度,在培训方式上要结合实际,灵活多样,务求实效。同时,采取岗位交流、轮岗锻炼等方法,推进党政干部之间的交流和培养锻炼。销售公司重点抓好地市公司党委书记、省公司政工处长的培训,省市公司重点抓好地市公司层面党务政工干部尤其是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解决“不愿干、不会干”等问题,切实提高其做好新形势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以解决现实思想问题为重点,着力增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实际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以销售公司编撰的《我们的企业》一书为主要教材,开展好以“知企情、达共识”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大区公司和省市公司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作用,把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亮点、难点和员工关心的热点作为研究重点,加大政研成果交流和推广力度,努力将其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措施和领导工作的本领。

(六)保中心,促进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保中心、促发展,是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各项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销售企业要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把销售工作作为中国石化持续发展的“生命工程”、把网络建设作为油品销售的“生命工程”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围绕经营工作中心,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改革发展稳定目标实现,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必须用是否保证了以经营为中心的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是否促进了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作为根本标准来检验。

将“建班子、育队伍、促和谐、维稳定、强自身、保中心”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基本任务,既是对销售企业多年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又是对各级党组织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探索。“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就是对保中心与落实其他五项任务辩证关系的最好概括。销售企业各级党组织都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有效、创造性地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完善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维稳任务重、管理基础差的地市公司领导班子必须实行党政分设,党政主要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具备党政一肩挑条件的,配备一名以党务工作为主的副书记兼副经理。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运行规则和程序,包括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党委报告工作制度、党委会议事规则等,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制度保证。

(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理顺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结合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新特点,逐步探索,创造条件,把原县公司的党组织关系,由归属县(市)委管理转为由地市公司党委管理,适应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后企业党组织设臵出现的新情况,逐步建立健全与经营管理体制相匹配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三)细化目标,加强考核,探索建立地市公司班子建设目标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扎实开展地市公司“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制定实施意见,明确活动目标、措施和考评办法,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使考评结果能够客观反映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与管理,建立地市公司党政正职备案制。省会公司、计划单列市公司和年销量过百万吨的地市公司,其领导班子正职的调整配备,应事先征得销售公司同意。

(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形式主义。要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精简会议、文件和各种检查,努力转变领导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着力点放在关心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上,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要落实领导干部抓基层联系点、领导接待日和与困难员工“结对子”等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日志,大区、省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累计下基层调研和指导工作时间不少于1个月。各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每年突出一个重点抓好作风建设,并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销售公司要加强对企业作风建设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各单位在作风建设上是否有切实措施,是否把作风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是否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实效。

(五)明确标准,加强督导,建立健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体系。制定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办法,对班子建设、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党群工作、维稳工作等进行细化考核。将基层党支部建设、创先争优结果、一线员工党员发展、主题活动情况、政研会成果、上访率和息访率等作为具体考核内容,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由“无形”变“有形”,由软指标变为硬任务。省市公司每季度要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报销售公司,每半年组织一次抽查,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大区公司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抓好大区范围内各单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交流、检查和督导,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销售公司。要结合销售企业实际,修订和完善《基层党支部工作手册》,使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各单位在考核经营工作时,要同步考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并把综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该单位和党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确保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要进一步健全企业党委负总责、党政工团各司其责、一级抓一级的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都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将管人、管事、管思想统一起来,带头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围绕企业中心任务抓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党委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和党委书记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和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要求,抓住吸引、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梯次合理、善于围绕经营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政工队伍。省市公司政工部门人员配备不少于4人,地市公司要设臵政工机构、配备专职党务政工人员2-4人。三是要确保党组织活动经费的落实。按照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党组织活动经费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列入企业预算。四是要加强和改进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党组织要定期听取工会、共青团组织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在党组织领导下,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销售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使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圆满完成集团公司党组赋予的目标任务做出更大贡献。

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办法

为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依据销售公司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一、考评目的

通过建立和完善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办法,进一步促进企业党组织贯彻“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实建班子、育队伍、促和谐、维稳定、强自身、保中心六项基本任务,增强执行力,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考评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2.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落实考评责任的原则。3.坚持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日常考评与集中考评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考评、同奖惩的原则。

三、考评对象

销售公司党委对各销售企业党委进行考评。各销售企业党委对下属企业党组织的考评参照此办法进行。

四、考评内容

各销售企业党委贯彻落实销售公司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销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情况(考评指标见附表)。

五、考评组织

每年年初,销售公司党委对各销售企业上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考评。销售公司党委成立考评领导小组,大区公司党委参与对省市公司的考评。具体考评工作由销售公司政工处牵头,组成考评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

六、考评方式

考评工作分日常考评和集中考评。采用百分制评分,日常考评占总分的60%,集中考评占总分的40%。日常考评以上报工作信息结合工作抽查的方式进行,集中考评采取实地检查、听取汇报、组织座谈、现场测评、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

根据日常考评和集中考评综合得分,经销售公司党委研究形成最终考评意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通报表扬,对工作开展差的单位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工作开展差、问题突出的单位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本办法由销售公司政工处负责解释。

下载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工作指导意见

    学区教育督导组 班主任工作及考核指导意见(试行)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是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为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

    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修订)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 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讨论稿) 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

    加强绿化工作指导意见

    加强绿化工作指导意见 一、动员全民广泛参与。 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基本硬件。今年市上决定,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母体。良好的生态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大......

    法务工作指导意见

    香港力同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法务工作指导意见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随着《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合同法》等一系列法规的......

    2011流动人口工作指导意见(定)

    2011年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精神,全面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水平,结合我县当前工作实际,现就2011......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意见

    湖北经济学院管理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意见 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程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掌握情......

    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指导意见

    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指导意见 一、工作定位: 1、学院稳定的主要责任承担者。 2、学生管理的牛鼻子。 3、院长联系学生的纽带。 4、学生在校的依靠。 二、新学期要有新气象: 1、......

    四川大学班主任工作指导意见

    四川大学班主任工作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四川大学关于“全课程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施意见》,更好地发挥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发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