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7:2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

第一篇: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

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

赖顶梅1,喻莎1,谭征2,张冰清1,刘向阳

1(1.平江县气象局 4145002.湘阴县气象局)

摘要通过对平江县 1 9 7 1= 2 0 0 7年农业气象灾害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着重分析了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影响较大的春季低温连阴雨、秋季连阴雨、高温干旱、暴雨浩涝、低温冻害等5种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和规律。为平江县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减灾防灾业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近年来,气候异常造成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分析 1 9 7 1 ~2 0 10年间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对于最大程度的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促进平江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特点,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减灾防灾业务体系,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区概况

平江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湖南省东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3度11分至114度9分,北纬28度25分33秒至29度6分之间。东与江西修水县、铜鼓县接壤;南与浏阳市、长沙县毗邻;西与汨罗市交界;北与岳阳县和湖北省通城相连。东北面以山为界,西南面以水为界。境内气候属大陆季风气候区,东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带。平均气温16.8摄氏度,常年积温6185.3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4.9摄氏度,七月平均气温28.6摄氏度,平均年降水量1450.8mm。平江县辖27个乡、镇(三市、长寿、汉昌、嘉义、龙门、安定、伍市、向家、瓮江、虹桥、南江、浯口、梅仙、岑川、钟洞)、12乡(三阳、大坪、三墩、大洲、木金、冬塔、咏生、余坪、板江、思村、南桥、黄金洞)、778个村, 人口100万。总面积4125平方千米。资料来源9 7 1 — 2 0 1 0年农业气象灾害资料取自县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总体特征

由表 1可知,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是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和大风,暴雨洪涝 2 0世纪9 0年代发生最为频繁,值得注意的是 2 0 0 19 0年代,2001年以来这2种气象灾害发生较少。冰雹发生次数较少,但近年来发生较频繁。

表1平江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次数

暴雨洪涝 冰雹 春季低温连阴雨 大风 低温冻害 干旱 秋季连阴雨

1暴雨洪涝和干旱从 1 9 7 1 ~ 2 0 0 0年呈增长趋,可见这两种气象灾害是未来防御的重点。低温冻害 1 9 8 1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相吻合。大风和冰雹作为极端恶劣天气事件发生规律性较弱。4 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低温连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它发生的季节、持续时间长短、强度等有密切关系,主要类型是春季低温连阴雨和秋季连阴雨。春季低温连阴雨又分为连阴雨型和低温型两类指标别为: 连阴雨型指标为连续阴雨> 5 d,总雨量 >2 0 mm;低温型:日平均气温连续 2 d<1 0 ℃。1 9 7 1~2 0 10年,平江县共发生危害较大的春季低温连阴雨 13次,发生在1971-1 9 9 0年间加多。主要发生在 3~ 4月份,主要影响早稻秧播种、秧苗生长、油菜结实量少、茶树萌叶推迟等严重影响早稻播种育秧,是造成早稻烂秧的主要原因。秋季连阴雨常出现在 l O月和 l 1月,连阴雨天气会造成秋收进程受阻,延缓秋收进度,影响秋种的适时展开,同时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生存,造成秋收作物产量质量下降。9 7 1 ~ 2 0 1 0年,平江县共发生过 2 4次旱情,除常见的伏旱和秋旱外,在春冬两季也曾出现过干旱。对于平江县来说,产生旱灾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伏旱期内易产生旱灾,此时早稻处于乳熟到成熟期、一季稻抽穗扬花至灌浆前期,晚稻处于移栽返青阶段,秋收作物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夏大豆普遍开花,并陆续进入 结荚阶段,夏玉米处于孕穗阶段,均是发育关键期,也是对气象条件的敏感阶段。灾害性天气会导致水稻空壳率增加,影响大豆和玉米的开花、结荚率。另外持续高温,农田蒸散强烈,土壤墒情不断下降,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是进入秋季后,如遇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日照较长,易形成秋旱。旱情严重时会造成相当部分的晚稻无法正常抽穗,部分晚稻出现干枯、绝收现象;甘蔗后期生长也受 到抑制,甘蔗叶片发黄干枯,甚至蔗茎出现萎缩、空心、死亡。同时,严重干旱对冬小麦、油菜的播种出苗和蔬菜生长以及柑桔等果树的果实发育等也有不利影响。平江县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对策与建议

5.1 改造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防灾、避灾、抗灾能力 运用各 种措施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结构、兴修水力、开源节流、植树造林等农业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能有效地防御或减轻各种气象灾害。

5.2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气象灾害预测与防御能力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基本规律及监测技术,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监 测系统,加强天气预报尤其是灾害性 天气预报 的研究,提高 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加强气象科学与其它学科的横向研 究,吸取其它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为气象灾害的监测提供最新手段。建立具有防灾、避灾、救灾能力的现代化综合防 御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决策服务水平,为决策者及生产者提 供科学依据,可有效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5.3 及时做好灾后的各种补救措施当气象灾害发生后,应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抗灾救灾 中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 的补救措施,尽可能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6.结论1 9 8 1—1 9 9 0年,平江县共发生危害较大的春季低温连阴雨 6次,全部发生在 3— 4月份,严重影响了早稻播种育秧。1 9 7 1~ 2 0 10年,共发生 2 8次干旱,60次暴雨洪涝,严重影响了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共发生低温冻害13次,对越冬作物如小麦、油菜、蔬菜、茶树等产生较 大危害。平江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和大风。其主要防治措施为改造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防灾、避灾、抗灾能力。

参考文献

[ 1 ]唐蓉.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灾害研究进展[ J ] . 安徽农业科学,2 0 0 7,3 5(2 9): 9 3 5 4-9 3 6 2 .

[ 2 ]何燕,高永广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 J ] . 广西农k 科学,1 9 9 8,2 4(5): 2 5 4— 2 5 7 .

作者简介

赖顶梅 :女1965年10月 1985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学士学位平江县气象局高级工程师414500电话***

渝莎:女 1984年12月 2007年函授本科平江县气象局助理工程师414500 电话0730-6222098

第二篇: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分析

浅析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摘要:阐述了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必须重视完善气象灾害问题,我国气象灾害的防御主要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主要有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及预测、气象灾害的减灾服务。具体的防御对策主要有加强协调指挥体系建设、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管理

据有关部门统计,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种类最多,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又最难防范的灾害。为了做好气候变化对我区各行业的影响和我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气候预测与评估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向社会公众和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准确、权威的天气预报、警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和生产、生活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必须重视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的气象灾害问题。

我国气象灾害的防御主要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一、工程性措施

(一)、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进行堤防修筑、河湖整冶、水库加固、涝区治理、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的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和防御干旱。

(二)、兴建防护林

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沙漠化,防御水土流失,增强农业稳产高产。在我国,1978 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工程完成了大规模的造林工程,是世界林业建设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生态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对农田小气候和大气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非工程的措施

(一)、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一系列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有效的减轻灾害的程度。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了 4 000 多个各类气象台站以及各种类型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合理的综合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加强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建设,重点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建设,有效提高大中城市、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干线、江河湖泊和供水、供电、通信等生命线工程的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对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的综合治理,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和防御雷电灾害的指挥和作业能力,完善州(市)、县(市、区)、乡(镇)人工影响天气和防御雷电灾害作业系统,建立应对扑灭森林火灾、人工增雨抗旱、雷电监测预警的作业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统筹做好农业和农村减灾,工业和城市减灾以及重点地区的防灾避灾专项规划编制与减灾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综合防范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及预测

准确的气象灾害的天气预报和及时的气候预测,特别是汛期预测,对减少损失和降低危害程度起到主要作用。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全面落实布点到乡(镇)的气象观测站建设,并根据防御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的需要增加自动气象观测网点。加强雷电、酸雨专业观测网建设,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逐步建立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加快各级可视化天气会商系统建设步伐,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努力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目前,已初步建成适合我国天气气候特点的、由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期集合预报模式、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台风、沙尘暴、核污染扩散、大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等组成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体系。

(三)、气象灾害的减灾服务

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正逐步完善,服务领域逐步扩大,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服务手段也在不断增多,目前主要使用媒体来传播信息,例如报纸、电台、电视、气象信息电话、网站、手机短信等,及时发布灾情,以及防灾减灾的信息,为降低气象灾害的损坏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充分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向广大民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和灾害预警信息服务。改善服务手段,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粮食产量预报业务,指导农民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一)、加强协调指挥体系建设

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体系。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

1、增强应急管理意识,加强气象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提高气象应急管理意识,需要认准气象部门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的定位,这样才能使气象部门的社会作用和工作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在自然灾害事件中,气象部门的职责主要是监测、预报、发布预警、开展灾害预评估,因此需要扮演好“消息树”的角色,发挥好“发令枪”的作用。在其他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中,承担应急响应责任,把做好公共应急处置事件过程中的气象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增强应急管理意识也要求气象部门内部加强管理,健全应急管理制度。

2、科学制定应急预案,通过演练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规范灾害应急管理,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措施。各级政府应加快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尽快形成我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预案体系,并将各级政府的灾害研究预案提升到法制化的高度,真正把灾害应急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根据灾害的特点,划分不同灾害级别,建立以灾害预警信号等级为启动应急的标准,制定相应配套的预案和专项预案,使之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形成体系。应急预案要求人们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应急水平、完善应急机制,而这必须通过演练得以实现。不经过一定的演练和实战,就难以发现问题并全面总结应急处理经验。

3、加强相关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完善气象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实际可用的应急管理体系是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根本出路。气象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其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测、预报能力,考验的是气象部门对灾害性天气预测结论和该天气实际出现的时间差,预报结论和实况接近程度越高越好,预报发出时间和实况出现的时间差越大越好。其次,是对灾害进行预评估的能力,判断这一天气过程是否能形成灾害,如果成灾,灾害的严重程度如何,未来演变趋势怎样? 要适时作出预评估。再次,是对各种预报信息、预警信号、预评估结论的发布传输能力,有可靠、适宜的手段传输给决策机关、相关联动部门和需要获知灾害信息的人群。增强上述三种能力,加强相关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就能保障气象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环节做好服务工作。

4、加强突发灾害应急管理相关法律规范建设

气象灾害危机管理要想进入常态化的轨道,就需要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法律和法规,就是把政府行为和公民的权利义务,用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制约,依法建立起一套在紧急状态下一切主体责权高度分明的责任体系,确保政府应急机构依据宪法、法律授予的职权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启动适用于危机状态的治理规则。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推进政府应急机制法制化进程,必须明确三个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即依法明确各级应急指挥组织的权利和责任;依法明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依法明确各个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贯彻法制原则,使危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实施灾害应急管理法规的能力。

要加快完善综合配套的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增强防灾减灾力量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重视应急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 把应急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环节,从源头上防范和处置好各类突发灾害事件。当务之急是加快完善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相关的法规及实施细则和制度,健全国家、行业、地方气象灾害以及防御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5、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

应急管理培训是国家应急管理机能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决定了一旦出现了气象灾害,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响应,否则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发挥作用的应急管理自然就失去了意义。为了切实发挥应急管理体系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加强气象应急管理培训就变得非常必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要定期通过讲座和实战演练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此外,还要加强对乡村气象信息员的培训,一方面要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提升他们在整个应急过程中的作用。

6、建立灾害应急管理的专家咨询机制

建立专家咨询机制, 关键是要发挥专家的作用,并且要建立专家咨询的常态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公共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共安全越来越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依据。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提高应急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

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制定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三、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各种防御警报预警的应急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一体化的气象灾害监测和信息网络系统 ;加强气象预报预警能力 ;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 ;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指挥系统 ;建设气象灾害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系统 ;建立气侯变化与极端气象事件预测分析系统 ;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程体系,完善雷电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加强防台风防汛等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工程体系建设。

四、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做好气候资源普查工作,对重点地区进行高分辨率普查,形成完整的气候资源数据库;建设太阳能、降水资源和山地立体农业气候资源的监测与评估系统,同时,大力开发和推广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的应用技术。促进气象信息采集、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技术的综合利用,努力提升气象服务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强人工增雨、防雹、防雷、防汛抗旱、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天清.《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的安全社区(村)发展》.广东气象.2010.12.

[2] 吴云荣.《构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增强服务和谐社会能力》.中国气象报.2007.8.第002版. [3] 李先宏.《共同推进湖北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4] 焦冶.《构建法治下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以气候变化为视角》.[5] 唐伯成 俞诗雯 何文华 等.《浅析气象灾害的防御》.

[6] 孔垂柱.《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气象报.2007.9. 第028版. [7] 范永刚 李俊有.《敖汉旗主要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8] 刘友凡.《大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气象报.2007.4. 第003版.

第三篇: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题 目:

完成日期:

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2014-05-2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2 1湖南气象灾害………………………………………………………………………2 1.1湖南气象灾害的概况……………………………………………………… 2 1.2湖南多气象灾害的原因…………………………………………………… 2 1.3湖南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发生规律与危害……………………………… 3 1.3.1 冬季低温冰冻与雪灾……………………………………………… 3 1.3.2春季低温阴雨寡照天气………………………………………………4 1.3.3 暴雨与洪涝………………………………………………………… 4 1.3.4 干旱与高温酷热天气……………………………………………… 4 1.3.5冰雹与大风……………………………………………………………5 2气象灾害防御对策…………………………………………………………………6 2.1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 6 2.2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6 2.3 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6 2.4 加强科研开发和信息共享………………………………………………… 6 2.5 加强合作与交流…………………………………………………………… 7 2.6 加大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 7 参考文献…………………………………………………………………………… 7 致谢……………………………………………………………………………………8

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摘要: 介绍了湖南主要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的种类、气象灾害多样的原因并且介绍了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以及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情况及特点。并从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资金投入、完善防御体系、加强科研开发和信息共享提高灾害预警水平、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主动防御、提高全社会防灾能力等 6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关键词: 湖南, 气象灾害, 防治对策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Huna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Introduces the types,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 Hunan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Meteorological disaster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versity and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ccurrence regularity disasters.From the established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legal security system,ensure the capital investment, improve the de-fense system,strenghte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n six aspects to improve disaster early.Warning leval ,strenghen exchanges and cooperration to carry out active defe-se , improve the whole socie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 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hunan meteorological countermeasures 引言

第 1 页

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灾害的破坏越来越大。分析湖南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发生规律与危害,从而结合湖南的气象灾害实际而提出一些防治措施以便减少气象灾害对湖南的破坏,减少湖南的经济财产损失及人口伤亡。

1湖南气象灾害

1.1湖南气象灾害的概况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南岭以北,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湘南、湘北分别兼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的特征。由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历年水旱灾害频繁。春夏之交,降雨集中,易因暴雨引起山洪暴发等;盛夏以后又为副热带高气压所控制,天气久晴、少雨、气温高、南风大、蒸发强,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易形成旱灾,特别是衡(阳)邵(阳)一带,素有“干旱走廊”之称。在洞庭湖区,由于它是一个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和吞吐长江的洪道型湖泊,并且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该地区水灾频繁。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垦殖,湖盆日小,湖床日高,调蓄功能日渐削弱,水灾呈上升趋势。湖南作为我国的产粮大省,分布有多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频繁的水旱灾害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威胁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现在极端天气现象增多,湖南的低温冻害、冰雹、寒潮、雪灾等气象灾害也日渐增多。

1.2湖南多气象灾害的原因

湖南是全国气象灾害重灾区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省 GDP 的 3%—6%,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3%)。气象灾害为何屡屡考验湖南?这是湖南的气候特征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所致。从所处纬度看,湖南属于亚热带,全年气温变化大,冬冷夏热,最冷月多出现在一月,而最暖月多出现在七 第 2 页

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月。该特征形成的地理原因是省境距海洋较远,且境内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这种地理特点对湖南季风气候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横亘在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处,它的存在对湖南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湖南上空受阻形成冷空气垫,导致湖南冬季严寒和阴雨日数增加及冰冻频发,尤其是对春秋季节低温阴雨天气的持续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夏季盛行的偏南风在翻越南岭山脉时产生的焚风效应,对湖南夏季的炎热高温有着加强作用。从地形地貌看,湖南位于青藏高原下方,是南北冷暖空气主要交汇地,境内山丘平湖齐备,东有罗霄山脉,南有五岭和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形成马蹄形盆地。在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容易出现暴雨山洪、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性气象灾害。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之势。从水灾到冰灾,南部的郴州都劫数难逃。有专家表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就是该市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以及冬夏季风交替的不稳定性。

1.3湖南主要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危害

1.3.1 冬季低温冰冻与雪灾

湖南冰冻期多发生在 11月下旬至次年 3月中旬 ,其中以 1月下旬和 2月上旬最多。全省各地年平均冰冻日数在0.4~ 7.2 d之间[6]。湘南、湘东南、湘西南出现次数最多 ,年平均冰冻日数在 5~ 6 d[6],但厚度一般较小 ,危害也较轻;湘中大片地区年平均冰冻日数在 3~ 4 d[6],出现的几率较少;湘西北冰冻维持时间很短 ,年平均冰冻日数尚不到 1d[6]。湖南各地 1月上中旬是全年气温最低期 ,旬平均气温 4~7℃ ,极端最低气温在15.5℃。湖南低温年以湘北及湘东南的桂东出现最多 ,几率在 60% 左右;湘中及湘西的通道次之 ,出现几率为 50%;湘南较少 ,出现几率为 40% 左右。2008 年初,一场特大的冰雪灾害袭击湖南全境,来势之猛、强度之大、覆盖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损毁程度之重,历史罕见。雪灾除阻塞交通、危害通讯、输电设施外, 还会造成大量牲畜死亡, 农民因疾病、断炊等发生严重的生活困难。冻雨可使电线结冰后, 绷断电线, 使电讯和输电中断;还使地面结冰公路交通 第 3 页

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受阻, 交通事故增多, 飞机机翼、螺旋桨积冰造成失事, 大田结冰冻坏幼苗、果树等。

1.3.2春季低温阴雨寡照天气

湖南 3~ 5月是冷空气活动集中、春季寒潮和 5月低温频发的阶段 ,往往

7~ 10 d就有一次寒潮入侵。冷空气南下势力强时可造成剧烈降温 ,并伴随有雨、雪、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湖 南春季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包括春季寒潮和 5月低温)各地区都有 ,其发生几率、时段、强度随年份和地区而有差异。低温阴雨天气主要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1.3.3 暴雨与洪涝

湖南暴雨主要以 5, 6, 7, 8月 4个月危害最为严重 ,5月暴雨最多 ,大暴雨主要发生在 6~ 8月份。湖南是多暴雨地区 ,洪涝发生的几率也大。湘南道县、宁远两地是湖南暴雨多发中心 ,年均暴雨日数在 5d左右 ,其他地方年暴雨日数为 3d。湘中安化是湖南四大暴雨中心之一 ,年平均暴雨日数为 6 d,而常宁、衡南是该暴雨次数最少的地方 ,年暴雨日数只有 3d,其他县为 3~ 4d。湘东北年均暴雨日数以浏阳最多 ,达到 4.2d,其他地方在 3~ 4 d之间。湘西暴雨出现次数与全省平均值相比差别不大 ,但雨季结束较晚 ,大多数年份要到 7月中旬 ,雨季结束前降水强度也相对较大。暴雨洪涝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破坏建筑物,淹没农田,给社会经济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暴雨形成强烈的坡面迳流 ,引发山洪暴发 ,冲毁农田。暴雨后连续降雨常伴随低温天气出现 ,雨后天晴气温高 ,湿度大 ,易诱发病害发生和蔓延。

1.3.4 干旱与高温酷热天气

湖南夏旱一般 6月下旬出现 ,个别年最早出现在 5月下旬。湖南各地均可能有干旱发生 ,但因气候、地形、土壤、水利、耕作制度和抗旱能力不同 ,造成了明显的地区差异 ,有成块分布和插花分布等特点。湘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较早 ,7~ 8月降水量少于蒸发量 ,干旱发生较早 ,发生频率也较高。湘中 7~ 8月降水少 ,蒸发量大 ,干旱发生频率较高 ,是湖南干旱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湖南夏季易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湘中是湖南最热的地

第 4 页

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方 ,日最高气温≥ 35℃的天数 ,安化、常宁、衡南超过 30 d,其中常宁达到 41d之多 ,其他地方为 20~ 30d,高温酷热天气十分明显。湘南日最高气温≥ 35℃的天数 ,安仁、永兴及郴县的北部为 30~ 40 d,高温酷热天气十分明显;而江华、临武及桂阳的中南部高温天气在 20 d左右 ,其他各县的高温天气在 20~ 30 d之间。高温天气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局部地区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饮水困难。

1.3.5冰雹与大风

湖南为少雹地区 ,历年降雹不多 ,但冰雹常伴有狂风暴雨 ,是破坏性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其危害性不可忽视。湖南冰雹以 3~ 5月最多 ,占全年的 56.1% ,加上 2月份出现的冰雹 ,其几率可达 78.1% ,而夏季则很少 ,只占 l1.9%。湖南冰雹强度不大 ,雹区一般宽度只 3~5 km2或更窄 ,但长度可达几十公里或更长;降雹持续时间一般很短 , 70% ~ 90% 的降雹历时都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降雹时 ,一般密度不大 ,地上积雹稀散 ,各地平均每年 0.1~ 2.3次。湘西地区是湖南多雹区域 ,平均每年有 2~ 3次冰雹出现 ,个别年份可出现 5~ 6次;湘南地区冰雹出现次数为 0.2~ 1.0次 ,最多的年份也只有 3次 ,是降雹少发区域。湘中地区冰雹出现次数以安化最多 ,多年平均为 0.6次 ,其他地方冰雹在0.3~ 0.5次之间 ,也是降雹少发区域。湘东北地区冰雹出现次数以桃源最多 ,多年平均为 0.7次 ,其他地方冰雹在 0.3~ 0.4次之间 ,也是降雹少发区域。湖南各地区春季大风发生日数较少。湘中地区春季大风年平均一般不足 2 d,其中安化春季大风日数最少 ,多年平均为 1.1d,衡南、常宁大风次数稍多 ,为 2 d左右。湘东北地区春季大风地域差异较大 ,临澧、桃源及宁乡发生频率较高 ,年平均高达 5 d以上 ,浏阳只有0.8 d。湘南地区春季大风年平均一般不足 2 d,是全省大风出现次数最少的地方。湘西地区春季大风出现次数也较少 ,属湖南大风少发区域。湖南各地区冰雹和大风发生的几率小 ,持续时间短 ,受灾范围也小 ,但大风吹倒农作物 ,冰雹打坏农作物 ,对一些农作物危害很大 ,严重时造成绝收。

2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第 5 页

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2.1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

应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配套法规, 制定气象灾害普查办法、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估管理办法、气象灾害调查评估管理办法6等部门规章。同时要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气象灾害普查、评估、灾情收集等相关的技术标准, 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2.2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工程项目, 工程性防御投资巨大, 非工程性防御研究周期长, 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必须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 进行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同时要将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纳入本级财政规划, 进行整体考虑, 通盘部署, 保证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进度和质量, 实现有计划、有步骤、先重点、后普遍的有序推进。

2.3 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预报警报、防御实施相结合的气象灾害应急系统;建立统一领导、上下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的一体化气象灾害监测和信息网络系统;加强气象及相关灾害预测预报警报能力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立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指挥系统;建设气象灾害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系统;建立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事件预测分析系统;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程体系, 完善雷电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加强防风防汛等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工程体系建设。

2.4 加强科研开发和信息共享

加强多学科合作, 开展灾害防御科学研究, 通过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水平, 获取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高科技先进监测、网络系统建设为基础, 完善、健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预测系统, 提高服务能力, 建立快速、准确的灾害预警及防御措施发布系统, 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第 6 页

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2.5 加强合作与交流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需要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必须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指挥机构, 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做好部门协调工作, 落实有关政策。同时要开展建设用地、建设项目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估工作。

2.6 加大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

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将减灾教育纳入公民义务教育体系之中, 通过宣传教育, 使气象灾害易发区、重发区群众增强防御意识, 了解灾害的成因及防御办法和措施效果、规范行为, 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增大灾害的损失, 熟悉预警信号和应急处理办法, 明确在灾害防御过程中应尽的职责, 熟悉转移路线和方案。比如,.在河流中上游,做好植树造林工作,防止土质疏松化;下游,疏通河道等。在洪水爆发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自我防护。来不及撤退者,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避水。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者,首先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如果离岸较远,周围又没有其他人或船舶,就不要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通过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提高从事气象灾害防御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充分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的建设效益, 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所带来的损失。参考文献:

[1] 贺建林 ,陈桂香 ,张勇.湖南省气象灾害的分类与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 2000, 21(6): 103-105.第 7 页

湖南省气象灾害及防治对策

[2] 湖南省气象局.湖南农业气候 [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杜 , 1981.[3] 黄荣辉, 张庆云, 阮水根, 等.我国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与科学防灾减灾对策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5:3-22.[4] 郭进修, 李泽椿.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 [J].灾学,2005,20(4):106-109.[5] 李克让.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减灾对策 [ M ].湖北科技出版社,1990:227-234.致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即将进入大四。在这里首先感谢胡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事的道理。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这也是我大三以来写得最正规的一篇论文,并且为以后大四的毕业论文打下了基础。同时还要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让我学会了一些运用软件的方法。

第 8 页

第四篇:农业气象灾害现场调查方案(范文模版)

农业气象灾害现场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障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农业气象灾害是减少农民的主要原因,也是今后气象工作的重点,了解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损失情况,对以后气象为农服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真正使气象为农服务、为农民增收落到实处。

二、调查方法

在伊宁县县域发生农业气象灾害时,及时与县农业局、民政局、畜牧局、县信息办联系,及时沟通、协调。与这些相关单位一起到气象灾害发生区进行现场调查,掌握气象灾害受损情况。

第五篇: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

摘 要:气候变化是不可控因素,其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都是利弊共存的,如何有效的做好预防工作,需要对这些影响有深刻的认识。文章就天气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对病虫害的影响所详细描述。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S166,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2-0063-02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千差万别,虽有小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变化而使得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这毕竟只是小部分,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天气变化而造成粮食减产,气象灾害频发,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的。所以,针对天气变化所带来的定向影响的研究是具有现实价值的。农业气象灾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1.1 干旱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下关注的焦点,而由于气候变暖所造成的干旱灾害也渐趋频繁,在本身水分就不充足的地区,由于气温的升高,土壤中水分加剧流失,使得干旱的次数越来越多,且每次干旱所维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在960km2的土地上,年均已超过2 000万 hm2受到干旱的影响,而已有接近一半的受旱地区已经成灾[1]。这对我国粮食产量造成空前的冲击,加上降水南多北少的定理,使得北方干旱的情况要远远超过南方。

1.2 涝渍灾害

涝渍灾害指的是由于地表长期滞水,而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流失,最终影响粮食作物的存活率的一种灾害。具体而言,涝渍灾害又可以分为洪水、涝灾和渍灾。其中,洪水就是我们常说的洪涝灾害,就是在遭受到强降雨,山洪爆发或是河水泛滥,所造成的农业设备的损坏以及农作物的减产;而洪灾则是指短时间的大雨,会造成农田内的小面积积水,这对于水田作物而言,基本上是没有影响的,而对于旱田作物而言,则可能是毁灭性的的;最后是渍灾,是指连绵的阴雨天气,缺少阳光,排水遇到障碍,所造成的农作物根部缺氧现象,就是通俗所讲的烂根。

天气变化对涝渍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域的扩大和灾情的严重性上。随着全球变暖及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台风对我国境内东南部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强大的破坏力使得农作物大面积倒塌减产。根据气象局有关数据可知,几年来对我国境内造成较大影响的台风数量不断增加,分级屡创新高,因此而对我国福建浙江等地的农作物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等重点河流屡屡发生洪灾,沿江地区受灾严重。

1.3 风雹灾害

风雹是继干旱和涝渍灾害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农业气象灾害,该灾害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且十分分散。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风雹灾害的年发生次数以超过1 000次,虽然冰雹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没有干旱和洪渍严重,但由于其居高不下的发生频次也使得其成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其所造成的累计农作物损失不可估计。

风雹为何为造成如此巨大的农作物损失,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大风挂倒农作物,倒伏状态的农作物减产的可能性很大,甚至会出现农作物死亡,导致颗粒无收;第二,冰雹砸坏或是直接砸死农作物,特别是在农作物生产关键时期,冰雹会直接导致农作物无法生长;第三,暴雨,这就与涝渍灾害类似,土壤中养分的流失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使其果实偏小甚至是发育不良。

1.4 热害

热害简言之就是高温、伏旱。就目前而言,热害对我国亚热带农作物的影响尤为突出,长期的高温环境严重抑制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高温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温度过高而迫使农作物呼吸加快,长期的蒸腾作用加上缺乏高效的光合作用使得农作物“入不敷出”,最终衰竭。夏季热害持续上升的时间可以从21世纪初开始,气候的变化促使局部地区出现持续高温的现象,最高温度高于39 °C的天数逐渐增加。

1.5 冷 害

与热害相对应的自然灾害就是冷害,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冷害多发生在温度较低的东北地区,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大范围的长期低温天气,致使许多无法适应,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害,且低温天气不易于种子生根发芽,播种时间也因此有所推移。

1.6 其他灾害

1.6.1 寒 害

寒害与冷害不同,寒害主要是指气温的骤变给农作物造成的短暂性的致命影响。这些都是由于气候变暖所造成的,气候变暖并不只是说天气逐渐变暖,温度越来越高,还指极端性天气发生的频率加大,夏季越来越热,冬季越来越冷,春秋两季界限不明显,夏季直转冬季等。

1.6.2 多种灾害协同作用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很有可能会同时发生在一个地区,这是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的根本元凶,一项灾害已然使得农作物遭受摧残,多项灾害同时发生,农作物还能存活的概率又下降了很多。农业病虫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不仅会对农业气象灾害造成影响,也会对与农作物相伴而生的生物有所影响,而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病虫害了。据不完全统计,在气候变暖的推动下,病虫害呈现不断加重的现状。年增幅以超过10%【2】,由此而造成的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2.1 分区域变化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多个气候带,各地区气候差异明显。由于我国病虫害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所以本次研究病虫害的变化将分区域进行。

经过多项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呈现出两个极端,一个是极大的促进了病虫害的发展,也就是气候的变化使得该地区现有气候状况更加适合病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病虫的数量不断增加,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另一个是病虫害得以缓解,气候变化的方向与病虫所需生存环境背道而驰,使得病虫逐渐难以生存,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是在该地段灭绝。而在气候变化影响病虫害的具体环节上,还是以气温和降水为主。

2.1.1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温度上升,降水增加,呈现出的是暖湿化的状态。而对于病虫害而言,温度以及降水量是影响其生存和繁殖的两大重要因素,较高的降水量及较暖化的温度非常适合该地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同时,这一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铃虫的成长,有好有坏。

2.1.2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的主要农作物就是水稻,水稻种植最离不开的就是水,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的温度不断上升,降水量也呈下降趋势,这使得水稻产量有所减少,加上暖干的环境为病虫幼虫提供了安全过冬的环境,使得长江流域病虫害渐趋严重。

2.1.3 华北地区

作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华北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而该地区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与降雨量呈反比,与温度成正比,两大影响因素对比都可以看出气候变化给病虫害提供了优越的繁殖空间。

2.1.4 东北地区

同样的,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冬季温度升高,降雨量减少,这一环境虽然有利于该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却也同时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在这一环境下,不仅造成了病虫害发生面积的扩大,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原本无法在该地区存活的新病虫,对农作物做成多次伤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2.2 暖冬的危害

病虫是以农作物为寄主生存的,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农作物冬季种植的数量明显增加,这也为病虫提供了跟多的寄主,有利于病虫过冬繁殖。在过去,虫卵在冬季会由于温度过低而冻死,来年的病虫危害并不会教今年有太大的变化,但在暖冬的环境下,虫卵可以安全过冬,在来年可以孵化成型,这不仅仅是病虫现有数量的增加,更是在基数增加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大繁殖,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病虫害。以20世纪末所发生的灾难性病虫害为例,小麦红蜘蛛事件【3】,那一年的红蜘蛛不仅仅是数量上有了巨大的增长,其发生时期更是教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这让国家相关病虫害预防人员措手不及,也是这次病虫害会大面积爆发的主要原因。

暖冬的危害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病虫害发生期提前。病虫害发生在往常都会有特定的时间的,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病虫的快速繁殖时间由于环境的提前满足而有所提前,这也使得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提前了,而提前的时间难以把控,如若提前时间较长,则很有可能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次数;第二,病虫害危害期延长。温度的提高,降水量的减少,使得一年之内适合病虫生存的时间增多,也因此使得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有所延长;第三,危害范围大。气候变暖使得我国南北两级的局部环境也开始能够为病虫生存提供可能了,病虫害不在只是局限于现有地区,其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是有关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

2.3 病虫害繁殖代数增加

气候变暖不仅增加了病虫害繁殖的数量,更是提高了病虫害繁殖的速度。温暖舒适的环境缩短了病虫冬眠的时间,使其有跟多的时间进行繁殖,也因此使得病虫繁殖的代数逐渐增加,对农作物造成更多次数的伤害。

2.4 迁飞性害虫的影响

有些病虫害并不是一直处在一定地区的,迁飞性害虫就是很好的例子。期初,该种害虫会在一定的时期飞到适合生长的环境进行繁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地区害虫的数量。但随着气候变暖的逐渐加剧,该种害虫的迁飞期提前,甚至是停止迁飞,直接在当地进行繁殖,这都会造成当地病虫害发生面积的扩大。

2.5 病虫害的发生北移

我国处于北半球,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整体气候温度都有所提高,这使得病虫的生存环境向北扩展,也就是说,一种害虫本就生存在25 °C左右的环境下,而现在其所生存的环境温度上升到了28 °C,那么其为了寻找适合的生存环境就会北上,寻找现在25 °C的地区进行繁殖。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多类病虫都呈现出北移的趋势。

2.6 人为适应气候变化行为对病虫害的影响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为了使用这一变化,对农作物的耕种方式、耕种时间作出了调整,同时对于防治病虫害的药剂上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由于不确定药剂的效果以及缺乏对病虫现行生存繁殖周期的了解,这些变化都极有可能会促进病虫害的发生。结 论

经过多类数据的统计结果及相关研究表明,气候变暖造成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发生的强度也不断增大,因此对农作物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对于病虫害而言,虽然有利有弊,但就总体情况而言,还是弊大于利的。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在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艰巨的任务时,首先要对这些影响及产生的原因有系统准确的理解,其次则需要根据现状,制定出有长远发展意义的防治计划和方案,真正做到有效防范,而不是停留于治理层面。

参考文献:

[1] 张立友.论述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民 营科技,2014,(7).[2] 张耀宗,张勃,刘艳艳,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化外交[J].中国 软科学,2014,(11).

下载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江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节气象灾害

    第三节气象灾害一、霜冻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副热带纬度,地形复杂,春秋季节天气多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冷空气活动又较频繁。因此,在我国霜冻极易发生,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教案

    教学目的:了解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发生的规律及有效的防御。教学方法:及时收集全球范围......

    农业有关工作总结与农业气象工作总结

    农业有关工作总结 目录 第一篇:乡农业统计工作总结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第三篇:农业工作自我总结 第四篇: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第五篇:农业局长工作总结 正文 第一篇:乡农......

    库车石油气象预报服务指标分析和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推荐]

    摘 要:在库车将建成21世纪新疆重要的石油化工和能源基地的新形势下,针对石油生产、安全和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需要,利用本站历年气候资料、灾害天气个例中的地面和高空实况资......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构建(范文大全)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构建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使农业生产少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既是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6日 09:00 来源:《求是》 期号:2010/06 作者:矫梅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方案

    ***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为减少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等有关规定,制定我镇......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概述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气候呈逐年变暖趋势,大范围不规则异常天气不断涌现,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