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乡镇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的思考
关于乡镇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的思考
乡镇干部作为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他们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宣传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稳定、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同时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人。他们与基层群众联系最紧密,接触最多,他们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支持力度,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农村工作的开展。根据乡镇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对乡镇干部的现状及建设问题作如下分析探讨。
一、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现状
农村工作相对较为艰苦,工作环境和条件差,工作任务繁重,服务对象多、范围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乡镇工作的生动写照。乡镇干部们在艰苦条件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本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但也有一些干部经不起考验,思想松动,行动松懈,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不注重学习,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学习意识不强。平时读书看报看新闻较少,集中学习时浮于形式;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要理论认识不足,遇有问题不能很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理解掌握地不够深刻透彻,缺乏大局意识。
二是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与群众缺乏沟通与交流,不能真正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很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分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不能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相反,有的人遇到问题缺乏理性和耐性,易情绪化,很容易站在群众的对立面,把矛盾激化,增加工作的难度。
三是责任意识欠缺,责任心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在部分人中存在,遇有重大事项“退避三舍”,主动请缨少,回避责任多。工作时互相推诿、萎靡不振、挑肥拣瘦、牢骚满腹,而提要求时却振振有辞,理直气壮。
四是工作作风不实,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作风浮夸,工作起来“蜻蜓点水”,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办事拖沓,效率低下,上级安排的任务很难保质保量完成,群众的利益得不到及时实现和维护。创新意识不强,仅仅满足于把任务完成,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干部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未形成真正规范的准入制度,“入口关”把不严,一些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人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乡镇干部队伍,使得整个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组织、人事部门较多注重抓县级以上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不够重视,使乡镇干部未形成合理的人才群体。二是缺乏理想信念,没有明确目标。受思想道德意识、年龄、知识文化水平等方面原因影响,一些乡镇干部只满足于有一个较稳定的工作,而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和工作目标,工作起来缺乏动力,得过且过;理论素养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容易受到消极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三是待遇水平不高。与县直部门工作人员比起来,乡镇干部工作环境和条件差,任务多,责任大,权力小,而待遇却相对较低,使乡镇干部内心失衡,积极性不高。
四是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应激励措施不到位。干好干坏、能力强弱体现在经济、政治待遇上差别不大,工作起来没有动力;乡镇干部相对来讲流动性较小,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缺乏工作激情。
三、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可通过采用“内外结合”、“标本兼治”、“软硬兼施”等办法来加以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健全完善招录制度,逐步优化乡镇干部结构。规范和健全乡镇干部招录制度,严格乡镇干部录用条件,通过招考选拔方式,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引进优秀人才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同时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就业,为其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使得他们在服务“三农”的同时,也能在乡镇干部队伍中产生“鲇鱼效应”,无形中给其他乡镇干部增加压力,使其向好的看齐,不断提高自己。二是健全完善培训学习制度,不断提高乡镇干部整体素质。要按照乡镇职能转变的新要求,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走出去看等形式,不断创新活化培训方式,深化培训内容。要完善学习制度,坚持做到定时间,每周定期组织干部广泛开展学习;定篇目,要求每次必须学完规定的篇目。加强理论培训,增加学习内容,不断提高每个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宣传推广典型,开展学习竞赛,评比学习工作成果等办法,在乡镇机关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健全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增强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严格考勤和请假制度,克服乡镇干部工作散漫、消极问题;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包村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防止干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乡镇干部包村实行竞争上岗,且要与所包村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充分尊重村干部的意见,以此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竞争力和战斗力;根据职位职责要求,实行目标任务明细化考核办法,考核时要充分体现民意。表现好不好,能力强不强,业绩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发挥群众的评价监督作用。同时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以后工资增减、评先选优、岗位调整、推荐提拔的重要依据;严明纪律,严格责任追究,遇有责任事件,要一追到底,对责任人员绝不姑息,使得乡镇干部工作时葆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四是健全完善保障激励机制,解除干部后顾之忧。一要适当提高干部工资待遇。加大对乡镇资金的投入,在保运转的基础上,增加干部工资、福利待遇和公用经费。二要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提拔,受到重用,让乡镇干部感到“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希望、基层有事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层工作。三要建立干部合理流动机制。加强县直机关干部与乡镇干部之间的流动性。从县直机关选派中青年干部到乡镇工作,接受锻炼和考验。乡镇干部工作出色的,可交流到县直机关工作。乡镇之间也可异地交流,这有助于增加干部的工作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调整他们的心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激励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干好党的工作。此外,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作用也很关键。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其他干部树立榜样。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刚柔相济,既要严明纪律,严格制度,又要与普通干部多交流多沟通,虚心听取和接受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干部的所思所想所需,从生活方面体谅他们的难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从组织角度关心爱护他们,让干部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使干部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工作,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当前乡镇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的调查报告
当前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共产党**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当前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学风上存在虚浮应付,流于形式。一些干部不重视自身的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去学习。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不能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有的干部缺乏应有的本职业务知识,缺乏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不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开拓创新能力不足,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正确把握,新办法不多,难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更难以依法行政。政协联络员工作职责有待明确,所调查的12个乡镇政协联络员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业务是什么。有的干部手中拿的是高级计算机等级证书,却字也不会打,有的连开机还不会。据调查,95%以上干部的学历文凭同干部个人的实际能力与知识结构不相符合。
2、在干部驻村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个别乡镇干部上班仍然存在“走读”现象,认为国务院规定8小时工作制,下班后只要手机不关机,有事能马上联系,及时赶到,不影响工作就行。相当一部分干部蹲村极少,存在“走村”现象。现在交通方便,有些干部即便到村里也是报报到,转一圈就回到了乡镇,几乎都不在村里留过宿,没有充分接触广大村组干部和群众,与群众交心少,对群众的感情不深,“四同”形同虚设。有相当部分干部连村主干都不认识,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开开会,安排安排,部署部署,就认为把工作落实了。[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有的干部所包联的村,用“摇控”指挥,群众长期见不到人影。个别乡镇主要领导更是没有给干部下工作任务,只是对着上级文件,按着“摇控器”,坐镇指挥调度。对上级领导和部门来检查,每次却绞尽脑汁汇报好的,负债也要尽力陪好,用好酒好烟招待,谁都不得罪,想的是讨好升迁,不是重大事情干脆不下乡,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在服务职能上,思想没有实现转变。有的干部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来做农村工作,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地存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找不到解决办法,不总结别人经验,自己又创造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现在大部分乡镇干部除了抓计划生育外,就认为无权、无钱、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肯做。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指导工作指手划脚、指责训斥,无耐心,不做细致工作,不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高在上,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有的干部虽然下了基层,却是走近的,看好的,访富的,停留在听听汇报,走走形式上,没有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没有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号召多,应付多,做表面文章多,下功夫真抓落实少。一些干部办事扯皮、拖拉,“三乱”现象仍没有根除,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法律贯彻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领导干部办事讲关系,处事不公正,遇到矛盾往下压,遇到困难绕道走,承诺的事情不兑现,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有些干部违反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在干部管理上,存在重罚轻管现象。调查显示,大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制裁,轻教育引导的现象,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乡镇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体系还很不健全,常常关注的是计划生育有没有问题、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出不出事,上级通报了没有,完全忽视了干部自身建设情况,使政府内部管理成了制度的盲区。大部分乡镇都相应建立了的各项工作制度,最注重的是经济制裁制度。在落实制度上,尤其在落实经济制裁制度时,不管清红皂白,就是一刀切,很多时候在无意中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有个干部,在一个周末被安排值班,可家人生病到吉首住院,他不得不请假,结果他只好按制度规定交60元罚金。乡镇缺乏对干部正确的教育引导,正确应用激励机制,只注重工作结果,不注重与干部交流思想,了解干部真实想法,指导干部怎样开展农村工作,较少和干部交心谈想法,谈看法。乡镇大部分干部只是被动地执行领导的命令,从而形成只要事办了,事办得好不好并不重要,进而导致各项工作只是浮在表面上,也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敷衍应付了事,这就让一些干部养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消极应付,平庸渡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有些干部说:“我们即使做的再好、再突出,只不过为领导争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领导可以往上升迁,我们留下来为下任领导继续革命,我们图的是什么呢?”,这样,一些干部总是精神不振,事业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自由主义严重;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推崇农村工作、基层工作是“三分道理,七分蛮”,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当前农村乡镇工作所面临的困惑
1、县直部门利益严重,摊派或变相摊派太多,乡镇经济难以承担。残疾人就业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失业保险及报刊杂志等都要乡镇财政承担,而年初县财政又没有预算。如去年医保中心要竿子坪政府单位交生育保险6600元,如不交,就扣医疗卡,且老干部住院不报帐。同时还交了残疾人保险6600元,竿子坪政府一年就要交13000多元。两林、腊尔山政府干部还没见到医疗卡的样子。,此外,还有防洪救灾等不知名目的捐赠,财政直接扣工资,每个月工资被扣多少,扣什么却不知道。干部培训太多,费用不少,少则百元,多则几百元,可是要求
不严,作用不大。如此种种,干部颇有微词,很多乡镇连办公经费都难以保证。如木里乡书记、乡长到吉首为村民办事,从早上起,直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到一个快餐店吃了个5元便餐,剩点酸菜还打包留到第二天早上和馒头一起吃。
2、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急待解决。很多乡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电、路、房问题,尤其是并镇后的乡镇干部住房问题特别突出,三拱桥、吉信、木里、腊尔山等乡镇还是3~4个干部共挤住一间房,或干部在外租房的现象已经不是个案。腊尔山和木里还没有通上自来水,每天干部的饮用水都是靠肩挑背驮,木里乡镇食堂大师傅,为保证干部的按时开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挑水,起迟了,就得让老百姓先挑,这样干部就不可能按时吃上早餐了。腊尔山还有部分干部挤在一栋危房里过,天晴月光洒进床上,雨天雨水流到床上。农村不通公路或通了简易的公路,路况极差,不是农民买不起好车,是不敢买好车,这样一则导致交通危隐患,危险性更大;二则也加大了计划生育的难度,农村不通公路,出门就是山,农民生活生产劳动都少不了强壮的劳动力。竿子坪红狮村群众说:“干部讲我们思想封建——重男轻女,你们看看,我们这村里出门就是山,抬脚就是坡,没个儿子,谁能挑起一百四五的担子呀?!”水、电、路不仅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咽喉。当前,“三农”问题最主要还是水、电、路这三项基础设施建设。
3、各种工作指令性太多。如发动栽种烟叶时,就明文规定了各乡镇必须完成任务多少多少亩。个别乡镇为了完成上级的各项任务,只有向干部集资办事,山江镇有年每人拿8000元用于发动烟叶生产。原板畔乡纪检书记龙万贵(现任木里乡政协联络员),为支持原板畔乡政府2005年发动烟叶生产,拿出自己省吃俭用一生的积蓄15000元借给政府。可时至今日,仍尚未归还。
4、乡镇的责任太重,但没有相应的职权。“一票否决”就有五项,有些乡镇主要领导讲:我们的工作就像走钢丝,时时提心掉胆。而乡镇只有义务,没有职权。如交通问题,国土问题等,他们只有摸底、汇报的权力,没有执法的权力,而一出旦问题又要追究他们的责任。因此,乡镇干部不得不身兼数职,工作起来却又力不从心,其效果可想而知。
5、个别上级领导、部门态度生硬。个别上级领导和个别部门领导讲话不注意场合,挫伤干部的积极性,使乡镇干部有些伤心。有乡镇反映,不管是进城办事还是领导下乡督查调研工作,个别上级领导只认乡镇长、书记,其他副职根本不认,并当着乡镇一副职干部的面说:“工会主席算什么领导?”这样粗俗的言语很伤乡镇干部的自尊心。有些部门办事拖拉,本来极简单的事也不及时给办。有个乡镇干部到某局办事,忘带一份文件的复印件,请求借一下复印,办事员就是不肯借,害得这个乡镇干部为了办一件小事前后跑了两天时间。
6、乡镇干部没有住房公积金,退休安家费仅有1200元,导致乡镇干部退休不退房,这也是造成乡镇干部住房紧张的一个原因。有个乡镇干部退休后,领导动员他退出公房让年轻干部,他说:“国家给的我退休1200元安家费,我拿什么买房建房?要盖房子,银行又不肯贷款,我搬出去只有淋雨!”。
7、产业开发盲目性。竿子坪乡红狮村村民反映说,他们在政府干部和扶贫开发办的支持下,搞产业开发7、8年,拿的是好田好地,精心培管,可是结果都失败了,不但没有什么收益,还把老本搭了进去。1997年全村种植了450亩湘柚,4、5年还不挂果,结果经查,是品种搞错了;1998年开发了400亩金花梨,结果卖不出价钱烂在树上;1999年开发了500亩纽荷尔脐橙,结果却是大黄品种。这种不负责任的盲目性产业开发,不从实际出发,调的苗品种不纯,结果变成了坑农害农。
对策
转变乡镇职能,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上去推进、去审视、去思考,务必把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合理流动、教育管理作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发展的治本之策。
1、在更新观念上下功夫,为干部“解套”。要加强乡镇干部为农民服务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需;始终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决策第一信号和依据;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进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教育,引导乡镇干部转变思想,开拓进取,拓宽视野,敢闯敢干,自觉为乡镇分忧解难,让更多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到民营经济工作,创办、领办农科示范园,到村和社区任职,积极主动为乡镇政府“消肿”,置身于市场经济中谋求发展。
2、在强化培训上下功夫,使干部“强身”。增强服务功能,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强化乡镇干部培训。根据现阶段农村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求,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收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开展乡镇干部技能转型培训。围绕农村政策,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以短、专、快的专题培训为重要形式。切实增强针对性,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人才少,就培训什么人才”。切实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服务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3、在干部交流上下功夫,让干部“活血”。制定出台对乡镇干部交流的具体措施,对交流的条件、去向、程序作出明确规定,采取横向交流、回避交流、警示交流等方式,对在同一乡镇连续工作一定年限的干部,有亲情关系且机关影响团结和管理的干部,优秀年轻干部重点进行交流,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干
第三篇:乡镇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思考
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面临矛盾多、压力大,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干部的心理及工作常态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新形势下的种种要求,使乡镇干部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很容易出问题,轻者影响工作,重者严重失调,精神崩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真正重视,真情关心,真心爱护”乡镇干部,提高乡镇干部心理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
一、乡镇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地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有效提高了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就目前的整体情况看,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还是良好的,大多数干部心理健康、积极,状态良好,幸福感强。但是,也有部分干部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部分干部存在焦虑、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等心理困扰。
乡镇干部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为四种心理:一是能力与难度偏差引起的“恐慌”心理。面对群众上访、计划生育、群体性突发事件、拆迁、山林权属纠纷等疑难工作,茫然失措,“硬招不敢用、软招不管用、新招不会用”,深感能力不足,常觉 “能力危机”“本领恐慌”。二是定位与越位迷茫引起的“观望”心理。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有些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工作能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不知该干什么,怎样干,很迷茫。干了怕越位,在难定位与怕越位之间只好选择“观望”。三是收入与现实窘迫引起的“自卑”心理。乡镇收入的缩水直接导致干部的各类津贴、补助和福利成为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干部收入较低,待遇较差。拮据的经济待遇与外面的富裕安逸形成鲜明对比,窘迫的现实让乡镇干部有些自卑。四是有为与无位矛盾引起的“无味”心理。乡镇干部是“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的“三苦”干部,但绝大部分却一直没有晋升、流动的机会,很多甚至一辈子“原地踏步”。在追求事业有为与仕途有位的矛盾冲突中,产生了索然无味的心理。
二、乡镇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乡镇干部的心理困扰、心理异常、心理失衡等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工作、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和个人自身问题。
(一)来自工作的压力。“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领导责任问究制”、“一票否决制”等都在加重干部求发展、保稳定的压力。对于诸如安全生产等不可控制的突发性事件的提防与忧虑,对群众上访的应对等,都使干部“责任”担子骤然加重。经常性工作已经很多,又要应对突发性事件,工作十分繁重,多数乡镇干部“终日不得闲,身上百事缠;尝尽千般味,酸甜苦辣咸。”
(二)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转型期,乡镇干部在发展与稳定的双重压力下,还要再抽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来应对各种社会关系。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形形色色的诱惑,要妥善处理,平衡各方,实非易事,给乡镇干部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来自家庭的压力。乡镇干部也有家庭父母妻子儿女。但他们工作太忙,再加上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差、收入低、社会地位和长期的两地分居等因素,无暇顾及家庭感情和子女教育,一些干部对家庭感情有种危机感,对子女有愧疚感。
(四)个人心理调适能力不足和对心理健康认识的缺失。大多数干部在学生时代和工作后都未曾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培训,心理调适能力不足。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少乡镇干部过分强调克制、忍耐,个人对心理健康存在偏见和误解,即使知道自己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也羞于启齿、讳疾忌医。
三、乡镇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之道
心病还须心药医,解决乡镇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要从“心”入手,“内”“外”兼治,既要组织关爱,社会认可,又要重视个人修养,内在提升。
(一)组织关爱,积极落实激励保障措施,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
一是逐步改善物质条件。改善办公、生活条件及配套服务。二是逐步提高报酬待遇。认真落实规范性津贴补贴,改善待遇。三是注重激励关怀。对干得好、业绩突出的乡镇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及时掌握乡镇干部工作和思想动态,了解干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并针对性的进行排扰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营造良好环境,减少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
1、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设“和谐型机关”,让干部在宽松、积极的环境中工作。经常鼓劲打气,设身处地体会乡镇干部的辛苦,多看本质和主流,多些体谅和理解,少些埋怨和责备。工作上,既要“压担子”,又要“指路子”,尽量在工作上为乡镇干部“松绑减负”。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教育培训。一是加强党性教育和锻炼,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第四篇: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整顿的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要求,从2月开始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通过听取动员报告和有关专题的集中学习和自学,现领导干部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中应当怎样对待群众为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指正。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体是好的,但在少数领导干部中也存在着脱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的不敢面对群众,看到群众就“怕”,见了群众就烦、就躲,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有的官架子很大,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与基层群众形同陌路;有的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讲排场,比阔气,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急于树“政绩”、求升迁,虚报浮夸,瞒上欺下,置群众利益于不顾。所有这些,背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违背了党的群众路线,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
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群众,是党性观念、纪律作风和政治立场的集中反映。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心里没有群众,就是忘本;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就是变质;滥用手中的权力欺压群众,就是对党的背叛。一些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相当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宗旨意识淡化,官僚主义严重,习惯于当官做老爷,不愿面对群众;二是工作拈轻怕重,愿意做能出风头、易出政绩的“大”事情,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情,不想面对群众;三是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会讲群众语言,对群众张口结舌,不会面对群众;四是自身不过硬,怕群众告状,找自己的麻烦,不敢面对群众。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共产党及其革命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敢于面对面做群众工作,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进一步把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第一、要牢记宗旨,心里装着群众。
“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要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着眼于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民为重、富民为先,既注重增加财政收入,又注重增加农民的收入;既注重提高gdp增长速度,又注重提高社会就业率;既注重发展传统农业,又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既注重发展第二产业,又注重发展适宜就业的第三产业,力争让广大群众尽快富起来,钱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
第二,要放下架子,敢于面对群众。
放下架子并不意味着威信的丧失。干部越熟悉基层,体贴民意,在工作中就越有发言权,群众也就越尊重和信赖干部。放下架子,要从面对面接待上访群众开始,消除党政机关的神秘感,让来访群众都能直接走进机关,与领导干部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反映问题。要积极推行党员旁听党委会、支委会,公民旁听政府、村委会的办公会等制度,不涉及保密问题的事项全部向群众公开,使各项决策充分体现群众意愿。同时,要公开回应群众的咨询和投诉,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搭建干部与群众直接交流的良好平台。
第三,要以民为本,充分尊重群众。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没有任何理由轻视群众。极少数干部从骨子里瞧不起群众,甚至认为基层群众素质低、“老败兴”,不能与“我”为伍。这是极其有害的,实质上是“官本位”意识作祟,是党性不纯的表现。郑培民同志奉行“万事民为先”,优秀共产dang员巨粉娥说“老百姓的事比天大”。他们遇事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了从心底对群众的尊重。这年来,我镇敞开党委、政府的大门,推行党务政务公开,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目的就是真正把群众当成主人。我们让群众走进政府,实行接待群众“首问责任制”,力求从细微之处体现对群众人格、权利、地位的尊重,使他们充分享受当家做主的权利。
第四,要迈开脚步,经常深入群众。
善于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领导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整天置身于酒桌饭局,周旋于老板、“大款”之间,而要更多地深入基层一线和广大群众中间,满怀热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经常迈开脚步,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要下大力气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减少应酬接待,减少迎来送往,使领导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调查研究。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有公道正派的作风,有广博的知识,增强亲和力,使群众愿意说实话、说心里话,这样才能缩短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第五,要扑下身子,全心全意服务群众。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领导干部为群众多送一份温暖,群众对干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尽一份职责,就为党多增一份光彩。要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使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力、物力、政策,把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做细致,把方便让给群众,麻烦留给自己,办出让群众满意的事情,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当前,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用水难”、“行路难”、“发展农业产业难”和“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解决好,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众,切实把他们的工作生活安排好,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篇:当前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其对策研究
当前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其对策研究
中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当前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学风上存在虚浮应付,流于形式。一些干部不重视自身的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去学习。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不能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有的干部缺乏应有的本
职业务知识,缺乏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不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开拓创新能力不足,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正确把握,新办法不多,难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更难以依法行政。政协联络员工作职责有待明确,所调查的12个乡镇政协联络员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业务是什么。有的干部手中拿的是高级计算机等级证书,却字也不会打,有的连开机还不会。据调查,95以上干部的学历文凭同干部个人的实际能力与知识结构不相符合。
2、在干部驻村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个别乡镇干部上班仍然存在“走读”现象,认为国务院规定8小时工作制,下班后只要手机不关机,有事能马上联系,及时赶到,不影响工作就行。相当一部分干部蹲村极少,存在“走村”现象。现在交通方便,有些干部即便到村里也是报报到,转一圈就回到了乡镇,几乎都不在村里留过宿,没有充分接触广大村组干部和群众,与群众交心少,对群众的感情不深,“四同”形同虚设。有相当部分干部连村主干都不认识,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开开会,安排安排,部署部署,就认为把工作落实了。有的干部所包联的村,用“摇控”指挥,群众长期见不到人影。个别乡镇主要领导更是没有给干部下工作任务,只是对着上级文件,按着“摇控器”,坐镇指挥调度。对上级领导和部门来检查,每次却绞尽脑汁汇报好的,负债也要尽力陪好,用好酒好烟招待,谁都不得罪,想的是讨好升迁,不是重大事情干脆不下乡,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在服务职能上,思想没有实现转变。有的干部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来做农村工作,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地存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找不到解决办法,不总结别人经验,自己又创造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现在大部分乡镇干部除了抓计划生育外,就认为无权、无钱、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肯做。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指导工作指手划脚、指责训斥,无耐心,不做细致工作,不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高在上,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有的干部虽然下了基层,却是走近的,看好的,访富的,停留在听听汇报,走走形式上,没有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没有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号召多,应付多,做表面文章多,下功夫真抓落实少。一些干部办事扯皮、拖拉,“三乱”现象仍没有根除,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法律贯彻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领导干部办事讲关系,处事不公正,遇到矛盾往下压,遇到困难绕道走,承诺的事情不兑现,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有些干部违反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在干部管理上,存在重罚轻管现象。调查显示,大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制裁,轻教育引导的现象,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乡镇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体系还很不健全,常常关注的是计划生育有没有问题、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出不出事,上级通报了没有,完全忽视了干部自身建设情况,使政府内部管理成了制度的盲区。大部分乡镇都相应建立了的各项工作制度,最注重的是经济制裁制度。在落实制度上,尤其在落实经济制裁制度时,不管清红皂白,就是一刀切,很多时候在无意中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有个干部,在一个周末被安排值班,可家人生病到吉首住院,他不得不请假,结果他只好按制度规定交60元罚金。乡镇缺乏对干部正确的教育引导,正确应用激励机制,只注重工作结果,不注重与干部交流思想,了解干部真实想法,指导干部怎样开展农村工作,较少和干部交心谈想法,谈看法。乡镇大部分干部只是被动地执行领导的命令,从而形成只要事办了,事办得好不好并不重要,进而导致各项工作只是浮在表面上,也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敷衍应付了事,这就让一些干部养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消极应付,平庸渡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有些干部说:“我们即使做的再好、再突出,只不过为领导争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领导可以往上升迁,我们留下来为下任领导继续革命,我们图的是什么呢?”,这样,一些干部总是精神不振,事业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自由主义严重;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推崇农村工作、基层工作是“三分道理,七分蛮”,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当前农村乡镇工作所面临的困惑
1、县直部门利益严重,摊派或变相摊派太多,乡镇经济难以承担。残疾人就业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失业保险及报刊杂志等都要乡镇财政承担,而年初县财政又没有预算。如去年医保中心要竿子坪政府单位交生育保险6600元,如不交,就扣医疗卡,且老干部住院不报帐。同时还交了残疾人保险6600元,竿子坪政府一年就要交13000多元。两林、腊尔山政府干部还没见到医疗卡的样子。,此
外,还有防洪救灾等不知名目的捐赠,财政直接扣工资,每个月工资被扣多少,扣什么却不知道。干部培训太多,费用不少,少则百元,多则几百元,可是要求不严,作用不大。如此种种,干部颇有微词,很多乡镇连办公经费都难以保证。如木里乡书记、乡长到吉首为村民办事,从早上起,直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到一个快餐店吃了个5元便餐,剩点酸菜还打包留到第二天早上和馒头一起吃。
2、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急待解决。很多乡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电、路、房问题,尤其是并镇后的乡镇干部住房问题特别突出,三拱桥、吉信、木里、腊尔山等乡镇还是3~4个干部共挤住一间房,或干部在外租房的现象已经不是个案。腊尔山和木里还没有通上自来水,每天干部的饮用水都是靠肩挑背驮,木里乡镇食堂大师傅,为保证干部的按时开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挑水,起迟了,就得让老百姓先挑,这样干部就不可能按时吃上早餐了。腊尔山还有部分干部挤在一栋危房里过,天晴月光洒进床上,雨天雨水流到床上。农村不通公路或通了简易的公路,路况极差,不是农民买不起好车,是不敢买好车,这样一则导致交通危隐患,危险性更大;二则也加大了计划生育的难度,农村不通公路,出门就是山,农民生活生产劳动都少不了强壮的劳动力。竿子坪红狮村群众说:“干部讲我们思想封建——重男轻女,你们看看,我们这村里出门就是山,抬脚就是坡,没个儿子,谁能挑起一百四五的担子呀?!”水、电、路不仅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咽喉。当前,“三农”问题最主要还是水、电、路这三项基础设施建设。
3、各种工作指令性太多。如发动栽种烟叶时,就明文规定了各乡镇必须完成任务多少多少亩。个别乡镇为了完成上级的各项任务,只有向干部集资办事,山江镇有年每人拿8000元用于发动烟叶生产。原板畔乡纪检书记龙万贵(现任木里乡政协联络员),为支持原板畔乡政府2005年发动烟叶生产,拿出自己省吃俭用一生的积蓄15000元借给政府。可时至今日,仍尚未归还。
4、乡镇的责任太重,但没有相应的职权。“一票否决”就有五项,有些乡镇主要领导讲:我们的工作就像走钢丝,时时提心掉胆。而乡镇只有义务,没有职权。如交通问题,国土问题等,他们只有摸底、汇报的权力,没有执法的权力,而一出旦问题又要追究他们的责任。因此,乡镇干部不得不身兼数职,工作起来却又力不从心,其效果可想而知。
5、个别上级领导、部门态度生硬。个别上级领导和个别部门领导讲话不注意场合,挫伤干部的积极性,使乡镇干部有些伤心。有乡镇反映,不管是进城办事还是领导下乡督查调研工作,个别上级领导只认乡镇长、书记,其他副职根本不认,并当着乡镇一副职干部的面说:“工会主席算什么领导?”这样粗俗的言语很伤乡镇干部的自尊心。有些部门办事拖拉,本来极简单的事也不及时给办。有个乡镇干部到某局办事,忘带一份文件的复印件,请求借一下复印,办事员就是不肯借,害得这个乡镇干部为了办一件小事前后跑了两天时间。
6、乡镇干部没有住房公积金,退休安家费仅有1200元,导致乡镇干部退休不退房,这也是造成乡镇干部住房紧张的一个原因。有个乡镇干部退休后,领导动员他退出公房让年轻干部,他说:“国家给的我退休1200元安家费,我拿什么买房建房?要盖房子,银行又不肯贷款,我搬出去只有淋雨!”。
7、产业开发盲目性。竿子坪乡红狮村村民反映说,他们在政府干部和扶贫开发办的支持下,搞产业开发7、8年,拿的是好田好地,精心培管,可是结果都失败了,不但没有什么收益,还把老本搭了进去。1997年全村种植了450亩湘柚,4、5年还不挂果,结果经查,是品种搞错了;1998年开发了400亩金花梨,结果卖不出价钱烂在树上;1999年开发了500亩纽荷尔脐橙,结果却是大黄品种。这种不负责任的盲目性产业开发,不从实际出发,调的苗品种不纯,结果变成了坑农害农。
对 策
转变乡镇职能,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上去推进、去审视、去思考,务必把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合理流动、教育管理作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发展的治本之策。
1、在更新观念上下功夫,为干部“解套”。要加强乡镇干部为农民服务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需;始终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决策第一信号和依据;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进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教育,引导乡镇干部转变思想,开拓进取,拓宽视野,敢闯敢干,自觉为乡镇分忧解难,让更多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到民营经济工作,创办、领办农科示范园,到村和社区任职,积极主动为乡镇政府“消肿”,置身于市场经济中谋求发展。
2、在强化培训上下功夫,使干部“强身”。增强服务功能,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强化乡镇干部培训。根据现阶段农村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求,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收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开展乡镇干部技能转型培训。围绕农村政策,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以短、专、快的专题培训为重要形式。切实增强针对性,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人才少,就培训什么人才”。切实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服务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3、在干部交流上下功夫,让干部“活血”。制定出台对乡镇干部交流的具体措施,对交流的条件、去向、程序作出明确规定,采取横向交流、回避交流、警示交流等方式,对在同一乡镇连续工作一定年限的干部,有亲情关系且机关影响团结和管理的干部,优秀年轻干部重点进行交流,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态度不端正,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考核基本称职的干部,安排到边远艰苦乡镇进行锻炼;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考核不称职的干部实行待岗处理,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4、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帮干部“降压”。关心重视选拔优秀的乡镇干部到领导岗位。把乡镇干部住房政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要正确处理压担子、给任务与教方法的关系,对工作不力的要批评教育,对工作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助乡镇干部解决。对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要切实尽快解决好。对乡镇干部在艰苦条件下,为民服务、为民增收,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给予公正的评价,为乡镇干部营造在艰苦条件下畅心的工作环境。
5、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令干部“敬业”。在干部管理,经济杠杆约束机制要用好用当,同时也要将其他制度落到实处,实现用制度“约束人、鞭策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好风气。不断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终身为人民服务观,自觉把自己培养成“学习思考型、求真务实型、开拓创新型、廉洁奉公型、有为有位型、可亲可敬型”新型干部,真正认识到“有为才有位”,这样干部才能爱岗敬业。要积极营造一股好学之风、正气之风、团结之风、为民之风。在干部驻村管理上,一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把切实解决干部“走读”问题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来抓,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增强自觉性,增强艰苦奋斗观念和公仆意识,激发广大干部爱岗敬业、奉献基层的工作热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二要对照要求、自查自纠。认真对照省、州、县有关干部管理文件要求,认真查找干部存在的作风懒散、拖拉、干部“走读”、“走村”等问题及所产生的原因,开展自查自纠。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对干部作风问题进行认真查摆,在思想上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三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住宿考核制度、轮流值班制度、工作去向告示制度,制定奖惩激励措施,把干部住勤情况与干部的经济报酬挂钩,认真抓好落实。同时,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办公、住宿条件,办好机关食堂。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有益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干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氛围,让乡镇干部住得下、安心住,以乡镇为家。制定有效措施鼓励干部业余在岗自学新知识、新科技、新文化,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大力倡导干部进村入户夜访,同农民群众交朋友,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尽力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四要加强督导、严明纪律。通过明查暗访的形式对乡镇干部的驻乡住夜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通报,采取通报、诫勉谈话、公开曝光等形式,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要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先进典型,努力为乡镇干部作风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