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谷物干燥论文题目2013
谷物干燥论文题目(农机专业10)(按学号分配)
1、热管技术在干燥行业的应用与分析1-22、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3-43、热泵干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5-64、水稻干燥机械的应用与现状7-85、真空干燥技术在粮食干燥中的应用9-106、种子干燥机的设计与应用11-127、吸附干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分析13-148、太阳能干燥技术在粮食干燥中的应用15-169、大豆干燥机械的应用与现状17-1810、干燥机换热器的应用情况分析19-2011、水稻干燥品质分析与保质措施21-22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流化床干燥机械的应用与发展23-24 玉米干燥机械的应用与现状25-26 种子干燥机械的应用与技术分析27-28 微波干燥机械的原理与应用29-30 声波干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分析31-32 红外热辐射干燥的应用现状与分析33-34 干燥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分析35-36 小型多级顺流水稻干燥机的设计37-38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39-40 大型玉米干燥机的设计41-42 生物质燃烧炉的应用现状与分析43-44 水稻智能循环干燥机的设计与应用45-46 牧草干燥机的应用现状与分析47-48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与应用49-50卧式热风炉在粮食干燥中的应用研究51-52换热器换热效率的研究现状53-55 要求:
1、中文字数5000字以上。
2、内容包括(中文摘要120字,英文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3、相同题目但是内容不得雷同,否则没用成绩。
4、本论文及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70%。
第二篇:食品工艺学论文 干燥工艺
摘要:干燥技术是最重要的食品保藏方法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干燥食品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纵观干燥的发展历史,传统的热风干燥虽然被普遍使用,但已不能满足当前食品干燥的要求。目前比较典型的干燥技术有微波干燥、红外辐射干燥、冲击干燥、渗透干燥、流床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各种不同的干燥技术都既有其各自优点,又有其局限性,有些干燥方法对设备要求高,干燥成本也比较高;有些方法会造成质量损失,降低产品的市场价值;有些方法能耗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干燥技术仍然在不断革新完善,一些高新技术方法如超声波干燥法、变温压差膨化法、微波冻干、超临界流体干燥正在逐步发展。本文是通过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对我国食品干燥工艺的技术方法进行综述,探讨了在食品加工中这些方法的运用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干燥 传统典型干燥 新型干燥 试验性阶段干燥法
正
文
一、食品干燥工艺基本原理
食品干燥的基本过程是食品从外界吸取热量使食品内部水分向表面扩散,扩散到表面的水分又向周围空间蒸发的过程。食品干燥比较复杂,首先是对食加热使其水分汽化的传热过程,然后是汽化后的水蒸气由于其蒸汽分压较大而扩散进入气相的传质过程,而水分从食品内部由于扩散等的作用而到达食品表面,则是一个食品内部的传质过程。因此,干燥过程的特点是传热和传质过程同时并存,两者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制约,有时传热可以加速传质过程的进行,有时传热又可减缓传质的速率。因此,热量的传递和食品水分的外逸,即食品的湿热传递是食品干燥的基本原理。
二、传统典型干燥工艺
2.1 空气干燥法:以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通过对流方式与食品进行热量与水分的交换。根据干燥介质与食品流动接触方式不同,分为固定接触式对流干燥和悬浮式接触干燥两大类。其中应用于工业生产最为广泛的方法是:
2.1.1 隧道式干燥——干燥过程是将物料放在料车料盘上,料车在矩形干燥轨道中运动,并与流动的热空气接触,进行湿热交换获得干燥。
2.1.2 流化床——热空气被强制以高速穿过床层,克服颗粒状物料重力的影响,使颗粒暂时处在一个流化状态。流化床干燥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在有限干燥体积下实现最优化的有效方法。流化床干燥已经在食品颗粒状物料、陶瓷、医药和农产品的干燥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流化床干燥容易操作而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气体和颗粒状物料充分接触,实现了最佳的热、质传质效率,从而得到了较高的干燥速率;2.节省空间;3.较高的热效率;4.设备购置、维护费用低;5.工艺条件容易控制。很多食品物料都适合于流化床干燥,例如,豆类、快状蔬菜、水果颗粒、洋葱片和果汁粉等。
2.1.3 喷雾干燥——将液态或浆质状食品喷成雾状,悬浮在热空气中进行干燥的方法。其传热快、干燥时间瞬间,且质量好、溶解性强,适用于热敏性物质。但
是其设备成本高、热效耗能大。
2.2 接触式干燥法:常用的有滚筒干燥和带式真空干燥。
2.3 冷冻干燥法:干燥过程包含物料预冻、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三步。冻结是通过控制速度,使食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结构,其冰晶的形成也具有既有利于传热和传质,又使食品能够保持良好的性状,升华是食品中水分吸热气化获得干燥。此法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来改善维生素等不稳定成分的稳定性和耐储藏性。冷冻干燥的产品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运输储藏方便。但是,冷冻干燥又是一个耗时、耗能的操作,如果工艺条件得不到优化的活,完成干燥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时间。所以,干燥产品的稳定性及耐储性和工艺时间是实现冷冻干燥工艺最优化的两个考虑的主要因素。由于设备昂贵,而且工艺周期长、操作费用高,所以经济性是冷冻干燥最主要的缺点。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去降低冷冻干燥的费用,例如与真空干燥联用,使用空气冷冻干燥。
2.4 辐射干燥法:此法利用电磁波作为热源使食品脱水,根据电磁波波长不同分为红外线干燥和微波干燥。
2.5 冲击干燥:此法利用单个或多个蒸汽喷嘴向物料表面垂直喷射气流。因为冲击喷射可以获得较高的热量和物质扩散系数,所以被应用在冷冻、加热食品干燥领域。干空气和过热蒸汽是在冲击干燥中最主要的两种干燥介质。用过热蒸气作为干燥介质时,在干燥开始的瞬间会有部分水蒸汽凝结在产品的表面,就像过热蒸汽与冷的固体接触是发生的现象一样。在食品工业中,空气冲击干燥技术被用在焙烤和烹饪中,产品有玉米粉圆饼、土豆、比萨饼、饼干、面包和蛋糕等。这些产品比在对流烤箱中焙烤的更快、更均匀。
2.6 渗透干燥:在食品中,渗透干燥是将含水物料浸在含有可食用溶质的高渗透压的水溶液中(果汁或盐水),实现物料的部分脱水的过程。此法的特点:第一,浸泡过程实现了脱水和配方加工的双重效果。第二,渗透脱水本身不能使产品达到品质稳定的低含水量,因此,经过渗透处理的产品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例如,热风、冷冻或者真空干燥等来达到产品品质要求。
三、新型干燥工艺
3.1 微波真空干燥法——3.1.1 干燥原理:微波辐射到干燥物料上并穿透进入食品内部,被加热物料内的偶极分子(如水)在电磁场的作用下有序排列作高速摆振运动,分子运动的结果造成分子间的碰撞和摩擦加剧而产生大量的摩擦热,从而使物料内各部分在同一瞬间获得热能而升温,大量的水分子从物料逸出,达到干燥的目的。真空干燥具有干燥温度低、产品复水性高以及色泽和口感好等特点。因此将微波干燥与真空干燥相结合不仅可以避免常压微波干燥温度过高对食品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进一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3.1.2 此法的特点是:干燥速率大、营养成分保留率高微波真空干燥的蕨菜中维生素C含量与冷冻干燥的没有显著差异,是热风干燥蕨菜的4.5倍。“n等干燥胡萝卜片时发现,微波真空干燥能很好地保留热敏性物料的维生素。热风干燥与微波真空干燥时胡萝卜素的损失率分别为19.2%和3.2%,维生素C的保留率分别
为38%和79%。良好的复水性,这归因于干燥过程中的膨化效应、无表面硬化和干燥温度低。与其他方法的耦合:与热风干燥法、热泵、冷冻相联合运用。
3.1.3 发展前景:微波真空干燥综合了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的优势,具有快速、高效、低温等优点,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可有效避免干燥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热、氧破坏。产品的组织结构和复水率等物理特性可以和冷冻干燥的产品相媲美,但操作成本比冷冻干燥要便宜得多。因此,微波真空干燥可以实现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较高品质的产品,此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3.2 微波冻干联合干燥:单纯利用微波干燥,容易出现边缘或尖角部分焦化现象,同时,微波干燥时干燥终点不易判别,容易产生干燥过度现象。因此,目前利用微波干燥多是采用微波与真空干燥结合的一种新型的组合干燥技术,随着工作压强的降低,溶剂(水)的沸点下降,扩散速度加快。但是,由于在低压环境中,对流方式传递热是非常困难的,真空干燥存在传热速度慢,干燥时间长等缺点。而微波加热能够弥补真空干燥中热量传递慢的缺点,使微波干燥与真空干燥相结合的真空微波干燥技术能够在低温条件下短时间内完成干燥任务。
此法多用于海产品,使海产品在冻结状态下脱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原有的营养、味道和芳香,保持食品原来的形状和颜色,并抑制酶和细菌的生长。冻结后均匀分布的细小冰晶在升华后留下大量空穴,使冻干食品呈多孔海绵状,复水时水分能迅速渗入到冻干品内部,与干物质充分、迅速接触,因而复水性很好。
有研究者对海参进行了微波辅助冷冻干燥的研究,由于海参离开海水后很快会发生自溶,所以海参一般都是脱水后在市场上流通。传统的海参干制方法耗时太长,而且品质较差;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海参干制品,但能耗太大。为了寻找一种能够替代冷冻干燥的干燥方法,将微波作为冷冻干燥的热源,进行微波辅助冷冻干燥,并与其他典型干燥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微波辅助冷冻干燥能有效缩短冻干时间,节能幅度达30%以上,其产品和常规冻干产品无明显差异。同时,对微波在低压环境下的气体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找到了放电发生的规律。通过对海参微波辅助冷冻干燥特性的研究,得出了合理的微波加载方案。存在问题:加热不均匀——干燥室微波分布不均,微波与传热传质相互影响,干燥中物料温度检测,此法依然属于蒸发脱水,产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还是存在较大缺陷。
3.3 热泵干燥:是利用热泵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将其在较高温度下释放,从而对物料进行干燥的方法。与普通的热风干燥相比,热泵干燥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充分利用了干燥排出的水蒸汽潜热,能耗低,是一种节能型新技术。对于含水率较高的食品,干燥过程中去除的水量大,因此利用热泵干燥水产品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备组成较为复杂,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费用高,干燥时间也很长,此外,热泵干燥依然属于蒸发干燥,存在水分迁移,无机盐的迁移会引起海 产品表面发硬结壳,同时水分迁移会引起产品皱缩严重,热泵干燥产品属于中档产品。
3.4 果蔬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指物料膨化和真空干燥温度不同,早干燥过程中温
度不断变化;压差是物料膨化瞬间经历了一个有高温到低压的过程;膨化是利用相变和气体的热压效应原理使被加工物料内水分瞬间升温气化、减压膨化,并依靠气体膨胀力,带动组织中高分子物质结构变性,从而形成网状结构、定型的多孔状物质;干燥是膨化在真空状态下出去水分的过程。
干燥技术特点:
1、设备构造相对简单易于操作。
2、能耗较低,采取循环冷却水和间歇式争气加热。
3、技术适用性广,可干燥的果蔬种类丰富。
4、产生的废弃物少。技术难点:
1、要寻找合适的前处理方式。
2、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3、如何确保产品有较长的保质期。
4、原料不同膨化工艺差异大。
3.5 过热蒸汽干燥:用过热蒸汽直接与被干燥物料接触而去除水分的工作方式,与传统热风干燥相比此番在以水蒸气作为干燥介质,干燥机排出的废气全部是蒸汽,利用冷凝的方法回收蒸汽的潜热再加以利用。其干燥特点:
1、可利用蒸汽的潜热,热效率高节能。
2、干后产品品质好。
3、过热蒸汽传热系数大。
4、过热蒸汽比热大,蒸汽用量少减少设备体积与废气的净化量。
5、无爆炸和失火危险。此法的缺点:
1、设备投资大。
2、喂料易产生结露现象。
3、不适合热敏性物料。
3.6 太阳能干燥法 有研究者用自行研制的十型太阳能干燥设备.对干湿梅进行自然对流干燥,测定了相关系数的实验参数,并进行整体物料及能量衡算,通过改变单位有效太阳辐射能,建立自然对流干燥模型,结果表明太能干燥设备自然对流干燥样品的干燥效率为61.60%,干燥于14h自完成.较自然日晒干燥时间缩短72.O%,并且为太阳能干燥设备的实际应用及广式凉果干燥过程中产品质量 的预测、干燥条件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试验阶段型干燥工艺
4.1 超声波干燥法: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 kHz 的声波,有多种物理和化学效应,超声波与媒质的相互作用可分为热机制、机械机制和空化机制三种。当功 率超声波干燥物料时,产生如下作用:(1)结构影响:物料受到超声波干燥时,反复受到压缩和拉伸作用,使物料不断收缩和膨胀,形成海绵状结构。当这种构效应产生的力大于物料内部微细管内水分的表面附着力时,水分就容易通过微小管道转移出来。(2)空化作用:在超声波压力场内,空化气泡的形成、增长和剧烈破裂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理化效应,有助于除去与物料结合紧密的水分。(3)其他作用,如改变物料的形变,促进形成微细通道,减小传热表面层的厚度,增加对流传质速度。不同的超声波干燥方法,起主要作用的超声波机理不同,以超声波喷雾干燥为例,就是空化作用最重要。超声波预处理可以减少物料水分含量,改变食品物料的组织机构,加快其后进行的热风干燥速度。有研究者用超声波对对蘑菇,孢子甘蓝和花椰菜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热风干燥。试验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干燥系数,缩短总干燥时间。以渗透干燥作为对比,超处理的效果比渗透预处理更明显,超声波预处理比较适合处理水分含量高的样品,对于水分含量较低的样品,则建议使用渗透干燥。另外,在蒸馏水中超声预处理会造成糖分的损失,这样可以生产低糖干燥水果。
发展前景:超声波还可以和喷雾干燥、热风耦合进行液体食品的干燥,但是超声预处理虽然能提高干燥速度,但是,工艺复杂,且在处理过程中,由于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衰减很快,并且空气与干燥物料中的声阻不匹配,使声能不能顺利
转化,所以超声波干燥还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由于声化学作用,超声波干燥是否会使物料产生化学反应,影响其营养成分,也应该进一步研究。
4.2 超临界C02干燥:是利用超临界C02的兼具液体性质与气体性质,其密度比一般气体要大两个数量级,而与液体相近;它的粘度比液体小,但扩散速度比液体快(约两个数量级)等性质。目前,超临界c02干燥技术在材料和医药领域已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凝胶材料的干燥[5-61、药品的干燥等。但是超临界CO2,干燥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报道。
结语:通过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尤其是在对2005-2011这段时间的学术期刊进行阅读和总结之后,我对我国目前的干燥技术和其发展有了系统性的全面认识。其中有我所熟知的传统干燥,如空气干燥、接触式干燥、流化床干燥等;也有我所陌生的声波干燥、电磁波干燥和超真空干燥法。在前辈们的研究基础上我有了对食品干燥工艺的新视野。参考文献:[1]曹崇文.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现状[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4,2(3):5—9.
[2]李辉 袁芳等 食品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研究进展[J]. 包装与食品机械,2011,29(1)[3] 张憨 张鹏 食品干燥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2)[4] 应巧玲励建荣傅玉颖等 食品薄层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粮油学报2010,25(5)[5] 邵维进 肉制品节能干燥[J].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2)[6] 索申敬 热泵技术在食品干燥中的应用[J]. 广西节能 2009(3)[7] 张绪坤 毛志怀等 热泵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食品科技 2004(11)[8] 前处理对罗非鱼片超临界co2干燥动力学影响[J].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9] 段续 张慜 朱文学 海参微波辅助冷冻干燥技术研究[J].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009 [10] 段续 海参微波-冻干联合干燥工艺与机理研究
[11] 白丽青 马晓健 过热蒸汽干燥及其在食品干燥中的应用[J]. 农机化研究2008(9)[12]韩翠萍,郑先哲,霍贵成,等.鲜牛奶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的研究初探[J].中国乳品工业,2007,35(1)[13] 徐艳阳,张憨,陈亦辉,等.热风和微波真空联合干燥甘蓝试验[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6)[14] 毕金峰 魏益民 果蔬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15] 曾丽芬 超声波在食品干燥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08(2)[16] 李汴生等 太阳能干燥设备的干燥实验及数学建模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1,39(4)
1、《食品保藏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食品加工与保藏》 化学工业出版社
3、《食品工业化干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三篇:谷物加工题库
一、名词解释
精选:在谷物清理除杂过程中,根据籽粒长度和形状的不同,用专门的设备,将长粒或短粒谷粒或异种谷粒分离出来的方法称为精选。
剥刮率:是指物料由某道皮磨系统研磨、经筛分后,穿过粗筛的物料量占进机物料质量占进机物料质量的百分比。
在制品:制粉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进行再处理的所有物料,统称为在制品。
筛净率:高方平筛筛出物的重量占应筛出物总重量的百分比。
取粉率:是指物料经某道系统研磨后,粉筛的筛下物流量占本道系统流量或1皮流量的百分比。专用粉:专门用于加工某种食品的小麦粉。
磨粉机的单位流量:是指该道磨粉机每厘米磨辊接触长度、单位时间内研磨物料的质量,以kg/(cm·h)CB50:表示每1cm筛网长度上有50个筛孔的全绞织蚕丝筛网。
筛净率:是指实际筛出物的质量占应筛出物质量的百分比。
研磨区域:是指物料落入两磨辊间,到物料被研磨后离开两磨辊为止,即从起轧点到轧点之间的区域。配粉:利用不同品种的小麦及粉路中不同部位生产出的面粉进行搭配,从而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面粉。
二、填空题
1、磨粉机喂料机构中分流辊的作用为:匀料、导向、加速物料。
3、高方平筛结构中底格的作用是:筛理物料;将筛出的物料送出口。
4、小麦第一次着水后的润麦时间一般为:18 ~24小时
5、清粉机吸风的目的是吸去麸屑、促进物料的自动分级。
6、磨粉机喂料机构中扇形活门的作用为与喂料辊一起构成流量调节作用。
7、高方平筛筛格的结构主要包括筛格框、筛面格、筛面、筛面清理块、底板和底板物料推进块。
8、小麦进行二次着水以后,润麦时间一般控制在45分钟~1小时
9、清粉机的清粉目的是吸去麸屑;将物料同质合并;提取纯净的胚乳粒。
10、根据国际规定:我国普通面粉是以面粉的色泽和麸星含量制定等级的。
11、小麦的籽粒结构主要由_皮层_.胚乳_ ,和 胚 几部分构成的。
12、根据国标规定,我国小麦和稻谷收购时,其总杂含量应小于0.6%。
13、小麦的最佳入磨水分一般为硬麦为15.5%~17.5%,软麦为14.0%~16.0%
14、小麦表面清理时,润麦前应对小麦轻打,润麦后应重打
15、高方平筛结构中底格的作用是将各个方向上的筛出物严格分开和使其按工艺设计分别进入筛箱下面各个不同的出口流出
16、精选机如果使用时间过长且维修不够时,易造成袋孔中的物料量减少
17、小麦水分调节的主要目的为使麦皮与胚乳易于分离,使麦粒内部的胚乳软化
18、小麦经剥皮后再研磨,有利于降低成品面粉中的灰分
19、制粉间采用气力输送,在吸运磨下物料的同时,能有效地对磨粉机进行冷却和除尘
20、强力着水机着水后,借助其自身的打板打击,有利于着水量的均匀和水分渗透速度的加快
21、润麦仓采用多出口有利于克服小麦进仓时产生的自动分级现象所导致的对成品面粉品质的影响。
22、根据国标规定,净麦的质量标准为尘芥杂质不超过0.3%
23、小麦表面清理的方法有干法处理和湿法处理两种
24、防止润麦仓的自动分级现象的方法是在麦仓入口处装置分散器
25、喷雾着水机的结构组成雾化喷头、搅拌输送机和水汽控制装置
26、碟式精选机的结构组成进料装置、碟片组、绞龙、和传动机构
27、筛网的分类:粗筛、分级筛、细筛、粉筛
28、通用粉的等级主要以加工精度来分,分为强筋小麦粉、中筋小麦粉、弱筋小麦粉
29、在制品按粒度大小可分为麸片、粗粒(麦渣、麦心)和粗粉(硬粗粉、软粗粉)
30、一般每对1m长磨辊的吸风量为5~6m3/min31、磨粉机喂料机构中后辊的作用为使物料能够分散开来,准确均匀的喂入磨辊
32、清粉机吸风的目的是使物料翻滚,达到良好的运动分层,并带走密度很轻的物料
四、简述题
1、试简述小麦水分调节的作用是什么?
答:增加皮层的强度;降低胚乳的结构强度;降低皮层与胚乳之间的结合力;确保合适的入磨水分和成品水。
2、试简述皮磨系统磨粉机出现麸皮破碎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润麦过程中着水量不够或润麦时间不够;进机流量不当;磨辊长度方向料层厚度不一致;磨辊的齿数过密;磨辊的齿角或前角过小;磨辊的斜度过大;磨辊排列时过多的使用锋对锋排列。
3、试简述如果小麦水分调节中润麦时间不够的后果是什么?
答:小麦胚乳的强度大,研磨时动耗大;皮层和胚乳之间的结合力较大,难与剥刮下胚乳;皮层脆性较大,研磨时易碎;制粉过程中,在制品的种类产生少,成品面粉的档次低。
4、试简述皮磨系统1 B磨粉机出粉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磨辊的线速比配备不当;辊间压力过大;胶辊长度方向料层层厚度不一致;磨辊的技术参数配备不当;磨辊的磨齿磨损严重;润麦时间或着水量不当;原料水分过大,造成糊辊现象发生。
5、试简述清粉机的结构组成及各个结构的作用?
答:进料机构:调节流量,确保筛面宽度方向上料层厚度一致。
筛体:促使物料自动分级,进行清粉。
支承和吊挂装置:固定筛体和振动输送槽。
振动输送槽:将筛下物按其质量同质合并后分别送向各个出口。
振动机构(振动电机或偏心连杆机构):产生振动力,使筛体和振动输送槽运动。
吸风系统:吸去物料中的麸屑,促使物料充分自动分级。
6、试简述卧式打麦机清理效果差的原因。
答:原料水分过低;流量太大;打板与工作圆筒的间距不合理;吸风量不足;打板的质量和速度不合适;打板扭转角大。
7、卧式打麦机的结构及其作用。
答:结构:打板、筛筒、传动机构和机架。作用:打板一方面打击小麦,另一方面推动物料向出口移动;筛筒内表面凹凸不平,利于增加对小麦的摩擦,加强打麦效果;传动机构通过调节皮带轮大小可以调整打板线速度,从而控制打麦效果。
8、试简述在整个制粉过程中,各研磨系统的作用。
答:B:将麦粒剥开,从麸片上刮下麦渣、麦心和粗粉,并保持麸片不过分破碎,以便使胚乳和麦皮最大限度的分离,并提出少量的小麦粉。S:处理皮磨及其他系统分离出的带有麦皮的胚乳颗粒——麦渣,通过渣磨系统,可以使麦皮和胚乳得到第二次分离。麦渣分离出麦皮后生成质量较好的麦心和粗粉,送入心磨系统磨制成粉。P:利用清粉机的风筛结合作用,将皮磨和其他系统获得的麦渣、麦心、粗粉、连麸粉粒及麸屑的混合物分开,送往相应的研磨系统处理。M:将皮磨、渣磨、清粉系统取得的麦心和粗粉研磨成具有一定细度的面粉。T:位于心磨系统的中后段,期作用是专门处理含有麸屑、质量较次的麦心,从中提出面粉。
9、在研磨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物料粘在磨辊上或轧成片状的现象,应如何解决?
答:因为轧距过紧,通过轧距系统的调节将轧距调松一点。
10、筛理工作的要求有哪些?
答:①及时的提取产品和副产品②尽可能精细的分级在制品③来料、产物的去向要符合同质合并④流量均衡稳定,单位筛理面积处理量适中⑤不窜粉,不漏粉⑥筛体隔热性能良好,内部不结露,不积垢生虫。
11、清粉机的工作原理?
答:是利用筛分、振动抛掷和风选的联合作用,将粗粒、粗粉混合物进行分级。
五、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分析面粉厂成品面粉中麸星含量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答:(1)原粮小麦品质差,控制小麦品质;(2)清理过程中,造成小麦表面损伤严重,所以应该控制小麦的清理力度;(3)着水量不够或润麦时间过短,皮层强度过小,控制着水量和润麦时间;(4)选择合适的制粉方法,以免方法不当造成麸星含量过高;(5)磨粉机的技术参数配备不当,尤其是磨辊的技术参数配备不当,如:磨齿的齿数、齿角、斜度、排列,所以,应根据制粉方法和原粮的品质配备合适的技术参数;(6)筛理过程中筛理路线过短或筛孔配备不当,造成麸星筛理不尽而混入面粉中;(7)清粉过程中吸风量不够,麸屑吸不尽;(8)制粉过程中没有遵循“同质合并”的原则,造成工人操作难度增加,麸星混入面粉中
2、试分析磨粉机出现麸皮破碎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答:(1)小麦着水量或者润麦时间不够;(2)小麦品质太差;(3)磨粉机进机流量不当;(4)磨辊长度方向料层厚度不一致;(5)两磨辊的线速比配备过大;(6)磨辊的齿数配备不当;(7)磨齿的角度或前角过小;(8)磨齿的斜度过大;(9)两磨辊的排列选择不当。
3、磨粉机喂料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主要作用:①控制入机流量,根据来料多少,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入机流量,保持生产的持续性。
②使物料均匀地分布在磨辊的整个长度上,充分发挥磨辊的作用,提高研磨效果。③将物料以一定的速度准确的送入研磨区,提高单机产量,保证研磨效果。④与磨辊的离合闸动作联锁,合闸时喂料,离闸时停料,以减少磨辊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4、磨辊为什么要有速比?速比大小对制粉工艺有何影响?
答:因为如果一对相向转动的磨辊是同一线速,那么物料在研磨工作区域内,只能受到两辊的挤压作用而压扁,不会得到粉碎。小麦在研磨时,速比越大研磨作用越强。
5、粉路组合的原则有哪些?为什么确定流程时要“循序后推,同质合并”?
答:①整个工艺流程应该是连续性生产,各种设备之间尽量做到密切配合,紧密衔接,相互协调,达到正常而稳定的生产目的;②粉路的研磨系统和道数,应根据制粉厂得生产规模、产品的质量要求、原料的性质和电耗指标等因素来确定,以保证把小麦中的胚乳剥刮干净为目的;③粉路中各道设备的配合,应根据各路物料的性质及其数量来安排,做到设备负荷均衡而且合理。既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又要保证生产的安全;④粉路中的在制品处理。应根据粉路各系统和道数的组成情况,尽量使大小相近,质量基本相同的物料合并进入同一研磨系统内。做到分工合理以提高工艺效果;⑤粉路中的各道研磨系统应避免出现回路,应做到逐道研磨,循序后推,以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⑥吸风粉、成品打包应设有一定容量的缓冲仓,设备配备和选用应考虑原料、气候、产品的变化。
6、如果打麸机刷过的麸皮含粉较高,应从哪几方面找原因?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①物料流量过大,调节流量②打板和刷帚圆周速度过低③打板的锯齿斜度过小④打板或刷帚与筛面的间距过大⑤筛面有破损或堵塞。
7、影响研磨效果的因素
一、被研磨物料的因素:
1、物料的硬度:加工硬麦时粗粒粗粉多,面粉少,麦皮易轧碎,动力消耗较高,设备生产率低
2、物料的水分:水分过大,麸片上的胚乳不易刮净,导致出粉率低,产量下降,动力消耗增加,同时磨辊易产生缠辊现象。水分过小则形成麦渣多,面粉少,麸皮碎而面粉中麸星含量增多。
二、研磨设备的因素:
1、磨辊的表面技术参数(1)齿数:入磨物料颗粒大或磨出物较粗,齿数就少。入磨物料的颗粒小,齿数就多。(2)齿角:磨齿的前角减小,总剥刮率增加,剥刮下来的物料中含胚乳增多,麦渣的提取率显著增多,故面粉中麸星含量增加。随着前角的减小,研磨时的耗电量降低。皮磨采用小齿角,(3)斜度:斜度越大,磨齿交叉点之间的距离越小,交叉点越多,物料在研磨时受到的剪切力作用会增加,粉碎作用会增强。剥刮率有所下降,产品质量降低,但耗电量降低。(4)排列:加工干而硬的小麦时,采用钝对钝排列;加工湿而软的小麦时,采用锋对锋排列。
2、磨辊的圆周速度与速比
3、研磨区域的长度:研磨区域长,受磨辊研磨时间就长,破碎程度就越强。
三、操作因素:
1、轧距:轧距愈小,研磨效果逾强,动力消耗逾高,磨粉机的流量相应减小;
2、磨粉机的喂料方式;
3、磨辊的吸风与清理;
4、磨辊的单位流量:
8、影响高方平筛筛理效率的因素
一、物料特性:
1、物料的粒度差异:粒度差异越大,越易产生自动分级,筛理效果越好。
2、物料容重差异:容重差别大,分层容易,易于筛理。
3、物料水分高低:水分大的物料,表面摩擦系数和黏性大,所以散落性差,分级的过程较长,筛理效率降低;水分小的物料,散落性好,易于分级,细小物料易穿过料层与筛面接触,筛理效率高。
4、物料料层厚度:流量过厚,物料自动分级时间长,不利于筛理。流层薄,物料分层虽快,但所需的筛理面积较多,不符合经济的原则。且料层太薄,容易造成筛枯现象,使细麸屑混入面粉中,面粉品质受影响。
二、筛理设备:
1、筛理路线的长短:筛眼稀效率高,筛理长度可短,筛眼密效率低,筛理长度长。
2、高方平筛的工作参数:物料相对运动回转半径过大,则使细小颗粒未沉入底层即被推出筛面,而接触筛面的应穿孔物料因速度大无发穿过筛孔,从而降低筛理效果;物料相对运动回转半径过小,则料层加厚,运动分层时间延长,降低通过的物料量。
三、操作因素:
1、筛面的清理
2、各系统单位筛理面积的筛理量(单位流量):粉筛长,流量小造成“枯筛”现象;而流量大,筛路短,又造成筛理不足,未筛净率增加。
3、筛路的组合及筛孔配置
第四篇:论文题目
1.让语文教学随网络一起飞扬
2.关于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一些思考 3.运用信息技术 实现语文教学的“三观” 4.运用网络技术,拓展作文教学 5.网络环境让古诗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6.让我欢喜更让我忧
7.学会观察 学会倾诉 学会欣赏 8.网络,作文课堂因你而精彩 9.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10.教材电子化——让语文课堂充盈活力与智慧 11.网络技术与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浅探 12.网络,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13.享受文图声像,巧破语文课题 14.网络为学生习作驾上双翼 15.课题网页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16.利用信息技术,激活数学课堂
17.电化教学让古诗在现代教育中绽放光彩
18.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与“开放点”相结合的探索 19.网络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精彩源于网络
21.在网络平台上构建 作文乐园
22.浅谈多媒体使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23.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24.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手拉手”点滴谈 25.网络环境下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26.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27.利用电教媒体 激活学习方式 28.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29.利用电子教材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30.让网络走进教学
3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32.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3.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34.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35.切莫“貌合”而“神离”
36.“点击”网络资源 “刷新”数学课堂
37.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8.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39.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预设”与“生成” 40.“数”山有路“情”为径——网络环境下创设师生情感互振的平台
41.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学素养
42.浅谈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 43.网络世界为英语教学增添了活力 44.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 45.让课堂活跃 让学生主动 46.信息技术指导下的英语句型教学
47.利用和开发校园网络资源,推动小学英语发展的几点思考
48.借助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辅助英语教学 49.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探索多媒体教学新的生长点 50.把握学生心理 构建和谐课堂
51.《网络环境下构建新型学习方式的研究》阶段报告 52.“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53.巧用多媒体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5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策略的运用研究》阶段性研
究报告 55.教育的保鲜膜
56.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教学的策略 57.对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58.有机地整合 务实地呈现
59.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实践和反思 60.冷眼看如此热闹
61.让学生成为网络化美术课堂学习的主人 62.让语言实践更有趣 63.让网络走入寻常语文课堂 64.学习着 实践着 反思着
65.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66.重视信息技能差异,加快整合步伐 67.浅谈课题管理网站的构建与实践 68.网络环境下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69.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70.浅谈网络自主学习监控 71.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72.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初探 73.数学,因网络而更精彩
74.合理运用CAI技术 优化数学课堂 75.数学课件使用中的互动性尝试 76.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互补
77.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78.一缕春风徐徐来
79.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80.串联家校电路 演绎教学精彩------谈电教媒体与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81.CAI 英语教学的新嫁衣
82.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83.妙用媒体资源 提高课堂效率
84.农村小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85.穿“新鞋” 走“新路” 86.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 87.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88.精彩来自于 „„
89.语文电子教材——挖掘不尽的宝藏 90.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91.网络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92.运用BBS进行作文评改的实践与思考 93.巧用媒体 激情引趣
94.对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的几点思考 95.网络使语文课诗情飞扬 96.浅谈网络资源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97.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开放性作业设计 98.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9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让语文课更有魅力 100.串联家校电路,演绎教学精彩 10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102.“声“形”结合 发展思 维 103.借助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104.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105.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 106.利用网络教学提高语文的美育功能 107.让网络为作文评改插上有力的双翅 108.利用网络教学 激发创造性思维 109.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110.当网络走进作文教学的殿堂 111.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112.“媒”“语”整合 创造高峰体验 113.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114.让语言和精神在网络环境中同构共生 115.多媒体教学 促进自主探究
116.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互动拓展阅读教学 117.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18.信息技术环境下让学生畅所欲言 119.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亲密接触” 120.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121.用网络环境中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更充满生机
122.发挥网络功能 构建教学新模式 123.善用多媒体,让心灵触摸文本 124.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125.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及思考 126.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127.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128.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129.利用电教媒体 把握适度原则 130.让网络与教学牵手
13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13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33.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新教材中
134.反思整合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 135.抛锚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136.谈基于专题学习网站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策略 137.网络环境下数学复习课“自主复习、探究学习”模式的建构
138.“引导——探究”网络教学模式初探 139.“At a Snack Bar”网络教学实践 140.网络,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摇篮
141.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三”“四”“五” 142.运用CAI课件 激活英语教学 143.网络化英语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1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145.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 146.多多未必益善
147.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单词、句型教学整合初探 148.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初探
149.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英语学习资源 15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151.让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英语增光添彩 152.激趣设疑 求新求异 培养创新 153.日出江花红盛火
154.小学信息技术“支架式”教学模式初探 155.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协商式评价
156.例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157.基于现代教育媒体下的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158.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中的师生角色
159.《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研究》阶段报告 160.《建构信息技术下小学英语乐学环境策略的研究》阶段
报告
161.信息技术背景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阶段报告)162.基于网络交互平台上的课堂工艺水平分析的研究阶段
研究报告
163.《信息技术背景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策略的研究》阶段
性研究报告
164.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16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166.让多媒体在品德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 167.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运用方面的几点思考 168.多媒体课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69.小学电脑美术教学浅析 170.以“媒”促趣 诱发潜能 171.享受网络技术,畅游艺术海洋 172.浅谈利用网络优化科学教学的策略 173.巧用媒体 美中赏析
174.整合有道,激活学生创新灵感 175.网络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初探
176.关于《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课堂教学的反思 177.基于网络环境的《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78.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快乐语文教学 179.促进小学语文资源整合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180.为语文插上网络的翅膀——《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181.数学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 182.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183.为感悟“推波助谰” 184.运用网络,提升学生素养 185.让课堂成为学习的“超市”
186.运用现代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18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88.网络教学《秦兵马俑》
189.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190.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191.运用信息技术 擦亮创新的火花 192.网络环境下教学情景的创设 19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94.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设计数学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195.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反思 196.浅谈多媒体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197.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初探 198.运用多媒体优化低年级识字教学 199.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0.让健康的网络心理占据儿童的网络心理 201.网络助阅读教学一臂之力 202.网络为古诗添“彩”加“声” 203.浅谈多媒体作文教学
204.电教媒体在作文起步教学中的作用 205.语文教学中的声色俱佳
206.加强信息技术的“四化”建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07.利用多媒体 效果佳 208.运用电教媒体实施愉快教学
209.借助信息技术有效指导聋哑生自主学习语文 210.运用多媒体技术 开展活动化教学 211.让语文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中飞扬 212.营造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213.基于网络环境,发挥创造潜能 21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215.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216.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初探 217.借助多媒体,畅游拼音乐园 218.网络,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219.信息技术与小语课程整合之我见 220.语文课堂,因网络教学而更精彩 221.借助电教手段,愉快地学习语文 222.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223.给阅读教学插上现代化的翅膀
224.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225.依托网络,构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22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7.CAI在新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绽放异彩 228.让语文教学乘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翱翔 229.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小学语文活动课 230.插上想象的翅膀 遨游知识的海洋 231.多媒体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232.多媒体与语文课堂生活化 233.“网 络”人 心 234.活力的课堂 新鲜的血液 235.学海无涯“网”作舟
236.微探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237.巧用媒体教语文
238.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39.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 240.巧借CAI 培养估算能力
241.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
242.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考与实践 243.让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插翅添翼” 244.让网络教学走进数学课堂 245.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46.燃起兴趣的火花
247.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新教材中
248.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9.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250.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如此亮丽 251.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正视“辅助”地位 252.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253.现代媒体技术,让英语教学融入艺术的殿堂 254.现代媒体的合理运用,为创设英语情景插翅添翼 255.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实现快乐教学 256.巧用多媒体功能 优化英语教学 257.CAI——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 25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启思维的大门 259.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情趣教学中的运用 260.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261.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冷思考 262.多媒体创语境 英语口语更精彩 263.浅谈电脑绘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64.浅析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三个误区 265.精神口香糖
266.失真与归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67.让电脑绘画充满童趣
268.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玩”出精彩 269.把“错误”当做一种学习资源 270.运用网络技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71.《信息技术与语数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272.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研
究报告
27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课题
研究报告)
274.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75.爱学 乐学 善学
276.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随想 277.入情入境 自悟自得
278.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79.让美术课上得更精彩!280.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28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花木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28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283.建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校园网
第五篇:论文题目
1.论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与特征 2.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3.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 6.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民本思想 10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换
1.谈传统社会中公共伦理缺失的深层根源 2.谈公共伦理建设的新走向 3.公共伦理与诚信 4.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 5.谈转型期公共伦理的缺失 6.公共伦理规范基础
349 试析西方公共行政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50 试析公共行政的合法性 53 我国行政文化的发展趋势 54 行政创新的文化环境研究
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111 行政伦理研究 112 政府危机管理研究
某社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分析 114 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问题研究 115 中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创新及其塑造 117 行政心理文化及其制约因素探析 118 我国行政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137论当代中国政府行政面临的挑战及变革 138浅论政府职能与转换 139试论转型期的腐败及其控制 140论有限政府
149中国行政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156当代中国行政民主论析
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研究 49 试析西方公共行政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50 试析公共行政的合法性 52 创新文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53 我国行政文化的发展趋势 54 行政创新的文化环境研究
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96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111 行政伦理研究 112 政府危机管理研究
某社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分析 114 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问题研究 115 中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创新及其塑造 117 行政心理文化及其制约因素探析 118 我国行政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 论全球善治理念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