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专题计划——关注幼儿在中班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兴趣和需要的行动研究

时间:2019-05-12 17:3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美术专题计划——关注幼儿在中班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兴趣和需要的行动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美术专题计划——关注幼儿在中班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兴趣和需要的行动研究》。

第一篇:幼儿园美术专题计划——关注幼儿在中班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兴趣和需要的行动研究

关注幼儿在中班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兴趣和需要的行动研究

“做做玩玩”深受孩子的喜爱,并能使孩子展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活动。“做做玩玩”的材料五花八门,方法多种多样:一张纸,一根扭扭棒,一个盒子,一片树叶都能使孩子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做做”、“玩玩”中去。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又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契机。

本班幼儿现状分析:

中班下学期,本班幼儿美术活动教学较多采用基础的涂色、添画的方式,从基本的线条、图形练起,循序渐进地进行辅导。幼儿对于而真正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的“做做玩玩”活动开展的不是很多。幼儿的折纸、剪刀使用的能力有待提高。本班幼儿的剪、撕等技能也较弱,能正确地使用剪刀沿轮廓线剪的幼儿很少。因此,在美工区,我每天为幼儿准备一些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兴趣,供幼儿选择,但主动选择的人数并不多,每次就三至四名幼儿。

具体目标及措施:

1、引导幼儿在结合已知的看、画、涂的活动中,融入“做做玩玩”的内容,丰富运用材料进行制作,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大胆地表现自我,感受做做玩玩的快乐。我班美术活动较多的采用画画涂色的方式,而真正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的“做做玩玩”活动开展的不是很多。幼儿的折纸、剪刀使用的能力有待提高。“做做玩玩”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许许多多的废旧物品都可以成制作玩具的材料,每种材料都有与众不同的性质、特点。结合幼儿较为熟悉的画画涂涂的基础让孩子进行剪贴,比如近期我班的区角活动“小裁缝”:将折好的衣服贴在白纸上,再在上面添画幼儿感兴趣的任务头、四肢;在衣物上添画美丽的花纹。孩子都十分感兴趣。

2、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较为丰富的教师范例提高幼儿对做做玩玩的兴趣,引起幼儿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他们常常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主角,可以不断的建构

发展情节的游戏活动,以启发幼儿的丰富想象力。用环境暗示、故事、游戏的情景引导幼儿把自己经历过的想象各种奇妙的事物再现出来。支持、鼓励幼儿把自己感到有意义和富于想象的事物大胆的表现出来。

传统的教学活动总是先出示一个范例,再根据范例逐步示范讲解,这可能有助天孩子们对该作品的技能的掌握,但就培养创造性而言,丰富多彩的范例更可以使幼儿充分感受美,积累感性经验,并从中感受到更广阔的启发。此外,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各种范例,也有助于能力水平不同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制作,完成各具特色的作品。

3、鼓励幼儿创造性的使用替代材料,引导幼儿探索、尝试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活动。

以“做做玩玩”的效果来说,我觉得如果老师给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只是让孩子们跟样子折折、画画、贴贴,孩子们的作品可能会更整齐、更漂亮,但是“做做玩玩”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还要发展幼儿的能力并让其愉快地“玩玩”,培养其创造性。所以,更重要的是动手的过程,而不是创作的结果。在“做做玩玩”时可以给幼儿准备了一个“百宝箱”,让他们在箱里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废旧物品,独立完成作品。这样,幼儿的制作材料就有了广泛的选择余地。

观察要点:

1.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和制作,有初步的想象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2.活动中愿意初步学习和同伴商量分配工作,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3、评价环节,幼儿愿意说一说、评一评、赏一赏,促进其表述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

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枇杷班全体幼儿(31名,其中17名男孩,14名女孩)

2、研究工作阶段划分:

研究过程 :2011年2月提出专题计划3、4、5、6月进行专题研究实施

2011年6月专题总结

第二篇:激发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兴趣的策略

激发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兴趣的策略

摘 要 幼儿的心中都有很多美丽的想象,每一个幼儿都有追求美、实现美的美好愿望。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去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从幼儿的心理角度分析,很多幼儿虽然会对美术产生兴趣,但也只是表层的、短暂的兴趣,并没有长久性。很多幼儿只是将美术当成一种游戏,玩儿一段时间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将幼儿的兴趣发展到更深的层次,在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做出努力。

关键词 幼儿 美术教学 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幼儿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每个幼儿都有潜力将自己的想象力画在画纸上。但是,并不是每个幼儿都有画出美丽图画的能力。因为,幼儿的动手能力是需要开发的,对画作的创造和构想也需要幼儿教师的指导。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担负着重要的教学责任。同时,我们发现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游戏的方式,很多幼儿只是在很浅显地喜欢画画,但对没有更身层次的喜好和追求。那么,要想让幼儿在美术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就需要幼儿美术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启发。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为幼儿对场景和故事都非常感兴趣,幼儿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幼儿设计故事情节和特定场景,将幼儿带入到充满想象的空间,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童话的世界中,并激发幼儿想象力的迸发。当幼儿的想象力被激发,有源源不断的美好画面需要表达的时候,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就达到了新高度。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编排主题环境,让幼儿们置身其中。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们想象,自己在浩瀚的大海中,并且将教师布置成鱼群环绕的样子。在教室的中间悬挂上鱼、海龟、海豚和白鲸的模型,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鱼群、海星、珊瑚群等,将教室的窗帘换成蓝色的,将教室的灯包上蓝色的彩纸,让整个教室仿佛变成真正的海底世界。幼儿在这样梦幻般的环境中,有了在海底世界畅游的感受。此时,教师再为幼儿讲述一个关于海洋的故事,可以选择讲《海的女儿》、《鲨鱼王子》、《精卫填海》等故事,在讲过故事之后,教师再让孩子们将自己最喜欢的场景画出来。幼儿们就会有丰富的创作欲望,并将这些想象画到画纸上。

2实施有效的实体示范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想要让幼儿了解美术,热爱美术,首先就要让幼儿多接触,多实践,拉近幼儿与美术的距离。所以,想要提升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首先就需要带领幼儿多多接触与美术有关的事物。对幼儿进行实体示范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亲自引导,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美术的世界。让幼儿对美术艺术有充分的接触和了解之后,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就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被激发,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例如:市面上有很多展示优秀幼儿美术作品的书籍,幼儿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书籍,为幼儿们展示优秀的幼儿作品,并带领幼儿们学会如何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美术作品的精彩表现,让幼儿对美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为幼儿们展示色彩丰富的颜色板,通过绚丽多彩的颜色板向幼儿展示美术绚丽多彩的魅力,从而达到激发幼儿美术兴趣的目的。另外,教师还为学生安排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多去参加郊游,去观察美丽的花草树木,丰富幼儿对美术的认识,达到激发幼儿学习美术兴趣的目的。

3合理进行评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鼓励和肯定是最好的激励方法。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美术作品给与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幼儿感受到成就感带来的喜悦,同时达到激发幼儿创作灵感的目的,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对于幼儿作品来说,想象力的表达是最重要的。所以,幼儿美术教学与成人美术教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值得幼儿教师有所注意。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就不能以是否形象、是否美丽为标准去看待幼儿作品。而是要努力认识和了解幼儿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从幼儿的角度去解读幼儿的作品。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同时,除了对作品本身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对幼儿绘画时的认真程度,与从前作品和表现的进步程度,给与评价和肯定。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鼓励,特别是在幼儿的美术作品取得?M步的时候,更是要进行肯定,激励幼儿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幼儿教师也要对幼儿的认真程度,绘画技巧进行鼓励和肯定,尤其是在幼儿的专注力有所提高,绘画技巧有所提高的时候。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让幼儿认识到什么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并一直延续这样的做法。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鼓励和引导,让幼儿加深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4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技术,幼儿教师要积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幼儿美术的教学中去。多媒体教学设备因为能够对声音、图像和文字直观地表达,对于美术这种表现画面和色彩的艺术来讲,就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手段。幼儿教师一定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幼儿展示多变的图形和灿烂的色彩,为幼儿直观地展示美术世界的魅力。而且,通过多媒体设备的直观展示,也能够简化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幼儿美术的教学效率。

5总结

幼儿美术教学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开发幼儿潜力,提高幼儿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幼儿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对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影响力。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幼儿对美术的认识。通过教师的激励和引导,激发幼儿走上正确的学习路径,提高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幼儿美术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幼儿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倩.激发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兴趣的策略[J].美与时代(中),2017(11):114-115.[2] 刘强.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不同方式激发幼儿兴趣[J].新课程(上),2016(07):47.[3] 张菊梅.以快乐教学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N].张掖日报,2011-07-08(006).[4] 夏芸梦.以美术教学为核心的幼儿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第三篇:中班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动手能力的研究

中班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动手能力的研究

折纸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是一种最经济、最简易可行的手工劳动,是幼儿园手工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的重要途径。折纸活动虽然没有音乐那明快的节奏,但它手脑并用,孩子们通过折一折、玩一玩、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把各种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这既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好试探、好模仿的心理需求,同时也使孩子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如今,在很多幼儿园,由于孩子多,条件限制,加上折纸活动集体辅导的难度相对较大,以至很多教师不愿意或很少开展折纸活动,孩子们没有折纸的机会,更谈不上掌握一些折纸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所以当老师提供纸张时,要么孩子把纸当成投弹玩具,要么孩子把纸扯成了一大堆碎末,要么孩子的一片“老师我不会折”的喊声淹没你。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关注幼儿的有效成长。如: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否能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活动中是否有创造性发展,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是否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感受自信和相互尊重等。折纸活动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活动,如何真正做到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折纸活动,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呢?通过自己多年的折纸教学活动,谈些个人的实践探讨:

一、栩栩如生的纸艺作品欣赏是培养幼儿折纸兴趣的最好老师。

幼儿好奇、好探索,喜欢新鲜形象的事物:一吹就鼓的气球、展翅而飞的千纸鹤、蹦蹦跳跳的青蛙、色彩鲜艳的花朵……一张张普普通通的方形纸,经老师的双手象魔术一样,转眼间摇身一变,能变成各种各样的物体造型,呈现在孩子面前时;或借助电教手段,将一些美观、新颖的纸艺作品展示给孩子。孩子们在栩栩如生的纸艺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兴奋无比,跃跃欲试。他们会感觉折纸是一项十分神奇的手工活动,对折纸活动的兴趣也由然而生,更加的想自己动手去做。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指导幼儿参加折纸活动的有效方法。

折纸讲究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如:对边折、对角折、向反面折、找中线、四个角向中间折等;有时还强调整齐对称,如:对边折时要求边与边对整齐,对角折时要求线之间的重叠等;有的折纸作品步骤多、难度大。由于幼儿年龄小,当幼儿有足够的兴趣,满怀喜悦去操作时,会发现事实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面对困难,更多的孩子会失去信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必须将折纸活动形象化、游戏化,而其中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在折纸教学时,为了将枯燥、难理解的专业术语转变为生动形象、童趣化的语言,我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讲解方法。如:将“对边折”称为“脸挨脸”,“对角折”称为“头碰头”,“向中线折”称为“关门”,“沿中线打开”称为“开门”,“折成双三角后”叫做“戴帽子”,“折双正方形”成为“做豆腐”等。这些语言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孩子参与折纸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折纸技能和方法。在折纸过程中,教师针对孩子的一些难点,同样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指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正方形纸折帆船,四个角向中心折,正反面共折三次后整个打开,再向后翻。幼儿非常难以掌握“向后翻”这一步,有的是不敢翻怕弄破,有的是不知道怎么做,这时,我就对幼儿说:“小食指当小虫,爬呀爬进洞洞里(折好的两个角),洞里真舒服,小虫伸伸懒腰,翻个身(翻一面),再把门关上。”故事性的语言,生动的讲解,幼儿一会就掌握了这一难点,帆船自然就做好了。

三、适时的鼓励是给予孩子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自信的重要保证。

《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折纸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怎样使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吃饱吃好吃出味道”,获取满足感和自信心?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当幼儿不能顺利完成作品时,老师应首先给予鼓励和赞许,再启发和引导,如:“你真棒!这些都是你自己做的吗?真了不起,老师真佩服你!那你再仔细看看,后面的该怎么做呢?你一定能行!”,然后再让孩子自己主动观察和思考,完成作品,还可以按情况给予适当帮助。当孩子确实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进行讲解示范,让孩子掌握折叠的过程及难点问题,再完成自己的作品。而此时,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必不可少。当幼儿已经独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教师以欣赏的语言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再从不断创新的高度提出希望,促使其再创新。如在折青蛙的活动中,有的孩子能力强,顺利启发幼儿:你的青蛙做得真好!你试试,还能变成什么呢吗?在教师和幼儿合作探究下,新的作品完成了,青蛙变成了乌龟、大象,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和自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尊重个体,因人而异,更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师生的互动。

四、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折纸活动的主要目标。在折纸活动中,仅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是远远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的。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来逐步实现幼儿自主的学习的目标。如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再加上年龄和能力限制,在教学时尽量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让幼儿初步学习基本的折纸技能;中班幼儿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看简单的折纸方法示意图,如沿虚线对角折、对边折、向反面折等,逐步向自主学习过渡;大班幼儿处于抽象思维萌芽阶段,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引导幼儿从观察步骤示意图过渡到图示示意图。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孩子们掌握了一些折纸的基本技能,就可以轻松接受新的内容并可以举一反三。在我们传统的折纸活动中,一般是教师先讲解示范、指导幼儿制作、教师点评、幼儿作品欣赏等这几个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于让幼儿模仿教师完成作品,限制和阻碍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甚至还打击了部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思维角度也与成人不同。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自我表现的能力,我有目的选择一些折纸活动,只告诉幼儿要折的作品名称,而不教折纸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去想象、思考、动手操作,然后希望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完成作品。如大班折纸活动《美丽的花》,我提供给幼儿各色彩纸后,说:“你会用这些彩纸折什么样的花呢?看谁想得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孩子们用自己手上的纸,开始自己创作。在活动中,教师及时观察,启发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整合,发现幼儿的创新点,并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和交流,获取新的信息和经验,通过整合、丰富和充实,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动手的兴趣。对于在折纸活动中出现茫然的幼儿,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帮幼儿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

五、集体团结协作,共享折纸活动的乐趣。

折纸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如大班折纸活动《向日葵》中,葵花的花瓣是由许多的小船制作而成,如果让幼儿独立完成,花费的时间长,容易造成幼儿疲劳,失去兴趣。让幼儿集体协作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另如大班折纸活动《美丽的春天》。我让幼儿讨论春天的景物:河边的桃花、草地上的花朵、水中的青蛙、乌龟、小鱼、空中的燕子、嫩绿的柳条等,然后让幼儿商讨完成作品的方法,让幼儿自主的进行分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一幅美丽的春天图制作完成时,孩子们多么快乐,他们体验到了集体的力量,体验到了团结协作的乐趣,更增强了对折纸活动的无限兴趣。

一张小小的彩纸,折出一方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我会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让孩子们在折纸活动中享受无尽的快乐!

第四篇: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十二圩中心园 李海琴

文章摘要: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思维,还能促进师幼对话,使师幼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意义的互动、交流,从而获得新知和发展。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不少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并不能很好从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表面上热闹活跃,而是大多出自教师教学的需要,对幼儿的有意义学习并未促进,甚至成为了一种阻碍。因此,对幼儿教师教学活动的提问进行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实然,并探索如何促使其达到理想的应然状态。

关键词: 研究方案

教师提问现状

研究策略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提问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提问的有效性是决定教学过程顺畅、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提问、适时的引导,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及幼儿的创作水平。在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自己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提问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有些提问对当前的美术教学活动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只是自己为了组织孩子或者是自己的口头禅,针对自己的发现,我在美术活动中针对提问的问题做了一些努力,力求使自己的提问真正做到有效性。

(二)基于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个人观察和感受

现在的教师在提问时不扣主题,提问面窄,并提经常提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齐问齐答和暗含答案的封闭式问题的话,幼儿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一套死搬的表现方法,作品表现也只会是千篇一律,这不仅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欲望,而且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如:《春雨》一画中春雨的画法,课前我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下雨天雨滴的几种形态,在课堂上运用诗歌进行启发提问:“前几天下了春雨,你

觉得春雨好吗?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诗歌,听听看谁喜欢春雨?”我没有直接出示春雨的图片,而是通过喜欢春雨的朋友让幼儿感知了春雨的好处,了解春雨。接着,我又提问,“它们都喜欢春雨,那春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幼儿就能更大胆地想像、创造,有画成雨点娃娃的、画成斜线的,画成圆圈的等等,画法各种各样。通过设计开放性提问,并进行启发,幼儿在处理春雨的画法上五花八门,而且在其它的绘画内容中也会举一反三创造出极其丰富的画面。总之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以刺激幼儿感知、操作、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研究综述.(一)国内研究状况

①我国目前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国内研究者张丽在论述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上提出了课堂所具备的技巧,提出更少的问题,提出更好的问题,提出要有深度,提问要有广度,使用等候时间,选择学生,给予有用的教师反馈。提问的艺术蕴涵于教学提问的整个过程中,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强调教师要关注提问的每一个环节,让自己的问能更好的被学生理解,调动学生的思维。认为教师课堂提问具有重要功能。②如宋秋前认为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申继亮,李茵指出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现在幼儿园的幼儿很少主动提问题。教师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幼儿围着自己的思维转。教师把问题当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其结果造成教和学的分离。幼儿表面上在积极回答问题,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问题意识不强。

(二)国外研究状况

通过国外有关提问研究的分析和整理,研究者发现,提问被认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教育界针对教师怎样提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设计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提问,评价提问的模式,提问研究涉及面相当广泛,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提问

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景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但是有时数量多,问题层次偏低,强调认知水平的问题,忽略非认知水平的问题,所提问题脱离幼儿的经验和水平,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存在不公平,教师给予的待答时间短,且回应方式单一。一直致力于研究教师有效提问,认为好的问题和提问是高质量的教学的核心,他们早期的研究集中在通过学生成绩的提高来衡量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强调教师提问技巧的获得,如重视候答、鼓励提出高认知的问题。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在客观分析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当前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改进策略。

(二)研究方法

1、现场观察法

本研究希望能深入地了解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情形,并没有一味 追求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加之研究者的研究条件有限,因此只选取一所幼儿园教师教学进行研究,并对照其他的研究资料来了解和把握教师提问。如大班共35人,中班共33人,小班共28人,每个班配置为主班老师2位,保育员1位。因此,本研究的对象是6位教师的教学提问行为。进入班级之前,6位教师并不十分了解本研究,只知道研究者要做一些教学观察,着重强调是对儿童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的互动进行研究,请她们协助一下,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然的提问行为进行观察,为了更客观地了解情况,不需要研究者介入教师的行为本身,研究者将自己的身份界定为非参与观察者。在正式观察开始之前,先熟悉教师和幼儿的情况以及幼儿园惯常的每日活动类型,期望使教师和幼儿对我这个观察者不要产生戒备心态,使我的观察可以在更自然的情境下进行观察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行为,将幼儿园教学中所有教师的提问完整记录下来。需要重点观察记录的内容是每次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出的口头问题、幼儿的回答以及教师如何反馈;还包括活动的类别和背景、提问的对象以及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同时,在对提问行为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时,以期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体会教师运用提问的现状。(二)访谈法

本研究中主要以观察法为主,辅以访谈法,主要在观察间隙进行。在访谈背 景下,教师谈论他们自己的教学,是理解教师观念的一个方法。有学者也认5 为,为了透析教师提问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访谈“可以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反应,他们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事情,他们的行为所隐含的意义。另外,还可以通过访谈法避免研究者的一些主观猜测。因此,采用访谈法对于研

究者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这一研究重点是很重要的。访谈还包括幼儿对于活 动的看法和对教师提问的感受,以期更全面的了解教师的提问状况。

四、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提问的现场观察与分析

近期,幼儿园开展美术教研活动,在一堂画“菊花”的美术写生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给幼儿提供了实物菊花。教学环节如下:1.师生共同观察菊花,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2.教师示范菊花。3.幼儿写生菊花。但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孩子迟迟不敢落笔,好象心中没底,就怕自己画错。还有一些绘画技能掌握相对好一些的孩子,老老实实的照着教师的范画在画,画的还有点像。还有个别大胆顽皮的孩子在随意的涂画一通。

这样一个看似自由的美术写生活动,有观察,有比较,有讨论,有示范,有练习,应该比较完整,又是第一次菊花写生,本该让孩子充满好奇,本该看到孩子们兴奋创作神情。但我们的孩子面对着教师的引导,没有探索的欲望,面对漂亮的菊花,没有创作的激情,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一问一答,跟着老师的范画认真临摹。不论最后,孩子们画的效果如何,我们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们把本次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与此同时,经过教研案例的提问分析,我们也看到了现有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现状。

课堂实录:

师:请你们仔细地看看桌子上的花,是什么花? 幼:菊花

师: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白色。

师:菊花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 幼:弯弯的,直直的。

师:哪里的花瓣短,哪里的花瓣长? 幼:里面的短,外面的长。

师:现在老师把它画下来,你来看好不好? 幼:好

师(完成一朵菊花):你们看老师画得漂亮吗? 幼:漂亮

师:那现在我再画一朵,好不好? 幼:好

师:现在你们想画了吗?

幼:想

正如《菊花》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与表现,其实是我们经常在美术教研活动中会遇到的。教师充分的材料准备,完整的环节设计,投入的绘画指导,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参与创作活动提不起兴趣,作品多临摹与呆板,少创意与灵气,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哪里去了?幼儿发自内心的创作又在哪里?如在美术欣赏活动《盲女》中,教师为该活动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能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领会画面的自然风光之美;能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自然之美的沉静,并能对盲女的境遇产生同情。教师围绕着目标设计了如下问题:

“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了这些景色,你们有什么感觉?”

“画面上的人是谁?她们两个坐在这里干什么?”“盲人姐姐能感受到周围美丽的景色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感受?”

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将目标有效地展现在活动当中,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意味着目标的有效达成。在教师提出“画面上的人是谁?她们两个坐在这里干什么?”后,有幼儿说:“他们穿得破破烂烂的坐在泥地上……”教师可以生成诸如“他们为什么穿得破破烂烂?”“她们为什么来到这儿?”等临时性问题,引导幼儿纵深思考画面内涵。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深入的领会目标,紧扣目标,那么教师有效的提问就好比是一个火车头,让整列火车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近期,我们幼儿园开展美术教研活动,在一堂画“向日葵”的美术写生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了

这样一个看似自由的美术写生活动,有观察,有比较,有讨论,有示范,有练习,应该比较完整,又是第一次向日葵写生,本该让孩子充满好奇,本该看到孩子们兴奋创作神情。但我们的孩子面对着教师的引导,没有探索的欲望,面对漂亮的向日葵,没有创作的激情,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一问一答,跟着老师的范画认真临摹。不论最后,孩子们画的效果如何,我们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们把本次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与此同时,经过教研案例的提问分析,我发现 我们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3、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偏离活动中心,要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其它的问题或不着活动边际的问题导致孩子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孩子的思维离开了中心。

4、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构建和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

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

5、提问角度单一,缺乏生活经验联系。《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这就是提倡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而美术教育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才能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才能使幼儿的生活成为美术活动的生存点。很多时候,教师的提问会忽略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激活,使提问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认为,激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像找到了幼儿艺术创作的源泉,幼儿才可能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去。如在《菊花》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这些菊花是谁带来的?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菊花?他们长得什么样子?”等等,引导幼儿回忆讨论,打开生活经验的阀门,也激起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6、提问模式固定,缺乏个性化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很喜欢让别的孩子来评价同伴的回答,美术活动也不例外。然而,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有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每个孩子对美的感知与体验都是独特,没有对错之分。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老师总是以固定的提问模式来评判幼儿的感知、体验与想象,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他说得对不对,像不像,”只会否定孩子独特的艺术审美视角,抹杀孩子的艺术天份。因此,教师对于美术活动中的提问应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提问,更注重幼儿个体的感受。

五、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提问的策略

幼儿园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些相对突出的现象进行讨论,我们认为提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巧,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的提问应抓住关键,激活经验,注重个体,把握时机,启发思维,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

提问中受到启发与激励,才能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因此,本学期我 就美术活动中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也初步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

(一)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注意力特别集中,观察事物仔细,感受也深刻,让孩子凭自己的直观印象,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把他对事物的感受,结合想象,用绘画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而在美术教学活动

中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方式:

1、要忌讳一些口头禅似的提问:如小朋友们喜欢这幅画吗?小朋友们看这幅画漂亮吗?等等,这些提问让孩子们形成了习惯性的回答:喜欢,漂亮,愿意……所以老师的这种提问没有真正的意义。

2、提出能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回答出来的问题。在大班的美术课《有趣的脸》中,教师刚挂好挂图准备给他们讲关于脸部特征的夸张的时候,下面的幼儿已经对着图片在发笑了,说“怎么会有这样的脸呢?这样的眼睛能看得见东西 吗?”“怎么头发是这样的啊?”当时教师马上反应过来,连忙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吗?这样的造型你觉得哪些地方是比较有趣的?比较独特的?”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了过去,纷纷说五官的形体比较有趣,好笑……

3、教师的提问要趣味、新颖。《花奶牛》活动中,教师问:奶牛长得什么样呀?问题太笼统,幼儿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奶牛的鼻子是什么样子,鼻子中间有什么。嘴巴长在什么下面,奶牛的头上有什么。耳朵是圆还是半圆,等。另外教师再提问的方式上不要居于单个提问或者是大家一起回答,可采用多种方式提问的方法进行的提问。如:女孩子把对这幅画的感觉告诉我好吗?苹果队的孩子们说一说这只小松鼠的尾巴像什么?......这样,孩子们会兴趣十足的等待老师提问的对象。时刻准备相互着自己来回答问题。

(二)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和欲望。

现代教育要把培养创新精神放在重要地位。幼儿时期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期,我们要在幼儿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的职责是发掘孩子的艺术潜质,通过美术教育来拓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幼儿从事绘画活动,是在表达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和想到的事情,孩子有创造符号的能力,有表现表达的兴趣与愿望。因此,教师的在提问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有利于幼儿发挥想像的的因素,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生活经

①验进行想像进行创作,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作品富有独特的个性。

1、想象的游戏与激发想象的提问相结合。

在每一次美术教学活动中我都要做一些激发幼儿想象的游戏,然后加上一些 能够激发幼儿想像的兴趣与欲望的问题,如在组织大班活动《脚的特别作业》之前,我先请让孩子们观察老师事先画好的作品,观看画面上有什么,接下来老

师提问这幅画可是用特殊的工具画成的!让幼儿猜测,最后教师揭示谜底,原来用脚也能画画吗,用五个脚趾画了五个正在树林里玩游戏的小朋友,如果你用自己的脚画出什么作品?幼儿回答出各式各样,结果在幼儿自己的创作作品时,幼儿画出各不相同的图画故事,孩子们不但创作自己想象的图案,还把自己的作品讲成充满想象中的故事。

2、善于抓住有利于幼儿发挥想像的因素。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幼儿发挥想像的因素进行提问,这样有利于幼儿从多角度回答问题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让幼儿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开放性

儿童绘画是童心的反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以刺激幼儿感知、操作、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中班的孩子不再是刻意的简单的模仿,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思想和方式,赋予作品情感和特有的个性化表现,多了创作的内涵,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

比如,朱老师在《小脸变形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在幼儿了解了脸部的结构以后,“你希望长什么样的脸呢?”一个简单的问题,把孩子原本固定的思维一下子扩散开来,他们纷纷讨论脸可以变成什么样。这时她又大胆鼓励孩子夸张的想象:“那脸上的鼻子、嘴巴、眼睛、头发、耳朵可以变成什么样呢?”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自然扩大了。他们的发言更热烈了,这个说:“我要把眼睛变成小花。”那个说说:“我要把头发画的像树枝让树叶长的密密麻麻,这样小鸟就会在我头上住了。”还有的说:“我要把眼睛变成照相机,这样我就可以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美丽的风景拍下来,带回来给小朋友看。” 孩子们的作品就是他们自由地表达心中的想法、愿望,一幅画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总之,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要在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既讲科学又讲艺术并采用恰当的提问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我们的提问中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3 [3] 杨继英

幼儿园教师提问行为以及观念的研究《硕士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4] 朱利群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和对策》。学前课程研

2007

第五篇:课程游戏化在中班幼儿日常活动中的渗透研究

课程游戏化在中班幼儿日常活动中的渗透研究

摘 要:游戏是课程的内容,课程实施的背景以及实施课程的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一项基本活动,教育也包含在各种活动中。基于教学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我们有目的地创建活动环境和发起活动,让孩子们在一种“自由、自主、宽松、愉悦”环境下探索、发现和学习,使之满足需要、发展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的态度和习惯,从而培养幼儿“学会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主题活动 学习性区域 特色棋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231-01

课程游戏化的定义

我们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将游戏融汇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活动之中,给与幼儿展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因此,在幼儿园适时、适当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习性区域与主题课程的有效结合

我们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差异,坚持关心和重视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我们设想并不断探索将教学游戏化,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让每个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基于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我们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并投放活动材料,以便于孩子们能够遵循自己的愿望和能力,以操作摆弄的形式进行个别化、自主的学习活动。

例如,中班《冬爷爷的礼物》主题中,我们尝试将主题教育课程与区域活动内容有机结合,例如火柴棍拼图游戏,我们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及最近发展区,逐步增加难度与要求,开展了三周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空间的方位变化。在第一次教学后我们发现由于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我们继续投放火柴棍等材料引导幼儿进一步进行拼图。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尝试看图形模仿摆火柴棍并记录需要的火柴棍数量;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鼓励其看数字,根据火柴棍的数量要求拼摆出各种造型,聪明的阳阳选择和数字宝宝5做游戏,他用5根火柴棍拼出了一个气球、五角星和风筝,在巩固幼儿感知空间方位变化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力求让幼儿在一种“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环境下探索、发现、学习,使之满足需要、发展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的态度和习惯,从而培养幼儿“学会学习”的能力。自主性游戏为开展课程活动奠定基础

幼儿的生活与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孩子就好似一张白纸,需要多彩的颜色绘成美丽的图画,我们力求在生活与学习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开设一系列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来帮助幼儿熟悉社会、认识社会,从而了解人们的生活。

而班级内开展的角色游戏正是小社会的一个缩影,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创设很多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游戏中提高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锻炼其语言表达、记忆、思维的能力。理发店的游戏操作性强,一直是孩子比?^喜欢的。这天,小怡来理发说道:“我的头发有点长,你来给我剪一剪吧。”钰钰爽快的答应了,并且大步流星的操刀起来,一会吹头发,一会用小剪刀,一会拿起了唇膏,然后让小怡洗头发,最后照了照镜子,小怡安心的享受着美发服务。游戏中的孩子是主人,教师不是游戏化的孩子。我们虽然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却出现幼儿不会操作的情况,这还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造成的,为此我们开展了《认识理发店》的活动,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借助家长、社区的力量收集了美发用品,带领孩子们到现场参观理发店,观察顾客理发的过程,在游戏中展示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游戏环境和角色的理解。我们提供洗发露、吹风机、剪刀等基本的理发工具,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工具名称并知道简单的理发流程,做到层层递进,不断增加难度,开拓新玩法,使幼儿了解理发店有洗头、吹头、剪头发、烫头发、做造型等多种美发项目。理发店熟悉的声音又传到了我的耳边,走进一看,原来是饶钦霄这位小小理发师正在给客人们理发呢。看着他从边上的架子上拿起一块布,“岔岔”的就给琪琪围上,接着念叨着:“我来给你洗个头,先来涂点洗发露。”然后有模有样的搓洗着头发,接着该剃头刀出场了,看着小霄一边帮琪琪剃头,一边嘴里还会发出“滋滋滋滋”的声音,不一会儿,头发剃好了,小霄从抽屉里捣鼓了一会后发现了吹风机,于是“呜呜呜”的声音又回荡在美发屋中。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主张将教育教学活动游戏化,教师应该在儿童面前隐去自己的权威形象,作为同伴身份参加并享受游戏。幼儿能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到应学的知识,在学中得到属于他们的快乐。园本特色棋类游戏与节日教育同步进行

棋类游戏作为是一种新颖、有趣且易操作的游戏形式,有助于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并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游戏棋的开发、设计、制作、完善的自主性,为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手段,因此游戏棋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不仅体现在社会领域,还可以与其他涉及幼儿教育的方面有所不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节日,如爱牙日、世界动物日、中秋节、学雷锋日、儿童节等,自制游戏棋谱,将复杂、难理解的游戏规则转换为一个个小图标,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利用节日游戏棋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9月20日,这是“世界爱牙日”,教育宝宝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如饭后漱口前进两格,在床上吃糖后退三格等等,让幼儿了解牙齿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保护牙齿。同样还结合十月四日的“世界动物日”,让孩子了解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在棋谱上我们也有很多图示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如捕杀猎物是要退三格,喂小狗吃东西可以前进三格等,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也在侧面影响着孩子,告诉幼儿要保护动物珍惜我们的动物朋友。

联系幼儿现状,我们将游戏棋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以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为重点,使幼儿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孩子们的生活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使游戏棋活动成为我园的特色之一。

下载幼儿园美术专题计划——关注幼儿在中班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兴趣和需要的行动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美术专题计划——关注幼儿在中班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兴趣和需要的行动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