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早期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时间:2019-05-12 17:5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发早期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发早期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第一篇:激发早期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激发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姓名:吴秋香工作单位:龙游罗家小学职称:小学一级通讯地址:浙江省龙游县罗家中心幼儿园电话0570-7084035手机 ***Emailqznjt7684415@163.com

【内容摘要】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在高度信息化知识型学习型社会里,早期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幼儿学习随意性大,注意力不稳定。早期阅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谈笔者的实践与感悟。

【关键词】早期阅读自主阅读能力兴趣培养

【正文】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如果能养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好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能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学习随意性大,注意力不稳定。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如何激发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下面谈笔者的做法和感悟

一、适宜环境的创设利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如何利用环境的教育力量,引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阅读长廊的创设、利用

我们在幼儿进入教室的走廊边创设了一个“阅读长廊”,让家长和幼儿出入教室时随意阅读,感受阅读,引发幼儿的阅读愿望。我们根据各年龄幼儿特点,将礼貌用语、交通常识、日常行为规范、幼儿活动时的照片„„张贴在阅读廊,让幼儿自由阅读。如:开学初,小班老师把“小动物上幼儿园”张贴在阅读廊里,色彩鲜艳有趣的画面,吸引小班幼儿的眼球,走过阅读廊时,总会用手指指、认认,在老师、家长指导下渐渐地会说图上的内容。又如我们把幼儿读过的阅读材料分页张贴在阅读廊上,孩子们会三三两两结伴进行讲述,甚至家长 1

来园时会自豪地读给家长听。我们还针对家长对阅读不理解情况,在阅读廊上方张贴家长阅读内容。如:“阅读的作用” “如何指导孩子阅读”“怎样使孩子爱阅读”等文章,让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了解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阅读长廊的创设,不仅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巩固阅读内容,引起幼儿主动探索和观察,充分感受书面语言,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家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有效利用,大大提高我们阅读教学效果,培养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图书角的创设、利用

为了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用布缝制的图书袋,将各种幼儿

读物分门别类放制在各个小图书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图书角不同类型、色彩鲜艳的图书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渐渐的我们又发现,幼儿在图书角看书总是静不下来,拿一本书草草翻几下又换另一本书。老师问他:“好看吗?”他会说:“好看。”而问他书中写什么,他又说不出来。当指导他们要仔细翻看,不要急于换书时,他们却认真的说:“我看完了呀。”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思考后调整了策略。教师进入图书角,带领阅读。当幼儿进入图书角时,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适时指导看书的方法,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一页一页往后翻书,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看等。做到幼儿随意阅读教师因人施教,有意指导。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幼儿慢慢学会了看书,也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并通过与其他班互换图书、让幼儿从家中带图书、大班幼儿自制图书等方法,增加了阅读内容,很快引起幼儿阅读兴趣。取得较好效果。

二、有效方法的运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有些幼儿并不是很喜欢阅读,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幼儿内部动机,以引导、培养、强化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阅

读能力。

(一)设置悬念法

幼儿具有好奇心。在组织幼儿集体阅读活动中,我们就经常利用这一特点,设置一些有

趣又充满神秘感的悬念,在读物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幼儿带入与

悬念有关的情景中,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早期阅读活动《会移动的房子》

中,我一开始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房子怎么会移动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利用悬

念来激发孩子主动阅读,以探求真相。又如,当给幼儿阅读一个新故事时,我事先不告诉幼

儿故事的结尾,而让幼儿大胆地预测故事的结果;在讨论阅读重点时,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也引导幼儿懂得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中看来的,书里有

许多知识,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又如我们根据幼儿经常会沉静在童话世界中,他们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和人一样会说会笑的特点,经常将一本故事书变成一个“连续剧”,每天给幼儿

讲一集,在每集的后面留下一个悬念,让孩子自己去猜测,去等待第二天老师的讲述。这样

就牢牢地将孩子的兴趣吸引到书中来。

(二)交流法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或同伴的感染。而大班幼

儿又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我经常在班中开展“读一读,讲一讲,比一比”的交流

活动,谁先看懂故事,谁的故事讲得好。每次阅读活动后,都不会忘记小结幼儿的阅读效果。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你看了一本什么书?书中讲了什么有趣的事?”等等。通过这样的同伴间或师幼间的交流互动活动,加深了幼儿对读物的理解,积累了书面语言,促进了同

伴间的阅读经验分享,并让每个幼儿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激发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三)激情法

在集体阅读活动中,重视情感作用。“老师赞赏和鼓励是语言发展的催化剂”。教师一

个赞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可以唤起幼儿的积极情感,激起阅读的愿望。因此,活动中我们总不忘用积极的语言来调动幼儿情绪,鼓励幼儿积极阅读。如“你看得真仔细”“你的说得太好了”“你真会动脑筋”等积极的语言来激发幼儿阅读的情感,磨练幼儿阅读的意志,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三、媒体教学的运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传统的集体阅读教学活动,大多是授课的形式。如出示一幅大图,集体观看。教师问,幼儿答。幼儿的兴趣不浓。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合成于一体。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形象化语言,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深厚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一旦幼儿对语言教学内容感兴趣,老师就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把金钥匙。”

例如在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中,运用多媒体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

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落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秋天告诉大家。

又如: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一课,目标是幼儿理解故事,并有表情的进行表演,培养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把教学内容制作成了课件形式,在课堂上幼儿被这些能走、能跳、能跑、能叫的小动物给吸引住了。一只长着红红鸡冠的大公鸡从房子后面走出来,幼儿根据这个场景说一句完整的话。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见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又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用于阅读教学活动中,更能激发幼儿语言活动兴趣,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四、多形式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一)“以大带小”活动

进入中大班的孩子都有一种“我长大了,我是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我们就充分地利用

孩子的这种心理,开展“以大带小”活动,鼓励幼儿先自己看懂一个好听的故事,然后讲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长大的自豪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从而

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二)开展游戏、表演活动

在日常阅读延续活动中,我们常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头饰、木偶、玩具、半成品材料等,让幼儿自己结伴表演。把静态的图画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动态的活动,综合地运用声音、动作、情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尝试,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体验表演、创编故事活动的乐趣。例如:听了故事《小猪盖房子》后,我就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的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说角色间的对话。此外,为幼儿准备一定的头饰、积木等材料,让幼儿边玩边说。又如“小小播音员”的游戏中,我们用大盒子做成电视机,然后身临起境边编边演。这样,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不仅大大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了解,而且幼儿参与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对阅读内容的兴趣。

(三)图书制作活动

采用粘粘贴贴讲讲,画画讲讲的形式,指导幼儿开展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体验当小作

家的自豪和自信,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如把幼儿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钉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启其蒙而引其趣”是我们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首要任务,实践中笔者深刻领悟到,兴

趣将会引导、推进和支持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有效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当然,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是多种多

样的。我们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指导方法,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精神,才能真正逐步地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兢,南京师范大学《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余珍有《学前早期阅读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第二次全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幼儿教育2005.23、张明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早期阅读教育改革趋向前瞻》幼儿教育2005.24、孙秀荣:《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及指导策略》,幼儿教育2000。(7-8)

5、李莉扬州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幼儿早期阅读:一种文化视角》早期教育2007.5

2009.06.02

第二篇:激发主动识字兴趣_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激发主动识字兴趣 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摘 要】 小学识字教学目前存在着这样几组矛盾:

1、识字量与课时的矛盾。

2、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矛盾。

3、识字方法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矛盾。我们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袋,创设课内识字情境,组织识字活动,设立长期作业,创设多维识字环境等多种策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尽快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任务。【关键词】 自主识字能力 识字兴趣 识字活动 识字情境 建构主义

【正 文】

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识字是读写的基础,如何改革识字教学,使其尽快满足学生读写的需要,是多少年来小语界共同研究的一个难题。建国以来,为提高初等教育质量和国民文化素质,许多有识之士呕心沥血,对识字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从60年代的“集中识字”、“分散识字”,80年代的“注•提识字”,到90年代的“汉标识字”、“字族文识字”等等,流派纷呈,成果累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的识字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其中识字的知识方面,在数量上,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1600—1800个,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3—4年级)认识2500个,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5—6年级)认识3000个,2500个左右会写;在质量上,分为学会字(音、形、义、写均有要求)和会认字(只要求读准音)。识字的能力方面,要学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学会使用键盘输入汉字。识字的情感方面,要在书写中体会到汉字的优美。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识字的重点在前两个学段,这是由于在掌握1300个左右汉字的时候(暂且称为汉字转折期),这时学生对汉字的特点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基本能够依靠自己的识字能力进一步自学汉字,读一些浅显的文章;在学生掌握了2000个左右汉字的时候(这是被小学语文专家称为学生能力智力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期),学生可以比较自由的大量阅读大量适合的课外读物。而从这时开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极大的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成为可能。也就是说,过了前两个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的能力,之后发展阅读、写作、交际的能力成为重点,因此“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语文启蒙教育的开端。所以有识之士提出,小学生识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这样越有利于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周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生理心理特点,体现多认少写的原则,把认字和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儿歌韵文以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但是,具体实施中有不少老师反映,学生识字难度大,因为方块字本来就不表音,这些汉字的出现又无由易到难的规律可循,而且识记量大。也有部分家长反映学生怕认汉字,渐渐地不喜欢上语文课了。这样下去,问题可就严重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着这样几个难解的“结”:

1、识字量与课时的矛盾。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以苏教版《小学语文》1—2年级教材为例,四册教材共出现的汉字2108个,其中应认识的字量为1661个,应掌握的字量(会识会写的字)为1030个。而一般情况下根据课程设置规定小学1—2年级语文教学的总课时数每周仅为8.5节,平均每周需识字22个,学生每天的识字量为 5个。

2、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矛盾。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样是通过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而获得知识,产生兴趣的。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虽记得快,但汉字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联系,组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因而也容易忘却。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汉字时的回生率较高。

3、识字方法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矛盾。识字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缺少情节,缺乏情趣,内容枯燥,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一般采用读、认、写这三种方法去接触汉字。同时完成识字任务长时高耗,需极大的耐心,不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因此学生不感兴趣,参与教学的兴趣不高。经过调查了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教师思想上对识字重视不够,还是喜欢花大量时间去分析理解课文,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花工夫识字;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学生与生字经常见面的机会不多。同时发现学生当中普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看到一个学过的字一下子读不出来,但是他马上口中念念有词地把这个字所在的儿歌念出来,等念到这个字时,就想起读音来了。这个现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认,离开它,学生就不会认,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个字,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能从课本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外巩固,注重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尽快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任务。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实施过程培养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具体从五个方面实施:

(一)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袋小学生的识字量大,过程持久,并伴随其成长的过程。为有效了解学生的识字过程,我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识字档案袋”,以此来记录学生识字的历程。识字档案袋是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所识的字及其它有关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识字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的一种工具。识字档案袋记录了学生在识字领域上的进步过程或轨迹,因而可以诊断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识字档案袋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发展起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经历进行思考和评估的能力。具体的做法:

一、准备: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只容量较大的袋子或者盒子,并对它进行装饰,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贴在封面上,并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语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档案袋的外观进行美化设计,使每个人的档案袋更富有个性。

二、要求: ⑴把每天认识的新字记录在卡片上,并注上汉语拼音,放进识字袋; ⑵需注明所识新字的时间; ⑶尽量收入原件(新字来自哪儿)。

三、管理:平时,不定期随机抽看学生的识字档案袋,及时了解学生自主识字情况(识字的进度、识字量的多少、所识字的难易、学生参与的态度等)以此对研究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控。在一个阶段以后,进行一些识字展览,一般每个月向家长展示一次,两个月向同学展示一次。以巩固自己的识字效果。为了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我定期举行阶段性识字成果展示汇报会。会上,我们请来一些家长,学生可从识字袋中抽出一些字大声朗读给全班小朋友听;可告诉大家自己是在什么时候认识这个字的;可回忆自己认识这个字时的情景;可讲一讲关于这个字(词)的故事„„每期评比出五位“识字大王”,并在他们的“快乐成长树”贴上一颗“识字果”。学生看看别人的识字袋,再与自己的比一比,能从中找出使用上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而且,一些缺乏学习毅力的孩子能从别人的学习成果中寻找到前进的动力,使整个实验朝着更高层次有序开展。《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识字档案袋改变了由教师一个人下定论,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地位的评价形式,构成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的整体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他们的评价作用,每月定期对学生的识字量、识字能力、识字习惯等加以评定,评出等级;建立联系本,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成功,看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又能从评价中得到改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矫正性的信息反馈。

(二)创设课内识字情境,传授识字方法。课堂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主渠道,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各种识字的方法,并根据文本提供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或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自主识字。课内的识字教学注重指导学生获得识字方法,掌握识字的策略。字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低年级的学生有时很难建立起字词与它所反映的事物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字词的意思。

1、创设识字语境,利用词串识字。“词串识字”是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的首创,它吸收了传统蒙学经验,属于韵语识字。在低年级阶段,让儿童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十分困难而且枯燥乏味,不容易记住;另一方面,正由于汉字是单音节,就非常容易组成短句,也非常容易押韵合辙,念起来顺口顺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所以词串识字形式非常优美,又使汉字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之中,学生非常感兴趣。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6”上有这样一组词串:夜晚 繁星 亮晶晶/ 爷爷 奶奶 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萤火虫/ 牵牛 织女 北斗星/ 看起来是一串词语,其实是一幅画。儿童借助这几个典型的事象加以想象,补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画面:祖孙三口坐在竹椅上纳凉,萤火虫打着灯笼在不远处飞来飞去。爷爷摇着蒲扇,一边给小丁丁指认牛郎星、织女星、北斗星,一边给小丁丁讲述它们的神话传说。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一边读词串,一边想像一幅一幅画面,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步入如诗如画的境界,这样做更有利于儿童识记汉字,同时发挥了词串识字对阅读和写作的过渡功能,这与课标中“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写想象中事物”“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等要求非常吻合,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智力发展非常有利。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兴趣盎然,体验了韵文识字的乐趣,而且从中也感受到了农村夏夜美好的情景,以及温馨感人的家庭亲情。教师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想象,给儿童以遐想的空间,拓展了学生思维,发展了想象力,充分张扬了学生个性。

2、利用联想、儿歌、字谜来识字儿童天生爱猜谜语,爱读儿歌,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拆开、重组的方法,编成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和活泼有趣的谜语。这样的识字方法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能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体会祖国文字的神奇有趣,产生想了解汉字一笔一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指导学生学习运用。(1)针对低段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在课堂中引导他们回忆生活情景联想识字,熟记字形。如在生字“聪”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本班成绩最优秀同学上课时的表现,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要想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就必须做到耳听、眼看、口说、心记相互配合,缺一不可。这样的教学字形的识记效果非常理想,同时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行为指导。(2)回忆生活情景联想识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去进行:根据汉字联想一个动作,识“看”字,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老人们把手挡在眼睛上看远方的情景;根据汉字联想一幅图画,识“水”字,回想起生活中看到流动的小河;根据汉字联想一种景象,识“秋”字,回忆起秋游时看到成熟后的禾苗金黄金黄的,好象燃烧的火焰;根据汉字联想一个场面,识“休”字,联想到同学们下课时靠着大树休息的场面;根据汉字回忆一种心理活动,识“乐”字,想到小孩子戴上新帽子,心里肯定很快乐。小学生有出乎成人意料的想象力,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地回忆生活情景进行联想,不仅可以激发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学生掌握书本中要求学会的汉字,还可以让生活经验丰富、口语词汇较多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展示机会,结合认识一部分口语中常用的字。如教学生字“山”时,请学生回忆生活情景说出口语中含有该字的常用词,口头组词后老师选择“高山、山谷、山林、爬山”这几个使用频率较高、笔画较少、词义浅显的词以“一字开花”的形式在黑板上出示,先指着字领读,课堂小结时进行抽查,还可以出示一些相关的反映生活情景的图片帮助理解意思。这样不仅利用学生的生活记忆提高了识字效率,而且能明显地增加识字量,促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3)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运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直观演示法、字理讲解法、奇特想象法、儿歌记忆法、自编谜语法、形近比较法、加减替换法„„让课堂活起来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识字。如:儿歌:“中间有点仔细辩,中间有言来分辩,中间有瓜长花瓣,中间丝线扎成辫。” 再比如让他们猜字谜、编字谜。刚上课时,教师抓住重点的字设计猜字谜的游戏,比如谜语:“伙伴去掉一人,剩下多少。”“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两竖在中间,两点两边分,下面有一横,请猜一个字。”他们会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准确地猜出相关的生字。  热:“灬”和火有关,肉“丸”在火上烤,用手拿会很热。 闲:门里站着一个像木头一样什么也不干,一动也不动的人。 盖:上面是一只没尾巴的小羊,下边是个大碟子,小羊怕羞,用碟子盖在尾巴下边。 并:开心长两角经常进行猜谜语游戏后,许多爱动脑筋的孩子不仅会猜,乐猜,而且能编一些简单的字谜。如学生根据“春”字编出三人同日去春游;日月交朋友就是“明”;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孩子们编的字谜也许比较粗糙、幼稚,甚至在我们大人看来不怎么合乎情理,但是孩子们在积极编造字谜的过程中对字形进行反复地推敲研究,他们的思维进入一种积极状态,肯定能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在不断识字活动中学生学出了灵感,悟出方法,学会了创造:“坐、座、做”,“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人旁”。这样的识字活动,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打开记忆、联想、分析思维的闸门,尝到了识字的乐趣。这种乐趣不是肤浅的,而是融入思维、智慧,参与其中的一种动脑的顿悟,并从中品尝到创造的快乐。

3、创作识字简笔画,制作识字玩具,编排识字游戏。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我们都知道,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虽经历代的简化,汉字的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痕迹,所以教学中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追本溯源,在自主识字中渗透“字理”,提高识字效率。如在教学“燕子”的“燕”字,先出现一只可爱的小燕子,使学生感知“燕子”的外形;然后出示“燕”字的篆体,引导学生对照实物图,明白篆体“燕”字的某些部位的演变由来;最后,再出示楷体的“燕”字,让学生观察、理解楷体,汉字的的“燕”字上部分就是燕子的头部,中间部分的口就是燕子的身体,被分开在口字两旁的“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燕子的尾巴。通过这样的理解记忆,可以让学生在想到燕子外形时,就很容易联想起“燕”字的写法。简笔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现汉字的象形特点,有效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在教学“影”字时,根据“景”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画了一座亭子,亭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学生把图和字比较、观察,发现亭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儿。学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记住了“影”字。在教学“鼠”字时,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露着尖牙的老鼠,看了图,再来记“鼠”字,既轻松,又有趣。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不仅增强识字的趣味,而且很容易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萌发创新的冲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了“转转盘”、“识字扑克牌”“识字魔盒”、“卡通识字片”等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在识字教学中,我把单调的认、记过程设计成打靶读,模仿动画、卡通片角色读,扮故事人物读,大小喇叭读等儿童熟知并喜欢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识字活动,一边玩一边学。在巩固练习时,采用竞争性的游戏,以抢夺字卡、击鼓传花等。学生的竞争意识强,跃跃欲试,学得愉快。

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识字为拓宽学生的识字途径,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电脑识字课。在汉语拼音教学完后,便带学生走入微机房,起始阶段,主要是利用“金山画王笔”给学生创设识字的氛围,学生边画画边学字,其乐融融。例如给画面添上一只熊,粘贴上画板后,可调整大小。更妙的是点击“喇叭”按钮,它会发出正确的读音,同时画板上出现汉字与拼音。这样的识字方式对学生来说非常新鲜,生动的画面,艳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他们的感官。同时,一节课下来,学生亲手绘制了自己感兴趣的卡通图画,同时又从中认识了汉字。这种识字记忆方式虽多为无意识记忆,但学生反而记得牢固,回生率低。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也便于能力的迁移,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学习会意字、相形字时,也能学着将字形、字义联系起来记,从而提了自主识字的效率。总之,创设课内识字情境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做学生中的一员,学会与学生合作,学会与学生沟通,学会观察学生,从中发现他们乐于参与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了愉快兴奋,使学生的心灵舒展,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其次,教室的布置充满童趣。有学生照片的个人展示台贴满整个教室,每个展示台有四开纸那么大,分两部分:一是“瞧,我已经认识的字”;二是“看,我正在认的字”。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识字写在上面,学生们常常围在下边得意地把自己认识的字指给同学看,读给伙伴听,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另外,上课适宜采用建设性的、激励式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语言、动作上的激励;对学生创造上的点滴成功都给予充分的赏识。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自己的每一天都在进步,这样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并积淀起参与的信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教师就容易和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交流、一种合作、一种心与心的交融,为自主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总而言之,课堂内的识字教学要丰富儿童使用识字认知策略的体验,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识字学习过程,比如让孩子介绍自己识字的小窍门;经常给儿童提供使用识字认知策略的反馈的机会,让儿童轻松愉快地掌握识字认知策略,帮助儿童正确使用精细化的识字认知策略,启发儿童产生与学习过的汉字相关的知识或教给儿童有效的记忆方法,丰富儿童正确使用识字情感策略的体验,积极帮助儿童消除与识字学习无关的消极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动机和高度的注意力,促进儿童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组织识字活动,激发识字兴趣。语文趣味识字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语文识字课的“趣味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识字活动。活动侧重于以学生的识字活动为中心,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识字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它不同于语文基础知识课,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和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参与下,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智力、组织协调性的训练,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力,以增进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趣味识字活动则是开放的,其内容往往涉及了的各个领域,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趣味识字活动课以后,自己感到识字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第三篇:浅谈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激发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激发

摘要:早期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只要调动起幼儿的兴趣,正确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就能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兴趣

幼儿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获得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幼儿早期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将有助于幼儿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渴望并能有效阅读的人。如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呢?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新《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尽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趣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培养阅读的兴趣。在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门、窗、桌、椅、书柜、沙发等物件上分别标出名称,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在幼儿的作品、用品、幼儿的生活照片旁标出幼儿的名字;标出各个游戏角的名称;用文字表示一些常规和注意事项,如在门口写“请慢些走”,在洗手间的水龙头上部写上“别忘了把我关上”;将幼儿喜欢的食品标签收集起来贴在阅读区的一角,如肯德基、上好佳、蒙牛等。

幼儿仿佛置身在图的世界中,文字的海洋里,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周围的文字信息。长期的耳濡目染,幼儿将自然而然地认识一些文字,初步建立起基本的文字概念,提高文字的敏感性,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对幼儿来说,书籍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合适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在选材时,必须以目标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要注意阅读区材料投放的丰富及层次性。首先,丰富阅读材料的形式,除了图文结合的图书外,投放画报、儿童连环画、卡通画、儿童百科全书、卡片等多种材料。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为幼儿提供古今中外经典的童话神话故事外,还为孩子投放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考虑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的阅读材料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增大。第三,材料的来源尽量丰富,集体阅读教育的材料、自由阅读活动的材料,教师准备的,幼儿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图书。第四,材料的难度有层次性:书架上始终有幼儿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的图书,一段时间后,保留幼儿熟悉的图书,同时增加程度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图书,以保持不同水平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阅读氛围,让幼儿体验阅读快乐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产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把幼儿讨论时的发言

记录以较大的字体打印下来,加以展示,使幼儿对自己讲述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更感兴趣,并进而产生阅读和创作的欲望,活动室因此成为幼儿愉快地参与阅读、分享成果的展览室。在活动室的周边和幼儿园的其他可利用的场所,我们选择了幼儿喜爱的经典作品,如《月亮》、《精卫填海》、《白雪公主》等,创设真实的故事情境(包括故事场景的布置、故事录音、音乐音响效果等),让幼儿有身如其境的感觉;在活动室的周边开辟宝宝剧场、故事屋、故事长廊等,其展示的“作品”可以是幼儿独自创作,可以是幼儿相互合作,可以是幼儿和家长共同绘制的作品,由于画面生动形象,加之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幼儿总是百看不厌,百说不厌,其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三、组织新颖多样的阅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 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它是传递阅读教育的信息,将阅读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幼儿身上,促进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多类阅读活动。

1.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在对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类型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幼儿喜欢带有悬念的阅读材料,可见幼儿对故事情节中留下的悬念颇有兴趣。受此启发,在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教师也可以刻意地给幼儿设置一些“悬念”,以此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在给幼儿讲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可以留个“悬念”,让幼儿猜猜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并展开讨论,最后让幼儿自己打开图书寻找答案。其次,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一遍故事的内容,在讲第二遍的时候故意“漏掉”中间或结尾部分,让孩子自己到书中寻找相应的画面,并根据画面说说“漏掉”的那部分故事说了些什么。

2.联系原有的生活经验。幼儿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他们目前的阅读理解,将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提一些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或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当幼儿可能拥有了一定的与阅读材料中的情节相类似的经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孩子把书以外的生活和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引发幼儿换位思考。

3.充分利用图画、多媒体进行阅读活动。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看图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因此阅读活动中多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对于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利用幼儿熟悉图片、乐于接受图片、乐于通过图片学习的特点,在进行阅读活动时,给文字配上形象生动的小图片,使幼儿手口一致地阅读,这种方法可以缓解幼儿由于惧怕文字而降低阅读兴趣的问题,对幼儿的阅读活动起到“拐杖”作用。

在阅读活动中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多媒体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幼儿身临其境、深受其感。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幼儿调动视觉、听觉和感觉,更充实地把握阅读内容。

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阅读的分享过程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认识书时我以充满童趣的话语告诉幼儿书的封面是宫殿大门,封底是宫殿的后门,每一页是宫殿里的房间,里面装着许多故事和字宝宝,既生动又有趣;给每个幼儿的右手食指贴上小红点表示火车头,用开小火车的游戏练习阅读划指法,幼儿很喜欢;学动词时看字做相应动作,看到动物字词时则模仿动物形态表演。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

五、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早期阅读教育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庭环境中进行。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地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讲给幼儿听,这样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第二,孩子故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别忘了对他进步的肯定;家长讲完一个故事后,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读后感,家长要注意倾听,及时帮助孩子引导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第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应以游戏方式、玩具性质引导幼儿自由地去阅读书籍,并适当地进行复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等手段来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兴趣。家庭环境和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指导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地去指导幼儿阅读图书。另外,在家里也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使每个幼儿的阅读能力在自身的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高。

总之,早期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只要调动起幼儿的兴趣,正确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就能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牟群英:关于早期阅读教育[J],幼儿教育,2003年第9期

第四篇:浅谈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美国已经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全美各州强力推行。我国在新《纲要》的内容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不要求书写),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向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产生一定的联想。也就是说开展阅读活动,不以孤立地识字为前提,而以培养兴趣为主,在享受阅读的过程自然而然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阅读服务。到底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阅读兴趣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1、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失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的进行感知、体验、探索、。

2、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根据幼儿的早期阅读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时间和机会,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交流活动。并还设置了“说说心理话”、“我与字宝宝交朋友”、“我们爱图书”、“图书为什么哭”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中。我们发现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活动,会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一段小故事,幼儿也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进行交流。

二、从习惯培养入手,注意幼儿阅读方法的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专家们普遍认为阅读是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所以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站到终身教育的高度予以重视。

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幼儿对翻书的动作比对阅读本身更感兴趣。因此,他们的读书速度非常快,往往别人刚看一点,他们就已经看完了一本书。还有的幼儿只对图书中色彩鲜艳的图案感兴趣,所以常常表现出看书时的无序性。产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还没有真真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以下是我在阅读中的一些做法:

1、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

幼儿喜欢图书,然而又不知道怎样爱护它们,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教育和培养。A、教会幼儿如何取放图书。在阅读前,先让幼儿观看书架上摆好的图书,我再做如何从书架上取放书的示范,然后请幼儿模仿练习取放书,每次阅读活动都要求他们这样去做。为保持图书的整齐,还带领幼儿一起整理书架,将书按大小分类摆放。

B、教会幼儿交换图书。有些幼儿无论是看书还是玩玩具,都喜欢一个人看或一个人玩,不允许别人动自己的。尤其是幼儿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书,更是爱不释手,即使是看完了也舍不得放下。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

C、引导幼儿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看书时要让他们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挣抢图书;看书时不能大声说话,以免影响他人;发现图书有撕破的地方,我在全体幼儿面前,及时用胶条或糨糊粘好。老师无声的行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损坏图书的现象就会逐日减少。

2、教会幼儿看书的方法。

A、认识书名。每次更换新书,我首先向幼儿介绍书,并让幼儿反复指字、认读。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朋友对班里的图书都能说出名字。

B、学会翻书。幼儿看书时,大都不会按顺序翻页,信手乱翻,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这时候我就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幼儿有书名的一面是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C、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内容。幼儿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两分钟从头翻到尾,就说看完了,马上又想去书架上换。让他们讲书里的故事内容,却往往一句也讲不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书中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一遍,使幼儿对书中的内容、角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组织幼儿看书。通过这种方法我发现,凡是老师讲过的书,幼儿都争着看,而且边看边自己讲。这说明幼儿只有理解了才能产生兴趣。

三、在阅读中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好”。怎样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呢?唤起幼儿比较低级的阅读感知呢?首先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我们通过“导读引入”和“定向设疑”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其次、采用激发兴趣。阅读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听、看、想、说,在发展口语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发展,只有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听、说兴趣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为此我们采用(如果、假如)、逆因性提问(为什么)等。以《会想办法的鱼》为例提问:如果小鱼吃了鱼饵会怎样?怎样既可以吃到鱼饵又不被鱼钩钩住?有的说:“请螃蟹来帮忙,把鱼钩上的绳子剪断”,有的说:“请河蚌把鱼饵的肉一块块夹下来分给大家吃”,还有的想到了潜水员、孙悟空、奥特曼等。多向的提问把普通的故事变为让幼儿有内容想和有话说的故事,这会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激奋状态,使幼儿喜欢表达,敢于表达,这样孩子才乐于参加,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指导不等于代替,引导不等于灌输。为此,我们在与幼儿一起看图书时,与幼儿讨论画面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如:狐狸想了什么办法玩球?后来怎样了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等等,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想象、讲述、表达。“狐狸用脚踢皮球,狐狸用头来顶球;狐狸把球拿到店里补起来;狐狸叫别的小动物借给他玩一下„„”。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为此,在阅读中,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你讲的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鼓励(“你真会动脑筋,讲的跟别人不一样”、“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奖励(五角星、苹果娃娃等)。这样幼儿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到了培养和体现。

四、将阅读活动与识字紧密结合

一般的阅读程序是先识字后读书,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我们的阅读丛书中包括诗歌和故事两方面的内容,诗歌明快活泼,故事短小精悍,有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情节。当幼儿还不认识文中所出现的文字时,先由老师阅读,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诗歌和故事,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我们教幼儿手指着字,眼看着字,嘴里念着字,脑子记着字。但是开始的时候,幼儿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协调运做,经常乱指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和家长共同帮助幼儿完成有节奏的指字训练,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指字速度和节奏,区分文字和标点符号,有标点符号的应该语气停顿,但是手不用去点标点符号,应该直接去找下一个字。在每行字末,提醒幼儿换到下一行,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拐弯请注意”。

在指导幼儿阅读活动时,我们还开展了一些生动有趣的识字活动:

1、将汉字变成有趣的图案。用有趣的指导语,引导幼儿认读。中国的方块字,有许多象形字、如:“尖”、“雨”、“闪”,指导语是上小下大就是“尖”,雨点落到窗户上,门里有个人影一“闪”,配上相应的图饰,幼儿一看就能记住,形象、生动、有趣,幼儿识得快,记得牢。

2、根据幼儿好奇爱猜谜的特点,我们将汉字编成了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儿歌谜语,让幼儿在猜谜、读读的有趣活动中习得汉字。如教 “李”字时,编出的谜语是:十字头,八字腰,儿子下面站得牢。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识字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趣味无穷。

第五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范文]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县级二等奖)

宜阳县高村乡张元小学 史笑丽

在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什么是阅读?现代汉语词典里“阅读”的意思是“看并领会其内容”。从一般意义上讲:“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阅读就是吸取、探究、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在这里,我就激发兴趣和培养能力两个方面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商榷并诚征同仁指点!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100万字以上。要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任务,光靠教师的指令是很难实现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榜样。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孩子用倾听的方式开始最初的心灵阅读,构筑了自己精神的芳草地。听老师讲故事,听老师大声朗读用在识字不多的一二年级学生身上,可以解决他们读书难的问题,可以保证读书的质量。由于教师读的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在加上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朗读每次都能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他们会觉得一本好书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读书是这么有趣的事,渐渐的他们会觉得只听老师读是不过瘾的,自己得找本书读。这时可以讲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如毛主席、老舍、叶圣陶、冰心等人读书的故事。“名人效应”自然不可低估,眼前的人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 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2.教给方法。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 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中低年级摘抄为主;高年级除摘录外还要练笔,写读后感或进行仿写。2、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时间保障。这里说的时间,是指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因为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是在语文老师指导下的阅读,难免要受老师的影响,不是自由的阅读,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技巧,所读的也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文章。由于各种原因,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还无法满足学生自由阅读的需要,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有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应该由学校统一调配,每周安排适量的阅读课。这样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4.展现自我。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学校每天可以安排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或新闻,或趣事,或古诗,或好词佳句,内容不拘一格,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厚积薄发,等到用时妙语连珠,妙笔生花。如能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就更大了。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句子是组成文章的细胞。只有理解了这些基本内容,才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表达出真情实感。既然词语和句子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加强词语和句子的训练。词语训练要重视理解和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对于常用词语,不仅要口头或书面造句,而且注重与其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对于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学会使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实际就是对词语和句子的训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此不再列举。

2.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实际出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阅读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阅读教学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动。比如写景的文章,教师就可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体会生活的美好,使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不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堂上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结果只能令学生昏昏欲睡。学生的朗读水平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对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而且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并与学过的内容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精神。

3.培养阅读能力,要研究方法。阅读方法有很多种,要想在短时间内培养某一方面能力,进行专题阅读训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的训练学生容易接受,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能力训练专题、作家训练专题、作品研究专题、读写互动专题等。例如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这一事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就可以进行能力专题训练;鲁迅、茅盾等影响深远的作家可以进行作家专题训练;革命文学、乡土文学等可以进行作品专题训练。

4.培养阅读能力,要加强阅读交流。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情感交流的过程,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所以,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也就是营造民主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发问,积极参加讨论或争论,在争论中才会感到阅读有用,有意义,才会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愿意读,课外阅读自然开展。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我们就应该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因此,每学期,应组织1-2次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把读过的好书带到教室进行交流。在读书会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优秀读物,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讲讲阅读到的生动的故事,说说阅读中的收获……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我们都要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体验。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生再次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的意义,从而强化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会使其他的同学受到感染,从而自发地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5.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疑”是刺激学生思维的诱导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发问,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改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引领学生走“自问自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多种问答形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会他们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与方法,鼓励他们讲出他们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作为我们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努力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发展小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从而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科技意识,推进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下载激发早期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发早期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家园合作,为幼儿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得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二、活动时间......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把幼儿阅读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纲要》在价值取向上首先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才强调“知识、技能”。因此,从......

    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和思维形式。0—6岁是人类语言发展和获得的重要时期,而3—6岁幼......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大悟县河口镇中学汪攀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它在人的学习、工作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浓厚的......

    浅谈培养低年级识字能力 激发识字兴趣

    浅谈培养低年级识字能力 激发识字兴趣 发布:周静波时间:2008-1-2 9:11:07 来源:新渠稍小学 周静波点击:804 识字教学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且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

    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范文模版)

    电网公司幼儿园 数大班朱黎 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有利于幼儿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利于为幼儿做好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做好准备......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22-01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教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