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专业研究生就业热门职位
新闻专业研究生就业热门职位
时尚杂志编辑
如果你看过电影《穿PRADA的恶魔》,那你一定会对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魔鬼总编米兰达记忆深刻。这位时尚杂志的女总编衣着光鲜,品位不凡,在上流社会中如鱼得水,引领时尚潮流。当下我国出版行业风起云涌,以《时尚》、《瑞丽》、《男人装》为代表的时尚畅销杂志受到万众瞩目,新的时尚刊物也纷纷加入竞争。可以预见,时尚杂志编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也会持续上升。
出版策划编辑
于丹的《论语心得》首次发行即创下近百万册的销售纪录;郭敬明的最新小说《悲伤逆流成河》首印量高达866666套;《细节决定成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再版16次;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出版不到一年,发行量已达20万册„„这些图书销售排行榜上的头版头条,与出版策划编辑在出版发行环节的创意策划工作分不开。2006年全国共新出版图书128578种,能够打造畅销书的出版策划编辑,自然成为我国出版业中最受欢迎的人才。
广告策划人
有人说:广告做得好,石头也能卖出钻石的价钱。此话虽有吹捧虚假广告的嫌疑,却道出了广告策划的重要性。高质量的广告作品需要高质量的广告人才,然而广告业作为一个靠智力打天下的产业,却面临人才缺乏的瓶颈,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广告策划人才更是紧缺。尤其是2006年允许外资广告公司全资进入我国后,像麦肯、WPP 这些世界级大广告公司登陆中国后大力招募本土人才,高层次的广告策划人更是抢手。广告也因此被称为最有“钱”途的行业。据智联招聘网的网上求职者的薪酬统计,优秀的广告策划人年薪平均在35万左右。
新闻发言人
SARS、禽流感、松花江水污染„„在一系列的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业逐渐被大众接受。新闻发言人是官方的代表,一个成功的新闻发言人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准确无误地表明立场,维护政府或企业的公众形象。目前我国政府已建立完备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医院、学校、金融机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正在筹备中。主攻公共关系、新闻业务、传播实务的传播学研究生在该领域将极受青睐。
第二篇:新闻 研究生就业
燕赵都市报讯 10月9日晚上,央视主持人柴静来到了清华大学的课堂,与众多学生朋友一起分享了记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更有学生直接问道:“柴静,你幸福吗?”讲座持续了近3个小时,最后在学生的簇拥下离场。
原定于7点20开始的讲座,很早就挤满了人。在清华大学5教202室外的走廊中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讲座开始后,柴静特意向在走廊中听讲的学生表示了敬意。
在2个小时的讲座中,柴静一如往常,沉静而不失坚毅地叙述着自己在采访中的心路历程。今年36岁的柴静从19岁就开始在电台作主持人,后进入央视。2003年柴静在SARS病房采访,开始引起公众的注意。她说自己20多岁就开始做调查报道,这在世界新闻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回顾这些年的经历,她用电影《少林寺》中的一个典故:“和尚和记者都是需要能自持的行当”,来形容自己在记者生涯中遇到的外界的诱惑和内心的困扰。
讲座中,央视的“你幸福吗?”的调查屡次被提及。柴静认为这种提问方式是简单粗暴,无视被采访对象的心里感受的行为。但是她也提到“主动即自由”的观点,认为央视虽然受到体制束缚,可是作为一名记者仍然有能够发挥的余地。
也有好奇的学生向柴静提问:“柴静,你幸福吗?”聪明的柴静没有透露个人的感情生活,是用胡适的一句话来回答:“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
今年武大研究生招生比本科多54人,华中科大多152人
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10年翻番,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专家忧心质量 本报讯(记者屈建成 通讯员牛奉高)记者昨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获悉,该中心刚刚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2012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7704人,已超过本科生7650人的招生计划。华中科技大学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7652人,本科生7500人。北大清华两校的研究生总数已超过本科生,其中清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0.61:1。2013年,全国高校的这一趋势还将扩大。
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当年全国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万人,今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则达584416人,10年间翻了一番。然而,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扩招还使得高校原本不“富裕”的师资捉襟见肘。2008年,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表示,我国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还有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甚至达到30人。而美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就已属较高水平。
武大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负责人邱均平说,我国研究生教育最当紧的是控制规模,提高质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此现状也很担忧,他说,“本身我们研究生质量就在下滑,再如此扩大规模,质量还将进一步下滑,甚至会超出我们的估计”。
缓解本科生就业难,还是为追求研究型大学? 本研比例倒挂 高校也很无奈
研究型大学,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水平有多高
今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与2003年的26万多人相比,10年间翻了一番。
这些多高校扩大研究生规模,是为了缓解本科生就业难,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高校出现本研比例倒挂现象
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从2003年开始,熊丙奇就开始关注研究生扩招现象。
当年,本科生出现就业难现象,有人提出扩大研究生规模来缓解。一时,众多高校竞相追逐研究生规模。重点大学定位为研究型大学,扩大研究生规模,一般本科院校则乘机申请硕士点、博士点。
熊丙奇说,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科生就业难,但高校主要还是看中了研究生招生巨大的生源市场,迎合了社会上畸形的高学历消费需求。从去年的毕业人数来看,北大、中科大、清华等10所高校的研究生毕业人数,都超过了当年的本科生毕业人数。其中,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人数比本科多3300多人,中国人大、中南大学多出2800多人,北大多出2500多人。这就是说,至少3年前,这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就超过了本科生。
武大2002年硕士生招生计划只有4000人,此后增长很快,2006年4800人,2007年4900人,2008年5000人,2009年5900人,2010年6100人,2012年招生规模达到7704人(硕士生6140人,博士生1564人),而2012年本科生招生规模才7650人。
2012年,华中科大研究生招生规模7652人(硕士生6210人,博士1442人),本科生7500人。而武汉理工和华中师大硕士生也发展很快,今年的招生数量分别是3730人和3130人。
北大清华两校的情况比武汉高校更严重,研究生总数早已超过本科生,其中清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0.61:1。
有的导师一人带30个研究生
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使得高校原本不“富裕”的师资捉襟见肘。
近几年来,媒体频频见报,称一名教授带十多名甚至数十名研究生,有些学生一年也没见过导师几回。“一个人带这么多学生,怎么可能培养出好的人才来。”
有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2009年,全国在校博士生24.63万名,是1999年的4.56倍。
武大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调研发现,目前,包括北大、浙江大学、武大、华中科大等6校在内,每年招收研究生规模在6600以上,这意味着,这些高校研究生在校规模超过2万人,其他万人规模的高校更是不在少数。
这么多的学生,那么师资力量如何?2008年,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表示,我国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还有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人。而美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属较高水平。
一直以来,武汉大学在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规模。目前,博士生导师1290余名,硕士生导师2680余名,相比国内其他高校,师生比例算不错的,但面对如此多的研究生,也还有些吃力。
按照国际经验,一位导师同时指导2—3名研究生效果较好;5—6名是导师精力许可范围内、能够保证培养质量的上限。考虑到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按照一个导师一年招收1—2名研究生计算,3年内同时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应为3—6名。
硕士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自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2005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
一份来自江苏省人才市场的统计也佐证这种尴尬: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为90.30%,专科生为94.10%,研究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就业率近8个百分点。
武大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负责人邱均平说,我国目前有30多所985高校自我定位为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之分,来源于国外。随着我国本科生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我国985高校渐渐加快了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邱均平说,我国有几所大学是国际上承认的研究型大学,虽然这还没有定论,但我国的研究型大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些高校,以为研究生规模扩大了,就是研究型大学了,其实相差甚远。”对高校一味追求规模的做法,熊丙奇也不以为然。
质量下降该“刹车”了
面对研究生大扩招,熊丙奇发出警告:本身我们研究生质量就在下滑,再如此扩大规模,质量还将进一步下滑,甚至会超出我们的估计。
武大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负责人邱均平说,我国研究生最当紧的是控制规模,提高质量。“有些导师招得太多了,有些资深教授,一届就带5、6名博士,10多个硕士生,几届下来都有一个班的规模了,他有那么多精力吗?”
邱均平还对“官员博士”现象进行了批评。相比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质量更堪忧,高校为了争取所谓的社会资源,不惜为一些官员大开绿灯。“高校如此扩张研究生规模,是急功近利的表现。”熊丙奇质疑高校的做法。但他同时认为,有时候学校也很无奈:社会评价高校的“好”与“坏”,往往会看它有多少个硕士点、博士点。
他建议,高校应尽快去行政化,扩大高校自主办学权,将办学权力交给学术委员会,由专家教授来办学,这样才能办出特色学校来。“研究生型大学,不在于它的规模有多大,而在于它的水平有多高。”
记者屈建成 通讯员牛奉高(武汉晚报)
第三篇:新闻专业就业
新闻专业就业形势分析与前景
摘要:近些年来,新闻专业的热度不断攀升,但作为一名大四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感觉到新闻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太乐观,这与我们新闻教学模式有这很大的关系。怎样办好新闻专业,使新闻专业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专业就业发展前景
一、新闻专业招生“热”与就业“冷”的现状
随着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新闻传播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1983 年,全国只有14 家新闻教育机构。199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研究生专业目录,新闻学由过去的二级学科调升为一级学科,列为“新闻传播学”,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在这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新闻学教育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各高校陆续设立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和媒介创意等专业。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1994 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 个,到了2006 年,全国已有460多所各类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 个,在校生达到13 万余人,每年的毕业生由20 世纪80 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3 万余人。2008 年,新闻传播类专业点则增长到877 个,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5 万人。除了以上数量上的“热”之外,办学单位的层次向两极延伸,各新兴专业方向渐渐兴起,也进一步带来新闻传播教育的“热”。最近几年,新闻传播教育开辟了很多新兴的专业方向,如媒介经营管理、网络编辑、影视传媒等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至此,新闻专业的 “热潮”已全面形成。
但与之对应的却是就业“冷”。不少普通高等学校认为设置新闻专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相继增设新闻传播专业,一些新办的民营高校、独立学院,也纷纷设立,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新闻行业发展变革的影响。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不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据2003年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停办报刊共677种,其中削减、停办的多以行业报、地市报、县报为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教授曾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新闻媒体将维持现有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我国新闻媒体目前的数量大体上控制在: 报纸2200 多种; 期刊8000多种; 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约1000个。.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新闻出版总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贯彻“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政策,因此,我国新闻媒体目前的数量大体将控制在“报纸约2200 多种;期刊杂志8000 多种;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约1000台”的范围以内。④这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闻媒体将维持一定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因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将是有限的。
急速膨胀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有限的就业职位,必将导致供过于求的就业格局。更雪上加霜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报道的质量和专业性,很多媒体在招聘人才方面不再局限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中文、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同样能在媒体大展拳脚,而且更具专业优势。.新闻专业毕业生量大而质不高十年前,各校跟风开办新闻专业导致了一系列潜在问题。由于新闻类专业投入成本小、开办门槛低,很多学校在师资、教材、设备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设此类专业;有的学校甚至从其他文科专业找来两三个教师就挂牌招生,一些基本的专业课也未能开设。
这种办学态度必然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质量的下降。
目前,很多新闻学院开设的专业实践课很少,大学四年真正需要学生实践采写的课程只有两三科,而且实践大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很多同学在学校都从未独立进行过任何新闻实践。
另一方面,媒体也感到了这些快餐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媒体的工作要求,在媒体市场日益细分的前提下,一些单位甚至更喜欢录用其他专业的学生,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优势正在不断丧失。
二、解除困境的途径
1.新闻专业必须术业有专攻
我是学新闻的,但新闻也是有方向分类的。记者有摄像记者、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等等,编辑有美术编辑、文字编辑„„是做网络新闻还是纸质新闻?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说,我们必须得在新闻学教育的过程中分清方向,让学新闻的同学术业有专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培养特色人才。随着新闻事业的变革,目前,我国新闻事业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急需一批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非新闻类)底蕴,又具有新闻实践能力的人才;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一步融合,必然需要一批具有现代传播技能的新闻专业人才;随着媒体小众化的发展,需要既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传播技能,集采编与制作于一身,一人顶数人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政府信息网络的开通以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政府传播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随着企业树立形象、扩大影响的内在需求,企业传播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可见,随着新闻前沿阵地的不断扩大,新闻专业的学生除了媒体还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他们可以拓展新的就业领域。
与此相适应,学校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也应该具有特色。但是这个特色并不是几个专业老师在教室里空想出来的,而应该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媒体需求、经过实践后形成的。除了媒体需求外,在形成专业特色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自己学校的其他资源、自己学院的实力、学生的特点等因素。并且要随着环境等因素的改变,随时调整专业特色。
2.新闻学学生应该多从自我做起,增强综合素质。
当今世界时信息的世界,掌握信息的速度与容量成为制胜的关键。新闻学的学生更应该快速的掌握信息,不断扩充自己的容量,以自己的文字、摄影、摄像为基础,努力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被方汉奇称为“中国职业新闻记者之第一人”。在他的新闻思想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四能说”。“四能”,即新闻记者要“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及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四能”体现了人最基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倾听能力、写作能力,这是一个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最为核心的几种能力。但这些能力都要在实践中培养,通过填鸭式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只有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适应新闻媒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宣传报道工作的需要。
3.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新闻专业的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新闻媒介的现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这就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新闻专业的师资建设要走请进来和走出去的道路,要经常请在媒体工作的一线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讲课;同时,把高学历的教师派到媒体去锻炼,通过实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对新闻专业的教师考核,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不应以科研为主导,而应重视新闻实务。
于此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多给他们提意见。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多鼓励他做文字编辑等“后台”工作,性格外向的,多培养他们的口才,锻炼他们的胆识。因材施教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我热爱新闻专业,更想我们新闻专业的明天更加美好。教育是两个方面的事,在学校和老师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以负责的精神,刻苦专研,学好这个专业,让我们新闻专业能走得出去,走得更好。
新闻0702 20074463 王柄皓
第四篇:舞蹈专业就业指南:职位参考
中舞网
舞蹈专业就业指南:职位参考
做一名舞蹈演员或是舞蹈编导并不是你的唯一选择。在教育和其他相关领域如舞蹈管理、行政和产品都有很多机会。不要低估你作为舞者所学到的技巧、知识和经历。决心、开放的心态、实践经验是找到工作的关键条件。注意,你在某个环境中工作,需要其他支持或是培训。以下是一些舞蹈专业毕业生可以考虑的职位。
专业舞者
舞者可以在多种环境中从事表演工作,例如音乐作品以及其他民族舞、踢踏舞、爵士舞和其他流行舞种的舞蹈作品。他们还可以在音乐剧、剧院、电视、电影、音乐录影带和电视广告中表演。舞者通常是在舞团中表演,尽管有些顶尖的演员会表演独舞作品。
舞蹈治疗师
舞蹈/运动治疗师为不同年龄层的个人、群体和家庭在不同环境下提供服务。他们重在帮助客户提高自尊心、改善体形、培养有效地交流技巧、建立于他人的关系、获得洞察行为的能力,同时也培养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舞蹈/运动治疗师的工作环境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中心、学校、敬老院、戒毒所、心理咨询中心等。舞蹈/运动治疗可以是压力管理和防止身心疾病的有用工具。
舞蹈教师
舞蹈教师可能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授课,并教授许多不同风格的舞蹈,比如踢踏舞、现代舞、体育舞蹈、民族舞、芭蕾等。他们还需要具备为学生编舞的能力。如果在学校工作,还需了解舞蹈史、人体
中舞网
中舞网
解剖学和心理学知识。舞蹈教师需要有良好的交流技巧,喜欢学生,喜欢帮助他们学习。
舞蹈编导
许多舞者也是舞蹈编舞,创作舞蹈作品。要编创专业的舞蹈作品,你不一定要做一位舞者,但这通常是你获得第一份编舞工作的主要途径。创作舞蹈作品是个令人满意的工作,因为你有机会创作并使一个全新的东西诞生。但是,舞蹈编导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工作,很少有舞蹈编导能只靠为剧院、影视作品等编舞谋生的。许多专业舞蹈编导都是从大学期间为朋友或演出活动编舞开始的。
中舞网
第五篇:新闻专业研究生阅读书目
新闻专业研究生课外阅读书目
一、新闻传播类
1、[英]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2003
2、[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华夏出版社,2003
3、(美)埃默里 等著:《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美]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5、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2
7、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2
8、赵月枝:《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9、孙旭培:《规矩与方圆——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与规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0、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系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至今,每年一本)
11、徐宝璜:《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丛书—徐宝璜新闻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2、(美)哈特:《传播学批判研究:美国的传播、历史和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美)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南香红:《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南方都市报汶川地震报道全纪录》,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15、童兵:《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至今,每年一本)
16、李金铨:《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7、邓科:《后台》(1、2、3),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2008,2010
18、李大同:《冰点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9、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0、黄旦:《传者图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1、[英]詹姆斯·库兰等:《大众媒介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6
22、[英]罗杰迪·金森等:《受众研究读本》,华夏出版社,2006
23、[美]简宁斯·布莱恩特等:《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华夏出版社,2009
24、[美]赫伯特·甘斯:《什么在决定新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5、[美]迈克尔·舒德森:《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6、[美]塔奇曼:《做新闻》,华夏出版社,2006
27、[英]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华夏出版社,2007
28、[美]吉特林:《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华夏出版社,2007
29、胡翼青:《再度发言: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30、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1、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2、[美]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3、[加]罗伯特·哈克特、赵月枝:《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4、马杰伟、张潇潇:《媒体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5、陈韬文等:《与国际传播学大师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6、[美]伊莱休·卡茨:《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7、王维佳:《作为劳动的传播——中国新闻记者劳动状况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二、人文社会科学类
1、孙立平:《守卫底线:转型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孙立平:《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动作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共14本)《经济学是什么》、《历史学是什么》、《伦理学是什么》、《哲学是什么》、《美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宗教学是什么》、《逻辑学是什么》、《心理学是什么》、《人类学是什么》、《社会学是什么》、《法学是什么》、《教育学是什么》、《政治学是什么》
8、《介绍丛书》,安徽文艺出版社(共40册),平装
视读卡夫卡、视读心理学、视读弗洛伊德、视读人工智能、视读达尔文、视读社会学、视读数学、视读相对论、视读凯思斯经济学、视读逻辑学、视读扣学、视读伦理学、视读符号学、视读科学、视读斯蒂芬·霍金、视读人类学、视读莎士比亚、视读宇宙学、视读时间、视读混沌学、视读存在主义、视读批评理论、视读遗传学、视读启蒙运动、视读东方哲学、视读尼采、视读语言学、视读浪漫主义、视读加缪、视读意识学、视读柏拉图、视读萨特、视读亚里士多德、视读卢梭、视读进化心理学、视读后现代主义、视读心智与大脑、视读传媒研究、视读心理治疗、视读本雅明
9、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修订版),新星出版社,2011
10、(美)巴比:《社会研究方法(11版)》,华夏出版社,2009
1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三联书店,2005
13、(美)波普诺:《社会学》(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4、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
15、(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一种对解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6、(英)安东尼·吉登斯:《为社会学辩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7、(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3
18、(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9、(英)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0、(英)安东尼·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1、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
22、蓝佩嘉:《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23、[美]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2006
24、[美]布莱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5、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三联书店,2002
26、[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7、[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译林人民出版社,2001
28、[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2003
29、[英]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0、[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1、[美]史景迁:《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史景迁系列可以关注)
32、孟繁华:《众神狂欢》(修订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33、余英时文集(十卷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