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庐山恋》赏析
《庐山恋》赏析
1980年电影《庐山恋》,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多个纪录。比如《庐山恋》是“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并且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吻戏;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过《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当年的新人张瑜也凭这部《庐山恋》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剧情介绍
中美越洋握手之后,侨居美国的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回国观光。在庐山游览时,与在山上潜心攻读的小伙子耿桦相遇,彼此产生爱慕之情。耿桦因父亲遭“四人帮”审查而陪重病 缠身的母亲来庐山养病。结识周筠后,因和周筠的频繁接触,受到传讯,周筠怀着惜别的心情回美国去了。“四人帮”被粉碎后,周筠再次来庐山旧地重游,对耿桦倍加怀念。其时,已是清华大学研究生的耿桦,来庐山听学术报告,不期与周筠重逢,两人欣喜若狂,约定结婚。耿桦征求父亲耿烽的意见,给他看周筠一家人的合影。耿烽认出周筠的父亲周振武是他当年在黄埔军校的同学,后来在大革命的风暴中,成了在战场上拼杀的敌手,怎能允诺这门亲事呢?经过一番波折,怀着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两位老相识在庐山相会,变冤家为亲家。周筠和耿桦更是欢天喜地,有情人终成眷属。
《庐山恋》大大提升了庐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为此,庐山风景区专门兴建了一座小型影院,每天从早到晚放映这部影片。“游庐山,看《庐山恋》”,成为庐山多年来一个固定的旅游项目。据统计,到1999年,《庐山恋》已在这家电影院里放映了6300余场,其票价也从最初的三毛钱变成了今天的30元。2002年底,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电影《庐山恋》创造了“放映场次最多”、“用坏拷贝最多”、“单片放映时间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并且这些纪录每天还在不断的增长。
剧中知识介绍:
白鹿洞书院,其地位——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合成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今湖南善化岳麓山)书院、白鹿洞(今江西庐山)书院、嵩阳(今河南登封)书院、应天(今河南商丘)书院。)枕流石——宋代理学家朱熹读书的地方。
花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御碑亭:朱元璋有关的历史
瀑布:
望庐山瀑布水⑴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⑵。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⑶。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⑸。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⑹。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⑻;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⑼。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⑽;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⑾。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⑿。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⒁。
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⒃。[3]
庐山日出、云海
东林寺:晋朝慧远创建的,陶渊明,孟浩然,白居易。
聪明泉: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背景音乐
剧情介绍
《庐山恋2010》是《庐山恋》的延续。该片讲述了30年后,周的女儿耿菲尔从海外学成归来,片中两位男主角都对耿菲产生好感,由此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恋爱故事。1980年,爱国女青年周筠(张瑜饰)与耿桦(郭凯敏饰)之间轰轰烈烈的旷世奇恋谱写了那个时代的关于爱与美的经典回忆,也令一代人刻骨铭心。30年后,2010年。进入中年的周筠,已是掌管着一家规模宏大的集团公司的商界女强人。其女儿耿菲尔(秦岚饰)自海外学成归国,正准备和妈妈一样在商界大展一番拳脚。期间,耿菲尔与母亲周筠的商业伙伴韦宁(方中信饰)擦出了爱情火花;很快又在一次飞行旅途中,和自由摄影师马缰(李晨饰)邂逅,耿菲尔陷入了与两位男主角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左手是意气风发的商界精英,右手是阳光帅气的欢喜冤家,耿菲尔将如何抉择?谁对她的爱才是真心?谁对她的爱更经得起考验?母亲周筠又将如何面对与陷入热恋中的女儿的观念冲突?爱情背后又将引出怎样的尘封往事与感情阴谋„„
第二篇:《庐山恋》观后感doc
《庐山恋》观后感
很简单,很美好,在虚浮的现世,偶尔回过头看看,就会明白我们社会的进步与时代青年的成长。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政策十年一变,十年前的我们,十年后的我们。在现实面前,曾经的那点淡淡的憧憬慢慢地也无暇顾及了,但是我们应该抓住理想时代的尾巴。
我们可以轻易地从电影人物的刻画上看出那个时代的精神。女主角是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国民党将领子女,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趁着中美政治关系解冻回来祖国南方看一看文革后的中国,实现中国人“叶落归根”的情结,还在召唤海外游子归来为四化作贡献。男主角则作为社会主义新人,反映了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美好的精神追求和现代化向往,以建筑为基点展开故事。所谓无巧不成书,片中共产党老将军儿子与国民党老将军女儿相恋,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宿命。一个有序的世界,一些高尚的追求,一些东方人喜爱的矜持,还有挡不住的两情相悦,而这些又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名山之中发生。影片中环境与故事情节巧妙融合,这段美好的恋情在政治,仇恨等因素就像剧中围绕庐山的重重迷雾笼罩下,显得是那么的让人怜悯与叹息!
“I love my motherland”,这一稍微有累赘戏份却是它正契合了当时中国人在逐渐摆脱了政治束缚和意识形态压制之后的积极心态,建设国家和振兴中华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同时也的确是很多年轻人心中的至高理想。
时光回溯三十年,那个时间节点正是经历了精神信仰压抑之后,中国民众情感剧烈释放的年代,电影反映出在黑暗桎梏封锁下人们急需抚慰的心灵,它所创造的观影奇迹其实也和中国当时的年轻一代呐喊声成正比的。片中耿桦的父母虽经受了文革的迫害依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建设国家的浪潮中,而且他是以“胜利者”的宽容来迎接当年的朋友和后来的敌人——周振武。这一方面有开放的意味,另外一面也的确是当时很多老革命的心态,因为他们心中的信仰还没坍塌。这是一个属于那个年代的共产党员的宽容与博大。
我想时过境迁之后,这部片子仍保留着意义,展现了那时候的精神,与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那时没有异化了的技术与观念乃至大众意识文化形态的反干扰与入侵,更显示出那个时代青年和共产党人的追求。
第三篇:《庐山恋》观后感
观《庐山恋》有感
初看庐山恋时还是挺云里雾里的,有点找不着北,而后知道了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粉碎四人帮后,新中国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虽然故事是围绕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这条主线,但其中我们一步步的看到了中国的变化,那是一种思想层面上的变化。我们可以轻易地从电影人物的刻画上看出那个时代的精神。女主角是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国民党将领子女,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男主角则作为社会主义新人,反映了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美好的精神追求和现代化向往,以建筑为基点展开故事。一个有序的世界,一些高尚的追求,一些东方人喜爱的矜持,还有挡不住的两情相悦,而这些又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名山之中发生。影片中环境与故事情节巧妙融合,这段美好的恋情在政治,仇恨等因素就像剧中围绕庐山的重重迷雾笼罩下,显得是那么的让人怜悯与叹息!
影片中,男女主角反复说着“I love my motherland,I love th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的情节令人感动。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心中不仅怀着美好的爱情,更是胸怀祖国,有着将祖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国家的崇高理想。从他们一遍遍大声说着自己内心的渴望,一边说着对祖国的热爱,我不禁对他们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就缺乏那种使命感,那种与祖国荣辱与共的,对祖国深深眷恋的情感。“I love my motherland”,这一稍微有累赘戏份却是它正契合了当时中国人在逐渐摆脱了政治束缚和意识形态压制之后的积极心态,建设国家和振兴中华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同时也的确是很多年轻人心中的至高理想。不要质疑那时候的电影风格是写实的还是浪漫的,实际上,跟现在相比,那时候的电影才更贴近生活,更美好刻画社会主义的追求。
感谢造物主,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有一丝喘息的机会跟空隙。在创造太多的丑陋的、物欲横流的事物充斥我们的眼球的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那么多的过目不忘的美丽山河。让我们污浊、凌乱的心灵,能够在清清溪流中涤荡、纯净。
第四篇:《黄河绝恋》赏析
电影《黄河绝恋》赏析
一、剪辑技巧
在电影《黄河绝恋》的一开头就以照片为导线,主要运用了大量主客观镜头来进行描写,并通过主观镜头所显现的画面来进行主人公的一个回忆。在这小段的剪辑中,相机和照片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照应,给主人公的回忆增加了一段令人沉思的感觉。另外,画面由回忆转到客观发生的事情时,在剪辑手法中运用了声音先入的方法,这样在转场上十分顺畅,在另一方面再次体现主人公对回忆的孜孜不倦。
在镜头选取与声音配合的把握上,曾有一段就是主人公第一次上到长城,本段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故事。每次所提到的人物或事物,镜头都能巧妙地转到所提到的画面,这也类似叫板式的蒙太奇,转场直接且流畅。此外,在多处的转场上都能配合背景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加强画面的节奏感和变化频率。声音的突进,往往能打破画面的沉静,给观众一种紧张的气氛,并且用背景音乐来体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情况等等。
在声音的剪辑上,也巧妙地运用了一些通道进行处理声音,如淡入和淡出,低通、高通等等来加强声音的效果和转场的效果。
在转场的剪辑上,有一部分都是用一些环境描写来进行渲染整个背景的感情。例如安排小鸟与红枫树林用来渲染一种和谐的气氛,给画面以红色和黄色的主色调为主,消除上个画面的紧张和不安;日出和日落不但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也体现了主人公的身体状况和内心的变化等等。有一些运用了模糊画面的转场,来进行回忆。
在画面的处理上,使画面的色调偏黄或偏红来渲染不同的气氛。
在动作的剪辑方面大多数都能连贯和顺畅的反应动作的完整性。但我觉得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放牛童被炸弹炸的时候,所描写的动作虽然安排上面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在动作的完整性上面还是有点欠缺,导致画面的跳跃性比较明显。
二、拍摄手法
在拍摄手法上面,比较明显地还是以大量的推、拉镜头来描写事物,总体上会以远景镜头来进行一个大方面地概括故事的发生,交代故事的进展。然而在每个镜头,也会运用一些摇镜(由上至下、由左至右)来进行镜头的开始。
在影片中大多的拉镜头,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如尸体遍野都是从近到远来描写。
在推镜头这一手法上,也曾运用在一个面部表情的变化或体现。通过推镜头,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现的部位。其作用是突出主体、描写细节,使所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现出来,以加强其表现力。推镜头可以连续展现人物动作的变化过程,逐渐从形体动作推向脸部表情或动作细节,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影片中在镜头上还运用了一些调焦的手法。如主人公拔枪对准躺在地上的日本士兵时,焦距由面部转到枪的身上,在这里不但能从一个镜头在体现主人公的面部表情,还能体现手部动作,并且形成一个中镜头,给观众一种质疑的感觉。
对整个故事的安排上,为了说明故事的发展,特意安排了一些象征或侧面的镜头来体现故事的发展情况。如当放牛童被炸死之后,画面并没有放在小孩死后的尸体惨状而是从侧面描写小孩身上掉下的饰物;如当八路军进村时,从画面的布局上显得十分宁静,但又从侧面体现村子的死静,以一淌血的流出来引出故事、和事件发证的原因和过程,更添神秘和紧张气氛。
在部分画面的布局上,导演特意运用一些景物来构造画面。如花草树木来构造边框让画面变得更加唯美;背景的事物如“奔小康”可以体现故事的时间背景。
三、蒙太奇应用
在影片的小段中,运用了平行蒙太奇来以不同时空发生的两条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一方面叙述回中国途中所看到的景物进行回忆,另一方面展示回忆中所发生的事情。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并且在飞机失事时候,导演非常巧妙地运用蒙太奇“电影时间”的特点,通过主人公眼前的长城,删减了飞机如何飞到目的地不必要的片段,使故事的情节更加精简,内容更加富有内涵。
在另一方面,我也觉得部分场景或镜头过于冗杂。例如主人公的飞机撞到山崖上时,所切换镜头过多和耗时过长。对于飞机失事而又能导致两名日本士兵死亡必然所选择的镜头切换比较快速,运用蒙太奇来优化各个动作来体现整个事件发生的完整性。而影片中过多的描写放牛童和两个士兵的表情和动作,使整个片段给观众一种诙谐的感觉。
在主人公被小孩救上来的前后,导演安排了日军敌机飞翔和八路军上山的两个短镜头。这两个镜头虽然出现的有些莫明其妙,但是它们为下文故事的小孩被炸死和主人公与八路军的故事发生埋下了伏笔。
对比蒙太奇的运用,在八路军第一次进村时,当他们看到失去的同胞所想象的情景,前后画面分别用了两种色调(冷暖),但是配合声音和画面,这运用的暖色调红色更给观众视觉的冲击,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
通过叫板式蒙太奇,把画面直接转到黄河,上下呼应,转场直截了当,删减无用画面。
四、叙事手法
电影的叙事手法主要是以回忆叙事,按照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通过照片和主人公眼前事物为跳板进行故事回忆。
同时电影多处运用因果方式进行叙事,如通过多次突出女主人公身上的手榴弹给观众一种悬念,在电影后期才对其进行解释。
本电影剧作中也运用了主观叙述交叉进行方法。影片不断插入人物的回忆、想象等,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视点在客观、主观之间转换,兼有客观叙事性和主观抒情性作用。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交叉叙述,推进情节发展。它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结合起来,形成多时空跳跃的剧作结构。剧作时空的跳跃性缩短了时间跨度,带来叙述形式的变化和内容的扩充。叙述中主客观视点转换要有清晰性,避免叙述和表达上的模糊和杂乱。
五、导演个人风格的体现
虽然影片中是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但是在血腥的斗争中也不缺乏爱情的体现,《黄河绝恋》可以称得上战争和爱情的结合,体现人性融人的战争影片风格。从影片的各个地方不难看出,主人公从一个不认识中国文化和抗战士兵军人精神逐渐从每一个小故事中领会出来,如八路军摘水果需要付钱、对生命的看法等等。另一方面,从每个小故事中,都穿插着男女主人公的互动,通过大量的面部表情特写、肢体语言、内心情绪变化和象征性的侧面描写来阐述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影片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视点看到中国人民的善良,他们身上充满着人性,以崇高的行为和心灵赢得了他的敬爱。
六、时代背景对影片的影响
从网上资料可知,《黄河绝恋》拍摄于1999年,是国庆献礼片。通过外国人的视点看到中国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不屈的民族精神,看到他们博大的胸怀、崇高的人性和对和平的呼唤。正值五十年国庆,本影片能再次呼唤起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冯小宁通过低成本来创造本影片却给观众出乎意料的视觉效果。对于影片来说,1999年的时代背景给了影片许多在拍摄、公映等等方面的机会,让本影片吸引众多人的眼球。
(参考资料:)
第五篇:电影《黄河绝恋》赏析
电影《黄河绝恋》赏析
滚滚黄河,折服多少英雄好汉;巍巍太行,震撼无数华夏儿女。那是我们魂牵梦绕的母亲河,那是我们万分敬仰的父亲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傲骨和英魂。而就在这黄河边上,太行山脚下,冯小宁导演为我们奉上了一场震惊人心的灵魂盛宴——《黄河绝恋》。冯小宁曾说:“《黄河绝恋》的‘恋’指的不是一般的男女恋情,而是对中华民族的灵魂、对黄土地、对黄河的眷恋,是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的一首颂歌。”
《黄河绝恋》采用了倒叙蒙太奇,在一个美国老人的追忆中完成了整个故事。虽然这是一部战争故事片,但是它跳出了战争故事片惯用的叙事方式,以一个美国飞行员的独特视角,生动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勇敢与无畏的爱国精神。《黄河绝恋》中,革命与爱情相互纠结,安洁与欧文为例的那个时代的爱情,由于熔铸进有关国家前途民族解放的宏旨而辉映成为一种“大浪漫”,使影片既有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异国恋,又有为革命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情节,让浪漫与壮烈相交融,成功的表现了人性中的“大感情”与“大爱”。影片虽然描述了个传奇性个故事,但却努力贴近生活,哪一老一小,一个是用大葫芦帮助安洁欧文渡河,一个是抓蝎子为欧文治伤,这两个细节,是那么的充满了生活情趣,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气息,感受到了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与那艰苦环境斗争的人民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他们生命的跳动。这里有古老安详的长城、神圣神秘的古庙、气势磅礴的黄河和庄严壮观的黄土地等地理奇观,有新奇的地方戏表演与不可思议的吃蝎子等各种奇特的民风民俗,有海陆空的战争以及各种血腥屠杀的暴力场面,有深情的美国老兵、美丽的八路军女战士、邪恶混杂的寨主和假汉奸等人物,创造了低成本中国式好莱坞大片的奇迹。《黄河绝恋》中最经典的镜头莫过于安洁戎装在身,在黄河边上的突出崖石上,忘情的展开双臂,缓缓的合上美丽的双眼,向蓝天和苍穹尽情舒展,这个镜头必将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而载入史册。在影片末尾,欧文在黄河边上将一张张照片放入激流中,让生命归还与黄河,放牧的小孩、可爱的花花、慈祥的父亲、严肃的黑子、美丽的安洁,随着一个个人物的出现最后定格在安洁在黄河边上伸开手臂拍的照片,而音乐的从低到高,到小提琴曲《夕阳山顶》的高潮,使得影片有了总像度,声音填充了画面的空隙,在这里导演利用了声音分离的蒙太奇使得现在时的画面和过去时的声音结合,表现了人物的回忆和心里变化,同时引导观众的视觉感受,而音乐烘托了气氛,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到了影片的故事情境中。《黄河绝恋》充分体现了冯小宁导演秉持的电影要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宗旨。影片中大量出现大远景与长镜头的结合所呈现的宏大场景,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手法去渲染和铺陈,表现出了自然的壮美与人性的光辉。片中哪苍茫的黄土和奔腾的黄河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张力,与电影的主题所要表达的残酷与矛盾相对比,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罪恶与生命的可贵。在这巨幅的背景画卷中,影片人物显得渺小而又顽强,这里不仅蕴含着一种对自然的敬畏,而且在有限的屏幕空间内大大拓展了电影表现的广度,给人以史诗般宏大的感觉。《黄河绝恋》也打上了冯小宁导演使用色彩来渲染烘托这一大特色,符合了影片以颜色打头的特征。例如安洁照相时背后奔腾的黄河,就以一种野性的色彩表现着生命的奔流不息,而欧文背着花花登上黄河的彼岸时,哪前方浑然的红色,暗喻着生
命的炽热,象征着希望和光明,使影片中人物的情感在色彩的铺陈中宣泄,而电影的主题也在色彩的烘托中凸显,可以说大片的色彩构成了电影最写意的部分。在《黄河绝恋》也体现了冯小宁导演用音乐来贯穿影片,烘托主旨的风格。“夕阳山顶”便是影片的主题曲,听着那悠扬醉人、凄美摇曳的小提琴声,眼前仿佛呈现出哪嫣红的夕阳,哪滔滔的江河,哪绵绵的山顶,哪轻轻的爱语,那婉转悠扬具有穿透力的音符,使观众不断涌出感动和共鸣。“夕阳山顶”带给我们一种强有力而震撼人心的温柔。再如那一曲《再见黄河》,小提琴声伴随着黄河的汹涌澎湃,仿佛是送给天使安洁的挽歌,哪琴声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牵动着大洋彼岸一个美国老兵的心跳。
上个世纪末,中国正处在一个过渡的时代。国内急剧的社会变迁,使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个翻云覆雨的社会动荡中丢失和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而风起云涌的国际形势使世界在和平与战争之间不停的徘徊。由于现实生活本身提供了比任何戏剧都更加富于戏剧性的素材,也提供了比任何故事都更加具有故事性的传奇,致使电影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最终形成所谓“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中国式主流电影,而《黄河绝恋》顺应潮流试图完成了战争片与民族英雄主义精神的统一。
看完了《黄河绝恋》,忘不了哪一曲高亢的陕北民歌,哪一片叶子吹出的悲壮爱情,忘不了哪黄土高原上奔腾的骏马和黄河渡口那永恒而壮烈的一个人的战争,忘不了那黄河水里流逝的生命,那一身戎装勇敢坚强的女子与那段旷世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