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探讨

时间:2019-05-12 18:0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探讨》。

第一篇: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探讨

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探讨

贺菊香

(湖南怀化学院广播物理与工程系,湖南怀化418008)

【摘要】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正处在从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变革时期,广电部门特别是省级以下广电部门和西部地区缺少大批受过专业教育,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广电部门普遍存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严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工程广电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目前,“电力、电信、电视”“三电”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事业,既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又是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广电网络正在普及到全国每一个乡村。截至2004年底,全国广播和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4.05%和95.29%[1]。我们要围绕广播影视的发展实际和技术前沿,加强业务培训,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2]。1地方高校设置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必要性

1.1 设置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据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底的统计,到2004年初,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总长度超过380万公里,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7000万户,全国大、中城市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卫星数字传输,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平台、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正在加快,广播电视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期间全国广电系统有“三项重点任务”、“一个支撑”和“一 1

个保障”。这“三项重点任务”包括:一是建立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安全播出和政令畅通;二是全面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三是全面加快我国广播影视系统升级换代和结构优化。到2010年,我国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全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有条件的地区实现户户通广播电视[2]。

“十一五”期间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播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进一步加快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广播影视管理和队伍建设[3]。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重视广播电视事业,要把广播电视事业作为“阳光工程”来做,加快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工程的建设和发展速度,尽快地实现“村村通,户户通”,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培养适应广电事业发展的素质高,技术好,敬业精神强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确保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质量,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确保我国信息产业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形成。因此,地方高校就肩负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

1.2 设置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是服务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中心任务,就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而言,目前在全国高校中开设全日制本科的不多,开设时间较长的是原北京广播学院,在其它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中,基本上属于新增专业,如南京邮电大学、西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湖南省除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办有该专业的专科外,其它高校都没有开设广播电视工程全日制本科专业,仅仅从人才培养的数量来说,远远不能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

以我们湖南省怀化学院为例,我院在思考申报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前,对怀化市及怀化市周边地区的广播电视工程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结构、学历、职称及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据我们了解,在省级以下广播电视工程部门中,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学历偏低,他们95%

是省内广播电视学校和其它中等专业学校其它专业的毕业生。仅怀化市而言,怀化市现有人口490万,下辖12个县、市、区,是国务院的“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就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而言,由于怀化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全区3400余个能够统计的村、寨(还有许多太偏僻而无法统计的小村、寨),就还有40% 的地方没有联通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有待解决广播电视盲点问题,与怀化市相邻的广西、贵州、重庆等省市的一些地区,其地理条件、经济建设情况和怀化市基本相同,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速度比较缓慢。就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仅怀化市广播电视局所属的怀化电广宽带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近10年的需求量为1200-1500名,而由于地域比较偏僻,地理结构比较复杂,经济相对落后,待遇不高等各种原因,造成引进外地人才困难,本地优秀人才也往往留不住。在怀化市广电行业现有的约1200余名正式职工中,广播电视工程方面的本科毕业生不到1%,市以下广播电视工程部门几乎没有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农村尤其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因为缺乏工程技术人员而不能建设传输网络,严重地影响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所以,广电部门对有学历、有技术、能够从事广播电视工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技术人才特别是本土人才非常需要和欢迎,因此,地方高校开设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为这些地区的广电行业培养需要的技术人才,可以提高这些地区广播电视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稳定这些地区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质量,进一步推动当地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符合地方高校“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服务当地,辐射周边”的人才服务方向。2地方高校开设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可行性

2.1 部分地方高校基本具备开设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属于电气信息类,地方高校如果开设有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基本上能够提供开设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所需的公共

课程教师队伍,能够提供工科应该开设的基础理论平台课程的教师队伍,能够提供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师队伍。部分方向性课程的教师和实践实验课程教学的教师可以采取从毕业生中引进或在省、地(市)广电部门中选择有学历、有职称、业务素质好的人员调入或聘为兼职教师。

例如怀化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专业任课教师20人,其中有博士2人,硕士6人,本科生12人;有教授1人,湖南大学特聘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8人,讲师(含实验师)6人,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被《SCI》、《EI》收录6篇,一名教师被列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能够承担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教学任务,19门专业课程、6门学科平台课程、8门方向课程全部能够开出,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计划,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另外,怀化学院还建立了与怀化电视台、怀化电视发射台、怀化广播电台和怀化电广宽带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四家广电部门的实习基地群,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校外场地。同时,还聘请了实习基地群中有学历、有职称、有教学能力的高级工程师任实践课程教师,可以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还计划在近两年里,从其它高校引进4-6名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对教师队伍进行补充和调整,争取在3-4年内建设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2 有充足的生源和很好的就业前景

据2002年统计,全球的电视机户约10亿户,其中我国占3.2亿户[4]。当前,广播电视系统正处在从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变革时期,我们缺少大批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有素的职工、科技专家、企业家及管理人员。在省级以下广电部门,普遍存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严重情况。

目前,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省级广电部门已经开始与地(市)、县广电部门联合成立宽带信息网络公司,共同开发广播电视产业,这些地区还需要一批有相应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宽带信息网络公司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这些地区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目的,就是为

解决这些地区的广播电视行业人才匮乏服务,按百分之五的专业淘汰率和百分之五的自然淘汰率,仅怀化市在5-10年内,全市需要1200-1500名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毕业生有较好的就业空间。在招生方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并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与广播电视部门联合办学,招生规模不要太大,每年招收近100名学生即可。

综上所述,在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是地方高校服务广播电视部门,特别是为经济不发达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培养业务精、素质好的广播电视人才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江澄.对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的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年第6期

[2]张海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十一五”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和事业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06年第2期

[3]朱虹.广播影视业2005年综述和2006年展望[J].广播电视信息.2006年第1期

[4]金国钧.我国有线电视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年第7期

第二篇: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传统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并以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之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新为例,探讨如何将地方传统音乐资源引入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体系之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促进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发展,开拓特色办学之路。

【关键词】地方传统音乐;音乐表演;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3-0206-02

在中国内地除去独立音乐、艺术院校,许多地方普通高校都也设立了音乐专业院系。随着高校逐年扩招,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容乐观,大多数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专业水平与专业独立音乐艺术院校学生仍有较大差距,就业缺乏竞争力。从近几年对湖南地区设有音乐表演专业的十余所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就业率与就业单位的调查分析可见:许多该专业的毕业生转岗、待业或以特长培训,琴行从业的人数逐年增加。

有人认为是生源质量或就业市场饱和等不确定性因素造成,而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上存在着不足。照搬独立音乐、艺术院校以往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教学中缺乏针对性及适应性,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综合以上特点,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授课内容应该以本地域和文化市场的需求为切入点。综合院校定位、社会需求、生源实际制定相关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从市场对音乐文化人才需求的角度上逐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培养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要忽视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如何将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表演专业的教育体系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

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将地方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引入,是对地域民俗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需要。保护、挖掘、研究再加传承发展对于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做为地方高校更是责无旁贷。就人才培养而言,本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引入向学生们传达了艺术的本然:源于生活,表现生活。这也能使学生对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专业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二、本地方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引入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音乐艺术教育的现实和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现状,将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之中是有着现实意义及合理性的。根据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自身特点。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大纲制定、课程开设等方面勇于实践。

(一)地方传统音乐特色课程进入常规教学

湖南城市学院地处湘中古城益阳,本地传承古老的湖湘文化,同时也是湘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湖南花鼓戏发源地,是公认的“花鼓戏窝子”。湖南花鼓音乐文化民间资源丰富。大量的优秀传统作品需要传承,与时俱进的改编、发展。

为适应湖南省推进文化大改革、大发展,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更多更好地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湖南花鼓音乐艺术承载人才,音乐学院结合自己实际,将本地方的传统音乐资源系统化地纳入常规教学。为音乐表演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三类:专业能力基础课程、专业能力核心课程、专业能力任选课程。并在这三类课程中都加入了与地方传统音乐相关的授课内容。例如:在专业能力基础课程必修中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该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地方传统音乐常识及欣赏,特别是湖湘传统音乐名曲名段赏析及演唱。这门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基础必修课程,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会演唱地方传统音乐名段。这门课程是所有地方传统音乐特色课程的基础。只有会听会唱了才能真正了解传统音乐,走近地方曲艺。

在专业能力核心课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地方传统音乐课程,如:声乐表演方向,开设《舞台表演与创编》,本课程是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地方花鼓演唱水平,系统地学习传统花鼓音乐主要唱腔和舞台表演形式而开设。器乐表演方向,开设《器乐合奏》,这门课程是针对民乐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在排练中加入地方传统音乐的合奏和伴奏,课程能够让学生熟悉花鼓的经典曲牌,以乐队合奏的方式体会地方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专业能力任选课课程中开设了《益阳地方音乐》、《湖湘传统音乐》,两课程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地方传统音乐认知的理论水平。

除以上课程设置之外,音乐学院还在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添了若干个学分的实践教学环节,并且分散于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及艺术实践之中。如:艺术观摩、艺术采风、专业见习、专业实习、音乐会等,要求学生必须亲身参与地方传统音乐的挖掘、传承、排练、演出实践。并且将期末考试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汇报演出就是该的专业考试形式。

(二)编写相关地方音乐课程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参考及依据,没有实用性的高水平教材,教学活动往往就容易流于形式。因此编写地方传统音乐课程教材是必要和急需的。

学院地方传统音乐研究团队和本地知名音乐传承者对当地音乐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再创造,编写了一系列高水品的学术著作及实践教材。如唐海燕教授编写的《益阳地方音乐》一书。因地制宜编写地方传统音乐课程教材是奠定地方传统音乐引入地方综合高校音乐表演课程的基础。

(三)构建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平台,积极开展相关地方传统音乐研讨

由于传统的院校音乐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沿袭问题,大部分地方高校师资知识结构中并不具备与本地传统音乐相关联的知识储备。也就是说让地方传统音乐引入地方高校课程体系之中,首先是要在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培养和挖掘具有地方传统音乐素养,具备系统的地方传统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及受过专业化训练的师资。

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音乐学院从自身找突破,不断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梯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成立了“益阳花鼓戏文化产业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校级创新团队、“湖南城市学院湖湘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所”、“湖南城市音乐研究基地”,经常组织专家团队研讨。如在今年4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和平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朱咏北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春福教授就“湖南花鼓戏音乐文化”来音乐学院进行调研。音乐学院特邀原益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谭兆龙教授,国家一级作曲家、益阳市音协副主席吴解元老师,益阳花鼓剧团团长段固良来院交流讲座,这些举措对进一步弘扬湖南花鼓音乐文化,提高学院师资花鼓戏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将地方传统音乐资源引入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是区别于传统院校式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无论是立足本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促进,还是完善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提升音乐教育、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湖南城市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第三篇:地方高校省级工程中心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摘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对加强地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与学科内涵建设,以及提升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笔者以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为例,认为地方高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注重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与方法.关键词: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引言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培养地方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依托领域科技实力较强的重点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组建的科研开发实体[1]。地方高校中诸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在全面提升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区域社会服务的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大多注重了人才队伍建设和试验硬件设施建设,而对科研平台文化建设方面考虑较少。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建设是提升省级科研平台内涵、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是各类人员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与物质财富的积累。“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在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在榆林学院组建成立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笔者以该研究中心为例,探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建设内容与实践途径,以期为省级科研平台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1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1.1有利于促进学校应用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

当前,国务院颁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2]。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地方本科高校实现应用转型发展,以及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推动作用[3]。

1.2有利于加强学校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学校科技创新与竞争能力

地方高校通常科研起步晚、高层次人才短缺、科研条件落后等各方面因素,出现科研核心竞争能力差、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现象[4]。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可以增强学校对外展示宣传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有利于稳定已有研究队伍,还能吸引和汇集优秀人才,并通过省级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将会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竞争力。

1.3有利于推动学校学科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水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常依托特定的专业学科,研究中心成员承担科研与教学双重任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间存在内在的相互关联,也是联合培养研究生和大学生科研实践的重要平台[5]。研究中心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学术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具有价值导向、行为约束、激励与鼓舞的作用[6],这对不断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笔者认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环境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3个方面。

2.1环境文化建设

2.1.1文化走廊建设

在研究中心建设文化走廊,即在步入研究中心的醒目位置挂上研究中心的中英文名称及Logo,在往里走廊的墙壁上挂上带有灯光效果的展板,在合理的位置设立展示橱窗。在制作研究中心的中英文名称时,要确保英文名称准确无误,因为要么是打印疏忽要么是中国式英语翻译导致的公共场合错误的英文标识或名称屡见不鲜。Logo的设计也很重要,能够体现中心的文化特色,构思新颖创意,图案简洁,色彩鲜明大方,必要时要请专业人士进行设计。展板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主要介绍研究中心的整体情况,板块内容可包括:中心简介、中心定位、中心研发方向、中心主推技术、对外服务项目、主要科研项目、主要工作和成绩、主要科研成果、荣誉与奖励、领导关怀与重视、媒体关注、科研团队介绍、团队成员笑脸墙、最新重大成果介绍、关键核心技术图示、大型仪器设备展示等。通过橱窗将科研成果或开发的产品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比如做绒山羊相关研究的实验中心,橱窗里可以摆放活灵活现的绒山羊标本和穿戴羊绒服装的模特等,再配备壁挂式电视,在有参观人员时打开电视,播放实验中心简介及媒体采访等方面的视频,通过视听同时展示,提高宣传力度。

2.1.2实验室文化建设

在研究中心实验室门外挂门牌编号及实验室中、英文名称,在实验室内的墙壁上挂一些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实验注意事项等展牌。实验室内应优化实验室布局,注意仪器的摆放,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并将做有毒害污染试验的域区标识出来,此区域所使用实验器材不能随意搬动或拿出区域,进行相关实验必须在此区域进行。此外,在某些实验室的窗台上可以摆放一些盆栽花卉,以净化和美化实验室环境,亦在试验闲暇之时陶冶情操。

2.2人文文化建设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学术交流,提升师生的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及科研能力,可尝试如下几种方式:2.2.1组织师生进行学习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和实地考察对新进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师生参加国内举办的一些与自己科研领域相关的专业研讨会或学术会议;组织教师去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新的实验设备,学习新的实验技术及实验管理经验。

2.2.2在自己实验室内举办

Seminar实验室每周举办一次Seminar(学术研讨会),一周进行Workreport(工作汇报),另一周进行Journalclub(文献报告),Workreport和Journalclub交替进行。进行Workreport时,每个人简要地汇报自己这两周的工作内容或试验进展,重点提出自己在工作或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其他人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主讲人(每次一位研究生)将自己的试验进展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其他人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发言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Journalclub时,每个人简要地汇报自己这两周看了哪些方面的文献,讲一些从文献中的收获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主讲人(每次一位研究生)选取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章或导师指定的paper,以PPT形式给大家进行讲解,供大家共同学习,要求所选取的文章为SCI期刊收录文章,并提前一天将所选文章通过邮件形式发送给大家。

2.2.3网站建设及微信公众平台搭建

建设具特色文化的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网站与微信平台进行信息与技术交流,达到普及科学知识、报道研究资讯、提供产品展示平台、搭建研究与产业化桥梁的目的。

2.3制度文化建设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制度应由地方高校的国资与实验室管理处统一提供,体现中心实验室特点的制度由本实验室制定。如笔者所在地方高校关于实验室方面的规章制度有:榆林学院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榆林学院学生实验守则、榆林学院实验室工作守则、榆林学院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榆林学院危险化学品采购和使用管理办法等。中心各实验室根据实验室功能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试剂药品领用制度、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常用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名录、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大型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将这些规章制度制成展牌挂在实验室内的墙壁上,便于师生学习与执行。此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必须对新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及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培训,或建立实验室安全知识站,在线进行安全知识答题,培训合格或答题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中心还应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更新规章制度、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3结语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对加强地方高校应用转型发展、科研平台建设与学科内涵建设,以及提高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笔者以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为例,认为地方高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注重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国荣,施金良,许弟建,等.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学科建设引领作用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87-188.[2]教育部.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2015-10-23.[3]黄守星,李利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化建设重要性分析[J].职业时空,2014,10(9):58-61.[4]陈长喜.加速地方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12-13.[5]张绍岩.利用工程中心平台资源提升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学周刊b版,2014(10):221.[6]武晓鹂,龙飞,莫淑一,等.建设良好实验室文化,激发研究生科研热情[J].经营管理者,2014(27):268.

第四篇: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构建研究

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构建研究

摘 要: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的困境出发,梳理地方高校构建专业实习基地的若干路径如下:推进实习制度建设规范化;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建立领域多元的专业实习基地,加强交流与合作;完善实习指导老师的师资建设。

关键词:地方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构建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149-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日益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201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到国家人才工作全局中,并指出要建立庞大的职业化、专门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11年底,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18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些文件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很多地方高校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不断修订和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注重相关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及价值观的传授,更关注实习生技能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力争培养出专业化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实习通常是检验实习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对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实习基地建设一直是地方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困境

1.实习制度建设不规范

规范化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实习制度建设不科学,不规范,会造成实习生对实习方式、实习对象的选择存在抵触心理,参与积极性不高,对实习的意义把握不够。具体表现在:第一,实习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第二,实习过程管理不规范。

2.缺乏实习经费

实习经费一方面来源于地方高校的拨款,另一方面来源于实习机构的补助。地方高校大多对新建社会工作专业投入的实习经费固定有限,而实习机构大多不发工资,还不提供吃、住、往来交通补贴,更有甚者还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实习成本。

3.实习机构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

实习机构的数量、性质对实习生的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社会工作专业认可度和影响力不高,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数量较少,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习生的数量远远超出本专业实习岗位的需求,很多地方高校都在同一个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同时很大一部分实习机构是政府性质的福利机构和社会团体,如民政部门、司法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居民委员、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福利院、劳教所等。这些机构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有大量的社会工作服务的案主资源,能够为实习生提供很多的工作机会,但是受这些机构的工作范围和一贯运用的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实习生在实习时,大多数情况下,其角色不是社会工作者,而是机构的一般工作人员,或者说是一般工作人员的勤杂助理,他们实习的内容一般都是参与机构管理方面的活动,很少能够运用到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很少有机会扮演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这非常不利于实习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提高实务技能[1]。同时也会挫伤实习生学习积极性,学非所用的现实也会削弱实习生对社会工作的信心和投身于此的决心。再加上大部分实习机构认为走马观花似的实习并不能带来实际利益,还要负责实习生的安全问题,因而在接收实习生上缺乏主动性。这都给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拓展带来相应的阻力。

4.缺乏专业性的实习指导老师

实习指导老师在社会工作实习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专业性的实习指导直接影响实习生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速度,更影响实习的质量与效果。就承担者的身份而言,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指导老师可由实习机构督导和地方高校教师担任,本文主要探讨后者。目前,很多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并非科班出身,缺乏专业背景,没有接受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因而无法为实习生提供专业上的指导,这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即便是本专业老师,有着深厚的专业素养,但缺乏丰富的督导经验,在实习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和职责定位不准,在指导实习生时只能基于有限的经验,不能更有效地帮助实习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三、地方高校实习基地的路径探析

1.推进实习制度建设规范化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必须建立并完善一整套严格的实习制度来规范学校、机构、实习生三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实习培养目标。在实习课程设置上对实习次数、时间、内容、形式等具体量化,纳入实习教学计划;在实习教学目标上以社会工作实务为核心,以可行性为取向,并结合本土进行创新,促进当地社会服务的发展;在实习方式上,针对集中实习,根据实习生专业学习和成长情况,结合其个人能力、专业兴趣与不同领域的实习基地对接,例如残疾人社会工作在强调专业理论与方法中要求耐心、细心和同情心,实习生必须克服对残疾人的生理残障的惧怕心理才能进行。了解残疾人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熟悉福利机构运作机制,在实践中实施“助人自助”。老年社会工作则要求实习生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在与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打交道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能够满足物质、精神和疾病需求的服务。社区工作则要求实习生必须掌握和了解社会保障、社区管理等具体的法律法规,才能真正配合社区开展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深入实践,了解和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熟悉社区街道机构运作机制,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和社会工作技巧,了解基层组织与基层政权的运作过程,培养对社会政策和法规的关注等等[2]。在实习过程上,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式调动实习生实习热情与积极性。实习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组织实习生学习实习文件,实习中定期到实习基地指导慰问,实习后评选、表彰优秀实习生,对实行进行总结。

2.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

实习经费是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加大对专业实习的扶持力度,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把专业实习经费作为实践教学活动主要经费之一,列入经费预算,足额预算,足额使用,确保正常有序使用[3]。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科研资源效益,搭建合作平台,通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鼓励实习生开展调研、资料搜集整理、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增加项目创收。通过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增强与实习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扩大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力,拓宽地方高校的办学空间,实现共赢。

3.建立领域多元的专业实习基地,加强交流与合作

建立领域多元的实习基地,一方面在选取实习基地时要考虑实习专业是否对口,岗位设置中是否包含社会工作内容、体现社会工作价值观。要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利用学校的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与实习单位签订相应协议,保证双方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开展项目加强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和生产力,提高专业教师与实习生的科研能力,使其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与推广,为实习单位及社会提供相应服务,从而利于实习基地的稳定。同时也可以请实习机构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工作人员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接触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参与教学大纲的补充、教学方法的完善。这样通过彼此的交流与合作,既能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又能使加深行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解,有利于实习基地的稳固与壮大,实现双赢。

4.完善实习指导老师的师资建设

首先,地方高校之间要利用社会网络资源加强实习指导老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与专业培训,增加其实务工作经验;其次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实习指导老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这主要体现在:一要负责协调。实习指导老师是实习机构与地方高校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实习机构中代表高校,既要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又要与实习相关部门及人员、实习生与高校之间、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进行沟通与调停,起到中介与桥梁的作用;二要负责管理。地方高校实习赋予了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实习工作各方面事务的权力和责任。高校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包括实习组织的管理、实习纪律的管理、实习任务的管理、实习经费的管理、实习过程的管理、实习成绩的管理等许多方面[4];三要负责督导。社会工作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地方高校教师担任督导的角色,对实习过程进行指导,同时对实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最后要加强实习指导老师的爱岗敬业责任感,把实习、实务纳入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系统考核,完善奖惩制度,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钱雪飞.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引入服务学习的思考[J].社会工作,2010(4).[2]朱静君.阎安.刘勇.工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7(1).[3]张惠典.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4]李伟.行动研究与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角色再定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第五篇:201202广播电视工程心得体会

2012广播电视工程学习心得

我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圆满完成了2012年职称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及专业科目的学习。经过本次学习及培训使我深深认识到,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新陈代谢般快,我们所学的知识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接受了本的职称继续教育后,每一项内容都让我有种与时俱进、脱抬换骨的感觉。为了让我们适应新时代工作的要求,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讲究实效,提高了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使我了解了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掌握了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通过自己认真的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现就本次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概要回顾:

一、论媒介与政府、受众及自身关系的重构。

一、重构的必要性。中国社会正处于不断变动的历史时期,作为社会变动的报道者——媒介本身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近两三年,随着网络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处于一个重构的阶段。虽然很多事情仍然走在路上,但它们的产生和变化却为学理上的探讨提供了事实范本。

二、重构的内容。重构作为名词指对软件内部结构的一种调整,目的是在不改变“软件之可察行为”的前提下,提高其可理解性,降低其修改成本。作为动词指使用一系列重构准则(手法),在不改变“软件之可察行为”的前提下,调整其结构。可见,两种定义都强调是在不改变“软件之可察行为”的前提下进行修改。也就是说,这种修改不影响外部使用程序(程序员),在外部看来,程序的行为和结果没有任何变化,重构只是对程序内部结构进行调整,让代码更加容易理解,然后,更容易维护。

(一)重构媒介与政府的关系。世界上最为理想的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是体现出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及享有媒介自由和舆论自由所带来的良性后果。

(二)重构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受众的概念有很多种,人们对它的认识五花八门。

(三)重构媒介的自生能力。关于媒介自生能力提高的理念、方式在这三十多年的媒介改革中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无论是报业的集团化还是广电的制播分离、三网融合;无论是数字化平台建设还是企事业剥离,目标都是为了增强媒介的财富价值、文化力量。因此,媒介自生能力的重构本身已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重构的路径。既然媒介与社会关系的重构已经是既成事实,那么,怎样重构,重构的规则就显得更加紧迫。重构既是媒介权力、义务、责任的界定问题,也是媒介机构的规制问题。可以从四个领域探索重构的路径,解决如何重构的问题。这就是法律的框架;财政/市场的引导;专业主义精神及其实践以及公共责任的担当。

二、网络文化的迷失与建设。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丰富的概念,从其定义达260种之多就足见一斑。但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文化现象可以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不同范围和意义的把握。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一)信息量爆炸。

(二)强大的虚拟现实能力。

(三)多元化。

(四)草根性。

三、网络文化的迷失 本来对于发展时间只有十几年的网络传播来说,我们愿意以一种宽容的心境对待它。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的工业化国家中,在还没有完成现代化就不得不开始后现代进程的国度,再没有比互联网的发展更能证明我们是在进入全球化的了。然而,网络传播中出现的诸多文化现象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迷失”的问题。

四、网络文化的建设

(一)法律的强制性。

(二)网民、网站的自律。

(三)青年知识分子要在网络上担当社会责任。

三、网络问政降低了网络安全的管理成本。

一、“网络问政”发展迅速

(一)网络问政的涵义。尽管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有很多种,但通过网络了解民意、交换意见、做出决策的方式却是全新的。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将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形象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向了公众。再加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迅速互动、融合,各级政府更是来不及细想就进入了被网络包围的时代。二)网络问政的特征。网络问政是各级政府部门利用互联网技术向社会公众开启的政治民主通道,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动性,这是政府主动构建与民意沟通的渠道。二是鲜活性,网络问政的方法迅捷、灵活,网民们可以自由选择匿名或者实名,减轻了问政时的心理负担。三是实时性,网民们能够与政府官员在线交流、对话,看似虚拟的空间完全变成了真实的现场,能够满足人的表达欲望。四是效果性,从工作效率上来说,网络问政的效果十分明显,比传统的现场办公还要讲究实效。五是公平性,网络技术实现了一点对多点的交谈目的。网民们虽然可以隐蔽身份,但却能够与政府官员平起平坐,反映问题、探讨问题,获得公平的心理感受非常强烈。因此,近几年,网络问政发展迅速。

二、网络安全管理的严峻性

自从网络出现,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它既包括技术上的防范,如对黑客、病毒等的肆意侵害;也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防范。由于网络自身隐匿身份和自由发布的特性,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言论。网络安全管理的形势严峻。

三、网络问政降低网络安全的管理成本,基于以上种种现状,网络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在网络连接世界的大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只是中国的管理有着更为复杂的现实境遇。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四亿多网民常常在一系列的社会事件中,先于传统媒体进行曝光。因此,网络安全的管理成本在不断地加大。网络问政制度的出台无疑起到了降低网络安全管理成本的作用。

四、国内广播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一、国内广播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统计信息,2009年,全国广播电台播出节目时长达1227万小时,比2008年增加64万小时,同比增长5.5%;同时,2009年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时间为672万小时,比2008年增加23万小时,同比增长3.5%。全国广播广告收入额也处于稳步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50.58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81.46亿元,增幅为37.9%。

(一)广播听众群体稳定,驾车听众规模日渐庞大

(二)媒介融合,互联网移动广播跨越式发展。

(三)地方电台发挥特长,市场份额逐渐提高。

二、国内广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层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广播媒体日渐兴盛,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广播媒体已经逐步走出困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频率数量有限,尚未形成全国收听大市场。

(二)广告收入总量小,经营模式单一化。

(三)广播节目投入少,节目交易不畅。

三、对广播产业发展的两点思考。

(一)打破传统格局,实现体制创新是广播发展的前提。

(二)广播需要走多元化发展、产业链开发。总之,在新媒体冲击时代下广播产业要发展得更长远,突破体制上痼疾,引进创新机制,谋求多元发展,产业链开发,创造品牌栏目,才能在严峻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五、类型化广播发展策略研究。“类型化广播,又称类型化电台、格式化电台、专业台、专业频率。与它相对的是栏目化电台,一般称其为综合性频率。通俗而言,听众对类型化电台的频率内容定位和品牌有明确的认知,收听无须节目表,可在需要时随时开机收听所需内容。而栏目化的综合性频率,则需要依照节目表收听,其播出的内容并非为特定听众所需的全部内容”。类型化广播频率的突出特点是:类型化广播是在一个地区频率资源充沛的情况下,在一个频率中只播出针对不同听众的某一类特别喜好的内容,以一种时钟循环的编排模式播出某一固定类型的节目。内的广播事业起步较晚,解放以后,广播事业按照国家“四级办广播”的指示形成了基本格局,电台频率数量有限,每个地方都是一家电台,每个电台都是包罗新闻、戏曲、文学、音乐等各项内容的综合台。国内广播事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促使广播由单一宣传功能向媒体的娱乐功能、经营功能转型。第二阶段:1986年开始,以“珠江模式”为发端,中国进入到广播专业化的形成时期,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人民台”之外,全国陆续出现了“经济台”热潮、“文艺台”热潮等。第三阶段:从1998到2003年是我国广播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兴盛时期。“音乐台热潮”、“交通台热潮”在各地掀起了“收听狂潮”。

第四阶段:2002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转型为“音乐之声”,开始了中国大陆类型化广播的探索之路。

三、类型化广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几十年中,广播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从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开始,中国广播事业开始进入类型化广播的探索道路,开启了广播“分众化”“专业化”和“窄播”的新时代。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和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类型化广播相比,国内类型化广播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伴随世界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广播事业也在曲折的继续前进。当欧美广播事业进入繁荣成熟的阶段,中国广播行业正在迅速崛起,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国汽车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广播从“大众”化的媒体向“分众”媒体靠拢,类型化广播将成这一时代广播媒介的关键词。借鉴发达国家的广播媒体的经验,结合我国广播事业的现状,相信类型化广播将会在实践中走向成熟日臻完善。

我通本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了广电专业学习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使我深深懂得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又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这就要求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勇于创新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这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把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是关系到国家、社会、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只有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服务,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使自己的知识更新成为自觉行动,使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创新。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追求与广电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调整完善政策为保障。为更好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实践,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坚持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不断把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推上新台阶。要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敢于讲真话、干实事,具有充足的钻研劲,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以上仅仅是我学习的点滴体会,一切要从自身做起,学以致用,立足本职岗位,牢固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和创新。我觉得学习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使强迫的,只有不间断的进行业务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下载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高校开办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地方高校创新教育(范文)

    论文题目:浅议地方高校创新教育 题目:浅议地方高校创新教育 班级: 1209班 专业:印制电路技术与工艺 学生姓名:刘志鹏 指导老师: 赵婷 日期:2012年4月5日 浅议地方高校创新教育的......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自荐信格式

    尊敬的领导:您好!非常荣幸您能够在百忙之中阅览到我的这一篇求职信,我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所学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现自身虽没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丰富的校外实习经历让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简介

    广播电视编导 接近专业: 摄影 戏剧影视文学 主干学科:艺术学、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传媒艺术概论、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色彩学、......

    广播电视专业毕业生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叫YJYBS,来自XX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修广播电视专业。我来自农村,是一个实在、塌实、肯干的人,我会珍惜每一次机会,作好每一件事。也许你还会说,学这个专业的人......

    2009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2009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秘方 向)2011年春季学期社会调查方案根据本科培养方案,2009级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秘方向)于2011年春季......

    广播电视学专业论文题目

    广播电视学专业论文题目高清信号源在标清非编系统中的处理应用问题探讨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议 儿童电视节目中暴力倾向性研究 面向岗位培养的广播电视学学生实践能力体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如何写影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如何写影评 一、 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自荐书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大学**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进一份力。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