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探索[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23:3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第一篇: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摘 要 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获批河南省级特色专业以来,在专业方向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强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依托行业办学,科学定位专业方向,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构建“项目引导,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发挥岗位育人功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育人水平等,效果显著,特色鲜明。

关键词 旅游管理 专业建设 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18

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7年获批校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河南省级特色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院始终围绕“创特色、树品牌”的要求,持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

做法1:依托行业办学,科学定位专业方向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高级性、职业性与技能性等特点。从职业岗位群来看,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有5个。在此基础上,并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们将旅游管理专业定位于两个方向,即“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

做法2: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们把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为四个模块。同时,专业基础课的设计还遵循两个思路:一是整合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操作和技能应用;二是强化职业资格任证知识的学习。在四个模块中纳入了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并与考证时间相衔接,充分体现课程的指向性。

做法3:构建“项目引导,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旅游企业的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努力实施“项目引导、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一是实施“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二是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职业技能课程教学;三是积极尝试培训式教学。选派专业教师进旅游企业参与管理,同时聘请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校授课,实现企业与高校的直接对接。

做法4:强化实践教学,提升职业适应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四度递进”的实践环节,实践成为主要学习形式。课程实践―专业见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构成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主线。(1)课程实践是以课程实训、角色模拟、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训室内完成;(2)专业见习实行学院统一组织与学生自主参与相结合,采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短期顶岗等多种形式,深入旅游企获取对专业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3)综合实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节假日到我院“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短期实训。(4)顶岗实习是组织学生利用超过半年的时间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综合性的实践学习。

做法5:建设稳定的实习基地,发挥岗位育人功能

我院一向重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与10余家四星级以上酒店形成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酒店主要分布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以此为基础,2013年,我院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了保障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周到细致的实习前准备工作。一是开展广泛、深入地动员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们对专业实习必要性的认识;二是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身体条件与家庭状况等,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明确重点关注对象;三是为化解风险,为每位实习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全过程的跟踪指导与管理。一是强化指导教师责任;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每个实习点成立党小组,保障党员生活的正常开展,并发挥党员在实习过程中的正向引导作用。三是要求实习生以周记的形式记录实习过程。

第三,及时、全面的实习后总结。实习生本人、指导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对本组或本班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查找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并且及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同学予以表彰。

做法6: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一是在教师培养中,坚持实行以老代新的“导师制”。

二是加快打造“双师型”队伍。每年选派1~2名年轻教师在寒暑假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从2013年起,所有新进专业教师都将被安排到五星级酒店、涉外旅行社或者4A级以上景区实践一个月,与本科实习生同岗、同吃、同住。此外,每年选派2名专业教师参加全国酒店岗位技能大赛。

三是发挥优势,打造品牌。鼓励教师把专业建设目标与个人爱好结合起来,打造“专长”,形成特色,广泛开展社会服务,逐步扩大个人知名度,进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与我校在旅游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中的影响力。

四是开展针对性研究。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围绕教学改革、专业见习、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年在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一个主题开展研究。同时,加大投入,提高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对符合专业建设要求的科研成果,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学院再给予1:1的配套资助;从2013年起,对出版的专著予以全额资助。专业建设的几点体会

体会1:重视市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功能

一是在专业建设上,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科学预测,并结合专业的生源特点与毕业生就业定位,确立专业发展方向。二是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调整性和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克服人才培养滞后性的矛盾,及时对专业培养内容进行调整与修正。

体会2: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及办学优势

第二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毕业论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本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强化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动口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运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不足、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大力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是将学生所学的系统论述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论述运用于旅游实践。如饭店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服务及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销售、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旅行社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业务的(地接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对外促销联络、投诉处理等)。二是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三是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将来谋求进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四是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也为日后选拔和录用人才做准备。实践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提高论述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对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革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充分重视实践课程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没有十分固定的和有计划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学生对实践实习课程也不重视。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把实践课程由原来的“辅助性课程”提高为“专业必修考试课”,并相应设置学分和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并且要组织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出实践教学课,做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习态度应该端正积极。

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一)在系内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演示与模拟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时刻强调教与练的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利用景观景点活动沙盘进行导游原理及技艺的训练,使学生更能直观的掌握导游技艺,并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训练。学院为满足教师授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旅游综合实验室。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旅行社业务及导游活动训练;为学习照像机、摄像机的使用提供场地;方便进行社交人际联系、礼貌礼节等综合技能训练。

(二)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专业的开放型,更需要实行“开门办学”。要努力争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支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实践教学的缺陷和实习场所的不足。经过努力本校旅游专业和新疆康辉旅行社、新疆海外国旅、新疆海德大酒店、亚心景观规划院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联系,通过到旅游企业参观见习,对所学专业形成感性认识。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年级到疆内各景点景区进行游览观摩学习,使学生对新疆旅游业有个感性认识;二年级主要在宾馆、酒店实习,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了解酒店各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三年级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可自由选择进行酒店、旅行社计调、旅行社内勤、导游、景区、规划设计院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就业方向上拥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更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四年级实习是就业前实习,主要指学生在有签约意向的单位进行实践实习,如此确保学生不会陷入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下。学生到这些旅游企业中进行连续4年的实践学习,以基层工作做起,逐步过渡到参与中层管理工作。这类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来了解各种旅游企业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管理方式,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学习企业各级领导的领导艺术、管理方式、决策过程,并能运用所学论述知识浅析旅游企业中的不足,将遇到的新现象,发现的新不足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作为案例来浅析探讨,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一般在寒假或暑假两三个月的时间。旅游专业学生在在读期间以员工的角色进入旅行社、酒店等进行工作,既可为实习单位创造经济价值,实习单位根据经营效益分配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又可以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平滑过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操作能力。本文来源: 华融经济学论文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三、改善教学方式

(一)教学方式的改善对实践教学的推行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旅管专业学生将所学论述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

1.转变教学方式 目前采用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老师也感到授课乏味,身心劳累。如果采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现场竞赛,社会关注”四位一体的新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索和动手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气氛中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教师也会感到教学很轻松。笔者曾指导学生举办导游知识技能大赛,学生积极主动出策划案例,并全程参与,并邀请旅行社经理及资深导游作为评委,最终活动取得成功。

2.重视现代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采用现场教学、幻灯、录像、案例讨论、团队活动策划讨论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各种竞赛、辩论会、模拟导游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其组织、参与、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

3.优化教学内容尤其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索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尽量采用业内“时事”动态,这一点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第一时间且详尽的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业内动态信息。案例讨论时,可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主题发言”,发言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全面浅析,然后其他同学对主题发言者提出不足,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此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不足以引导辩论的深入。

(二)引导并鼓励学生参加有助于专业学习的各种活动

1.导游知识、技能系列大赛

参加旅游管理知识大赛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笔者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指导了“爱新疆、爱旅游”、”相约同游,一路有我”两届导游知识技能大赛“青春之旅”、“靓点青春”等多届以专业知识实践为契机的比赛,为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学生的参与和竞技中锻炼了学生的动口能力。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黑龙江省导游大赛,通过参赛学生的现场模拟导游讲解,提高学生的讲解、口头表达能力,展示个人的礼貌礼仪和才艺技能。参赛获奖的学生成为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调动了同学们学为所用的积极性。

2.校园一日游活动

新生入学,对新环境都不熟悉,“校园一日游”活动主要针对每年大一新生,由大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日游活动。笔者曾指导过两届校园一日游活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又丰富了导游实践经验。活动以最初的策划文本编写,到中间的联络沟通组织,再到最后的导游讲解,全部由学生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全程参与指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让学生能在既定的方式框架下发挥其革新性思维,以而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校园一日游”活动结束后,由参与组织的同学进行互评得分,最终成绩与《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课程成绩直接挂钩,使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性与论述性相统一。

四、请知名专家或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

为了让学生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可以邀请企事业单位一些阅历丰富、业绩优秀的管理者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浅析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以及旅游进展走势、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介绍一些优秀的实践经验。

五、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

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这样既可以加强科研力量,又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浅析和解决不足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此外,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以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来源: 华融经济学论文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综上所述,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是偏向于知识积累型,实践操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飞速进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直接导致了培养的学生与旅游产业进展需求的衔接不足。为此,要加强旅游管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研究,立足校内实习基地,举办校内运用技能和服务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同时更要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宗旨,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的实习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杨建翠.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条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25-26.[2]贺小荣,杨志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阶段教学管理革新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7,(8):116-117.本文来源: 华融经济学论文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毕业论文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双语教学也在我国高校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评价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需求,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趋势。笔者通过开展旅游管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创新。

双语教学能够扩大学生视野,拓宽思路,将语言和专业学习同步进行,以外文旅游文献作为语言学习的材料,使学生在语言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掌握了旅游学术研究的框架模式,通过了解国际旅游业发展成功经验,把握旅游业最新动态,迅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把我国的旅游学科建设和旅游教育推向深入。

一、关于双语教学理念内涵的界定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地区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汉语。

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往的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lingual,或是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如果以英语为次,则可称英语为第二语言,即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再如,当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到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英美国家之后,英语就很自然地成了他的第二语言。由于当地的通用语言是英语,汉语仅仅在家中或遇到中国朋友时才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就慢慢地退居为第二语言,英语则成为他的第一语言了。

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而决不仅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听英语教师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双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存在,也就是只有当汉语以外的某种语言(如英语),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用的语言时,才能称之为双语。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中国旅游业是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尤其在加入WTO后,旅游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对外开放,真正进入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在更深的程度上与国际接轨。旅游业是涉外性较强的产业,作为旅游接待国家应当既充分及时地掌握主要客源国家的需求特点以更有效地进行旅游规划开发和旅游宣传促销,又掌握其他旅游接待国家的发展状况知己知彼,以取得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和优势地位。与之相匹配的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以及专业理论都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起来的,因此实施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接受到更为前沿和先进的专业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其自我研究自我深造的能力。

2.培育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旅游产业的竞争焦点已从资源竞争转向人才竞争,尤其是既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和汉语言文化,又通晓外语、熟悉外国文化、了解国际旅游市场运行规则、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高级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竞争,这就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双语教学显得愈加迫切。

3.完善学科建设和创新的需要

旅游学科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发展历史不足30年,在理论体系、学科框架及实践领域很不成熟。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旅游业起步早、发展快,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并总结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期,融入国际大环境、与国际接轨是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是不断发展的行业,新问题、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为应对变化,在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创新教育及相应的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应对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既能够增加学生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有机会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进行实训演练。

马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

1.教学模式的确定

目前,国内广泛运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完全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可称为“完全双语模式”;第二种是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也可称为“部分双语模式”;第三种则被称为“过渡教学模式”,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部分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过渡到仅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母语的学习向借助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的过渡。

在制定开课计划之初选择在第六学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也是结合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实际,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学年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培养了相应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在第四学期开设的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中掌握了一定量的旅游英语专业词汇,都为双语教学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两门课程都采用了过渡教学模式,即在开始阶段部分使用母语,以培养学生适应语言环境的能力,然后在中间阶段逐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最终过渡到仅使用英语授课的教学。

2.教材的选用

教材不仅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双语教学对进口教材的依赖性大,由此造成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任课教师选择国外优秀教材的信息渠道狭窄;二是即使选定了国外优秀教材,也难以保证及时、足量、连续供应。理想的旅游专业双语教学教材应当更多地借鉴国际旅游业发展经验,紧跟行业发展态势,阐述专业知识,同时融合语言教学的特色,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直接使用国外的原版教材还容易导致文化差异和理解障碍等问题。因此考虑到本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针对《旅游业发展动态》这一课程信息量新的特点,突出“动态”特征,笔者根据自身海外留学的经验和实际,选用了Carson L Jenkins的“Introduction on Tourism”一书中的几个章节作为基本理论的介绍,同时在教材的编辑中收集了有关生态旅游、发展中国家旅游业和旅游业信息系统等多个较前沿的章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国外关于旅游热点问题的最新观点和数据。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期都实施对于教材的更新,以突出课程“动态”的特征。

《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以James A.Bardi 的 “Hotel Front Office Management” 和Thomas J.A.Jones 的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Housekeeping Operations”作为基本教材,选取了前厅部和客房部的相关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部门的重要性、地位和主要岗位职责,同时截取了实际操作的章节进行总结归纳,补充了相关的专业术语,例如不同房态、职位、服务的名称等等。3.教学方法的创新

开展多样的团队作业鼓励学生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发挥各自特长,提高交流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旅游业发展动态》课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取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对象探讨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这样的团队作业,能够使学生在学会搜集英文的专业资料的同时,开拓专业视野,培养用英语来阐述旅游专业论点的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讲解内容和节奏,在初期阶段对于专业术语进行铺垫解释,并在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加强记忆,中文授课比重较大;在中期阶段逐渐加大英文授课的比重,并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专业术语;在课程的后期尝试完全英文授课,对于难点或者较为深奥的内容用中文作相应的解释。注重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对于课程接受的程度循序渐进达到教学效果。

4.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缺乏学习专业外语的动力和参与双语教学课程的兴趣,课堂互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每学期授课的前

一、两周都开展关于双语教学内容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水平,英语较好的学生在学期初就能够理解消化全部教学内容,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通常不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导致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降低。

学生学习动机强弱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双语教学面临的关键问题,不仅应当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参与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实现两种语言的思维能力,最终能够自由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经过成功的双语教学课程,学生应该熟悉英语的表达方式、常用专业词汇,能够顺利阅读旅游类英语文章,可以用英语解释旅游现象、用英语表达与旅游及专业课程相关问题的看法。

四、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性、实践性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过硬的语言功底。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必须依赖于教材的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由此才能逐步培养出与国际接轨适合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既精通外语、精通专业,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的合格人才。

第四篇:研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研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本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强化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动口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大力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是将学生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如饭店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服务及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销售、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旅行社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业务的(地接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对外促销联络、投诉处理等)。二是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三是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四是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也为日后选拔和录用人才做准备。实践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充分重视实践课程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没有十分固定的和有计划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学生对实践实习课程也不重视。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把实践课程由原来的“辅助性课程”提高为“专业必修考试课”,并相应设置学分和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并且要组织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出实践教学课,做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习态度应该端正积极。

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一)在系内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演示与模拟训练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时刻强调教与练的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利用景观景点活动沙盘进行导游原理及技巧的训练,使学军事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jslwfabiao/生更能直观的掌握导游技巧,并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训练。学院为满足教师授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旅游综合实验室。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旅行社业务及导游活动训练;为学习照像机、摄像机的使用提供场地;方便进行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节等综合技能训练。

(二)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旅游专业的开放型,更需要实行“开门办学”。要努力争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支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实践教学的缺陷和实习场所的不足。经过努力本校旅游专业和新疆康辉旅行社、新疆海外国旅、新疆海德大酒店、亚心景观规划院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到旅游企业参观见习,对所学专业形成感性认识。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年级到疆内各景点景区进行游览观摩学习,使学生对新疆旅游业有个感性认识;二年级主要在宾馆、酒店实习,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了解酒店各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三年级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可自由选择进行酒店、旅行社计调、旅行社内勤、导游、景区、规划设计院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就业方向上拥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更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四年级实习是就业前实习,主要指学生在有签约意向的单位进行实践实习,如此确保学生不会陷入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下。学生到这些旅游企业中进行连续4年的实践学习,从基层工作做起,逐步过渡到参与中层管理工作。这类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来了解各种旅游企业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学习企业各级领导的领导艺术、管理方式、决策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旅游企业中的问题,将遇到的新现象,发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作为案例来分析探讨,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一般在寒假或暑假两三个月的时间。旅游专业学生在在读期间以员工的角色进入旅行社、酒店等进行工作,既可为实习单位创造经济价值,实习单位根据经营效益分配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又可以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平滑过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操作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

(一)教学方式的改进对实践教学的推行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旅管专业学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

1.改变教学模式 目前采用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老师也感到授课乏味,身心劳累。如果采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现场竞赛,社会关注”四位一体的新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气氛中获得显着的学习效果,教师也会感到教学很轻松。笔者曾指导学生举办导游知识技能大赛,学生积极主动出策划方案,并全程参与,并邀请旅行社经理及资深导游作为评委,最终活动取得成功。

2.重视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现场教学、幻灯、录像、案例讨论、团队活动策划讨论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各种竞赛、辩论会、模拟导游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其组织、参与、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

3.优化教学内容尤其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尽量采用业内“时事”动态,这一点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第一时间且详尽的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业内动态信息。案例讨论时,可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主题发言”,发言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其他同学对主题发言者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此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

(二)引导并鼓励学生参加有助于专业学习的各种活动1.导游知识、技能系列大赛参加旅游管理知识大赛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笔者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指导了“爱新疆、爱旅游”、”相约同游,一路有我”两届导游知识技能大赛“青春之旅”、“靓点青春”等多届以专业知识实践为契机的比赛,为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学生的参与和竞技中锻炼了学生的动口能力。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黑龙江省导游大赛,通过参赛学生的现场模拟导游讲解,提高学生的讲解、口头表达能力,展示个人的礼貌礼仪和才艺技能。参赛获奖的学生成为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调动了同学们学为所用的积极性。

2.校园一日游活动新生入学,对新环境都不熟悉,“校园一日游”活动主要针对每年大一新生,由大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日游活动。笔者曾指导过两届校园一日游活动,取得了体育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tylwfabiao/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又丰富了导游实践经验。活动从最初的策划文本编写,到中间的联络沟通组织,再到最后的导游讲解,全部由学生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全程参与指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让学生能在既定的模式框架下发挥其创新性思维,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校园一日游”活动结束后,由参与组织的同学进行互评得分,最终成绩与《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课程成绩直接挂钩,使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

第五篇: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

赵晓鸿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影响着我国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文介绍了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概况,并从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科研建设等方面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电子商务高等教育在全球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电子商务在欧美国家的快速发展,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高等教育逐步展开。我国规范性的电子商务本科教育在2001年才正式开始。电子商务作为今后的主要商务模式,需要大量合格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很有必要对其专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我国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概况

(一)探索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开展,国内一些高校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知识或概念介绍等方式开始了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探索。但限于本科专业设置的国家统一性,这种尝试性的教育多采取公共选修、专业选修的形式。90年代末,少数学校进行了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方向或电子商务班的尝试。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先走一步,率先在全国设立电子商务系,并于2000年7月招收电子商务方向的本科生,开始了电子商务本、专科教育的尝试。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在2000年尝试性地在大二学生中招收了30人的电子商务班,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二)起步期

随着各地高校探索性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发展,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底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并于2001年3月下达了西安交大、北方交大、浙江大学等13所院校首批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批文。13所院校于2001年7月开始招收我国第一批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生,电子商务本科高等教育正式起步。2001年5月,在教育部的支持和引导下,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专家小组,并于2002年4月升级为中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协作组成员就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教材、师资、实验室等关键问题进行不断磋商,并逐一形成共识,为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发展期

2001年底教育部高教司批准了中央财经大学、国家农业大学、石油大学等83所院校作为第二批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2002年底第三批新增了天津商学院、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58所院校,使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学校累计达到152所。2004年,教育部又先后批准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更多的高校开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至此,全国共有180多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同时,全国已有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专科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仅浙江一省就有18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我国电子商务专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二、课程建设

(一)培养目标

我们过去曾认为,电子商务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因此,在过去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 本文为内江师范学院重点科研课题《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很多院校按独立的电子商务行业人才模式进行专业培养。多年的实践证明:电子商务并不是专门研究某一具体行业的电子商务,而是研究各相关行业应用电子手段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商务活动的各种基本原理、方式方法与规律的科学。电子商务来源于传统商务理论的发展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其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确认以上认识后,我们才能正确地确定电子商务的专业培养目标,并围绕培养目标制定详细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为各相关行业培养懂得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实施商务活动的应用型、管理型或技术开发型专门人才。

(二)主干课程

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课程设置的统一性、权威性十分重要。关于主干课程的内容,经过近5年时间的争论,现基本统一为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管理、网络营销、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等,基本上涵盖了计算机技术、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电子商务专业综合等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三)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主要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应开设管理类(如管理学原理)、经济类(如宏观、微观经济学)、法学类(如经济法概论)、计算机类(如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基础)相关基础课程。

(四)方向课程

按照培养目标确定的应用型、管理型或技术开发型三种培养方向,确定专业培养的三种方向性课程:

1.应用型方向课程

应用型方向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学生能胜任电子商务在各相关行业的具体应用。因此,其方向课程应包括商贸、营销理论知识和商务运作管理技能,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知识,以及电子商务项目设计、策划、管理技能等课程。

2.管理型方向课程

管理型方向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在具备电子商务基本应用能力基础上能胜任电子商务的管理工作,以电子商务管理者的角度进行专业学习。因此,其方向课程应包括企业现代化管理科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商贸管理,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等课程。

3.技术开发型方向课程

技术开发型方向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子商务软件平台、交易系统的开发,在技术方面能独当一面。因此,其方向课程应包括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商务平台开发技术,网站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等。适合有计算机技术实力的工科院校开设。

(五)实验、实践课程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应用型专业,除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需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教学必须开设一定数量的实验、实践课程,使其真正掌握电子商务交易流程,了解电子商务的活动本质。

从课程内容上,可将电子商务教学实验课程分为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和综合性实验课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包括互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语言、数据库技术等,主要为专业实验课程的学习做基础知识准备;专业实验课程包括电子商务技术、网上支付、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营销技术等,是在完成专业基础实验后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学习;综合性实验课程包括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等,是在专业课实验基础上对电子商务专业知

识的综合运用。

三、实验室建设

(一)实验室建设总体要求

1.实验分类

根据开设的实验课程,可以把电子商务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专业方向实验、创新与设计性实验等。基础性实验包括认知性或演示性实验、验证性或模拟性实验、应用或制作性实验等,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只能是针对基础性实验而言。专业方向实验是指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确定的专业发展方向设置的实验,以模拟性实验为主。创新与设计性实验是指根据教师提出的以商业计划为教学目标进行的训练和专业实践活动。

2.总体要求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应以解决电子商务课程实验为目的,同时也需要对实验大纲与实验指导书编写、实验报告设计、日常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具体规划。实验室要全部满足基础性实验的要求,并创造仿真实验环境,尽量满足专业方向实验和创新与设计性实验要求。

(二)软件平台建设

应基于公用的Internet技术平台进行实验软件平台建设,并具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根据电子商务实验的需求,电子商务实验平台应包括B2C实验系统、B2B2C实验系统、C2C实验系统、B2B实验系统、网上银行支付实验系统,CA及安全认证实验系统、网络营销实验系统、物流管理实验系统、网上证券实验系统等等。

(三)硬件平台建设

应以充分满足软件平台流畅运行为前提进行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建设,并留有系统升级的硬件支持空间。有条件的院校可按实验内容的不同分别建设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专业化程度。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资队伍现状

总体来说,我国电子商务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大部分电子商务专业老师都来自于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通过自身的不断钻研与学习积累后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这种非系统性的个人领悟式学习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经过系统培养的专业教师数量极少,初步统计,截止2004年1月,全国已毕业的电子商务方向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不足1000人,且大部分从事非教学工作。专业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

(二)师资培养模式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

鉴于电子商务方向博士生的培养数量和培养目标限制,电子商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应成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重要补充源。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扩大培养数量的同时,应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现有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

应为专业骨干教师提供一个磋商、交流的平台,相互传播成熟的授课经验,从而提高电子商务教育整体师资的质量;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专业老师较系统地讲授电子商务课程的精华知识;改变教师的送培方式,重点送往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培训,领悟电子商务的专业内涵和运作模式,由理论到实践,再上升为更高层次理论。

3.大量吸收从事电子商务实务的专业人才进入教育领域

由于目前电子商务师资大多转行而来,缺乏系统培训和实践知识积累,因此,应大量吸收从事电子商务实务的专业人才进入教育领域。在国内的电子商务应用领域,隐藏着大量高学历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他们丰富的电子商务实践知识恰好可弥补高校现有电子商务专业师资的感性知识之不足。

五、教材建设

(一)教材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相关书籍较多,仅从2000年初到2002年11月就有12套电子商务教材面世,近年来相同类型的系列教材也出版很多。各出版社从不同学科方向和层次出发出版的教科书,其知识重叠与知识真空现象十分严重:主干课程教材大量重复出版,而方向性等其他专业教材缺乏,电子商务实验教材直到2004年才有少量推出;不同教材间内容重叠严重,有些关键内容却是空白。

(二)教材建设方向

1.专业化

电子商务不能是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的简单堆积与拼凑,而是各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和高度综合后产生新的学科体系。因此,专业教材的编写应体现电子商务的专业特征,不能将上述学科知识简单组合。

2.系统化

教材知识重叠与真空现象主要来源于教材的非系统化编辑与出版。系统化是指电子商务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和每门课程教材内容的系统化,避免专业知识的重叠与真空。

3.实用性

无论是应用型、管理型或者技术开发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必须有实用性教材的支撑,教材的实用性要求十分重要。有些教材凭空杜撰出一些理论和案例,似空中楼阁,在电子商务实践中找不到半点踪影,给专业培养带来极大的困难。

4.针对性

教材设计与编写应坚持专业针对性要求。一本网络营销学,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和针对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专业,针对本科和专科都应有不同的设计与编写角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材的应用价值,提高专业培养质量。

六、科研建设

(一)科研发展现状

在我国,电子商务的研究与教育工作最早都是在高校以个人或小团体为单位展开的。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于2000年成立了电子商务研究所,组织研究人员出版了网络经济学、网络金融、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等教材与专著。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电子商务科研活动落后于社会经济中的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没有起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二)统一基本理论,多元化科学研究。

由于电子商务研究者过去知识背景的差异,造成对电子商务基本理论认识的巨大分歧。虽然争论有助于进步,但长期的喋喋不休不利于专业建设的发展,应统一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同时进行多元化科学研究,提高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科研水平。

(三)以科研促教学

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特别是对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可极大的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既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又可使高等教育不脱离社会经济的实际需要,保证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形成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科研立项上,应充分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可行性,提高课题成果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对一系列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由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在我国乃至全球起步较晚,虽然其专业建设略显幼稚却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电子商务高等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其差距正日益缩小。我们应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机遇,加强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争取早日与全球电子商务专业高等教育接轨。

参考文献:

[1]李琪,张仙锋.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4.(1)

[2]王新庄,党庆忠.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4)

[3]王喜成.关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J].高教论坛,2003.(6)

下载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探索[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探索[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