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工作以来的几点感悟(建筑学必读)
本文由levin199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毕业工作以来的几点感悟(建筑学必读)毕业工作以来的几点感悟(建筑学必读)[转~~
(2010-01-13 16:24:21)
注意是转帖
广义建筑在 ABBS 上发的 分享下
从去年毕业到现在,我刚好工作了一年,正是这样,我才有了一些感触,从去年毕业到现在,我刚好工作了一年,正是这样,我才有了一些感触,如果时间久了,我的思想也就被社会磨圆了,而无感触可言。如果时间久了,我的思想也就被社会磨圆了,而无感触可言。很幸运能 抽出一点时间,把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算是对同仁也是对自己的勉励。抽出一点时间,把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算是对同仁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一,成功是如何得来的 成功如何得来,一千个名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是最基本的和毫无争议的 是,一定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是任何人成功所必备的,二者缺一不可。我们无可否认,毛泽东具有非凡的军事天赋和文学才艺,但是,他也是 要通宵达旦地分析敌我军力态势和动向,冥思各种可能的变化和结果,才能得出正确作战方案,创造四渡赤水以及三大战役等众多以弱胜强的 战争奇迹;他也要熟读浩如烟海的古今人文历史图书,才能写出指导抗 战始终和济身世界十大军事著作的 《论持久战》 以及旷古词作名篇 《雪》。刘德华是当今演艺界和歌坛名人,但他也要经历很多无名角色,通过自 己的揣摩苦练逐渐成为成功的演艺家。一句话,成功靠一定的天分和自 身的勤学与积累。
建筑师也不例外,如果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不要说做大师,就是胜任一份业内的工作,都是难乎其难的。如果我们 不打算转行,确定走建筑这条路,就只有多付出了,资质由天,而勤学
由己。
勤学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和坚定的抱负。爱好建筑并立志成材的人,离成 功就不远了。有人会说,学得好不一定出来混得好。其它专业我不敢妄论,有人会说,学得好不一定出来混得好。其它专业我不敢妄论,但就建筑 而言,这种情况只是少数,毕竟学校的练习和在设计院的实际工程,而言,这种情况只是少数,毕竟学校的练习和在设计院的实际工程,本 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顶多是批判标准有所差异。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顶多是批判标准有所差异。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即使没有实践能力,但至少证明他是有上进心的,他不是敷衍散漫的人,即使没有实践能力,但至少证明他是有上进心的,他不是敷衍散漫的人,所以招聘单位还是很看重学生成绩的。所以招聘单位还是很看重学生成绩的。
二,建筑师的机遇、待遇与危机 据三步战略中国将于 40 多年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毫无疑问,城 市建设将远远领先达到这一水平,到时候中国也将与现在西方发达国家 一样,建筑成为萎缩的行业,大量的建筑师将进行很少量的旧城保护与 改造的工作,失业是很正常的现象。根据现在的城市建设速度,建筑设 根据现在的城市建设速度,根据现在的城市建设速度 年左右的黄金时间,年中,计行业也就只有 10 年左右的黄金时间,在这 10 年中,建设目标将很快 由大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之后,由大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之后,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建设将趋于 结束。结束。
而且,近年来各地大小设计单位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大小院校竞 相开设建筑相关专业,而且有的以每年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速度向社会 输送,所以建筑行业供大于求、僧多粥少的现象不可能不出现,绵阳一
所本科院校建筑规划专业的就业率已降至 30%以下(统计到 7 月毕业 后)。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实胜虚,不足胜有余”,而 现实社会却是违背这一原理的,掌握着财富和社会关系的上层阶级将更 容易赢得机会并为自己谋得利益,下层人民则更加难于改善自己的处 境,而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恶性循环形式。在学校,用的都 是父母的钱,出来才能感受到金钱到底有多重要,不是鼓吹金钱至上,而是社会形成了没有金钱万万不能的现实.
为什么美女都想嫁大款,帅哥又想傍富婆?有了数十万甚至更多的财富 基础,少奋斗半辈子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张靓颖可以凭借天生的歌喉一 夜成名,一个广告赚回我们几年的设计收入是正常现象,没办法,我们 没有这样的天分,无可奈何,对于我们搞建筑的来说,能够转行成功从 商或者经营房地产的趁早摆脱贼船,但这肯定是极少数的,大多数的还 是只能老老实实的做普通工程师。就拿我们这样的来说吧,大学每年的 学费近万元,毕业后欠几万的学费帐,开始几年是没有指望过上好日子 的,赚足买房的首付,也至少要两年吧,以买一个 80平米的小户型来 说,以二手房 3000 的单价计算,总共 24 万,首付 6 万月供 800 计算吧,需要 10 年才能供完,每月 800 的支出对于月工资 1000 多的毕业生来说,影响不可谓不大。而父辈有家底的,就可以提前享受,前人栽树、后人 乘凉。
三,工作制度和劳动强度 除极少数事业单位外,现在都是聘用制,劳动合同签 3-5 年,这些都是 大同小异的,基本工资都不会很高,项目提成看自己能力和老板良心,项目完成后结算和年底结算的都有,可以肯定的是,工作后没有读书时 那么自由,那么有空闲的时间。建筑师劳动的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工作后不比在校学习的时候好,在学校,60 分的作业可以过关,在设计院,60 分的作品等于自抄鱿鱼; 在学校,晚一天交图大不了扣一些分,在设计院,晚一小时交图等于废 纸。一年时间里,我设计的图纸和搜集的资料(都是电子文件)已经达 到 30GB。加班是很正常的现象,搞设计没有不加班的,有一个晚上,2 点多了,已经几天没睡好觉的我,被同事敲门敲醒,说要马上补图,心 里的火是可想而知,建筑师是在牺牲生命啊。
有一次做厂区内建筑设计,先把总平面规划好了,在一周内利用两 天的时间把厂区内部所有建筑平面(包括厂房、食堂、住宅、宿舍、办 公楼)都搞好了,甲方居然还说太慢!还有很多次,昨天老板打个电话说要个方案,今天就得拿出来,可 以说比做快题还快啊,因为在一天时间里,不仅要设计出让人满意的建 筑平面方案,还要设计周边广场、庭院、立面意向,还要制图、填色渲 染、画分析图、布局、打印。甲方什么时候要图,简直是凭想象。从来 不考虑我们的正常速度。
一年以来,我大部分时间在做方案,有住宅,也有公建以及城市 设计,也画了一些施工图,还在施工现场驻扎过,锻炼还是比较丰富的。
四,方案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机器,以能迅速胜任设计院工作而不需设计院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机器,培养为准,拿普通院校来说,50%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品,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品 培养为准,拿普通院校来说,至少有 50%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品,如 果以方案能力能迅速适应工作为准,80%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 果以方案能力能迅速适应工作为准,至少有 80%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 品,也就是说,方案设计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很少。而随着人们生活水 也就是说,方案设计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很少。平的提高,审美需求进一步加大,所以建筑方案能力就更加显得重要,平的提高,审美需求进一步加大,所以建筑方案能力就更加显得重要,在设计院,建筑师直接影响院的签单问题,在设计院,建筑师直接影响院的签单问题,也就是是否能拿到项目的问 题,也正是这样,通常建筑设计师才有着比结构师更高的待遇。也正是这样,通常建筑设计师才有着比结构师更高的待遇。
一个项目甲方让你做方案,第一次不满意可以让你再做一次,第二次不 满意甲方就会要求换人,换人不行就换设计院,现在找个设计院就象买 现在找个设计院就象买 件衣服一样
容易。件衣服一样容易。一个建筑师做不出甲方认可的作品,不仅影响自己的 名声,也败坏单位的品牌。我们院就有类似的员工,还是名校的研究生,因为设计方案的劣质白白断送了几个本可以得手的项目,而且以后同一 甲方永远不会再找回来了。社会不需要每个学建筑的都成为大师,但是,搞出美观合格的作品,是我们的职责,因为“建筑的缺陷,会让遗憾永 留人间”。
五,学校教育的弊端及与实践的差异。
一句话说学校做作业和设计院搞设计的差异,就是设计院要求更高、深 度更深、更看重建筑外观和可实施性。从很多建筑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从学校出来很难快速胜任和适应设计院工作,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单位长 时间的培养和锻炼,这却是任何单位不愿意付出的。先说方案吧,前面 已经提到,难得找得到方案能力强的毕业生,也就是多数学生毕业后不,难得找得到方案能力强的毕业生,是从事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施工图呢,学生在学校也没接触过,是从事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施工图呢,学生在学校也没接触过,构造知 识差,所以只能从描图、大样等容易的开始,逐渐成长。再说画图速度,识差,所以只能从描图、大样等容易的开始,逐渐成长。再说画图速度,初出茅庐的建筑学生大多也赶不上设计院要求。如果说既没有一手好的 初出茅庐的建筑学生大多也赶不上设计院要求。方案能力,也没有较强的施工图设计能力,也没有快的绘图速度,找工 作就将毫无疑问的是难的事。方案方面,老师的要求过低、学生的造型能力差、想法过于理想化、功 能缺陷太多、深度不够等等都是不能适应工作的原因,可以说,学校里 面得***十分的作业,在设计院可能不及格,因为普通的而不是让人眼 前一亮的方案,都是不能打动甲方的。即使想法可行的方案,也要经过 繁杂的修改和完善,才可以付诸实施。因为在学校做设计都没有深入,都是大概意思一下,差不多就了事,平立剖面对不起、楼梯跑不上去等 都是经常的事。所以现在的弟弟妹妹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取乎其上得 其中,取乎其中得其下”。
再说设计习惯吧,很多学生按部就班的把设计做完了,平立剖面都画出 来了,却自己都还没搞清楚自己设计的建筑是什么样子,体量、造型如
何,画效果图时再画个大概,甚至任意扭曲变形,需知这是一个非常严 重的问题,一定要一开始就平立剖面和造型同步,互相协调,最后达到 和谐统一,否则,造型不好再好的平立面都是废的。
最后说学校教育吧,教师要求低、看图不细心、课程设计打分后也没跟 学生交流都是严重的问题,还有从大 2 到大 5 的设计安排,也是平行展 开,而无实质性的提高。整个 5 年接触近10 个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建筑师在工作中接触到这么多类型建筑项目的,而 实际上,的博物馆,实际上,从大 2 的中学设计到大 5 的博物馆,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都没 有多大的区别,公共建筑很多都具有共通性,没有必要一一训练 有多大的区别,公共建筑很多都具有共通性,没有必要一一训练,而很 重要的设计题目或者专业知识,却没有安排进去。重要的设计题目或者专业知识,却没有安排进去。
我们当初一个班长,大 5 快毕业了,老师问什么叫剪力墙,居然还答不 出来,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大学里面学了规范,学了构造,学了材料,毕业了不知道建筑高度怎么算,不知道什么叫模数,不知道混凝土是什 么做的,对建筑的了解还不如外行的多。大学考试,大学考试,可能掌握全书 1/10 不到的知识就可以过关,毕业就忘光了,等于没学。不到的知识就可以过关,毕业就忘光了,等于没学。如果说毕业后什么 知识都需要补,那就等于回炉重造。知识都需要补,那就等于回炉重造。
实习是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一个很好的过渡,让学生领悟建筑和感受设 计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半年的实习超过几年的书本学习的收获,从某种意义上说,半年的实习超过几年的书本学习的收获。所 书本学习的收获 以,实习通常能够缓解从学校到工作的矛盾,所以一定要珍惜实习的时 一定要珍惜实习的时
间。
六、注意观察生活、搜集资料 任何创造都是有来源和基础的,建筑创作犹如文学创作,如果金庸连常 用成语、典故都弄不清楚,如果连历史事实、生活习俗都没有了解研究,是肯定创作不出武侠名著的,搞建筑也一样,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搞建筑也一样,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搞建筑也一样 搜集资料,是对别人的学习,观察生活,也是一种学习搜集资料,是对别人的学习,观察生活,也是一种学习。比如,我们可 以看看身边的建筑 身边的建筑的功能、造型有什么优缺点;外立面用了什么材料,身边的建筑 是涂料,还是外墙砖,达到了什么效果;技术问题是如何处理的等等,在川大文化大道的活动中心(教育超市),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一层室 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时,是如何处理防水问题的。就是我们住的寝室(说 不定以后也要接触到),都可以了解它的开间、进深、层高是否合适,桌椅、电源插空、网线布置是否合理等等。有数码相机的,可以多拍点 相关照片,没有的可以画点速写,这是建筑师的很好的学习手段,犹如 文学家记录文字卡片。
七、建筑师应具备的才能和修养 如上文,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这是建筑师必备的,在前人的作品中吸取 营养,并化为己有,加上自己对建筑的理解,自己对文化、历史的吸纳,方可进行创造,此外建筑师还必须具备以下的才能与修养:
有了好的作品,还必须得有好的表达方式,不然作品也不被甲方理解。
这里所说的表达方式包含多方面,如手绘、电脑表现、甚至动画、多媒 体是图纸和计算机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校的建筑学子最好能够掌握良好 的手绘、CAD、和一定建模技能以及多媒体(Powerpoint)的手绘、CAD、PS 和一定建模技能以及多媒体(如 Powerpoint)表现技 能。另外很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语言,会吹自己而且让别人接受是需要 另外很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语言,很强的语言艺术的,尤其是当甲方观点与自己不一致的时候。很强的语言艺术的,尤其是当甲方观点与自己不一致的时候。所以有人 说,建筑师是半个外交家。这方面,在校学生由于没有锻炼,是很薄弱 的,向老师交图,是否需要语言的配合介绍、答辩,甚至幻灯片演示,都是学校值得改进的教学制度。
建筑师还应有很高的情商和交际能力,建筑师与水、电、结构、甲方等 多方面人员打交道,如果脾气暴躁、不能控制自己、受不得委屈等,将 很难协调和开展工作。如果做了领导,跟甲方的关系就更重要了,如何 拉到项目,如何催甲方付设计费又不影响双边情绪,都需要技巧。这也 是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
匆忙写成,有不妥之处,还望多指教,最后应告戒学弟学妹的是,为了 经过学校的机器而不成为废品或次品,少玩游戏,少睡懒觉,多花点时 间在学习上吧,别让宏伟的抱负被世俗的浪潮淹没。
第二篇:毕业工作以来的几点感悟(建筑学必读)
毕业工作以来的几点感悟(建筑学必读)(转)
从去年毕业到现在,我刚好工作了一年,正是这样,我才有了一些感触,如果时间久了,我的思想也就被社会磨圆了,而无感触可言。很幸运能抽出一点时间,把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算是对同仁也是对
自己的勉励。
一,成功是如何得来的成功如何得来,一千个名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是最基本的和毫无争议的是,一定的天赋和后天的勤
奋,是任何人成功所必备的,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无可否认,毛泽东具有非凡的军事天赋和文学才艺,但是,他也是要通宵达旦地分析敌我军力态势和动向,冥思各种可能的变化和结果,才能得出正确作战方案,创造四渡赤水以及三大战役等众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他也要熟读浩如烟海的古今人文历史图书,才能写出指导抗战始终和济身世界十大军事著作的《论持久战》以及旷古词作名篇《雪》。刘德华是当今演艺界和歌坛名人,但他也要经历很多无名角色,通过自己的揣摩苦练逐渐成为成功的演艺家。一句话,成功靠一定的天分和自身的勤学与积累。
建筑师也不例外,如果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不要说做大师,就是胜任一份业内的工作,都是难乎其难的。如果我们不打算转行,确定走建筑这条路,就只有多付出了,资质由天,而勤学由己。
勤学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和坚定的抱负。爱好建筑并立志成材的人,离成功就不远了。
有人会说,学得好不一定出来混得好。其它专业我不敢妄论,但就建筑而言,这种情况只是少数,毕竟学校的练习和在设计院的实际工程,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顶多是批判标准有所差异。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即使没有实践能力,但至少证明他是有上进心的,他不是敷衍散漫的人,所以招聘单位还是很看
重学生成绩的。
二,建筑师的机遇、待遇与危机
据三步战略中国将于40多年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毫无疑问,城市建设将远远领先达到这一水平,到时候中国也将与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建筑成为萎缩的行业,大量的建筑师将进行很少量的旧城保护与改造的工作,失业是很正常的现象。根据现在的城市建设速度,建筑设计行业也就只有10年左右的黄金时间,在这10年中,建设目标将很快由大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之后,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建设
将趋于结束。
而且,近年来各地大小设计单位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大小院校竞相开设建筑相关专业,而且有的以每年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速度向社会输送,所以建筑行业供大于求、僧多粥少的现象不可能不出现,绵阳一所本科院校建筑规划专业的就业率已降至30%以下(统计到7月毕业后)。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实胜虚,不足胜有余”,而现实社会却是违背这一原理的,掌握着财富和社会关系的上层阶级将更容易赢得机会并为自己谋得利益,下层人民则更加难于改善自己的处境,而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恶性循环形式。在学校,用的都是父母的钱,出来才能感受到金钱
到底有多重要,不是鼓吹金钱至上,而是社会形成了没有金钱万万不能的现实.
为什么美女都想嫁大款,帅哥又想傍富婆?有了数十万甚至更多的财富基础,少奋斗半辈子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张靓颖可以凭借天生的歌喉一夜成名,一个广告赚回我们几年的设计收入是正常现象,没办法,我们没有这样的天分,无可奈何,对于我们搞建筑的来说,能够转行成功从商或者经营房地产的趁早摆脱贼船,但这肯定是极少数的,大多数的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的做普通工程师。就拿我们这样的来说吧,大学每年的学费近万元,毕业后欠几万的学费帐,开始几年是没有指望过上好日子的,赚足买房的首付,也至少要两年吧,以买一个80平米的小户型来说,以二手房3000的单价计算,总共24万,首付6万月供800计算吧,需要10年才能供完,每月800的支出对于月工资1000多的毕业生来说,影响不可谓不
大。而父辈有家底的,就可以提前享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三,工作制度和劳动强度
除极少数事业单位外,现在都是聘用制,劳动合同签3-5年,这些都是大同小异的,基本工资都不会很高,项目提成看自己能力和老板良心,项目完成后结算和年底结算的都有,可以肯定的是,工作后没有
读书时那么自由,那么有空闲的时间。
建筑师劳动的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工作后不比在校学习的时候好,在学校,60分的作业可以过关,在设计院,60分的作品等于自抄鱿鱼;在学校,晚一天交图大不了扣一些分,在设计院,晚一小时交图等于废纸。一年时间里,我设计的图纸和搜集的资料(都是电子文件)已经达到30GB。加班是很正常的现象,搞设计没有不加班的,有一个晚上,2点多了,已经几天没睡好觉的我,被同事敲门敲醒,说要
马上补图,心里的火是可想而知,建筑师是在牺牲生命啊。
有一次做厂区内建筑设计,先把总平面规划好了,在一周内利用两天的时间把厂区内部所有建
筑平面(包括厂房、食堂、住宅、宿舍、办公楼)都搞好了,甲方居然还说太慢!
还有很多次,昨天老板打个电话说要个方案,今天就得拿出来,可以说比做快题还快啊,因为在一天时间里,不仅要设计出让人满意的建筑平面方案,还要设计周边广场、庭院、立面意向,还要制图、填色渲染、画分析图、布局、打印。甲方什么时候要图,简直是凭想象。从来不考虑我们的正常速度。
一年以来,我大部分时间在做方案,有住宅,也有公建以及城市设计,也画了一些施工图,还
在施工现场驻扎过,锻炼还是比较丰富的。
四,方案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机器,以能迅速胜任设计院工作而不需设计院培养为准,拿普通院校来说,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品,如果以方案能力能迅速适应工作为准,至少有80%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品,也就是说,方案设计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很少。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需求进一步加大,所以建筑方案能力就更加显得重要,在设计院,建筑师直接影响院的签单问题,也就是是否能
拿到项目的问题,也正是这样,通常建筑设计师才有着比结构师更高的待遇。
一个项目甲方让你做方案,第一次不满意可以让你再做一次,第二次不满意甲方就会要求换人,换人不行就换设计院,现在找个设计院就象买件衣服一样容易。一个建筑师做不出甲方认可的作品,不仅影响自己的名声,也败坏单位的品牌。我们院就有类似的员工,还是名校的研究生,因为设计方案的劣质白白断送了几个本可以得手的项目,而且以后同一甲方永远不会再找回来了。社会不需要每个学建筑的都成为大师,但是,搞出美观合格的作品,是我们的职责,因为“建筑的缺陷,会让遗憾永留人间”。
五,学校教育的弊端及与实践的差异。
一句话说学校做作业和设计院搞设计的差异,就是设计院要求更高、深度更深、更看重建筑外观和可实施性。从很多建筑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从学校出来很难快速胜任和适应设计院工作,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单位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这却是任何单位不愿意付出的。先说方案吧,前面已经提到,难得找得到方案能力强的毕业生,也就是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是从事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施工图呢,学生在学校也没接触过,构造知识差,所以只能从描图、大样等容易的开始,逐渐成长。再说画图速度,初出茅庐的建筑学生大多也赶不上设计院要求。如果说既没有一手好的方案能力,也没有较强的施工图设计能力,也没有快的绘图速度,找工作就将毫无疑问的是难的事。
方案方面,老师的要求过低、学生的造型能力差、想法过于理想化、功能缺陷太多、深度不够等等都是不能适应工作的原因,可以说,学校里面得***十分的作业,在设计院可能不及格,因为普通的而不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案,都是不能打动甲方的。即使想法可行的方案,也要经过繁杂的修改和完善,才可以付诸实施。因为在学校做设计都没有深入,都是大概意思一下,差不多就了事,平立剖面对不起、楼梯跑不上去等都是经常的事。所以现在的弟弟妹妹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取乎其上得其中,取乎其中得其下”。
再说设计习惯吧,很多学生按部就班的把设计做完了,平立剖面都画出来了,却自己都还没搞清楚自己设计的建筑是什么样子,体量、造型如何,画效果图时再画个大概,甚至任意扭曲变形,需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定要一开始就平立剖面和造型同步,互相协调,最后达到和谐统一,否则,造型不
好再好的平立面都是废的。
最后说学校教育吧,教师要求低、看图不细心、课程设计打分后也没跟学生交流都是严重的问题,还有从大2到大5的设计安排,也是平行展开,而无实质性的提高。整个5年接触近10个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建筑师在工作中接触到这么多类型建筑项目的,而实际上,从大2的中学设计到大5的博物馆,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公共建筑很多都具有共通性,没有必要一一
训练,而很重要的设计题目或者专业知识,却没有安排进去。
我们当初一个班长,大5快毕业了,老师问什么叫剪力墙,居然还答不出来,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大学里面学了规范,学了构造,学了材料,毕业了不知道建筑高度怎么算,不知道什么叫模数,不知道混凝土是什么做的,对建筑的了解还不如外行的多。大学考试,可能掌握全书1/10不到的知识就可以过关,毕业就忘光了,等于没学。如果说毕业后什么知识都需要补,那就等于回炉重造。
实习是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一个很好的过渡,让学生领悟建筑和感受设计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半年的实习超过几年的书本学习的收获。所以,实习通常能够缓解从学校到工作的矛盾,所以一定要珍惜
实习的时间。
六、注意观察生活、搜集资料
任何创造都是有来源和基础的,建筑创作犹如文学创作,如果金庸连常用成语、典故都弄不清楚,如果连历史事实、生活习俗都没有了解研究,是肯定创作不出武侠名著的,搞建筑也一样,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搜集资料,是对别人的学习,观察生活,也是一种学习。比如,我们可以看看身边的建筑的功能、造型有什么优缺点;外立面用了什么材料,是涂料,还是外墙砖,达到了什么效果;技术问题是如何处理的等等,在川大文化大道的活动中心(教育超市),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一层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时,是如何处理防水问题的。就是我们住的寝室(说不定以后也要接触到),都可以了解它的开间、进深、层高是否合适,桌椅、电源插空、网线布置是否合理等等。有数码相机的,可以多拍点相关照片,没有的可以画点速写,这是建筑师的很好的学习手段,犹如文学家记录文字卡片。
七、建筑师应具备的才能和修养
如上文,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这是建筑师必备的,在前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并化为己有,加上自己对建筑的理解,自己对文化、历史的吸纳,方可进行创造,此外建筑师还必须具备以下的才能与修养:
有了好的作品,还必须得有好的表达方式,不然作品也不被甲方理解。这里所说的表达方式包含多方面,如手绘、电脑表现、甚至动画、多媒体是图纸和计算机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校的建筑学子最好能够掌握良好的手绘、CAD、PS和一定建模技能以及多媒体(如Powerpoint)表现技能。另外很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语言,会吹自己而且让别人接受是需要很强的语言艺术的,尤其是当甲方观点与自己不一致的时候。所以有人说,建筑师是半个外交家。这方面,在校学生由于没有锻炼,是很薄弱的,向老师交图,是
否需要语言的配合介绍、答辩,甚至幻灯片演示,都是学校值得改进的教学制度。
建筑师还应有很高的情商和交际能力,建筑师与水、电、结构、甲方等多方面人员打交道,如果脾气暴躁、不能控制自己、受不得委屈等,将很难协调和开展工作。如果做了领导,跟甲方的关系就更重要了,如何拉到项目,如何催甲方付设计费又不影响双边情绪,都需要技巧。这也是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
匆忙写成,有不妥之处,还望多指教,最后应告戒学弟学妹的是,为了经过学校的机器而不成为废品或次品,少玩游戏,少睡懒觉,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吧,别让宏伟的抱负被世俗的浪潮淹没。
第三篇:毕业工作以来的几点感悟
毕业工作以来的几点感悟(建筑学必读)
从去年毕业到现在,我刚好工作了一年,正是这样,我才有了一些感触,如果时间久了,我的思想也就被社会磨圆了,而无感触可言。很幸运能抽出一点时间,把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算是对同仁也是对自己的勉励。如果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不要说做大师,就是胜任一份业内的工作,都是难乎其难的。如果我们不打算转行,确定走建筑这条路,就只有多付出了,资质由天,而勤学由己。
勤学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和坚定的抱负。爱好建筑并立志成材的人,离成功就不远了。
有人会说,学得好不一定出来混得好。其它专业我不敢妄论,但就建筑而言,这种情况只是少数,毕竟学校的练习和在设计院的实际工程,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顶多是批判标准有所差异。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即使没有实践能力,但至少证明他是有上进心的,他不是敷衍散漫的人,所以招聘单位还是很看重学生成绩的。一,建筑师的机遇、待遇与危机
据三步战略中国将于40多年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毫无疑问,城市建设将远远领先达到这一水平,到时候中国也将与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建筑成为萎缩的行业,大量的建筑师将进行很少量的旧城保护与改造的工作,失业是很正常的现象。根据现在的城市建设速度,建筑设计行业也就只有10年左右的黄金时间,在这10年中,建设目标将很快由大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之后,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建设将趋于结束。
而且,近年来各地大小设计单位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大小院校竞相开设建筑相关专业,而且有的以每年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速度向社会输送,所以建筑行业供大于求、僧多粥少的现象不可能不出现,绵阳一所本科院校建筑规划专业的就业率已降至30%以下(统计到7月毕业后)。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实胜虚,不足胜有余”,而现实社会却是违背这一原理的,掌握着财富和社会关系的上层阶级将更容易赢得机会并为自己谋得利益,下层人民则更加难于改善自己的处境,而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恶性循环形式。在学校,用的都是父母的钱,出来才能感受到金钱到底有多重要,不是鼓吹金钱至上,而是社会形成了没有金钱万万不能的现实.
为什么美女都想嫁大款,帅哥又想傍富婆?有了数十万甚至更多的财富基础,少奋斗半辈子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张靓颖可以凭借天生的歌喉一夜成名,一个广告赚回我们几年的设计收入是正常现象,没办法,我们没有这样的天分,无可奈何,对于我们搞建筑的来说,能够转行成功从商或者经营房地产的趁早摆脱贼船,但这肯定是极少数的,大多数的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的做普通工程师。就拿我们这样的来说吧,大学每年的学费近万元,毕业后欠几万的学费帐,开始几年是没有指望过上好日子的,赚足买房的首付,也至少要两年吧,以买一个80平米的小户型来说,以二手房3000的单价计算,总共24万,首付6万月供800计算吧,需要10年才能供完,每月800的支出对于月工资1000多的毕业生来说,影响不可谓不大。而父辈有家底的,就可以提前享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二,工作制度和劳动强度
除极少数事业单位外,现在都是聘用制,劳动合同签3-5年,这些都是大同小异的,基本工资都不会很高,项目提成看自己能力和老板良心,项目完成后结算和年底结算的都有,可以肯定的是,工作后没有读书时那么自由,那么有空闲的时间。
建筑师劳动的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工作后不比在校学习的时候好,在学校,60分的作业可以过关,在设计院,60分的作品等于自抄鱿鱼;在学校,晚一天交图大不了扣一些分,在设计院,晚一小时交图等于废纸。一年时间里,我设计的图纸和搜集的资料(都是电子文件)已经达到30GB。加班是很正常的现象,搞设计没有不加班的,有一个晚上,2点多了,已经几天没睡好觉的我,被同事敲门敲醒,说要马上补图,心里的火是可想而知,建筑师是在牺牲生命啊。
有一次做厂区内建筑设计,先把总平面规划好了,在一周内利用两天的时间把厂区内部所有建筑平面(包括厂房、食堂、住宅、宿舍、办公楼)都搞好了,甲方居然还说太慢!
还有很多次,昨天老板打个电话说要个方案,今天就得拿出来,可以说比做快题还快啊,因为在一天时间里,不仅要设计出让人满意的建筑平面方案,还要设计周边广场、庭院、立面意向,还要制图、填色渲染、画分析图、布局、打印。甲方什么时候要图,简直是凭想象。从来不考虑我们的正常速度。
一年以来,我大部分时间在做方案,有住宅,也有公建以及城市设计,也画了一些施工图,还在施工现场驻扎过,锻炼还是比较丰富的。
三,方案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机器,以能迅速胜任设计院工作而不需设计院培养为准,拿普通院校来说,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品,如果以方案能力能迅速适应工作为准,至少有80%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品,也就是说,方案设计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很少。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需求进一步加大,所以建筑方案能力就更加显得重要,在设计院,建筑师直接影响院的签单问题,也就是是否能拿到项目的问题,也正是这样,通常建筑设计师才有着比结构师更高的待遇。
一个项目甲方让你做方案,第一次不满意可以让你再做一次,第二次不满意甲方就会要求换人,换人不行就换设计院,现在找个设计院就象买件衣服一样容易。一个建筑师做不出甲方认可的作品,不仅影响自己的名声,也败坏单位的品牌。我们院就有类似的员工,还是名校的研究生,因为设计方案的劣质白白断送了几个本可以得手的项目,而且以后同一甲方永远不会再找回来了。社会不需要每个学建筑的都成为大师,但是,搞出美观合格的作品,是我们的职责,因为“建筑的缺陷,会让遗憾永留人间”。
四,学校教育的弊端及与实践的差异。
一句话说学校做作业和设计院搞设计的差异,就是设计院要求更高、深度更深、更看重建筑外观和可实施性。从很多建筑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从学校出来很难快速胜任和适应设计院工作,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单位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这却是任何单位不愿意付出的。先说方案吧,前面已经提到,难得找得到方案能力强的毕业生,也就是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是从事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施工图呢,学生在学校也没接触过,构造知识差,所以只能从描图、大样等容易的开始,逐渐成长。再说画图速度,初出茅庐的建筑学生大多也赶不上设计院要求。如果说既没有一手好的方案能力,也没有较强的施工图设计能力,也没有快的绘图速度,找工作就将毫无疑问的是难的事。方案方面,老师的要求过低、学生的造型能力差、想法过于理想化、功能缺陷太多、深度不够等等都是不能适应工作的原因,可以说,学校里面得***十分的作业,在设计院可能不及格,因为普通的而不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案,都是不能打动甲方的。即使想法可行的方案,也要经过繁杂的修改和完善,才可以付诸实施。因为在学校做设计都没有深入,都是大概意思一下,差不多就了事,平立剖面对不起、楼梯跑不上去等都是经常的事。所以现在的弟弟妹妹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取乎其上得其中,取乎其中得其下”。
再说设计习惯吧,很多学生按部就班的把设计做完了,平立剖面都画出来了,却自己都还没搞清楚自己设计的建筑是什么样子,体量、造型如何,画效果图时再画个大概,甚至任意扭曲变形,需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定要一开始就平立剖面和造型同步,互相协调,最后达到和谐统一,否则,造型不好再好的平立面都是废的。
最后说学校教育吧,教师要求低、看图不细心、课程设计打分后也没跟学生交流都是严重的问题,还有从大2到大5的设计安排,也是平行展开,而无实质性的提高。整个5年接触近10个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建筑师在工作中接触到这么多类型建筑项目的,而实际上,从大2的中学设计到大5的博物馆,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公共建筑很多都具有共通性,没有必要一一训练,而很重要的设计题目或者专业知识,却没有安排进去。
我们当初一个班长,大5快毕业了,老师问什么叫剪力墙,居然还答不出来,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大学里面学了规范,学了构造,学了材料,毕业了不知道建筑高度怎么算,不知道什么叫模数,不知道混凝土是什么做的,对建筑的了解还不如外行的多。大学考试,可能掌握全书1/10不到的知识就可以过关,毕业就忘光了,等于没学。如果说毕业后什么知识都需要补,那就等于回炉重造。
实习是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一个很好的过渡,让学生领悟建筑和感受设计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半年的实习超过几年的书本学习的收获。所以,实习通常能够缓解从学校到工作的矛盾,所以一定要珍惜实习的时间。建筑师还应有很高的情商和交际能力,建筑师与水、电、结构、甲方等多方面人员打交道,如果脾气暴躁、不能控制自己、受不得委屈等,将很难协调和开展工作。如果做了领导,跟甲方的关系就更重要了,如何拉到项目,如何催甲方付设计费又不影响双边情绪,都需要技巧。这也是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
匆忙写成,有不妥之处,还望多指教,最后应告戒学弟学妹的是,为了经过学校的机器而不成为废品或次品,少玩游戏,少睡懒觉,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吧,别让宏伟的抱负被世俗的浪潮淹没。
第四篇:建筑学必读书籍
建筑学必读书籍.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
《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和景观园林的出版物汗牛充栋,而关于中国现代建筑的综合性分析则相对较少,英文出版物更是寥寥无几。本书可望部分缓解这一局面。书中关于中国当代建筑师的论述丰富详尽,作者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各代建筑师中的领军人物及其作品,涉及到大量闻或未闻的人物和实例,实难能可贵。
《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
本书囊括了20世纪后半叶的几乎全部重要的建筑理论著述中的具有宣言与纲要性的部分。其时间跨越的幅度,从1955年到1996年;所选内容,按照“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生态建筑”、“传统建筑”、“晚期现代主义建筑”、“新现代主义建筑”进行了分类。毫不夸张地说,堪称20世纪后半叶,或者说,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思想与理论大集粹。
《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拓展设计思路》
本书为Architecture Dramatic系列丛书之一。通过列举出大量的建筑实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析论证了由存在的规则、五官所感所见以及灵感等出发而形成的建筑设计构思,剖析了这些古今建筑中隐藏着的设计机械构思法,从心理学角度说明了只有在设计中同时注重设计大脑的开发,才能最终达到自由构思的设计最高境界。本书立意新颖、角度独特,通俗易懂,有助于启迪创造性思维。
《拱的艺术——西方建筑简史》
本书内容丰富,读来轻松愉悦,附有精美的建筑照片和图示。从工程上的突破到文化史,从建筑家生平轶事到相似风格及相异风格的的分析,把建筑史从沉闷的教材中解放出来,将其变成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动态世界。作者卡罗尔·斯特里克兰是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家,曾著有畅销多年的《解读蒙娜丽莎———西方美术简史》一书。
《风格的特征》
古埃及的莲花式柱头,中世纪的火焰式彩窗,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金色书房,拿破仑皇后的穿衣镜„„几千年来审美潮流的变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装饰实例得到展现。本书以精练的文字,大量的插图,捕捉欧洲及相关文明中各种流行风格的风貌特征。众所周知,艺术与文化总是复杂有如迷宫,本书编排的形式却简而精,犹如铺设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引领人畅游于美的花园而不会迷失方向。
《作文本》
本书是建筑师张永和的文坛处女作,最近也上了多个热销图书排行榜。作者说,他试图在文学与建筑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让脱离了建筑的线索也能提供阅读愉悦。全书收录了作者20多年的随笔(散见于《建筑师》《读书》等杂志),文章内容涉及了建筑理念以及其他影视等方面内容。书中文章按时间排序,读者也可从中读一个建筑师思想变化的大概。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这本关于城市规划的经典论述出版已经有50年,虽然影响巨大,却一直未有中译本出版。现在它姗姗来迟,恰好赶上中国大城市的又一次大规模规划和建设高潮。让人震惊的是,作者提到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问题,居然与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惊人地相似——这也难怪此书最近频频登上各大图书排行榜,并成为大众媒体的热门话题。
《安藤忠雄建筑之旅》
本书所介绍的是安藤在日本关西地区部分作品,是作者通过多次的实地参观,精选出来的。首先,此书是一本安藤建筑的导游手册,书中详细地标注出每个作品的位置及如何行走的方法。其次,收录了作者亲身拍摄的图片,这是用极其普通的数码相机,没有任何的镜头处理,沿着参观路线展示出来,尤如你自己亲眼所见。通过这些断片的图像,也许会让你对安藤的作品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勒·柯布西耶全集》中文版
全书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最为详尽的权威著作。令人震惊的绝不仅仅在于其作品的数量之庞大,还在于其所涵盖的范围之广阔;令人动情之处在于他——作品的创造者——对建筑基本问题(建筑,人,自然)的不懈思考,更在于他胸中涌动的不息的对建筑对本色生命的炽烈的爱。
《红环0.18》
本书是一部由建筑师撰写的自传体小说。作者通过“武汉的脚步”、“红环0.18”、“珞珈山初雪”、“飞越东京湾”、“生物岛之光”五个章节叙述了自己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成长为建筑师的奋斗历程与重要事件。一支0.18毫米的红环笔对于书中主人公来说不仅是偏爱的工具,更勾画着一个“不安分”的中国建筑师的成长道路。
《景观与建筑——融于风景和水景中的建筑》
理想的建筑应该协调于自然,成为建筑中的一部分。今天,景观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而建筑师与风景建筑师的携手合作变得比以前更加重要也更加容易。本书所介绍的51个范例从不同的侧面印证了这一变化。这些范例包括住宅、文教设施、展览设施、商业设施、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园、植物园等内容,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建筑与自然和景观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关系。
《景观绘画》
如果想要研究绘画,借此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个人创造潜能,就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启发;本书还提供了各种方法,有助于释放创造潜能,培养个人表现形式,训练风景建筑学和建筑学的专业图形表示。本书内容丰富,举凡素描基础知识,如工具、技法、调子、质感、透视和构图等等,无所不谈,而又着重于传授创新的徒手绘画技巧。至于书中循序渐进的绘画练习,则犹具特色。
《溢出的都市 》
这是一本必须亲身去体验的书。从雷姆·库哈斯《癫狂的纽约》节选、维姆·文德思“有关地球表面的图画”到让·鲍德里亚有关暴力与图像之间关系的论述,从古儒朗和林海华(MAPOFFICE)有关珠三角的影像散文、矶崎新的小说《流言城市》到张永和的建筑散文《物体城市》,各种类型的文本和图像交织成一个非线形的通道,它让人们摸索,重新体验都市的复杂性和流动性。
《建筑创作原点与过程/MASTERS at WORK》
伊东丰雄,高松伸,山本理显,三位当今日本代表建筑师表现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和发展方向,但是在追逐自由地建筑创作的时候,他们又是共同的。根据若干留下的记忆发展自己的想法,通过那些最纯朴的创作激情对抗业已存在的物质世界。这是一种存在已久但是从未被大家所了解的设计原点。它就是大家渴求却一直封藏在资料和记忆中的变容过程,建筑设计的灵魂,就呈现在《建筑创作原点与过程》之中。
《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专辑(1979-2004)》
本书简要回顾了普利策建筑奖(The 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从1979年创办至今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28位获奖建筑师的代表作品及其建筑创作思想。普利策建筑奖被称作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获奖建筑师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代建筑的最高成就,获奖建筑师的创作思想也可以折射出当代建筑思潮的发展趋势。
《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 》
本书是《反理性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现代建筑运动中的理论和设计》两本不同时期独立发行的理论著作的合集。总计100多万字,400多页,有着30多位西方著名的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所著的近四十篇理论文章,其视野的广阔性,观点的深刻性是不容质疑的„„另外,由于编者刻意将一些具有对立倾向的文章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对立与交锋,也肯定会给读者们带来深刻的印象以及更大的思考的空间。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
本书是对20世纪的建筑及其起源的一次全面审视。该书资料翔实,涵盖了自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丰富而精致的图片,令本书的阅读更加直观;客观而精到的论述,使现代建筑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线索变得清晰可循,建筑及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建筑与音乐、绘画、哲学的内在联系也更可感知。
《建筑意》
“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如今,随着思想的开拓,很多文化界人士已经在开始关注建筑了。《建筑意》希望成为这样一本建筑杂志:不要太专业,不要太枯燥,要让大众爱读,从中体会到品味建筑的愉悦,同时又具有深永的学术意味。
《建筑家的20岁年代》
1998年,任教于东京大学建筑系的安藤忠雄,邀请了六位著名建筑师:Renzo Piano、Jean Nouvel、Ricardo Legorreta、Frank Ghery、贝聿铭、Dominique Perrault前来东京大学建筑系,给他的学生们讲各自的成长经历:是怎样开始对建筑产生兴趣的,是如何学习建筑的,以及在事务所执业之初发生的事情等等。
《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空间 》
这是一本关于当代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的最新建筑理论书籍。基于笔者多年对现代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创作经验,探讨了其作品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结构中蕴藏的开放空间网络理论;本书同时系统地总结了印度现代建筑发展的历程,指出如何基于传统建筑精神结合现代建筑理论弘扬本土建筑创作。
《草图中的建筑师世界》
草图的水平,既有勤奋的积累也有天赋的赐予。但是,熟能生巧,各创特色是因人而宜的。俞挺、戎武杰、邓威三位的草图都在扎实的基本功中各显其才华特点,这也是我所推崇的。草图的表现方式,可以铅笔、钢笔白描,可以水墨淡彩,也可以水粉浓彩;而且不论具像、抽像都应该是造化心灵中的建筑设计构思,有时精工细刻画形意,有时寥寥几笔写特征,一切都贵在信手拈来,妙在赏心悦目。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
建筑形式自身的构成是一个科学与技术问题,但“建筑构成形式的表达”却不单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而是整个设计学的问题,建构性的表达是建筑艺术的本质。肖毅强先生翻译和引介德国慕尼黑工业技术大学的托马斯.史密特教授《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一书,目的是阐述建筑构成的概念。在相当程度上形式构成是自主的,建筑功能的实现与建筑意义的表达应当符合建筑形式自身形成的逻辑,这个逻辑可能表现为材料的特征、构成的规则、或环境与场所的文脉关系等。
第五篇:建筑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
建筑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
《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外部空间设计》 芦原义信 《建筑空间论》布鲁洛·塞唯 《图解思考》保罗·拉索 《建筑—形式 空间 秩序》弗朗西施 《园冶》计成
《现代建筑语言》布鲁洛·塞唯 《建筑的永恒之道》亚历山大 《后现代建筑语言》查尔斯·詹克斯 《建筑模式语言》亚历山大 《建筑体验》拉斯姆森 《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彭一刚
《城市发展史》刘易思·芒福德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 《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 《城市意向》凯文林奇
《中国建筑技术史》赵立瀛 《艺术哲学》丹纳 《中国古代建筑史》潘谷西 《美的历程》李泽厚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 《艺术的起源》格罗塞
《西方现代建筑史》王受之 《西方现代艺术史》阿纳森
《古今图书集成》线函本 古籍出版社 《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
《广义建筑学》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
《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吴良镛 《生态文明论》刘湘溶 《生态的忧患》陈鸿清
《增长的极限》丹尼斯·米都斯 《城市生态学》杨小波 等 《城市生态安全导论》 曹 伟
《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朱士光 《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
《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刘沛林 《乡土中国》费孝通
《华夏意匠》李允鉌
《中外传统民居》荆其敏 张丽安
《中国民居研究》孙大章
《中华民族建筑》(5卷)中华民族建筑编委会 《可持续性建筑》(英)布赖恩·爱德华兹 《城市生态安全导论》曹伟
《绿色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新乡土建筑——当代天然建造方法》(美)琳恩·伊丽莎白 卡萨德勒·亚当斯
个人推荐《空间操作》东南大学朱雷
《空间、建构、设计》
顾大庆
《材料呈现》东南大学史永高 《几何形式》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