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皖江开发区规划
安徽省级开发区符合条件可扩区
2010-07-05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见习记者 心宇 ○编辑 朱贤佳
⊙见习记者 心宇 ○编辑 朱贤佳
安徽省政府日前出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级开发区扩区暂行办法》,一批位于皖江示范区内、符合规定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可以扩大园区面积。
安徽省规定,开发区扩区须具备5项基本条件:符合本市、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基本完成国家核准面积或省政府批准筹建面积的开发建设,土地供应率达到100%,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100%;开发区产业集聚、特色鲜明,主导产业占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开发区功能配套、设施完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讯、平整土地等,建成或开工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到国家依法、合理、集约用地标准,近3年无严重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事件,开发区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70%,工业项目建筑系数不低于30%,17个市的省级开发区和其他省级开发区每亩土地投资强度分别不低于100万元和80万元人民币。
安徽省还明确要求,开发区扩区“不占或少占耕地”,积极规划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同时鼓励通过省级开发区整合周边的乡镇工业集中区或产业园区扩大开发面积,扩大区域主要用于产业发展的新项目落地。
第二篇:安徽皖江城市带示范区规划获批
1月18日,本报从安徽省相关主管部门了解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下称《规划》)已获国家批准,安徽不久将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了解,《规划》一大亮点在于国家赋予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等经济领域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并将安徽定位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规划》明确安徽方面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家电等轻纺产业、电信等高技术产业以及现代农业和服务业。重要增长极
目前《规划》正式文本尚未下发到安徽省,但该省发改委系统人士透露说,“正式的文本和安徽省上报的文本大的内容没太多变化。”
本报记者获得的安徽省上报的《规划》草案显示,国家期望安徽方面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规划》草案明确了当地重点发展的四大领域:装备制造业(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原材料产业(冶金、化工、建材);轻纺产业(家用电器、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等);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据了解,《规划》还设定了具体的开发区域,包括铜(陵)池(州)产业组团、宣城产业组团、滁州产业组团、芜(湖)马(鞍山)巢(湖)产业集聚区、合肥产业集聚区、安庆产业集聚区。
《规划》强调了和长三角接壤城市的规划,以芜湖为例,《规划》指出要“建成以芜湖为区域性枢纽中心港、安庆为副中心港的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现代化港口群,基本形成沿江煤炭、建材、矿石、石油、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系统”。据本报了解,安徽方面将启动芜湖民用机场建设。
加强优势产业对接
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安徽本土优势产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规划》为安徽相关产业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到2015年,汽车、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家电、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
以汽车产业为例,《规划》专门对奇瑞和江淮这两家企业作出了相应的要求,“奇瑞江汽兴,则安徽汽车工业兴”显示出这两家企业在当地的重要地位。《规划》草案具体指出要“支持奇瑞、江汽等骨干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积极参与国内外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投资合作”。
据安徽省发改委下属安徽省经济研究院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安徽汽车产业必须进行二次整合。”
这份研究报告进而指出,“必须加快省内两大骨干汽车企业——奇瑞和江汽的整合,真正形成强强联合和规模效应。”从而建设“江淮车谷”。
“江淮车谷”的确切涵义是:以长江淮河流域的两大骨干汽车企业——奇瑞和江汽组成的汽车集团为龙头,与国内外知名相关大企业结成战略同盟。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长安汽车可能会将旗下某生产基地搬迁至合肥进行生产。
对于建材和原材料行业,《规划》草案则指出,“支持海螺等骨干企业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建成国际知名的建材基地,国内重要的精品钢材、精品有色金属及铜深加工产业基地,沿江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
安徽省国资委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原材料行业,安徽省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比如皖维高新在广西和内蒙古的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乙烯醇生产企业,“这显示安徽建材和原材料行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在冶金领域,《规划》指出要支持马钢、铜陵有色、新兴铸管等骨干企业与国内外企业重组。
对于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白色家电生产基地的安徽,此次《规划》也给与了强调,“加快合肥、芜湖、滁州等家电产业基地建设。”
在轻纺行业,《规划》草案则指出要“打造皖江纺织城,加快建设华茂棉纺织精品基地”。
合建开发区
国家将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给予皖江城市带优先支持。
《规划》草案亦指出,上缴中央财政的增量部分实行先征后返,重点用于支持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并且实行示范区地方政府债券单列。
“生产性企业从开始获利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是《规划》草案给的另一优惠政策。
但如今区域规划已不是当初“给钱、给大政策”的规划,更需要当地自身努力,据了解,安徽对与长三角合作建设开发区的模式较青睐。
“我和安徽省领导也提过,和上海搞合作开发区,对方挺积极,说可以拿出土地来合作。”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透露说。
此前,安徽省曾派当地发改委到苏北考察苏南、苏北开发区共建的情况,并在本省内部调研了已经和外地开发区共建开发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安徽宣城等地已和沪浙一些区域共同设立了开发区,形成了园中园、托管园、共建园等有效合作方式。
其中,共建园是目前主流的合作方式,一般由两地政府合作推动共建,双方利益主要通过总部经济和GDP、税收分成两种渠道实现。
“有利于缓解我省发展资金、技术以及管理上的不足,还可以解决发达地区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安徽方面在调查当地合作共建开发区后说。
“也有利于形成错位发展的产业分工格局。”在对苏北调研后,安徽方面得出这样的结论。
但一个关键的问题尚未解决:如何让产业输出地有积极性,比如,产业转移到安徽某地,则GDP权重全部纳入当地统计范畴,并不计入输出地GDP总额中。为此,安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对GDP的统计,“允许GDP统计数据在转出地和转入地之间分解”,据悉,更为具体的一系列建议正在研究之中。按照沈晗耀的理解,“飞地”模式可以进行税收等利益分成,“既提高了中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激发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积极性”。
据了解,上海和浙江较为积极,上海市委研究室一份调研报告中就指出,“苏北地区、皖江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交通条件已大为改善、运输成本持续降低,应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
第三篇:亳州皖江医院简介
亳州皖江医院简介
亳州皖江医院-亳州市皖江卫校教学附属医院,是经卫生局正式批准,集健康体检、医疗咨询、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康复及医学教学为一体的一家正规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坐落于亳州市魏武大道北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捷,环境幽雅。
医院新引进CT、500mAX光机、乳腺X光机、彩色经颅多普勒、全数字超动态心电图、电子阴道镜等先进医疗设备,依托省级的医疗技术、优秀的科技人员,为患者提供准确、高质量、人性化的星级医疗服务。医院科室有内科、外科、儿科、预防保健科等,以及妇产科诊疗中心、乳腺疾病诊疗中心、胸外科诊疗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专科特色科室。病房也为满足不同人群需要而分为普通、标准病房、贵宾商务病房,并特设立了月子护理中心。
医院遵循“兴科技、重人才、建名院”的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诚信办医院”为宗旨,以“创百姓满意医院、创亳州平价医院”为目标,全面推进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医院管理,树立优秀医院形象,为亳州人民创办了开在家门口的省级医院。
医院特色
【特色专科 为您解忧】
泌尿外科、妇科、内科、不孕不育诊疗科、外科、儿科、骨科
男性诊疗范围:
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不育症、泌尿感染、包茎/包皮过长、性传播疾病、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附睾炎、睾丸炎、隐睾症
妇科诊疗范围:
盆腔炎、宫颈炎(糜烂)、阴道炎、无痛人流、泌尿生殖感染、不孕症、月经不调、妇科整形、早早孕检测
【皖江医院独特优势】
皖江医院的定位为综合性医院,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价值极高的治疗方法和特色,其优势在于:
一、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具有精湛治疗技术的专业医师,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就会达到较高的治愈率和理想的疗效。
二、医院有专业的检查设备,有统一的诊断标准,能对治疗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某个病人病情的具体特点,制订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方案)。
三、医院都会为患者建立相应的、统一标准的病历及卡片,及时调整用药计划,为疾病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方便。还建立有完善的随访制度,能为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提供全程帮助和科学指导。
四、医院及时指导患者用药、用量、用法以及用药期间的配合方式和注意事项,使患者的治疗情况、心理状态等都能处于医师的严密观察之下,以便更好地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五、医院专门研究专科疾病,会不断推出新药、新技术,治疗水平会愈来愈高。
正是这些突出的优势,让皖江医院的名声越来越响,在亳州大地上树立了一块解决“男女健康”的金字招牌。
与解放军第105医院强强联合
6月21日,解放军第105医院与亳州皖江医院牵手协作医院揭牌仪式在市新贵都大酒店举行。解放军第105医院和亳州皖江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医务工作者出席了揭牌仪式。
亳州皖江医院通过“联大靠强”之路,学习引进解放军第105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医疗技术协作,拓展互助交流平台,加快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努力提升本院医疗水平,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互补共享。
据了解,近年来,亳州皖江医院发展迅速,广织医疗协作网络,与兄弟友好医院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医疗协作网凸显优势,为方便群众就医,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做出了积极地贡献。这次与解放军第105医院强强联合,将促进亳州皖江医院在优势学科、内涵建设、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
据悉;解放军第105医院每周会派专家来亳州皖江医院坐诊,届时亳州所有居民都可享受到解放军105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第四篇:科学承接看皖江
科学承接看皖江
奔腾不息的八百里皖江,发展浪潮强劲涌动。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规划,也是我国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专门制定的第一个规划。
短短一年时间,示范区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发展动力竞相迸发,一个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速腾飞的现代化区域经济体,正加速崛起。
“国家战略”激活“皖江机遇”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加速调整,产业转移步伐骤然加快。安徽,敏锐地意识到,承接转移,加速崛起的历史性机遇来了!
滚滚长江,流经安徽八百里,被亲切地称为皖江。区域内不但是安徽经济的精华与 “脊梁”,同时这里承东启西,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无缝连接,区位优势明显。皖江活,安徽发展全盘皆活。
放眼全国,安徽的发展关系中部崛起大局总体进程。“以国家的名义,在皖江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为促进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协调区域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读。
“皖江机遇”被“国家战略”所激活。
示范区规划,为我们勾勒出这样一幅宏伟蓝图: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芜湖为双核,宣城和滁州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分布格局,形成的区域如同一只凤凰向着东方展翅飞翔,与长江三角洲有机融为一体。
一年多的励精图治,宏伟蓝图正逐步成为生动的现实:
示范区成为全省加速崛起更为强劲的“引擎”。2010年,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4亿元,同比增长16.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占全省比重达到68%,较上年又上升了1个百分点。
示范区正在成为全省扩大内需的“主战场”。2010年,示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80.5亿元,增长34.5%,占全省投资比重超过66%;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2419.6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60%;
示范区更有力地充当了全省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器”。2010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93.1亿元,增长23.8%,占全省七成比重;
示范区也成为全省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助推器”。2010年,合肥市生产总值超过2700亿元,在全省首位度提高至22%以上,芜湖市生产总值也首次超过1000亿元。示范区“双
核”集体发力、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实力不断提升,有力加快了全省城镇化进程;
从经济发展配角到开放开发龙头,皖江一举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力,安徽对接世界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先行先试”实践“科学承接”
皖江示范区的核心是“产业转移”,而“承接”和“示范”是两个关键词。
省皖江办负责人介绍,2010年,示范区合同引进省外资金9063.9亿元,同比增长61%,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867.4亿元,增长47.2%;新批内外资项目9793个,同比增长 20.7%,占全省比重71.1%。熔盛重工、江西赛维、三安光电、日本花王株式会社、尼普洛株式会社等一大批全球500强公司及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竞相布局示范区。
最新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则显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引进1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075个,实际到位资金887.5亿元,同比增长64.0%,占全省72.4%。“一年多以来,示范区品牌价值逐步凸显,承接步伐明显加快,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有关负责人表示。
“承接不是简单的照单全收,来者不拒。”“示范”的意义更多体现在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围绕创新、提升、集群等关键词,示范区作出了生动实践。
注重高端承接。“作为国家战略,皖江示范区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严禁落后产能转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个例子是,有一家大型企业希望在芜湖经开区投资10亿元建设聚乙烯项目,但由于污染较重等原因,被园区一票否决。与之相反,去年10月,集节能、环保、低碳于一体的高智能自动化高新科技园——皖江低碳科技园在合肥开工,项目建设一路绿灯。限低引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园区共识。
注重创新承接,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以创新吸引转移,示范建设必须始终贯彻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创新创优的要求。”专家指出。在芜湖,总投资600亿元的皖江物流产业投资基金顺利通过国家审批,为整个示范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由芜湖长江产权交易所发起的皖江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心,也已筹建。合肥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
注重集群承接。一年来,适应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新趋势,皖江示范区更加强调向产业链承接转变,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合肥市加快建设千亿元平板显示基地和家电基地,吸引京东方、彩虹蓝光等企业不断扩大投资规模,配套企业加速跟进。宣城市郞溪县整体承接的特种设备制造业,签约企业500多家,全部建成后总产值可达500亿元以上。
在承接中提升,在提升中更高质量地发展。皖江示范区开放承接水平全面提升,正朝着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迈进。
“基础之年”铸造“承接舞台”
当宏大的资本顺应经济发展的规律,由东而西,由沿海而内地,竞相转移之际,握有承东启西之地利的安徽,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资本并不会因为你设置了这个区,就自动选择你。承接,离不开搭建平台,优化环境。”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为此,我省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目标,其中“打基础”就是要营造让一切发展要素充分释放的环境。
打开一张马鞍山市地图,你会发现,这里条条道路伸向临近的江苏,如张开的臂膀紧紧拥抱资本浪潮。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新成员,目前,马鞍山已相继建成连接苏南的313、314省道和当涂至江苏高淳的当高大桥,正在建设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高速公路、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段。
合肥火车站改造工程、京沪高铁安徽段、沿江高速铜陵连接线、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等重大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铜陵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北沿江高速马鞍山至巢湖段等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皖江示范区加速完善基础设施,累计完成交通、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投资1158亿元。短短一年时间,示范区内空间布局取得新突破,各功能区的划分已经明确,江南、江北两个产业集中区建设相继启动。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按照科学承接的要求,新筹建开发园区32个,原有开发园区的扩容提升正在全面展开。合肥出口加工区获准设立,马鞍山、安庆、铜陵经开区和芜湖、蚌埠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
软环境建设同样快速推进。我省编制了9个专项规划,着力推进示范区开发园区规范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的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政策体系方面,我省与国家有关部委签署了17个合作共建协议,争取了一批专项支持政策;省里出台一系列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实施方案和专项政策。
让政府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发展环境的维护者。皖江示范区规划指出,要着力提高行政效能,落实首问责任制、办文办事限时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项制度”。省委、省政府出台的“40条”政策意见中更是明确要求,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豪情满怀的江淮儿女正书写皖江腾飞的新奇迹!一个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示范区,正加速成为现实。
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崭露头角
从2009年4月开工到量产,京东方合肥六代线仅用了18个月,建设速度、产能爬坡速度和产品优良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5月,合肥京东方六代线可满产,年产液晶面板1000万片,产值超80亿元。京东方项目发挥了强大的“磁吸”效应,作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相关配套企业紧随其后相继入园。如今,住友化学、彩虹液晶玻璃基板等一批配套项目已建成投产,5年内,可吸引上下游新增投资300亿元至400亿元,带动形成产值2000亿元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创造5万多个就业机会。
芜湖光电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发展光电产业,是我省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2010年,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电产业化基地项目花落芜湖,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建设周期四年,分两期实施。目前,一期项目已基本建成,并于2010年12月生产出第一片芜湖产LED外延片、芯片。二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份陆续投产达效。全部工程投产后,芜湖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LED外延片、芯片、封装及下游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和试验基地,对推进我省自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光伏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清明前夕,投资总额为25亿元、目前全球单体投资最大的赛维LDK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第一片电池片成功下线。从签约、开工建设到投产,只用了短短8个月时间。在赛维项目的带动下,投资25亿元的海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中建材太阳能电池盖板项目、总投资135亿元的晶澳3GW“硅片—电池—组件”项目以及美国3M太阳能电池组件背板膜项目等一大批太阳能光伏大项目相继落户合肥高新区,一个千亿元新能源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马鞍山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合同签约
本报讯(记者 吴永红)5月5日下午,马鞍山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合肥稻香楼宾馆举行。省长王三运出席签约仪式,并会见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一重机械股份公司董事长吴生富一行。副省长黄海嵩在签约仪式上致辞,省政府秘书长梁卫国,省直有关部门、马鞍山市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签约仪式和会见。
王三运对中国一重来安徽投资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当前安徽已迈入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新阶段,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两大战略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与中央企业、全国知名民企的合作发展不断拓展,与长三角地区的分工合作全面展开。安徽在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将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马鞍山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建设,是我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对于我省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产生积极作用。我们将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履行承诺,贴近企业需求,真诚加强服务,为双方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吴生富表示,中国一重十分看好安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将积极落实双方签署的合作项目,不断探索合作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努力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一重集团是中央管理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主要为钢铁、电力、能源等行业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此次中国一重与马钢集团、安徽泰尔重工合作,在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5亿元,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意在打造一流高端机械装备生产制造和研发平台,实现国家高端重型数控机床自主研发及产业化。
第五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编制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规划编制座谈会发言材料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省大规模承接长三角辐射开拓了新的空间。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将会对周边地区、长江流域的发展发挥较大的带动作用。
安徽与长三角紧密相连,有着承接转移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马鞍山市及当涂县更是占尽天时地利。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向上争取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时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做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制定激励政策,促进皖江地区率先融入泛长三角经济体,是促进我省加快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步伐的重要举措。必将为皖江地区特别是马鞍山市及当涂县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与此同时,必须看到,我们也面临着中西部各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激烈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的大战略下,科学制定规划,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有效地承接长三角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为此,结合我县实际,对编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提出以下建议和要求,供领导参考。
一、要支持优势承接地,促其更好更快发展。
皖江地区是安徽经济发展活跃区域,与长三角山水相连紧密对接,有着承接长三角辐射的先天基础条件。但皖江城市带内部发展各有特色,经济基础强弱不均,与长三角的差距有大有小,地缘有远有近,承接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示范区承接规划时,既要统筹产业基础条件,更要向优势产业承接地作出政策倾斜,支持优势承接地更好更快发展。
马鞍山市及当涂县与长三角地缘相连、人缘相亲,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人员来往频繁,有着承接长三角辐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马鞍山市被纳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当涂县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浙商(中国)投资潜力城市,当涂经济开发区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
因此,要求省委、省政府及示范区规划编制时,将马鞍山市及当涂县这样具有承接优势的地区,作为承接长三角辐射的发展重点,制定相关政策,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比如:在用地计划上,最好不要局限于某个市县的土地指标平衡,而应依据发展速度和条件,在全省范围进行统筹。)
二、要立足优势,承接辐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皖江各市经济基础不平衡,承接条件存在差异,产业发展也有相对的特色。制定承接产业布局规划时必须区分条件,扬长避短、科学统筹、合理分工。(如:发展船舶制造业和码头建设,芜湖以上江域不具备深水条件,只宜在马芜两市重点发展,不宜沿江各地一哄而上。)马鞍山市及当涂县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与长三角地区市县有着相对较小的差距。黑色冶金及压延、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汽车及配件和水产养殖是马鞍山市及当涂县已有的支柱产业,我们可将这些领域作为承接辐射的重点。(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客商来我县投资这些领域。目前,长三角已占我县年招商引资来源地的70%左右。),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发挥已有的磁材产业优势,争取引进电子配件制造加工业;发挥江岸及机械产业优势,发展船舶制造业;发挥 “承东启西”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业;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发展面向长三角的现代农业;发挥交通对接优势,发展交通物流业。
为此,要求在规划方案中统筹考虑各地产业承接优势,扶持优势产业发展,保证皖江城市带承接辐射,有序多赢。
三、要加快基础设施与长三角的对接步伐
以马鞍山市及当涂县为例,这里与长三角山水相连,目前直接与东部对接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有芜申运河、宁宜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大桥等;还有一批待建的直接对接性项目,迫切需要建设(如:314省道改造、围乌路拓宽升级、开通博望至江宁开发区道路、高淳经乌溪-黄池通芜湖道路、芜湖经年陡-石桥-大陇-湖阳通江苏道路、丹阳新河水位提升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工程)。
这些项目,都需要国家、省、市不同程度地支持,对抢抓承接辐射发展机遇也至关重要,早实施、早对接、早生效。
四、要建设好软硬环境,全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辐射。一方面,我们要做好对境内现有来自长三角及海外客商的服务工作,加大招商力度,以商引商,承接辐射。另一方面,除地方上要积极招商引资,优化服务环境,壮大提升现有产业,加快经济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外,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重点产业、优势园区给予政策倾斜(如:用地指标、税费优惠、财政信贷、人财引进与培训、政策支持等),为承接辐射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也可以尝试与东部省市税收分成的路子,来迎接辐射。
五、要从规划着手,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安徽省委、省政府曾提出过“开发皖江”、“东向发展”等重大战略性构想,由于缺乏跟踪配套政策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效果不太明显。这次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长三角辐射,有中央的支持,机会难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启动方案规划,势在必行。但在编制规划的同时,必须充分研究激励政策,从规划着手,建立长效机制,着眼未来、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