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8:3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第一篇:浅谈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浅谈中国绿色建筑发展

环境学院 杨莉 091200081

摘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将建筑行业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发展型的建筑。这样融合了环保健康舒适的绿色建筑就成为了世界建筑的主题和未来建筑的主导。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理念的诞生

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需要,人们所追求和需要的建筑环境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变化。古代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护自己、求得生存,从巢居、穴居、散居到建房聚居正是人类力图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懈改善其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从远古时代到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为防御自然气候与灾难对生命的威胁,所建的建筑仅仅是为了遮风避雨。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大量煤炭和石油的开采利用,发电和生产燃气技术的相对成熟,使人们得到了更多改善居住环境的方法。空调和采暖技术以及照明技术的应用,使人类有条件去追求建筑的舒适性,人类进入了所谓的“舒适建筑”时期,产生了大量完全靠人工照明和空调来维持室内环境的“现代化建筑”。

然而,在1974年开始持续的石油能源危机,使赖以维持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能源供应产生了危机,而这些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工业界以及人们对生活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建筑界也不例外。于是很多节能规章制度和节能技术应运而生。此阶段的建筑设计特征致力于在舒适与节能之间寻找平衡点。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健康建筑”,特别是室内空气品质,甚至在大楼里建设模拟自然环境的日光浴森林。这一阶段,耗能有所反弹,但更多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而现代信息和技术的介入对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有了可靠保证。这一阶段的建筑设计特征是在健康、节能之间寻找平衡点。

可持续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开始反思,前期的建筑历史实际上是人类在不断的与自然抗衡,是人类以不可再生的能源作为武器与自然在斗争。其结果是人与自然两败俱伤,环境被破环了人类健康也没有了。考虑到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排放到大气中的浓浓废气,于是“绿色建筑”这一全新概念就出现在一些学者脑海里。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这种建筑的建筑环境应该是健康的、舒适的、所用的能源是清洁或接近清洁的,对大气影响是最小或接近最小的,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亲近自然,不破坏环境,保证居住者的健康,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回归自然的理念。可见,生态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建筑设计摆脱了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考虑,而逐渐地走向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建筑。

2、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1969年,美籍意大利建筑师鲍罗·索雷里首次综合生态与建筑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能源危机,使人们意识到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随着节能建筑体系追逐渐完善,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所的新热点,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提出“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为兼顾环境与健康的研究体系,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和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为了使绿色建筑的概念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发达国家在1997-2006年间还相继开发了适应不同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从而定量地描述了绿色建筑中节能、节水效果、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3R材料的生态环境性能评估以及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指标。这些标准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力保障。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成了一大批经典的绿色建筑,例如日本的酒井燃气大厦,该建筑采用了多种节能措施,在提供有效的建筑功能和舒适的室内环境情况下,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冬季暖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同时辅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多种方式。还有英国考文垂雷特李克兰切斯特图书馆、德国凯赛尔可持续建筑中心等。

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自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概念开始引入中国,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994年我国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居住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障措施。2004年9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

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基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的成果,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和应用实践。一系列示范建筑、节能示范小区、生态小区陆续形成,并且成为我国绿色建筑的技术展示、教育基地和促进研发的平台。全国先后见证的示范工程已经超过100万平方米。还有一些更为传奇的绿色建筑如中国深圳泰格公寓,位于北京的中国民居等。中国绿色建筑新发展阶段的前夜。

4、中国绿色建筑之展望未来

中国的城镇化目前只完成了一半,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30年中,我国每年还要新建20亿平方米新建筑,在实施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在当前绿色建筑健康的发展趋势下,建设绿色建筑具有较好前景。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绿色建筑必须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此外,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造的住宅,不仅可以让人们享有更舒适、更方便、更健康的生活条件,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它不仅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商界的广泛关注,更赢得了消费者的厚爱。再加上我国公民最近几年节能减排意识和行为的提高,从政策法规方面对绿色建筑的监管和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新材料新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不

断创新和改进,这些将大大有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和推广。研发机构、开发商对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理念的积极宣传,倡导低碳生产与低碳生活方式,人民大众的积极参与,这些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绿色建筑将会登上建筑舞台,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翻开崭新的一页。

由于这几年中国是市场经济跟计划经济相结合下的推广绿色建筑,我们中国政府的手还在背后推动着绿色建筑,把节能减排作为国家的一项国策,再加上一直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所以我国绿色建筑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从早期的标准适用范围只讲到了三类,办公建筑、商厦建筑、宾馆建筑,到后来发展到现在的学校、医院、科技馆、展览中心,纷纷跟国家提出要申报绿色建筑。这充分说明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和受欢迎程度。

在世界范围内,绿色建筑也成为通行的理念。在这方面,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总之,从宏观战略高度上看,绿色建筑既是解决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需要,也是丰富、完善、更新、拓展传统建筑学学科内容的需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将成为我国建筑史上新的篇章,为我们的现在生活注入新的血液,引领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是我国建筑师的必然,属于21 世纪历史发展的必然。

5、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人类社会是在环境、能源和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环境下诞生的一种新兴概念,推广绿色建筑就是将能源、环境和健康相结合。这一动态的、发展中的概念,它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发展。现在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大进程中,如何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保护环境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和自然共存,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模式,深入理解绿色的意义。同时我们要养成爱生活爱自然的良好品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让绿色充满心间,让绿色建筑给人类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家园。参考文献:

[1].姚润明.面向未来的绿色建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3.[2].卜一德.绿色建筑技术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3].李念平.建筑环境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

[4].谢秉正.绿色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

第二篇:西方建筑发展史

西方建筑发展史

0.古希腊:雅典卫城总平面、帕提农神庙、三种柱式(注意与古罗马柱式的区

别)

特点:

一、: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二: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陶立克柱式,2.爱奥尼克柱式,3.科林斯式柱式,4.女郎雕像柱式。三: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四: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五: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1、古罗马时期(拜占庭):4-15世纪

特点,一、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二、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三、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四、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圣索非亚大教堂、罗马万神庙(巴西利卡形式、柱式、帆拱技术、拜占庭建筑特点)

(1)巴西利卡式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2、罗马式(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 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罗马式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对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

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代表:德国沃尔姆斯大教堂、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3、哥特式:11世纪起源于法国,13C~15C流行于欧洲。

(一)结构特点

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圆心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二)内部特点

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

(三)外部特点

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右为米兰大教堂

(四)装饰特点:

几乎没有墙面可做壁画或雕塑。祭坛是装饰重点。两柱间的大窗做成彩色玻璃,极富装饰效果。

4、文艺复兴时期:生于意大利,一般认为,15C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它在建筑轮廓上讲究整齐、统一、合比例与条理性,构图中间突出,两帝对称,窗间有时设壁龛、雕像。(1)帕拉第蒂母题:帕拉第蒂在维察琴的巴西利卡的外面加上一圈围廊的时候,他创造了新的拱与柱的结合方式,这是自罗马人创造角斗场和凯旋门主题之后首次有人这么做。后人称之为帕拉第蒂母题 圣彼得堡(平)

(2)手法主义:16世纪晚期的一种建筑风格。特点: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建筑史中则以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是是文艺复兴风格(狭义)到巴洛克的过渡。

(3)巴洛克式:17C~18C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发面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意大利,维尼奥拉的罗马耶酥会教堂。(4)洛可可风格:18C20’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演在室内装饰上。

特点:细腻柔媚、精致纤小,但偏于繁琐,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模仿自然形态,变化万千,色彩上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明亮的色彩,线脚大多用金色。代表: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凡尔塞宫的王后居室。(5)古典主义:流行于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庙宇、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效法的榜样。采用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是其中之一,它以雅典卫城的山门为蓝本。

(6)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代表:巴黎歌剧院,巴黎的圣心教堂、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7)浪漫主义建筑风格; 流行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特别在英国、德国流行较广。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代表;英国议会大厦、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圣保罗平立)

(8)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夜开始到20世纪初在建筑和装饰艺术方面一个非正式的运动,提倡在作品中将艺术、个体手工者的经验、以及材料和筑造的质量结合起来。他的支持者包括进步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慈善家、业余的希望在家中工作的中产阶级女性。他们建立工业世界之外的小作坊,复兴传统技术,崇尚工业世界之前的朴实的家庭用品。这个运动在当时工业化的国家例如北欧和美国最为强烈,可以看做是对于工业化的一次很明确的反击,是众多19世纪末的改革运动中的一员。

第三篇: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目录

绿色建筑标识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发展史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展开

什么是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标识

为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08年4月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心绿标办)负责具体工作,已评出15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其中公共建筑10项,住宅建筑5项;获得三星级标识的项目7项;获得二星级标识的项目3项;获得一星级标识的项目5项。这些建筑的建筑节能率、住区绿地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都严格达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要求,对减少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了确实的贡献。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来解决评价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发布相关技术文件,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通过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分论坛(2009年3月28日)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2009年6月24日),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绿色建筑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目前评价一、二星绿色建筑权力已经下放到部分省份,目前有26个省份可以自己评价一星和二星的绿色建筑,三星绿色建筑需要到住建部绿标办和城科会进行评定,目前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南方快于北方,绿色建筑发展较多的省市有广东、江苏、上海,现在北京和天津发展速度比较快。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绿色建筑;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发展史

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绿色建筑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绿色建筑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绿色建筑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的成本究竟怎样,是否会成为提高房价的因素,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做出了回答: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兴说,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

术和设备后,投资回绿色建筑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德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国外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仇保兴说,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智能化应绿色建筑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现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再如,许多南方地区,房子里的空调40%是为了应对室外的阳光,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装置,当太阳光正热时,遮阳帘自动升起来,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减少空调的能耗。这样的智能建筑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

仇保兴坦言,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绿色建筑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绿色建筑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比如,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公斤/平方米·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据仇保兴介绍,既有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现在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绿色建筑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瓦的节能灯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亮度;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至30%。

这些节能小窍门看似细小,日积月累,却能节省不少能源。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皮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仇保兴表示,现在规定,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仇保兴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第四篇:浅谈绿色建筑

浅谈绿色建筑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供人居住、进行活动的场所。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自然资源的锐减,绿色节能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摆上桌面来,其中就包括了绿色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标志着建筑观念的更新,以及建筑节能与保护地球环境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而言,绿色建筑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目前,对绿色节能建筑得到普遍认同的定义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其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

绿色建筑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2)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对室内环境设计重视起来。人们力求创造一个舒适、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人们室内装修使用的不少材料,大都是由化工材料制成的,有的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它们不断的向室内空气中挥发有毒成分,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事实证明,材料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材料所释放的各种气体和氨、甲醛、苯、氡等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封闭的室内环境由于温度、湿度较大,有些材料会对霉菌和细菌生长提供养料,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具体来说,家庭装修污染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板材类。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装修板材,内含超标的甲醛,如大芯板细木工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及用这些板材制作的复合地板、家具等。甲醛主要来自于制作复合板材所使用的脲醛树脂胶,这种胶具有胶接强度高、不易开胶的特点,是目前生产各种复合板材普遍使用的粘合剂。脲醛树脂中含有甲醛,会形成游离甲醛气体释放到空气中,而甲醛为高毒性物质。

(2)石材类。石材类装修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瓷砖等含有一种叫做氡的有害物质。氡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中环境致癌物之一,它是仅次与吸烟的第二个肺癌致病因。

(3)涂料类。装修中使用的油漆、涂料、防水材料及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稀释剂中含有有害物质苯。

(4)水泥等建材类。水泥等建材中包含有有害物质主要为氨,它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我们国家的建筑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法规配套不够完善,节能技术与产品不够成熟管理机构不健全等。绿色建筑的观念也还待更为广泛的普及。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皮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

在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绿色节能建筑的源头

因此积极开展绿色设计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根据我国的围情,绿色设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是节约能源尽量从总体上减少能量的使用,并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可持续能源;

(2)是尽量利用可循环的材料和能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3)是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建筑空间尽可能健康舒适;

(4)是在设计时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物耗和能耗.使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另外,还要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督。积极推广绿色施工施工阶段是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实物的阶段,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阶段。绿色施工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筑企业在施过程中,要加强施现场管理。

(1)建筑场地应减少施工场地的占地面积,减少施工对场地的扰动和破坏;

(2)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工,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3)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尽量考虑水的循环使用,加强节水管理,施工用水进行定额汁量;

(4)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对绿色建材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方法来选择建筑材料。

推广绿色建筑是当前我国建筑业的重大战略任务

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经验和勤勉,让我们抓住机遇,协同努力,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建立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创新体系。让我们从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城市做起,让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绿色礼区、绿色城市构成我国未来希望的发展前景。

新北建园三期项目部

第五篇: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

【论文摘要】“工程概论”是建筑工程领域的综合型概论课程,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工程启蒙,培养工程意识。本文从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阐述绿色建筑的内涵,指出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分析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并表达了作者未来的的兴趣与梦想.【论文关键词】工程概论绿色建筑兴趣梦想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1一般建筑在结构上趋向于封闭,在设计上力求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室内环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而绿色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方式,会对气候变化自动进行自适应调节,就像鸟儿一样,它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同时也使室内环境品质(即空气质量,温度、湿度舒适感,自然光照明,隔噪音等等)大大提高。这种由居住人健康而带来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节能更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建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神经系统(智能系统),变化羽毛等于随气候变化而变换节能围护装置和性能。日本日立公司在最近的北京科博会展出了集节能、环保、保安于一体的楼宇智能系统,仅5万元的投资就可通过一般的手 机遥控将能耗降低30%.2一般建筑随着建筑设计、生产和用材的标准化、大批量化,促使了大江南北建筑形式的一律化、单调化,造成了“千城一面”;而绿色建筑推行本地材料,尊重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有助于汲取先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造就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使得建筑随着气

候、资源和地区文化的差异而重新呈现不同的风貌。如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先人创造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利用自然能源居住生活的建筑杰作,窑洞背靠黄土高坡,依山而凿形成宽敞空间,向南开窗,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造就了冬暖夏凉的自然环境。现在,当地建筑师们对部分窑洞重新进行了改造,更多地吸收阳光,改善了通风条件,充分发挥了窑洞本身的节能效果,可以称之为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无独有偶,最近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了该国建筑师德·汉森借助印地安人的穴居和粘土房理念而设计的半埋式小丘住宅,不仅有良好的舒适性,而且能效非常高,全年供暖费用仅为150欧元。

3一般建筑是一种商品,建筑的形式往往不顾环境资源的限制,片面追求或盲目迎合市场即期消费的住宅和办公楼,这往往是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背道而驰的;而绿色建筑则被看作一种全面资源节约型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的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的消耗,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即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污水、固体废物及对周边的影响)。建筑及其城市发展都将以最小的生态和资源为代价,在广泛的领域获得最大利益。

4一般建筑追求“新、奇、特”,追求自我标志效应,难免造成欧陆风或××风盛行;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式是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灵感。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筑学中有了新的美学哲学:美存在于以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使得生态美的展示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人类对建筑美的感知将建立在生态影响的基础上,重返2000多年前古罗马杰出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紧固、适用、愉悦”的六字真经上,而不是建立在精美艺术细节、夸张的形式主义上。

5一般建筑尽管采取节能设计,但综合能耗仍居高不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建筑业往往或正在成为最大的耗能和污染行业;而绿色建筑因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而极大地减少了能耗,甚至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可能达到“零能耗”(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和“零排放”的建筑。我们如果要在发电效率方面提高5%,汽车节能方面提高10%,在技术上是极为困难的,而建筑节能轻易可达50-60%或者更高。建筑节能有着巨大的空间。

6一般的建筑仅在建造过程或者是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负责,是狭义的人地和谐。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绿色建筑不仅讲究建材的绿色环保和本地化,以减少长途运输所引起的能耗和污染,而且它还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建材生产到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回用等全过程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的废弃,以循环经济的思路,实现从被动地减少对自然的干扰转到主动创造环境丰富性,减少对资源需求上来;从狭义的“以人为本”转移到对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以人为本。这是真正的绿色建筑革命和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与问题

伴随着绿色建筑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6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我国众多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随即启动了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性探索。2002年底,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奥组委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牵头并联合有关单位,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建立了科学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形成了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全过程控制的观点和与之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2004年,我部和科技部开始组织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导则,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并力求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2004年下半年,我部正式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该奖的设立证明了我国进入了推广绿色建筑工作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试点、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1、绿色建筑的意识与知识不足。不少地方尚未将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由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投资商和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因而难以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力和质量。

2、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也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我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致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虽然我部已先后颁布实施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工业建筑的节能标准尚未出台,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才刚刚颁布。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更是还没有建立。

3、行政监管体系薄弱不少地方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尚未将其列入政府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在“三定”方案中均没有相关的职能和编制,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缺位,该管的没管住。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必须把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

4、缺乏发展绿色建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而对引导和扶植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也导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5、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交流平台。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设计及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在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起步较早,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我国缺乏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他们的技术和成功经验的交流平台.三、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

1、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绿色消费,使全民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居住、出行、娱乐、休憩中切勿追求奢侈豪华,倡导节能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驱动建筑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各方主体积极营建绿色建筑。从政府部门到建筑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直至广大人民群众都要积极参与,尽快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严密的行政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制订绿色建筑量化标准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这些体系对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行政监管体系应重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节能重点在于降低长期使用的总能耗。如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和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减少建筑运行能耗。节地关键在于城乡空间的统筹。重点研究城市发展新增建设用地从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中获取;建筑选址及规划时,要尽量翻新旧建筑,减少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面积;限制使用和淘汰实心粘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水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可采取鼓励节水型器具、改变用水习惯和通过水价杠杆调节等措施,从而降低用水量。另外,要加强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通过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节材重点是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同时应精心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4、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力量的驱动。政府应制定有吸引力的经济优惠措施调动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如采取适当的补贴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绿色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使绿色开发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中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交流平台,使世界所有国家在绿色建筑上的最新技术能够在中国得到及时应用。

下载浅谈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小说发展史

    浅谈中国小说的发展史 1 浅谈中国小说的发展 我们把先秦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而唐人小说是一......

    中国科技发展史

    绪论:我了解的最重要的事件是活字印刷术,在11世纪上半叶快要结束的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一种用陶土烧成的活字。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版是与宋......

    中国别墅发展史

    中国别墅发展史 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更是凝固的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静静伫立在那里,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的心弦,让我们随时触摸人类历史的痕迹,别墅,是这凝固音乐的完美体现。......

    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史

    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史一、清末的金融监管 中国旧式金融机构的设立大抵不受政府严格限制,谁有资本谁就可以开设钱庄、票号,既不向政府登记注册也无须交纳课税。为了改变金融机构......

    中国期货发展史

    中国期货百年史期货交易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期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坎坷不平的历程,充分显示了期货交易的顽强生命力......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史 材料收集:姜薇 学号:200806023073 班级:08营销2班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

    中国羽毛球发展史

    第一节 坎坷的岁月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体育战线成了“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从国家体委到各省、市、自治区体委,被军事管制;党和国家十......

    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摘要】 古代园林发展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古代园林艺术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技术与指导思想都为现代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