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时间:2019-05-12 18:3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五、树立终生学习观,终生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的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

一、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倡导全人教育

三、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http://61.132.31.31/shownews.asp?newsid=183

2、小学生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

http:///dishizhangdierjie2.htm

12、智商与情商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

13、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3、“四因素”过程论。

4、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5、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6、学习是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

7、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认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http://

23、加德纳与多元智能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智能被划分为 8种:语言智能,诗人、律师都充分运用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科学家主要运用这种智能来处理工作;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运动员就运用此种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主要是对他人情绪、情感方面的理解,政治家、销售员、教师都较多地运用它;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我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这8种智能的可能性,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用于两方面:

1.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

2.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香港现时有几家中学,容许部份语文能力较低的学生利用录像来交功课。

2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59750.html

2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http://jygh.hnedu.cn/web/4159/200507/22095440687.html

26、素质教育十条禁令

27、《镇江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

http://jxxx.dyedu.cn/jysc/ShowArticle.asp?ArticleID=9

28、《扬市教职工道德规范要求》

29、扬中市教职工十条禁令

30、《扬中市中小学教学规范》

http://xbzxxx.com/ReadNews.asp?NewsID=5151

第三篇:新课程核心理念

新课程核心理念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二】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三】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 【一】文化的传播者; 【二】潜能的开发者; 【三】学习的促进者; 【四】发展的伴随者; 【五】教育的探究者。

四、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二】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三】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四】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三】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4)优化综合课程评价,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

七、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二】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三】实行探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八、探究教学需要树立哪些基本观念? 【一】潜能开发观; 【二】问题探究观; 【三】学生主体观; 【四】行为实践观; 【五】个性差异观; 【六】师生合作观; 【七】生命发展观; 【八】评价过程观。

九、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一】激发导入,自学探究; 【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四】激励评价,引伸探究。

十、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一】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2)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善于创造性思维,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应激”的创造素质,能够多侧面地思考问题。

十一、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让教师“动”起来。【二】让学生”动”起来。(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体验成功感受;(2)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3)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

十二、怎样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 【一】针对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1)目标弹性化;(2)辅导层次化;(3)合作层次化。【二】开发气质差异,采取异质异教。【三】尊重兴趣差异,鼓励自选学法。【四】、开发情感资源,运用激励机制。(1)多向评价;(2)多层展示。

十三、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讨论。(1)研究协商;(2)有的放矢;(3)互相提问;(4)动态分组。【二】及时调整合作方式。【三】科学组织分层学习。

十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二】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3)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三】用心促成教学高潮。【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五】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十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一】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1)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2)捕捉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学习。【二】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1)创设情境,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2)创设“激发矛盾”的条件,让学生善于提问题。【三】培养学习热情,锻炼坚强的意志。(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十六、怎样让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

【一】精心设计,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1)营造特定的研究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究;(2)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乐于探究;(3)提供探究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乐于探究。【二】铺路搭桥,保证探究活动的畅通。(1)问题要有探究性;(2)讨论要有针对性;(3)练习要有实践性。【三】留足空间,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1)少“占”多“让”;(2)少“扶”多“放”。

十七、怎样才能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二】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三】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有的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有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

第四篇: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理解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迫切需要转变。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世纪之初,我国正在开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课程实施的行为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制度的创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这个核心理念的理解:

一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和学校文化;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1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主要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指以能力、个性和人格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全的良好的个性品;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新课程是面向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我国的发展的基础,面临的任务是不仅要为知识经济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技术人才,还要为社会其他领域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也就是要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应该面向每位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位学生在能够在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拥有应该具备的技能,使每位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来适应我国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人”的涵义包括:人的完整性与生活得完整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关注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包括两层面的内容: 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传统课程忽略甚至割裂了学生的整体性。一方面,传统课程追求学术化、专门化,专注于呈现抽象的知识符号,把学习等同于“读书”,读“专家编的书”,特别是几本要考试的“书”,而忽略了非学术性知识,如学生的生活环境、经验、阅历,从而导致了学生片面发展。另一方面,机械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割裂了个体知识学习和精神构建。就此,新课程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2.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体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个体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说:“只有建立起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世界,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新课程突破学科领域的束缚,强调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人是一个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生活的完整性表明人与世界的其它构成——自然、社会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三 从理念看,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及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变化 1 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这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也是新课程新的地方。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它倡导的学生观是: 1.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

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不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接受者”;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在实施教学时应该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进行教育。

3.学生具有发展潜能,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学生之间在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4.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国家的未来是要靠这些学生来支撑,需要他们来继承和发展。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教育学生必须做到:

1.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教学中被排斥、被忽略、被遗忘的学生,要做到关注全体。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教,教师要对学生有热切的情感,热爱自己的职业。使得教育事业成为自己的乐趣,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兴趣,或者说是“游戏”。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修养的形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和倡导各种道德因素,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4.要认真负责得关注对学生学习结果。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意愿、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健全发展。不能指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角色变化

1.教师要从过去的“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脱出来,从过去的“中心地位”变成主导地位,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让学生获得知识;成为学生心理、品德的促进者,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健康心理、良好品德的有用人;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使学生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

2.教师必须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必须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实现课程改革的宗旨。

3.教师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执行者,教师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样才能够让课程符合适应学生的特点。

4.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成长发展的伴随者,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新课程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扮演上面说的几个角色。

四 从理念看,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视为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新课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现代学习方式有:

1.自主性学习

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

2.探索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3.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分为四至六人若干小组,为共同完成某一目标或实现共同利益,通过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并以集体的成功为评价依据,最终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学习策略。现代学习方式的特点: 1.主动性

其表现为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它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让学习变成学生生活中的最大的乐趣和追求。

2.独立性

其表现为“我能学”、“我一定行”。它强调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隐藏着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能量,都具有很强的学习潜在能力。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潜在的能量和能力开发出来。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独特性

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根据差异因材施教。

4.体验性

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每一位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的过程。新课程提倡的教育方式注重让学生参与,强调让学生去感知,去操作,去实践,去思考,获得最直接的个人经验,并通过交流、合作,互相启发,互相交流,达到共识。

5.问题性 问题产生于实践,它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感知中观察、思考、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6.交互性

交互性是新一代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资源的核心特征,交互性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7.生成性

生成性的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简单灌输而言的。注重学生基于原有经验背景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建构生成。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内涵

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2、面向每一位学生。

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奠基工程,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下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本文主要结合美术新课标的理念在第四段中对“设计·应用”的教学法进行尝试,并结合自己在运用现有的美术教材进行教学实践,论述在新美......

    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一、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3.根据课程管理......

    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

    新课程改革总结

    龙形市中心学校新课改工作阶段性小结 (2013年9月——11月) 2013年下期开学以来,我校在上学期两个班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学校新课改工作推进力度,扩大了试点面,确定五、六、......

    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XX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09年秋学期) 一、 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及市区、学区课程改革实施......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模版)

    西台学校丰台小学部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新世纪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创新精神的......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范文大全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林泉小学陈芳经过一天的观摩与学习,是我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管是在上午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还是下午于老师的讲座,我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