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手册考试卷1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考试卷(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AABDB6-10:CCBDD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参考答案】
(1)颜之推《颜氏家训》
(2)朱熹《蒙童须知》和《小学》
(3)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活教育理论与实施》
(4)张雪门《幼稚园教育概论》、《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的研究》、《幼稚园组织法》
(5)陶行知《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和《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6)张宗麟《幼稚园教育概况》、《幼稚园的社会》
(写出一个教育家1分,一本代表作1分。满分为10分。)
12.【参考答案】
(1)自由性;(2)自主性;(3)指导的间接性;(4)个性化。(缺一小点扣3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3.【参考答案】
(1)持久性的衔接:衔接要贯穿于幼儿园的整个过程。注意做好生活上、心理上、智能上、身体上、制度上的准备。
(2)大班下学期的衔接:1)制度性策略。2)教育活动策略。
(3)与家长、小学密切联系
四、材料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参考答案】
(1)游戏的特征:自愿主动性、自由自主性、重过程的内在目的性、虚构性、愉悦性、重过程的内在自主性。(8分)
(2)评价:根据上述特征进行评价,言之有理则可。(12分)
15.【参考答案】
(1)主体性原则:是指明确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人翁精神,让学前儿童作为管理的主体去管理班级。(5分)
(2)运用:1)树立学前儿童是班级管理主体之一的意识;2)提高学前儿童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给予充分的自治权;3)正确处理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的关系(15分)
第二篇: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20分,每处1分)
1.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的原则是
按快乐行事。
2.“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是《纲要》中 语言 领域教育的目标之一。
3.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社会的交互作用。
4.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
5.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 看法、观念
和
态度。
6.幼儿美育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各种审美途径来培养幼儿 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7.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 和
消化的主动反映能力。
8.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关键在于同化与顺化的平衡。
9.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功能特点有: 价值规范性,普遍性,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
10.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学前教育
和儿童的自主建构。
11.学前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确定的关于学前期儿童发展及其培养目标的 总要求。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学前期儿童的要求,是学前教育工作的 出发点 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学前教育方法、评价学前教育效果的 根本依据。
12.从学前教育的目标体系来看,活动教育目标 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目标要素。
13.品德心理结构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 道德行为 三个部分。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1.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各领域的目标。答:(1)、健康领域目标:第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第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第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2)、语言领域的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3)、社会领域目标:第一,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第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第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第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第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4)、科学领域目标:第一,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5)、艺术领域目标:第一,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第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第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2.什么是儿童发展?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儿童发展是指0——
6、7周岁儿童的身心发生的质的变化。其特征包括: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具有个别差异、具有“关键期”。3.分别简述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基本原则
答:体育的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的原则,2、安全原则,3、趣味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智育的基本原则:
1、直观性原则,2、“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的基本原则:
1、情感互动的原则,2、正面引导原则,3、实践练习原则,4、连续一致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美育的基本原则:
1、情感体验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概括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答:儿童观的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儿童观。(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
(3)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
(4)启蒙运动时期的儿童观,从洛克、裴斯泰洛奇、卢梭、蒙台梭利、杜威,儿童地位逐步上升,儿童中心观逐步确立。
(5)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投资,“国”本位、“家”本位、“神”本位和“人”本位的儿童观。
5.简述儿童权利的含义、意义。
答、儿童权利的含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存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生命权、健康权和接受医疗关怀的权利;二是受教育权和自主发展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有接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获得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权利;三是参与权,指儿童有参加家庭、社会和各种文化生活,并就与其发展有关的事项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权利;四是受保护权,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歧视、虐待和忽略的权利,孤儿、难民中的儿童等处境不利的儿童应受到特殊保护。
儿童权利的意义:
1、儿童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
2、儿童身心、道德和社会性的发展需要健康、安全、和谐的气氛和不受任何歧视的环境,享有足以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生活水平是儿童的权利。
3、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观与儿童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各国和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4、国际合作有利于保障各国儿童的发展,国际社会应联合起来共同维护儿童的权益。
5、受教育权是儿童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权利。
三、分析题(30分,共2道,每道15分)
1.洋洋和壮壮都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一天,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洋洋和壮壮都选择了跳绳,刚开始两人还各自跳各自的。可是没过多久,他俩就开始拿着跳绳你打我,我打你,练起了“武功”。忽然,意外就在一瞬间发生了,壮壮抡起跳绳时,一只手柄从手中脱落直飞出去,击中了洋洋的眼部。试分析这一活动组织与指导违背了哪些教育原则,如何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答:(1)、违背了全面发展原则,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活动不仅要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还要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形成。(2)、违背了安全原则,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活动和游戏时,教师一定要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受到伤害。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体育运动中器械使用不当及活动方式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这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在体育活动时向幼儿交代活动安全事项,并密切注意幼儿的活动过程,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3)、违背了趣味性原则。幼儿天性爱玩,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体育活动内在的趣味性。这样可以使幼儿在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也可避免意外的发生。(4)、违背了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体育活动在心理上给幼儿带来的各种情感体验和感受,或成功,或失败等。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的锻炼过程,在体育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勇敢、拼搏、合作、进取等意志品质。在孩子没有耐心继续下去的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使幼儿仍能积极地坚持下去。
2.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持有怎样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答:科学的儿童观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的,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儿童一代的期待为引导的一种关于儿童的观点和看法。”但遗憾的是,这种科学的儿童观并没有在我们教育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被人诟病已久的传统的儿童观还牢牢占据着统制地位。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观点,现代儿童受到家长的宠爱和疼惜,现代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特的人格。儿童与成人同样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权利。儿童的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和尊重,儿童是全方位的,不断发展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求。成人及社会应承认儿童所具有的各种发展的需求,并尽可能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不仅保证其身体正常生长的发育,还要给他们提供充分参加文化艺术娱乐和休息的活动机会。要使其获得该社会条件下最充分的发展,现代儿童观又明确个体差异就是对待不同的儿童要有不同的方法。就要因人而异。但同时也要给其尊重和让幼儿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还明确指出,男女平等受到平等对待与教育,不会再象古代教育那样。儿童的教育观在改变,这也说明了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第三篇: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align=center][color=magenta]原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magenta][/color] [/align][align=center][color=magenta]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color][/align][color=magenta][/color]
[color=magenta]作业一(第1-3章)[/color] [color=magenta]
一、判断题 [/color] [color=magenta]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color] [color=magenta]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color] [color=magenta]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color] [color=magenta]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color] [color=magenta]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olor] [color=magenta]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color] [color=magenta]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color] [color=magenta]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color]
[color=magenta]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color] [color=magenta]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color] [color=magenta]
二、单项选择题 [/color] [color=magenta]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color] [color=magenta]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 [/color] [color=magenta]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color] [color=magenta]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color] [color=magenta]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color] [color=magenta]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olor] [color=magenta]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color] [color=magenta]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color] [color=magenta]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olor] [color=magenta]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color] [color=magenta]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color] [color=magenta]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color] [color=magenta]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color] [color=magenta]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color] [color=magenta]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color] [color=magenta]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olor] [color=magenta]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color] [color=magenta]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color] [color=magenta]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olor] [color=magenta]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color] [color=magenta]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color] [color=magenta]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color] [color=magenta]
三、多项选择题 [/color] [color=magenta]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BD)[/color] [color=magenta]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color] [color=magenta]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olor] [color=magenta]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color] [color=magenta]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color] [color=magenta]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color] [color=magenta]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color] [color=magenta]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olor] [color=magenta]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color] [color=magenta]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color] [color=magenta]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color] [color=magenta]C、300人以下,301-500人 D、300人以下,310-500人 E、299人以下,300-499人 [/color] [color=magenta]
4、在工业普查中(BCE)。[/color] [color=magenta]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color] [color=magenta]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color] [color=magenta]
5、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BE)。[/color] [color=magenta]A、进口的粮食数量 B、洗衣机台数 C、每千人医院床位数 D、人均粮食产量 [/color] [color=magenta]E、城乡集市个数 [/color] [color=magenta]
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ACD)。[/color] [color=magenta]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 [/color] [color=magenta]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color] [color=magenta]
四、简答题 [/color] [color=magenta]
1、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color] [color=magenta]答:统计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的属性和特征,它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color] [color=magenta]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标志表现则是调查所得的结果。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color] [color=magenta]
2、如何认识总体和样本的关系? [/color] [color=magenta]答: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大量性,同质 变异性。[/color] [color=magenta]总体单位是指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color] [color=magenta]
3、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color] [color=magenta]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和统计报表同属于全面调查,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统计报表不可能象普查那样充满热情如此详尽的全面资料,与定期报表相比较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以及指标内容要广泛详细、规模宏大。解决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而不可能经常进行。[/color] [color=magenta]
4、调查对象、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 [/color] [color=magenta]答:调查对象是应搜集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单位。[/color] [color=magenta]
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color] [color=magenta]答: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可依次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组。租用单项式分组。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很大,次数又很多,或是连续型变量,采用组距式分组。[/color] [color=magenta]
6、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color] [color=magenta]①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color] [color=magenta]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color] [color=magenta]②确定全距 [/color] [color=magenta]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数.确定全距,主要是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的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的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color] [color=magenta]③确定组距和组数 [/color] [color=magenta]前面已经介绍过组距数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应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color] [color=magenta]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数.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的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的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color] [color=magenta]在等距分组条件下,存在以下关系: [/color] [color=magenta]组数=全距/组距 [/color] [color=magenta]④ 确定组限 [/color] [color=magenta]组限要根据变量的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XX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XX以上表示).如果是离散型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重叠组限或重叠组限的表示方法,而连续型变量则只能用重叠组限来表示.[/color] [color=magenta]在采用闭口式时,应做到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但不要过于悬殊.[/color] [color=magenta]⑤ 编制变量数列 [/color] [color=magenta]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及组限表示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各组单位数经综合后填入相应的各组次数栏中.[/color] [color=magenta]
五、计算题 [/color] [color=magenta]
1、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 [/color] [color=magenta]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color] [color=magenta]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color] [color=magenta]631 621 587 294 489 445 [/color] [color=magenta]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color] [color=magenta](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 [/color] [color=magenta](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color] [color=magenta](1)解: [/color] [color=magenta]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 [/color] [color=magenta]企业人数 频数 累计频数 企业人数 频数 累计频数 [/color] [color=magenta]300 3 3
200 3 30 [/color] [color=magenta]400 5 8
300 5 27 [/color] [color=magenta]500 9 17
400 9 22 [/color] [color=magenta]600 7 24
500 7 13 [/color] [color=magenta]700 3 27
600 3 6 [/color] [color=magenta]800 3 30
700 3 3 [/color] [color=magenta]合计
合计: 30 [/color] [color=magenta](2)解:[/color] [color=magenta]等距分组:[/color] [color=magenta]企业人数 企业数 不等距分组:企业人数 企业数 [/color] [color=magenta]200-300 3
300人以下 3 [/color] [color=magenta]300-400 5
300-400 5 [/color] [color=magenta]400-500 9
400-600 16 [/color] [color=magenta]500-600 7
600以上[/color] [color=magenta]600-700 3
合计:
[/color] [color=magenta]700-800 3 [/color] [color=magenta]合计: 30 [/color] [color=magenta]
2、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分别为: [/color] [color=magenta]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 [/color] [color=magenta]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color] [color=magenta]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color] [color=magenta](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color] [color=magenta](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color] [color=magenta](1)解:按成等级成绩分组 人数 频率% [/color] [color=magenta]
60分以下 10 [/color] [color=magenta]
60-70 6 15 [/color] [color=magenta]
70-80 12 30 [/color] [color=magenta]
80-90 15 37.5 [/color] [color=magenta]
90-100 3 7.5 [/color] [color=magenta]
合计
100(2)此题分组标志是“成绩”,其标志类型是“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
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钟形分布”(即正态分布),不及格和优秀的学生人数较少,分别占总数的7.5%和10%,大部分学生成绩集中70-90之间,说明该班的统计学成绩总体良好。[/color]
第四篇: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作业一(第1-3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BD)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
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
C、300人以下,301-500人 D、300人以下,310-500人 E、299人以下,300-499人
4、在工业普查中(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5、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BE)。
A、进口的粮食数量 B、洗衣机台数 C、每千人医院床位数 D、人均粮食产量 E、城乡集市个数
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ACD)。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四、简答题
1、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答:统计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的属性和特征,它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标志表现则是调查所得的结果。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2、如何认识总体和样本的关系? 答: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大量性,同质 变异性。
总体单位是指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3、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和统计报表同属于全面调查,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统计报表不可能象普查那样充满热情如此详尽的全面资料,与定期报表相比较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以及指标内容要广泛详细、规模宏大。解决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而不可能经常进行。
4、调查对象、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 答:调查对象是应搜集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单位。
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可依次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组。租用单项式分组。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很大,次数又很多,或是连续型变量,采用组距式分组。
6、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①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②确定全距
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数.确定全距,主要是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的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的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③确定组距和组数
前面已经介绍过组距数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应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数.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的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的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在等距分组条件下,存在以下关系: 组数=全距/组距 ④ 确定组限
组限要根据变量的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XX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XX以上表示).如果是离散型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重叠组限或重叠组限的表示方法,而连续型变量则只能用重叠组限来表示.在采用闭口式时,应做到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但不要过于悬殊.⑤ 编制变量数列
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及组限表示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各组单位数经综合后填入相应的各组次数栏中.五、计算题
1、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
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 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
(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1)解:
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 企业人数 频数 累计频数 企业人数 频数 累计频数 300 3 3 200 3 30 400 5 8 300 5 27 500 9 17 400 9 22 600 7 24 500 7 13 700 3 27 600 3 6 800 3 30 700 3 3 合计 30 合计: 30(2)解: 等距分组:
企业人数 企业数 不等距分组:企业人数 企业数 200-300 3 300人以下 3 300-400 5 300-400 5 400-500 9 400-600 16 500-600 7 600以上 6 600-700 3 合计: 30 700-800 3 合计: 30
2、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分别为: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 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1)解:按成等级成绩分组 人数 频率% 60分以下 4 10 60-70 6 15 70-80 12 30 80-90 15 37.5 90-100 3 7.5 合计 40 100(2)此题分组标志是“成绩”,其标志类型是“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
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钟形分布”(即正态分布),不及格和优秀的学生人数较少,分别占总数的7.5%和10%,大部分学生成绩集中70-90之间,说明该班的统计学成绩总体良好。
作业二(第4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D 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A、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A、75% B、40% C、13% D、17%
10、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A、比较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11、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108.8%,此指标为(D)。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12、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BE)。
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数计数 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
A、可以连续计数 B、与时期长短无关 C、只能间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
4、位置平均数是指(DE)。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5、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ED)。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6、中位数是(ADE)。
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 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 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BCD)。
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 B、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 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 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8、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DE)。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四、简答题
1、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借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2、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变异系数: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有平均指标相同的讲师单位,也就是与各单位标志值的讲师单位相同。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V6=6/¯x3、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状况的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产品的合格率等都是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计算的,总体中各组比重之和等于100%。2).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一定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的对比,是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分母的计算范围应当一致。强度相对指标多用有名数表示,例如,人口密度、人均占有土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也可以用无名数表示,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3).动态相对指标(发展速度)
动态相对指标是两个时期同一指标数值的对比,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4、p87-92
五、计算题
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解:(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次数分配表为:
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件)x 工人数(频数)(人)f 比重(频率)(%)25——30 7 17.5 30——35 8 20.0 35——40 9 22.5 40——45 10 25.0 45——50 6 15.0 合计 40 100(2)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方法
1、(x取组中值)(件)方法2(件)
答: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7.5件
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元)各组商品销售量占
总销售量的比重(%)甲 20—30 20 乙 30—40 50 丙 40—50 30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解:已知:(元)
答: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
3、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 生产工人数 50-60 3 150 60-70 5 100 70-80 8 70 80-90 2 30 90以上 2 50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解: 根据公式:(件/人)
答: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8.25件/人
5、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0-20 18 20-30 39 30-40 31 40-50 12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已知:甲班: 乙班:(件)答:因为,所以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第五篇: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1k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BD)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C、300人以下,301-500人 D、300人以下,310-500人 E、299人以下,300-499人
4、在工业普查中(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5、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BE)。A、进口的粮食数量 B、洗衣机台数
C、每千人医院床位数 D、人均粮食产量 E、城乡集市个数
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ACD)。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四、简答题
1、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答:统计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的属性和特征,它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标志表现则是调查所得的结果。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2、如何认识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答: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大量性,同质 变异性。
总体单位是指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3、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和统计报表同属于全面调查,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统计报表不可能象普查那样充满热情如此详尽的全面资料,与定期报表相比较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以及指标内容要广泛详细、规模宏大。解决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而不可能经常进行。
4、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
答:调查对象是应搜集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单位。
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可依次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组。租用单项式分组。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很大,次数又很多,或是连续型变量,采用组距式分组。
6、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①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②确定全距
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数.确定全距,主要是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的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的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③确定组距和组数
前面已经介绍过组距数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应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数.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的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的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在等距分组条件下,存在以下关系: 组数=全距/组距 ④ 确定组限
组限要根据变量的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XX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XX以上表示).如果是离散型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重叠组限或重叠组限的表示方法,而连续型变量则只能用重叠组限来表示.在采用闭口式时,应做到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但不要过于悬殊.⑤ 编制变量数列
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及组限表示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各组单位数经综合后填入相应的各组次数栏中.作业二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7、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D)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8、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9、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A、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10、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A、75% B、40% C、13% D、17%
11、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A、比较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u001C
12、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108.8%,此指标为(D)。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13、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14、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宜采用(B)。A、加权算术平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数
三、多项选择题
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BE)。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数计数
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
A、可以连续计数 B、与时期长短无关 C、只能间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
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
4、位置平均数是指(DE)。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5、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ED)。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6、中位数是(ADE)。
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 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 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BCD)。
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 B、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 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 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8、下列与变量计量单位相同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CE)。A、标准差 B、标准差系数 C、平均差
D、平均差系数 E、全距
9、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DE)。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10、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CE)。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几何平均数 E、众数7l*@?a,r8Du0012]Ju0015u
四、简答题
1、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借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2、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是什么?
答: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是在一个同质总体内标志总量和单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3、如何理解权数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答:标志值次数的多少对平均值的大小有和、权衡轻重的作用,次数大的标志值对平均 影响要大些,次数小的标志值对平均 影响相应地小,因而我们把标志值次数-各级单位数,当作权数。
4、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变异系数: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有平均指标相同的讲师单位,也就是与各单位标志值的讲师单位相同。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5、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状况的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产品的合格率等都是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计算的,总体中各组比重之和等于100%。2.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一定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的对比,是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分母的计算范围应当一致。强度相对指标多用有名数表示,例如,人口密度、人均占有土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也可以用无名数表示,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3.动态相对指标(发展速度)
M&p!G@ X x(`u0015E&lu0012V 动态相对指标是两个时期同一指标数值的对比,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6、p86 作业三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成数的特点是,样本成数越大,则成数方差越大。
6、在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样本单位数越多,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4、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6、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7、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8、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10、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c 的平均误差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u001C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D)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B)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B)。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1 ,说明两变量之间(D)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
9、相关关系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对等的,从而变量x 对变量y 的相关,同变量y 对变量x 的相关(C)A.完全不同 B.有联系但不一样
C.是同一问题 D.不一定相同
10、一般说,当居民的收入减少时,居民的储蓄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C)A.直线相关 B.完全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复相关
11、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B)
A、γ=0 B、γ=1 C、-1<γ<1 D、0<γ<1
12、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c=30+60x ,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2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增加(B)A.60元 B.120元 C.30元 D.90元
13、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B)A.高度相关关系 B.完全相关关系 C.完全不相关 D.低度相关关系
14、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D)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
C.完全的随机关系 D.完全的依存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2、在抽样推断中(ACD)
A、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的 B、总体指标是一个随机变量
c、可能抽取许多个样本 D、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涵数 E、全及指标又称为统计量
3、从全及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BC)
A、简单随机抽样 B、重复抽样 c、不重复抽样 D、概率抽样 E、非概率抽样
4、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BC)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
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
A、样本单位数 B、样本指标 c、全及指标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6、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AD)A、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B、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C、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程度
E、扩大或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与推断的可*程度无关 l7、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BCD)
A、对客观现象作定性分析 B、编制相关表 C、绘制相关图
D、计算相关系数 E、计算估计标准误
8、相关分析特点有(BCDE)
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 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和1之间
9、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ABD)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 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C.国民收入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10、变量x 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 也近似地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 和y 之间存在(AE)A.正相关关系 B.直线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曲线相关关系 E.非线性相关关系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抽样推断?抽样推断都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答: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2、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哪些?
答: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抽样误差之所以不同于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是因为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属于思想、作风、技术问题,可以防止或避免;而抽样误差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加以控制。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3、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各有何特点?
答:参数指的就是某一个全及指标,它反映了全及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统计量即样本指标,它反映了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其特点是:全及指标是总体变量的函数,但作为参数其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而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数值由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统计量本身也是随机变量。
4、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
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指标,它的实质含义是指抽样平均数(或成数)的标准差。即它反映了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程度。抽样平均误差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够说明样本指标代表性的大小。抽样平均误差大,说明样本指标对总体指标的代表性低;反之则说明样本指标对总体指标的代表性高。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用绝对值形式表示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偏差的可允许的最大范围。它表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有希望落在一个以样本指标为基础的可能范围。它是由抽样指标变动可允许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指标之差的绝对值求得的。
两者的关系: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联系:Δ= t•μ即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
5、说明相关系数简要公式,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其判断标准。(1)简要公式:
(2)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代表性指标,其数值范围是在-1和+1之间,即(3)判断标准:
不相关,完全相关。
6、答: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式为: =a+bx
式中: 是y的估计值,a代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b表示直线的斜率,又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涵义是,当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加值。当b的符号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是正相关,当b的符号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是负相关。a、b都是待定参数,可以用最小平方法求得。求解a、b的公式如下:
作业四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
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2、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3、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4、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5、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6、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7、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9、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A)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指标性质不同 C.采用的基期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f8HD'o:X”c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S9E?YO1gb Mb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表示(C)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 中, — 表示(A)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D)。A.q1p1 B.q0p1 C.q1p0 D.q0p0
7、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A)A.q1p1 B.q0p1 C.q1p0 D.q0p0
8、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B)A.10% B.7.1% C.7% D.11%
9、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10、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11、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B)A.B.C.D.12、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三、多项选择题
1、指数的作用是(ABE)
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
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CDE)
A.商品零售量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
3、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CD)A.工业总产值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产品总成本指数 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4、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BCD)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
5、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BC)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6、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C)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7、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原材料库存量(吨)8 10 13 11 9则该动态数列(BD)A.各项指标数值是连续统计的结果 B.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 C.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 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 E.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到5个月原材料库存总量
8、下面哪些现象侧重于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BDE)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商品销售量 C.垦荒造林数量 D.居民消费支出状况 E.产品产量
9、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ABD)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10、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ABDE)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 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 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
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 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
四、简答题
1、指数的作用是什么?
答: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3)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2、(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同度量因素固定的一般方法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计算期上;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基期上。
3、答: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特定权数的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
4、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二者相比有以下特点:
(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
(3)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而时点数列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
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
5、其计算公式为:
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的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二者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