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政法委年度工作亮点及计划汇报
区政法委年度工作亮点及计划汇报
主要是实现了“六项重大突破”:一是率先实施村级治安巡逻队员最低工资保障机制,从201*年起,把村级巡逻队员工资列入区财政保障范围。当年投入260余万元,在村居人防建设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一工作做法,被中央综治办在全国推广。二是率先推出“居民住宅安全防范意见”,明确提出了“三防”建设的具体建设标准,有力加强了区综治办在小区“三防”建设上的指导、监督、落实力度,在住宅小区“三防”建设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一做法,得到市委常委、政法委谭伟书记的批示和肯定。三是率先实施政法护航工程,确定重点项目治安承包责任人,在服务“发展第一要务”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去年,首先对77个千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了责任承包。这一做法被省委政法委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宣传推广。四是率先践行“让群众说了算,靠合力来评判”的两大群众工作理念,实施入户问卷调查、综治集中述职、电话随机调查和年终综合考核“四项内容”,在考核机制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社会反响很好。五是高标建成13个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推出6种综治联管区模式,在基层联管联治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六是强力实施“政法亮点工程”,在全市率先开发运用信访信息化管理系统、审判应用系统,率先建成了全市首家数字化审讯室等,在业务部门创先争优、率先作为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201*年的工作打算
201*年,牟平区和谐稳定模范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稳步提升,全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奋力实现“市级一流、省级先进”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施“强领导、强协调、强互动,严制度、严落实、严奖惩,抓载体、抓典型、抓预警、抓创新”的总的工作要求。在工作推进上,初步拟定为和谐稳定模范区建设的“社会管理创新年”,主要在建立健全五大工作机制上抓管理创新。
一、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在加强群众工作上抓管理创新。
(一)要建立健全三级群众工作网络。2月底以前组建区、镇街(部门)两级群众工作领导机构,出台《牟平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区群众工作大会。8月份以前,在牟平区“市民办事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时,实现牟平区群众工作部、镇街(部门)群众工作站、村居群众工作室三级工作网络全覆盖。
(二)要探索建立社会管理诚信体系。要按照“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原则,研究《社会管理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建立社会管理个人信息档案库,倡树“守法、守信,向善、向上”的良好风气,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三)要调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一是要尽快推动建立手机短信信息系统,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手机号码向全社会公开,通过办理、回复手机短信,进一步了解民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要建立违法犯罪有奖举报制度,设立区级专项奖励基金60万元;三是要尽快打造全区出租车舆情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出租车司机在社会防范中的积极作用。
二、建立健全保驾护航机制,在服务全区重点工作上抓管理创新。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要继续创新践行“两项制度”,坚持“一项活动”,即:创新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确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联络人员,解决项目中出现的涉及治安刑事等方面问题;要创新建立重大工程项目“预防特派员制度”,充分利用全国检察行贿档案查询系统,对有行贿前科的招投标人,及时取消其招投标资格;要继续开展好“百名政法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牵手百家企业”活动。
三、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在社会管控方面抓管理创新。
(一)要突破重点行业的管理创新。在去年建立区劳资纠纷调处中心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在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和交通事故理赔服务中心建设上狠下功夫,要尽快组建机构,完善制度,规范运作。
(二)要突破特殊人群的管理创新。要探索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中心,全面推行特殊人群7大类4种颜色分类管理法;坚持推行“以证、以房、以业”管人工作模式。
(三)要突破重点部位的管理创新。一是实施居民住宅安全防范建设示范工程,打造在全市有影响、安全最保障、居民最满意的10个示范小区;二是大力实施治安重点部位亮化工程,上半年,对治安重点部位,全部安装夜间照明设施,安装监控摄像头等技防设施。
(四)要突破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创新。要完善制度,建立宣传教育引导机制,建立新闻舆论网络评论制度,建立视频联网报警管理制度,建立公安网络刚性监管机制。
四、建立健全预防化解矛盾机制,在社会矛盾化解上抓管理创新。
(一)要完善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评估机构,完善评估机制,落实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二)推进“三调联动”工作。探索建立群众、律师参与调解制度,依托镇街派出所,建立14个治安行政调解办公室,加强各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及工、青、妇、残等社会团体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
(三)建立社会矛盾分类、回访机制。一是将全区行政村划分为“放心村、后进村、重点村”三类,实施分类管理;二是要推行“政法三回访”制度,即:回访110电话报警人、回访案件当事人、回访到窗口办理业务的群众和辖区重点企业等服务对象。
五、建立健全执法司法为民机制,在公正廉洁执法上抓管理创新。组织实施“赢满意、树形象、创品牌”政法队伍提升工程,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一)要继承传统抓好常规教育。
(二)要加大政法硬件建设力度。一要全面完成14个镇街派出所的办案场所规范化设置工作;二要完成2个可实现远程立案、远程庭审、全程自动录音录像的“科技法庭”的建设工作;三要完成5个同步录音录像的法院标准化审判庭建设工作。
(三)要推行政法“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办公监管系统”。要实现接访、调解、审判的全程录音录像以及所有档案的电子化存储;要对执法办案区、服务窗口等重点、热点区域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一体化联网整合,建立和完善网上督察系统;2011年,要打造2-3个全市政法系统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建设示范单位。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区政法委
第13期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刊)
中共珠海市香洲区委政法委员会
中共珠海市香洲区委社会管理工作部2014年3月3日
我区政法战线依托政法联席会议深入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融入到全区政法
等各项工作,区委政法委牵头召开每两个月一次的全区政法
工作联席会议,及时学习传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阶段的要求,有针
对性地开展
维护社会稳
定、创新社会
管理、推进司
法体制改革
等重点工作,切实抓出特
色、抓出亮点、抓出成效,推动政法等工作迈上新台阶。2月25日,我区召开了今年第一次政法联席会议,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社管部部长徐兆东,区法院、区检察院、香洲公安分局、拱北口岸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相关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对今年如何把群众工作与政法工作有机结合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今年的政法等工作明确了“指南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部署落实到位。为切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政法各部门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推进落实、协调服务等工作,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切实可行的举措。为做好发动工作,政法各部门先后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全体党员、干警学习活动相关文件精神,提高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
二是狠抓执法办案,服务发展大局。区委政法委加大对有较大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的监督和协调,继续推行涉法涉诉救助制度,切实做好部分特殊困难的当事人救助工作。公安机关开展“板樟山6号”、“凤凰山14”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活动,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黄赌毒”违法犯罪行为。区法院抓好审判执行工作,着力解决司法公信力不高、群众“信访不信法”等问题。区检察院发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职能作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今年已受理提请批准逮捕254件353人,移送审查起诉案件455件640人。
三是践行为民宗旨,强化服务措施。区综治信访维稳中-2-
心依托网上信访、网络问政平台、饭米粒网等,畅通群众上访渠道,进一步完善接访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工作制度,确保群众上访随到随接,群众来信随接随办。区检察院将服务和保障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列为当前工作重点,主动拓宽服务面,针对选举过程中违法行为的易发、多发环节,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区司法局在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及时开展法制宣传,选举结束后配合组织、民政部门对社区干部进行任前培训,增强依法自治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
四是密切联系群众,找准切入要点。区法院依托法官进社区平台,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当事人和律师的意见,深入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区检察院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1个月内成功立案查处8宗案件8人。区司法局开展矫治安帮志愿服务活动,慰问特困社矫安帮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维权热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大力开展律师公益服务进社区活动,正确引导群众的利益诉求,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
报:市委政法委(市委社管部)、市信访局;
昊波、广俊、玲萍、粤海、兆东、柳青、鹏飞同志。
送:各镇(街道),区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区实践办;
区委(区府)办调研室、信息股,区应急办。
中共珠海市香洲区委政法委(社管部)办公室编印2014年3月3日印发
第三篇:工作亮点汇报
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工作亮点和特色汇报
根据成都市金牛区“关于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检查评估细则,我中心已基本完成创建工作,现将相关的工作特色向上级卫生部门做个汇报。
一:硬件设施的建设。
1: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及中医适宜技术诊疗区和中药配方区。
2:在装修装饰风格上尽量凸显中医药传统的特色。
3:已经实现电脑处方,体现中医药诊疗与时俱进。
4:设备已经基本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二:软件设施的完备。
1:中医药健教资料品种多,涉及都是居民关心的问题。
2:中医药的干预方案涉及所有的特殊人群。
3:加强中医药人员的储备和培训工作。
三:引进和推广名中医进社区的措施
为了解决辖区居民看病难,上大医院更难,看病贵,看名医更贵的问题,我中心从成都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到我中心坐诊,免挂号费,不预约,让老百姓可以很方便的接受治疗,也客观上起到平衡医疗资源的作用。
五块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6-1
第四篇:工作亮点汇报
亮点工作汇报
我院自2013年以来不断加大对一体化卫生室的管理力度,医院成立了考核小组,对卫生室工作进行了“月考核、月通报,每季度一汇总发放绩效工资制度”,考核内容包括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新农合工作、基药制度实施情况、内部管理等,经过一年的严格执行,我院卫生室的综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老年人体检工作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根据规范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医院专门制定了老年人体检工作实施方案,以发动乡医组织老年人到医院体检为主,与同时针对卧病在床的群众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相结合,有效推动了体检工作的开展。为全面做好老年人体检工作,提高群众对公共卫生项目的知晓率与满意度,我院对体检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周密部署,从乡医组织发动、到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到慢性疾病筛查、到实验室检查、到体检反馈单的发放、再到慢病患者的随访与健康干预,均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流程进行规范操作,为老年人体检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截至5月31日,我院已为2251名老年人进行了全面体检,体检率达到83%,其中新发现高血压患者309人,糖尿病患者48人,冠心病患者162人,脑卒中患者35人,均纳入规范管理,各项相关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老年人体检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大改善了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健康教育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的有效措施。为此,医院专门成立了健康教育宣传小组,按照服务规范要求定期下乡搞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利用老年人体检的机会,为每一批前来体检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还专门新增设健康教育宣传栏12平米,并充分利用医院墙壁和电子显示屏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2014年上半年我院共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78次,其中举办健康讲座62次,提供健康教育咨询16次,根据需要更换健康教育宣版面46块,发放健康教育资料5600余份,极大的增强了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了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
第五篇:区人才工作典型经验特色亮点汇报
区人才工作典型经验特色亮点汇报
创新思路,扎实“育”才。围绕加强全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双百工程”,印发了《X区“百名社区社工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意见》和《X区“百名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意见》,建立社工人才、乡土人才动态信息库,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在X区干事创业搭建发展平台。建设功能齐全、总面积达X.X万平方米的北梁失业人员创业实训基地和总面积X.X万平方米、创业容量X户的双创示范园区,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足够的空间,实现项目发展和人才培育“双丰收”。
广开门路,诚恳“引”才。全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紧盯全区重点工作和发展大局,结合岗位实际需求,研究制定《X区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实施方案》,设立区属事业单位人才专项编制,有计划、分批次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
目前,已完成XX名人才引进工作,并着手开展X人才引进工作,计划于年底引进X名人才,进一步夯实全区人才队伍。同时,积极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申报工作,在加强刚性引才的基础上,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新理念,在编制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扩大招考数量。
开辟新路,踏实“用”才。坚持量才而用、任人唯贤的原则,找好用人点,着眼长远用好人才。按照全市“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安排部署,跟进与市相关部门单位对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单位专家需求,切实解决基层单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截止目前,共有X家基层单位接受市相关部门的专家服务。
同时,坚持做好区级“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分期分批派出农牧业、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等领域专家X批次X人,深入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切实解决了群众在文化、医疗、教育、农业生产登记方面遇到的困难。
精心谋路,切实“留”才。主动搭建学台,举办第十三期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暨“x,x”主题教育培训班,赴厦门大学学习研讨,向市委组织部推荐X名正高级职称人才参加第十七期高级知识分子培训班暨爱国奋斗主题教育研修班,引导各类人才立足岗位践行爱国奋斗精神,激励他们在专业领域各展其能,大显伸手。
优化服务保障,有的放矢地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X名符合条件的高学历人才积极申报人才公寓,让在我区工作的外地人才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