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4
读书笔记
——《建筑空间组合论》
在通过一个学期对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我对建筑有了初步的认识。在阅读一定的建筑书籍以及这次的立方体空间设计作业,对于建筑学的学习有了自己的体会与理解,接下来我就来谈谈这本书以及对于立方体空间构成自己的体会。
本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书的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二、三章着重阐述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第四章从美学的高度论证了形式美的客观规律,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本书的修订第二版在原章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拭目以待审美变异。
当翻开这本书时,首先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故老子的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古人早就有体会,也是对我们建筑学的学生来说必须认识到的一点就是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实体的壳,而是空间本身。
在绪论中,首先讲到的是功能。建筑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也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也就是说建筑必须实用,必须符合人们对其的需求。所以看待建筑的合理性绝对不能脱离实际!
然后是从精神和审美要求来看待建筑,一般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都必须同时满足人们对它提出的物质功能和精神感受这两方面的要求,并且以这两方面作为基本内容而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固然很好,但是一定要应用得当,建筑本身的表达以及周边环境所结合!建筑的气息也结合的得当着,所以建筑的美观程度绝对不是评价建筑好坏与否的唯一标准!
最后就是技术了,当一切设计完备,符合精神与审美的要求后就是对技术的要求了。功能对于结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结构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进步。但建筑,不能一味的追求技术结构上的更新与进步,艺术的创造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也是至关重要的!
而这本书中最让我收益匪浅的就是“形式美的规律”这一章节,因为建筑不仅要赋予它以使用的属性,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应当指出,形式美规律和审美观念是两种不同的范畴,前者应当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而后者则是随着民族、地区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发展的、较为具体的标准和尺度。
韵律与节奏,有人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本学期我们也听过这一命题的主题讲座,很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他表达的是建筑师的思想,就像作曲家一样,建筑师把音符用凝固的砖瓦表示,建筑的每一个变化,连续、渐变、起伏、交错,无不隐藏着动人的韵律!
主从与重点,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区别而一律对待的,不分主次,会削弱整体的完整性。次要部分是为了突出主体部分,在做墨线的绘制和平面切割的时候,我也深有体会,必须突出重点部分。
形式美的规律,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在这一学期学习建筑学的一些初步的东西的时候,我也深有体会,比如做立方体切割模型的时候,就要做到保留切割的体块几何形体的完整性。
书中这句话令我影响深刻,史上每出现一种新结构,都为空间形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这不仅满足了功能发展的新要求,使建筑的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又促使功能朝着更新、更复杂的程度上发展。最为新人,我们必须学会适应时代的发展!
而在这学期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建筑大师:
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大师。原名 Charles-Edouard Jeunneret。1887年10月 6日出生于瑞士。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著有《走向新建筑》(1923)。在美学上强调机械美,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1927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拉萨拉兹发起“现代建筑国际会议”,成为国际风格现代建筑的中心组织。代表作品:佛莱别墅、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大楼。
密斯凡德罗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理查德·迈耶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现代主义建筑“白色派”教父,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的“普立兹克”奖最年轻的获得者。曾就学于纽约州伊萨卡城康奈尔大学,早年曾在纽约的S.O.M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兼任过许多大学的教职;1963年自行开业。
迈耶的作品以“顺应自然”的理论为基础,他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使人觉得清新、脱俗。他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在建筑内部运用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他以新的观点解释旧的建筑语汇,并重新组合于几何空间。他特别主张回复到20年代荷兰风格派和勒.柯布西耶倡导的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变化彼得·埃森曼
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1932年生于纽约,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在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Opposi tions。1980年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有: Moving Arrows, Eros and Other Errors, Houses of Cards等。彼得·埃森曼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评价很高。代表作品有辛辛那提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DAAP)学院与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艺术中心。埃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这些是我这学期对建筑读书的一些心得。
第二篇:读书笔记
饶雪漫作品读后感
很久没有读过80后90后作家的作品,近日在学生的介绍下读了80后作家饶雪漫的《斗鱼》。
《斗鱼》并不是小说,而是饶雪漫夏令营以后变成的一本小书。饶雪漫的夏令营是在2006年开始的,名字叫“坏女孩夏令营”当然每次夏令营都有自己的主题。在夏令营中饶雪漫和一些心理专家和这些从全国的读者中选中的女孩相聚在一起,这些女孩都很另类,和平常的女孩相比都是那种家中管不了,甚至早早就走向了社会,打仗骂人都是小事,盗窃,撒谎,同居,流产都有,可以说都是偏离了社会的边缘人。不过她们还小,还渴望理解渴望帮助渴望成长,渴望有人能够敞开心扉听她们的故事。这也是她们要求参加夏令营的理由。当然通过夏令营饶雪漫也和其中很多营员成为了朋友,通过和她们的接触了解,让自己能够时刻懂得现在女孩们的心,对她们进行帮助,也是帮助自己不断寻找新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这的确是一个多赢的好主意。
这本书是去年也就是2011年夏令营的作品,书后有很多关于这次夏令营的照片和介绍,而且也邀请她的读者继续参加她的2012年的夏令营。这本书中的八个故事,都来自夏令营中的八个女孩,八个女孩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又都很心酸,有的是因为家庭,有的是因为父母教育方式的错误,有的是因为社会,总之从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很多成长中的经验和教训。
之后还看过《左耳》,还有《qq兄妹》《沙漏》上中下,我就挺关注饶雪漫,感觉这是一个专门为青春期女孩写故事的人,而且写得真不错。很懂得女孩们的心理,也懂心理学,也懂教育。虽然她的文字很花哨“你脸上的寂寞是有光彩的,它总是让我心痛和牵挂,我盼着看到你的笑,不由自主的希望自己可以温暖你„„”(感觉是教人写情书)不过谁又能保证那不会打动你呢。
我也发现了80,90后不被认可的原因:他们的文字缺乏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太多的题材是华而不实的爱情故事。对青春而言爱情是一件奢侈品,沉迷其中消磨了意志,荒废了光阴,即使是界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喜欢”也是让人心神不定的东西。而青春的迷惘不止是情窦初开,还有自立,人生的奋斗,追求,与社会的关系等等。他们却很少关注。饶雪漫的目的很明确,适合高中生,因为这是她的主要读者,这样的智慧怎不让人佩服。怎样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良策。
有的老师认为出现这种趋势一是因为现在学生身体发育早、成熟期低龄化,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各种媒体的不健康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中学生“早恋”多年以来一直是社会和学校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应该慎用“早恋”这个词,最好不用,学生对这个词普遍有逆反心理,应该用“中学生恋爱”这个概念。中学生已经到了喜欢异性的年龄,怎么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成年人的引导。
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内容一定要全面,这里面包括性生理知识传授;性心理认识讲解;性道德培养和建立;性法制观念的确定和性美学的指引。而在教育方式上要讲究方式,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主体原则和传承体验原则。青春期教育要以学生性健康发展为主线,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民主理解,体验接受,而不是跟踪盯梢、棒打鸳鸯。教育内容偏颇、方式不对,学生自然会逆反。
要想实施青春期教育,教师首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以新型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迷宫。实践证明,学生渴望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乐于在男女生混合教学中接受教育。
当然,青春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对孩子要作生活的表率,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校内外生活;社会也要多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篇:读书笔记
四年级下册学生语文读书笔记
我的读书经历
如果把知识比作花朵,那书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识比作酒瓶,那书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识比作夜空,那书籍就是那颗耀眼的星星。我从小到大读过许多书,有漫画书,有神话故事,也有许多推理小说,这些书中的故事经常使我忘记了吃饭、忘记时间。
我们从小就会听大人们讲故事,因为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有趣。而且,我还认为读书是每个人在人生必须经过的一条路。
还记得一个星期天,新上市了一部电视剧新《水浒传》随着新《水浒传》的热播,我简直成了“水浒迷”,每晚必看!但开学了,我的“水浒迷”身份被老妈无情剥夺,可是一百单八将命运最终如何?常常牵挂着我的心。于是,表妹家《水浒传》少儿版被我偷偷借来,但无奈老妈“监控”实在严密,令我始终无法实施“窃读”。晚上,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洗漱,钻进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专等老妈最后一轮“查房”,想到“我的窃读记划”马上就可以实施了,我不禁一阵窃喜。果不其然,一切都按套路进,老妈帮我盖好被子,关上台灯,脚步声渐渐远去„„我躺在床上,支起双耳,静听外面的动静,确定“安全”,便迫不及待的拿出我早已藏在枕头下的爱书和窃读工具——小型手电手电筒,如饿虎扑食一般,一页、两页„„贪婪的读起来,正当我迷于这一个个精彩故事情节时,突然感到房厅有动静、那熟悉的脚步声似乎离我越来越近,我只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爱书、手电还有我自己一般脑儿藏进被窝,“砰,砰,砰”我的心狂跳不止„„
那脚步声突然在我隔壁的书房停下,此时,我真正体会到那种“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七月的天山
祖国的大好河山雄伟壮观,它们代表我们中国的历史悠久,博大物深。
6、万年牢
我们小学生做题也要认真对待,不能只把它当成任务,一心想着嬉戏,而把作业马虎了。
7、尊严
有尊严才会有志气,有斗志,才会奋发图强,不断进步。
《自然之道》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自然之道》,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当嘲鸫要用嘴把幼龟侦察兵从巢中拉到海滩时,作者和同伴让向导救起幼龟,放入大海。这一举动使巢穴中的幼龟误以为外面很安全,它们鱼贯而出,结果导致众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文中向导的这句话及若无其事、坦然面对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想起了发生在一年前的一件事:那是在我和妈妈游览云台山的途中,我坐在路旁休息时,透过茂密的草丛,看见不远处挂着一张蜘蛛网,上面有一只黑蚊子在拼命挣扎企图逃跑,我急忙拿起一块小石头想把它砍死,却遭到了妈妈的制止:“你一旦砍不准,不仅会把蜘蛛网破坏,还会让蚊子逃跑。你放心,蜘蛛是不会放过它的。”于是,我拿着石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蚊子,时刻准备着。果然不出妈妈所料,只见蚊子被网越缠越紧,马上就要奄奄一息了。蜘蛛眼见时机已到,慢悠悠地爬到蚊子身边,先用嘴里的丝把蚊子又缠了几圈,然后把嘴扎进蚊子的身体里,贪婪地吸起来,等到心满意足后才大摇大摆地走回草丛,继续等待猎物。
原来自然界真是奥秘啊!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同时我也想向大家呼吁,不仅仅是我们小学生,也包括全体公民,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去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11、蝙蝠和雷达
在大自然中,其实有很多人类的老师,只不过我们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小英雄雨来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课文写了12岁的雨来掩护革命干部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多么勇敢、爱国,敌人用糖块、金戒指诱惑他,他没有接过糖、戒指,也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最后,换来的是一顿毒打。要是换了我们,一定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当然会说出李大叔在哪里了。
我想到了小英雄王二小。当敌人来扫荡时,王二小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知道上当后,把王二小打死了。二小为了我们的祖国,竟然不惜牺牲,我为他那爱国的品质所折服。
还有那年仅13岁就牺牲的抗日英雄刘胡兰姐姐。当敌人抓住了她,要她交出共产党的名单时,她却把头一甩,说:“不知道!”最后,敌人用铡刀把她铡死了。啊,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生活中,父母处处关心我们,不仅交钱供我们上学,还很宠爱我们。我们的学校又明亮、又宽敞,可有些同学们却不好好学,你对得起爸爸妈妈吗?相反,雨来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上夜校,那里又旧又破,雨来学习却很认真。希望我们都能好好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仿写《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宁静的校园,本来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 可是轰隆隆的大炮, 打破了他的宁静, 这究竟是为什么? 郁郁葱葱的树林, 本来是动植物的乐园, 可是无情的猎枪, 把森林变的尘土飞扬, 这究竟是为什么? 美丽的公园,本来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可是那无尽的枪声, 淹没了孩子们的笑声, 这究竟是为什么? 清澈的小溪, 本来是鱼儿的家园, 可是轮船排出的尾气, 把河水弄的浑浊不堪,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期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们, 有一个家,安稳的家, 不必再为战争流离失所,!
有一所学校,宁静的学校, 免遭炸弹的袭击,!和我们一样在草地上玩耍,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第四篇: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在年前学期期末结束的时候,我们学校孙校长为了给老师们充充电,给老师们详细讲解了《论语》,这与我上学时《论语》的理解又大相径庭。上学时学《论语》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现在再一次细读《论语》,悟出的更多的是人生。
《论语》整本书以孔子教导学生时对话的言语记录为主,也有一部分孔子学生如颜回,曾参,子路等人的言语记录。章节内容比较杂乱,每一篇不会固定讲什么。每一篇的篇名都是由本篇第一句话而来,如“学而篇”就是由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得来的。虽说章节杂乱,但在书中处处见仁,时时见礼,义也多多,情也不少。
孔子对人的尊崇,是甚于于一切的,比如他说“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礼何?”“苟志于人矣,无恶也”。同时他对仁的讲解,也有许多不同,这点主要是践行了他因材施教理念,如他对司马牛和樊迟子宫就给出了不同的说法。《论语》中关于仁和礼的研究实在太多,也太高深,我实在没法继续说下去,所以这里我选了一个小点来说明一下——它就是《论语》中的情。子路在论语中和孔子的对话不少,虽然孔子对他的评价不如颜回他们好,如孔子说“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但师徒之情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行。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老师落寞的时候还能跟着老师,而且能够把心中不快当面告诉老师的人,恐怕也就是子路了,让颜回去肯定是不行的,孔老夫子也说了回是终日不违的的嘛!若是如此,便也就算了,毕竟子路实在老师落寞的时候去给老师发脾气嘛!但后面他在老师发达的时候又去找老师麻烦了。书中这样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是当时卫灵公的夫人,把持朝政。孔子见了她,子路就不高兴了,因为他认为老师的行为与他的言行不符。当然,孔子为了表明清白,只好用发誓这一最具威力的方法了,于是他便不断的说“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我做了不正当的话就让天来讨厌我吧。今天我们是可以随便发誓而不怕誓言兑现,可孔子那个年代是怕的啊。这是多么好的师生关系。今天谁还敢去说自己的老师行为不当啊,至少为了可怜的学分也不会。又有几个老师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对着一个自己的学生去做发誓那样的是呢? 总之《论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很有我们值得作为一个经验而避开的地方,因能力有限,就不从大处着手,到此为止就行了。
第五篇:读书笔记
读书心得
在书香中顿悟、提高、升华
林佳荣
记得还是当学生的时候,我曾经有过没日没夜读书的经历。那时,为了读完一本小说,我常常手里端着饭碗,而眼睛却紧紧的盯着书本;有时晚上为了把一本书看完,也是通宵达旦,虽然影响了休息,然而却是精神抖擞,毫无疲倦,那感觉虽无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里写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般的意气风发,冲天豪气,然而读书给人带来的内心的充实,精神的满足感却是实实在在的。然而这种感觉却消失了多年。在我走上工作岗位后,除了专业书籍,我鲜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去书店也是直奔教学资料而去,对文学书籍,几无问津。于是乎心里总感觉到缺了些什么。
最近,我读了周成平同志编写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说老实话,开始时我是带着应付的心理去读的,随意翻翻,但后来,我发现我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找到了那种久违了的读书的感觉。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发现里面很多东西、言语,都是我平时工作中经常反复碰到的,只是我停留在感知的成面,没有把他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所以总感觉到生活缺了些什么,教育教学中也觉得总有哪里有点问题,工作质量得不到升华。然而,读了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这些年来,我心里缺失的是什么,寻找的是什么,那就是书籍这滋润心灵的鸡汤。
在书中,作者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身为教师,第一步是要有爱。要爱工作,要爱学生。教师要想干好自己的教学工作,首先是要有对工作的热爱,才有教好书的动力,然后才有对学生的热爱。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不仅是表扬就是对学生的批评也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拉近师生的距离。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面对新的班级,怎样才能尽快的了解学生,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呢? “请记住学生的名字”,作者如是说。是的,记住学生的名字不失为与学生沟通的最快捷的渠道,对此,我深有同感。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新的学生,我都要求他们把自己名字写在自己课桌的右上角,讲课之余我巡视全班时,就可以看看他们的名字,将人和名字对号入座,这样很快就能记住班上学生的名字,上课提问,课后谈心,安排工作就容易的多,师生很快熟悉了解,且加强了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这正如美国一个学者说,“记住人家的名字,并能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
“育人重在育心”作者这话说得非常好。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教师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让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所以我们过多的看重了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心灵的成长,而教育也最终走向了失败。我们应该明白,教育是一种关怀,我们要用教育独有的方式,关怀我们的学生,关心他们成长,教育他们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而这些,从根本上说,都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我们不仅要交给学生书本知识,更要培养 学生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也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拥护和爱戴。
教师是一项示范性很强的工作,他的言语行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那就是“要想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当我们在要求学生不迟到,守纪律,讲文明,有礼貌,要感恩等等时,我们自己要首先做到,须知行动是最好的语言,它胜过千百次说教。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我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又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实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的教师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丢三落四,多是因为读书太少,底气不足。所以其课堂凌乱,主次不分,语言乏味,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吸引学生,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呢?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呢?如果我们能有睿智的谈吐,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对知识挥洒自如,举重若轻,收合有度,侃侃而谈,那我们的课堂一定能吸引住我们的学生,教学效果必能立竿见影,这样的老师也一定能受到学生的拥戴。而要达到这层境界,自然要经历多方面的磨练,而读书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并把读书当成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把我们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都融入书籍中,让我们的教学最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感想很多,想写的也很多,然而手中拙劣的笔,不能写下内心的所有,忐忑不安的就写到此吧!文章拙劣,但心里无限快慰,因为我重拾到了久违了的读书的乐趣,今后我必将在书香中顿悟、提高、升华。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