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时间:2019-05-12 18:2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第一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三步四环节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诗吗?想一想,这个学期咱们学过哪些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师板书课题(幻1),学生齐读。

师介绍背景:同学们,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记载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因此,被称为革命圣地。在延安的杨家岭、枣园、南泥湾,革命的足迹历历在目。那么,诗人到底在延安追寻什么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二、过程:

(一)先看第一个学习目标(幻2):自读诗句,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请同学们打开书160页,自己读读这首诗吧。

看看诗句中的词语,你会读吗?(幻3):翩翩归来茁壮成长撅头雨后春笋满目琳琅探索

奥秘毫不犹豫顶天立地脊梁灿烂辉煌展翅飞翔明媚高楼大厦

开火车读。同学们读得不错。好的,同桌互相再读一读这首诗,检查一下读得怎么样?

下面,老师想请6个同学分小节来把诗朗读一下。注意,把诗中的字音读准确,读通顺。谁想来试试?好,现在开始。

(二)同学们读得很流利。第一个目标圆满完成。下面,我们就来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幻4):大体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结合查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讨论,1、诗的第二小节讲到了哪几个地方?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你还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开始吧。

(三)信息反馈: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汇报?

生1:诗的第二小节讲到了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四个地方。我给大家说说杨家岭。我查到了有关杨家岭的资料,从1938年到1947年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过抗日战争,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我想,追寻杨家岭,就是追寻党的正确领导。理解得这不错,谁来接着说?

生2: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生3:我来给他补充。我读懂了第二小节的这句话,“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我找到了枣园的资料,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到1947年的驻地,这里有毛泽东旧址,周恩来旧址,刘少奇旧址,任弼时旧址,彭德怀旧址,作战部旧址等。追寻枣园梨花的清香,也是追寻党的正确领导。

师:是的,也是追寻党的正确领导。

生4:我通过学习,我还理解了第二小节这句话的意思。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撅头。我查到了南泥湾的资料,由王震旅长带领的359旅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芜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我想,追寻南泥湾开荒的撅头就是追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师:说得好,看来同学们通过查找到的资料理解了这一小节的意思,谁能把这一小节的诗读给我们听?一生读。

师:作者来到延安,看到这里一处处的革命遗址,写下了这一行行美丽的诗句。他边看这些遗址边想到些什么呢?

生1:我想,他想到了战士们拿着撅头开荒的情景。生

2、他还想到了,毛主席在窑洞中读书写作的情景。

师:是的,诗人在这一处处革命遗址中追寻着,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诗。谁能把这首诗的前两个小节连起来读一读?一生读。

师:读得很有感情。我想,诗人也一定是这样的,一边看一边想,是那样深情地吟诵着一行行诗句。让我们来深情地把这两小节诗句读一读。生齐读。师:我们接着来汇报,你还读懂了哪些诗句?

生1:我还读懂了第三小节,我先来读一读。这里是说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不能忘记延安的精神。好,你接着来说。

生2:我读懂了第四小节中的一句话,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是指,科技落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的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延安的精神我们不能丢掉。师:是的,我们国家的面貌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在欣喜的同时,也在深深的思考。谁能把3、4两小节连起来读一读?生读。师范读最后一句。读着这一行行诗句,我们也许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出的革命精神,是我们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你怎么理解追寻延安呢?生:追寻延安就是追寻延安的精神。那延安的精神到底指的是什么?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刚才读过的诗句谈一谈你们的理解吗?

生1:我来说,我觉得延安的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2:我认为是党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生3:我来补充,坚定的信念,伟大的理想也是延安精神。

生4:温热的土炕指的是军民一家的关系,这也是延安的精神的体现。

生5:我觉得顶天立地、奋力拼搏的精神也是延安的精神。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得很好。刚刚你们说的这些都是延安精神的具体表现。同学们,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革命战士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即使我们的生活富裕了,科技发展了,我们也要提倡艰苦奋斗,也要发扬延安的精神。

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所以,作者在诗句中说,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请同学们齐读诗的最后两个小节。

师:是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可是延安精神却永远不能忘记。先在,就让我们来完整地读读这首诗(幻

5):大屏幕出示有节奏的全诗。

诗的内容我们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幻6):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韵律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一会儿展示给大家。

(四)拓展提升: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生说。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业(幻7):

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这么有感情,感兴趣的可以把这首诗背下来。

第二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

兰溪市聚仁学校

盛晓东

一、欣赏音乐

1、听唱《小燕子》;

2、学生唱一唱《小燕子》

3、小燕子为什么年年来这里?(因为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翩翩归来,追寻昔日最美丽的春光。写成诗句: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4、朗读

像 / 翩翩归来的 / 燕子,在 / 追寻 / 昔日的春光;

5、观看《小树追寻阳光》

6、说一说,小树在阳光雨露下成长。小树苗,茁壮成长,追寻阳光和雨露。

7、写成诗句: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8、朗读

像 / 茁壮成长的 / 小树,在 / 追寻 / 雨露和太阳。

9、学习第一节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朗读:个人读,分组读,男女分组读;

二、学习第二节

像燕子追寻春光,像小树追寻阳光。那么是谁呢?谁像燕子追寻春光,谁又像小树追寻阳光?

(我,我们)

那么,我们追寻什么呢?

1、出示图片(延河水图片):观看,欣赏。

这里是哪里?是延安的延河。说说你看到的。追寻延河水,(梨园的梨花):观看,欣赏。

这里是哪里?是延安枣园的梨花。说说你看到的。追寻梨花园。

2、写成诗句 追寻延河水,追寻梨花园。

3、出示图片(南泥湾开荒):这图片是哪里?(出示南泥湾开荒资料)追寻南泥湾开荒(杨家岭会场):这图片是哪里?(讲解杨家岭会场的资料)追寻杨家岭会场

4、写成诗句

追寻南泥湾开荒,追寻杨家岭会场。

5、合成第二节 追寻延河水; 追寻梨花园;

追寻南泥湾开荒; 追寻杨家岭会场。

6、学习第二节

追寻你,延河丁冬的 / 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 / 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 / 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 / 会场。朗读:

个人读,分组读,男女分别组。

三、学习第三节、第四节

1、出示图片

北京高楼、上海高楼、深圳高楼、杭州高楼。用一句话说说看到的图片: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写成诗句:(一排排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2、出示图片

电视机图片、空调图片、电脑图片、酒泉卫星图片 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图片:家用电器,写成诗句:(家用电器

琳琅满目)

3、出示图片 延安窑洞

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图片。(一排排延安窑洞……)

4、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5、出示图片

嫦娥三号,火箭,银河3号 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内容。

(嫦娥三号探索月亮的秘密。……)(银河计算机……)

6、出示老牛破车图片

你喜欢吗?这样的老牛破车。用自己的话说说

(我们要丢掉老牛破车……)

7、出示延安宝塔山图片 宝塔山象征革命的圣地。

(我们不能丢掉宝塔山的革命精神。)

8、汇集诗句

航天飞机 / 探索 / 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 / 奏出 / 美妙的交响;

我们 / 毫不犹豫 / 丢掉了 / 老牛破车,但 / 不能丢 / 宝塔山 / 顶天立地的脊梁。

四、学习第五节

1、我们究竟追寻什么?(我们追寻延安的革命精神:信念、温暖、光明)

2、朗读结束。

五、朗读全文

六、结束课堂

第三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

於潜二小

王召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受到革命传统思想的教育。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5’)

师: 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土地,一幅壮丽而又俊美的画卷,她更是被称为“中国的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13年间,那场翻天覆地的红色革命,从这里开始席卷全国,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一处处革命遗址,依旧历历在目。看着这一切,诗人祁念曾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在这里,追寻就是——

2、诗歌,作为一种写作体裁,与别的体裁有很明显的区别,谁说一说?(都分小节)诗歌常让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歌都押韵,而且都有自己的韵脚,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一般来说,诗的双句句末用韵脚。现在请你找一找这首诗歌的韵脚是什么?这首诗歌押的是“ang”韵。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让我们自己试一试。师检查读全诗。【同学们真棒,会动脑筋,会倾听,老师稍微点一点就通。】

二、寻找延安,品读精神(20’)

1、要想读好诗歌啊,首先要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然后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情感。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题目,那么诗人在寻找什么?诗歌中写到了两个时期的延安,一个是现在的延安,一个是过去的延安。你能找到吗?再读一读诗歌,画一画相应的句子。

2、现在的延安

谁先来说一说现在的延安。雨后春笋?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满目琳琅?家用电器?你读懂了?过着这样的生活,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地,高兴地,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5’)

3、过去的延安

看到了今日的延安,回看过去,又是怎样的延安呢?找一找。(破旧的茅屋,窑洞,土炕,老牛破车)引入旧延安的资料。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上却很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点的是煤油灯。)

4、分析变之因

过去是破旧的茅屋,老牛破车,而现在是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啊?当年革命一辈在延安都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去看一看这一些革命旧址——资料:延河边,枣园里,南泥湾,杨家岭。所以,改变延安的是什么?这就是一种延安精神。让我们一边看着这些革命遗址,一边吟诵这一小节。(7’)

5、这种精神改变了延安,还改变了?(中国大地,整个中国)你哪里读出了这一点?是呀,现代的中国是贫穷落后的,总是被人家欺负,可是现在却是 “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除了这些,我们还看见,交通更发达了,有了高速公路,有了动力火车,有了手提电脑,有了——科技飞速发展,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延安精神是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是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

6、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能不能丢掉延安精神呢?为什么?

是的,社会上慢慢的就出现了这么一些人:有的取得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不求提高,自我满足。有的,生活条件好了,就开始浪费,浪费粮食,浪费金钱,过着无比奢侈的生活。有的,物质上很优越,就不求精神上的充实,不看书,整天打打麻将。这样下去,行不行?

引读——所以,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

7、是呀,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能不能失去,不能。带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再读。(9’)

三、追寻精神,情感升华

1、所以,我们要追寻,追寻延河——追寻枣园——追寻——南泥湾——追寻杨家岭——追寻的还仅仅是延安吗?更是延安精神。

2、诗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迫切地追寻着。你体会到了吗?哪儿?他把自己比作了——你怎么读出了他迫切地心情了呢?能读好这一小节吗?

3、在这里,延安精神俨然已是一种信念,是一种——理想,一种温暖,一种春光,一种光明,就是火红的太阳。

4、只有心中保存着这一份信念,让这一份信念点燃并支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5、现在你能读好这首诗歌了吗?谁来? 全班起立配乐读一读。

板书:

延安,我把你追寻

信念

延河

追寻

枣园

温暖

南泥湾

杨家岭

光明

第四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能正确给诗歌分层。

一、读课题,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这个地方吗?这个地方不同于别的地方,在中国有着独特的位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作者一同去把延安追寻。

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3、默读,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诗歌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了什么?

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满目琳琅、雨后春笋、脊梁”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2)作者仅仅是在写延安,追寻延安吗?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层来写的?

二、探究读,品味赏析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讨论交流: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三、指导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四、总结

1、教师小结: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课后查找关于延安的资料。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急切追寻延安精神

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不能失去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2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好课题)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1、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2、学生交流收集的延安的资料。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听录音,范读,指导朗读,读通,读顺。

2、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语言环境理解。

4、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板书:追寻)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相机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板书: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

3、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板书:延安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体会诗人追寻延安精神迫切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出示宝塔山图片。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指导朗读。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

九。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警示人们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崇高理想而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教学目标:

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借助资料,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难点: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1、出示一组“延安”图片。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延安)谁来结合查找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延安?

3、完善课题,齐读课题。

4、默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5、梳理阅读要求后课件呈现:

(1)运用资料理解诗句。

(2)想一想,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标出小节号,借助音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不加,不漏,不断。

2、检查自读情况。

三、协作学习,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标一标:默读诗歌,在不懂的句子旁标上序号。

(2)想一想:结合资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句子。

(3)说一说: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

(4)做一做:合作完成学习单,进一步读懂诗歌。

①读第一节,我读懂了作者用“翩翩归来的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和“茁壮成长的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这两个比喻,表达了心情。

②读第二节,我发现诗人选择了……这四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来追溯延安的光荣历史,由此我体会到了诗人是在追寻。

③读第三、第四节,我发现“高楼大厦”“家用电器”“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写的是的延安;“茅屋”“土炕”“老牛破车”写的是的延安。从对比中,我体会到了。

④读第五节,我明白了如果失去延安精神,就;有了延安精神,就。由此我体会到了。

(5)议一议:你怎么理解“延安精神”?

(6)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根据自学提示展开学习,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结: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延安精神,追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五篇:《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说学生: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经过了语文教师六年的阅读训练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结合对本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了解,以及课前的师生交流,我充分感觉到,学生能够领悟延安精神。

2、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

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划分诗歌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诵读中抑扬顿挫的感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延安精神。

2、培养学生的读中悟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四、说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五、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延安精神,体会作者想要追寻延安精神的情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介绍背景,听《回延安》,兵诵读歌词,思考歌词从哪些方面写了延安。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听课文朗读,划分诗歌节奏 环节三: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环节四: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环节五:分部分学习诗歌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关于延安窑洞、延河的插图,一句插图致乘客见,将延安的风貌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而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地观看图片引导向深层地思考,引出延安精神。

环节六:表情朗读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我插入了大量的朗读训练,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作者对延安的感情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环节七:作业设计

课后查阅资料,结合网络,继续学习,完成以下学习目标(二选一):

1、制作一份关于“延安精神”的手抄报

2、一本专题诗集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下载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5、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2.重点句: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全诗的......

    延安,我把你追寻读后感[5篇范文]

    延安,我把你追寻读后感 读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一篇优美的诗歌,令我感触非常深。 这篇优美的诗歌也许不适合我读,因为除了前面学的一些令人激奋的革命故事外,我几乎可以说是一......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延安,我把你追寻(小编整理)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延安、枣园、南泥湾、一杨家岭的有关情况。2、弄懂文中重点句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的含义。 (二)能......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5篇范文)

    戴志强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 学生视角: 难点: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的认识距离,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 教师思考: 重点: 1、了解诗中具体事物的含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