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时间:2019-05-12 18:2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第一篇: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在崔木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崔木镇党委副书记张小龙

回顾党走过的的光辉历程,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和时期都培育了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完善的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和传世珍宝。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色。

我们可以领悟到: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一种高尚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先锋模范作用的凝练和升华,是我们党在这个时期革命斗争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思想风范、优良作风、奋斗精神、崇高品德、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所以,有人把延安精神美誉为‚中华魂‛、‚民族魂‛、‚党的瑰宝‛、‚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的传世珍宝‛、‚永放光明的灯塔‛,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也是极其有道理的。

2010年5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对延安精神又作了这样的概括: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这种精辟概括,就是引导我们要以更高更广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弘扬延安精神的伟大意义和当代价值。

二、党的领导人重视弘扬延安精神

党的几代领导人十分重视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1

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同志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中提出:‚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2002年3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充满新的希望、也充满新的挑战的征途上,我们始终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如既往地重视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2004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再次到陕西考察工作时又指出:‚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历史的和现实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延安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尽管时代不同了,条件变化了,党的历史任务也不一样,但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这是因为,就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既不是一个只局限于某一地域性的概念,也不是受时间限制的一句词汇,而是一种在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具有永放光芒性质的超越地域和时限的强大精神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延安精神这个党的传世珍宝对革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充分认识延安精神作为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强大精神动力,对完成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仍将具有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只要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

部,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的几代中央领导同志有关弘扬延安精神的多次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上来,真正认识到弘扬延安精神是全党的工作,是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责任,那么就不仅有弘扬延安精神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而且还能有创造性、开拓性,把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闯出一个新的天地。

三、密切联系和结合新的实际弘扬延安精神

在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必须紧密联系和结合新时期的实际。总的要求应该是,把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纳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之中,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中,使延安精神成为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弘扬延安精神必须与新的实践相结合,新的实践有新的要求,所以要赋予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什么是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呢?2004年7月6日,李长春同志在参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时,具体深刻阐明了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今天讲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的政绩观,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广纳群贤的人才观,不断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着力解决改革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按照李长春同志讲的延安精神的这些新的时代内涵去贯彻、去落实、去实践,就是在当前的条件下,真正弘扬了延安精神。

2009年11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同志在陕西调研时强

调:‚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时强调:‚要继续挖掘延安精神这个宝藏,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习近平同志把延安精神的性质、科学内涵、历史和现实意义及其时代价值,特别是如何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讲得十分清楚明白。

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极其重要,是新时期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党的各项工作做得怎样,关键在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弘扬延安精神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与新的实践紧密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也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1980年1月,改革开放的事业刚刚起步不久时,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胡锦涛同志在谈到要牢记‚两个务必‛时,也明确指出:‚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首先是高级干部要率先垂范。‛我们必须抓好延安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的‚五进‛工作。就当前工作来说,要结合我镇的实际,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弘扬延安精神,以认真、扎实、对人民群众负责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为民服务排头兵。

第二篇: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思修作业

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回顾党走过的90年的光辉历程,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和时期都培育了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完善的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和传世珍宝。

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然还包括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等等,但主要的是前面这四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色。

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一种高尚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先锋模范作用的凝练和升华,是我们党在这个时期革命斗争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思想风范、优良作风、奋斗精神、崇高品德、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所以,有人把延安精神美誉为“中华魂”、“民族魂”、“党的瑰宝”、“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的传世珍宝”、“永放光明的灯塔”,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也是极其有道理的。

2010年5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延安精神又作了这样的概括: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这种精辟概括,就是引导我们要以更高更广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弘扬延安精神的伟大意义和当代价值。

党的几代领导人十分重视弘扬延安精神

党的几代领导人十分重视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同志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中提出:“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

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2002年3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充满新的希望、也充满新的挑战的征途上,我们始终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如既往地重视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2004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再次到陕西考察工作时又指出:“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历史的和现实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延安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尽管时代不同了,条件变化了,党的历史任务也不一样,但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这是因为,就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既不是一个只局限于某一地域性的概念,也不是受时间限制的一句词汇,而是一种在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具有永放光芒性质的超越地域和时限的强大精神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延安精神这个党的传世珍宝对革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充分认识延安精神作为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强大精神动力,对完成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仍将具有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只要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的几代中央领导同志有关弘扬延安精神的多次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上来,真正认识到弘扬延安精神是全党的工作,是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责任,那么就不仅有弘扬延安精神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而且还能有创造性、开拓性,把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闯出一个新的天地。

密切联系和结合新的实际弘扬延安精神

在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必须紧密联系和结合新时期的实际。总的要求应该是,把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纳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之中,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中,使延安精神成为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弘扬延安精神必须与新的实践相结合,新的实践有新的要求,所以要赋予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什么是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呢?2004年7月6日,李长春同志在参观“延安

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时,具体深刻阐明了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今天讲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的政绩观,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广纳群贤的人才观,不断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着力解决改革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按照李长春同志讲的延安精神的这些新的时代内涵去贯彻、去落实、去实践,就是在当前的条件下,真正弘扬了延安精神。

2009年11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同志在陕西调研时强调:“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时强调:“要继续挖掘延安精神这个宝藏,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习近平同志把延安精神的性质、科学内涵、历史和现实意义及其时代价值,特别是如何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讲得十分清楚明白。

事实证明,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极其重要,是新时期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党的各项工作做得怎样,关键在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弘扬延安精神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与新的实践紧密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也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1980年1月,改革开放的事业刚刚起步不久时,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胡锦涛同志在谈到要牢记“两个务必”时,也明确指出:“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首先是高级干部要率先垂范。”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一生,就是自觉实践延安精神的一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光辉榜样,在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上,起到积极的带头促进作用。就经常性的工作来说,必须抓好延安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的“五进”工作。就当前最现实的工作来说,要结合我省的实际,在创先争优和“三个一”主题活动中弘扬延安精神

第三篇: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革命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延安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延安精神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的思想武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延安精神形成内涵当代价值

一、延安精神的形成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它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丰富和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延安精神在延安13年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一)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阶段

1935年10月党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至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是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阶段。党中央毛泽东经过一年的艰苦长征,来到了陕北苏区的吴起镇,并决定把陕北根据地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中心。共产党人面对环境艰苦、敌重兵围剿、且敌我力量悬殊的困难境地,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经过根据地军民的艰苦奋战,巩固并扩大了这块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第二次携手合作共同抗日,全国政治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延安及陕甘宁边区也出现了较为稳定的环境,党的自身建设及根据地的自身建设得以逐步加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军民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表现出了为伟大理想而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道德风尚。优良的精神和作风,正在成为边区军民的行为规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和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主要内容的白求恩精神,是这一阶段边区军民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标志。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明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对于正确把握和运用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自觉抵制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具有重 1

要意义。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及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方法的指明,是延安精神初步形成的又一重要标志。

(二)延安精神正式形成阶段

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大前后,是延安精神正式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以延安精神和大生产运动为实践,所形成的整风精神和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形成的主要标志。

首先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后,全党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经过几年的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少党员干部包括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仍然存在学习上的教条主义问题。于是党中央组织领导了全党范围内的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1949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党的思想路线明确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对这一概念作了科学解释和说明。通过四年有组织的学习和整顿,使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深入人心,在全党形成风气,党的实事求实的思想路线最终被确立。其次,在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灵魂的毛泽东思想逐步得到了全党同志的认同。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1943年3月20日的政治局会议,毛泽东被推举为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全党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胜利前进。再次,延安精神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来了。整风期间的1942年,毛泽东在《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概念,这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标志,为以后正式使用延安精神概念作了重要准备。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大生产运动中逐步形成。面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遇到的财政经济困难,党领导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展生产自救。广大军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参加生产运动,特别是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屯垦生产,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大生产的艰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

(三)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阶段

1945年4月党的七大到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陕北,是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阶段。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为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对延安精神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党的七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形成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这个《决议》中对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事实

上作了确认和肯定。在党的七大上正式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成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成为全党根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其次,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对党的根本宗旨作了进一部明确而深刻的阐述。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就党的历史使命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是我们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这一表述使党的宗旨更加明确和完整,对增强全党同志的宗旨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这一宗旨,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在党的七大上对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了理论概括: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强调这三大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凝聚力量,增进团结,发挥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的力量和威望所在。这一阶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愚公精神,得到了进一部的宣传和弘扬,在边区广大军民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得以践行。与次同时,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根本要求也更加深刻、更加完善。张思德精神、愚公精神、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形成和运用,是延安精神成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二、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所有这些,融合而成为一种社会精神,就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精神体系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追求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作为 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息。抗 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革命者向往和敬仰的地方,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追求正确的政治方向,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逐步升华,从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一生的奋斗 目标。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坚定信仰,人们就会有一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英雄气概,有一种以苦为乐的无产阶级的乐观情怀。可以说,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强的革命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它是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我党开展的延安整风(从 I941年5月开始,到1945年4月结束)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经过整风,使党内开始盛行的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流毒在思想上得到清算,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经过整风,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也正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形成了我党特有的三大优良作风 :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 自我批评。实事求是首先是一种科学精神,它主张靠真理吃饭,靠科学吃饭,而不是靠吓人吃饭,靠迷信吃饭。其次实事求是也是一种实际精神,它反对夸夸其谈,言行不一,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产生实效。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和实际精神的统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人格要求。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于延安精神的各个方面,所以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延安时期,是我党历史上党群关系最密切,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最好的时期之一。无论是党政工作人员,还是干部、战士,都 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培养了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党领导了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 ;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的意见,实行“精兵简政”;推广刘建章合作社的经验,为人民办实事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党时刻关心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正是由于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使党的凝聚力、感召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了延安时期党的空前团结与统一的局面,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深厚基础,直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成为党领导革命事业蒸蒸日上的根本原因。它既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战胜困难、求得胜利的一件重要法宝。延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蒋介石的经济封锁,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财政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在严峻的形势下,党领导广大抗日军民开展了生产自救的大生产运动。他们吃小米,住窑洞,穿补丁衣服,开荒种地,纺纱织布,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和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实践 中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仍然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法宝。

(五)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毛泽东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能够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坚持真理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要坚持真理就必须修正错误。毛泽东多次指出,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共产党人是有纠正自己错误的勇气和能力的。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强调:“我们党必须实行公开的自我批评,不怕家丑外扬,隐瞒是不能教育党员的。”他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共总结历史经验,确立了坚持“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和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而实现了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目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在延安时期确立的,是延安精神的又一重要内容。

三、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党的几代领导人,都一直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承、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胡锦涛同志就任总书记不久,就带领书记处的同志们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并特别强调了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坚持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最近,中央领导又对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工作,作了重要的批示。贯彻中央的有关精神,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是什么?为什么在新的时代,延安精神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凸现出它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方面的情况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决不是简单地照搬过去的一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不断赋予时代内容。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实事求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关于这个问题,彭真同志有一段话,讲得非常好。他说:“我们发扬延安精神,是为了解决现在的问题。现在的情况和延安时期的情况有很多不同了,要根据现在的‘实事’去求现在的‘是’。”可见,有的人认为老是强调延安精神,是“迷恋于过去”,“跟不上时代”,是“保守”、“僵化”,这样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与时俱进”正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的情况同延安时期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那就是现在我们的党处于执政的地位,是执政党了。很多党员也都掌握了或大或小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讲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究竟是执政为民还是以权谋私?就成为区分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分水岭。由于手中有了一点权力,只要稍为缺乏自觉性,脱离群众的毛病也容易产生。这就不仅提高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标准和要求,也增强了加强群众观念的紧迫性。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延安精神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内容。我们讲自力更生,决不是同对外开放相对立的,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通过对外开放,来加快发展自己;而我们的对外开放,也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和立足点。对外开放中,必须贯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力量、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人认为,现在再来强调艰苦奋斗,已经没有多大的必要了。而且,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不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不是要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富裕”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人甚至公开发表“享乐主义宣言”,从理论上来论证享乐主义的合理性,这应当引起我们的严重关切。其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争取人们的共同富裕,不仅不矛盾,恰恰是完全统一的。艰苦奋斗,不是要叫人做苦行僧,而是提倡一种精神。从全社会来说,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味耽于逸乐,习于奢靡,怎么能够建设起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参考文献 :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368.

[2]王汉章,李明贵.延安精神与“三个代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2

第四篇:《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培训有感

2020年xx月xx日下午,公司邀请李世明教授进行《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新的感受和体会,下面就学习情况谈一下个人感受。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备浓厚的时代特征和永恒的精神魅力,在新时代,更要传承发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时代精神,是当年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原生态精神的总结与升华,可以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再续“清风”。革命先辈在延安时期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用一片赤子之心,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锻造出“延安作风”,在党的历史上铸就璀璨丰碑。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再续延安“清风”,自觉学习革命先辈的廉洁思想和清廉风范,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遵守廉洁自律准则,永葆政治本色清正廉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通过李世明教授的讲授,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延安精神”的重要性。虽说平时也在学习,但现在看来学的不系统、不连续,缺乏整体规划和明确目标。今后,我会在学习理念知识的同时联系工作实际,学以致用,不断丰富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在新时代的今天,“延安精神”必然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传承,这是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伟大、民主、自由、富强中国的根本需要。任何时候,都需要民主协商,统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任何时候,都需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如此也唯其如此,中国才能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才能建立起万民同乐的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五篇:《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重点:了解《共产党宣言》的重点内容,利用其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现实问题

教学目的: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介绍和分析,增强学员对共产主义基本理论和共产主义发展历史的了解,激发学员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主讲人:朱振康 中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委党校教师

教学过程:

一、我们为什么要重读《共产党宣言》

(一)宣言的产生背景

一是经济前提。共产党宣言1848年发布的时候,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步入成果期,新能源引爆了巨大的生产动力,纺织工业、采矿、冶金、运输,都进入了机器大工业时代,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工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随着资本主义越来越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由此引起人们的思考:资本主义的道路往哪里走。

二是政治基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1831-1848年,欧洲英、法、德等国出现了三大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的矛盾凸显,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政治基础上就诞生了科学的思想。《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

三是思想材料。1516年,英国首席大法官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传世之作《乌托邦》,《乌托邦》的发表是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这个“乌托”是“没有寄托”的意思,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社会的想象。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到达顶峰,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走了300多年,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看透资本主义的根源,但是它是无产阶级自发地对资产阶级的进攻,从伦理道德层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指出了私有制,并且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设想和实践。所以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有高度评价:“德国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

四是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845-46年,马恩合作了一部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唯物史观思想,论证社会发展的方向。1847年马克思写了《哲学的贫困》,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工人阶级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必然性,奠定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从空想到了科学。

1847年11月,在伦敦,召开了共产主义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马恩起草共产主义同盟的总纲,1848年2月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就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宣言的基本内涵

1848年到今天,166年来,《宣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恩格斯说过:“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历史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句讲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前进的动力,这一句讲的是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一句讲的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规律,也就是全人类解放的规律。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创新的思想之一,是宣言的核心思想,1883年马克思去世,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贡献,“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唯物史观对我们今天也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它给我们提供了唯物观,看问题要从生产力、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的视角分析人类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任何时候都要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践观,历史是人创造的,要把全部历史看成是人的活动的历史,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放在第一位,重视人的社会实践。正如总书记说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根源”

历史观,看问题要有长远的历史眼光。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是社会发展的最后一站,要把事物当做发展中的过程来看待,任何事物有其不断生成、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说“我们正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实际上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得出的结论。

辩证观,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光明前途,又要看到曲折的路径。

所以它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对我们今天有重要的意义,就像一部望远镜,让我们看到更远更多的东西。

(三)宣言开创了伟大传统

《宣言》开创了共产党的伟大传统——包括思想的传统、精神的传统、文化的传统。我们要继承这个传统。

1.从《宣言》汲取思想力量,科学把握并运用共产党人的基本理论。

《宣言》作为世界上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实际上是共产党人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当年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党的最大优点,就是我们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这是具有长久的理论价值的,是通古今之变的,今天仍然是我们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我们来说,《宣言》就如同木之本,水之源。

2.从《宣言》汲取精神力量,培育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和浩然之气。

《宣言》不只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它确立了一切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的。它是科学真理和价值目标的完全的统一结合。打开宣言,我们就能感受到马恩为这个目标不懈奋斗的情怀和境界。所以丢掉了这样的崇高情怀和浩然之气,就是丢掉了共产党的灵魂,共产党及其意识形态就不会再有感召、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尤其是面对现在社会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时候。

3.从《宣言》汲取文化力量,涵养共产党人的文化气象。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学者。没有这样的学者,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需要一流的学者、知识分子,俄国有普列汉诺夫,中国有李大钊陈独秀。没有杰出的学者、知识分子,共产主义是很难传播的。

所以说,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党,在德国是这样,俄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尤其是我们面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所以说我们党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党员干部就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就要不断学习,包括《宣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仍然是我们在文化上汲取力量的源泉。

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一)宣言的正文内容概括 第一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二章:阶级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政党 第三章:政党的思想武装,就是主义

第四章:斗争的策略,在具体实践中怎么开展阶级斗争 各章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阶级中的核心成员组成政党,政党通过主义进行思想武装,并在具体革命实践中使用策略进行阶级斗争。

(二)宣言的两个重要原理

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两个自由发展,“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宣言》概述了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宣言说“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关系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也就是说,资产阶级也是发展的,是先进的。《宣言》强调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使,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积极肯定。资产阶级的作用之二是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全球化,“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宣言》强调:“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封建所有制的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阻碍了生产,于是灭亡了。

《宣言》接着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那就是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占有之间的矛盾。宣言说“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无法适应的地步,再容纳不了它本身制造的财富了”。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要想让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生产力。”这是一个逻辑关系,为什么资产阶级必然灭亡。

这是第一个原理“两个不可避免”的前半句,资产阶级的灭亡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呢?

纵观历史,封建社会不是自己消亡的,而是被资产阶级打破的,同样,资产阶级也不会自我消亡,也需要人来消灭它。谁来承担这个历史的重任呢?从发展的情况看,只有无产阶级了。

无产阶级有“进步、革命、群众基础、超越民族”四个特点,所以说“资产阶级在生产它自己的掘墓人”。

(2)第二个原理:“两个自由发展”,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自由,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人们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而是要发展自己的本质能力,所以人们的第一需要是劳动;人们的活动不被限制在某种领域,没有社会分工,没有职业;人们不受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的控制,而是能够支配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人的能力由此得到全面发展。

无产阶级必须在宗教、政治、经济各方面得到解放,从而实现自由发展。这个目标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打破旧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来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最终要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发展。

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有过多次起义的实践了,三大工人运动最终都失败了。《宣言》第二章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放在共产党人的肩膀上。因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的基本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上,共产党人是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理论上,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过程和一般结果。”在共产党的指引下,无产阶级一步步地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第一步是无产阶级专政。“就像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一样„„共产主义的特征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是最高纲领,“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第二步,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无产阶级专政后,首先是消灭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我们关注每个人的利益,劳动异化克服了,公共权力的暴力性质消失了,阶级对立消失了,阶级本身消灭了,国家统治也消失了,于是新的时代就来临了,这就是自由人联合体。

在这个理想中,人人是自由人,不依赖他人,也不依赖物,在联合体中,人人平等,人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这是全人类的解放,是最高理想。

1894年,恩格斯去世前一年,两位意大利记者写信给恩格斯,说有一个新办的杂志叫《新纪元》,请恩格斯帮忙题个词。恩格斯左思右想,就题了“自由人联合体”这几个字。可以说,自由人联合体是马恩毕生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的解放学。

这就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重要原理,解释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

三、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在现实中一些思考和启示

我们重读宣言,为的及时解除精神、思想上的疑惑。刚才我们讲了《宣言》的原理,讲两个不可避免,两个自由发展。两个避免,那为什么资本主义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灭亡?社会主义为什么遭遇挫折?自由发展,共产主义到底是不是空中楼阁?这些问题,不只是我们在思考,全世界都在思考。

第一,为什么资本主义到今天还没有灭亡?原因有三: 一是战后全球资本扩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发达的经济、科技的优势和国际制度霸权,在世界市场上垄断,获得巨大利润。

二是科技革命。根据唯物史观,宣言提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在催生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可以说科技革命挽救资本主义。

三是自我调节。1928到1932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成功实施了第一个5年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了工业国,整个社会欣欣向荣。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引起了西方的高度关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他的著名观点,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力量推动经济运转。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社会主义的做法,通过自我调节走出困境,比如国家掌握资本、干预经济,比如收入均等化,增加工人阶级收入,比如免费教育,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下得到了启示,可以说是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以西方有人说:“马克思是西方病床边的医生”。

如果这样,资本主义会不会必然灭亡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源源不断的经济危机表明,周期性经济危机难以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遭受巨大挫折?

苏联在70多年的历史中,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从1917年十月革命起,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美国家需要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苏联沦陷,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最后胜利。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1000万兵力,占了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则以2000万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国家。

苏联成就很辉煌,但是苏联的很多做法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不符合《宣言》的基本精神。

第一,文明传统的制约。俄罗斯文明有三个基因,一是斯拉夫民族,二是农村公社,三是宗教。斯拉夫民族强调民族统一,集体高居个人之上,而在斯拉夫各国中,俄国又处于核心地位。俄国农村公社则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俄国没有商业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没有市民中产阶级,农奴主以军队维持公社,形成强有力的政治控制。此外就是宗教,俄国的东正教与基督教不同,它追随王权,宣传对王权的紧密结合。所以从文明传统来说,苏联政权产生在一个缺乏民主自由传统的土壤上。这和宣言精神是不合的。

二是阶级斗争的惯性。俄国长期处在阶级斗争的状态中。从1917年开始,2月革命到10月革命,俄国半年经历了从沙皇到布尔什维克五届政府。20年代党内路线斗争,30年代对党政军干部大清洗。1940年屠杀波兰人,卡廷惨案。俄国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持续化,制约了人的自由发展,违背了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的方向。宣言说,“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也就是发展经济,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而不是无休止地进行阶级斗争。

三是体制模式的僵化。唯物史观讲生产关系必须不断发展变革,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枷锁。从1936年苏联颁布第一部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建成开始,就把斯大林模式固化了,保持20、30年代战后的发展模式,比如工、农业全盘集体化,单一国有制,计划体制,国家垄断对外贸易等,1945年卫国战争的胜利,斯大林的地位如日中天,更没人敢于改革。此后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是小修小补,没有改革。到了戈尔巴乔夫,终于出现偏差,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四是发展道路的封闭。宣言明确提出,资本扩张推动全球化。这是全球化的时代,不能封闭。斯大林,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结果社会主义失去了开放性,放弃了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成果的机会。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创造了大量物质的精神的文明,人为的封闭失去了借鉴。造成了两种制度的长期对立,长期军备竞赛严重消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精力和资源,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恶化了国际环境,封闭僵化,只有死路一条。所以邓小平强调,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实际上,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赢得和资本主义相比的优势。结论很自然,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没有错,错在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甚至背离。

第三个问题,共产党人的理想是不是空中楼阁?

首先澄清一个概念,我们一直说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资本主义灭亡后进入一个过渡时期,叫做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然后发展再发展,最终达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两个阶段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有发展程度的区别。新社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在各个层面都带有资本主义的痕迹,比如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财富还不那么充裕,人们还摆脱不了旧有社会分工的束缚,分配上还是按劳分配,用马克思的话叫做“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人们劳动能力有差别,最后的报酬也是有差别的,这不是还有社会矛盾吗?但是马克思说这是个过渡阶段,不可逾越。到高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了,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后来1917年,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写了《国家与革命》,他把这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区别等同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或者说列宁把第一阶段取名为社会主义,把高级阶段叫做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来源于列宁。在列宁的基础上,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很多人把社会主义看做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这是错误的,我们目前所说的社会主义其实就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我们目前就处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

从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要经历多少时间,马克思主义没有明确回答。但是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邓小平讲,“巩固发展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过程是漫长的,但是方向是明确的。只要坚持走共产主义道路,就能实现理想。

我们到底坚持的是什么呢?我们给共产主义下个定义。有人说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运动,有人说共产主义是一种终极理想,都比较片面。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我们已经建立了,马恩在1846年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句话,给共产主义下了定义,说“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共产主义一直在发展,但是它的核心是不变的,它要消灭现存状况,追求它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又是什么呢?

《宣言》阐述的第二个原理叫做“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最后提出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可以说,共产主义追求的就是人的自由发展,用唯物史观来看,人的自由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的,不断上升发展的,这个渐进的、不断上升发展的过程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所以说,共产主义就是追求人的自由发展的一种运动,一个发展过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我们怎么追求人的自由发展?那就必定要先打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所以要采取阶级斗争的方法夺取政权。

无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了,我们怎么追求人的自由发展?那我们就要发展生产力,不断改进人的生存状态,不断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消除劳动异化,人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平等,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幸福。所以说,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尽管我们离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还很遥远,但是我们已经走在共产主义的大路上,就不会感到理想的渺茫了,就有动力,有热情,共产主义信念就坚定了。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闭幕会时的这句话,我觉得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人的自由发展在中国现阶段的最好体现。“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是我们党对国家、社会、人民的最好承诺。

所以,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非常明白。总书记近两年的讲话中强调多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决不是空喊的口号和盲目的信仰,而是不断解决面临的历史课题的真经法宝。”

我们中华民族有两大历史课题,一个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解决了第一个课题。第二个课题,我们探索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方法。经历一番曲折,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胜利。所以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标志。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道路。一方面我们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通过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30多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道路,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我们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布局,努力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所以我们党在实践中获得了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带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比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的体现。12个词,24个字,“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代表着我们党的理念也从革命党正式转为执政党,也代表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自信。

这种自信我相信大家在这两年尤其感受越来越深刻。总书记在内政外交上有很多作为,中国梦的提出,反腐、作风建设我们亲眼目睹,这两年习总书记外交出访40多次,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从理念到做法,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做下去,要坚持三个自信。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实际上,共产主义理想确实是很远,但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八大提出两个100年,第一个就是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们理解共产主义之后,不光翘首以待,还要为这个目标奋斗,苦干实干。那么我们就有自信,说2050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让新中国改变100年以来没有变的世界版图。

“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所以关键不是我们的体制机制存不存在问题,不是当下的现实社会存不存在问题,而是能不能直面问题,能不能有办法解决问题。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能够解答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个历史性的课题。

所以对当下来说,我们要做到“四个把握”:

理论、历史、群众、现实基础,尤其是历史基础,是我们自信的来源。单纯地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没有说服力,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世界历史中去考察,去认识他的来龙去脉。比如有人问,社会主义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连资本主义都没经历过,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呢?我们就要回答,中国的确没有经历资本主义,但是世界经历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将延续科学社会主义的香火,向着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发展。这就是把握历史基础,以此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

我们要做到“三个坚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

列宁说过:懂理论的人对行动更有信心。

就像邓小平20多年前在南方谈话中所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下载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传承延安精神

    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传承延安精神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种社会思潮沉渣泛起,无时不在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不同程度地造成大学生精神及思想道德的滑坡。延安精神作为......

    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传承延安精神大全

    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传承延安精神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种社会思潮沉渣泛起,无时不在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不同程度地造成大学生精神及思想道德的滑坡。延安精神作为......

    中国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行动动机在道德评价和道德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为仁由己”,强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这一特点尤其表现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荣辱观上。今天重温传统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讲稿[精选合集]

    大家好,我今天讲课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观》,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受......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一、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间上:5000年文明;空间上: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古希腊、地中海文化;发展上:不断吸收外来......

    《共产党宣言》及当代价值学习心得

    《共产党宣言》及当代价值学习心得 《共产党宣言》本身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它的产生又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立了新的战斗旗帜。从《共产党宣言》中看到了......

    科学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科学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兼析质疑列宁主义当代价值的种种观点 顾玉兰 【内容摘要】科学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当代价值,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迫切需要。......

    2020年党史、新中国史网上专题班—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三)随堂测试答案

    2020年党史、新中国史网上专题班—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三)随堂测试答案1、毛泽东在(A)年间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