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若干规定94
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若干
规定
1994-5-31
为加快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建设步伐,特作如下规定:
一、管理体制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由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或县(市)人民政府派出。受同级政府委托,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行使《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所赋予的各项职权。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干部担任。开发区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由开发区管委会自主决定,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开发区管委会的工作,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保证赋予开发区管委会的各项职权落实到位。
二、外资项目的审批权限开发区管委会享有所在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的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审批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受省委托核发合同批准证书,同时向所在地计划主
管部门和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备案。
三、土地审批权限与管理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开发区内的土地管理工作。开发区建设用地,由开发区管委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权限依法审批。超过审批权限的,由开发区管委会逐级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开发区管委会受省土地管理部门委托核发土地使用证,同时向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备案。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政府垄断开发区土地一级市场,放开和搞活开发区土地二级市场。土地出让金的收入除上缴国家
部分外,全部留在开发区,主要用于开发区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开发区范围内,可以根据开发区建设规划以及开发区发展和建设项目需要,办理
用地有关事宜,并按规定用途合理开发、利用,严禁荒弃土地。
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提出开发区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计划主
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对开发区的用地计划指标要给予保证。
四、规划与建设管理编制和实施开发区规划,应当遵循合理布局和规划指导开发区建设的原则。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开发区规划,必须符合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位于城市规划区外的开发区,应当按照新城镇的建设要求搞好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开发区详细规划报开发区所在市人民政府(地
区行政公署)审批。
开发区管委会根据批准的开发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对开发区实施规划和建设管理,并对建设单位审批和发放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其他有关的建设、建
筑、开工许可证。
五、企业登记管理经开发区管委会批准设立的内联和外资项目,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的市、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开发区管委会或派驻开发区的分支机构(办事人员)负责登记管理。派驻开发区的分支机构(办事人员),在开发区管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六、劳动人事管理开发区管委会享有市级职工管理权。开发区推行劳动合同制和聘用制,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社会公开招用、聘用职工,不受指标限制,并由开发区管委会直接办理调动手续。开发区企业招用、聘用职工,可以试行办理小城镇户口。开发区企业的劳动管理依照《河北省经济技术开
发区劳动管理规定》执行。
七、出国人员审批权限开发区内企业因从事推销、采购、售后技术服务、市场调研等业务需要出国的人员,每个企业可选3至5人,每年由开发区管委会将人员名单报所在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有出国(境)审批权的市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审批;无审批权的,由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审核后报省
外事管理部门审批。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审批后的人员名单必须报省外事管理部门备案。
八、财政管理开发区建立一级财政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同级财政金库。业务由同级财政部门管理,实行财政独立的预决算制度。开发区内组织的财政收入,5年内列收列支,全部用于开发区建设。
九、资金来源各级各类金融机构要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支持开发区建设,对开发区的贷款项目优先安排。开发区需要设立金融分支机构的,要优先审批。积极试办地产抵押贷款业务,并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支持。通过委托贷款、投资、租赁等渠道搭桥引线,引进资金,增加对开发区的资金投入,支持开发区建设。
十、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开发区的地方项目,要纳入所在地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由省计划主管部门根据开发区的实际需要,增加所在地投资规模。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计划主管部门要保证开发区的投资规模。开发区管委会受省计划主管部门委托,核发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
十一、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派出的开发区管委会,其管理权限和具体办事程序依照本规定执行。县(市)人民政府派出的开发区管委会,其管理权限和具体办事程序,由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
参照本规定并根据开发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
十二、本规定由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负责解释。
十三、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1994年5月31日
第二篇:河北省退休规定[范文模版]
河北省退休、退职的相关规定
(一)退休条件
1、干部退休条件
①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国发[1978]104号《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第四条一项)
②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国发[1978]104号文件第四条第二项)
③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国发[1978]104号文件第四条三项)
④工作年限满30年的(《国家公务员暂条例》第七十九条二项)。第②至④项须经本人提出(申请)
⑤因病(非因工)伤残的国家公务员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须本人申请。(冀人发字[1996]58号一条三项)
关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退休、退职问题,根据省人事厅、卫生厅冀人发字[1996]58号文件 的规定须经市机关事业单位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
2、工人退休条件
①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国发[1978]104号《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一项)
②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国发[1978]104号第一条二项)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按此项办理退休时,还须具备下列条件:原国家劳动总局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一日《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草案)规定:
1、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的;
2、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的;
3、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的。1999年5月12日,河北省人事厅《关于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冀人发[1999]32号)文件又重申了上述三项规定,同时规定本人已离开提前退休工种五年以上,本人身体健康,能坚持现岗工作的,原则上不再办理提前退休;对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人员可以提前一年至五年退休,也可以不提前退休。
③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发[1978]104号第一条三项)
④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发[1978]104号第一条四项)
3、聘用制干部退休条件
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全民所有制企业聘用制干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人法发[1991]5号)规定(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聘用制干部管理可参照执行):聘用制干部受聘十年(本规定颁布前已被聘用的,可连续计算)并在聘用岗位上退休、退职的,原则上可执行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按《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办理退休,退职手续;根据本人自愿,也可以按《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2003年3月13日,河北省人事厅工资福利与离退休处就贯彻人法发[1991]5号的意见中规定:
工人身份聘任为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履行了聘任手续不满10年,或者未履行聘任手续的,退休时要按工人身份办理退休。
①参加了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的,按照相应的工人技术等级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工资后,再办理退休。
②未参加技术等级考核的,按下列比照关系确定工资:
聘任为处级(正副三级职员)以上职务的,比照技师,聘任为科级(四级职员)的,比照高级工,聘任为科员级(五级职员)以下职务的,比照中级工;聘任为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技术职务的,比照技师,聘任为中级职称的,比照高级工,聘任为初级职称及以下技术职务的,比照中级工,以后增加退休费按所比照等级标准增加。
1999年5月12日省人事厅《关于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冀人发[1999]32号规定,要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和“病退”的数量。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每年省、市、县人事部门办理“病退”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当年退休总人数的10%以内。
(二)退职条件
根据国发[1978]104号和冀人发字[1996]58号文件的规定,不具备退休条件,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医务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作人员应该退职。
九、出生时间的认定
原河北省劳动人事厅1990年8月23日印发《关于在办理干部、工人退休时如何认定出生时间和退休时间问题的通知》(冀劳人险[1990]253号文件)规定:在审查干部、工人何时才算到达退休年龄时,对档案中填写的出生年月日(或年龄、下同)前后不一致的,除在其参加工作初期已经组织批准作了更改的以外,应以其参加工作、入大专院校、入伍时的原始材料(如招干、招工、入学、入伍登记表、自传等)记载的出生年月日为准。对多份原始材料中填写的出生年月日不一致的,一般应以多数记载为准,记载为两个出生时间且各时间的记载处数相等,可由本人说明情况后由组织认定;档案中的出生年月日与身份证的出生年月日不一致的,以档案为准。
1990年8月30日中组部、人事部、公安部印发《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手续时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0]24号文件)规定:凡居民身份证与干部本人档案记载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组织干部人事部门在办理其退(离)休手续时,应会同干部常住户口所在登记机关进行查证核实,查证材料归入干部本人档案,同时抄送干部常住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对无法查实的,应以干部档案或户口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
河北省人事厅冀人发[1999]32号文件规定,加强对工作人员档案的管理,严禁更改反映工作人员出生时间的材料档案,对工作人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本人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十、退休时间的认定
1990年8月23日原河北省劳动人事厅《关于在办理干部、工人退休时如何认定出生时间和退休时间问题的通知》规定:
在涉及干部、工人的退休时间问题时,应以批准机关批准其退休日期为准。对批准退休后未及时办理退休手续的,其退休时间也应按批准之日填写和对待。
如:某男干部,正科级,1941年9月出生,按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条件,2001年9月应办理退休,可单位2002年9月报批,审批机关依据退休规定仍要批准其退休时间为2001年9月,若该人按在职人员晋升了工资,办理退休手续时要扣除改按退休人员标准增加退休费。
十一、审批手续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认真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组发[1988]9 号文件规定,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周岁)的干部(包括离休干部),都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不需本人提出申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本单位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应事先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经任免机关批准,在其达到退休年龄的前一个月通知本人,并在其达到退休年龄后的一个月按规定办完手续,不再列为在编人员。
1995年3月9日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抓紧办理干部退(离)休手续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6]9号文件强调 :今后,干部达到退(离)休年龄,办理退(离)休手续,不再由本人提出申请或征得本人同意,但所在单位应在办理报批手续前通知干部本人,并由有关领导同志事先与本人谈话,做好工作。
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离)休审批程序是:单位审查、填表,主管部审核,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审批。党群部门的工人报市人事局审批。
十二、政治生活待遇
(一)退休、退职后由审批机关发给退休证书或退职证书。
(二)1993年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承办发[1993]17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各级党组织要本着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的原则,建立和坚持离退休干部阅文、学习制度。各单位和各级老干部部门,要按规定组织好老干部阅文和学习,每月不少于两次;居住乡(镇)的,每月不少于一次。对行动不便的,可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派专人到家或医院传达重要文件精神。
第五条
建立健全老干部参加会议和听报告制度。市、县(区)每年至少一次,市、县(区)直单位和乡(镇)每年至少两次,向老干部通报本地、本单位的政治经济情况。遇有重大事件和重要文件时,可随时召开老干部会议传达。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和集会,要请老干部代表上主席台荣誉席就座。
第六条
建立健全党员离退休干部组织活动制度。党员离退休干部,一般在原单位过组织生活。党员离退休干部较多的单位,可单独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小组。家居农村的党员离退休干部可单建党支部,隶属乡(镇)党委;个别居住偏远的可就近参加村党支部活动。
第七条
加强老干部活动室建设。凡有三名以上离退休干部的单位,都要建立老干部活动室。活动室要配置必要的设备和用品。以保证老干部学习、文体活动的开展。县(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老干部活动中心。
第八条
建立健全老干部文体活动制度。每年的“老人节”、“春节”等重大节日要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根据离退休统管的新形势,老干部的文体活动要以单位或系统组织为主,以集中统一活动为辅。
第九条
组织离退休干部参观工农业生产,按劳人老[1983]18号文件和中办发[1984]18号文件规定执行。参观费用从原单位老干部公用经费中列支。
第十条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丧事从简的指示精神,老干部逝世后,与在职干部逝世一样,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可由原工作单位通知主管部门和有关同志,做好慰问遗属和丧葬事宜。享受地市级待遇的老干部、老红军逝世后,均可在《承德日报》上刊登简要消息。”
(三)承办发[1993]17号文件的其他规定:
1、回农村安置的离休干部,可发给建房补助费,其补助标准为: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4000元;1937年7月7日至1942年底参加工作的老干部3500元;1943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的老干部3000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的老干部2500元;回农村安置的退休干部建房补助费,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执行。(104号文件规定:易地安家的,一般由原工作单位一次发给一百五十元的安 3 家补助费,由大中城市到农村安家的发三百元。退职干部易地安家的,可以发给本人两个月的标准工资,作为安家补助费)
凡回农村安置的离退体干部,住房有因难需要建新房的,由当地乡村按农村建房规定,优先解决好房基地。
2、各单位要保证离退休干部看病、学习、开会用车。因私事用车,要按规定收取费用。
3、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各医院(单位卫生所)凭离退休证,实行挂号、交费、取药三优先。市、县(区)医院要设立老干部门诊。乡(镇)医院老干部看病要有专人负责。对居住农村的离退休老干部看病,实行责任到人,进行巡回医疗。为保证离退休干部能够及时住院治疗,市、县(区)、农村中心卫生院都要设立一定数量的老干部病床。
4、建立健全老干部体检制度。各单位每年都要组织离休干部进行一次体检。退休干部也要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5、特需经费:退休干部每人每年50元。
6、公用经费:退休干部的公用经费,主要用于退休干部订阅报刊、购置活动室文化用品、书籍、资料、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重大节日慰问等项开支。其标准为:地市级400元,县处级300元,科级以下200元。
7、报刊。退休干部,地市级两报一刊,县处级以下的一报一刊。根据老干部个人意愿,也可将报刊费交给本人,由其自行订阅,其最高限额为:离休干部,地市级300元,县处级200元,科级以下100元;退休干部,地市级200元,县处级120元,科级以下70元。此项费用从老干部公用经费中列支。
8、交通费。当时的规定,退休干部地市级12元,县处级8元,科级以下4.5元。此项费用不在公用经费中列支,随离退休费按月计发。此标准承老字[1993]19号文件规定,从1993年11月5日执行。
1996年4月29日,市财政局、市委老干部局承老字[1996]2号文件规定,从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起退休干部的交通费,市级每人每月提高到30元,县处级提高到20元,其他干部提高到15元。
此文规定,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离退休干部的公用经费、订阅报刊费和交通补助费的标准暂定为:属正高职的按地市级标准执行,属副高职的按县处级标准执行,属中职及以下的按科级以下标准执行。
(四)退休费计发比例
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我省的离退休人员分两步进行了离退休费制度的改革。第一步是按照省政府1994年4月1日《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冀政[1994]29号文件)执行的;第二步是按照省政府1995年1月10日印发的《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第二步增加离退休费实施办法》(冀政[1995]3号文件)执行的。同时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印发了冀工改办[1995]1号文件,即杨国春、闫伶同志在贯彻落实会议上的讲话。1号文件规定:男职工,工作年限满35年的补贴到95%,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补贴到90%,满20年不满30年补贴到85%,满15年不满20年的补贴到80%;满10年不满15年的补贴到70%。女职工,满30年的补贴到95%,满25年不满30年的补贴到90%,满20年不满25年的85%,满15年不满20年的80%,满10年不满15年的70%。
计发基数:执行职级工资制的人员: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按本人原标准的全额计发。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一定的比例计发。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按本人职务工资(技术等级)工资与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机关工人:
1、技术工人,按原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奖金三项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2、普通工人,按本人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项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费比例的规定建国后变化七次:第一次是1955年12月的[55]国秘字第245号文件规定。第二次是1958年4月[58]中劳办字54号文件规定。第三次是1978年6月的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第四次是1987年10月冀劳人险[1987]193号文件,此文的比例与冀工改办[1995]1号文件中男职工的比例相同。第五次是1987年10月28日原省劳动人事厅保险福利处《关于给退休职工发困难补贴几个具体问题说明的电话通知》中的规定: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后(包括二、三期矽肺病和一期矽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病)办理退休的职工,也可在国发[1978]104号文件确定的退休费标准的基础上按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计发困难补贴,但最多不超过本人退休前的标准工资。如某人按104号文件规定患二、三期矽肺病,办理了退休,工龄不满30年,按104号文件的患二、三期矽肺病的退休待遇,比例为90%,不满30年工龄,按上述通知精神,退休金提高10%,计100%。第六次是1991年11月冀劳人险[1991]106号文件,此文的比例与冀工改办[1995]1号文件中女职工的比例相同。第七次是按冀政[1994]29号文件规定的比例,机关干部:满35年及以上的88%,满30年不满35年的82%,满20年不满30年的75%,满10年不满20年的60%。工人这四个年限段分别为90%、85%、80%、6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四个年限段分别为:90%、85%、80%、70%
(五)退职费计发比例
冀政[1994]29号文件规定:工资制度改革后,执行职级工资制的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基础工资和龄工资按全额发给,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6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40%计发。退职的工人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原工资(含活的部分)的70%计发,不满10按50%计发。1995年10月6日省人事厅冀人福[1995]60号文件规定,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后事业单位职工和机关工人办理退职的人员,退职前工作年限满二十年及其以上的,退职生活费为本人原工资的75%。
附: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是劳动者由于非因工伤残或因病后,于国家社会保障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通过医学检查对伤残失能程度做出判定结论的准则和依据。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原则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对其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损失程度的鉴定。2 总则
2.1 本标准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两个程度档次。
2.2 本标准中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失、严重缺损、畸形或严重损害,致使伤病的组织器官或生理功能完全丧失或存在严重功能障碍。
2.3 本标准中的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大部分缺失、明显畸形或损害,致使受损组织器官功能中等度以上障碍。
2.4 如果伤病职工同时符合不同类别疾病三项以上(含三项)“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条件时,可确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5 本标准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中的1至4级和5至6级伤残程度分别列为本标准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范围。3 判定原则
3.1 本标准中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主要以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程度作为判定依据。3.2 本标准中对功能障碍的判定,以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所作的医学检查结果为依据。4 判定依据
4.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1.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单肢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3级以下(含3级)。(3)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4)完全性(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5)非肢体瘫的中度运动障碍。4.1.2 长期重度呼吸困难。
4.1.3 心功能长期在Ⅲ级以上。左室疾患左室射血分数≤50%。4.1.4 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治疗无效。4.1.5 各种难以治愈的严重贫血,经治疗后血红蛋白长期低于6克/分升以下(含6克/分升)者。
4.1.6 全胃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或小肠切除3/4。4.1.7 慢性重度肝功能损害。
4.1.8 不可逆转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期。
4.1.9 各种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心、脑、肾、肺、肝等一个以上主要脏器严重合并症,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1.10 各种恶性肿瘤(含血液肿瘤)经综合治疗、放疗、化疗无效或术后复发。4.1.11 一眼有光感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20度。4.1.12 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半径≤20度。
4.1.13 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经系统治疗2年仍有下述症状之一,并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痴呆(中度智能减退);持续或经常出现的妄想和幻觉,持续或经常出现的情绪不稳定以及不能自控的冲动攻击行为。
4.1.14 精神分裂症,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者;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牢固,持续5年仍不能缓解,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4.1.15 难治性的情感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男性年龄50岁以上(含50岁),女性45岁以上(含45岁),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6 具有明显强迫型人格发病基础的难治性强迫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无效,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7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至4级者。4.2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2.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单肢瘫,肌力3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4级。(3)单手或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4)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4.2.2 长期中度呼吸困难。4.2.3 心功能长期在Ⅱ级。4.2.4 中度肝功能损害。4.2.5 各种疾病造瘘者。
4.2.6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2.7 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4.2.8 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30度。4.2.9 双耳听力损失≥91分贝。
4.2.10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5至6级者。5 判定基准
5.1 运动障碍判定基准
5.1.1 肢体瘫以肌力作为分级标准,划分为0至5级: 0级:肌肉完全瘫痪,无收缩。
1级:可看到或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肌肉在不受重力影响下,可进行运动,即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高。3级: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中尚能完成其动作,但不能对抗外加的阻力。4级: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较正常人为低。5级:正常肌力。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是劳动者由于非因工伤残或因病后,于国家社会保障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通过医学检查对伤残失能程度做出判定结论的准则和依据。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原则和分级标准。本标准适用于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对其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损失程度的鉴定。2 总则
2.1 本标准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两个程度档次。
2.2 本标准中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失、严重缺损、畸形或严重损害,致使伤病的组织器官或生理功能完全丧失或存在严重功能障碍。
2.3 本标准中的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大部分缺失、明显畸形或损害,致使受损组织器官功能中等度以上障碍。
2.4 如果伤病职工同时符合不同类别疾病三项以上(含三项)“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条件时,可确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5 本标准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中的1至4级和5至6级伤残程度分别列为本标准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范围。3 判定原则
3.1 本标准中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主要以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程度作为判定依据。3.2 本标准中对功能障碍的判定,以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所作的医学检查结果为依据。4 判定依据
4.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1.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单肢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3级以下(含3级)。(3)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4)完全性(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5)非肢体瘫的中度运动障碍。4.1.2 长期重度呼吸困难。
4.1.3 心功能长期在Ⅲ级以上。左室疾患左室射血分数≤50%。4.1.4 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治疗无效。4.1.5 各种难以治愈的严重贫血,经治疗后血红蛋白长期低于6克/分升以下(含6克/分升)者。
4.1.6 全胃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或小肠切除3/4。4.1.7 慢性重度肝功能损害。
4.1.8 不可逆转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期。
4.1.9 各种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心、脑、肾、肺、肝等一个以上主要脏器严重合并症,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1.10 各种恶性肿瘤(含血液肿瘤)经综合治疗、放疗、化疗无效或术后复发。4.1.11 一眼有光感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20度。4.1.12 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半径≤20度。
4.1.13 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经系统治疗2年仍有下述症状之一,并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痴呆(中度智能减退);持续或经常出现的妄想和幻觉,持续或经常出现的情绪不稳定以及不能自控的冲动攻击行为。
4.1.14 精神分裂症,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者;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牢固,持续5年仍不能缓解,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4.1.15 难治性的情感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男性年龄50岁以上(含50岁),女性45岁以上(含45岁),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6 具有明显强迫型人格发病基础的难治性强迫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无效,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4.1.17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至4级者。4.2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2.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单肢瘫,肌力3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4级。(3)单手或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4)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4.2.2 长期中度呼吸困难。4.2.3 心功能长期在Ⅱ级。4.2.4 中度肝功能损害。4.2.5 各种疾病造瘘者。
4.2.6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2.7 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4.2.8 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30度。4.2.9 双耳听力损失≥91分贝。
4.2.10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5至6级者。5 判定基准
5.1 运动障碍判定基准
5.1.1 肢体瘫以肌力作为分级标准,划分为0至5级: 0级:肌肉完全瘫痪,无收缩。
1级:可看到或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肌肉在不受重力影响下,可进行运动,即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高。3级: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中尚能完成其动作,但不能对抗外加的阻力。4级: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较正常人为低。5级:正常肌力。
第三篇: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定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定
责编:晓薇 2006-07-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维护业主、使用人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是指由物业管理企业对住宅小区内的房屋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保安、交通、卫生、环境等项目(以下统称物业)进行维护、修缮和管理。
本规定所称业主,是指住宅小区内住宅和非住宅房屋的所有人。
本规定所称使用人,是指房屋的承租人和实际使用房屋的其他人。
本规定所称物业管理企业,是指接受业主委员会的委托,根据物业管理合同进行专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
第三条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以业主自治与专业服务相结合,实行社会化、专业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条开发区规划土地建设管理局是开发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物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供电、供热、供水、通讯、公安、卫生、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应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住宅小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住宅小区应依照本规定成立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是代表住宅小区内的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委员会。其范围由物业主管部门按照住宅与公用设施的相关情况划定,一般住宅区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
第二章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第六条住宅小区已交付使用且入住率达到50%以上时,物业主管部门应会同原开发建设单位及时召开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小区业主委员会。
第七条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由本住宅区的全体业主或按比例推选的业主代表(一个单元一个代表)组成。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的决定,由出席会议的业主或业主代表所投票数的过半数通过。
大会表决可采用投票方式或其他方式,实行住宅房屋为一房一票,非住宅房屋每超过一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为一票,一百平方米以下的有房屋所有权证书的非住宅房屋每证一票。
第八条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选举、罢免业主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二)听取和审议物业管理工作报告;
(三)决定住宅小区内关于业主利益的重大事项;
(四)改变和撤销业主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五)审议通过业主委员会章程和业主公约。
第九条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十五日内,持下列文件到物业主管部门办理登记:
(一)成立业主委员会登记申请书;
(二)业主委员会委员名单;
(三)业主委员会章程。
第十条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委员根据物业管理区域的规模可设定5人至11人。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业主委员会委员中选举产生。
第十一条业主委员会每届任期二年,业主委员会委员可以连选连任。业主委员会主任由房屋产权人代表担任,可以专职,委员为兼职。业主委员会可以聘请居委会的代表为常务秘书长,负责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第十二条业主委员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会议必须有过半数委员出席有效,作出决定应当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
第十三条业主委员会的管理费用,可从规定缴收的管理用房和经营用房收入中列支。
第十四条业主委员会行使下列职责:
(一)召集和主持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
(二)制定业主委员会章程和住宅区管理目标;
(三)审议决定使用物业维修基金,接受管理用房和经营用房;
(四)以招标或协议方式选聘和续聘物业管理公司,并与其订立、变更、解除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五)审议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服务计划,住宅小区的配套工程和重大的维修工程项目;
(六)审议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服务内容及其收费标准,并报物业主管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核准;
(七)审议决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费用的收支情况;
(八)检查、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接受业主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投诉;
(九)协助物业管理公司做好物业管理服务费的收缴工作。
第三章物业管理公司及其职责
第十五条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持有开发区物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物业管理资质证书”到开发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开发区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业务。
第十六条物业管理公司根据本规定和物业管理合同对住宅小区实施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合同应于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开发区物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物业管理合同标准文本按建设部要求执行。
第十八条物业管理公司在住宅小区内就下列事项进行管理:
(一)房屋共用部位及共用设备、设施的使用、养护和维修;
(二)公共设施的使用、养护和维修;
(三)住宅区内的环境卫生;
(四)住宅区内车辆行驶及停放;
(五)住宅区内的公共秩序;
(六)住宅区内的消防、保安;
(七)庭院绿化;
(八)物业档案资料;
(九)其他规定的物业管理事项。
第十九条物业管理公司享有以下权利:
(一)依照本规定制定本辖区的物业管理制度;
(二)依据物业管理合同和有关规定收取管理服务费;
(三)有权制止违反小区物业管理规定的行为;
(四)有权选聘专营公司承担专项经营业务;
(五)可以实行其它有偿服务。
第二十条物业管理公司承担下列义务:
(一)履行物业管理合同,依法经营;
(二)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监督指导;
(三)重大的管理措施应当提交业主委员会审议,并经业主委员会认可;
(四)接受物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
(五)组织或协助有关部门提供社区生活服务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六)在业主委员会的领导下,参加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达标创优”活动;
(七)其它应尽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小区物业管理制度须报物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享受国家对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开发区扶持物业管理的下列优惠政策:
(一)自本规定实施起,新建物业管理企业两年内缓征物业管理营业税;
(二)获得国家级物业管理优秀小区(大厦)称号的物业管理企业,可在此基础上继续缓征两年物业管理营业税。
第四章综合验收与移交
第二十三条住宅小区竣工后,由物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验收,验收内容及程序依据《大连开发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综合验收暂行办法》(大开管发[1995]34号文件)执行。
第二十四条住宅小区保修期满,经物业主管部门复检合格后,正式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管理。业主委员会应依据本规定聘请物业管理公司对本住宅区进行统一管理。原开发建设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聘用。
住宅小区未验收、未正式办理物业移交手续前的修缮养护工作,由原开发建设单位自行或委托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并接受物业主管部门和业主委员会的监督指导。管理费用由开发建设和经营单位承担。
第二十五条住宅小区移交时,开发建设单位应向业主委员会提交下列材料:
(一)住宅已竣工验收合格证明;
(二)小区规划图、竣工总平面图;
(三)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
(四)地下管网竣工图;
(五)房屋分配明细;
(六)其他有关材料。
第五章物业维修基金及专用房屋
第二十六条物业维修基金,是指用于住宅小区内各类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备和公共设施专项维修养护的资金。
第二十七条物业维修基金物业主管部门设立专门帐户管理。物业维修基金的计提和使用按《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小区物业维修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开发建设单位应在住宅小区移交时,按照总建筑面积2‰的比例,经物业主管部门向小区业主委员会无偿提供管理用房,产权属于国家。
第二十九条开发建设单位应在住宅小区移交时,按同期成本价经物业主管部门向小区业主委员会提供总建筑面积5%的经营用房,产权属国家。
第三十条管理用房和经营用房上缴时,可根据房屋实际和管理需要,将应交房屋的价值折算成货币缴纳,由物业主管部门统一购置。具体折算方法另行规定。
第三十一条经营用房和住宅区内其他有经济收入的公用配套设施、设备和场地,均由物业管理公司按物业管理合同或委托合同经营,其收入用于补充住宅小区的管理服务费。
第六章住宅区的使用及维护
第三十二条入住小区的业主和使用人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物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改变房屋结构、外貌和使用用途;
(二)不得对房屋的内外承重墙、梁、柱、楼板、阳台、屋面及通道进行违章凿、拆、搭、占;
(三)不准随意接引、拆除和损坏共用设备、公用设施,不得擅自在住宅区内挖掘、占道;
(四)禁止在公用院落、走廓、屋顶、楼梯内堆放杂物、张贴广告,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物品;
(五)禁止在屋顶、楼面随意安装设施,一层楼面护栏不得外探,二层以上(含二层)不得安装护栏;;排烟口、空调机、晒衣架等应整齐划一;
(六)禁止践踏、占用绿地,严禁损毁、涂划园林艺术雕塑;
(七)按规定时间、地点存放垃圾,禁止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扔瓜果皮核、纸屑;
(八)严禁打架斗殴、聚众喧闹,禁止发出超出规定标准的噪音;
(九)不得在小区内随意停放车辆和鸣喇叭;未经批准载重车辆不得进入住宅小区;
(十)不得利用房屋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侵害他人的正当权益;
(十一)其他有关事项。
第三十三条物业维修责任按下列规定划分:
(一)室内部分,包括水、电、气户表以内的管道和自用阳台、门窗及隔断墙等,由业主和使用人负责维修;
(二)房屋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备,包括承重结构部位(楼盖、屋顶、梁、柱、承重墙体和基础等)、外墙面、楼梯间、电梯面、电表间、水泵间、守卫室、通道、门厅、给排水管道、公用水箱、共用照明、加压水泵、电梯、机电设备、公用天线和消防器具等房屋本体以内的,由物业管理公司组织定期养护和维修;
(三)住宅区的拉圾房、庭院绿化、活动场所、方砖步道、停车场、非市政部分的地下排水管网等住宅公用设施,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管理、维修、养护;
(四)人为造成公用设施损坏的,由损坏者负责修复,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第三十四条业主和使用人应按有关规定缴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物业管理服务费收费标准按《大连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大价发[1996]102号文件)执行。第三十五条住宅小区的供水、供电、煤气、市政、排水、供暖、通讯等管线的维修养护,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凡房屋及附属设备、设施可能危及毗邻房屋安全及公共安全的,责任人应及时进行修缮。因修缮不及时而使毗邻房屋遭受损失的,由责任人赔偿,对限期内未进行修缮的,由业主委员会责成物业管理公司强行修缮,所发生的费用由其责任人承担。第三十七条物业维修标准依照建设部《城市房屋修缮管理规定》及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八条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本辖区物业维修档案,做好维修记录,并随时接受物业主管部门的检查。
第三十九条凡涉及到房屋及设备、设施的重大维修,物业管理公司应提前三十天(紧急事故除外)经业主委员会审议向物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报告,物业主管部门应在接到申请报告后十五日内作出同意与否的批复。
第四十条房屋及设备设施修缮后,由物业主管部门会同业主委员会及有关部门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由业主委员会批准并经物业主管部门决算后拨付维修款。
第七章物业使用合约与业主公约
第四十一条本规定所称物业使用合约是指售房单位与购房人相互约定的前期(商品房买卖契约签订到业主大会通过业主公约前)物业使用、维修、养护及管理服务等事项的共同行为守则。售房单位和购房人应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契约的同时签署物业使用合约。作为商品房买卖契约的附件。
物业使用合约签订后三十日内须报物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所称业主公约,是指由业主承认的,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的,有关业主在住宅区使用、养护物业及其管理等方面权利、义务的行为守则。
第四十三条业主公约由物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示范文本。业主大会可以根据本住宅区的实际情况,对业主公约进行补充,并报物业主管部门备案。
业主公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全体业主必须遵守。
第八章罚则
第四十四条对无故不交物业管理服务费的,物业管理公司可要求其限期缴交;逾期仍不缴交的,应按规定收取滞纳金,连续六个月以上拒交各项应交费用的,物业管理公司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追缴。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六章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物业管理公司有权制止,并要求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进行强制恢复;造成损失的,有权要求其赔偿。
第四十六条开发建设单位不按规定缴纳物业维修基金、物业管理和经营用房的,物业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履行。逾期仍不履行的,物业主管部门可依法给予处罚,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七条物业管理公司违反管理规定,向业主滥收多收费用或因管理、维修和养护不善,造成业主生活严重不便的,物业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依法予以警告、罚款。第四十八条当事人违反规划、土地、公用事业、城市卫生、公安等管理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写字楼、商住楼、标准厂房等的物业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五十条本规定由开发区规划土地建设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暂行规定》(大开管发[1995]22号文件)同时废止。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日
第四篇:60-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险规定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险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令第71号)
2008年09月05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人事局
(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经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第24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自二○○二年四月一日起实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宗旨和依据】 为促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社会保险制度,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管理规定》及有关法律、法 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社会保险项目】开发区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建立社会保险项目。基本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及子女医疗保险。第三条【适用范围】开发区内的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适用本规定。
开发区国家公务员的社会保险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遵循原则】开发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并与其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
(三)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
(四)符合和促进开发区经济及社会全面发展;
(五)符合国际惯例。
第五条【社会保险体系】 开发区实行以基本社会保险为基础,用人单位补充保险及个人储蓄性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社会保险实行强制缴纳,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参加。用人单位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
第六条【职工权利义务】 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领取社会保险金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二)查询与本人有关的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三)就与本人有关的社会保险争议提起仲裁、复议或诉讼;
(四)对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职工应履行的义务是:遵守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第七条【用人单位权利义务】参加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享有下列权利:
(一)向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验本单位缴费记录;
(二)要求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政策和业务咨询;
(三)就与本单位有关的社会保险争议提起仲裁、复议或诉讼;
(四)对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用人单位应履行的义务是: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开发区社会保险,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承担规定的社会保险待遇给付责任,履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第八条【政府支持】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支持和帮助开发区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并在政策、资金和设施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社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直接影响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时,实行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同级财政给予支持。
第九条【用语含义】本规定所用下列用语是指;
(一)用人单位--是指开发区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
(二)职工--是指依法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并获得一个月以上工资收入的从业人员。
(三)工资--是指国家统计局规定每月列入工资总额统计范围内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四)个人帐户--指由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职工个人建立的存储社会保险金的帐户。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十条【管理机构】开发区劳动管理部门履行下列管理社会保险工作的职责:
(一)编制开发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规划;
(二)贯彻实施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三)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开发区社会保险工作;
(四)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第十一条【经办机构】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开发区各项社会保险业务。其职责是:
(一)负责社会保险费的筹集、管理、支付工作,并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
(二)定期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决算草案;
(三)核查用人单位与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的报表和帐目;
(四)接受用人单位和职工以及退休人员对社会保险的查询,做好服务工作。
(五)应当办理的其他社会保险事宜。第三章 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
第十二条【缴费分担】 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生育及子女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第十三条【用人单位缴费】 用人单位应按照下列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
(一)养老保险为百分之二十;
(二)失业保险百分之二;
(三)工伤保险按照行业类别和危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自百分之零点零五至百分之零点九;
(四)医疗保险为百分之十;
(五)生育及子女医疗保险为百分之三。
第十四条【个人缴费】 职工按照下列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
(一)养老保险为百分之七;
(二)失业保险为百分之一;
(三)医疗保险为百分之一。第十五条【缴费基数】 用人单位以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上月平均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误餐补助、冬季取暖补贴、国家规定五类工种的劳动保护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不列入工资,但以上项目不得超过工资的百分之二十。职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低于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以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作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
职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高于天津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的,以天津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作为缴纳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的基数,超过百分之三百的部分不作为缴纳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的基数,也不作为计发相应社会保险项目待遇的基数。
职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高于天津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以天津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一百五十作为缴纳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及子女医疗保险费的基数,超过百分之一百五十的部分不作为缴纳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及子女医疗保险费的基数,也不作为计发相应社会保险项目待遇的基数。
退休人员不缴纳社会保险费。
职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以上天津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第十六条【费率调整】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随天津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变化进行调整。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比例,按照浮动费率的原则,由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开发区劳动管理部门批准后调整。
第十七条【按时缴费】用人单位和职工应按月缴纳社会保险费。每月的社会保险费应在次月十日前由用人单位向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缴纳。
职工个人缴纳部分由其所在的用人单位按月代为扣缴。用人单位和职工应自职工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并获得一个月以上工资收入之月起,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和职工自解除劳动关系后的次月起,用人单位和职工停止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的工会有权对本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监督。第十八条【列支渠道】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按下列规定列支:
(一)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成本(费用)中列支;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行政费或事业费中列支;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职工按规定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和所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九条【缴费记录】开发区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号码(国家标准GB11643-89),职工的社会保险号码终身不变。
第二十条【保险转移】用人单位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终止后,由用人单位提出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申请;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实后,负责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手续,并保存职工的缴费记录。第二十一条【破产优先清偿】用人单位解散或者破产以及由于其他原因宣布终止时,应当在资产清算处理中根据有关规定,按照第一清偿顺序偿付所欠职工工资后,清偿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第二十二条【保险登记】用人单位应自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或批准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在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银行开设社会保险基金专户。用人单位发生终止或变更与社会保险有关事项时,应在终止或变更前三十日内向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注销或变更手续。第四章 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作用
第二十三条【基金来源】 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二)滞纳金收入;
(三)基金存储利息;
(四)对基金的捐赠;
(五)政府对基金的补贴;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收入。
第二十四条【分立帐户】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部分积累和适当储备的原则建立,按不同保险项目分别设立基金帐户,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开发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制度。第二十五条【个人帐户】 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中心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险号码,为每位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个人帐户的权益属于职工本人。第二十六条【个人帐户资金来源】基本社会保险个人帐户包括:
(一)个人缴纳的全部保险费;
(二)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保险费划入的部分;
(三)个人帐户存储额的利息。
第二十七条【个人帐户资金比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照职工本人月工资的百分之十一计入。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比例根据职工的年龄阶段划入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第二十八条【资金存储利息】社会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存储额,每年按照国家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利息,所得利息并入社会保险基金和个人帐户。
第二十九条【管理经费来源】 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业务工作所需要的经费,由财政部门在预算中安排。
第三十条【基金使用监督】社会保险基金必须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审计制度。第五章 社会保险金的待遇及发放
第三十一条【待遇发放】社会保险金的发放由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并实施。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依照本规定按时、足额向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第三十二条【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包括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养老金、职工依法享受的补贴和按照有关规定应该享受的基本养老金以外的其他待遇。
第三十三条【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待遇包括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女性失业人员的生育补助、死亡的失业人员的补助金及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第三十四条 【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包括治疗工伤的医药费、工伤医疗期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费、因工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养老待遇、职业康复费用等。
第三十五条【医疗保险待遇】医疗保险待遇包括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住院费、职工死亡丧葬费。
第三十六条【生育及子女医疗保险待遇】生育及子女医疗保险待遇包括女职工的生育医疗待遇、产假津贴、哺乳假期补助和职工子女的医疗待遇。
第三十七条【待遇改善】社会保险待遇应确定在合理的水平,并根据社会及经济发展状况逐步改善。
第三十八条【管理服务】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协同有关部门对领取社会保险金的职工进行管理与服务。第六章 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
第三十九条【保险原则】提倡用人单位根据其经济能力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鼓励职工自愿参加个人储蓄性保险。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自主选择经办机构。
第四十条【保险项目】个人储蓄性保险和包括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补充保险。
补充养老保险金在职工工资总额百分之四以内的部分,从成本中列支。
补充医疗保险金在职工工资总额百分之四以内的部分,从成本中列支。
第四十一条【基金存储】个人储蓄性保险和补充保险连同利息分别记入职工个人补充养老保险帐户和补充医疗保险帐户。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管理机构责任】开发区劳动管理部门或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一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惩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办理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社会保险手续;
(二)擅自改变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基数或缴费比例;
(三)延期或者不按照规定支付社会保险待遇;
(四)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规定,未将社会保险基金及利息存入社会保险基金专户;
(五)挪用社会保险基金;
(六)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投资造成严重损失;
(七)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无故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开发区劳动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如数缴纳的,由开发区劳动管理部门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可向开发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负责人责任】对违反本规定,挪用社会保险金及有弄虚作假行 为的用人单位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开发区劳动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非法获取保险待遇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以非法手段获得社会保险待遇的,由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追回其全部非法所得,并由开发区劳动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以非法所得二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六条【妨碍公务责任】对妨碍开发区劳动管理部门和开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致使社会保险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人员,由开发区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复议诉讼】当事人对开发区劳动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申请复议,也可以向开发区人民法院起诉。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开发区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开发区劳动管理部门向开发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四十八条【争议处理】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向开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开发区人民法院起诉。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解释权】本规定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五十条【实施时间】本规定自二00二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
河北省电力公司文件
冀电基„2007‟17号
关于印发《河北省电力公司
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的通知
直属各供电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分公司、设计院、电研所、监理公司、电建一公司、电建二公司、送变电公司: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建设质量管理规定》,结合河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河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现予印发,请贯彻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的建议和意见,请及时向省公司基建部反馈。
附件:河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 二○○七年一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工程 质量 管理 规定 通知
河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工作部 2007年1月31日印发 附件:
河北省电力公司
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
二OO六年十二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电网的战略目标,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规范项目法人(工程项目负责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各方的行为,明确质量管理责任,规范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质量管理规定》,结合河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输变电工程建设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当在建工程的质量与工期、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
第三条 输变电工程建设致力于持续改进、严格质量过程控制,逐步提高工程质量,努力实现“零缺陷”移交,实现工程达标投产,优质工程的比率逐步提高。投产后不发生因工程质量原因造成的电力生产事故。
第四条 输变电工程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资本金制、工程监理制以及合同管理制。
第五条 输变电工程建设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项目法人(工程项目负责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制造、试验调试等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对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负责。
第六条 输变电工程建设依法接受并配合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
第七条 输变电工程建设倡导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保证与提高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第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公司投资建设的输变电工程和上级有关单位委托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
第二章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第九条 省公司基建部为输变电工程建设的质量主管部门,各供电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分公司为输变电工程项目负责单位,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第十条 省公司基建部工作职责:
1、负责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定期组织对工程项目的实体和质量管理工作检查。
2、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并监督实施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
3、负责组织220kV及以上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达标复检等工作,负责对110kV及以下达标投产输变电工程的监督指导和审核批复工作。
4、负责省公司系统22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创优计划安排,负责组织输变电工程项目优质工程的推荐申报工作。
5、负责组织输变电工程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上报工作。第十一条 工程项目负责单位(各供电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分公司)工作职责:
1、按照国家有关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的审批程序,负责办理工程建设的申报及有关事宜,保证项目开工的合法性。
2、负责对输变电工程建设现场质量管理的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组织参建单位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相关规定,执行规程、规范。
3、负责按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定期部署或要求监理组织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检查验收,随时协调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工作关系。
4、配合省公司管理范围内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达标投产和优质工程的评选申报工作。
第十二条 输变电工程参建各单位,原则上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现场必须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质量管理专职机构,确保工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和受控,实现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三章 工程建设各方质量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 项目负责单位职责:
1、工程招标前完成《工程建设管理纲要》包括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内容的编制,开工后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组织输变电工程建设。
2、依据省公司招投标工作的有关规定,组织确定具备质量保证能力和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供应等参建单位。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组织建立健全现场参建各单位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3、在合同文件中,明确双方的质量责任、质量标准以及检验的方法、质量奖罚条款,实施质量保证金制度。
4、监督落实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在合同文件中承诺投入本工程的技术力量、设备和人力等资源情况。
5、负责组织设计图纸的催交和设计交底工作,定期组织或参加工程质量检查、按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考核、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等活动。
6、负责组织对重要设备材料的监造、出厂验收和运输保障监督管理。对其供应设备、材料的及时交付和质量负责。
7、保证工程款按合同规定及时到位,不得因资金原因而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和推延工期。
8、每个合同项目和整体工程完成后,应按规定组织进行验收,未经验收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9、不得在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工期,保证现场各阶段工序施工及检验程序正常进行。
10、依法接受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开工前向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配合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
11、负责组织完成消防、环保等单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
1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与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档案。第十四条 勘察、设计单位职责:
1、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
2、建立健全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按规定履行设计文件的校审和核签制度,确保设计成果的正确性。
3、按合同要求提供设计完成计划,保证供图进度和设计质量,及时向参建各方进行设计交底。
4、向现场派驻合格的工地代表,核查工程现场地质、施工成果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设计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设计问题要及时修正,对于其他方提出的设计问题,要及时研究给予明确的书面答复,发生变更的要及时提交设计文件,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对施工结果签证确认。
5、及时与施工、监理单位沟通,确保工程不因设计问题影响工期和出现质量问题。
6、按合同和有关规定,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工程验收等工作,接受并配合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7、健全设计文件和图纸档案,负责编制并按时移交竣工图。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职责:
1、施工单位对合同项目内的工程施工质量负责。
2、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责任制,按照施工合同确定工程项目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员,提供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保障。
3、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图纸或设备材料有差错的,应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进行反映和沟通。
4、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分包的,应符合国家建设法律及省公司有关规定,并征得工程项目负责单位的同意。要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对分包工程的施工质量负管理责任。
5、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输变电工程进场后要根据工程实际和图纸的到货情况,及时编制工程质量检验项目划分计划,明确施工、监理、项目负责单位各级验收的项目,经监理审核批准后执行,严格工序管理,认真履行三级验收制度。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完成验收项目的报验与配合工作。
6、严格执行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试验、计量、测量器具标定检测等制度,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不得用于工程项目中。
7、每月召开质量工作例会,定期向监理和项目负责单位报告质量管理情况和工程质量实际状况。
8、按规定参加工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工程验收工作,接受和配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9、完善施工质量档案管理,技术资料随工程进度同步形成,按时移交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性。
10、定期组织对已完工程的质量回访、执行保修制度,征求生产运行人员对于工程项目使用后的意见反馈,并体现到新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中。第十六条 监理单位职责:
1、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监督与控制责任,对监理自身的工作质量负责。
2、建立健全监理质量管理体系,编制旁站、见证、巡视、检验等监理工作制度,并确保有效实施。
3、按规定审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或作业指导书),审查分包单位资质,并负审核责任。
4、参加工程设计图纸会审和施工图技术交底工作。
5、审核设计变更,并按合同规定的权限履行签发手续。
6、组织设备开箱、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监督落实设备、材料缺陷的处理封闭。
7、监督工程现场计量、器具检定、检测及管理制度的落实。
8、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定期编写工程质量报告,除每月的监理月报中有质量专题外,变电按单位工程、线路按分部工程编写质量报告,及时报项目负责单位。
9、按规定组织或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工程验收工作,监督工程质量检验项目划分计划的执行,审核各级工程项目的报验资料进行质量评定,提出结论意见,配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10、建立健全工程监理档案,做到与监理控制工作同步形成,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11、每月结合工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工程的实体质量,向项目负责单位提出对于施工单位的奖励与处罚,并监督落实。
第十七条 设备(材料)供应(制造)商职责:
1、应建立设备(材料)供应(制造)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2、设备(材料)供应(制造)商必须严格按国家、行业标准及合同规定提供合格产品,供货进度满足合同要求,随产品提供全套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并按合同规定提供技术培训和现场安装试验的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
3、按照合同规定,接受项目负责单位组织对于材料出厂前的检验和设备监造工作。对于现场出现的设备、材料的缺陷应主动配合处理,并执行合同中有关赔付事宜的条款。
4、有关材料出厂前的检验和设备监造工作不能免除设备(材料)供应(制造)商单位的质量责任。
第十八条 项目负责单位的行政正职为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分管领导对工程质量负直接责任,负责落实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机构,保证质量管理和奖励所需资金的投入,如实汇报工程质量事故等。工程参建各方的行政正职是本单位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在项目现场的行政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在项目现场的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施工总工程师)对质量工作负技术责任。各单位的行政正职和现场行政负责人应保证本单位质量管理、检验、试验等有质量监督职能的部门能独立的行使其职能。要建立各级人员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将工程项目的质量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
第十九条 参建各方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编制质量工作记录,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以确保质量责任落实到人。第二十条 项目负责单位和参建各方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达标投产和优质工程评审规定,作好策划和具体实施工作,及时完成有关施工、调试、设计、设备的档案资料收集和移交,作好自查和迎检工作。
第二十一条 参建各方应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总结,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总结内容应包括:工程项目的质量情况、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质量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提高质量的建议及措施等,工程结束参建各方应提交完整的工程总结。
第四章 工程质量管理
第二十二条 勘察设计质量管理:
1、项目负责单位与勘察设计单位签定的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落实。
2、省公司负责组织220kV及以下初步设计审查,500kV输变电工程报请上级部门审查。建设(监理)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图审查,并对审查意见负责,相关设计审查不能免除设计单位的责任。
3、各类勘察设计文件,包括勘察设计大纲、勘察试验任务书、设计计算书、各阶段设计报告、技术说明书、科研试验报告、图纸和设计变更等,必须经过严格的校审和核签,各级核签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并负有核签责任。勘察设计深度要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因勘察设计原因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
4、项目负责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严格履行设计变更审批手续,明确造成设计变更的原因和责任。因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量变化和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要附技经人员审核确认的预算。
5、严格执行典型设计有关规定,设计优化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型结构等必须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进行技术论证和必要的试验,充分考虑当前的施工水平对工程安全质量的影响,确保各种危害的可控和能控。第二十三条 施工质量管理:
1、项目负责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合同中要明确规定输变电工程施工的质量目标、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
2、施工单位必须落实承包合同中的质量承诺,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达标投产创优的实现要体现在过程控制中,制定具体的工程质量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资源投入。
3、工程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各专业施工人员要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上岗。
4、施工单位必须按质量管理体系程序进行控制和检查,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组织施工,执行技术措施各级交底签字和工序交接制。认真履行各级检验项目的质量报验程序,充分发挥施工三级质检的作用,使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5、施工单位质量部门要组织施工班组结合工程质量目标,立足于达标投产的过程控制,确定工程创精品和治理施工质量通病项目;组建QC专题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及时作好小组各阶段活动记录,完成后申请监理及项目负责单位对活动项目予以确认,届时完成小组活动项目的成果总结。
6、严格推行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定期开展质量观摩研讨会和质量问题现场会,推广优质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分析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发扬成绩吸取教训,提高工程质量。
7、施工单位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调动职工争创优质工程的积极性,树立质量风险意识,推行质量风险抵押金制度。
8、施工单位对自行采购的材料质量负责,进场后按规定取样送检,履行报验程序,符合要求方可使用。第二十四条 监理质量管理:
1、项目负责单位与监理单位签定的合同中要明确规定工程监理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
2、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以监理工程师名义执业的监理人员均要具备相应的资质,监理员应经过培训上岗。所有监理人员要具有相应岗位的质量控制能力。
3、工程监理禁止转包和分包,禁止以挂靠、借用资质等手段承揽监理业务。
4、严格按照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执行见证、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规定,对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
5、加强隐蔽工程的验收。检查合格签证后方可隐蔽。并作为监理后续验收和评定工作的依据。
6、负责组织设备和材料供应商、设计、施工、生产等单位对进入现场的设备、材料验收,验收合格的材料由施工单位接收,不合格的材料不准入场,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根据施工单位提出的开箱计划,组织各方参加检验并形成纪录,由参检各方共同签署。
7、及时审核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的报验资料,参加工程质量检验项目划分中四级项目的验收,对发生的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问题提出监理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针对问题性质,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及时检查完成情况签证封闭。
第五章 工程验收
第二十五条 工程过程验收按《河北省电力建设输变电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工程竣工验收按《河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启动及验收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六章 达标投产与创优管理
第二十七条 项目负责单位及参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达标投产与创优工作,加强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与工程创优工作的前期策划和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和施工工艺水平。
第二十八条 省公司对于申报优质工程工作实行计划管理,向上级有关部门择优推荐参加各级优质工程评选。组织优质工程的自检,安排落实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七章 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第二十九条 凡在工程设计、施工(包括调试、试运行)期间及投入使用后的下述时限内发生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标准、以及施工不满足设计要求或设计出现错误,需要返工/返修且造成经济损失或不可挽回的永久性缺陷的,均属工程质量事故。包括:
1、主要建筑、构筑物的结构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
2、其他工程及设备在工程正式投产后一年内;
3、虽超过以上年限,但有明显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于工程设计、施工及设备制造方面的潜在缺陷所引起的。
第三十条 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省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事故依据事故性质和损失大小划分为一般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其中事故损失为同一工程同一类事故损失累计值)未构成质量事故的问题,称为质量缺陷。
1、质量缺陷:
工程质量较差,但经返工或处理后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且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5万元。
2、一般质量事故
工程质量低劣或达不到合格标准,需要进行返工或修复处理,经处理后基本不影响使用和工程寿命,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20万元。
3、重大质量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大质量事故。
——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出现严重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超标、主体结构强度不足;
——影响安全、降低使用年限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永久性缺陷;
——影响设备及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
——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0-500万元。
4、特大质量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特大质量事故。——造成建筑物、构筑物或主要结构物倒塌; ——严重影响安全、降低使用年限或造成严重的永久性缺陷;
——严重影响设备及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 ——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超过500万元。第三十一条 由于工程质量原因造成人身事故或其他电力生产事故,同时按《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二条 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1、质量缺陷的报告和处理;
质量缺陷发生(或发现)后,事故的责任单位应尽快进行调查分析,并应在发生(或发现)后3日内写出质量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原因分析、处理意见、损失金额),报送监理及项目负责单位。
2、一般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一般质量事故发生(或发现)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报监理,监理单位及时报项目负责单位,同时对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进行部署,项目负责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的调查组进行初步调查,研究落实处理措施,并应在发生(或发现)后5日内写出质量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原因分析、处理意见、损失金额、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报省公司基建部。
3、重、特大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重、特大质量事故发生(或发现)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同时向监理、项目负责单位报告;项目负责单位应立即组织相关单位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同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组成的调查组进行初步调查,并在事故发生后5日内向省公司、7日内向国家电网公司提交初步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原因分析、处理意见、损失金额、对工程影响、事故责任等)省公司基建部在项目负责单位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由项目负责单位配合,进行事故的调查、分析,评估事故经济损失,并确定处理意见,在接到初步调查后的7-15日内提出正式调查报告。
4、质量事故发生或发现后,相关单位和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引发安全事故。第三十三条 质量事故处理原则:
1、事故的调查分析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
2、对事故的处理要确保工程质量,不给工程遗留后患。
3、按规定计算事故经济损失,由责任方按责任比例承担事故损失责任。
4、按照事故原因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5、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
第八章 工程质量考核
第三十四条 省公司对输变电工程质量工作进行考核,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对工程质量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工程质量工作严重失职、违章施工、违章指挥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从严处罚。
第三十五条 对工程质量工作的奖惩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批评教育与经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以奖惩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
第三十六条 省公司对参与输变电工程建设的设计、制造、施工、监理、调试等单位进行信誉评价,对于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给予招标加分等奖励,对于质量管理工作落后、造成不良后果的项目负责单位及相关参建单位给予合同罚款、招标扣分、停止或限制参与省公司工程的投标等处罚。第三十七条 具体考核实施执行《河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责任考核办法》。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不作为处理和判定刑事、民事责任的依据。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河北省电力公司基建部。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