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精选小说9-25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精选
记叙文部分
小说部分 9-2
59.无题
[-]黑板上赫然写着:学费总计 97.5元。
[二]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摇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
[三]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四]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嘴叨:“他爹,保信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角里取出那钱的……
[五]“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
[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七]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八]母亲说:“娃,你等着!”
[九]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升学的渴望。
[十]一会,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
[十一]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十二]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
[十三」“进来吧!”老师说。
[十四」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十五」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十六]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十七]老师拿着他的成绩单,看着这几十元钱和一篮鸡蛋--
「十八」愕然无语!
[阅读提示]
有关失学儿童、希望工程的新闻报道令我们感动,并唤起我们的爱心,这篇以文学的笔调来反映这方面生活的小说能不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呢?阅读后,你是否感到了作者的笔有多么沉重,母亲对儿子的期望有多么厚重,儿子对母亲的爱有多么深重。朋友,你读懂母亲的心了吗?你读懂儿子的心了吗?
【思考练习】
1.给小说划分层次,并概括其大意。
(1)开端()至():________
(2)发展(“)至():_______
(3)高潮()至():________
2.根据文意续写小说的结局。(不超过50字)o
3.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只用一句话单独成段?它起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主要的叙述部分属于()。
A.顺叙B.倒叙C.补叙D.插叙
5.结合文意谈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删掉?为什么?
(l)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升学的渴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六自然段末”母亲明白了“,母亲明白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巷”历程“
天热得厉害,空气像团火,烤得柏油路软绵绵的。
我拐进一条小巷。
巷子不长,地上散扔着许多西瓜皮。(这里背阴,不有一丝穿堂风.)我放慢脚步,息一息浑身的燥热。
”哧溜--“,前面不远,西瓜皮托着一双高跟皮凉鞋,溜冰似地滑了出去。
跌倒的是一个穿银灰色旗袍裙的中年妇女,她飞快地从地上跳了起来。我急忙收回目光,低头点香烟。(我知道,她一定会涨红了脸,回头张望…)
她又朝前走了,腿有点瘸,可能还忍着痛。
她放心了--没人嘲笑她。
我怀着为人做件好事的轻松感,目送那女的走出小巷,拐了弯。
人的修养和道德有时候会体现在一些极细微的地方……
我遐想。
突然,”哧溜--“,这回轮到我了。谁让我放松了对西瓜皮的警惕,我摔了个四脚朝天。
也许没人看到……闪进我思维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也是这。
可是,身后立即传来了清脆的笑声。
我扭头一看,三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走进了小巷。她们正对着我指手画脚:
”嘻嘻、嗬嗬、哈哈……“
其中一个穿连衣裙的笑得直不起腰来。
我费力地爬起身。裸关节可能扭伤了,钻心地痛。但我强忍着,在一片可恶的嗤笑声中一…………..拐一拐地朝巷口走去。心中不免愤愤然…
”味溜--啪!“
机会来了,报复吧!伴着尖叫,一个窈窕的身躯滑倒了。而且正是刚才笑我笑得最放肆的那一位。
我想笑,想大笑,想对着她那撕破了的连衣裙笑个痛快。
可是我没能笑出声来。
她们向我投来羞赧的一瞥。
(我返身走回小巷,开始艰难地、一块一块地拾起西瓜皮).【阅读提示】
天太热,导致人们都选择走一条阴凉的小巷。由于小巷”地下散扔着许多西瓜皮“(社会风气可见一斑),于是在这里上演了一幕接一幕的”悲喜剧“,各种人物陆续登场,是善?是伪?是美?是丑?一目了然。从我做起--这篇小小说还为我们提供了一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良方。
【思考练习】
1.”这里背阴,还有一丝穿堂风。“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
2.”我知道,她一定会涨红了脸,回头张望……“结合下文补写出省略的内容。
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
3.”闪进我思维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也是这“句子中的”也“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5.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句的理解。
答:_
6小巷”历程“实际是小说主人公”我“的不平常的思想历程,写出”我“的思想在整个历程中的变化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
--续《孔乙己》
孔乙己低着头,坐在地下喝完了最后一口酒,拖着断腿,用手慢慢向外”走“去。
”这下打折了腿,还会再偷?“
”再偷,怕连手也会打折!“
孔乙己害怕听到这些笑声,咬着牙,拖着腿,使劲地向前移去,口里不停地喃喃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点灾难,何足道哉?“
人们的笑声听不见了,他在咸亨酒店的后山坡上坐下来。小腿疼得很厉害,他看了看,又红又肿,碗口那么粗,有的地方又溃烂化脓。他哭了,泪流满面。他恨丁举人:”你个龟……“他本想骂句脏话,又觉得与读书人不相称,改口道:”君子不记小人之过也……“
他想到孙膑断腿胜庞涓,想到文王厄而演《周易》……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吾《四书》《五经》孰弗懂乎?此难一过,天岂不降大任于吾乎?……“他痴痴地想着,昏昏地睡去:他中了举,身上有很多的钱;他穿着长衫,在酒店里要酒要菜,丁举人坐在侧边,还不住地低头赔罪……
一阵秋风夹着一阵雨,湿透了孔乙己那身破夹祆,惊醒了孔乙己的酣梦。他看了看天,雨密密地斜织着;他看了看山,一片昏暗。他伸了伸腰,自我陶醉道:”此梦吉兆……“便又鼓足劲,拖着断腿向前”走“去。
风大了,雨大了。孔乙己在一条深谷边停了下来。身子筛糠似的抖,手僵得弯不过来。”行乎哉?疾行也。行乎哉?疾行也。“他一边催促自己,又一边向前爬去。爬啊,爬啊,又冷又饿的孔乙己再也爬不动了,冻僵的手再也无力支撑那满是泥浆的身子,他倒了下去,滑入数丈深的谷底……
【阅读提示】
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孔乙己》后,再来读读这篇续写,虽然比不上鲁迅先生写得”神“。”深“、”活“,但作者还是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直至走进坟墓的足迹,对封建科举制戕害读书人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请结合鲁迅先生写的《孔乙己》来读这篇续写,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思考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l)打[折]()(2)[喃喃]()(3)[溃]烂()(4)[筛[糠()
2.运用你的文言文知识翻译这个句子。
吾《四书》、《五经》孰弗懂乎?此难一过,天岂不降大任于吾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乙己已穷途末路,作者为什么还在第六段为他安排一个”中举梦“?这对人物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七段最后处”(孔乙己)拖着断腿向前'走'“走” 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八自然段中,孔乙己身临深谷边,为什么他还不断用“行乎哉,疾行也”来催促自己向前爬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他倒了下去,滑入数丈深的谷底……”这句结语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续写对孔乙己悲惨结局的设想合情合理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孙老师
孙某,男,28岁。北师大毕业,任某中学高三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性豪放,诙谐,玩世不恭。
一日午休,孙某经教室外,见内有学生玩牌,兴起,遂人内,欲参与之,众生欣然。
玩过数把,孙某丢牌道:“无味无味,得来点刺激才好!”
如何刺激?最后议定:“输者钻桌。”
于是再战,此番有关荣辱,非同小可,双方均剑拔弩张,不敢掉以轻心。
初仗得胜,两对手于桌下匍匐而过,孙某乐极大笑,放浪形骸。
又战,却败北,孙某一方也得效法如斯,与之搭档学生义不容辞而钻。
轮到孙某,两对手碍于师尊,有意宽容道:“老师就稍稍弯腰子桌下,意思意思罢了。”
孙某正色道:“万万不可,言出法随,谁也不能通融!”
于是勇敢伏身,以手为足而钻。可成人之躯,哪有少年灵便?且他身材粗壮,课桌矮窄,使有许多难度,竟也吭味吭味气喘吁吁,让他钻过去了。
全室学生皆哄笑。
他却不笑,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投入战斗。
再败,则再钻,引来笑声阵阵。
又一日,上屈原的《涉江》,孙某示读。读着读着来了兴致,索性扔了课本,背诵起来,滚瓜烂熟,琅琅上口,抑__顿__,或轻或___,或___或急,时如海潮击天,时如急风扫地,时如轻风吹拂,时如珠落玉盘……众生皆沉醉。孙某摇头晃脑双眼微张,亦如醉如痴。
却忽地打住,张眼惊问:“怎么好像不对?”
众生皆愕,不知所云。
又听他道:“哦哦是了,有一处我读错了,就是这里就是这里,本为'凝滞',我读成'凝滞'了,该死该死!”
众生又愕然,顿时交头接耳,鹊声四起。
适逢校长路过,以驻足谛听多时,感慨有加。下课即将他叫住:“孙老师,你课上得真好,功力不浅,而且还很勇敢。”
“勇敢?”孙某不明。
“不错,勇敢。”
孙某笑道:“承蒙夸奖。可是校长知否?我是故意的。”
“什么,故意?”校长若有所疑。
又联想到关于前些天他与学生玩牌钻桌的传闻,便责备道:“小孙哪,你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啊!”
孙某又笑,“什么形象,关于老师的?我说校长,一个老师如果让学生看得神秘兮兮的又敬又怕,他就完罗啰!我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尤其是我这样的老师,也会错。于是他们就会对自己说:'名牌大学出来的也这样,没什么了不起。他能走到这一步,将来我也能!”'
【阅读提示】
在文学作品里,老师的形象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斯斯文文,一本正经。《孙老师》却不这样,小说中的孙老师率真、任意。课下,他与同学“来点刺激”,玩个痛快;课上,他“故意”读错,勇敢承认。他不愿意“让学生看得神秘兮兮的又故又怕”,并巧用“身教”来激励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向上的精神。小说以其巧妙的构思,诙谐的笔调成功塑造了一位与学生亦师亦友的新型教师形象。
【思考练习】
1.“孙某一方也得效法如斯”句中“如斯”指的是什么意思?试从文中摘引有关词语来回答______。
答:______
2.给小说的划线处依次填上适当的一个字。
抑____顿____,或轻或____,或____或急
3.根据小说的语境续写校长的话。
“不错,勇敢。_”
4.小说为什么用“孙某”而不用“孙老师”来称呼小说的主人公?它体现了怎样的文学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只写了孙老师两件事,一是__,二是__。(各用不超过6个字概括)第一件写课____,着重刻画孙老师的____;第二件写课___,着重刻画孙老师的_____。(各处不得超出2个字)
6.综观全文,诙谐滑稽玩世不恭的孙老师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蛙跳
天火热,太阳光着屁股在河滩上耍野,烤得柴柴草草生烟。老汉带着宝贝孙子小管在毛豆地里汗水淋淋地割草。
小管()着额上的汗说:
“爷,热。”
“热,歇歇。”
爷孙俩提着镰来到河边柳荫下歇坐。小管问爷:
“我考上初中,你叫上不?我爹说叫上。”
“咱不。咱认字儿念个信甚的,不是睁眼瞎就行。多了,种地也没用处。”
“兴许能考上大学哩。”
“兴不许呢?不是白耽搁那几年工夫?再说,咱这离城远,祖祖辈辈谁家出息过人物?”
小管不再言语,只管看着河水发呆。
一只青蛙自河中蹦上岸来,三跳两跳隐入豆地。小管飞快跑过去,转眼工夫把青蛙抓回来。
“拿绳绑住它。”小管捉弄着手中的青蛙,自言自语。
“不绑。爷有手段。”说着,老汉起身用镰尖()地,不大会儿就()了个又窄又深的土坑。
“放进去,它出不来。”爷指着土坑说。
蛙被放了过去。
小管见蛙急得蹦跳,忙用手()。
“甭捂,蹦不出来。”爷拍拍手,吸上烟,坐回原处说,“只管看着,它蹦不出来。”
小管放手看蛙,目不转睛,说:“我放个棍儿,它能爬上来不?”
“放吧。爬不上来。”
放了棍儿,果然无用。蛙跳蛙跳,眼看越跳越低,还是跳个不停,却横竖跳不出坑来。
爷扔下烟头拍腚起身说:“走,再割。头晌割满一车哩。”缓步走出树荫。
“割。”小管也离开沙坑,起身随爷去割草。
头晌,车上拥满了草,爷俩准备回家。小管说:“爷,带上那蛙。回家叫我姐剥剥炸炸
吃。”
“带上。”爷坐在车上收拾牛车,小管飞快跑去速蛙。
近至坑前,小管瞪眼。只见,坑已塌陷。蛙无。
数年后,小管考上大学,离开了自家村。
【阅读提示】
这篇文章构思十分巧妙,以爷孙俩作为主人公,则可以当做小说来读;以蛙作为主人公,则可以当做寓言来读。从爷孙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辈子守着眼前一片土地的老一辈,与为
实现自己的理想冲破一切藩篱的新一代的矛盾冲突。从蛙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掌握自己命运的关键点是“跳”,只有“跳个不停”,才能跳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思考练习】
1.小说开头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话号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1)小管()着额上的汗说。(摸、抹、擦)
(2)老汉起身用镰尖()地,不大会儿就()了个又窄又深的土坑。(刨、挖、剜)
③小管见蛙急得蹦跳,忙用手()。(捂、盖、掩)
3.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在观念上有明显的差异,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据此简要概
括两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老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倒数第二自然段,当小管跑到坑前逮蛙时,“只见,坑已塌陷。蛙无。”仅用八个
字就十分简省地交代蛙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请描绘蛙怎么“无”了。
_____
5.谈谈“蛙跳”与“数年后,小管考上大学”有什么必然联系。
答:______
6.这篇小说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概括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
14.广告时代
作为一个广告人,我对大城市那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广告特别敏感。每天都要看广告听广告评广告讨论广告设计广告,时间长了,我就像掉进了广告的陷阶之中,深感痛苦和厌倦。
终于,忍无可忍,我回到我阔别多年的老家,并且专门住到了一个远离县城的小镇上。这里山清水秀,民风古朴,正可以修心养性,医治我疲惫至极的身心。而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广告风也刮到这大山深处来了,醒目的墙上,街两边的电线杆上,都贴满了形形色色的打印体或手写体广告。
这天早上,我见一堆人站在一张用白纸写成的广告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便走拢去看个究竟。只见广告上写着:“广大农友须知,昨天在这里卖稻种的,是我儿子。他说是良种,其实是劣种。请买了这种种子的,千万不要当种子用,并请大家互相转告,请买了种子的到我家退还,本人将如数退款,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大家退款。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也。本人教子无方,对不起广大农友,请有关部门对我进行处罚。”落款是“板栗坡村刘贵根”。
我当即决定转去取相机,把这幅广告拍下来,把这个场面拍下来。由于心情太激动,我没走几步就一路小跑起来。我觉得这是我见过的_____广告,____广告,____广告。
我把相机取来了,先站在远处拍下一堆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的镜头,又挤拢去拍那幅广告的“特写”。可我举起相机却傻眼了--那幅广告上竟然被覆盖了一幅新的广告!只见广告上写着:“各位农友:由于我父亲思想陈旧,不懂科学,分不清什么是良种什么是劣种,所以他才写了那个让大家找他退款的广告。这完全是一个误会,请大家不要退种,放心使用。”
我一下子就被闹糊涂了。但我还是举起相机,把这个广告拍了下来。
我决定吃过午饭就到板栗坡村去找刘贵根老汉聊一聊。吃饭的时候,我就向亲戚打听板栗坡村离镇里有多远,他们说不远,只有两里多路,还说刘贵根是个老老实实种了一辈子田的庄稼汉,基本上是个文盲,他那广告,肯定是找人写的。他们也听说了广告的事,但他们没有买那种种子,他们说:“我们幸亏没买。”
吃了饭休息了一会儿,我就起身到板栗坡去。走到镇上,听人议论说刘老汉又贴了新的广告,我就想还是先看看他贴的新广告再说。
还是在那个地方,照样围着一堆人。我走拢去,见刘老汉的广告又覆盖在他儿子的广告上。只见广告上写着:“广大农友:别听我儿子胡说,他卖的种子肯定是假的,这是他亲口对他媳妇说的,是我老伴在厨房里亲耳听到的,不信大家可以到县里找人鉴定。凡是相信我说的,我负责退款,不相信我的,到时候吃了亏请千万不要怨恨我。我在这里宣布,从今天起,我和我儿子刘石头断绝父子关系。他要是再进我的家门,我就打断他的狗腿。”
我即刻掏出相机,拍了起来。
虽然现在已进入了广告时代,但这很可能是全世界最少见的广告。
【阅读提示】
近十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广告时代,但也由于机制还未健全,有人利用广告来发布虚假信息,有人利用广告来推销伪劣产品。这少数人把广告的名声搞坏了,以致于人们不知道广告里究竟还有多少可信的成分。小说中刘贵根的“广告”,使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看到了一种新的“广告”,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存在于父辈中的闪光的价值观,愿这种价值观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
【思考练习】
1.小说第一自然段画线部分是一个_____短语。
2.为什么作者不给第一自然段画线部分加标点,使之变成“看广告,听广告,评广告,讨论广告,设计广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画线处依次选择恰当的修辞语。
我觉得这是我见过的_____广告,____广告,____广告。
A.最有价值的B.最好的C.最能动人心弦的4.清指出第七自然段中几个加点的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l)他们:______。
(2)他那广告:_______。
(3)那种种子:________。
5.阅读全文后,;按要求进行分析概括。
这篇小说的主体部分实际上是由“我”所看到的三个“广告”构成。第一个“广告”的内容是______;第二个“广告”的内容是_;第三个“广告”的内容是______。文中的主要人物虽然没有直接出场,但我们从他们贴的“广告”中不难看到父亲具有_____的性格,儿子具有_____的性格。
15.一份没有姓名的试卷
复习备考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倒记时牌上用白色粉笔刺眼地写着:“离高考仅有30天!”我手捧着书,政治、历史背得天昏地暗,却又老想不起来刚读过了些什么。唉,这恼人的记性!
回到家里,无奈地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目前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地进行了“记忆移植”实验。(科学家称,做了“记忆移植”手术后,可让人记住以前记不住的东西,但代价是必须须“擦”去以前不太重要的记忆信息。
我一听一蹦老高,“这下可好啦!这下可好啦户
手术很成功,没有费多大的周折。我让医生替我”擦“去了诸如”吃饭“、”穿衣“、”闲逛“、”聊天儿“之类的记忆,因为这些对我的考试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吃饭时妈妈会端到我的手上;闲逛、聊天儿也就不必了。我移植上了以前老记不住的一组物理公式的信息编码。
可是这些还是不够,(医生说大脑的空白太少了,以前记的东西也太多).没有办法,为了考好试,我只得请医生将我大脑中所记忆的”谁是我的大舅,谁是我的姨妈,谁是我的外甥,谁是我的侄儿“之类的也给”擦“去,换上了一组特别难记的历史的年代。只是我再也不认识我的”舅舅、姨妈、外甥、侄儿“了。不过也没关系,现在考试要紧,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接着,我陆陆续续地”擦“去了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擦“去了我的家庭住址,并且无奈地”擦“去了我的”喜、怒.、哀、乐“,将这一切都换成了我考试所必须记的内容。现在的大脑里除了考试内容,只有我的姓名和考号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相信这次考试是难不倒我的,我已经准备得够充分的了。
但是偏偏在只剩下最后一天的时候,我发现我竟还有个知识点没有掌握。我焦虑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恰巧,为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他给我完成了最后一次手术,悄悄地离开了。这次他换去的是我的最后一块'自留地”--姓名。
考试如期举行。一切进展顺利。过关斩将,这回是“没问题”!
公布考试结果那天,______
【阅读提示】
20世纪最后一次高考结束了,这是这次高考的一篇优秀作文。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它用轻松的语调揭示了一个并不轻松的主题:应试教育只能造就畸形的人才。
【思考练习】
1.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自然段画线句子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结合实际,说说有什么隐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是偏偏在只剩下最后一天的时候,我发现我竟还有个知识点没有掌握。”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依次列出为了应试“我”陆续“擦”去的内容,说出“我”逐步失去了什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给故事写一个结尾,看看是否与作者写的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定局楼
明太祖火烧了庆功楼,该死的都叫他们死了,却还剩了个刘伯温。
都说刘伯温是当今棋圣。太祖说:不信我赢不了他!
太祖在奎星楼上摆了棋局。刘伯温奉诏上了楼。伯温要向太祖施大礼。太祖阻拦:你是功
臣,大礼就免了罢。叫他平身,又赐了座。
两人面对面坐了。太祖的脸布作八卦阵。刘伯温的脸是无源无流的潭水。
太祖说:这楼,从此刻起就改叫定局楼了。
刘伯温佯作不解。
太祖说:今日请你来,想与你下盘棋。赌注是大明江山。这盘棋你赢了,江山就归你。
那潭水未见波纹。
太祖执黑,先落一子。伯温执白,随便落下。
黑白子如两路兵马,拚斗厮杀,伤亡互见,难解难分。太祖不时向刘伯温望上一眼。刘伯温却专注棋盘。
太祖投下关键一子,自觉成局已定,心就有些清爽,眼也发了亮。太祖抬起头,直了腰,浑身轻松,端了茶啜饮。
刘伯温是直挺挺地坐着,凝视着棋局。
太祖等得不耐烦,就___了茶,____了一眼刘伯温,又___一眼棋局。霎时,太祖额头了细汗。刚才投下的最得意的一子,竟然了刘伯温的埋伏。黑棋貌似咄咄逼人,其实是四面受敌。那口气原来是假眼,只要白子往中间一____,黑子便_____ 了气。
太祖希望刘伯温看不出那步棋,又觉得他不会看不出那步棋,不免心有些发紧。
刘伯温那具僵直的身躯终于活动了,伸手从罐里取出了一枚白子。太祖觉得刘伯温的手捏着他的肉。
刘伯温捏着棋子的手悬着不动。
日影在悄悄地移。那只悬着的手依然悬着。
太祖的面孔似铜铸铁浇,有口长长的气在胸中憋着,一直未吐。
太祖忽然想起件事,他取过玉玺往案上一墩。说:刘爱卿,棋,你该怎么下就怎么下。这玉玺我早就给你预备下了。
刘伯温脸上现出了一丝笑纹,他手一松,白子便____,然后缓缓立起,从容地下了楼。
明太祖立在定局接上,眼见刘伯温的身影消失在山野里,他便望着江山长啸。
他以为自己这一招奠定了万古基业。未料想,如今上谷城只剩了个明孝陵,荒草萋萋。
【阅读提示】
这篇小说写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雄才大略,但为保朱家天下,他“殊杀功臣,株连残酷”;一个是辅助朱元津得天下的大功臣刘伯温,他“博通经史,善识人才”。明太祖为了试探刘伯温,用下棋来赌江山。棋局未开,两人在智谋乃至人品的棋盘上其实已分出高低。当写到那落子见输赢的关键一步时,读者的心也如那被捏着的白子被“那只悬着的手”悬着:若赢了这盘棋,脑袋就要搬家;若故意输了岂不成了诌媚的小人?刘伯温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思考练习】
1.阅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明太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的脸布作八卦阵。刘伯温的脸是无源无流的潭水。”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两人的神态,可窥见他们此时的内心怎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祖把奎星楼改叫定局接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意,选最恰当的词填空。
太祖等得不耐烦,就__(喝、撂、倒)了茶,__(扫、看、膘)了一眼刘伯温,又__(扫、看、瞪)一眼棋局。霎时,太祖额头__(流、滴、沁)了细汗。刚才投下的最得意的一子,竟然__(落、进、中)了刘伯温的埋伏。黑棋貌似咄咄逼人,其实是四面受敌。那口气原来是假眼,只要白子往中间一__(放、落、点),黑子
便__(没、漏、断)了气。
5.根据文意推测,刘伯温最终把白子放到了哪里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与猴
(l)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对小孩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2)“不知道。”小孩看着上___(cuàn)下跳的猴回答。
(3)“记住,孩子,”大人说,“这种动物叫猴,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动物。”
(4)“何以见得呢?”小孩问。
(5)“不信你瞧。”大人说着,从提包中摸出一颗花生,朝笼子里大猴背后的地方扔去,只见大猴急转身,略一迟疑,却用嘴接住,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
(6)小孩笑起来,说真有意思。
(7)大人也被大猴的举动逗得很开心,便来了兴致,又将一颗花生扔进去,还是扔向大猴身后的地方,大猴故伎重演,转身,跳起来以嘴接住,用爪子取出剥开,放进嘴里。
(8)大人受了鼓舞,便不断地扔,大猴便不断地这样接。接住吃掉,或给身边的小猴。
(9)直到一大包花生全部扔完了,大人和小孩(liànliàn)不舍地离开。
(10)路上,小孩问大人:“你为什么将花生扔到大猴的背后呢?”
(11)大人得意地笑了,说:“猴子翻来(fù)去地来回(zhē)腾才有意思啊,你若直接扔到它眼前,还有这么好玩吗?”
(12)小孩信服地说:“爸爸你真行!”
(13)大人又说:“猴子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实被咱们耍了,它们还不知道,真可悲!”
(14)动物园里,大猴指着笼子外的人,对小猴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15)“不知道。”小猴望着指手画脚的人回答。
(16)“记住,孩子,”大猴说,“__”
(17)“何以见得呢?”小猴问。
(18)“__”适逢有个大人往笼子里扔花生,扔向大猴的背后,大猴急转身,略一思(cǔn),用嘴去接住,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
(l9)笼外的大人和孩子都来了兴致,很开心的样子。大人又将一颗花生扔进来,大猴故伎重演,转身,跳起来以嘴接住,用爪子取出剥开,吃掉。
(20)大人便不断地扔,大猴便不断地这样接。吃掉,或给身边的小猴。
(21)终于,那大人的一大包花生全部扔给了猴子。
(22)他们走后,小猴问大猴:“你为什么用嘴去接扔进来的花生呢?”
(23)大猴得意地笑了,说:“__”
(24)小猴信服地说:“妈妈你真行!”
(25)大猴又说:“__”
【阅读提示】
这篇小说以简洁的文字,以几乎完全一致的两个板块结构引导读者作一个深入的思考:“人”自以为聪明,以为“猴”是供自己耍的;而“猴”照样自以为聪明,以为“人”是上了自己的当。结论的大相径庭,关键在不同的视物角度。你尝试过从“猴”的视物角度去观察社会、认识人类吗?你能悟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吗?
【思考练习】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处写上正确的字。
上(cuàn)下跳(liànliàn)不舍翻来(fù)去
(zhē)腾 思(cǔn)
2.(11)、(23)两个自然段的“得意”一词能删掉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每段不超出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请补写出(16)、(18)、(23)、(25)自然段中大猴的话。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段话,谈谈你看了这篇寓言式的小说后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东西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一双新布
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苕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白天狐狸都敢偷鸡呢。
我和姐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爹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说:“爹,你几时回来?”
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就去了。
我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能数到十。
第二大,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途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到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用泥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东西给我吃。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我便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咋还不回来?我的小狗已经三个十了。”
娘:“哪能呢?咱的鸡一天一个蛋,才十零九个呢。”
娘也并不识字,她记日子的办法和我一样。
日子过得很慢。
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拿来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
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还多了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三十四个半边,刚好三十四天呢。”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了言:“狗娃,你是不是偷了娘的鸡蛋?我就揣摩着不对劲,数来数去咋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里烧着吃了。
【阅读提示】
母亲和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计算着亲人的归期,而远方的父亲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计算着回家的日子,情同,情浓,但流露亲情的方式各不同。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出人意料的结尾,作者只是通过几个生动的细节描写,支撑起整篇小说的构架,营造出一片温馨,一份挚爱。
【思考练习】
1.数数可以心里数、嘴上数,这篇小小说里的“我”却“扳着指头数”,它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山里娃怎样的情态?
答:____
2.“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一双(新)布鞋。”句中加点的两个词从词类上分同是什么词?从词义上分是一对什么词?它们在句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爹忽然记起什么似的,……抽空去看一下。”这一细节描写看似乎与这一家三口的故事无关,能否把它删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在写那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时,没有写一家人如何巴望团聚,如何心情迫切,却只写了几个充满温馨和情趣的生活细节,这些生活细节是:
狗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列举几个最能反映狗娃既天真又调皮、既可爱又笨拙的个性的细节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想讨一本书
我在深圳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着一位姓申的女大学生。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姐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懒洋洋的乞丐。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瑟瑟发抖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道:“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饱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太阳。还想…,”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象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书看看,可是一直难于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常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言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这天送走申小组后,方先生满腹心事.)看来他想博得申小姐的满意尚有一定的障碍。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作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成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无什么大生意可言,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调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将支票还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一本可以束之高阁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都有情有独钟的恋人,最终总会归其所爱。“
【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喜剧式的小小说。”大款“方先生很富有,住别墅,坐小车,出手阔绰,他自以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包括爱情和素养。可是在一位乞丐(物质上的一无所有者)向他讨一本书时,他出了洋相。当他想用 2万元买回丢了的面子时,小说又让他再次出丑,方先生真的”穷得只剩下钱了“。
【思考练习】
1.小说中哪些材料表现了方先生物质上的富有,哪些材料表现了他精神上的贫穷?(各举两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找出表现方先生心理变化的词语。
和申小姐来到别墅()--乞丐提出讨一本书的要求()--送走申小姐后()--开2万元支票买书()--购书受到婉拒()。
3.在小说中找出两个与第八自然段加点词”窘迫“意思相近的词。____
4.”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你能说出方先生”心事“的内容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你能猜出书店的经理是谁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慷慨之家
[-]夜深人静,N正在家里读书,门悄悄而开。”快把钱拿出来!“一个蒙面汉子手持尖恶狠狠地说。
[二]”哈哈,你是一个强盗?“
[三]”当然,你是一个大主雇,左邻右舍都说你有钱。“
[四]”如此说来,你事前侦察还蛮周到嘛!“
[五]”快!打开保险柜!不开,就先宰了你。“
[六]N打开了保险柜。强盗看见柜中的大堆金币,高兴得两眼都眯成了一条线。”看这个架式,你还真有货。“他一边把金币装进口袋,一边说:(A)”快把值钱的都拿出来!“
[七]N移开壁上的一幅画,打开画后的壁橱,里面又是一大堆金币。强盗啊啊连声赞叹,又把金币装进口袋,说:(B)”什么地方还藏有钱,统统拿出来!“
[八]”你真贪得无厌。“N拉开办公桌的所有抽屉,都是白银金币,还有珠宝,强盗边装口袋边说:(C)”好大方啊!简直叫人奇怪。“
[ 九] 强盗拎起口袋,急匆匆地走出去。忽然,门下的地板裂开了,强盗一下掉进地坑里。他在下面发了半天呆,才开口问道:”喂!这是怎么回事?“
[十]”这是我发明的防盗警戒器,它装有一个重量计,人出屋时比进屋时的重量增加到若干刻度时,地板自动裂开,把人陷下去。“
[十一]”好厉害的装置,快把我放出来!“
[十二]”不行,我要叫警察。“
[十三]”等……等一等,千万别叫,金银币珠宝全部奉还,请饶恕我吧!“
[十四]”不行,得依我的条件。“N递给强盗纸和笔,说:(D)”写一张自白书,写明到我家行劫,还要捺上指印。“强盗说:(E)”依你。“
[十五]”还要写一份自愿书,自愿替我承担工作。“
[十六]强盗只好顺从,-一照办,交出金银珠宝.交出刀子.交了自白书和自愿书_
[十七]强盗从地坑里出来问:”你叫我干什么工作?“
[十八]”推销员。“
[十九]”推销什么呀?“
[二十]”推销我发明的这种防盗警戒器。对其功效之妙,你老兄是有亲身体会的。我找的推销员,你已经是第三十名啦!“
[阅读提示]
夜深人静,强盗闯进了N家。N打开了保险柜,打开了壁橱,拉开了办公桌所有的抽屉,让强盗肆意搜掠,其爽快的态度,令强盗也发出了”好大方呀,简直叫人奇怪“的惊叹。N真的如此”慷慨“?请往下看,N是怎样没丢一分钱,还找到了第三十名为自己白干活的推销员。
[思考练习]
1.给这篇小小说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l)开端()至():_______。
(2)发展()至():______。
(3)高潮()至():_____。
(4)结局()至():____。
2.指出小说中(A)、(B)、(C)、(D)、(E)处,哪两处的标点用错了。()
3.小说中画线部分能否改为”交出金银珠宝、刀子、自白书和自愿书“?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强中自有强中手“,小说中哪一句最能表现N比手持尖刀的强盗更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叙述的这个故事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最后一道菜
那天,是我母亲逝世后的第一个生日。
(我和父亲都感到了空气里的抑郁和紧张).整整一天了,我们谁没有开口说第一句话,母亲逝世的悲伤彻底地统治了我们。父亲从早晨开始就忙碌起来,到了晚上,他在饭桌上摆了 一桌的菜肴。我看着他把一盒硕大的生日蛋糕拿到了桌子中央,等到他在它上面插44根鲜红的蜡烛时,我擦着了火柴--一点点的烛光呈现着美丽的光晕,墙上飘飘忽忽地摇曳着好多个我与父亲的影子,这情景使我觉得母亲再一次回到了我们身边。
我在饭桌边坐下来,我的父亲则在这时候离开了我。我一直目送他的背影被他寝室的门截断。我觉得父亲瘦了,那跌跟的身影显得那么地单薄和孤独。
蜡烛一点点滴着它们的泪,最后一根根悄无声息地熄灭了,母亲在世时那欢快的三个人的笑声缠着我的心。
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
我总算等到了父亲从他的卧房走出来,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那一桌动也没动的菜肴,饱含疑问的表情布满了他已有皱纹的凄凉的脸。
”你一点也没吃哪,孩子?“他问我。
我突然想起父亲因为闹情绪不吃饭时母亲说的一句话:”世界上再没有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更好的一道菜了。“我看着我的父亲,既认真又柔和地说:(”爸爸,我在等我们的最后一道菜,最重要的一道菜,我想妈妈也在等.“
父亲的眼睛立刻湿润了,瑟瑟抖动的嘴角牵动了他的脸颊及至额头的每一根皱纹。
我难过得嘤嘤地哭起来,可同时一想到母亲会为我骄傲,我又觉得无比地快慰。
【阅读提示】
一个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因母亲的去世而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在母亲逝世后的第一个生日,父亲做了一桌生日晚餐,场面依旧,人却不再,悲哀笼罩着父女俩的心。女儿看父亲的”单薄和孤独“,难过到了极点,她想起了母亲在世时的一句话,找到了帮助父亲的力量,并开始学着母亲的样子替父亲分担家庭的责任。朴实的语言,朴素的亲情,把读者的心深深打动了。
【思考练习】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忙[碌]()摇[曳]()[踯躅]()()[瑟瑟]()脸[颊]()
2.请写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时间:____地点:_ 人物:_____事情的起因:____
3.”我和父亲都感觉到了空气里的抑郁和紧张“中”抑郁“和”紧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桌的菜肴“,”一盒硕大的生日蛋糕“"44根鲜红的蜡烛”,这是一个多么热闹、温馨的生日晚餐啊!作者为什么着意这个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题中“最后一道菜”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我”对父亲说的那句话:“爸爸,我在等我们的最后一道菜,最重要的一道菜,我想妈妈也在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洗澡
老何下班回家,迈着比肋下的公文包更为沉重的步子,走在拥挤的人群里。老何眼前晃动
着的是一张张都市的疲惫的脸。老何想,我的脸被别人觑时大约也正是这番可怜的模样的吧。
这么一想,老何便觉得生活怪累的,而且怪没意思的。遇到红灯,所有的脚都停下来;然后绿灯,所有的脚又都匆匆走动。累也好,没意思也好,总而言之是这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就是都市里的人必须每天面对的。而“必须”,老何想,多么叫人无可奈何啊。
老何拐过一个路口,蹩进一条僻静的老街,为的是把甚嚣尘上的喧闹和芜乱杂沓的人影甩在身后。经过一个门前爬满了常青藤的旧式院子,老何听到里头有人在弹钢琴,弹得非常好,非常悦耳,也非常柔和明丽。这琴声使老何想到(春天的原野、山间的绿树、明净的溪涧和婉转的鸟啼老何就站住了。老何感到了(自然和生命的美丽的呼吸与盎然的诗意。)
此后,老何每天下班,都要从这条静静的老街过,而且每天都驻足在那被常青藤缠绕的旧式小院前,凝神屏息,让那如水的琴声淙淙地流过蒙尘的心野。
有一天,正好老何的老婆同志也从这儿路过,远远看见老何呆呆地站在那儿,就大声唤他:“好哇,难怪你每天下班都回得那么迟嘛,原来你是站在这个鬼地方泡时间啊。--还不赶快给我回家去!今天的这餐晚饭你躲不脱啦!”
路上,老何的老婆问老何:“站在那个鬼地方你到底千 什么呀,嗯?”
老何想了想,答曰:洗澡。
老婆同志圆睁了眼睛,说:“你说什么,嗯?洗澡?那个鬼地方有个澡堂子么,嗯?”
【阅读提示】
大概每个都市人都有过老何那种“生活怪累的,而且怪没意思的”的感觉,面对这个日益强大起来的物欲世界,人们更迫切需要精神生活的洗涤。于是老何选择了每天下班从一条“僻静的老街”过,“驻足在那被常青藤缠绕的旧式小院前”,让灵魂“洗澡”。
【思考练习】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觑]见()[蹩]进()甚[嚣]尘上()芜乱杂[沓]()
2.阅读第一自然段,老何为什么觉得迈的“步子”比“肋下的公文包”更为沉重?(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春天的原野、山间的绿树、明净的溪涧和婉转的鸟啼”是一个什么短语?它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老何感到了自然和生命的美丽的呼吸与盎然的诗意。”这个句子的画线部分不同的停顿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请你用“|”划分一下,然后在句子中改动一个
字,使歧义消失。_______
5.请用文章的语句回答“洗澡”的隐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窗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两个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潮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奶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比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土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即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小小说。想一想,它与我们课本中的《生命的意义》有何相同之处?小说《窗》中的两位病人的人生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读了此文你会有哪些感想呢?这篇小说的构思新颖 独特,阅读时要仔细品味。
【思考练习】
1.小说中描绘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靠近窗户的病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另一位病人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变化过程,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以“窗”为题,有哪些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位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请根据小说中人物性格和情节,展开想,描述一下“他”此时此刻的表情、动作及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议室大门紧闭,门上挂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四个字:“非公莫入”。
室内,厂长和工会干部们正在审定五好职工的名单。在讨论到总务科会计杨庆是否可以当
选时,大家意见比较一致。
“我认为,”厂长说话沉稳有力,“杨庆可以当选,他工作踏实,作风正派,群众关系也不错。”
“他对领导也很尊重,”工会主席喜欢插话,“他始终和领导保持一致。”
“笃!笃!笃!”轻轻的敲门声,敲得很小心,很犹豫。
会议给打断了。工会主席离开座位,开门去看:没人,怪了!讨论继续进行。
“杨庆在厂里的各方面表现一直都很好,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好几个工会干部这么说,看来杨庆当选是毫无疑问的了。
“笃!笃!笃!”又响起了敲门声,仍然是那样轻。会议再次被打断,大家皱起眉头。工会主席只得再去开门,咦,还是没人!
是谁在捣乱?所有的目光立即集中在门上,大家凝神屏气地等待第三次敲门。
“笃……”刚敲了第一下,工会主席连忙拧动把手,急速将门打开,咳……是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小鬼,你捣蛋!”工会主席一把抓住小男孩的手。“不,我有事!”男孩说。
“你没看门上挂着牌子:非公莫入!”
“看了,不是公的不能进来,我是男孩,是公的,可以进来。”
哗,大家都乐了。“进来吧!”厂长招呼小男孩,“可是你不能这样解释'非公莫入'。”
'解释错了?那不怪我.《成语词典)上没有。“小男孩很认真,不像是个小调皮。
”你叫什么名字?“
”敝姓杨,木易杨,叫杨鲁,鲁迅的鲁,我……我有贵干!“小男孩说得一本正经。
大家又乐了。这孩子是怎么了?才八九岁,硬充大人,人小嘴老,太有趣了。
”杨鲁同志,那您有什么'贵干'?“工会主席故逗小男孩。
”我要找厂长,告状!“
”哦?我就是厂长。你告谁的状?“
”我爸爸。“
”你父亲?谁?“
”杨庆。庆父不死,鲁难求已!“
厂长和工会干部们又忍不住地笑开了。可又觉得孩子来告状也许并非儿戏,倒应该认真地听一听。
”杨鲁,你的'庆父'怎么了?“
”放寒假了,他不让我游戏人间,说是会玩物丧志,硬要我天天背《成语词典》。“
”让你背《成语词典》?“
”那么厚,889页,叫人惨不忍睹,我一看见它,就多愁善感了。你要不背,他就入室操戈,你要跑,他就要打断我的腿,要削足适履。爸爸力气大,打起我来重于泰山,不像妈妈打我轻于鸿毛。爸爸一个耳光能把我打得犬牙交错。我只好背,背得我肝脑涂地,满脑子都是成语。“
”你妈妈对你什么态度?“厂长边笑边问。
”我妈妈和我爸爸是一丘之貉。爸爸不在家,换妈妈看着我,也是换汤不换药。有时妈妈还帮爸爸打我,让我腹背受敌。我真来望妈妈站在我一边,让爸爸赔了夫人又折兵。“
小男孩食古不化地乱用成语,成了这次审定会议的余兴节目,有的笑出了眼泪,有的笑疼了肚皮。
”你爸爸打你,找我们干什么呢?“
”我爸爸说,在家里要服从父母,在学校要服从老师,在单位要服从领导。你们是爸爸的领导,可以管他,叫他不要打孩子,让他束手待毙。“
”我们正要选你爸爸当五好职工哩!“
”他在厂里先进,在家里落后。“小男孩生气地说,”在厂里是好职工,在家里不是好爸爸。你们不能只看厂里,不管家里……我人小,你们不要以为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厂长和工会干部们突然不笑了。
【阅读提示】
这篇小说内容通俗易懂,情节也并不复杂。但是,它揭示的社会问题却是深刻的。成语的误用、乱用,令人发笑,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子女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这一问题。
【思考练习】
1.联系上下文,把文中加点的成语换成一个恰当的成语。
①惨不忍睹:____ ②肝脑涂地:___
③一丘之貉:_____④束手待毙:____
2.在小男孩的言语中,父亲杨庆的主要错误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杨鲁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杨庆知道儿子到厂长面前告了自己的状,杨庆会怎样做呢?请展开
想象,描写杨庆知道儿子告状后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还给谁
①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②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③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在凝望着我.他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
向我走过来。
④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⑤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⑥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枝碧绿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⑦”来!给你!“他将小草当做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⑧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⑨”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⑩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爱地弄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些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11)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12)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13)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没有法子忘记他。
(14)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______,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做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15)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然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枝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阅读提示】
一根小草,是微不足道的、平凡的、弱小的。可是,在特殊的场合下,它却能给人带来微笑、希望和快乐。三毛的《还给谁)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思考练习】
1.第(14)段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文字是()。
A.一笔无法还的债。
B.一笔可以归还的债。
C.一笔没有债主的债。
D.一笔容易还清的债。
2.第⑧段中,”我“为什么讶然?为什么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4)段中,”另外一些人“,”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指的是哪些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本段,揭示了一条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二篇:课外小说阅读
课外小说阅读
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的作品,其大三本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注意:《三国志》属于史书,不是小说
一、《西游记》
1、名著背景: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明朝著名小说家。《西游记》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现在仍然是我国四部古典名著之一。浓郁的浪漫主义是其基本艺术特征。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2、中心思想:本书只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3、人物性格:
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敢于反抗压迫。
猪八戒: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话、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知错能改、淳朴憨厚。
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
唐僧: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皮猴、憨猪、严师、忠僧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人物性格评析 代表故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4、阅读感受: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和心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
5、写作特点:(1)、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2)、善于塑造任务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3)、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二、《水浒传》
1、名著背景:作者施耐庵原名彦瑞,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苏州,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本书写于明朝。《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起的。《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可施耐庵对书名总感到不满意。罗贯中建议用《水浒传》,他觉得很好,他说,“水浒”有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于是便将书名正式定为《水浒传》。
2、主要内容:描写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内容概括: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太尉高俅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诬蔑林冲带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蔡太师过生日,他的女婿搜刮十万贯金银财宝,送往京城庆贺,派杨志护送。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计智取生辰纲,事后与朝廷激战,最终大伙一块投奔梁山。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因为西门庆勾结大嫂潘金莲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将他们杀死,被判充军,最终经历一系列波折,他也被逼上梁山。此外还有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 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4、写作特点:(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用典型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2)、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3)、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朝花夕拾》
1、名著背景: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2、主要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具体生动地显示了当时中国的风习和社会情状。
3、故事及思想: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4、写作特点:(1)、首先,在行文中常用对比手法,部分散文中显示出来的鲜明的夹叙夹议的特点。这类散文包括《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等篇。由于使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这部分文章大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社会批判和文化反思的特点。(2)、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事件、人物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特点特征,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去展示事件的内涵,去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去勾描人物、事件的基本面貌形态,写人则写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事的本质,能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3)多用反讽手法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
四、《繁星春水》
1、名著背景: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超人》、《烦闷》等。《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2、主要内容:《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是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他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3、写作特点:(1)、寓情于景,抒情与哲理完美融合。(2)、精短的诗句,表现诗人真挚情感
五、《骆驼祥子》
1、名著背景: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宇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是长篇小说,它揭示了“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无法实现的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成为这个衰朽社会的殉葬品。
2、主要内容: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祥子:从农村来到北京后,选择了拉洋车。为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性格: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虎妞:管理车厂工人,大胆追求祥子,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刘四:残忍霸道
4、《骆驼祥子》精彩语言辑录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
△人间的真话本来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长话。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线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5、阅读感受:怎样的社会造就怎样的人,在浑浊黑暗的社会中,拥有一颗高尚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即使有使他为之努力的梦想,却没有坚定的信念是不行的,他终会成为社会中败类的一份子。
6、写作特点:(1)、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黑暗的社会。(2)、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3)、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六、《格列佛游记》
1、名著背景: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主要内容: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里梅尔•格列佛船长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3、主要情节及对应寓意: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叙述格列佛在小人国的游历见闻。这里的人,身长不满六英寸,他置身其中,就象巍巍的大山一般。小朝廷里充斥阴谋诡计、倾轧纷争,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互相攻击,势不两立,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个庞然大物,但一到布罗卜丁奈格,他就象田间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当作小玩艺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辞,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第三卷】『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无名岛)游记』主要描述格列佛在勒皮他(飞岛)和格勒大锥(巫人岛)的游历。飞岛上的人长得畸形怪状,整天担忧天体会发生突变,地球会被彗星撞击得粉碎,因而惶惶不可终日。在科学院里,设计家们正在从事研究如何从黄瓜中提取阳光取暖,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繁殖无毛的绵羊,软化大理石等课题。在巫人岛上,岛主精通巫术,擅长招魂,他们博览古今,发现历史真相被权贵歪曲,娼妓般的作家在哄骗人世。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叙述格列佛在智马国的游历在这个国度里,居主宰地位的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智马,供智马驱使的是一种类似人形的畜类耶胡,后者生性淫荡、贪婪、好斗,好吃懒做、喜欢在田间寻找、争夺一种发亮的石头。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4、写作特点:(1)、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2)、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3)、小说的讽刺饮包含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4)、小说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
七、《鲁滨逊漂流记》
1、名著背景:作者丹尼尔•笛福,英国著名作家。
2、主要内容:本书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鲁滨孙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出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孙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山羊,海龟,海鸟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虽然这样,鲁滨孙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鲁滨孙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8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孙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6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孙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孙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发现船上的水手发生了叛乱,绑架了船长,把船长、船副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孙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水手留在岛上,船长带着鲁滨孙“星期五”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孙已离家35年。他在英国靠在巴西的种植园发财,并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孙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孙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小岛了。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滨逊: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性格: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4、阅读感受:一个人在面对困难与苦难时,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颗乐观的心,沉着冷静,就能在苦难中存活。
5、写作特点:(1)、故事精彩离奇。(2)、小说表现了鲁滨逊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性格。(3)、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4)、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5)、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八、《汤姆索亚历险记》
1、名著背景: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著述颇丰。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时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表于1876年,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本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2、主要内容: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后来和乔奇、哈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在为他们开追悼会的时候,他们却出现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营时,他和贝琪在山洞里迷了路,三天三夜的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最终,他们走出了山洞,与亲人们会合了。之后,山洞口被封死了。汤姆说在洞中还有逃犯乔埃呢!当村里人在洞中找到乔埃时,他已经倒毙多日了。最后,汤姆和哈克重返山洞,终于找到乔埃埋藏的那些金币。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做错事后敢于承认错误、承认缺点的优秀性格特点。
哈克贝利·芬:圣比得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父亲是个酒鬼,不受约束,但秉性纯良,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最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其收养。
波莉姨妈: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对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锡德:汤姆的异母兄弟,一个循规蹈矩的“模范儿童”,成绩好。经常和汤姆作对,喜欢向波莉姨妈告汤姆的状。
玛丽:波莉姨妈的女儿,汤姆的表姐,也是一个善良纯朴,天真,富有同情心,公道的女孩。
贝琪·萨切尔:萨切尔法官的女儿,活泼可爱,汤姆的意中人,汤姆在见到她第一眼时就“爱”上了她。
乔埃·哈波:汤姆最好的玩伴,知己,与汤姆、哈克贝利·芬一起在杰克逊岛上度过了一段他们一心向往的海盗生活。
莫夫·波特: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逊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乔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
印第安乔:印第安人,阴险狡诈,在与莫夫·波特一起帮鲁滨逊医生盗墓时杀死了医生,并把罪名稼祸给莫夫·波特,但最终因贪财而饿死在山洞里。
萨切尔法官:贝琪·萨切尔的父亲,圣彼得堡镇律师杰夫·萨切尔的哥哥,是圣彼得堡镇人眼中的大人物。
道格拉斯寡妇:美丽、善良而富有,因哈克贝利·芬曾经救过她一命,后来收养了他。
吉姆:波莉姨妈家的小黑奴,善良、可爱。艾美·劳伦斯:汤姆的第一个订婚人,爱美。
4、写作特点:(1)充满童趣的叙事风格。(2)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以讲故事手法,娓娓道来,真实亲切,让人身临其境。(3)充满夸张、幽默、讽刺的优美语言,读起来轻松愉快。
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名著背景: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2、主要内容:本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性格: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奉献、宽容、诚实、坚强、不为命运所屈服。
精神: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读书的精神。冬妮娅:保尔初恋对象,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她纯洁善良,美丽动人。她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爱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因她庸俗的个人主义,保尔放弃了他们的感情。
朱赫来: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正义,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阿尔焦姆: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是他为弟弟保尔找到工作。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丽达: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谢廖沙·勃鲁扎克:像普通的男孩子一样,他也会淘气、会倔强,甚至有点反叛。在学校里,谢廖沙和保尔都把这里的神父恨透了。谢廖沙和保尔一起捉弄神父。在神父家的厨房里等到补考的时候,他们把一撮烟末儿撒在神父厨房里预备做复活节糕的面团上。在保尔被神父赶出学校的时候,谢廖沙还是没有勇气与好朋友一起承担一时调皮犯下的错误。
4、写作特点:(1)现实与虚构相结合,既有强烈的自传性,又是小说。(2)、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3)、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4)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塑造人物,反映了时代特征,塑造了典型人物。
十、《童年》
1、名著背景:作者高尔基,原名阿历克谢•马克西莫维奇•比什科夫,前苏联著名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童年》是高尔基自传倚小说第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另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高尔基在《童年》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2、主要内容:本书通过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
性格: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性格: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4、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5、写作特点:(1)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指导下,还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3)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
十一、《威尼斯商人》
1、名著背景:作者威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是四大喜剧之一,约写成于1596年,根据意大利短篇小说《呆子》编成。莎士比亚喜剧系列中第一个以较多的现实主义手法接触社会阴暗面的优秀作品。作者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歌颂纯洁的爱情和无私的友谊,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批判高利贷者的贪婪与残酷,对遭受种族歧视的犹太人也给予同情,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全剧结构完美,情节紧张,波澜起伏,人物形象生动感人,对白机智而风趣,喜剧气氛很浓。
2、主要内容: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而夏洛克不要利息,只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巴萨尼奥在通过“金·银·铜盒子”的选择后,抱得美人(鲍西娅)归。可是由于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夏洛克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巴萨尼奥去救安东尼奥,可是不论是金钱还是情,都感动不了夏洛克,最后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财产归于他离去的女儿。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亚结成眷属;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主线,即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夏洛克: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败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吝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在很多人的眼里夏洛克是一个老于世故,贪得无厌、一毛不拔、吸血鬼的形象,又是一个守财奴“让一个靠不住的奴才看守着门户,有点放心不下”,夏洛克不能说不是这部喜剧中的悲剧人物,仆人饿跑了投奔了自己嫉恨的人,而女儿更是抱着自己的财产和情人私奔了,最后甚至是输掉了自己的剩余的一部分财产,他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更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为了报复安东尼奥的辱骂之仇可以不收利息让他一步一步地钻入圈套里,为了就是要得到他的一块肉,可是他得到肉又能怎样?他却说“拿来钓鱼也好”。其实安东尼奥也是挡住他财路的一个拦路虎,为了自己的财路必须要把这个拦路虎除掉。
鲍西娅:这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她是一个富豪贵族的孤女。她是个博学细心,有修养的新时代的女性,她的谈吐文雅,又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她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装,作为出庭的法律顾问,判决夏洛克的案件,有胆有识,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执法如山,又置恶人于死地,大快人心。可以说,鲍西娅是一个新时代女性形象,是崇尚正义,活泼、开朗、落落大方、幽默并且充满智慧,行事果断的人,她在选偶的时候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不惜做手脚,而当她面对咄咄逼人的夏洛克的时候,是从容不迫,一步步让对手落入自己的圈套中。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奇案一筹莫展时,却让这位妙龄少女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在她的身上闪耀着女性觉醒时代的曙光。
安东尼奥:他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商人,作者对他是有所美化的。作者写他珍重友情,为了朋友而向高利贷者借钱并为此死而无怨;他宽宏大量,面对夏洛克的无耻阴谋,竟逆来顺受;面对死的威胁,他具有古罗马英雄那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总之,他身上有正派,重情,温文尔雅等人文主义者为之讴歌的品质。
葛莱西安诺:他嫉恶如仇,易于激动,嬉笑怒骂,敢于斗争,和安东尼奥形成鲜明对比。
巴萨尼奥: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不懂得斗争策略,表现得较软弱。公爵:为人稳重慈祥。
4、阅读感受:(1)金钱固然重要,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远远比金钱重要的东西,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2)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优越而歧视任何人,更要学会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3)同时也要像鲍西亚一样聪慧,不被突如其来的困难所吓倒,懂得怎么样的面对困难。
5、写作特点:(1)语言很有辩论性,讲究严密的推理,有时运用反语加强讽刺语气。(2)比喻句的大量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对白机智风趣,增强生动性和轻松愉快的喜剧效果
十二、《名人传》
1、名著背景:作者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1915年因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名人传》是《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的总称。
2、中心思想: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真实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A.贝多芬(1770—1827),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性格:桀骜不驯,普通乖僻,不幸孤独,自强不息,伟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B.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和《末日审判》。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顶峰,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
性格:慈祥、博爱、善良、孤独、多疑、懦弱、有毅力、身体力,家庭富有自己却贫穷,屈服于教皇势力。
C.托尔斯泰(1928—1910),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托尔斯泰的故事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郁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最详细的一篇。
性格:博爱、敏锐、自我完善,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4、阅读感受:(1)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2)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3)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5、写作特点:(1)采用了大量的引文,抓住传主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使之成为统领全篇的灵魂,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2)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3)客观叙述之后进行抒情性的评价与赞美。(4)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激情澎湃的文笔。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外
推荐书目(欣赏部分)
中国文学
《论语》《墨子》《孙子兵法》《孟子》
《老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屈原《离骚》刘向《淮南子》司马迁《史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刘勰《文心雕龙 》郦道元《水经注》陈寿《三国志》
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马致远《汉宫秋》
沈复《浮生六记》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汤显祖《牡丹亭》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沈括《梦溪笔谈》司马光《资治通鉴》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蒲松龄《聊斋志》吴敬梓 《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刘鹗《老残游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元曲
鲁迅《野草》《彷徨》《呐喊》《朝花夕拾》《故事新编》《坟》《中国小说史略》《中
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杂文等
老舍《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茶馆 》 短篇小说等
郭沫若《女神》
茅盾《子夜》《春蚕》《秋收》
巴金《家》《随想录》
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
曹禺《雷雨》
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宋诗选注》
张爱玲《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傅雷《傅雷家书》
格非《人面桃花》
韩少功《马桥词典》 《爸爸爸》
余华《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世事如烟》《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西
北风呼啸的中午》
阿来《尘埃落定》
王小波《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寻找无双》
王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动物凶猛》
李敖《北京法源寺》《传统下的独白》《要把金针度与人》
李碧华《霸王别姬》《青蛇》
柏杨《中国人史纲 》《丑陋的中国人》
林海音《城南旧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
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王安忆《长恨歌》《小鲍庄》
刘心武《班主任》《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
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曾 朴《孽海花》
莫言《红高粱》《透明的胡萝卜》
苏童《米》
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女神》
陈忠实《白鹿原》
贾平凹《商州》《天狗》《腊月.正月》
史铁生《务虚笔记》《命若琴弦》《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
铁凝《哦,香雪》《麦秸垛》《棉花垛》
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
冯骥才
汪曾祺
路遥
阿城
余秋雨
北岛
舒婷
顾城
食指
海子
韩寒
郭敬明
刘墉
刘亮程
张悦然
颜歌
外国文学
希腊神话
伊索
民间故事
荷马
莎士比亚
笛福
拜伦
雪莱
惠特曼
狄更斯
柯南道尔
伏尼契
莫里哀
雨果
司汤达《雕花烟斗》《俗世奇人》《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禀》《人生》《树王》《孩子王》《千年一叹》《借我一生》《回答》《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热爱生命》《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疯狗》《土地》《三重门》1890》《水仙已乘鲤鱼去》《良辰》、《神谱》、《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变形记》、《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俄底浦斯王在科洛诺斯》、《独目巨人》、《阿尔刻提斯》《奥德赛》、《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西风颂》、《云雀颂》、《自由颂》、《吝啬鬼》、《巴黎圣母院》《一百个人的十年》 《受戒》 《平凡的世界》 《棋王》 《文化苦旅》 《生活》 《致橡树》 《一代人》 《相信未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杯中窥人》 《幻城》 《萤窗小语》 《一个人的村庄》 《葵花走失在 《桃乐镇的春天》 《工作与时日》《伊索寓言》 《天方夜谭》 《伊利亚特》 《哈姆雷特》 《鲁宾孙漂流记》 《唐璜》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草叶集》 《双城记》 《福尔摩斯探案集》 《牛虻》 《伪君子》 《悲惨世界》 《红与黑》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都德《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莫泊桑《项链》、《羊脂球》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朵夫》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席勒《阴谋与爱情》
普希金《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果戈理《死魂灵》、《钦差大臣》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 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
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但丁《神曲》
薄伽丘《十日谈》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易卜生《玩偶之家》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 海明威《老人与海》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泰戈尔《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
米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卢梭《爱弥儿》、《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华兹华斯 《我们是七个》、《不朽颂》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外训练
皇帝的新装续写:
第一种
自从皇帝一丝不挂、被一个小孩子高声指出之后,皇帝浑身上下早已冻得起满了鸡皮疙瘩,他非常气愤。他知道:这件事一定不能传扬出去,自己光着屁股已丢尽了脸面,但是身为一国之君,不能有失王者的尊严,否则他就无法去管理一个国家了。
至于以后,我该怎么办呢?有了,于是皇帝便挺起胖胖的的大肚子,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起驾回宫了。国人们非常奇怪的是,以后很长的时间里,皇帝并没有重重地惩罚这两个骗子,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在大庭广众这下杀了他们,而是日日山珍海味,更加厚意地招待着他们。
寒冷的冬天到来了,大雪落满了整个城市的每条街道,透明的冰棱压弯了粗大的树干,呼啸的大风吹刮着整片的田野。正是这个时候,皇帝在宫中招见这两名骗子。
“噢,我亲爱的爵士们,还好吗?”皇帝笑逐颜开地说道,“谢陛下关照,我们很好。”他们同声回答着。
“你们给我做了一件如此美丽的服装,让我过了一个满意的夏天,为了奖励你们,我决定……”
“陛下,是做了两件。”其中一个骗子小声地提醒着,“嗯,两件更好,正好一人一件吧”皇帝自言自语着。突然他想做梦才醒过来一样,笑着说:“为嘉奖你们的功劳,我决定自今天起,任命你们为我的巡视官,每天在城市的街道上巡视一次,并穿上你们为我制造的外衣”,“不!不!那是陛下你的专用品,小人们穿不得”。两位骗子急中生智,“最近,有些市民不服从管理,而且有很多骗子,只要穿上我的外衣,他们就不敢说你们是骗子了”,皇帝关心地说道,“好吧,现在你们就穿上我的外衣,行使你们的职权吧”!
“陛下!陛下!”他们哀求着,在皇帝的亲自监督下,两位分别骗子穿上了美丽的“外衣”,跟着身着暖衣的皇帝走出了宫殿。
“我准备了一个盛大的就职仪式,你们不会不参加吧”皇帝关心地询问,“不会!不会!”两个骗子异口同声。
就职仪式上,不到十分钟,两个光着身子的骗子,早已冻得鼻涕拉遢,两手抱着胸口、跺着蹦着、哼哼叽叽哀叫着。
“这两件衣服还暖和吧?”
“暖……和, 暖……暖……和”,两个骗子哆哆嗦回答着。
从此以后,在这个城市出现在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全城的市民每天早晚两次,都可以看到:在一条条大街小巷上,两个光着身子、裸体的男人,不停地飞奔着。
第二种
皇帝挺着大肚子骄傲地完成了这次游行大典,很高兴地回到宫中。没想到一位亲近的大臣说:“陛下,恕我大胆。那俩个织工是个骗子,他们把皇上给骗了。皇上身上的衣服远没有以前的漂亮。”皇帝一改以往的傲慢小心问道“是吗?那你认为我这身衣服怎样?”这位大臣说:“我不敢说呀。我怕自己说错了。”皇帝很不耐烦地说:“我恕你无罪,快快说。”这位大臣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我看不见有衣服呀。”这话一出,掀起了惊涛骇浪。皇帝恼羞成怒:“好呀,你这个大笨蛋,竟敢说我没穿衣服。像个街头无知小孩。”说完就一脚把他踹到九霄云外。
可是皇帝心里也不踏实了,他让其它大臣也穿上这衣服看看,个个穿了全都一样,这时,皇帝渐渐相信那小孩及那位大臣的话了。
他派了几名官差,命令他们把这两位骗子捉过来。可是,那俩个骗子早就逃之夭夭了。无奈,官差只好回宫复命。皇帝很生气地说:“那就到其它国度找。”官差们不顾路途遥远,日夜兼程,走遍全世界都要找到那骗子。好为本国皇帝讨回个面子。可是,时间过去了许久,也没有骗子的消息。那位大臣又为皇帝献计了,他说:“那位小孩也许能帮我们。不如请他来看看。”皇上想:“对呀,那小孩能识破骗子,那就应该能找到骗子。”
于是,那小孩被请来了。小孩说:“他们肯定在我们附近的大森林里头。大人不是常说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吗?”皇帝一想,,还是小孩的话有道理。于是,他就派出一队士兵由那位大臣与这位小孩带着,把那森林包围起来,就连蚊子也飞不出来。最后,果然在这里把骗子捉回来了。
这下,全国可热闹了。大臣们纷纷献计了,有说砍头示众,也有说让他穿那衣服游行示众的。那小孩说:“最好也让他们知道被骗的感觉吧。”于是,小孩到死牢里见骗子。他对骗子说:“过几天,皇帝就要你穿那漂亮的衣服游行示众,然后砍头。但我可以帮你,不过你得把所有的财产都给我。”骗子说:“可以呀,只要能活着出去就可以。”当小孩将他们的不义财产都骗回来后的一个晚上。
骗子按小孩说的方法趁士兵睡熟时,从窗口溜了出去。正开心,突然一支箭射了过来,正中一个骗子的脚,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万箭齐发,他们才知上了小孩的当,空欢喜一场。这就是骗人者的下场。从此,皇帝特别喜欢小孩,全国的小孩都是他的好朋友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的确,诗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净化我们的灵魂。同学们让我们在诗歌的广阔天空中,展开双翅,任意翱翔,去追求人生那”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名言)
郭沫若《月夜》扩写:
月色盈盈,湖面波光荡漾,此番美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偶一瞥,似有人鱼立在湖中,若隐若现,身姿曼妙。其曲颈望月,双手合十,楚楚对月,忽而一颤,一滴泪水顺颊流下,月色光华,晶莹璀璨。凉风轻拂,霎然回神,佳梦一场,佳梦一场!
浓缩版的:莹晶的月亮,沐浴在月光里的鲛人,圆润的珍珠泪,而这一切都被海雾遮掩,虚幻飘渺,充满了神秘感。
较详细版的:月亮的皎洁如霜洒在了平静的河面上,波光粼粼。这寂静的夜里,谁在等待? 鲛人望着凄然的月亮。流出晶莹的眼泪,是想起了什么吗?那往事一定很值得怀念罢。因为此时,眼泪成了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月亮的皎洁如霜洒在了平静的河面上,波光粼粼。这寂静的夜里,谁在等待?
”鲛人望着凄然的月亮。流出晶莹的眼泪,是想起了什么吗?那往事一定很值得怀念罢。因为此时,眼泪成了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
之一:
悲剧,总会催人泪下,确切的来说,它不止催人泪下,还有使人惋惜的,常常被称作喜剧的反义词。悲剧并不局限于戏剧中,现实中也有。不过,有的悲剧是伟大的。这里,我要讲的关于我们学的课文——《伟大的悲剧》。
稍微了解南极的人知道,南极洲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这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洲的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的队伍最先到达极点,然后凯旋而归。可斯科特的队伍慢了他们近5个星期,虽然也到达了极点但回归的途中,南极寒冷的天气提前来到,无情地袭击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进行了2个月的搏斗。最后他们体力不支,长眠于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真是一场骇人听闻的悲剧。这些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视死如归的精神。首先是禁卫军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伙,在关键时刻保护同伙,而向死神飞奔。而最后,他们抱着绝望,骄
傲地等待死亡。他们无怨无悔地爬进睡袋。尤其是斯科特,到生命最后关头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表达他无私的爱和真诚的情义。所以,当他们与世长辞后,连最高权威的国王也跪下来悼念他们,可知他们在人们眼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有句话说得好,“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这就像课文中的那句话: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这已经表现他们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是无比高尚的。
虽然他们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他们的高尚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永远不会被人们放弃或遗忘。悲剧,是伟大的„„
之二:
南纬90度,冰雪覆盖的南极点,神秘而又美丽。它吸引了一批批为之疯狂且勇敢的探险家,而他们不是知难而退就是葬身冰原,一度成为骇人听闻的“死亡地带”。
但在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与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人为了国家的荣誉,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有戏剧性的角逐。但由于阿蒙森首先出发,且斯科特准备不足最终还是被阿蒙森捷足先登。
斯科特面对这辜负了他雄心壮志、美好心愿的南极点,他们毫不后悔,有的只是悲怆与无奈,并且斯科特甘心为对手阿蒙森坐业绩作证,且这一事业正是他所热烈追求的。
他那诚信的绅士风度与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无比高尚的人格,赢得无数人之敬佩。
当然他们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使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作斗争,当他们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像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生得光荣,死得伟大!”
并且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而勇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他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心灵禁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是有价值的美。正应如此他才被人们铭记在心,甚至作为自己的榜样,他虽然离开了人世间,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之三:
我合上书,闭上眼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浮现着的,是斯科特一行人在暴风雪中奋勇前进的身影。这篇文章讲述了在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人在南极展开的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结果阿蒙森捷足先登,斯科特失败,斯科特在返回时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后,最后长眠于冰雪之中的故事,这其中,斯科特伟大的精神和悲壮的结局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抨击和震撼。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一次去欢乐谷游玩的一次经历。
那天,我和同学去欢乐谷玩,一进大门,同学们便直奔欢乐谷三期——那儿有很多惊险的娱乐设施,我是一个比较胆小的人,望着同学们跃跃欲试的身影,我却很胆怯,但同伴似乎觉察到了我和她们的不一样,于是纷纷鼓励我,在推推搡搡中,我被她们拉到了“UFO”去排队。
很快,轮到我们了,我竭力遏制住自己的恐惧,不停地做着深呼吸,可表面上还要装作很轻松的样子,像上战场一样坐在了坐位上,其实这样写一点儿都不夸张,这是一场自己同自己的较量,可在这时候,我突然又有一种像退缩的冲动,但这个念头在我的心里只是一闪而过:坐都坐上来了,怎么能临阵脱逃呢?不容我多想,机器开动了,我们坐在一个大圆盘上,在“U”行动轨道上感受着天旋地转的感觉,我像一只蚂蚁,在圆盘上任由摆布,我感到身体里五脏六腑似乎也在随着“UFO”的运动翻来覆去地转,我闭上了眼睛,生怕机器失灵把我给甩了出去,突然,我的耳边听到了同伴们的尖叫声,于是我也放开嗓门尖叫起来,在风的陪伴下,在尖叫声的回荡中,我抛开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学习上的一切困难,感受着这在空中“转来转去”的“宁静”。那一刻,我真的释然了,那一刻,我真的放开了,那一刻,我真的变得勇敢了!
走下“UFO”,望着那个在十几分钟前还让我畏惧的“大圆盘”,心中还有着一种要再上去玩玩的冲动,或许,我的胆子真的变大了?
和斯科特的挑战人类自我的壮举相比,我这次去游玩的经历实在是太渺小,太不值一提,但通过这次
经历,使我以后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勇敢,更坚毅,更自信。“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也许,在这次探险中,斯科特和阿蒙森付出了同样的努力,甚至更多,为什么他就是一个一文不值的失败者?不,不是,在茨威格看来,在我们看来,斯科特一行人同样也是胜利者,因为他们也到达了南极极点,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比阿蒙森还要伟大,因为他们身上永不言弃,为事业献身的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熠熠生辉,他们是英国乃至全世界的英雄!
在南极这片荒无人迹的土地上,斯科特一行人已永远地长眠在那里,但他们这次伟大的悲剧却会激励着我以及无数的人在面对困难时更勇敢,更顽强,更坚定!
之四:
生活总是变幻多姿,有的人把生活当作享受,则有的人把生活当做冒险.我们《伟大的悲剧》中的主人公就把生活当做冒险,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他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英雄!
想起现在的社会,不是自私自利,即使嫉妒成性,试问:能有几个人能向他们这样拥有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钱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人类为了钱,贪婪,自私,时常涌现,他们心目中所向往的只有一个字-----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我基本上认同,有较好的经济头脑,但是没有远大满足的心胸的人,总有一天会被这个社会淘汰的~~
斯科特的五位队员,他们是人类敬仰的英雄.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战胜了心灵的考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许许多多的高尚品质:在与队友的相处之间,他们将自我牺牲,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表露的天衣无缝;这往往让我想起,在我们班上的有部分同学'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浓重,他们缺乏的是团结,总是把班级的利益抛之九霄云外,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甚至是至高无上的;在事业上,他们流露出的是勇敢,是坚毅,是执著,是为事业而甘于献身的英雄气概,不为个人得失和利益,只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只为自己所追求的而努力!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对亲人,对朋友,对祖国,他们流露出来的是无私的爱,这些队员是人类学习的楷模,他们是最伟大的!
在任何事情上,只要有亲自实践过,有真正用心的努力过,这样就会问心无愧了!
认识大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生活才会丰富多姿!!
之五: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阅读了《伟大的悲剧》这一课。
文中,斯科特代表英国率探险队向南极点发起最后的挑战,但是挪威人阿蒙森早已来到了这里。斯科特一行十分沮丧,十分失望。在返回的途中,天气越来越恶劣,人类的勇气被大自然的威力无情的销蚀了,斯科特一行抵挡不住大自然的威力,全部长眠在茫茫的雪地上。
在这个故事里,有无数感人的故事。例如奥茨不幸生病了,他认为自己已经不在是大家的帮手,而是大家负担,为了团队可以继续走下去,他希望尽快结束自己,以减轻同伴的负担。尽管这样可以走的快一些,但他的同伴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他们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伙伴。在一个暴风雪的日子里,所有的人敬畏地看着奥茨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探险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同伴的互相关爱之情吗?
一个看似平静的一天。一家影院突发大火,熊熊的烈火吞噬着数千人的生命。所有的人不顾一切,争先恐后地向出口跑去,很窄的门迅速被堵死了,里面的人们无法出去,营救的人员无法进来。怎么办?上帝似乎正在开生命的玩笑,让后面的人群如潮水般的向前涌来。无情的烈火喷出它杀人的浓烟,向魔鬼一样伸出自己的“夺命之爪”。人类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肉体哪能抵挡得住这熊熊的火焰。不到半小时,这里就成了死亡的墓地。
生活就是这样的残酷,他让有的人失去了集体主义的伟大精神,失去了对同伴的互相关爱。但是,依然有人没有抛弃这伟大的精神,在为之努力奋斗。
烈日炙烤着大地,水井干枯了。但小女孩依旧照料着生病的母亲,母亲渴急了,小女孩被迫带上家里的水壶,出门找水给母亲喝。在山里,小女孩发现了山泉,她本想自己先喝一口,但是想起重病在身的母亲,她认为水应该给母亲喝,于是小女孩打了山泉朝家里走去。路上,她碰见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狗,她将水
给小狗喝,小狗立刻活蹦乱跳起来,她会心地笑了。她回到家,把水递给母亲,但母亲让她先喝,把水又交给了她。瞬间,地上冒出了大量的泉水,托着七颗星星,升上天空。水不用发愁了,小女孩用自己的强烈集体主义精神拯救了所有的人。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也表达了古时人们对一个有集体主义精神和一个互相关心爱护的和谐社会的向往。
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同伴的互相关爱是一缕阳光,照亮了心中的黑暗;是一条小溪,滋润着心灵的荒漠。
神话:哪吒闹海新传
话说当年的哪吒已长大成人,在天宫中天天与他的父亲托塔李天王较量兵法,商谈国事,好不快活。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当哪咤凭着千里眼在南天门放眼一望,一眼便看到当年他大闹的东海。凭他的记忆,东海应是尉蓝的一片,怎么变成白花花的呢?他踩着风火轮,“呼“的一下便来到东海之上,俯首一看,原来是一个个塑料袋飘在水面上,他想起与那龙王太子还有未了的仇恨,便用自己那火红的混天凌放在海水中“哗哗”的搅着,他使出吃奶的劲才搅了一个小小的旋涡,提起一看,混天凌已经变成白色的了。哪吒欲哭又止,这时从水中慢慢的涌出了身穿“孝服”的龙王太子,哪吒定睛一看,这不是当年英姿飒爽的龙三太子吗?怎么穿着丧服,莫不会是他老爹见阎王去了吧?哪知龙三太子也实在太弱不禁风,哪吒的一声吼叫便让他毛骨悚然,哪吒知道其中必有原因,便上前去探个究竟。
龙三太子拭干泪,哭哭啼啼的说:“自从女娲娘娘造人之后,人类一直欣欣向荣,可不知到了哪年哪月,人类便向海里扔东西,起初我们宝贝似的珍藏着,后来越扔越多,我们便招架不住了。唉!”龙三太子欲言又止,哪吒听到这里纵身一跃,几句话从茫茫的天际传来:“龙老弟,待我到环保老祖那里一游,让兄弟助你一臂之力吧!”于是龙三太子便在黑乎乎的岩石旁打起了盹。
不知过了多久,哪吒将龙三太子叫醒,只见哪吒身后站着一个全身都是绿色的老者,手中捧着一个宝瓶,老者向他们笑笑,满脸虔诚地用手沾了一点瓶中的水,口中念了几声咒语,将手向空中迅速挥舞,顿时一道七色光圈在他头上生成,刹时又飞到东海上空,光圈迅速旋转,并且越来越大,倾刻间笼罩住整个海洋,接着腾地升到半空中,化作一团云烟。顿时,声如崩雷,漫天一片雪白,过了一会儿,东海之上风定云清,几只海鸥在纵声歌唱,几条小鱼欢快跳跃,好一片生机勃勃的场景。龙三太子顿时面部生辉,神采奕奕的向老者做了一个揖,那老者见后笑呵呵的升入了云端。
龙三太子感激不尽地跪在地上,向哪吒拜了三拜,哪吒踏着风火轮,腾云驾雾向西天飘去。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新编)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
1. 感遇(其七)①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②岂伊:岂唯。③荐:进献。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④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 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④机:世俗的心机。3.再经胡城县①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 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②县宰:县令。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③生灵:百姓。
4.月下独酌(其一)①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②,行乐须及春。我歌月排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 ①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②将:和③相期:相约。
5.春思①(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注释] 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②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③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④罗帏:丝织的帘帐。
6.望岳①(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③钟:赋予、集中。④决:裂开。
7.赠卫八处士①(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我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回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③。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④。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诗写杜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的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更觉得世事事渺茫,无限感慨。②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此出则彼没,故不相见。③间:掺合。④故意:故交的情意。
8.送别①(唐)王维
下马饮酒②,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③。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②饮君酒:劝君喝酒。③归卧:隐居。南山陲:终南山边。
9.青溪①(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①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②言:发语词,无意义。
10.渔家傲①(唐)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②。莲舟荡,时时盏里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③,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释]:①这首语是作者用《渔家傲》词调谱写的六首采莲词之一。词风清新可爱,富有生活气息。②当:代替、作为的意思。③厮:相。与下文的“相”互文同义。
11.秋登万山寄张五①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②,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②荠: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天边树林的细小。③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风俗。
12.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②,池月渐东上③。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①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②山光:山上的日光。③池月:即池边月色。
13.春泛若耶溪①(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②,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③,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④,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②际夜:至夜。③潭烟:水汽。④弥漫:渺茫。
14.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②,西山鸾鹤群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②谢时:辞去世俗累。③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15、贼退示官吏并序①
(唐)元结
癸卯岁,西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剑?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②,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③。
今来典斯郡④,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⑤,引竿自刺船⑥。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①这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诗序交代了事情的历史背景。②井税:这里指赋税。③戎旃:军帐。④典:治理。⑤委:率。⑥刺船:撑船。
16.夕次盱眙县①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②,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未眠客。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羁旅**、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②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③秦:今陕西一带。
、17.溪居①(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②,幸此南夷谪③。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④。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⑤。[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④夜榜:夜航。⑤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18渭城曲①(唐)王 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②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19.出塞二首(其一)①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②,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①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②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20.春夜别友人①(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②,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诗。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21.凉州词①(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羌笛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22.闺怨①(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③。
[注释]①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族妇女赏春时心理的变化。②凝妆:盛妆。③悔教:悔使。
23.凉州词①(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①这是一首吟咏边塞情景的名曲。②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②,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②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5.江南逢李龟年①
(唐)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②,崔九堂前几度闻③。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①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②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③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26.滁州西涧①(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②,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①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西涧:在滁县城西。②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27.寒食①(唐)韩 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28.春怨①(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②。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宫入容貌衰老失去宠爱而产生怨思的宫怨诗。②金屋: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29.赠柳①(唐)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②,郢路更参差③。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释]:①赠柳:咏柳的意思,咏而赠之。②章台: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称,街上多柳树,唐朝时候称之为“章台柳”。③郢:今湖北江陵。
30.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唐)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③。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这是一首抒写边防将士乡情的诗。②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烽指城东的烽火台。③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1.江上即事(明)郭 武 绿水桥边酒店,白鸥沙上渔家。山前山后春雨,江南江北落花。
32.写意①(明)徐 贲 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
[注释]①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33.野步①(宋)刘仙伦 黄犊眼中荒草②,鹭鸶立处枯荷③。宦海风涛舟揖④,故山烟雨松萝⑤。
[注释]①野步:野外散步。②黄犊:一种小黄牛。③鹭鸶:一种水鸟。④宦海:这里指官场。⑤松萝:地衣类植物。
34.和乐天《春词》①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②,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③。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的宫怨诗。②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③“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35.题金陵渡(唐)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36.宫词①(唐)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荚人相并立琼轩②。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注释]①这首官怨诗,构思独特,另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②琼轩:对廊台的美称。
37.闺意献张水部①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②。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②舅姑:公婆。
38.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杜 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①,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②。
[注释]①“清时”句:意谓适逢清平之时,自己才有此闲情。②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39.遣怀①(唐)杜 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②。十年一觉扬州梦,③
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释]①这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诗,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荐,杜牧于是登第。③楚腰:楚灵王好细腰的典故。这里均指扬州妓女。③青楼:指妓女居处。
40.酬张少府①(唐)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①这是一首赠友诗。
41.嫦娥①(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②。
[注释]①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较多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抒写了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②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42.瑶瑟怨①(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②,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③,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①这是写女子别离悲怨的诗。②冰簟:喻竹席之凉。③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43.望蓟门①(唐)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这是一首吊古感今诗。
44.台城①(唐)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②。无情最是台城柳③,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③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45.菩萨蛮①
(唐)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久候远方行人,盼而不归的心情。宋初所编《尊前集》及稍后文莹之《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在继续。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46.渔歌子①(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47.浪淘沙①(南唐)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
上人间。
[注释]①此词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48.苏幕遮①(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释]①此词抒写乡思旅愁。
49.蝶恋花①(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
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
50.江城子·密州出猎①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大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①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这首词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②云中:地名。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是因为报功不确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了魏尚,仍旧叫他担任云中太守。
51.虞美人·听雨①
(宋)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
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
到天明。
[注释]①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52.月夜①(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①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53.江乡故人偶集客舍①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
54.送灵澈上人①(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①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55.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①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
56.归嵩山作①(唐)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这首诗是写辞宫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57.杂诗三首(其三)①
(唐)沈俭期
闻道黄龙戍②,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释]①这首诗描写了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两地相忆的情感。②黄龙戍:唐时东北要塞,在今辽宁开原西北。
58.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柬?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①大庚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
59.次北固山下①(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①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60.旅夜书怀①(唐)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①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