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虹就2010年广播影视重点工作答记者问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就2010年广播影视重点工作答记者问 CCTV.com2010年01月14日 17:18进入复兴论坛来源:广电总局网站
1月12日、13日,2010年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结合会议情况,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就2009年广播影视工作情况和2010年广播影视工作规划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10年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2010年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广播影视工作,分析面临形势,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太华作了报告,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实作了总结讲话。
全国各省(区、市)、新疆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广播影视局,各省(市)广电集团、总台、广播电视台、各电影集团,广电总局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中组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及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问:2009年广播影视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的正确领导下,广播影视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继续保持了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党和国家举办大事、应对难事提供了良好舆论氛围和强大精神动力。2009年主要完成了九项工作:一是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有力;二是安全播出工作切实加强;三是创作生产繁荣发展;四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五是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六是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七是走出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八是管理在改进中加强;九是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问:2009年世界经济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广播影视业表现出不俗的成绩。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2009年,我国广播影视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逆势上扬,事业产业快速发展。
2009年,我国广播电视强化新闻立台,强化了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宣传,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作为重点,营造了举国欢庆的浓厚氛围,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2009年,广播影视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影视剧和影视动画成绩喜人。电影产量达450部,票房超过60亿元,同比增长40%,国产影片继续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涌现出《建国大业》等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片。电视剧产量1.2万集,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电视动画产量达17万分钟,电影动画23部。中影集团、电影频道等单位创作了2000多部手机小电影和网络短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加快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在农村放映电影750
万场次,观众超过18亿人次。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坚持以数字化为龙头,全面推进广播影视科技进步,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全面推进广播影视各项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构建国际传输网络、加快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走出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通过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深入开展抵制低俗之风行动,加大查处力度,落实退出机制,规范播出秩序。加强广告播放管理,开展虚假违法医疗和药品广告专项治理行动,加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居家购物节目和电视购物频道管理。加强电视剧管理。加强新媒体管理,强化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许可证管理,查处违规网站826家,关停569家网站。
问:回顾近年来的广播影视工作,总局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答:做好广播影视工作,必须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广播影视发展道路。坚持这一道路,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有新创造,同时要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四个重大原则。一要准确把握双重属性,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二要坚持双重效益,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三要遵循双重规律,就是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四要完成双重任务,就是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统筹发展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努力做到两手抓、两加强。这四项重大原则,是我们的学习体会、实践总结,是广播影视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丰富发展并自觉遵循。
问:2010年我国广播影视工作总的要求是什么?
答:2010年广播影视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努力完成把握正确导向、确保安全播出、发展事业产业、依法加强管理的基本任务,更加注重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更加注重保障和维护人民权益,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努力实现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党全国人民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问:2010年广播影视重点工作有哪些方面?
答:2010年广播影视工作要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二是继续强化安全播出工作;三是努力繁荣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四是不断完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五是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六是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七是进一步深化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八是切实加强和改进管理;九是大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十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
问:2010年广播影视内容生产主要抓哪些方面工作?
答:内容生产是广播影视的核心竞争力。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是内容生产的重点。要围绕由影视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的转变,把提高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巩固良好发展势头,坚持走正道、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走正道,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创作导向。今年,要按照中宣部部署,认真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影视创作生产。出精品,就是要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三性统一的精品力作。出人才,就是要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根据影视创作生产的特点,大力培养一批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培养一批专业拔尖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针对薄弱环节培养一批急需人才。同时,要认真总结扶持青年导演、青年编剧等成功做法,切实加强年轻人才培养。出效益,就是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当前,要紧紧围绕提高国产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市场竞争力,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强化播映调控,严格执行国产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播映有关规定。二要培育市场、促进流通。办好中国广播影视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等重要节展,探索建立完善电视剧交易市场机制。加快电影院线发展,重点支持国有和国有控股院线建设,大力加强县级电影院建设。三要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重点扶持国家影视产业实验区、影视动画产业基地、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集聚、带动作用。
问:2010年,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继续推进?
答:2010年,要继续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并重,着力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技术保障体系、运营维护长效机制,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并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
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要加快20户以上工程建设,完成第二批865万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调试。完成中央节目无线覆盖工程验收,推进地方无线覆盖工程建设。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20户以下盲村底数,编制“十二五”建设方案。要加强基层运行维护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有人维护,努力建立长效机制。要认真总结基层的新鲜创造,探索建立完善村村通运营维护管理的新办法。要坚持综合覆盖、优势互补,统筹无线、有线、卫星等技术手段,完善农村覆盖网络,特别是县以下的有线覆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内容建设并重,扎实推进西新工程。要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西新工程作为政治工程、战略工程,巩固成果、扩大范围、充实内容、提高水平。要确保完成第四期第一阶段工程任务,抓紧推进第二阶段工程建设,着手编制第五期建设方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制作播出和译制能力,提高覆盖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并重,扎实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思路,确保完成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继续把数字化放映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片源保障,加强农村数字化放映服务和监管平台建设,组建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力争基本实现全国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要围绕政府购买服务,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完善设备资助、场次补贴的招投标办法,完善监管考核和社会公示制度。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巩固扩大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成果,确保农村群众长期得实惠。
问:新媒体是今后广播影视发展的重要项目,请问2010年这方面有什么规划?
答:2010年,要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媒体、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媒体、新业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新媒体建设方面,一要在深化认识中加快发展。要真正从战略高度重视新媒体、研究新媒体、认识新媒体,深入把握新媒体对广播影视传播理念、业务形态、传播方式的深刻影响,促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要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有条件的电台电视台都要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要围绕扩大覆盖、增加内容、拓展服务的要求,力争形成一定的用户规模,特别是要从法人治理结构、经营决策权制度安排等方面,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坚持以创新求发展。要强化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要适应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需求,树立现代传播理念,增强互动、共享、分享等功能。要适应网络传播特点,大力加强内容建设,努力创作生产新型视听产品,特别是要打破传统节目生产方式,更好地汇聚网民力量、依靠网民智慧。要遵循网络经济发展规律,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走企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央视网、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要采取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壮大实力。国家网络电视台,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建成国际领先的综合性音视频网络媒体。
三要以管理促发展。必须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媒体管理体系,确保导向,维护安全,实现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强引导,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提醒告诫、问题公示等机制,增强从业机构社会责任感。要加强制度建设,抓住准入、监管和退出等关键环节,健全完善法规制度。要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教自律作用,推动从业机构尤其社会机构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确保内容健康有益无害,不给错误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要继续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行动,牢固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风气。
问:2010年是广播影视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年,本年度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将有什么新举措?
答:2010年,广电总局将认真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部署和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进广播影视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要深化电台电视台改革。要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坚持公益性质,重点推进机制转换。要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建立科学的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要着眼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积极推进节目考核和播出机制改革,重点建立健全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要以电视剧为重点,稳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其他节目制播分离要审慎把握,特别是要确保电台电视台牢牢掌握节目内容的策划权、编辑权、审查权、播出权。
二要深化产业改革。要按照“转换体制、创新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抓住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一中心环节,全面深化产业改革。省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省级电台电视台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要全面完成转企任务。已经转企的,要积极推进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造。积极支持中影等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在转企改制过程中,要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办事、按政策办事,特别是要妥善做好人员安置工作,维护职工权益。
三要深化行政管理改革。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履行导向把握、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要进一步推进政企、政事分开,特别是要理顺与所属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做到职能分开、机构分设、财务分离。按照中央部署,今年副省级城市以下将推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要在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认真研究改革后市县广播影视面临的新形势,探索加强和改进市县广播影视管理、促进繁荣发展的新办法,确保完成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转播任务,确保安全播出不出任何问题,确保完成农村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特别是要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总结近年来的成功实践,强化市县广播电视台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县对乡镇垂直管理运营体制。
问:2010年在广播影视管理领域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2010年广播影视业要坚持以管理保导向保安全、促改革促发展,强化管理意识,履行管理职责,推进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建设性管理,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抓好以下领域的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节目和宣传管理。加强节目规划、播出审查、收听收看等管理制度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抵制低俗之风行动,重点监管综艺类、情感类、法制类、选拔类、谈话类节目和广播夜间节目。加强全国中央、省级、地级、县级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境外节目引进和播出管理。深入开展境外卫视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落实《广告播放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广告播放管理,重点强化医疗资讯类广告管理。促进电视购物规范发展。
二是加强播出机构和节目制作机构的管理。认真贯彻《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违规处理办法》,对违规严重的频道频率实施退出。结合播出机构换证审核,进一步优化广播电视结构布局。加强电视购物频道建设和管理。跟踪调研系统内播出机构跨地区合作情况,提出对策意见。抓紧推进中国网络视听媒体行业协会、电视购物行业协会筹建工作。
三是加强科技管理。继续开展我国边境、边界地区广播电视的频率协调工作。加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网管理,认真查处非法使用卫星电视无线电干扰器的行为。完善互联网络视听节目监管技术系统、数字电影放映服务监管系统,加快建设IP电视、手机电视监看系统。抓紧建设总局广播影视监管中心。
四是加强法制工作。推动《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和《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贯彻《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推进《著作权法》的修改,制定《广播组织权利公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起草广播影视系统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指导性意见。深入开展普法。
五是加强电子政务、新闻发布、信息公开等工作。完善电视剧电子政务平台,建成电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对外发布政务信息的力度。
问:广播影视走出去工作已实施多年,请问2010年将采取哪些措施以继续大力提升我国广播影视的国际传播能力?
答:2010年我们将继续贯彻中央关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一流媒体的规划,坚持外交外宣外援相结合,大力实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要在媒体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中央电视台要围绕提高全球采编播发能力,力争新建亚太、中东、非洲、拉美、俄罗斯五大中心记者站,新建16个海外记者站;推进多语种国际频道海外落地,力争整频道落地用户数同比增长10%以上;进一步加强中国电视长城平台建设,拓展市场、扩大用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要以建设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媒为目标,加强海外地区总站和节目制作室建设,推进整频率落地工程和租时段项目,力争新建16个整频率电台,新增2个语种,进一步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和广播孔子课堂建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继续加强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建设。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黑龙江等要加快推进在周边国家的落地。
二要在实施本土化战略上取得新进展。要加强电台电视台新闻机构海外本土化建设,逐步推广信息采集、编辑制作、信号传输、节目推广等环节的本土化运作,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对外宣传要实施本土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也要实施本土化。要深入把握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规律、文化资本国际运作规律,把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风格的广播影视国际品牌。要积极探索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公司,在海外参股、并购或投资创办一批广播影视企业和中介机构。要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等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海外传媒市场,使之成为广播影视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要高度重视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着力培育本土化、专业化营销主体,构建覆盖广泛的营销体系。要继续采取合资合拍、节目交流、以进带出等多种方式,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三要在利用高新技术上取得新进展。要加强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采编网络和国际传播技术支撑系统建设。要在巩固传统技术方式的同时,适应科技发展趋势,重点推广运用互联网、IP电视等高新技术手段。特别是互联网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必须善加利用,努力成为我打破西方垄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国家网络电视台要加强全球视频节目分发网络建设,增加海外镜像站点;国际在线要推进多语种在线音频直播,增强覆盖能力。
第二篇:朱虹宇演讲稿[范文]
努力学习,只争朝夕
---学习“三爱”有感
张维一中 二年二班朱虹宇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努力学习,只争朝夕。
知识是青春航船的动力,永不衰竭。处在花季中的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持之以恒,努力学习,只争朝夕。为理想而努力,为将来而奋斗,先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卡莱尔更是激励我们:“天才就是无止境的刻苦勤奋的能力”。
然而,奋发进取并不能只是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恒,贵在‚当下”。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天: 昨天、今天、明天。”这三天组成了人生的三部曲,.但我说,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今天构成的,因为不会珍惜今天的人,既不会感怀昨天,也不会憧憬明天。乐观的人,喜欢描述明天的美好憧憬;悲观的人,总担心明天发生什么不测。但生命的内涵只在于今天。生命是宝贵的,它是有一分一秒的时间堆积而成的,珍惜今天就是珍惜生命,荒废了今天就是荒废了生命。昨天已是过眼云烟,再也无法挽留,如果在昨天,你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或是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而愁眉不展,那么,你就永远陷进了昨天的泥潭。同时,你今天的时间也会从你的沾沾自喜或愁眉不展中悄悄流逝。每个人都会乘坐“今天”这班车驶向明天,一天一个驿站,一天一处风景。趁着明天还未到来,我们就应抓住今天,这样等待着你的才会是果实累累的明天。我们不应该在昨天寻觅什么,也不应该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样对待今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学习,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用今天的努力去弥补昨天的空隙,去实现明天崇高的理想。聪明的人,检查昨天,抓紧今天,规划明天;愚蠢的人,哀叹昨天,挥霍今天,梦幻明天。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昨天,丰硕盈实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珍惜今天,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吧!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勤奋踏实的将一点一滴的知识掌握,才能最终走向成功。若是连学都不想学,吝啬付出自己的劳动,怎么会学懂知识,掌握知识,又怎么会品学兼优,出类拔萃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耕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付出辛勤的劳动,收获的时候才会有满意的果实。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人生能有几个花季,雨季?过去的就没法改变了。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共
产党创始人李大钊曾说过:‚我以为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正是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是啊,昨天已经过去,明天尚未到来,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把握今天。
同学们,珍惜时间,就必须从珍惜你的每一分钟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把握好你生命的每一分钟,你才能踏上成功之路,攀上理想之巅。到达成功的彼岸。
努力学习,只争朝夕,清晨的港湾,千帆竞发;努力学习,只争朝夕,人生的战舰,乘风破浪;努力学习,只争朝夕,胜利的凯歌,威武雄壮!
国旗下的我们,在此刻向国旗宣誓:美好青春,我们只争朝夕!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努力学习,只争朝夕
---学习“三爱”有感
张维一中
二年二班 朱虹宇
第三篇:人民银行就开户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方面负责人就企业开立银行账户的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字号 大 中 小
文章来源:支付结算司
2007-01-16 15:36:2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问:近来,一些注册资金额较低的小企业反映,有些商业银行的营业机构以“未达到开户最低金额”为由,拒绝为其开立银行结算账户。请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是否对企业开立账户设定了最低金额限制?
答:可以明确地说,现行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开立账户并没有最低金额方面的限制。银行账户是存款人办理存、贷款和资金收付活动的基础和门户,是社会资金流动的起点和终点。为支持各类经济主体的发展,现行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对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存款人规定了平等的开户条件和标准,其中并未对企业开立账户设定最低金额标准。企业只要符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规定的开户条件,履行规定的开户程序,均可自主选择银行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实践中,个别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采取对企业开立账户设定最低金额标准的做法,违反了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的规定。
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解决劳动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各方面应当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其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广大金融机构应当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丰富金融服务的形式和手段,改善金融服务的质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个别商业银行拒绝为小企业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做法,影响了小企业正常的资金结算,损害了小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合法权益,与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致力于为各类经济主体的发展营造公平支付服务环境的宗旨相悖。
问:企业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需符合什么条件、履行什么程序? 答: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基本存款账户是单位的主办账户,存款人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其他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必须以基本存款账户的开立为前提。企业申请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可由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办理,也可授权他人办理。企业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应向银行出具营业执照正本、税务登记证、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件(授权他人办理的,还应出具授权书和授权人身份证件),并填制开户申请书。银行根据账户管理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开户申请书填写的事项和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审查。银行审查合格后,将开户资料报送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由其对开户资料的合规性以及企业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唯一性进行审核。对于符合开户条件的企业,人民银行为其颁发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银行再为其办理开户手续。同时,银行应与企业签订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企业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后,即可申请开立其他非基本存款账户。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对企业开立非基本存款账户的开户条件和开户程序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问:某商业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银行开户遵循双向选择的方式,存款人可以选择开户银行,银行也可选择客户”。这种解释是否符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是各类经济主体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社会资金的正常结算和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银行账户服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最基本的金融服务,是提供其他各类金融服务的基础。为维护社会正常结算秩序,保障各类经济主体能够平等的享受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存款人可以自主选择开户银行,但银行不得歧视和选择客户。《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存款人可自主选择银行开立结算账户。《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存款人符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规定的开户条件的,银行应为其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因此,按照现行账户管理制度,存款人可根据自己的客观需要和各银行服务质量的不同,自主选择开户银行,而银行应本着公平、平等的原则受理客户的开户申请,为客户办理结算账户业务。银行在受理客户开立结算账户的申请时,应根据账户管理制度规定的条件审核存款人的开户资格,不得在制度规定之外为客户开立结算账户设定其他限制性条件或歧视性规定,对开立结算账户这一基础性金融服务的服务对象进行排他性选择。当然,对于不符合账户管理制度规定的存款人,或者不按要求提供开户资料、不按规定履行开户程序的存款人,银行有权拒绝受理其开户申请。
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促进银行改进账户服务?
答: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是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可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按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自2003年起,人民银行对原有的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先后制定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严格执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现行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基本点,一是遵循存款人可以自主选择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原则,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二是明确了开立各类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人资格,使具有结算需要的各类组织均可以开立有关银行结算账户,办理转账结算。三是设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方便个人使用各类非现金支付工具。四是突破账户只能属地开立和管理的限制,存款人可根据需要在异地开立相应的结算账户。
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结算账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强调了“了解你的客户”原则,要求银行落实存款实名制的审核责任,对存款人开户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行进行审核;严格了对存款人支取现金的管理;加强了对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的监督和控制,建立了异常支付报告制度,加大了对违规开立和使用银行结算账户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建设运行了全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手段实施对账户开立和使用的监控和分析。从施行以来的效果看,基本达到既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又能对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实施有效监控的目的。
针对银行结算账户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完善账户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积极受理单位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服务咨询和举报(遇到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举报);满足经济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开户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查处和纠正中外资银行对单位和个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中设置门槛和歧视性规定等违反账户管理制度的行为,使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完)
上网时间:2007-1-16 17:29:00
第四篇:心灵之光读后感朱虹
《心灵之光》读后感
乐洞中小学朱虹
《心灵之光》里写道: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和你一起参与而不会伤害你;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离开你亦无需歉疚;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如果你对我也是如此,那么,我们的相会就是真诚而彼此润泽的。
在自我发展中,当觉得所有人不懂得我时,《心灵之光》是黑暗中的灯火,驱走灰色的苦痛。当孤独笔罩着我,我无法言语,无法讲述。那些独白说出口仿佛变了味,像是木乃伊遇到空气的腐化,内在的孤独与痛苦,愿是一种见光死的东西。而《心灵之光》一直陪伴着我,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痛苦,是的,痛苦无法被了解,我们能认同所有人的痛苦,却无法对任何一种被描述的痛苦感同身受。花开花落,怎知花没有自己的忧伤?而最重要的,是承认痛苦的存在,沉溺于任何一种情绪是最耗费能量的事,痛苦不是必然,而是选择。
在人际交往中,情绪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要怀有一颗大爱和宽容的心去与身边的人相处。爱是伟大的,永恒的,而造成伤害的复杂的关系和软弱的人。我们之所以沉溺在痛苦里,就是因为软弱。很多人觉得爱的反面是恨,但是恨只是软弱的爱。强迫自己“失忆”或者恨一个人,是不肯勇敢起来承认自己失去的现实。软弱的另一个方面,在于认为自己无从改变。想要改变痛苦的现实,首先要改变自己,而改变需要一个契机,还有成就这个契机的决心,心境和时间,《心灵之光》能不断促成心境的形成,为心灵旅途指引前路,亦让我不断自省,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
《心灵之光》这本书,不仅照亮我的内心,也让我看见许多温暖而美好的心灵。
在不断前进的路途中,我愿用积极、平和、灵活面对自己的人生,让心灵洒满阳光,温暖他人,温暖世界。
第五篇:广播影视中长期发展计划
1、广播影视是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和思想文化阵地,是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广播影视业历经几十年发展,积累和锻造了一定的物质、文化和人力基础,发挥着舆论导向、传播知识、普及文化等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事业产业的发展,广播影视业要在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数字浙江、平安浙江等我省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2、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全省广播影视业必须确立相应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和落实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广播影视业中长期发展指导纲要。
3、总体发展目标:到2013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广播影视业宏观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基本形成节目丰富、传输先进、功能齐备、事业繁荣、产业发达、充满活力、有序运营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广播影视新局面;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广播影视业经营创收突破100亿元,成为建设文化大省的支柱行业之一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增长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4、高举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浙江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为主线,逐步明晰广播影视事业、产业、行政、中介四类主体,建设公共服务、市场运作、政府监管和中介组织四大体系,积极推进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充分发挥广播影视喉舌功能和产业功能,努力融入我省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积极参与全省信息化建设,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广播影视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全面推进我省广播影视业发展,更好地为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6、坚持党管舆论。广播电视媒体要坚持正确导向,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全省工作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不断提供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和其他各类节目;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广播影视队伍。
7、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发展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事业发展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公益性广播影视事业的投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改善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主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来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8、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广播影视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以发展公益性广播影视事业为基础,以发展广播影视产业为突破口,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促进全省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奋斗目标
9、到2013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形成以宣传为主业,以广告经营为龙头,以网络经营为重点,着力发展广播影视节目和影视剧制作业,积极开发衍生产品,并向相关领域渗透的广播影视多元化运营新格局;广播影视的事业服务功能和产业产出能力显著提高,广播影视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广播影视产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全省广播影视业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10、事业发展目标:优化以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第一套(新闻或新闻综合)频率频道为主干,各专业频道科学定位,省、市、县层次化、多样化分工的节目布局和结构体系;完善以光缆干线网、微波、卫星传输、有线、无线覆盖为主,小无线、小有线、直播卫星为辅的综合性传输覆盖体系;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广播影视宏观管理和微观运行体系。
11、产业发展目标:优先发展广播影视主体产业,积极拓展和延伸相关产业,主动寻求合作产业,力争把广播影视产业培育发展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广播电视媒体在宣传与经营分开基础上的经营实体公司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放开搞活节目内容(国家限制的除外)产业;鼓励多元投资,实现影视产业跨越式发展;推进联合协作,加快网络产业发展。省级广播影视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中心城市广播影视产业具备辐射力,特色、重点区域广播影视产业具有较大规模,全省形成功能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以市场为纽带的广播影视产业组织体系、以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为支撑的广播影视产业技术体系。到2013年,基本完成对全省广播影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广播影视产业运营、发展模式。广播影视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效益显著增长,我省成为全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中最具活力、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广播影视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繁荣广播影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12、进一步提高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广播影视宣传始终坚持强化新闻节目的龙头和主干地位,增强重要新闻频率频道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不断推进和深化层次化、专业化分工;走媒体与频率频道整体品牌塑造与扩张之路,努力打造名牌媒体、名牌栏目、名牌主持,进一步提高收视收听率;努力形成以新闻或新闻综合频率频道为主导、专业频率频道各具特色、付费广播电视百花齐放的高质量节目体系。
13、繁荣广播影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继续实施精品工程,全面提高广播影视文艺作品质量;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走民族化、大众化、精品化之路;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具佳的精品力作,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化;到2013年全省争取完成200部(共5000集)以上电视剧,30部以上电影,80部以上广播剧,艺术质量跃上新台阶。
(二)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安全保障和质量监督体系。
14、切实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充分认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调度指挥机制,落实编制、机构等保障体系,充实应急队伍,完善应急预案,强化措施手段,加强应对演练,严防各类突发事件和破坏行为;强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安全监测、内容监测和技术质量监测)建设,省市县三级组建和健全广播电视指挥调度监控中心机构,确保政府监管的有效实现;进一步加强“西新工程”项目管理,大幅度提升广播实验能力;坚定不移地贯彻“不间断、高质量、经济安全”的运行和维护方针,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系统自动化程度;完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技术维护规范和运行标准,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监管机制,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技术运营维护管理和安全播出水平。
(三)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
15、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基本实现节目采集、编辑、制作、存储、传送、播出、分配等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和媒体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新体系,满足卫星、微波、地面广播电视和有线传输发射的需要,完成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监管平台的建设和开发。到2013年,完成市级广电中心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微波电路数字化改造,有条件的市级台争取节目卫星传输;各市县的城域网完成有线联网和接入网改造,并积极采用ip等技术,努力实现广电网“双向”、“智能”、“综合”目标,同时探索与通讯、互联网等三网业务的融合;基本完成全省乡镇的光缆联网,基本实现有线广播电视行政村与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按照城乡协调发展的总要求,结合下山脱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的通村率和入户率,积极开展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实现广播“村村通”;全面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力争使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
(四)加快科技创新,扩大广播影视高新技术应用。
16、大力拓展数字广播电视业务,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广电为主实施的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框架,建设电子政务类、经济服务类等各种信息平台,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XX年底前全省各市开通数字电视,2013年全省城区基本完成有线广播电视“模转数”整体平移,各市、县本级和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基本普及数字广播电视业务;加强对有线数字付费广播电视和数据增值业务市场的调查,按照市场需求拓展业务数量、优化品种和结构,培育和形成以节目和数据服务经营的新机制;推进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电子党务、政务、远程会议系统、股市行情、书刊报讯、娱乐消息、行业信息等数字化技术运用和开发,同时为发展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银行、网上购物、视频点播、音频点播等综合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17、积极试验新技术,发展新媒体。抓紧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实验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争取在2013年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跟踪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积极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实验;在数字中波广播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为培养数字广播用户市场打下基础;鼓励和发展移动电视、分众电视、手机电视、宽频电视等广电新媒体,积极培育新媒体市场。
(四)制定和完善广播影视相关法律规章。
28、重视广播影视法规政策的研究和制订。按照广播影视事业、产业中长期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修改和建立健全广播影视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管理;依据广播影视业中长期发展进程和实践情况,及时起草、修改《浙江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浙江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办法》、《浙江省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实施细则》等法律和规章,出台《关于加快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影视产业基地暂行管理办法》、《浙江省移动电视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广播电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强化广播影视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力。
(五)完善和落实广播影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29、按照xx大要求,提出和完善扶持广播影视事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特别是重点扶持重要新闻媒体、重要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政府贴息贷款和金融业的各种贷款、融资方法,为数字、付费广播电视和网络增值业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方面已经明确的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经济政策,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广播影视“事转企”等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0、拓宽投资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拓宽影视文化企业投资融资渠道,特别是要拓宽适合影视文化企业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信贷支持方式和贷款担保方式,建立多元融资体系;消除影视文化市场内部壁垒,建立公益性影视文化项目、大型影视产业项目政府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对各类影视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参与影视文化市场竞争;鼓励影视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若干股份制企业上市,以增强实力,壮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