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岭镇人民政府关于调查统计应急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贯岭镇人民政府关于调查统计应急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福鼎市应急办:
为认真做好我镇应急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摸清我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一步完善我镇“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根据鼎政办[2007]29号文件《福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查统计应急体系建设情况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调查统计,现将情况反馈如下:
一、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1、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系统。
根据贯政[2005]33号文,确认我镇各地质灾害点责任人及监测人。其中:我镇共有地质灾害点6处,涉及贯岭村的江家洋和战坪洋自然村、排头村的排头岔自然村、茗洋村的洋山仔自然村、西山村的骆驼自然村、军营村的军营里自然村等六个自然村137人,房子25间,总资产100多万元,这些地质灾害点目前较为稳定。针对这些地质灾害点,我们已建立健全相关村的监测网点,落实责任人和监测员,以加强日常的监控工作。同时,要求各监测员发现新地灾点要随时上报,以便工作的落实。
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
①根据贯政[2007]33号文,建立贯岭镇抗台防洪预案。
②根据贯政[2005]81号文,成立各村防汛抗灾巡查队伍。
3、关键基础设施监测监控系统。
根据贯政[2007]33号文,调整充实镇三个小二型水库的包库领导和镇抢险突击队,确认相关人员有关水库安全责任。
二、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
1、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
①根据贯政[2007]26号文,调整充实镇森林防火指挥部,成立以镇长为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常务副指挥,林业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布值班电话的森林防火指挥系统。
②根据贯政[2007]11号文,调整充实镇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成立以镇长为主任,人大主
席为副主任,确认镇安办主任的安全生产专业指挥系统。
③根据贯政[2005]96号文,成立贯岭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卫生院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的公共卫生专业指挥系统。
④根据贯政[2007]33号文,调整充实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以镇长为总指挥,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指挥,水利工作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布镇防汛抗旱值班电话的专业指挥系统。
2、灾害应急救助信息与指挥系统。
①根据贯岭镇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全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进行分解,落实安全生产内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要求各相关单位以及各村要定期向镇安办汇报各自的安全生产情况,镇安办采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单位和村进行安全生产专业检查。
三、应急队伍建设
1、公安应急队伍。
贯岭镇派出所民警4人,临时人员2人,保持24小时值班制度,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能及时协同镇领导、干部赶赴现场。如遇警力不足,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统一调配,存在人员办公经费紧缺等实际困难。
2、专业应急队伍。
①根据贯政[2005]81号文,成立各村防汛抗灾巡查队伍。
②根据贯政[2007]33号文,成立贯岭镇防汛抗旱应急队伍。
3、企事业单位专兼队伍。
①森林防火义务消防队12人。
②民兵预备役应急队伍26人。
4、应急专家队伍。(无)
5、应急志愿者队伍。
①青年志愿者38人。
四、物质保障能力建设
1、应急物质实物储备。
①民政办棉被50床,帐篷22顶。
2、应急物质生产、加工企业数及生产能力。(无)
五、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1、交通运输综合协调机构。
①依托福鼎市愤怒关交警中队,可确保镇域范围交通畅通。
2、公路、水路紧急运输保障能力。(无)
3、重点林区防火道路网密度。
贯岭目前尚不存在大型林场。
六、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1、公用通信网。(无)
2、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无)
3、应急指挥调度通信网。(无)
七、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1、事发现场恢复能力建设。
镇供电所基本可满足镇供电线路抢修。
2、调查评估能力建设。(无)
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1、应急技术支撑系统。
目前,我镇卫生系统已初步具备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中毒等监测、检测、检验能力。
2、应急关键技术研究。(无)
3、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无)
九、培训与演练体系建设
1、专业培训演练基地。(无)
2、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无)
十、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示范项目。(无)
我镇应急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主要有:
1、财政缺口大,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经费缺乏。
2、缺乏专业技术支撑,解决疑难和关键性问题能力有限。
3、各级预防机构的基础性建设薄弱,物质储备少,现场处理能力不强。
4、基层工作者待遇较低,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贯岭镇人民政府二OO七年四月十日
第二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截至2011年底,我校共制定了《火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拥挤踩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危险物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传染病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12个专项应急预案。
2、2011年3月14日全体师生进行了防火疏散演练;
2011年5月10日全体师生进行了拥挤踩踏应急演练;
2011年6月15日进行了外来暴力应急演练;
2011年9月9日全体师生进行了防火疏散演练;
2011年11月20日进行了外来暴力应急演练;
3、2012年预案演练计划
2012年3月26日全体师生防火疏散演练功
2012年4月25日外来暴力应急演练
2012年5月30日全体师生拥挤踩踏应急演练;
2012年9月9日全体师生防火疏散演练;
2012年11月10日外来暴力应急演练。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确保预案管理的责任具体性
学校高度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
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把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我校建设的大事来抓,落实各处室、各年级组、各班级管理责任,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与各班级、各任课老师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全校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安全责任网络。建立健全了由校级领导——各处室主任——班主任形成的“三级安全保卫网”,层层抓落实,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负责人的责任。如水、火、毒、电由总务处负责,安全教育、课间管理、体育活动由教导处负责,值班由门卫负责。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确保了预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具体性。
2、群策群力,确保应急预案内容的针对性
为切实提高总体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指导作用,学校成立了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统筹安排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为使应急预案更合理,更具有操作性,我们对应急预案实行了动态管理,征求各职能部门在应急预案建设方面的建议,并根据应急演练的实践进行修订、补充,多次与县消防部门、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门进行联合演练,总结分析演练中的不足,完善现有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确保了应急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制定了《火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拥挤踩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危险物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传染病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12个专项应急预案。
3、职责明确,确保预案管理的过程有效性
学校共有师生3000多人,为了更好的使全体师生在应急事件中做到快速反应、忙而不乱,一是学校把应急预案中的内容逐渐贯穿于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各班以预案中的路线上下楼,各楼层拐角处明确负责教师的职责并张贴上墙,使师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牢记了疏散路线。二是学校成立了抢险救援队和灭火救援队,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并经经验丰富的消防退伍战士负责培训和训练,确保了应急救援队伍的有效性。三是在应急预案演练中,学校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职责,明确了每个人员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四是学校成立了应急预案管理小组,按照分工进行预案的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了预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4、加强宣传,确保预案管理内容的普及性。
学校立足基层,依靠师生,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学校注重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利用会议、橱窗、黑板报、调查问卷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提高师生维护公共安全的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力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组织专业老师进班级及学生宿舍举行应急知识和技能讲座,发放各类宣传单,力争达到尽人皆知的效应。学校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严格把好食品进货、操作、存放及销售关,强化饮食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证了师生饮食安全。营造了“人人讲安全文明,处处讲安全文明”的浓厚氛围,确保了预案管理内容的普及性。
三、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应急预案演练难以真实布置场景,演练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建议
1、应急预案演练应突出其突发性,即提前学习演练内容,不告之演练时间;
2、应急预案演练应协调各部门确保安全;
3、应急预案编制应由专业部门申核,如消防大队、药监局等。
第三篇:关于开展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情况调查的报告
关于开展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情况调查的报告
临沂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为认真落实好《关于开展全市市属国有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积极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
1、应急预案制定编制情况
为全面提高我公司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司职工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促进公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公司研究,于2006年8月制定并印发了《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应急预案》和《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防汛应急预案》。并要求分公司、项目部都要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应急预案。
2、2011年应急预案演练情况
自2007年以来,我公司按照所制定的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先后共实施演练12次,其中由总公司组织的演练6次,项目部6次,参加市应急预案演练1次,市防汛应急预案演练4次。2011年公司组织应急演练和防汛演练各一次,在演练过程中坚持从实战出发,各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本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业务特点积极参与演练活动,通过演练,公司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按计划2012年组织应急和防汛演练,计2次。
二、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情况
目前我公司有应急队伍50人,防汛应急队伍30人。近年来,针对公司实际情况,按照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等应急管理主要环节的不同要求,进一步加强调研规划应急体系的建设,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时间,并结合ISO体系不断修订完善。
2、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做法、措施和经验
在预案体系建设上,公司主要是成了以下做法
①加强应急体系组织领导,成了以总经理为主应急领导小组,定职定岗,责任明确。
②定期培训,定期演练。制定培训、演练计划,结合实际情况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演练一次,重点工程项目必须培训、演练,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③加强完善,在每年预案演练结束后或遇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都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便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
④保障有力,每年的演练经费、物资储备经费都列入公司预算,专款专用,对到期储备物资、设备定期更换,损坏物资及时修复保证了应急预案的实施。
三、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是个别工程项目制定的应急预案考虑得还不够细,还存在一些疏漏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分公司、项目部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对制定应急预案及演练不积极,存在应付和侥幸心理。
2、是通过演练发现,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配合能力不够强,缺乏沟通呼应和密切配合,应急协作能力不高。
3、是个别部门领导干部认识上还不到位,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重视不够。
4、分公司物资保障应对不足,平时检查力度不够,损坏设备得不到修复,短缺物资得不到补充。
四、加强应急预案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落实领导责任制,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2、建立应急信息平台
加强信息管理,构建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保障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处理。
3、加强队伍建设和后勤物质保障
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坚持以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
力。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力度,对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经费给予保障。
在今后工作中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将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保障公司和谐、稳定发展。
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第四篇:关于加强乡(镇)农科站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
关于加强乡(镇)农科站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
铁岭市农委主任那永平
为推进全市农村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支持保护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遵照省农委的要求,市农委责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市农委种植业科和科教科共同组成专门调研小组,对全市乡(镇)农科站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目前全市乡(镇)农技推广(农科站)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市乡(镇)农技推广(农科站)体系现状
1、人员现状
铁岭市现有乡(镇)农科站96个,核定编制700个,实有人员1060人,超编360人。
2、业务开展情况
据调查,全市乡(镇)农科站的业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而且形势严峻。按照工作运行情况分组,全市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能够正常开展业务工作型。全市有10个农科站,占总数的10.5%。其能够维持正常开展业务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农科站长业务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当地财政部门的支持。
二是勉强维持糊口型。全市有36个乡(镇)农科站,占总数的37.5%。这部分农科站完全依靠从事农资经营收入来维持农科站人员的基本工资,但不能保证全额发放,更解决不了开展正常业务的所需经费,导致业务工作无法开展。
三是完全丧失造血功能型。全市有50个乡(镇)农科站,占总数的52%。农科站本身无经营性资产,又无经营能力,职工全部放假,大多数职工只能靠从事经营活动和二、三产业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昌图县33个农科站当中有31个属于这种类型。
通过调查,目前全市大多数乡(镇)农科站已无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而是为了生存从事经营或从事二、三产业。全市乡(镇)农科站基本呈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瘫痪局面,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农科站原隶属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从人、财、物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人民政府以后,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仅是业务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局面失调。即使是安排部署了一些常规的工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只能先请示县政府,经同意后,再以县政府名义传达到乡(镇)人民政府,最后再由乡(镇)人民政府部署到乡(镇)农科站,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体制不顺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而且体现在用人和资产管理上,一些地方乡(镇)人民政府忽视和淡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科站工作人员常常被政府抽调。同时由于缺乏监督管理,乡(镇)农科站的资产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有的地方出现“转租”或“拍卖”农技推广机构财产问题。
2、经费短缺。据调查统计,在全市96个乡(镇)农科站中有16个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年拨款67.2万元,乡均4.2万元,但均是人员工资。相对比较好的是铁岭县,该县共有15个乡(镇)农科站,其中:有13个农科站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2个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全市有26个乡(镇)农科站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年拨款额52万元,乡均2万元;有54个乡(镇)农科站为自收自支单位,年创经费112.5万元,乡均2.1万元。据各县(市)区填报,全市乡(镇)农科站年需人员工资及经费总额1162万元,而目前能够解决的仅为231.7万元,年缺口930.3万元,乡均9.6万元。
造成人员工资及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财政包干体制不合理。如:昌图县在1989年将乡(镇)农科站的人员工资及经费定为24万元,一直到现在无论是人员增加还是工资上调,定死一个基数从来没变过。现在昌图县33个农科站,编制为314人,实有人数634人,年需人员工资及经费667.9万元,年经费缺口619万元。二是人员过多。据调查统计,现在全市乡(镇)农科站平均每站有干部职工11人,个别农科站多达140人。乡(镇)农科站本身解决不了庞大的人员工资问题,县、乡财政也无力解决。三是市场经济原因。90年代初,国家放开农资市场,农科站由过去的垄断经营变为社会广泛参与的一份子,造成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甚至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拖欠工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近5年,总计拖欠工资3417.6万元。仅昌图县就拖欠乡(镇)农科站在编人员工资就达1884万元,这也是造成该县农科站干部职工多次越级上访的主要原因。
3、职能不清。按照1993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乡(镇)农科站的职能是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等。而现在全市多数乡(镇)农科站仍然以生存为第一要务,开展与农业有关的化肥、农药、种子、苗木、薄膜等经营服务活动,而做为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却无人问津。全市农技推广系统共有人员1060人,而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却多达960人,占总人数的91%。许多乡(镇)农科站已纯粹变成了农用物资的经营部门,造成农业技术推广与农资经营服务相混淆。
4、机构设置不合理。我们当前的乡(镇)农科站经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按区域面积划分的基本框架。但随着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现行的机构设置已远远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农业产业化上,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努力,现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昌图县已经形成了以付家、后窑、古榆等乡(镇)为主体的花生专业区;以大洼、东嘎、四合等乡(镇)为中心的马铃薯专业区;开原市已形成了以八宝、庆云堡等乡(镇)为中心的水稻种植区等等,如果在机构设置上不打破乡乡建站的局面,是很难与快速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相连接。
5、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一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失调。据调查统计,全市乡(镇)农科站,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为218人,占总人数的2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36人,占总人数的3%;二是年龄普遍偏大。现在全市乡(镇)农科站人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三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受经费等因素限制,使农科站工作人员既不能走出去学,又不能请进来教,致使现行的农科站干部队伍掌握常规技术的多,懂得新技术的少。
6、资产流失严重。94年以来,全市乡(镇)农科站资产总量呈现锐减趋势。全市截止到2004年底,全市乡(镇)农科站的资产总额为1272.2万元,乡均13.3万元,总额比94年减少了729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24.5万元,乡均11.7万元,总额比94年减少了438.5万元,乡均减少4.6万元;流动资产总额为147.7万元,乡均1.53万元,总额比94年减少了553.4万元,乡均减少了5.8万元。债权总额为1784.8万元,乡均18.6万元,总额比94年减少了47.2万元;债务总额为6277.6万元,乡均65.4万元,总额比94年增加了3560.1万元,乡均增加了37.1万元。全市乡(镇)农科站现有家底-3183万元,乡均-33万元。现在全市乡(镇)多数农科站已呈现“资不抵债”状态。
7、改革配套措施不到位。我市于2004年5月份已着手开展了全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而且市委、市政府“两办”相继下发了《铁岭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铁委办发[2004]26号文件)和《铁岭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下岗分流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核心内容是:将农科站、农机站等涉农类机构合并,组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公益性)和农村经营贸易服务站(经营性),同时,对各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涉农类编制数进行了批复,要求在编内人员中竞聘、定岗,对竞聘到公益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的人员,其工资及经费由财政供给。同时对分流人员也制定了一些鼓励和支持政策。经调查,现在全市各县(市)区已陆续召开了会议,而且下发了文件,给各乡(镇)确定了涉农类编制。但据我们了解,由于地方财力的原因,目前改革的关键问题并没有解决,如:对竞聘不上的分流人员如何安置等等。现在市县两级无力解决,矛盾都集中到乡(镇)。基层农科站同志反映,无论是让我们搞经营还是下岗回家,最低应该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并办理养老保险和买断工龄。经匡算,全市共需3682.6万元。而省政府对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仅给配套资金1700万元,资金缺口相当大。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不仅影响到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会妨碍社会的稳定。
二、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现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多元化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主要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企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技术协会。从它们自身的利益取向上看,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作为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政策的实施者,是以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后两者则是作为有理性的经济人所从事的推广活动,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后两者是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重要补充。因此,我们进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改革过去的一元化的农技推广模式,同时也要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服务组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二是要培育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组织,由原来的间接供货为直接供货和间接供货相结合,经营销售和推广服务相结合,多方面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三是培育农村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经济能人、专业协会的作用;四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充分依靠农业科研单位拥有科研成果的优势,走育、繁、推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之路;五是抓好科技示范户,结合科技入户工程,每村建立几个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建立联系点,将他们的试验点作为“技术示范橱窗”,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了千家万户。
(二)改革现行的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使其尽快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1、合理设置机构。一是组建农技推广专业区域站。全市应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行政区域乡乡建站的模式,改为以优势主导产业专业区跨乡(镇)建站,经征求县(市)区意见,全市96个农科站将合并成为30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其中:昌图县建立10个区域站;开原市建立5个区域站;铁岭县建立4个区域站;西丰县建立7个区域站;铁岭市经济开发区、银州区、清河区和调兵山市各建一个区域站。二是组建农资经营贸易服务站。全市设26个,彻底实现公益和经营性服务职能相分离。
2、优化组合人员。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科学设岗、因事设岗,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实行竞聘上岗、末位淘汰、绩效挂钩。每个新组建的农技推广专业区域站定编15名,全市可安置430人。县农业中心部分业务骨干可充实到乡(镇)区域站工作。区域站工作人员由终身制变为竟聘制,聘用期为3年,对竟聘不称职人员可以随时解聘。
对于新组建的农资贸易经营服务站,每站定编5人,全市可安置130人。经营服务站人员待区域站编制出现空缺时,通过竟聘可优先充实到区域站工作。
3、明确性质、职能。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的性质:是县设在基层的具有公益性职能的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新型的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其职能: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的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疫,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贯彻实施农业标准,支持和扶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产后服务等公益性职能。
基层农资经营贸易服务站的性质:是县设在基层的具有经营性职能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职能: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物资经营服务,实现工资及经费自给自足。
4、明确管理权限。区域站作为县农技中心派出机构,将区域站的人、财、物合理配置后,直接归属于县农技推广中心管理,以便强化区域站开展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5、保障改革配套资金。建立区域站以后,全市需改革配套资金7295.6万元,一是区域站建设的启动资金。经测算,每个区域站建设需启动资金100万元,全市需3000万元;二是区域站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新组建的区域站共有430人按县级工资标准,每人每月800元计算,年需工资总额413万元,其办公经费每站每年按5万元计算,需150万元,合计563万元。此资金应纳入县级财政当年预算,予以全额供给;三是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对项目县,县级财政应按推广成果来进行资金补贴。四是拖欠工资问题。全市需3417.6万元。五是农资经营贸易服务站人员的基本待遇问题。由于这部分人员是靠经营服务收入开支,使工资收入失去保障,全市应对其统一纳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范畴。六是下岗人员生活保障问题。组建区域站和经营贸易服务站,全市下岗人员达514人,这些人是失去了基本生活来源,为此,改革后,应参照企业职工标准为其办理买断工龄,全市匡算需240万元。以上资金目前能够解决的仅为119.2万元,缺口7176.4万元,需省、市、县合力解决。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建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全市乡(镇)农科站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核查,划清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严禁将国有资产变卖或抵债。评估后的资产由财政主管部门备案和管理,任何部门不得挪用或平调。对原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房屋等固定资产已被乡(镇)政府卖掉的,乡(镇)政府或是还款,或是还原面积,原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债权、债务留给乡(镇)自行处理。
(四)抓好农技推广基地建设,增强科技试验示范功能
区域站建设中应将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与区域站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区域站的同时,当地政府应为每个区域站解决30-50亩的土地做为试验田,并通过农业科技试验田,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给农民,起到“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的作用,以促进农民增收。
[邱辉参与调研]
第五篇:xx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xx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根据《关于开展全县应急案体系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
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分管副书记和党委委员为副组长的xx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同时督促各部门抓好部门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从镇直各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了xx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党政办公室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各项应急预案的编修和演练工作。目前,全镇的总体、专项部门、学校、幼儿园应急预案已基本完成编制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镇共编制应急预案27个,其中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应急预案8个,部门应急预案18个。
根据制定的应急预案,我镇突出预防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动物疫情、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等重点,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2011年内共开展3次应急演练,其中镇人民政府组织1次,镇中小学组织1次,镇直各单位组织1次。2011年镇内共举行重大活动2次,制定重大活动预案2个。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应急预案的编制上,对应急预案体系认识不足,仅限于制定上级政府、部门安排的预案,结合实际制定的比较少,部分内容没有制定预案,比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部分应急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二是应急演练上,次数偏少,效果有待提高。三是向公众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还不够。
三、建议
乡镇做为最基层的单位,人员少、专业性技术不强,应急工作实践不多。在组织业务工作培训时,受工作范围、实践活动、业务层次等所限,影响效果的提高。建议县应急办组织适当的培训交流,促进乡镇应急响应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进一步分析、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大力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二)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工作,各镇直部门、各村、各企业和中小学、幼儿园,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不断加大对群众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研指导,规范业务操作,进一步实现应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xx镇人民政府应急办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