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无以言说的孤独——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那无以言说的孤独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过年回家,预感会很无聊,就把刘震云先生的《一句顶一万句》下载到手机上。初闻这本书,源于这是一部茅盾文学奖作品。乍看书名,我还以为是一部描写文革的伤痕文学呢。文革期间,庄幽公曾谓:太祖之言,一句顶一万句。但翻开一看,全然和文革木有关系。过年在家每个寂静的夜晚,我贪婪的浏览着电子书,每每把眼睛看的无比酸涩的才关掉手机,倒头便睡,这倒有些我小学六年级时看《三国》那如痴如醉的神韵。
纵观全书,言辞清新,简约凝练,丝毫无赘余之感,震云先生驾驭语言的水平可见一斑。
全书看完,我的总体感觉这部小说是在描述一种心境,那就是一个苦行僧怀着一颗浓浓的乡愁寻找心灵归宿的心境。
在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已经有了很大的障碍,这种障碍和关系的亲疏和距离的远近无关。亲如父子会因言语不和反目成仇;爱如夫妻会因无法交流同床异梦;亲如兄弟会因彼此不懂而分道扬镳。在作者的笔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冰冰的,而冷冰冰的根源在于无法有效的言语交流,更直白的说,是彼此的言语无法直击对方的心灵,无法了解对方真正在想什么。
对于一个有信仰的人,当他感到孤独无法言说的时候,他可以向真主说,向上帝说,向太上老君说,向释迦摩尼说„„,但对于一个
没有信仰或者信仰不够强大而坚定的人来说,这种无法言说的孤独是致命的,是需要宣泄的。
有时,我们喜欢一个人,也许没有什么原因,唯有和他在一块时意气相投,志趣相近,简单的说可以痛痛快快、直言无忌的说话,彼此不用过多的顾虑,即使两人都不想说话,呆在一块也丝毫不显尴尬。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延津就是钱钟书笔下的《围城》。杨百顺出延津、牛爱国入延津,都是去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寻找一种让自己活得坦然、舒心的理由。杨百顺以为出延津能够找到他想要的东西,牛爱国以为入延津能够找到他想要的东西。结果貌似都不大满意,杨百顺找到一个勉强能够和自己对上脾气的小孩——巧玲,然而最后却丢了;牛爱国则在延津只打听到罗长礼的传说。
从杨百顺到杨摩西,再到吴摩西最后到罗长礼。这是同一个人,对于他而言,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可有可无的符号。如果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喜欢听一个叫罗长礼的人喊丧的话,其他的都不重要了。到晚年,当他回想当时出延津的动机时,他想到了罗长礼,正是这个人,让他踏上了出延津的路,同样也是找寻的路。
整本书的主人公其实是两个人,上篇的主人公是杨百顺,下篇的主人公是牛爱国。中间起串联作用的是上篇中的巧玲,也就是下篇中的曹青娥。算起来是三代人,巧玲同样也是孤独的。作者在这里其实是想用长达三辈人的跨度去描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自古以来都是孤独的,不是到哪一代或者哪一辈才有的。这种无法言说的孤独累及我们过去的祖祖辈辈及将来的子子孙孙。
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由此,我们突然发现,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其实,想想现在,我们依然孤独,你可能会找一个人陪你一起孤独,也可能一个人孤独,但孤独的现状究竟无法避免。我们无法准确的从别人的语言中获得那些掏心窝子的信息;同样,我们的种种思考也无法让别人真正懂得。于是,人与人之间只能物理上很近但化学上却不反应的活着。这是很累的。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但这样的狂欢有时显得特别单调,特别凄凉,特别无力。在人潜意识里总希望能够遇到一个可以掏心窝子的人同他一起孤独、一起狂欢。正像全书最后的那两个字“得找”,找到可以说的来的那个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迅翁如是说,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样的知己再有幸是红颜色的,那我就真的此生无悔了,哈哈!
第二篇: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世间万物好像都似一个圆,无论怎么绕,最终还是会绕回来;不管你走得多远、多久,最终还是会回到最初的地方。
看完整本书,心中不免有些没落。不为结局好似未说完,只为看完书后,突然觉得心头空了,感觉过去的认识、认知好似沙雕的城墙,大风吹过,所剩无几。自己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如此这样问自己,竟一时找不到答案。
书中说了许多人,讲了许多事,有许多在现实看来是违背道德,违背信义的。但你在这些人与事中也不免看到了他们不得以的初衷,不为外人所知的苦楚。他们只是听从了心里的念头,心里的想法。他们期望的是一个能与自己“说上话”的,真正明白自己,了解自己的人,只为这“一句话”。“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句话,能让陌生人成为朋友;一句话,也能让朋友成为仇人。“士为知己者死”这个知己又岂是人人能够遇到的呢?书中的人好似没有几个真正找到了能与自己说上话的伴,每个人都是那样的孤独与寂寞,有些话不敢说,是因为有现实的利益羁绊着;有些话不能说,是因为有礼仪道德约束着;有些话不想说,是因为有认知水平比较着。当吴摩西最后看到吴香香和老高之间,那自己从未触及到的亲密时,他突然不恨,也不再寻找了。他开始了他自己的新生,他不再是“吴摩西”,他也不是“杨百顺”,他成了他自己的“罗长礼”。“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活在当下,我们还有希望,我们可以选择快乐的孤独着。
书中众多人物中唯一不曾孤单的人是“老詹”,也许世人觉得老詹很孤独,他背井离乡,传教也只发展了九个信徒,到最后更是客死异乡。但我觉得他并不孤独,由始至终一直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与他如影随形,这就是他的主。正是因为有这一直支撑着他,支持着他的主,所以他并不孤单,直至最后他的心里还有一座属于他自己的教堂,这就是所谓的信仰吧。
记得欧董您有一次开经理周会时提及过中国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没有信仰的族群,您也不止一次提到信仰的力量。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您嘱咐我要仔细,认真的看,看我是否能悟出些人生的道理。我是个死脑筋,有时候明明知道答案,但若过程我未想明白,这答案我也会舍弃。我开始想,您想借由这本书告诉我的“信仰”究竟是什么?信仰的本质是相信其正确,甚至宁愿相信其正确,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所以,信仰无所谓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坚持这种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托。信仰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假定。人,就其本身来讲没有意义,人的意义就在于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意义,不同的人设定有不同的意义,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普遍的人生意义。设定的人生意义的丰富性,决定了信仰的丰富性。塞缪尔〃斯迈尔斯的《信仰的力量》曾提到“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您曾跟我说过:人要有欲望,人一旦
有了欲望,就有了行动的理由与动力。在我看来,这欲望似乎是信仰的依托,信仰让人们有所追求,有所向往,有所寄托,而追求、向往、寄托的便是人的欲望。
写到这里,发觉没落的心情开始豁然开朗。为什么会没落,其真正原因是发现自己也不曾有过信仰。当今社会,有太多太多与我一样,将一切看得淡然,缺少追求,缺少强烈的欲望与斗志的人们。我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们既默默无闻,也默默无为。我们空有一张企图创造成绩,创造奇迹的嘴,却没有付诸行动,视死如归的心。那是因为我们缺少信仰,缺少追求。真正的信仰并非仅仅是思想上的,他会影响人的行为,影响人的感情,影响人的一切。
柏拉图说: “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试想一下,如果这世上人类连“想”都失去了,我们还剩下些什么?也许,我现在需要的信仰就是“想”,真正意义的“想”。“想”字后面接的常常是动词,“想到”、“想要”、“想念”等等,这些“想”就是真正意义的“想”,真正意义的“想”的身后紧接着的一定就是行动。而我将依靠我的“想”,去相信自己有价值,并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寻找着能在人生道路上指明方向,给予支撑的力量。也许若干年后,我可以再交给您一遍《一句顶一万句》的读后感,到那时,就不会是寻找信仰,而是信仰给我带来的力量。
人们往往在无力改变别人的时侯,开始改变自己。当今社会人类能轻易改变自己的理想,能轻易改变自己的容貌,甚至连性别都能轻易改变,但我们却忘了改变也是唯一不能由外改变的东西——思想。思想是由心而生,由内而发的,思想是行动的先驱。我们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思想,人才能有真正意义的改变。也许,我现在需要的信仰就是相信自己有价值,并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以上是我读完《一句顶一万句》的一些感想,如有不妥,还请欧董批评指教。
我们若凭思想而战斗,就有双重的武器。“人生最遗憾的, 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第三篇:读《享受孤独》有感
读《享受孤独》有感
六(6)班吴明燕
今天我读了《享受孤独》这一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本文主要讲了一位叫拉托奥的学者独自去考察遗留的部落。起初,他非常孤独想逃离这个部落,但是他走不出去,他想通了,继续留在这里做生活研究,最终,他在这个部落发现了艾滋病症状,对人们做出了很大贡献。
我体会到了文中的伟大学者拉托奥的思想。享受,不是一件坏事,懂得开朗乐观的面对事情,并勇敢地向困难发出挑战,征服者就是自己。文中的拉托奥在遗留的部落里,没有人可以很好的和他沟通、谈话。他天天对着一群不知何时就会对他发起攻击的野人,他的内心极其恐惧。在这个部落里,孤独、寂寞和恐惧会变成慢性的毒药,让人发疯。而想通了这一切的拉托奥却只是笑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拉托奥早已将这一切,变成一种植物,变成了一个花园,变成了一个快乐。
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拉托奥的心态呢?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会享受,在学习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知道学习的快乐。现在我们还没征服学习,学习就已经把我们控制了。所以我们更要让学习成为我们的快乐。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我们做一些解方程的练习题。我对解方程不是很熟悉,所以平时很少做。我想着,完了!于是勉为其难的硬解了几道题,妈妈检查的时候,发现我解方程全错了,于是叫我重新做。妈妈一题一题的给我讲,慢慢地我就觉得解方程挺有趣的。了解过方程后,以后的学习上就更喜欢做解方程的题目了。对呀,乐观的去享受学习吧,学习在你眼中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数字了!享受是一种很好的人生态度,试着享受生活,那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精彩。
第四篇:读《顶碗少年》有感
读《顶碗少年》有感
今天,我学了一篇叫《顶碗少年》的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少年在剧院里给大家表演顶碗。第一次,不小心碗掉在了地上,但他朝大家鞠了一躬。第二次,他还是失败了,但是他还是没有灰心,像第一次一样,还是朝大家鞠了一躬。第三次,他成功地把碗给顶起来了,那一刻,他微笑着看着大家,而台下呢,则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文中的顶碗少年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在第三次成功了,这正明了那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没错,不论是什么事,有了失败才会成功,这是真理。
在现实生活当中,因为我的体育差,每次考试只有B,所以妈妈让我在家里练习体
育。一次,我练习投篮。第一次,没进。第二次,还是没进。第三第四次……全没进。我灰心了,垂头丧气地坐在椅子上,不投了,可是,我想起了顶碗少年,他不是也是失败了才成功的吗?只要我努力练习,我就一定会投进去的!于是,我重新拿起了篮球,朝篮框里投去,这次,我只差一点点了。于是,我再拿起篮球,又把球向篮框投去,这次,我成功了!这一刻,我真正地体会到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含义。
是的,只要你努力了,你就一定会成功,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垂头丧气,你要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
第五篇:读《顶碗少年》有感
读《顶碗少年》有感1
今天学习了《顶碗少年》这一课,我感受很深。
顶碗的少年,在第二次失败时,显然有些要放弃了,如果不是那位老人,或许他不会有成功。
其实失败算什么呢?不管是在学习上,工作上,事业上,哪有不经历失败却能成功的人呢?取得成就的人,不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不断地前进才会有不断地成功的吗?有了成功,失败又算什么呢?
在生活中的曲折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但是我们不能被它们吓倒,做生活中的懦夫,我们应该以成功为目标,不断的超越自己,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去努力。别人说的话更不能吓倒我们,他们说就让他们说去罢,说个够,等到成功时,他们还有话说吗?——没有,因为我们成功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的人都是从风雨磨难中走出来的,没有一路都是成功走来的人,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走来,跌得再疼也要爬起来,这样你还不是输家,如果你放弃了,那么你就彻底的输了,而且是输给了自己,你将输得很惨很惨,没有人能再给予你帮助了。
读《顶碗少年》有感2
今天,蝴蝶老师带领我们学了《顶碗少年》这一课,下面我来跟大家谈一下我的感受。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英俊的.少年在马戏团表演杂技,表演了许多高难度动作,但总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上做不好,站在一个队员身上表演连续失误(一连两次),经过不懈努力,最后在一位老者的一句话下取得了成功故事。
我觉的在他失败了第二次后,一定会向观众鞠以后就会走下舞台,开始下一个节目。不过还好被一位老者的一句话“可能是失败乃成功之母”给挽救了回来。真是千钧一发呀!要不然这位少年一定会万分沮丧的。
说到这里,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不是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比如说我爸爸妈妈让我学骑自行车,就把我自行车两边的平衡轮给去掉了。把我带到文化宫让我练习骑车,我想“不就是骑个车么?别人骑都那么简单,我也行的!”我像个将军一样上了车我刚骑了没多远就摔了个“驴打滚”但是爸爸妈妈还是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并且还说:“不要怕!失败乃成功之母!”就这样我慢慢地学会了骑自行车,最后甚至成了骑自行车的高手呢!
所以让我们学习顶碗少年那种敢于面对失败,敢于战胜困难,永不服输,一往直前,最终取得胜利的勇气吧!
读《顶碗少年》有感3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我坐在窗前思考一道数学题,最后我放弃了。我开始预习课文《顶碗少年》,顿时我心潮澎拜起来。
这一文主要讲,在一次杂技表演中,一位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表演失败,最后经受住失败取得成功。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表演,使我们体会到少年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我不禁被他这种精神所感动,不禁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
在敬佩的同时,我也不禁惭愧的低下了头。我想到了刚才:我开始信心满满的写了第一种方法,可经验算却是错的。我并没有放弃,我又从新写了N遍,可都是错的,我不禁皱起眉头,摇了摇头嚷着:“不做了,太难了。”唉!要是我面对困难、面对失败能不放弃、不言败,迎来的不就是成功吗?我重新拿起笔思考起来。果真,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找到了答案。
我抬头看看天空,太阳出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天空挂起一道美丽的彩虹。阳光让人感到雨后的温暖,彩虹让人心情舒畅。阳光总在风雨后,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难道不是真理吗?
读《顶碗少年》有感4
那张张奖状铺满了整面墙,我光着小脚丫晃着小脑袋数着一遍又一遍?土地原有的颜色。似乎没有甚么,却又不那么平坦。我沉默了片刻道;当然,我相信第三个不会这样对我的,因为前两个失败让我懂得如何去更好的珍惜第三个,我会用心去珍惜她的,如果语言被认为是花言巧语或者是吹嘘,我会选择沉默和微笑,因为我是一个表冷内热的人,如果非要我选择沉默式恋爱我想我能做到,只不过有点困难,也许习惯了就好了,就为最心爱的女人做一次最大的改变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假如我是一个作家,我要用笔写出顶碗少年惊心动魄的表演;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要灵活的画笔,描绘出那刻骨铭心的表演;假如我是一个雕刻家,我要用手中的刻刀,把顶碗少年含辛茹苦的表演刻画出来。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我只能用我真实的话语,来赞美顶碗少年。同时更便我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就像我平时那样,考试总是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分数,当时的我只会灰心丧气、哭泣。现在我学了《顶碗少年》这篇课文,使我知道了,失败只是人生道路上一部分的坎坷、挫折。在面对坎坷、挫折时,我们决不退缩,要勇敢面对,我们要克服种种困难。
还有一次,我去水井挑水。我挑两桶满满的水,第一次我用力地挑,水依然没有动静,依然是“原地踏步”这时,我有点生气了,真想放弃,但我又想起了顶碗少年,想起他镇静地表演,想起他遇到困难决不退缩情景。于是,我脑袋里通通被顶碗少年的不怕挫折、不畏艰难的神情占据了。我再一次挑水,我用尽力气,终于,水桶轻轻地挪移了,慢慢地我把水桶的水挑起来了。
现在我已经自信饱满,我要用我的自信去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读《顶碗少年》有感5
这篇文章见的是作者在观看一次杂技表演时,一位顶碗少年两次顶碗都失败了,但是他在失败前没有气馁、退缩,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又坚定信心,终于在第三次获得成功的事。
其中,“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些句子把我深深地震撼了。是啊,只有勇于拼搏、坚持不懈,才可能取得成功;遇到失败、挫折时,也只有锲而不舍,才会成功!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少年在失败前没有灰心、退缩,而是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拼搏,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一次我学骑自行车时,一次又一次地跌倒了,又一次一次地站起来,再跌倒又再站起来……就这样尝试了学多次失败后,看着身上的'伤口和感受着的疼痛,我便失去了信心,就这样半途而废了……
我学骑自行车的事与少年顶碗相比,我是多么渺小、羞愧啊!少年在失败前不低头,仍充满着信心,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而我面对失败却失去了信心,不能坚强的站起来……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退缩。只有坚持,才可能看到希望;只有坚持,才可能走出困境;只有坚持,才可能取得成功……面对失败、挫折或困难,我们不能屈服、退缩,失去信心、萎靡不振,而要想少年那样怀着信心,坚持不懈地拼搏,勇敢地前进,才可能取得成功;在绝境中也同样要坚持、努力拼搏,才会走出困境,取得胜利!
读《顶碗少年》有感6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赵丽宏写的文章——《顶碗少年》。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一个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上,一位少年因为一个高难度动作连续做了好多次才成功。是我感悟出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我从中明白了,要学会面对挫折,勇于拼搏,永远也不要轻易的`就放弃了!
我从这篇文章中想到了几年前的一件事。
记得那一次,我正在拼装我的玩具,我先开始拼一个直升飞机,到我快拼完时才发现,我拼直升飞机完全错了。这次拼错的不是个别的小零件,而是整个机体,没有办法,我只好拆掉重新拼。
过了一会儿,我拆完了,开始重新拼装,于是,我一边看图纸一边拼着,拼着拼着,我突然发现有点不大对头。仔细一看,我的天!我竟然拿错了图纸!
我这是已经失去了希望,妈妈走过来说:“加油,一定行的!”我喝了口水,便开始重新来,我这一次认认真真专心致志,一点儿都不马虎,我努力认真,最后终于拼成了!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只有面对挫折,才会成功!
读《顶碗少年》有感7
当我读完《顶碗少年》这一课时,那位顶碗少年坚强的精神使我深受启发。
那位少年在表演最高难度的动作是:让那位顶碗少年站在另一位演员的肩上随意抖动,不能让碗掉下来。那少年失败时并不灰心,仍然继续操练,在第三次的'时候他终于成功了。在做的观众立刻欢呼起来······
真不正像我姐姐一样吗?在那次她去报名参加歌舞比赛,在排练的时候遇到了很多挫折,当时姐姐快要放弃了:我见了就跑过去对她说:“姐姐你可不要放弃喔!你一定要坚强。失败了再来一次。”姐姐听了又练了起来。果然,姐姐在比赛上拿了第二名;她拿着奖品高兴地笑了起来。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人的一生是拼搏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希望所有人都能像这位顶碗少年一样坚强。
读《顶碗少年》有感8
“世界荣誉的桂冠,却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每次成功都不会那么容易,是要付出辛苦的。
当我静静地看完《顶碗少年》这个故事是,被那位少年深深地震撼了:
在一个大幅度转弯时,那一大叠碗突然从顶碗少年的头上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没有成功。当第三次时,少年微微摆动了一下脑袋,碗摇晃了一下,却没有掉下来。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们应该学习少年的这种精神,失败了,没关系,再来!再来!没关系,谁能一下子就能成功的?再来!再来!放弃,是可悲的,只有没有用的人才会轻易放弃某种东西。我们要学会把放弃埋到地底下,与放弃绝交!
我们得拼搏。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不要因为困难而退缩,困难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你退,他就进,你进,他就退;你软,他就硬,你硬,他就软。不要轻易地放弃,如果放弃了,也许你将失去一次宝贵的机会。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那丛荆棘时,擦一擦额上的汗珠,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你终会看到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和属于你的那道七色彩虹。
读《顶碗少年》有感9
今天我读了我们课本上的一篇文章叫做《顶碗少年》。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顶碗少年在表演杂技时不幸把碗摔下了两次,他坚持不解,不怕嘲笑取得了最后的胜力。
第一次他失败了他的碗摔了下来,第二次他没有灰心冲摔倒的地上爬了起来,重新接着为大家表演,这是有一个新的开始音乐又重新响了起来,又一次走上了舞台。大家对他已经没有了信心,不想看他在故技重演了,对顶碗少年来说这又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拼搏。他成功了!全场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
我懂得了在冰天雪第的严寒中,再博一次,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读《顶碗少年》有感10
今天,我们学习了作家赵丽宏的一篇文章:《顶碗少年》,《顶碗少年》中那一句句激励人心的话,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读《顶碗少年》有感11
假期里,我读了一篇名为《顶碗少年》的文章,让我明白,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不断努力,不怕失败,要有稳定的心态。读完《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我明白成功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顶碗少年》第一次顶碗失败,震惊了所有观众。但舞台上没有混乱,青少年只是微笑着,再次拿起盘子,但不幸的是,盘子又掉了下来。第三次,青少年终于成功了。这让我真正明白,如果我想成功,我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才能成功。
读完《顶碗少年》,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幸福。和他相比,我幸福多了。顶碗少年一天吃不好,睡不好,我呢?一天吃得好,睡得好。
但让我更感动的是那些可爱的人,也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人们的宽容。如果观众在第一次看到他失败时把他赶下去,他现在就不会成功了。有一次,我把家里最贵的碗弄坏了三个,但我父母没有说我,而是鼓励我。从那以后,我也学会了容忍别人。
成功来自于他们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力量,成功也不能与他人的宽容和理解分开。面对自己的失败,不要灰心会有机会,面对别人的失败,给予一些宽容,是对别人最大的帮助。与青少年相比,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社会环境中,再也没有为了生活而去街头卖艺的人了。作为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小困难和挫折,这些与顶碗青少年相比算了什么?
读《顶碗少年》有感12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顶碗少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看表演节目很精彩,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中,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他的头上顶着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令人惊险的动作,而他头上的玩在头上摇摇晃晃,就失掉不下来。
后来,我们的书上说,这个少年第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是第二次的时候他万万没想到第二次居然也失败了,后来一位老人好像对那个少年说啦些什么。最后那个少年成功了。最后想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最后,老师对我们说无论做什么事失败了也不放弃。
学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不要放弃,要多试试。
读《顶碗少年》有感13
到了深刻的启示:面对任何失败,不能灰心丧气、失去信心,而要振作精神,坚持不懈地向前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读《顶碗少年》有感6
读完了《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我的心得和作者一样,每想起那个顶碗少年时,都会有一点微微的激动……
课文主要讲了:二十年前,我在上海大世界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有一个顶碗的少年在表演时失败了两次,但他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最终成功的.完成了表演。
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真让我们扣人心弦。但他面对屡屡失败,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重新再来。顶碗少年不怕挫折、敢于拼搏的精神实在让我佩服。的确,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向顶碗少年一样,无论面对多大的挫折,都要选择坚持,永不弃言。
这让我想起了练毛笔字,四年级时,我那时正在学书法,老师上千百遍地说:“回家要多练!”然而,每次回到家后还没练上五分钟,我就觉得凳子上像有针扎似的,于是我选择了放弃,我没有像顶碗少年那样坚强的意志。
在人生中,如果遇到困难,就应该努力去拼搏。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拼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拼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读《顶碗少年》有感14
今天我们学习了,来自赵丽宏老师的《顶碗少年》里面的许多人生哲理,都可以让我们用于生活中偶然遇到的事!也许,我们可以依靠这“一个”人生哲理。来幻化出“一个”梦寐以求的新生活!
其中,让我为之震惊的是那少年第一次失败了,却只歉疚的一笑,向观众鞠了一躬。可想而知,赵丽宏老师感到少年十分不畏困难。但令我吃惊的是那位少年再有一次失败后,竟然还能坦然的面对现实,(要我,我就不行。我没这么厚的'脸皮!)再一次的表演,终于没有辜负那位老先生的期望!
大家可能知道,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往往会手忙脚乱,但这位少年却神情淡定,他努力拼搏,这种行为着实可敬呀!
读《顶碗少年》有感15
我读了顶碗少年后深有感悟。
第一次时,他不小心掉了,“他歉意地笑了,不失风度地鞠了一躬,又顶上了12只金边红花白瓷碗,重新开始表演,仍旧是那么轻松优美,离节目结束越来越近了,马上就要成功了!”我敬佩他,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竟可以克服心理恐惧,在几万人的目光注视下泰然自若重新再来,不怕失败,多么难能可贵啊!。
我们大家可能知道,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失误往往会手忙脚乱,但这位少年却神情镇定,他努力搏,不畏失败,真是可敬。我们要学习他,不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