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
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
高新区建筑节能发展应用
高新区贯彻落实《合肥市促进建筑节能发展若干规定》和《合肥市建筑节能“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充分利用“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的独特优势,围绕明确工作任务,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加强监督管理,建筑节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高新区建设发展局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加强源头管理,确保建筑节能推广。在工程报建阶段,严格审查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和审图合格证,对涉及建筑节能设计的审查意见尤为关注,确保从源头把关,严格监督管理,确保任务完成;在建筑节能质量管理方面,突出工程建设过程控制与产品流通使用环节监管两个重点,完善管理机制,包括施工图专项设计与审查、节能产品备案管理、节能施工专项资格认证与人员持证上岗、节能工程专项验收、节能建筑测评标识与信息公示等制度。高新区建设发展局还积极响应新文件要求,在财政性投资项目优先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和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2012年新建拆迁安置小区6个(161万m2)和新建保障房项目3个(16.9万m2),在初步设计审查时就要求严格按照《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合建[2012]39号)文件要求,进行太阳能一体化设计,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应用,并拿出3500套近20万m2的公租房采用住宅装修一体化,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先进住宅产业化技术。
高新区率先垂范,大力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高新区作为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在建筑节能保温产品及体系、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方面加大示范工程推广力度,特别是对财政投资的公共建筑,要求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能源、新型建筑材料,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在项目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对不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项目不予审批,同时积极倡导项目单位应用可再生能源、新型建筑材料,鼓励项目申报绿色建筑。现有可再生能源如下:
1、地热应用。目前,高新区“合芜蚌试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9.1万m2)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已较好的观感较高的质量投入运行,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减少能耗近50%,获得国家、省、市补贴资金400余万元。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时要求按照《若干规定》,鼓励和推广该项技术,在建的安医附院高新医院,正在进行该技术的设计论证阶段。
2、金太阳工程。高新区作为国家首批13个金太阳工程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之一,全区共有赛维、晶澳、阳光电源、3M、中建材等太阳能光伏制造、研发企业30余家,构建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2011年全区光伏产业实现工业产值75亿元。力争到2015年,全区集聚光伏企业1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研发、生产和应用示范基地。目前,金太阳示范工程一期装机容量13.59MW,预计年发电量1481万KWh,总投资2.18亿元,二期计划装机容量10.13 MW,预计年发电量1104万KWh,总投资1.89亿元,三期计划装机容量30.81MW,计划总投资4.37亿元。
3、屋面太阳能发电系统及其他。已实施项目5个,建筑面积14万m2,在建建筑屋面拟利用太阳能发电面积30余万平米。LED灯、风能、太阳能灯等新型节能灯大量运用到园区道路照明中,既有效节约了电力消耗,又提高了节能型照明光源应用率。
4、绿色建筑。高新区将从土地利用条件等方面入手,加大项目创建绿色建筑引导力度,加强政策支持,为实现合肥市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怀仁县中医院文件
怀中医学组发[2009]15号
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方面的意见、办法和规章制度
一、意见方面:
(一)、是对医院科学发展认识不足,思想解放不够,发展质量不高,发展速度不快;
(二)、是医疗服务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行为不规范,对患者权益维护不够;
(三)、是学科建设不健全,各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重点学科建设滞后;
(四)、是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缺乏,中坚技术骨干储备不足,住院医师培训;
(五)、是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医院发展;
(六)、是党性不强、执行党纪不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采取的办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使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在什么是医院科学发展、现在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医院工作。
(二)解决突出问题。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医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思路、政策、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医院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医院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三)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创建有利于医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医院制度建设,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医院建设和发展。
(四)促进科学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在领导班子和中层党员干部中,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
33、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全程参与,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4、坚持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激发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形式。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实事求是查找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三、规章制度建立
(一)、我院理论学习要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医院改革和发展,专题学习不少于3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
(二)、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交流、主题征文、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创新学习方法,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
(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在思想动员、学习提高的基础上,院班子成员分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克服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等思想,开创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院改革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五)、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不搞人人过关。
(六)、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等。
(七)、对科学发展观及体制机制创新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要认真分析,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要得到充分体现。
(八)、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要提出创新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科室,使机制创新工作有章可循。广大干部职工要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九)、完善体制机制。从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保障医院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广大党员要认真落实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中完善的各项制度。
(十)、提高执行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加强医师业务知识培训,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应急能力。要强化业务科室的管理意识,提高其执行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自觉性。定期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措施,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专项检查,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十一)、狠抓行风建设,树立医院良好形象。行风建设要从生存危机考虑,从塑造形象出发,主动地把行风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自觉行为。尽快把转变行风作为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把行风建设作为创建现代化医院的龙头和抓手,把行风建设的过程作为不断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以行风建设的成果,向社会展示医院的良好形象。
(十二)、明确职责任务。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科室的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深入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机制体制的不完善之处。
(十三)、接受群众监督。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医院要把扩大群众民主参与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广泛听取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十四)、搞好舆论宣传。各支部、各科室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十五)、坚持统筹兼顾。医院要统筹兼顾、周密安排,把体制机制创新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效能建设结合起
第三篇: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度削减行政审批项目,下决心清理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2008年,市权范围内仅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1个、核准事项49个、告知承诺事项10个,保留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62个。积极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努力破解用地难题。全市共新增挂钩周转土地11861亩,占全省的1/4以上。全力深化金融改革,市区信用联社组建为民丰农村合作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宿迁市分行及3家县支行挂牌营业,沭阳县成立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4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运营、3家获批筹建。全市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达到3家。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9.7亿元、比年初增长26%,贷款余额323.6亿元、增长28.2%,其中工业贷款余额61.4亿元、增长51.1%。农业政策性保险为农户减少损失1862万元。改革招投标管理体制,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工程开标、评标资金平均节约10.5%,政府集中采购资金平均节约16%。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难题。不断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民生议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企业和基层干群代表参加,并通过《网上宿迁》进行网络视频直播,促进了政务公开,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第四篇:体制机制创新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管理创新工作精神,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加强组织和行政效能建设,推进机制创新,激发工作活力,围绕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政务服务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政务中心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管理创新工作,成立了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书记张伯君同志担任,全面负责管理创新工作;副组长由中心副主任朱亚夫担任,分管该工作,具体抓落实;成员:许清华、严棣枢、虞俊华,负责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落实,办公室具体承办。结合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筹集落实了相关工作经费。
二、抓好结合,突出重点
政务中心作为窗口单位,紧紧围绕“依法、高效、廉洁、便民”的服务理念,将管理创新与政务服务有机结合,突出重点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一)在考核激励上创新
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是肯定职工成绩,奖勤罚懒,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一是每年修订考核方案,使之更加合理。中心考核方案条理清楚,涵盖全面,规定明确,量化准确,操作性强的特点;二是考核公平透明,可信度高。政务中心通过楼层互评、楼层推荐、考勤公示、考核小组评议等方式得出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分值,评出每月红旗窗口、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明星;三是考核结果运用有力。月度考核得分将作为考核评优、窗口及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四是设立示范岗,建立向先进看齐的机制。政务中心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普通话示范岗等19个示范岗,达到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目的。
(二)在“两集中两到位”上创新
政务中心按照省、市、县的统一安排,加大了“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力度,对全县所有入驻窗口单位的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多次清理,特别是机构改革和“三定”方案调整后,政务中心再次对“两集中两到位”情况进行了清理,调整了窗口布局,加强了与县级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了国税、地税、新合、医保、工商、惠民帮扶等的整体入驻。目前入驻窗口、工作人员、办理事项均居全市区县首位。
(三)在标准化建设上创新
政务中心制定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代办点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了场地、设施、进驻事项、人员配备、软件名目、完成时限,在全市率先采用统一大厅布局设计、统一标识标牌尺寸式样、统一施工指导验收、统一补助标准的“四统一”方式推进,率先在全市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27个乡镇、345个行政村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实现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
(四)在电子政务大厅建设上创新
在电子政务大厅建设中,政务中心按照省市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建立符合中心实际的新机制,收到显著成效。政务中心一边报批设备采购计划,一边进行工作人员培训;一边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一边进行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相关信息录入。政务中心比规定时间提前2个月,于2011年11月初率先在全市开通运行电子政务大厅,实现网上审批。
(五)在审批流程上创新
政务中心代拟了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及绿色通道实施意见,牵头对重大项目进入绿色通道,实施并联审批,精简了审批程序,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限。大佛景区建设、“两所一庭”建设等均是受益项目。
三、成效显著,受到表彰
政务中心通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一次告等运行制度,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完善大厅接待,优化全程代办、延时办理、预约办理、特别通道、上门办理,网上办理等服务,收到显著成效。入驻部门达43个,办理事项383项,窗口工作人员137人,月均办件量12余万件,现场办结率、群众满意率100%。2011年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组织的政务服务工作考核中我中心名列全市第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评为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
四、存在不足,亟待解决
县政务中心在运行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阻碍了政务服务的发展,亟待从体制机制 上进行解决。
一是由于职能职责所限,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乏力。中心只有管理、协调、监督职能,没有人事权、财务权,就连年终考核,部分单位及窗口工作人员都不理解支持。
二是部分单位窗口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没有按照至少2年才能更换的要求调整工作人员,致使个别工作人员摸索业务时间长,业务不熟练,影响办事效率。
三是部分单位未按照业务精、年纪轻、电脑熟的标准,选派工作人员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致使窗口工作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五、迎接挑战,早作谋划
1、深入学习文建明工作法,在管理的精、深方面狠下功夫,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2、加强学习培训,强化队伍建设。政务中心要继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传达市县管理创新文件和会议精神,践行“依法、高效、廉洁、便民”的服务理念,提高管理干部和窗口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到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3、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努力探索实施并联审批和“绿色通道”审批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为我县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〇一二年三月八日
第五篇: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决定党的建设的成效、决定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正确估价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现状,从中找出改革创新的对策,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党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来改善党的领导。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领导体制机制,但由于领导体制机制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当前领导体制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继续克服。
在领导职能方面,当前的领导体制中领导职能划分不清比如党委、政府、人大这三个机构,它们之间的职能究竟应该如何区分,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科学严格的说法和做法。再如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这些年在体制上一直是似分不分,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们一方面大力倡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对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还仍要以代表党委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认可为准。
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方面,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一些领导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少数领导干部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等,这些不足和问题都与党所肩负的重任和使命不相适应和不相符合。
在权力实施方面,领导权力过于集中。领导权力是领导体制的核心,权力实施以权限划分为前提。权限划分包括党政权限的划分、国家机关横向与纵向权限的划分,以及政府与企业、事业和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划分等。当前,领导权过分集中于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在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中,又过于集中在为数很少的几个主要负责人身上。由于权力下放不足和过于集中,使基层单位和基层群众缺乏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也由于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出现掌权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
在机构设置方面,领导机构高度膨胀。领导机构是实现领导职能的组织实体,是领导体制的组织表现形式,机构设置合理,领导工作才能完整有序地运转,达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统一。长期以来,我国领导机构尽管历经多次精简,但每一次精简过后又迅速膨胀。因此可以说,在当前,机构臃肿仍然是我们当今领导体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顽症。在对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管理方面,严重滞后。当前的领导体制一直缺乏对领导机关、尤其是领导者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领导者一手遮天、唯权为大的情况在不少地方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由于领导管理制度严重滞后,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权力异化现象时有发生,涉及领导者的各类刑事案件无论在职务级别上、案件数量上还是案件影响上,这几年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在干部人事改革方面,缺乏活力。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离不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然而在目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效果远远不能满足于社会各领域的要求,尤其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还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公开、公平、公正这些现代用人思想和观念在人事制度上仍然有待成为基本的操作行为。可见,领导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任重而道远,大力进行领导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不仅是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对策。
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给党带来的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坚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放弃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稳妥地进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机制。换届后的工作形势对加强和改善党委领导提出了新要求,党委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思路、定决策上,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党的领导,协调好与同级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关系,提升班子整体功能。
二是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机制。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出发,达到真正靠民主与法制来执政,真正靠法治而不是靠人治来执政,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而不是高度集权制来执政的境地。为此,一要理顺三种关系。首先是党委与人大的关系。这是一种领导关系,也是一种工作关系,党的各项决议和政策要按科学的程序提交人大讨论和建议实施,坚决克服过去那种不讲程序,不尊重人大,使人大仅仅成为“举手机器”“、橡皮图章”的情况。其次是党委与政府的关系。这是一种分工负责的关系,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不要过多地干预政府工作,而应在如何充分发挥监督和保证作用上下功夫。在当前,要通过改革,逐步改变由党组织直接代替政府作决定、发指令的现象。再次是人大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本质上这是一种决策和执行的关系,政府对人大定期报告工作应成为一种制度,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与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二要合理设置党政机构。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三要善于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并依据法律和程序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三是完善党委决策议事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工作规则,对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等重要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常委分工职责内的具体问题则由个人决策,常委对个人决策行为负责。进一步修改完善党委议事决策的相关制度,规范常委会和全委会的议事范围、程序和规则,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抓好决策调研、民主决策、决策执行和执行监督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常委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全委会的决策内容,对于事关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议题和推荐干部等重要活动,进行全委会投票表决,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
四是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机制。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必须把领导经济建设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核心职能。党委在领导经济工作时,要从全局角度合理划分工作层次,明确党委常委会与政府常务会在经济工作决策上的不同职责。党委领导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把握方向、搞好决策、用好干部、优化环境、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对事关全局的工作,要由党委牵头抓,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任务,党委提出总体目标要求,由政府和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对日常事务性工作,党委加强督促检查,给予支持指导。
五是完善社会管理机制。①民生保障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优化产业与增加就业统筹好,实现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分配机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③社会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对紧急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健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况。切实加强对各种社会组织、中介组织的依法管理,使它们在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④维护社会稳定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活动,严防敌对势力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生产安全事故等兴风作浪,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坚决打击各种邪教组织,从而保证我们的社会充满活力而又安定有序。⑤利益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中央政策、决策在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方面的调控功能,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
六是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对于切实保护群众利益,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在建立权益保障机制方面,要突出解决在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等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七是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建立诉求表达机制,努力疏通、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大力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八是建立健全发现问题预警机制和应急事件处置机制。许多社会不和谐问题都有一个萌芽、发展、爆发的过程,建立发现问题预警机制,对各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苗头、问题和隐患,早发现、早处置,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九是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解决当前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建立矛盾调处机制,及时化解。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