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乘法、加法和减法 1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1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乘法、加法和减法 1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乘法、加法和减法 1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乘法、加法和减法 1教学设计

除法、乘法、加法和减法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2.能力目标: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情感目标:结合教学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

请大家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题,回顾解法:

裤子的单价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方法1:先算上衣的价钱28×3=84(元)

84+28=112(元)

方法2: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1+3=428×4=112(元)

改变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学生先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并且集体讨论一下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完成书上的有关练习。

二、复习乘法应用题

出示例题,进行回顾

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用了4分钟,大生从家骑自行车到体育场也用了4分钟。小华每分钟行152米,大生每分钟行248米。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学生介绍方法。

学生完成书上的相关练习。

三、课的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编者导语: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巨人小学网编辑搜集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设计理念】

《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第 1 页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

第 2 页 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兴趣。【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1、教师引出课题: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A、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与小数打交道。(抽4~5名学生回答)B、CAI显示超市价目表,请一名学生来做“服务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商品价格。

第 3 页 2)请同学们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商品写在购物单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并写出计算方法,写完以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抽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书他们的购物单,并说一说他们的计算方法。

4)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5)老师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用的钱多?多多少? 7)抽两名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一讲。8)学生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9)老师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10)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先要小数点对齐)3,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小小采购员”:老师准备用50元班费来布置教室,你们能帮助我想一想该买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4,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能跟我们讲一讲吗? 5,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 4 页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以上就是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 5 页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3()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胡 晓 燕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95页至97页,例1、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类推、迁移法、合作交流、讲练结合等。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师: 同学们,大家知道全世界最关注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吗? 对,是奥林匹克运动会。2004年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创造了辉煌的成绩。现在来看这届奥运会的跳水比赛。

2、(出示跳水图片)这是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在女子10米跳台比赛中的优美身姿。从奖牌榜上可以看出什么呢?(金、银、铜牌的得主各是哪几个国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师生谈话,拉近距离,增加感情。由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阅读信息提出问题1。

(1)教师展示教材例1的上半部分的信息。(竖式除外)(2)看主题图1,阅读表格,小组讨论。

(3)题中描述了什么事情?(小组汇报:父子二人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4)表格中表头分哪几部分?分别是什么?(小组汇报:分为三大部分,国家、运动员、各轮动作得分。各轮动作得分又分了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

(5)表格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小孩和爸爸说了什么?(我国运动员在第一轮中得分是53.40分,加拿大运动员在第一轮中得分是49.80分,中国队领先3.6分,差距不到4分.)

(6)同学们想一想,中国队领先的3.6分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用53.40减去49.80得到的,教师同时板书。)

2、观察算式,引出课题:这个算式出现了什么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3、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如何列竖式计算?请同学们同桌合作说一说怎样列式算,然后动手算一算,并说说计算过程。

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3.40-49.80=3.6(分)53.40 -49.80 ————

3.60(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谁再来把这个计算过程说一说。

4、竖式中的结果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大小有区别吗?为什么?(没有,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所以3.60化简后是3.6。

5、阅读信息提出问题2。

(1)教师展示教材例1的下半部分的信息。(竖式除外)(2)请同学们阅读图2.(3)图中描述了什么事情?(父子二人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并讨论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成绩。)

(4)表格中表头分哪几部分?分别是什么?(分为四大部分,国家、运动员、各论动作得分和总成绩。各论动作得分又分了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

(5)表格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我国运动员在第一轮中得分是53.40分,加拿大运动员在第一轮中得分是49.80分,我国运动员在第二轮中得分是58.20分,加拿大运动员在第二轮中得分是49.20分。)

(6)小孩说了什么?父亲说了什么?(中国队的总成绩是111.60分。现在领先12.6分。)

(7)那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怎样算出的?(第一轮53.40加上第二轮58.20就是总成绩111.60分)

6、请同学们动手在本上列竖式算一算,算完同桌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7、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3.40+58.20=111.60(分)53.40 +58.20 ———— 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8、计算的结果111.60还可以怎么写?

9、怎样计算出中国队两轮后领先12.6分呢?(先想一想,小组讨论算一算)汇报板书:方法一:

54.30+58.20=111.60 49.80+49.20=99 111.60-99=12.60 方法二:53.40-49.80=3.6 58.20-49.20=9 3.6+9=12.6

10、两种解法的结果12.60和12.6有什么区别吗?这体现了小数的什么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小数点对齐”和结果要化简的道理.三、交流归纳,建立模型

1、总结方法。

(1)通过这两道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呢?

(2)汇报:(课件出示)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3.计算结果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4.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师:我们共同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注意这些。

2、数学诊所:展示错误做法,同学们一起来评价一下这道题哪出错了?

四、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97页“做一做”的第1、2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与指导。)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回忆计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比如,你知道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或者你体会到了什么都可以说一说)

六、作业布置:练习十六第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3.40-49.80=3.6(分)53.40+58.20=111.6(分)53.40 -49.80 ————

3.60

方法一:54.30+58.20=111.60 49.80+49.20=99 111.60-99=12.60 方法二:53.40-49.80=3.6 58.20-49.20=9 3.6+9=12.6

53.40 +58.20 ———— 111.60

课后反思

本节课本着“真实、朴实、扎实、常态、有效”的原则,力图使计算教学返璞归真,关注数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为了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算理上的一致性,我们大胆改编课本中的素材,去掉了教材中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的素材,改成学生常见的三件文具。用意在于,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的一步加减法计算问题中,出现小数加减小数。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今天研讨的话题。学生列竖式板演后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然后对比引入新知,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尝试练列竖式计算。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这部分教学设计时就想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但是实际在上时,各环节间联系不够严谨、学生的兴趣没调动起来,本节课中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整节课着重关注的学习过程,注重挖掘利用学生练习中生成的错误,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学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课后通过导师及同伴的反馈,发现学生练习当中还有好多错误我没有一一指出;我自己也觉得有的地方处理欠考虑,该放的没放,该讲的没讲清。

3、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我设计了说一说、算一算、改一改、用一用、等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在新课教学中花费时间多了点,导致最后一道拓展性题目没完成。

第五篇:《乘法和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

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

3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4=75(元)75×12=900(元)

3、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

下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乘法、加法和减法 1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乘法、加法和减法 1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 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 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执教者: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 尹素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4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设计人:艾利 教学内容:p48 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 题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5%以上。 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乘法 1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的乘法,感受分数的实际价值。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中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乘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估算方法。2、复习一位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三)(苏教版)[本站推荐]

    第1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1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例1,“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