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卷A答案

时间:2019-05-12 18:0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卷A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卷A答案》。

第一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卷A答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卷(A卷)答案

二、名词解释

1.调查法

调查发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发是通过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周密地去了解教育工作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已取得的成绩、经验与教训,弄清存在的问题。

2.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一个或少数个体(如儿童或教师、教育机构等)进行系统的、深入的调查。

3.假设

对问题的假定的解释,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实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常识性设想。

4.集中量数

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5.行动研究法

研究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

三、简答题。

1.核对表法的步骤有哪些?

列出主要项目;根据主要项目列出具体项目;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项目编制观察表;

2.运用谈话法需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根据调查目的,准备好谈话的计划、提纲,拟定好适宜的谈话问题;注意营造宽松自然的谈话氛围,取得被访问者的信任;预先尽可能对被访者的一些具体情况有所了解,以便采适当方法;谈话的问题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

3.书面材料分析方法的优点有哪些?

研究对象是实物材料,客观性较大,容易取得统一标准;研究分析书面材料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材料容易保存和积累;研究不会妨碍教师与幼儿的正常活动,比较方便易行。

4.正确选择课题应具备哪些条件?

广博的知识是选题的基础;存疑的治学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是选题的必要条件;及时掌握科研动态是正确选题的重要保证;选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

5.经验总结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总结的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注意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定量结合;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总结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现象与本质,以便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四、论述题

1.设计问卷题目时应注意的问题

㈠问题的内容与问题用语要比较现实,明白清楚,没有难懂或含糊之处,不要让被调查者产生误会或是凭猜想做推测,要便于回答。为使题意简明,应注意避免多重含义的问题和多重否定的问题。

㈡问题不易过多,要注意问卷的长度适当。可问可不问的问题不要问,较复杂难答的问题也不要问,以免被调查者随便敷衍,使答案不真实。

㈢问题的措辞要避免主观倾向性,问题及答案不宜带有暗示性或诱导性,应注意避免“社会认可效应”。就是说,问题与答案应是中性的,不存在社会道德评价意义,不会使被调查者产生社会认可与否的顾虑,真实作答。

㈣问题的排列顺序应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易引发兴趣的到迁涉到个人及引起紧张的,即采取“漏斗式”问题设计。使被调查者愿意回答并且也较容易回答,而不是从一开始就产生挫折感,因而放弃答题。

㈤答案应尽可能简单具体,便于回答和统计。

㈥正式调查前要做必要的试行工作。可以找几个了解情况又愿意合作的人,向他们提出问卷上的问题,了解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回答,以及如何作出反应,从而检验调查提纲或问卷编制是否恰当。

㈦问卷前面最好附有扼要说明,使被调查者了解调查的目的要求,取得其信任,以便能够认真协作配合,提供所需的材料。

2.结合实际谈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㈠进行学前教育科研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幼教质量。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儿童发展成长的关键阶段的教育。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儿童发展成长的关键阶段的教育。只有通过科研,才能更好地掌握幼儿教育的规律,增强科学育儿的自觉性,避免幼教工作中违背规律现象的发生,减少盲目性,从而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有效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在幼儿阶段为儿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于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㈡进行学前教育科研是为了发展学前教育科学,建立和逐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通过有效地开展学前教育科研工作,可以系统地总结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多年来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并使之逐步完善丰富。

㈢进行学前教育科研是为了提高教育和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力水平。通过科研,可以使幼教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形成科学的态度,掌握进行幼教科研的技能方法与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㈣通过学前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推进幼教实践的深入。教改目的是为了使幼教事业更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幼教改革必须以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如,幼儿园课程标准的建立,就是当前幼教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案

第一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教学要求】能陈述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能理解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科研的原则。

【教学重点】教育研究的定义及科学原则,学前教育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教育研究的科学原则及各自内容,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学前教育研究的功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本质与特征

一、教育研究的本质

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3、教育研究的科学研究遵循的原则 客观性、教育性、伦理性、实用性、可行性、准确性、发展性。

二、学前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

1、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幼儿园教育(3-6岁)等。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

2、学前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内容的结合性、研究类别的结合性。3研究内容的结合性包括: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评价研究相结合、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师发展研究相结合

第二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功能

1、描述: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对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最为贴切的描述,由此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有关学前教育历史和现状的各种知识,认识学前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进展和问题,从而评价学前教育的实施效果和反思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等。

描述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或观察工具的使用。

1.1、以《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教育行为》为例,对描述性功能进行分析P7

2、预测:依据早先的X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对某一现象将在Y时间内发生作出预测的能力。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一个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表现预测其小学阶段的学习发展,可以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预测几年内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区域。2.1、以“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为例,对预测性功能进行分析P9

3、解释:思考并合理说明某一教育现象的原因、本质及规律等。如果一个研究者能准确合理的解释某一教育现象,这无疑意味着该研究者能够描述这一现象、预测其进展或结果,并懂得如何使其改进完善。

3.1以《纲要》为例,对解释性功能进行分析P11

4、改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改进不良现状,使学前教育发展向理想的目标不断靠近并无限接近。

4.1以“佩里学前教育方案”为例对改进性功能进行分析P12

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式和理论建构

【教学要求】能陈述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内容以及他们的不同。

【教学重点】了解研究范式的四种类型,四个主要研究方式,进行研究的基本操作程序 【教学难点】质性研究的应用,常用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方式,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式与知识观

范式:主要包括一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科共同体所持有的共同理念,在共同体内公认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及理论视角。简而言之,范式就是用以观察和理解研究问题的模型和框架

一、实证主义范式与知识观

1、实证主义者认为,社会与自然界没有本质区别。社会如同自然界一样,可以被客观描述,也可以被逻辑而理性的研究。实证主义持可知论观点。

2、实证主义四大特征: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以观察为手段。

第二,具有可重复性,在实证性研究中,如果某两项研究的步骤和逻辑相同,那么其研究结果也应该是相同或是类似。

第三,具有可积累性,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要经过一代代研究者的努力、在数据,资料以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已有结论的不断验证和反思而使某一研究领域内的理论得到提升,获得新的发展。

第四,可证伪性,我们没办法归纳到一类事物中的所有个体,但是这一逻辑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举出一个反例来证明原命题不成立。

二、解释主义范式与知识观

1、解释主义试图解释人们是如何理解他们周围的环境的,解释主义主张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并非是镜像似的被动的反映与接收,人能主动地认识和解释世界。

2、现实世界的真相并不是客观的存在于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认识,现实世界的具体意义使人们主观建构的,而且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平等的建构有关现实世界的具体意义。

3、我们并不是简单的接收特定的社会和物质环境,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用社会共建、共享的某个文化框架来解释我们周边的环境。另外我们对社会的解释反过来也会影响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的行为表现。

4、对于解释主义来说,社会就是一个动态的意义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不断地创造并再创造者社会的意义。我们的社会不只是等待解释的社会,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解释着我们的社会。

三、结构主义范式与知识观

1、结构主义的前提假设是:一切事物无论表面怎样杂乱无章,其内部必然隐藏着某种“结构”,日常生活中的“结构”是客观的,通过观察能够感知到的经验层面的属性。而结构主义所说的“结构”则是抽象的和内在的,接近于事物的普遍本质。“结构”是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组合

2、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认为,世界不是有事物组成的,而是由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构成的;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那些关系;在任何既定情境中,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任何部分只能在整体中获得意义。

3、结构主义范式之中,有一个非长突出的特点,就是看重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结构主义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而非事物本身。同时,结构主义认为,世界的结构性不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而是人类心智的产物,是人脑结构化潜能对外部混沌世界的一种“整理”和“安排”。

4、结构主义范式四个特征:第一,结构主义最明显特征是他提倡一种“整体论的观点”。第二,结构主义倾向于考虑不变的东西而不是暂时易变的东西。第三,他反对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喜欢根据直接观察到的实体来说明事物;而结构主义认为“结构”是远在观察到的现象表层之下的比较深层次的实在。

5、在结构主义中,结构系统是动态平衡的,这取决于两种机制:第一,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复杂的内部组成部分的作用下,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第二,变化遵循的规律是不变的。所以结构的变化又不会是漫无边际不可控的,这可以保障整个系统持久地存在。

四、后结构主义范式与知识观

1、后结构主义范式特点:首先,后结构主义的首要特征是对形而上学的拒斥。其次后结构主义是历史的回归。

2、后结构主义认为世界在根本上是不确定的,这与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观点很大不同。对后结构主义者而言,世界远非是封闭的,类别清晰地,充满着确定性的,等待着科学家的探索和发现。在他们眼中世界变动不居,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只能是暂时性的理解。

第二节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式

一、量性与质性研究路径

1、量性研究是这样一种路径:“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

2、质性研究则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是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活动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3、量性研究以实证主义范式为基础,以演绎推理为逻辑框架,以理论检验模式来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以非价值介入的客观中立的态度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研究者对研究的干扰,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4、质性研究以人文主义范式为基础,以归纳推理为逻辑框架,通过建构理论来深入的理解社会现象,并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搜集有关资料并得出解释。

5、质性研究的价值介入性比较强,与量性研究相反,质性研究非常注重研究者对自身研究的主观诠释,通过搜集到的资料对研究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由此可见定性研究扮演着“理论发现者”的角色,而定量研究则是“证明人”。二、四种研究方式

1、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通常将社会研究的具体方式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其中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量性研究方式,实地研究则属于质性研究。

2、文献研究是以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文献是指能够承载有关研究对象的信息材料。

2.1、文献分析法优点:第一,文献研究的费用相对较低,而且比较节省时间。第二,研究对象对研究者的无反应性。第三,超时空性。第四,可以做深入的纵向分析。按时间顺序梳理文献资料可以帮助研究者梳理一个事件纵向发展的历史过程。

2.2、文献分析法不足:第一,文献的质量难以保证。第二,对文献的依赖性强。第三,很难保证研究的信度。

3、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形式。

3.1、实地研究包含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两种类型。参与观察是研究者浸泡在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通过各种感官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作出诠释。个案研究是选取全体研究对象中的一个个按作为重点观察,并对其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这个个案,不一定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集团”,如一个村落、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3.2、实地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这意味着它并不仅仅是搜集材料,它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通过分析所收集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作出理论上的解释,因此,可以说实地研究是一个“理论发明者”

3.3、实地研究的优越之处:首先,效度高。其次,实地研究的灵活性大。

不足:第一,实地研究背负着伦理的拷问。第二,虽然效度高,但是信度很低。第三,耗时较长,而且影响到研究对象。

4、实验研究是一种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的实施,必须通过精心的实验设计、严密的控制和对变量的操作来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推断。4.1、自变量是通过自身变化而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变量,实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4.2、前侧与后侧分别是指在实验前后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在实验进行之前对因变量进行的测量称为前测,之后称为后测,通过实验前后两测对因变量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从而找到所给出的刺激使因变量发生了何种变化。

4.3、对相同对象进行先后两次相同的测验,在后测时,实验对象可能会因前测和实验时的经验不同而表现不出真实的实验效果。为了消除前测对后测的影响,需要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就是接受刺激的一组,控制组就是不接受刺激的一组,为他们分别做前测,然后实验组接受刺激,控制组不接受刺激,然后分别后测,比较可发现刺激到底发挥了多大的影响。4.4、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老师对学生和学生对自己的期待会使学生表现得更好。

霍桑效应是指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成绩或是业绩提高的现象 双盲实验的施受双方都不知道谁是真正接受刺激的实验组。

4.5、实验研究的优点:首先,实验研究的最大优点就是其严密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赋予了实验研究课重复验证的特点,这样经过重复检验的结论会让人深信不疑。其次,相对于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实验研究相对比较省时省力,而且要是实验结果不理想,再进行一次实验也相对比较容易。最后,实验研究非常适用于探究因果关系,能够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4.6、实验研究的不足:他最大的不足在于实验环境的人为设臵性,因为实验对其环境进行了高度的控制,环境相对比较简单,而真实地社会环境远比实验环境复杂得多,有很多变量是不可控的,会对得出正确的因果关系造成干扰,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结果不一定适用于真实地社会环境。

5、调查研究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是问卷的方法,系统的、直接的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搜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5.1、调查研究方式的特点:第一,调查研究并不搜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他只搜集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总体的样本的信息。样本是研究者在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的,认为能够代表研究对象整体情况的那一部分研究对象。第二,调查研究主要以来问卷和结构式访谈搜集资料。这样可以得到大量的量化资料便于日后统计分析。

5.2、调查研究的优点:首先,调查研究能够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得出有关整体的结论,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结果快速的掌握某一整体的情况并形成对某事的态度。其次,调查研究能够描述大样本的特征。最后,标准化的问卷和结构式访谈便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

5.3、调查研究的不足:标准化的问卷和结构式的访谈虽然便于以后的分析,但是,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者给出的答案选项极大地限制了调查对象的回答,也许他们有更多的想法,但是却收集不到。另外,在调查比较复杂的议题时,极易出现搜集到的信息简单化、片面化、肤浅化的现象,调查研究无法像实地研究那样能挖掘研究对象内心深层次的感悟。而且调查研究也无法保证问卷或是访谈所的材料的真实性,也就是说问卷的答案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回答者的真实想法,研究者是不知道的。第三节 逻辑体系与理论建构

一、归纳逻辑与理论建构

1、广义的理论是指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范畴的体系或命题的集合,是关于特定领域或对象的系统化知识。不管是何种理论,其建构有两种逻辑:归纳和演绎。

2、归纳逻辑是指“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

二、演绎逻辑与理论建构

1、演绎逻辑是指从一般到个别从一个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另一个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

2、在演绎的逻辑模型中,特定的命题,即研究人员提出的假设来自于一般性的原理或常识。”

3、演绎和归纳这两种逻辑方法,相互独立而并不相互排斥,通常两种方法会同时用于解决同一问题。运用演绎逻辑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现有的理论,运用归纳逻辑则旨在发现各种经验规律,用以构建新的理论。

第三章 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

【教学要求】了解研究过程中的相应的法规以及道德,知道什么是抄袭,以及引用他人文献时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明确与被试合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五个方面,知道针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法规,学会引用文献资料。

【教学难点】知道研究过程中的学术诚信,在引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内容以及格式。【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真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法规

一、政府的有关法规

1、《纽伦堡法典》中有两条涉及研究对象保护问题:“(研究)须取得受试者知情且出于自愿同意”和“研究设计必须是科学有效的方法,并能为人类带来利益(利大于弊)”此后《纽伦堡法典》成为要求任何研究者都必须尊重被研究者的“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

2、美国为了促使法律规章得以实施,要求任何由美国政府部门提供基金进行研究的机构都要设立审核委员会。委员会的人员有责任就研究中提出的道德问题进行调查。

3、《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其中有一条“以人为本”涉及研究对象保护:“人文社会科学应将体现人性、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将增进全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进步和幸福作为终极目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既要考虑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又要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尊重被试

1、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尤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人格的尊严和平等是高于一切的。因此,尊重被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应该遵循的第一伦理原则。尊重被试就是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要负责维护尊重被试享有各种人身权利,包括不参与协作权、知情权、保密权等。

2、案例分析调查留守儿童现状 P50

二、知情同意

1、知情同意是指研究人员要让研究对象知晓研究的目的,研究可能存在的危险,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等有关该研究的信息,并在这个基础上获得研究对象的同意。

2、知情同意保护研究对象党的两项权利:一是知情权,让研究对象清楚研究目的、设计、风险等信息;二是自愿参与权,研究对象必须是在清楚研究设计之后自主决定参与研究。

3、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遵循知情同意一班有三个步骤:信息、理解、自愿。信息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是什么,研究的发起者是谁,怎样进行研究,需要多长时间等。理解:研究者的表达习惯和艰深的专业术语等问题可能会导致潜在研究对象的不理解研究信息。这就需要研究者了解潜在对象的理解能力和语言习惯,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传递研究信息。

4、研究者应通过宣传、说理、鼓励等积极方式来赢得研究对象的合作,研究对象应该是在没有顾虑,非常情愿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中来。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自由不受限制,他们可以自愿选择继续参与实验或是退出研究。

三、隐私保护

1、匿名是指研究者无法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判断出提供资料的个人身份,匿名不仅仅是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更主要的是当研究结果公开的时候,研究对象不会因为他提供研究信息而被认出来。

2、隐私是指外界无法探析某一特定对象所提供的资料。

3、保密,研究对象就敏感问题提出信息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一些麻烦,这是研究者应该严格的对研究对象的姓名、身份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加以保密,保密的意义首先有利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研究关系,避免给被研究者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其次有利于消除被研究者的顾虑,向研究者提供真实的信息资料,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四、不欺骗

1、不欺骗原则是指研究者必须诚实、真诚的对待研究对象,尽可能不采用欺骗方式的研究设计,除非不用欺骗方式的设计无法取得研究结果。但是即便采用了欺骗,研究者一定要在研究结束后向研究对象解释、说明研究设计的目的和过程。

2、对于是否应该在研究中采用欺骗还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有一些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方式是为了实现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欺骗是善意的,并在研究结束后会向研究对象澄清一切,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3案例分析:幼儿园期望效应 P55

五、文化平等

1、不可避免的研究对象在性别、民族、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我们在研究中应该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也应该公正的评估处理,不能因为研究者的喜好,或为了证明研究目的而隐瞒或消除某些资料。

2、在态度方面,可能会因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的文化、教育、经济等差异而造成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不适当态度。第三节 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一、研究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是指研究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处理要符合基本学术规范和伦理原则。

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第一,研究者要警惕研究是否会对研究对象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者应该意识到一些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者没有权力毫无禁忌地刺探研究对象的所有方面,研究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不能压倒其他社会伦理道德。

第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一切调查研究都要获得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不仅是研究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准则,也是与研究对象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第三,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研究对象的利益。保护研究对象的利益主要指为了避免对研究对象造成伤害,要为研究对象享有一切权利提供便利。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出现矛盾主要是因为双方利益的冲突,因此从道义来讲研究者应该把研究对象的权益放在第一位加以保护。

第四,做好保密工作。为了能让研究对象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者有必要向研究对象解释这些信息的用处以及承诺做好匿名和保密.工作。因为要让研究对象放下防备与研究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研究者必须要让研究对象觉得安全放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五,持有平等态度。研究者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觉得与研究对象有什么不同。研究者应明确自己在研究中的位臵不是居高临下,应该把自己看作研究情景中的一分子,与研究对象的不同仅仅是因为在研究中的分工不同,研究对象提供信息数据,研究者分析信息数据,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共同认识和解决某个问题或现象。另外,研究者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喜好而不公正地对待不同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歧视或不公正对待是最容易激发矛盾的,因此研究者确立平等的态度是建立与研究对象良好关系的前提。

3、与学校管理者(单位)的关系

教育研究为了获得合法性并能够顺利地开展,必须得到相关单位的许可和支持。由于教育研究通常需要到学校实际情景中做研究,因此获得研究对象所在学校的管理者(单位)的允许是必须的。另外,教育科学研究者多数是高校教师或一线教师,为了让自己的研究项目得以开展,此研究课题需要获得研究者所在学校的批准。因此,也就是说科学研究者要处理好与两方面的学校管理者(单位)的关系。之所以会涉及两方面的管理者,主要是因为一个研究课题跟他们都发生了利益关系。第一,采取正常的办事渠道。

第二,研究方案需经过两方面学校管理者的审核。第三,研究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和获得的利益要明确。第四,研究成果发表时需要经管理者同意并根据实际情况署名

二、研究过程中的学术诚信

1、学术诚信包括两个方面:引注的规范和数据资料处理的规范

引注包括引用和注释,引用是指转述或直接陈述他人的观点内容,注释是针对应用的内容所作出的注解,以此来说明引用内容的出处。

2、在撰写学术著作时,必然会借鉴和转述别人著作的观点内容,如果在借鉴和转述别人观点内容时不说明出处误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这就是学术剽窃。

3、学术引用的伦理;学术引用应体现学术独立和学者尊严,引用必须尊重作者原意,不可断章取义,引用观点应尽可能追溯到相关论点的原倡者,写作者应该注意便于别人核对引文,应尽可能保持原貌,如有删减必须加以明确注明,引用应以必要为限,引用已经发表或出版修订的作品应以修订版为依据,引用未发表的作品须征得作者或相关著作权人的同意,引用应伴以明显的标识,以避免读者误会,引用须以注释形式标注真实出处,并提供与文献相关的准确信息。

4、规范收集数据资料的关键是真实的展现数据和资料,在收集数据资料过程中出现不符合学术诚实的突出情况是捏造研究数据和资料,向别人借用实验结果。在研究过程中不要为了让数据资料成为证明研究问题的有力证据而自己篡改编造数据资料。更不能根本没有做实验或调查而把别人的数据拿过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将数据做一些改动就直接使用。

第四章 基本过程

【教学要求】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过程,如何选题及拟定研究计划,学会论文的基本格式 【教学重点】学会论文写作的基本过程以及毕业论文和期刊论文的基本格式。【教学难点】学会选定题目,会写文献综述,能够自主拟定研究计划。【教学内容】 第一节 操作程序

一、选择与确定研究问题

1、研究问题的来源,研究者的兴趣将成为研究问题的最好来源,研究者可以思考我对那些专业理论或现实问题感兴趣?为什么我会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还与那些理论、现实问题相关?这些问题背后是否存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研究者还可以从发现、解答社会问题中确定研究题目。

2、研究者选题还要考虑研究价值和研究者个人能力。研究价值主要是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即该研究是否能够构建新的理论或者完善充实现有理论,是否对解决某些现实问题具有借鉴意义。个人能力问题是指研究者本人为完成研究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以及个人精力、经费等其他辅助条件。研究者的个人能力是完成研究的基本条件。

3、研究题目的表述,研究题目应准确得体,并能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反应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丽不实的辞藻。题目应简明,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和引用。题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题目所用的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

二、拟定研究计划

1、文献综述,即在阅读与研究相关的大量文献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主要工作是两项一是总结已有研究,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二是对这些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如值得借鉴的理论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文献的主要来源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文献、网络资源。如果需要阐述比较系统、全面的资料,可以从书籍类文献检索。但从写作到书籍出版需要较长时间,这可能导致书籍类文献较为缺乏时效性。报刊类文献更新速度快,如需新观点、新视角的资料可从这类文献中检索。教育档案类文献一般根据年代、会议召开时间为坐标轴整理当时的教育政策、理论观点。互联网资源需要研究者注意甄别这些资料的真实与质量。

3、筛选文献方法,目标文献是期刊文章的话,阅读摘要和结论部分是快速过滤无关文献的好方法,因为这两个部分简要概括了一项研究最重要的主干内容,如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书籍类的课先浏览目录对书的内容有大致了解之后可以阅读前言和第一章内容。除了对检索文献与后续研究的相关性进行辨别之外研究者还必须判断和分析文献的内容、结论的科学性、并决定是否有继续阅读的必要。

4、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罗列前人研究的观点和结论,更要注意总结这些研究之间的关系。第二,文献综述除了介绍文献结论之外,还需要描述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这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的判断结论的可靠性。最后,文献综述是为研究者的后续研究做准备的,应具体说明这些文献与后续研究之间的关系。

5、研究目的是指研究者从事某项研究的动机、愿望、和期望,这些目的可能因研究这个人的生活背景、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以及所研究的现象不同而有所不同。

6、研究意义是指研究结果对有关人员、事情或社会机构的作用。主要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部分要求研究者具体陈述研究结论对充实、完善现有理论的作用;现实意义部分要求研究者阐述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7、在选择研究方法的过程中,研究者应明确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因为这些优势与局限性可帮助研究者了解哪些研究资料适合用何种方法来获得,某一研究方法在搜集资料方面的盲点可由哪些其他方法补充完成。换而言之,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某一种研究方法作为整项研究的主要方法,此外也许选择其他方法作为补充。第二节 论文写作

一、学位论文写作

1、学位论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重要条件。

2、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简要概括。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总结并重点介绍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3、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体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数量为3—8个。

4、正文部分 第一章 导论:研究课题概述,研究的意义,研究假设、问题、目标或目的。第二章 文献综述:前期研究与观点综述,知识现状的全是性概要。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样本抽取与研究对象人身保护程序,测量,其他程序,时间线。第四章 研究发现:统计程序综述,对每一假设、问题、目标或目的的结果的描述,补充分析。第五章 论述:对各结果的诠释,研究的局限性,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意义,对实践的意义。

5、参考文献是指论文作者阅读过的、对文献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分两种:一种是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另一种是作者虽然没有在文中引用,但在研究过程中受到这些文献的启发。参考文献按其在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其他没有引用的文献列于其后。

6、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主要包括:比正文更详细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某些重要的演示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等;

7、致谢 研究者很难仅仅依靠一己之力完成复杂的研究工作。在进行研究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研究者可能接受了来自老师、同学、家人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致谢部分便是为研究者提供感谢的机会。

二、期刊论文的写作

1、署名:如果论文由多人合作完成,那么在署名中应将这些合作者列出,署名顺序按作者在论文撰写中的作用由重要向不重要排列。一般来说,署名排序越靠前,对论文撰写的贡献就越大。

2、通讯地址:一般为作者的工作、学习单位,假如单位所属省、市和邮政编码。

第五章 抽样

【教学要求】学会常用的抽样方法,了解质性研究、量性研究的区别以及具体抽样方法和理论。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总体效度、目的抽样、样本规模和抽样误差,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分类及方法。

【教学难点】熟悉质性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样本抽取的时候样本容量的控制以及如何减少样本误差。【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1、总体通常是与构成它的要素相关的,一般是指构成它的所有要素的集合。在调查研究中,最常见的总体是由社会中某些人或一定类型的群体组成的,这些个人或一定类型的群体就是组成总体的要素。要素是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分析的基础,通常是指个人或一定类型的群体,而样本就是指用一定的方法从总体中抽选出来的一部分要素的集合。概而言之,样本就是在研究中为研究者提供信息的那个群体。

二、目标总体和可抽样总体

1、目标总体就是研究者感兴趣或者想要研究的总体。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一总体是很难得到的,因此,研究者能够概化的那个总体就是可抽样总体,也就是说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可以推广或者应用的总体,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可获得总体。目标总体是研究者的理想选择,而可抽样总体则是研究者的现实选择。

三、概率抽样和费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通过碎计划的操作来抽选样本,使得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选为样本的机会。这样的抽样方法能避免抽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2、费概率抽样是指不依据概率理论而选取研究样本的方法的总称。在非概率抽样中,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中进入样本的机会是不同的,研究者会根据需要或者特殊目的来抽选少数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由于每个个体进入样本的概率是不同的,而且研究者的主观意志会影响样本的选择,所以无法说明样本是否重现了总体的结构特征,用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情况也是不可信的。

3、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案例P95 第二节 抽样的概率理论

一、量性研究

1、量性研究 研究者通常是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样本的选择是为了代表更大的总体,研究者关注的是总体,而非偶然抽取的样本,他们也更关心研究结果推广或应用到总体之中的程度。

案例:研究者想了解家长如何看待幼儿园收费问题。

研究者当然想调查全国每一位幼儿家长,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许研究者智能设计一个仅有1000位幼儿家长的调查问卷。

2、强调总体效度

总体效度是指一项研究所获得的结果能被推广或应用到研究样本所属的总体之中的程度。可以说总体效度是判断和评价研究有效性的标准之一。

过去总体效度主要应用于实验性的量性科学研究中,比如测验某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但是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总体效度也同样应用于其他量性研究的抽样逻辑上,比如测量人类某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为了得到一个好的总体效度,研究者必须从确定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以保证能将研究结果推广或应用到更多的总体中。

这就要求在取样的过程中,随机抽样的样本必须足够大,以避免和减少样本和总体之间可能产生误差的概率。

案例:假设太原市大约有40000名中学教师,他们大部分学历是大学本科,你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了50位教师作为一个样本,你也许会偶然得到他们大部分学历是专科毕业的样本。但是,如果你抽取1000位教师的样本,得到的学历情况肯定会比50位教师组成的样本中得到的学历情况更接近总体。

当然也不是样本越大越好,在综合考虑时间、精力、财力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大样本具有更好的总体效度。至于样本规模后面将会详细讨论。

二、质性研究

案例:研究者想对一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一次质性研究,研究这可能会观察这位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研究这位幼儿教师的教案、教学笔记和反思笔记,对这位幼儿教师进行访谈等等。

在这一研究中研究者基本上只对他选定的作为个案的样本感兴趣,他研究这名幼儿教师是期望从中挖掘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能触动其他幼儿教师的东西,研究者并不期望能将从这位幼儿教师身上发现的结果推广到更大的幼儿教师总体中去,那样也将是毫无意义的。目的抽样:研究者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案例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样本的取样是很少的,有时候会选择一个案例作为样本,研究者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作为样本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总体效度,而只是为了对所研究对象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案例:研究者想了解幼儿园新教师的实践知识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其在幼儿园新教师的成长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如果研究者决定采取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这就需要目的抽样,从幼儿园新老师中选择一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假设研究者初步锁定几所幼儿园的几位新入职幼儿教师,当研究这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时,他需要考虑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于这项研究的参与态度,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兑与研究的配合程度。如果某位幼儿教师比较矜持、不善交流和沟通,总是被动的参与研究,那么研究者可能放弃说服他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到研究中来。相反如果以为幼儿教师性格积极外向,渴望参加并愿意接受研究者所提出的要求,这位幼儿教师就会被选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样本。同样,假如研究者认为还有必要选取以为从事幼儿教育多年的“老教师”参与到研究中,与新老师形成对话,研究者也可以依据目的抽样法,选取一位“老教师”作为研究的样本。

总的来说,目的抽样是非概率抽样,是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抽样方式,与量性研究中的概率抽样是不同的,他不是为了得到总体效度而设计的,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对研究样本的深入理解。

三、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一)样本规模: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也称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

在非概率抽样中,样本规模一般很小,一个或几个样本就可以满足研究所需的样本量。概率抽样中多大的样本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

统计学中样本通常以30为界,30及其以上的个案就是大样本,30以下的个案称为小样本。但是对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抽样来说30个个案样本通常是不够充分的。

总的来说,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去,样本容量越大,他就越有可能代表总体,但这并不是说样本容量越大越好,因为样本容量的大小不仅影响其自身的代表性,而且与调查的人力物力息息相关。容量太小的样本会削弱研究的代表性和研究效果,而容量太大的样本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但增加工作量,而且会影响研究的顺利完成。因此,在样本的确定上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总之 合理的样本容量应该是研究者在合适的时间、精力、财力的耗费下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样本。在一般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实际上并不会要求很高的精确度,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研究者一般是根据经验来确定样本容量大小 以下是供参考的样本容量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依据经验确定的样本规模,其精确程度是需要考量的。

(二)抽样误差和抽样偏差

抽样误差是指样本统计值与总体的参数之间存在的误差。由于样本的性质和规模与总体的性质和规模是存在差异的,这样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会有偏差,这时抽样误差就产生了。

案例:假如我们从总体2000名的5岁幼儿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随机样本,并以此样本来测量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如果测试的平均水平是108,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总体的平均水平正好是108呢?这是不行的,但我们可以相信总体的平均水平在108左右。

在总体的平均分和样本的平均分之间存在的偏差就是抽样误差。100枚硬币同时落在地上正面朝上的不一定刚好是50个

在随机抽样中,由于随机波动原因,抽样误差是一个变动量,而随着随机样本容量的增大,作为变动量的抽样误差是会逐渐减少的。

在抽样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误抄、数据登录差错、计算错误、违规操作等人为原因而产生误差,但这种误差并非抽样误差

一般来说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存在误差大小的问题,而抽样偏差是可以避免的。

抽样偏差是指所抽取样本不能代表其所要代表的总体的情况,这时抽样偏差就出现了。案例:我们想从总体为2000名的5岁幼儿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随机样本来测量幼儿智力发展水平,假如我们抽取的300名幼儿都是男孩或者都是女孩,最终测试的平均水平是108,那么这样的样本是否能代表总体的情况呢?当然不行,因为其抽样存在偏差,这样的样本顶多只能说是能代表一部分男孩或女孩的平均智力发展水平。

总的来说 抽样偏差是一种歪曲,是在选取和形成样本的过程中引起的,由于抽样偏差所产生的样本对总体来说是不具有代表性的。第三节 概率抽样

一、简单随机抽样

1、概率抽样是以概率理论为依据来选取研究样本的方法的总称。概率抽样是通过随机化的操作来抽选样本,使得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 被选为样本。

2、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在抽样中通过一定的程序在总体中抽取一组样本,要使总体中所有个体都有同等而独立的机会被选为样本的成员。所谓“同等”就是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机会都是一样的,所谓“独立”则是指每一个个体被选为样本时不会对其他个体的选入产生影响。

3、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点是,在总体和样本足够大时研究所的数据在统计公式决定的误差范围内能够被推广或应用到更多的总体中去而且随机抽样的方式也能够保证样本的公平性和代表性。

4、简单随机抽样是理想的概率抽样类型,简单易行,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也能很好的推断总体,并且有相应的抽样规则。但是如果总体容量太大时这种抽样方法就比较费时费力费钱。

二、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是指在抽样之前将总体按照不同的性质或者特征分为不同的子总体,这些性质相同的子总体就是层,然后从每一层中分别抽取子样本,将子样本和在一起就构成了总体样本。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分层抽样能够提供代表性,同时可能减少抽样误差,其原因在于从通知总体中抽取样本比从异质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的误差要小。

2、分层抽样是要确保总体中同质的次级子总体会被抽出适当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而不是直接随意的在总体中抽取样本。

3、该如何划分?划分多少层?从理论上来说,用一分层的理想变量是目标变量,也就是研究者想要测量或者精确描述的变量,但在实际调查中,目标变量通常是未知或者不明确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只能根据与目标变量最相关的辅助变量进行分层。

4、对于抽样层次数量的划分,理论上是分层越多越好,因为层次越多层内的个体性质就越相似,但在实践中由于样本数量、研究经费以及研究者时间和精力限制,分层数量是比较有限的。

5、比例分层抽样就是按照分属各层的子总体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大的层所抽取的子样本就大一些,而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小的层所抽取的子样本就小一些。

6、非比例抽样,由于总体中有的层所包含要素数量太少,如果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则这些层的样本量会很小,不便于了解各个层次的情况,也无法进行统计分析,这时就需要采取非比例抽样的方法,加大该层的样本量,从而对子总体进行更好的研究和比较。加权处理,也就是对于那些较大概率入样的单位赋予一个较小的权重,而对那些较小概率入样的单位赋予一个较大的权重,从而保证以样本推断总体时不会出现偏差。

三、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具体做法是:

第一,将总体中所有个体按照顺序排列起来并给个体编上号码。

第二,计算出抽样间距,抽样间距是指两个被选中的个体间的标准距离。其方法是以总体容量初一样本容量。

第三,在最开始的K个个体中,用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作为样本,记下这个个体的编号假设其为X,这个X就是随机抽取样本的起点。

第四,在总体中,从X开始,每间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作为样本,即陆续抽取的个体分别为X,X+K,X+2K……..X+(n-1)K.最后,将这些抽取的个体集合起来,就成了研究所要求的样本容量。

四、整群抽样

1、整群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个群体,然后以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群,只要该群被选中,则该群的所有个体进入随后的子群体,这些子群体合起来构成了总体的样本。

2、在整群抽样中,群体的划分原则是:群体内各单位的异质性高,群体间同质性高。如果在整群抽样中,子群体之间的差异显著,而每个子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小,那么这种情况下抽取的几个子群体显然是没有代表性的,不能有效推断总体。

3、整群抽样还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在实际研究中,经常会碰到不等规模整群抽样的情况,即总体内各群大小不一,面对这种情况,要避免抽样偏差的产生,可以采取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第四节 非概率抽样的

一、目的抽样

1、目的抽样就是研究者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案例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目的抽样是质性研究的通常采用的抽样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目的抽样并不遵循概率理论进行抽样,但并不是说这样的抽样是随意的,抽样单元的选择是以事先确定的准则为依据的。也就是说,研究者在抽样之前必须对抽样单元的特征有深刻的了解,需要这些单元提供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

2、全面抽样是指样本中包括所有具备特定特质的个体的抽样方法,适合于样本容量较小时使用。

3、方便抽样也叫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以自己方便的形式在一定的时间、情境和环境中偶然遇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

4、最大差异抽样是指抽取那些能解释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的最大差异的个体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这种抽样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选择的过程,主要是选择那些特征差异较大的个体作为样本。最大差异抽样也叫配额抽样,因为在调查中总是将具有不同属性或者特征的个体分成不同的类或层,然后按照“定额”在不同的类中抽样。

5、极端案例抽样是指抽取那些具有显著特征的个体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在进行极端案例抽样的时候,还可以从连续体的两端选择极端案例,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和分析。注意,极端案例抽样的研究结果一般只在有限范围内具有解释性,人们可能会因为样本是极端案例而怀疑其结论,但是这种抽样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常常会很有启发性。

6、典型案例抽样

典型案例抽样是指抽取那些具有典型特征的个体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所抽取的个体通常被认为是研究现象的典型或者占据总体的大多数

7、滚雪球式抽样是指在调查开始时先从几个被访者开始,然后通过被访者介绍更多的人来参与访谈和调查,从而使赝本的范围不断扩大。这种抽样方式所选取的样本代表性差,容易产生偏差,通常会在探索性研究的阶段运用。

二、机会抽样

1、机会抽样是指研究者从先前 案例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发现来指导对下一个案例的选择。在运用这种抽样方法的过程中,先前的案例研究为后来的案例选择提供了机会,使之成为一个相关的信息链条。

2、在研究中先前的研究发现对研究者的意义重大,它会影响研究者对下一个案例的选择甚至会改变研究者选择下一个案例的研究设计。

第六章 观察法

【教学要求】掌握观察法的含义以及应用范围,观察法的信效度考察,以及调高信效度的方法。【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观察法的定义,以及操作程序,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研究情况来选用。

【教学难点】时间取样法、叙事记录法、事件取样法的意义和各自的优缺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一、观察法的含义

1、研究者需要利用观察获取研究资料,并通过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因此在观察之前,研究者必须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内容,即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也要按照科学研究规范所观察的行为、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结束后,研究者还需利用科学统计的方法分析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2、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对目标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

二、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意义

1、与访谈法、问卷法需要幼儿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不同,在观察法中,研究者要观察的就是幼儿在自然状态的行为表现,并不对幼儿的行为做出特殊的有别于常态的要求。更适合心智尚未发展完善的幼儿。

2、观察法记录的不仅仅是被观察者的目标行为,而且要对被观察者所处的环境、目标行为从起因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考察。这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更加准确的解析幼儿的行为。

3、观察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操作较为简单,适合幼儿教师应用。幼儿教师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用观察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也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幼儿。

三、观察法的信效度

1、观察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信效度,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样本的选择、观察者的个人素质、被观察者因素三方面。首先在样本选择方面一下情况会影响研究的信效度:(1)选择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全部特征;(2)样本具有不稳定性,观察者没有认识到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从而无法比较当前样本与以前样本(3)数据不具有代表性,观察者没有考虑到样本之间的地理和地区差异。

2、观察者个人素质影响信效度的几种情况:(1)观察者将非人的期望、价值观和兴趣带入观察中,一方面可能会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产生影响或诱导,另一方面使观察记录和对目标行为的评价有失客观。(2)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者因疲劳等因素而改变原来的行为判断标准,降低了研究的信度;(3)技术错误:观察者由于缺乏观察技巧,而在观察记录过程中出现错记、漏记等问题。

3、观察者效应是指被观察者由于观察者的出现,而表现出有别于自然状态的行为。

4、观察法的信度,观察者信度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标准关联观察者的信度、观察者间的信度、观察者内部信度。

4.1标准关联观察者信度是指普通观察者的记录与专业观察者的记录达到一致的程度。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播放一段录音或者录音材料,由专家观察者和一般观察者分别对其进行记录,这样既可以让一般观察者在对比中改进学习,也可以通过此方法测量二者的一致性。应该在正式观察开始前就对标准关联观察者的信度进行确认,而且还应在正式的观察开始前就对标准关联观察者的信度进行确认,而且还应该在正式的观察过程中也不断对其进行测查,这会使资料收集更加准确。

4.2观察者间信度是在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观察者的研究中,考量所有观察者记录的一致性。观察者间的信度与标准关联观察者的信度不同在于,后者更关注普通观察者与专家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也就是新手或普通观察者是否专业;而前者则强调所有观察者记录相符的程度,这不仅指新手与专家记录的一致性,也包括对新手之间、专家之间记录的相符程度的考察。对观察者间的信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这个公式来完成:

观察者间的信度=观察着记录相同行为的数量/(观察者记录相同行为的数量+不同行为的数量)

信度一般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信度越接近100%,观察记录的可靠性也就越高 4.3观察者内部信度是指观察者在记录过程中的一致性,观察者内部信度考察的是,观察者本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进行观察时,是否遵守同样的标准、使用同样的记录方式。观察者内部信度对研究至关重要,他直接说明选用的观察者是否可靠。考察方法与前面谈到的基本相同,给观察者播放一段录像材料,并要求对其记录;几天后,重放同一录像,要求观察者重新记录。然后可以按照上面的公式进行计算,测查两次记录的相符程度。

5、提高信度的方法

(1)在正式观察之前,对需要观察的行为进行严格、详细、准确的定义,使每个观察者都清晰地了解要观察的目标行为的特征,并能够与其他相似行为进行区分

(2)要设计制定观察规则和标准,尽量对观察的每个细小步骤都提出规范化要求,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因程序化问题导致信度降低。(3)要对观察者进行选拔和培训。

(4)单词观察的时间不要过长,长时间的观察会使观察者出现疲劳等问题而影响记录的准确、客观。

6、观察法的效度,影响观察效度的两个主要因素:结果的代表性和概括性。代表性是指我们在某一情境下、某一时间段内观察到的被试的行为,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否在其他情境、其他时间也会出现。概括性是指根据观察到的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应该能对其做出全面、整体的了解。

7、确保观察法的效度可采取措施:第一,尽量覆盖行为可能出现的时间段。对某个对象的某个行为也要反复进行观察,避免偶然性。第二,通过一些措施和手段减少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控制“观察者效应”。第二节 观察法的程序操作

一、确定、定义目标行为

1、定义目标行为可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尽可能用明确、清晰地语言定义目标行为。第二,列举目标行为的具体表现,检视其是否涵盖在定义之中;另外,也要列举那些相似但不在观察范围内的行为,检视其是否被排出在定义之外。第三,进行预观察,预观察也就是真正观察开始之前的练习观察,在预观察中通过实践练习再次检查定义是否准确。

二、确定观察类型

1、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严格设计观察过程,观察法可以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有结构观察是指,研究者在观察开始前要对观察对象、记录标准、观察时间、目标行为等问题进行周密的计划与安排,所有观察者都要严格遵守上述要求进行观察和记录。

无结构观察则相对宽松,但并不是毫无准备,观察者事先要拟定一个观察提纲,其内容应包括:希望通过观察了解哪些情况,为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观察哪些行为,观察的对象大致有哪些,在何时何地进行观察更易有收获。

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臵身于被观察者活动之外,只作为旁观者进行记录。其优点在于观察者能够冷静和客观的看待、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但在某些研究中,如果观察者不能深入被观察者的生活,可能很难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观察也就更像是实况记录,而不是能够得出准确结论的科学研究。

参与观察观察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有时更像是被观察者中的一员。参与观察能够使观察者更好地理解被观察者,但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很难避免加入主管情感,有失客观。

3、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根据研究者是否控制被观察者所处的环境,可以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自然观察中,研究者不能对被观察者所处的环境有任何认为的控制和干预,必须在自然情境中等待目标行为出现。实验观察中,研究者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方法改变原有情境或创造一个新情境来激发被观察者的某种行为。实验观察比自然观察更能控制研究情境。对于那些在自然情境中很少发生的行为,或者研究者希望了解不同刺激变量对被观察者行为的影响,实验观察是比较好的选择。

三、记录观察内容

1、叙事记录法是以客观的立场,用日常语言描述记录观察内容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社会技能和交流技能、儿童群体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儿童语父母的互动情况等问题。

1.1日记描述法观察者每天或隔几天记录一次,并且整个观察研究需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一般来说数月以上。

1.2逸事记录法与日记描述法基本相同都是使用描述性语言记录被观察的行为表现。在逸事记录法中研究者只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与研究内容直接相关的行为事件。

1.3、叙事记录法的优点(1)能够提供对观察对象及其所处环境有整体、全面的印象。在日记描述法中,在长期的跟踪观察过程中对被观察者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2)简便易行 缺点是:(1)不适合活的量性数据。(2)很难确保研究效度。(3)由于此种记录方法使被观察者数目受限,因此,观察结果的普遍性也很有限,旺旺只适用于被观察者本人,而缺乏普适性。叙事记录法一般应用于质性研究中。

2、抽样法一般以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的取样单位是时间——选取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观察,需要注意的是目标行为必须是外显、可观察到的。事件取样法是指在观察过程中,只要目标行为出现便进行记录的方法。记录的内容可以仅仅是目标行为发生的次数,也可以详细记录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适合于那些有明确起止时间的行为。

3、等级评定法是在观察结束时在一个事先制定好的量表或行为核查表上,按照等级对行为进行评定。在评价目标行为的整体性以及对印象进行量化方面比较有效。

第七章 问卷法

【教学要求】掌握问卷法的含义以及应用范围,问卷法的信效度考察,以及提高信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问卷法的定义,以及操作程序,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研究情况来选用。

【教学难点】问卷设计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提高问卷的回收率。【教学内容】 第一节、问卷法概述

一、问卷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意义

1、问卷法是一种以问卷作为工具和手段来进行资料收集的调查方法。

二、问卷法的信效度

1、问卷法所收集到的资料不是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获得的,也不是研究者通过亲身实验和实践得到的,而是研究者以问卷作为工具盒中介从被调查对象那里获取的,问卷治疗的高低直接影响调查资料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问卷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代表了信度和效度。

2、问卷法的信度是指在相同或者类似的条件下,用同样的方法或者技术对同一对象重复施测后,活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主要指的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越高代表信度越高反则,信度越低。

3、提高信度的方法有以下三种重测发、复本法、对分法

4、问卷法的效度是指测量方法或者技术能够测量出他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特质的准确性程度。效度主要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效度越高说明测量结果越能反应其测量对象的真正特征和内涵,反之测量的效度较低,则说明是无效的测量或者测量不具有效度。

5、内在效度是指研究资料和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程度,反应的是问卷的内在效度,即问卷的题目或指标对于概念和问题测量的有效性程度。

6、外在效度反映的是问卷的外在有效性,是指问卷在具有内在有效性的情况下,其是否适用于其他的时间、地点、情境和群体,也就是说它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是问卷准确性和有效性的保证,他们是密切相关的,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和基础,外在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在效度的有效性程度。

三、问卷法的优缺点

1、优点:方便实用、省时省力、花费少,具有良好的匿名性收集资料相对客观,搜集的信息多,收效大,资料便于处理和分析。

2、缺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流于肤浅,不够灵活,难以保证回收率,难以保证填答质量。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调查目标

1、确定研究的“时间框架”,即确定你调查和研究的时间段

2、确定研究的“空间位臵”,即确定你调查和研究的地理位臵。

3、确定你研究的性质,即确定你的调查和研究是描述性的、解释性的还是探索性的。

4、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即确定你调查和研究的范围是针对总体还是针对不同的群体

5、确定研究的议题,即确定你调查和研究需要解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抽样

1、抽样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如果在这方面不注意,很可能将问卷派发给那些无法提供研究者所需资料的人群,从而影响研究的进行。我们在进行抽样的时候,要尽量选择那些认为问卷内容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的人群作为研究的样本。

三、设计问卷

1、卷首语设计,卷首语实际上是一种宣传和说服,通过对研究目的和问卷情况的介绍,使被调查者认识到此项调查研究的意义,打消他们的疑惑和顾虑,使他们愿意接受调查。卷首语的语气要谦虚、诚恳、平易近人。

2、问卷的设计

2.1提问的原则:问题要简短、问题要清楚、避免使用行话、俚语、和简写,避免使用超过被调查者能力的问题,避免双重问题,避免否定性问题,避免带有倾向性的语言和问题,避免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2.2问题的形式: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3、问题的数量一般以调查者能在30分钟内完成为宜,问题过多,问卷过长会使被调查者在填答问卷时产生厌烦情绪或为难情绪,往往对后面的或者比较重要的问题敷衍了事,从而影响问卷的质量和回收率。

4、问题的序列:前一个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影响被调查者对后面问题的回答,如果被调查者已经被问及对某些事情的总体看法或者态度,那么在后面被问及有关事情的具体方面时,他们会尽量和前面的回答保持一致,上下文情境也会影响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

5、一般问卷问题的排列:先易后难,即将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将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先一般后特殊,即在调查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先问一般性的问题,然后问一些比较敏感或者特殊的问题;先客观后主观,即先问客观的或事实性的问题,后问主观性的问题;将可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将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戒备或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将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涉及个人背景或特征性资料的问题一般放在后面,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

6、答案的设计

设计原则:答案的分类必须具有有穷性,也就是说答案应该包括所有可能的回答;答案的分类必须具有互斥性,即答案之间要互相排斥,不能重叠。答案的形式:填空式、选择式

四、问卷调查的实施方式及优缺点

1、实施方式:邮寄和自填问卷、电话访问问卷、当面访问问卷、电子调查问卷 第三节 问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问卷资料的收集

1、预测问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客观检验法,另一种是主观评价法。客观检验法的做法是将问卷初稿打印若干份,然后进行随机调查,对象无需具有代表性。我们主要检查和分析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分析未回答的问题、分析填答错误。第二种是主观评价法是指将问卷送给专家评审。

2、问卷回收率是指回收问卷的数量所占派发问卷数量的比例。要进行分析和撰写报告,问卷的回收率至少要50%才是足够的,要至少达到60%的回收率才算是好的,而达到70%就非常好了。调查一类专业人群,最低的回收率认为是70%。

二、问卷资料的分析

1、问卷资料的完整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问卷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即检查问卷调查的样本和回收率是否达到了研究和调查的要求。第二,单份问卷的完整性,即检查每份问卷的填答是否完整无缺。

2、问卷资料的真实性包括第一,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即检查问卷资料的填答是否为所要调查的对象。第二,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即检查被调查者提供的资料是否符合事实和逻辑、是否反映了本人的真实情况、资料中的数据是否准确。

3、问卷的统一性主要是指问卷填答方式的统一和一致。第一,要检查问卷填答方式是否统一和一致,是否符合填答要求。第二,要检查计量单位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即对同一指标的数字要用统一的度量单位。

4、质性资料的分析,质性研究通常是归纳性的,研究者是从调查而不是假设入手,以此来寻求解释模式并自下而上的发展理论,研究者也很少能在研究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资料分析的具体情况。与量性资料不同,质性资料分析很少出现标准化的情况,也很难建立在数学分析的基础上。

第八章 访谈法

【教学要求】掌握访谈法的含义以及应用范围,访谈法的信效度考察,以及提高信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访谈法的定义,以及操作程序,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研究情况来选用。

【教学难点】访谈法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合适的实施访谈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访谈法概述

一、访谈法的含义及特点

1、访谈法的核心要素:首先,访谈法是以口头谈话形式进行的;其次,访谈过程中,基本通过访问者提问、被访者针对问题进行回答来收集资料;最后访谈法所收集的资料一般为奔放这的个人观点,是被访者以自己的视角、观点表述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

2、访谈法定义:访谈法即访问者以口头谈话的形式,询问被访者相关问题,并从被访者的回答中获取所需信息,研究资料的方法。

3、访谈与平时生活中谈话的区别(1)日常谈话轻松随意,谈话双方有感而发,即兴谈论。而访谈法要求访问者在进行访谈之前设计访谈提纲,即考虑访谈的目的、内容等。(2)日常谈话的双方互问互答,信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访谈法中信息交流通常是单向的,即主要由访问者发问、被访者回答。(3)日常谈话结束后,双方的此次交流也宣告结束;但在访谈法中访谈结束后,研究人员要对访谈过程进行量性或质性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4、与观察法相比:访谈法一方面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观察法的效果,另一方面访谈法也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加深对被访者的了解,获取深度信息,这是观察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5、与问卷法相比:访谈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问卷调查,即二者都是通过提问收集被调查者的答案来进行研究,只不过访谈法是将问卷中的书面问题转化为口头提问。与问卷法相比访谈法的成功率更高,其次访谈法更具灵活性,能够收集深度信息。

6、访谈法局限性:第一,访谈法比较耗费精力。第二,访谈法对访问者有更高的要求。第三,访谈法的受访对象数量有局限性。

二、访谈法的信效度

1、影响访谈信效度的因素来源于被访者和访问者两个方面。访问者因素有:被访者的态度,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记忆力,对时间的解释,被访者的语言特点、情绪、个人喜好,价值观等;访问者的因素有:访问者的技术和风格,个人的好恶和价值观,对被访者的理解能力,对物理环境的注意、选择性知觉和期望,记录技巧等。

2、提高访谈信效度的方法第一,在访谈前制定访谈计划和访谈提纲。第二,与被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被访者呈现放松、自然的状态,这有助于进行深度访谈。第三,访问者要关注、反思自己的访谈方式和技巧,并及时作出调整。第四,采用一定的策略验证被访者叙述内容的真实性。第二节 访谈法的操作程序

一、制定访谈计划

1、首先明确访谈目标,即通过访谈获取那些信息。其次,思考访谈法对得出研究结论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最后,设计访谈的进程,制定时间表。

二、选择访谈对象

1、以下几种人排除在外熟人、朋友、领导或下属。排出初次拒绝参加访谈的人和特别积极参加访谈的人。

2、访谈要得到监护人、管理者的许可

三、确定访谈形式

1、根据研究者对访谈内容的控制程度,访谈法分为三种类型:封闭式访谈、开放式访谈和半开放式访谈。封闭式访谈是指由访问者控制和把握整个访谈过程。开放式访谈以被访者诉说为主,访问者只是鼓励和激发访谈对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半开放式访谈中访问者对访谈有一定的控制,并事先设计访谈提纲,但访谈提纲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的进行调整。

2、根据单次访谈中被访者的人数,可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个别访谈在一位访问者和一位被访者之间进行,是一对一的访谈。焦点团体访谈是在多个访问者和被访者之间进行,不同的研究内容、研究设计对参加访谈的人数要求各有不同。

3、根据被访者的访谈次数,访谈法可分为一次性访谈和多次访谈。一次访谈多为结构式访谈,即在访谈前设计访谈问题,而且访谈过程中多采用封闭式问题,收集资料也多为事实性材料。多次访谈多采用“三轮式访谈”的方法,分层次、逐次深入的方式进行。

4、根据访问者与被访者的接触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直接访谈即访谈双方面对面进行访谈,访问者可以通过对方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的记录,活的更详细的资料。间接访谈双方通过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完成。当访谈双方因距离遥远或时间有限等问题难以进行直接访谈时便可选取此种方法完成访谈。

5、根据访谈的正是程度,可分为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正式访谈就是双方事先约定好时间、地点,并且访问者在访问前要制定访谈计划和访谈提纲,在访谈过程中双方就在提纲范围内进行交谈。非正式访谈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访谈双方并没有事先约定访谈时间地点,甚至很可能是巧遇;在访谈内容方面也没有事先安排,往往是访谈双方兴致所致,侃侃而谈。

四、明确访谈提纲

1、如果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访谈、非正式访谈之类的质性研究,那么访谈提纲相当于访谈内容的提示性材料,只要粗线条地列出问题要点就可以。如果是封闭式访谈之类的量性研究,访谈提纲要更为细致和严谨。研究者不仅要列出所提问题、提问顺序以及访问者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而且要尽量推测被访者的回答以及针对不同回答的后续提问。

2、无论是质性研究还是量性研究中,访谈提纲都是对访谈过程的前臵预测,在真正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还是需要访问者具备一种开放、随机应变的心态面对被访者的回答。

五、实施访谈

1、首先确定访谈时间、地点,其次准备开场语,第三提问,四、追问,五、倾听,六、呼应,七、记录访谈内容。

八、结束访谈。

六、整理分析访谈资料 第三节 针对儿童的访谈

一、访谈儿童的伦理问题

1、知情同意,一方面访问者要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向儿童介绍研究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访问者还要明确的告诉儿童,他们有拒绝参加、退出访谈的权利。

2、保密原则,访谈正式开始之前,访问者就要向被访者表明访谈内容保密,首先,研究信息不具有特权,要服从法院等政法部门的传唤,其次,如果访谈过程中访问者听到虐待儿童的信息,那么必须主动报案。

3、平等对待儿童,访谈者一方面要善于观察儿童的不安和焦虑,并用恰当的方法避免伤害儿童;另一方面,不可强制、威胁儿童完成访谈,如果访谈遭到儿童的拒绝和抵触,应立即中止访谈。

二、访谈儿童的特殊技巧

1、主义访谈的节奏和时间

2、简化问题、简化对儿童的要求

3、使用具体的参照物、道具、提示帮助儿童回答问题

三、访谈儿童的注意事项

1、访谈儿童的信度与效度保障。访谈儿童的信度很难测量,但研究的效度可以通过“三角互证”的方法得到保证,访谈者可以通过观察儿童,访谈儿童的同伴、父母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并将其与儿童的回答作对比,研究的效度与资料的符合程度成正比。

2、访谈过程中多表扬,避免批评。访谈过程中,表扬和鼓励可以更好地引导儿童回答问题,尤其是年龄偏小的被访儿童更需要表扬和鼓励。访问者要注意应表扬的是儿童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他们回答的内容,以避免对儿童产生诱导。

第九章 内容分析法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分析的含义以及应用范围,内容分析法的信效度考察,以及提高信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以及操作程序,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研究情况来选用。

【教学难点】内容分析法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合适的实施内容分析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容分析法概述

一、内容分析法起源追溯

1、所谓内容分析法,它最早是由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量性分析方法对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发展而来。

2、内容分析法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诞生于传播学领域的、以研究人类传播的信息内容为主并对其进行系统、客观和量化描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内容分析法起源可追溯到二战美国组织了一项名为“战士通讯研究”的工作,以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出乎意料的获取许多德国军政机密情报。4、1952年美国学者纳德.贝雷尔森的《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一书问世,该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传播学中的地位得以确认。

二、内容分析法的含义及特点

1、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为:一种运用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给予质性研究的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它以明显的传播内容如文献资料等中蕴含的直观、显性的教育信息为研究对象,将其转化为量性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素材进行客观而系统的量化描述和分析,得到与之相关的潜在内容,然后对研究事实作出判断,形成研究结论。

2、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2.1客观性:第一,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内容分析是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等研究对象出发,研究者按照设计好的计划和程序进行研究,其分析结果不能带有任何个人的主观态度和偏好,不能因研究者个人的性格和偏见等影响研究结论,就是说,同样的内容素材在被不同研究者分析时得出的结论应该是相同的。第二,研究过程的客观性。在研究过程中每一步骤的进行都必须基于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秩序,也就是说同一个研究者重复研究,其结论应该是相同的,即使不同的研究者,如果完全遵循相同的程序和规则分析相同的资料,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2.2直观性,是指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的时候研究对象必须是直观明白显现的,是研究者能察觉、发现的,而不是内容的含义或深层解释等。至于那些含糊不清、存在歧义或多重含义的内容,人们不易对其形成统一认识和进行客观计量,因而不在内容分析的对象之列。2.3系统性,是指按照标准程序对内容进行分析,内容或信息类目的选择取舍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标准和法则,以防研究者在选取资料时偏向于只把支持自己观点或假设前提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选取分析的内容应当遵循明确且始终一致的规则,分析样本的选择要符合一定程序,总体中每个单元类目必须享有均等的接受分析的机会。第二,对于被分析内容的评价过程也必须是系统的。

2.4定量性,是指分析内容可按规则对制定的类目与分析单元加以计量,比较符号文字出现的次数,用数字或图表的方式表述内容分析的结果。

2.5描述性,是指内容分析结果表述的特征。在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量化处理后,内容分析的结果通常表现为大量数据、表格、图式的列举、比较与分析。

3、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比较,文献法主要是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主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它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的量性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4、内容分析法的优势和局限

4.1优势:客观可靠、不受时空限制、经济性、可重复性、非介入性是指一种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

4.2局限性:受材料限制大、分析的内容本身有可能不客观、前期工作具有主观性

三、内容分析法的量性与质性

1、量性分析是指用较规范的方法读取相关的信息资料的内容,把信息资料上的文字、非量化的信息转化为量性的数据,构建一定的类目系统编码研究内容,并以此来分析内容的某些特征,使研究结果具备可靠地准确性。由于量性分析发存在着难以客服的局限和不足,如其结论往往只有描述而缺乏详细深入的解释,因此在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中应将量性与质性的分析有效结合,从而一方面避免按部就班的计算数据而不能提出深刻到位的见地,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只使用质性方法导致的天马行空的解释却得不出客观可信的结论。

四、内容分析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1、内容分析法的适用对象一般满足如下要求:能重复操作、能被人的感官体验、意义明显、可以直接理解。

2、内容分析法的应用:(1)、势分析,内容分析法可以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内容资料作比较,把这些不同内容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发生变化的因素,从而可以判断这一对象在某一类问题上的发展倾向。(2)、征分析,是指通过对同一对象的不同问题的资料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找出其中相同的因素,从而得出这个对象的特征。(3)、比较分析,是指对同一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来自不同对象的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对比,从而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

3、在学前教育中应用内容分析法,充分发挥研究者文献资料积累的优势及其较高水平的研究意识和内容处理与分析能力,一方面可以紧跟教育热点,更好地为研究课题服务,成为研究者的“资料库”,另一方面可以为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特征意向和比较分析研究提供必要依据。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内容分析法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1、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抽取样本,选择分析单元,确定类目系统,建立量化系统,信度分析,统计分析数据资料。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

1、案例一: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关于“游戏”选题的研究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

2、该案例的内容分析法运用的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提出研究问题。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关于游戏的研究现状如何?研究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呈现出哪些显著地发展趋势?进而,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有哪些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第二,确定研究范围和抽样。该研究的范围为:以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1996——2006年273篇学位论文为样本,从中确立以游戏为研究选题的学位论文23篇。第三,具体的内容分析和统计分析 第四,得出结论并分析

3、案例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学论的进展——基于教学目标研究的内容分析

4、该研究的过程: 第一,提出研究问题。第二,确定研究范围。第三,抽样。第四,选择分析单元。第五,确定类目系统和编码 第六,资料处理。第七,研究结果与讨论。

三、国内内容分析研究有待改进的问题

1、首先,计算机技术,内容分析软件在国外内容分析实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国内分析的规模要小的多,而且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及其有限,中文内容分析法软件仍未出现。

2、其次,国外内容分析法研究项目规模普遍比较大,通常由一个研究小组根据项目管理方案共同完成。而国内使用该方法进行的研究不多,规模有限,主要由个人完成。

3、最后,国外内容分析法应用侧重文本理解即质性分析,并总结规则规律以便编程构建统计框架,而由计算机完成的量性统计作为辅助手段用来提供证明假设的数据;而国内应用该方法的重点在于类目设计,再由研究者主观判断并计数,最后用数字说明问题,检验假设。

第三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A卷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试卷(A卷)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调查法

2.个案法

3.假设

4.集中量数

5.行动研究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核对表法的步骤有哪些?

2.运用谈话法需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书面材料分析方法的优点有哪些?

4.正确选择课题应具备哪些条件?

5.经验总结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设计问卷题目时应注意的问题

2.结合实际谈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2

第四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题库及答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本科

一.单选题

1.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是___。A客观;B准确;C创造;D学术价值

2.大样本是指按随机原则选取的被试数量在___以上的样本。A15;B30;C40;D50 3.学前儿童是指___儿童。A0-6;7周岁;B0-6岁;C0-3岁;D0-5岁

4.基础研究又被称为___,它是以建立和发展某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为目的的研究。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基本理论研究;D应用研究

5.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是___。

A应用研究;B定量研究;C基础研究;D定性研究 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时期是___。

A 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30年代;C 20世纪初;D 20世纪50年代 7.抽样偏差小,则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___。A不好;B好

8.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_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A学前教育;B教育科学;C科学;D学前教育科学 9.保证观察活动具有统一性和客观性的基本条件是___。

A制定计划;B确定观察对象;C观察报告撰写;D执行计划

10.在现场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对观察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叫___。

A突发事件;B不利事件;C典型事;D意外事件

11.科学表现为___。A系统化的知识体系;B系统化的结论;C一般性知识;D一般性结论 12.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叫___。A个体;B总体;C样本;D大样本 13.研究者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和程序叫___。A随机抽样;B抽查;C抽样;D选择 14.19世纪末以前是学前教育研究的___时期。

A萌芽时期;B迅速发展时期;C多样化时期;D以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 15.对比组时间系列设计是___的延伸。

A单组时间系列设计;B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单组前后测设计 16.________是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基础研究;D理论研究

17.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_的一个分支学科。A学前教育科学;B学前教育;C科学;D教育科学

18.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A可行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19.封闭性问卷也叫___。A结构型问卷;B无结构性问卷;C送发问卷;D邮寄问卷 20.论文的主体部分是___。A摘要;B正文;C标题;D引文注释 21.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验是___。

A操作测验;B目标参照测验;C标准化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 22.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叫___ A样本;B随机样本;C大样本;D小样本

23.行动研究法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___于1946年提出的。A裴斯泰洛齐;B库尔特勒温;C卢梭;D福碌贝尔 24._____是指以设计和开发方便适用的教育产品为目的的研究。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现场研究;D开发研究 25.科研活动的主题是___。A科研课题;B问题;C研究目的;D研究内容

26.学前教育个案研究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手段是___。A测验;B调查;C观察;D访谈 27.文字资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A客观;B准确;C庞杂;D“去伪存真” 28.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是___。

A定性;B开发研究;C定量研究;D综合研究 29.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系统化时期在___。

A20世纪初;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50年代以后;D20世纪30年代 30.标志两列变量相互关系的量数称为___。

A相关系数;B方差;C标准差;D中数答案: 单选

1.C 2.B 3.A 4.C 5.D 6.A 7.B 8.D

9.D

10.A 11.A 12.B 13.C 14.D

15.A 16.A 17.B

18.D 19.A

20.B 21.C 22.B 23.B 24.D 25.A 26.C 27.D28.C29.C30.A 多选题

1.BC 2.ABCD 3.ABD

4.ABC 5.ABCD

6.ABCD 7.ABC 8.ACD 9.BCD 10.ABCD

11.AD12.ACD13.AB14.ABCD

15.BCD

16.ABD

17.ABC 18.AD 19.AC

20.ABD

21.BC 22.ABC 23.BCD 24.ABCD 25.BCD 26.ABD

27.BCD

28.BCD 29.ACD

30.AB

31.AD 32.BCD 33.ABD 34.ABC 35.ABC 36.ABCD

37.ABC38.ABD

39.ABCD

40.AD 二.多选题

1.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观察法分为___。

A直接观察法;B实验观察法;C自然观察法;D间接观察法

2.观察记录表的主要形式有___。A事件记录表;B时间取样记录表;C行为核对表;D等级评定记录表 3.自编测验的优点在于___。A针对性强;B灵活性强;C节约时间;D操作相对简便 4.前实验设计常见的模式有___。

A单组后测设计;B单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单组时间系列设计 5.运用个案法研究学前教育问题时,一般由___四个基本步骤组成。

A选定个案研究对象;B制订研究计划;C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D形成研究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 6.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___。A观察;B问卷;C访谈;D测验

7.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阶段有___。A研究实施阶段;B研究准备阶段;C研究总结阶段;D研究评价阶段 8.文字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是___。A真实;B及时;C具体;D简明扼要

9.观察记录的主要方法有___。A日记记录法;B描述记录法;C仪器记录法;D表格记录法 10.抽样包括___步骤。A规定研究总体;B判断并纠正抽样偏差;C抽取样本;D确定样本容量

11.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观察法分为___。A直接观察法;B实验观察法;C自然观察法;D间接观察法 12.在实验实施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具体有___。

A操纵自变量;B控制自变量;C观察和测量因变量;D控制无关变量

13.根据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可将访谈分为___。A个别访谈;B集体访谈;C直接访谈;D间接访谈 14.测试的准备工作有___。

A掌握测验的基本知识技能;B熟悉测量量表;C准备测验要使用的材料和场所;D做好测验约定 15.教育实验内在效度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___。

A实验设计的可行性;B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水平;

C实验者对自变量操纵的正确性;D实验者对无关变量控制的有效性

16.关于教育事实的研究报告有___。A教育调查报告;B教育实验报告;C专著;D教育观察报告 17.研究准备阶段包括___步骤。A选择课题;B研究设计;C制订工作计划;D评定计划 18.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将学前教育研究的课题分为___。

A理论性课题;B横向来源的课题;C因果性课题;D应用性课题

19.观察者具备的观察条件有___。A观察者的主客观条件;B观察目的;C观察设备;D观察活动的特点 20.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包括___步骤。

A确定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拟定题目;B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C整理资料;D拟订写作提纲 21.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观察法分为___。

A时间取样观察法;B有结构观察法;C无结构观察法;D事件取样观察法 22.教育实验的基本要素是___。A因变量;B自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

23.在实施访谈调查时,其过程一般由___组成。A访谈内容介绍;B访谈准备;C预备性谈话;D正式提问 24.影响教育实验外在效度的因素有___。

A测验的交互作用;B抽样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C实验安排的副效应;D多重处理干扰 25.和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较而言,个案研究法具有___的特点。

A研究过程的开放性;B研究手段的多样性;C研究内容的广泛性;D研究对象的独特性 26.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科研成果相比较而言,科研报告具有___特点。A规范性;B客观性和准确性;C学术性;D新颖性

27.观察的准备包括___。A确定观察时间;B做好观察的计划;C培训观察人员;D边观察边思考 28.根据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可将课题分为___。

A应用性课题;B描述性课题;C因果性课题;D预测性课题

29.描述记录法可分为___。A佚事记录法;B表格记录法;C日记描述法;D连续记录法 30.整理和分析资料时要注意___问题。

A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要及时;B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要客观;C整理资料要规范;D对资料的整理要仔细 31.根据对研究对象行为取样的方式不同,观察法分为___。

A时间取样观察法;B有结构观察法;C无结构观察法;D事件取样观察法

32.测验法的优点是___。A效率高;B比较准确可靠;C施测过程容易控制;D结果处理方便 33.评价者在建立教育成果评价的标准体系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___。

A一致性;B精练可行性;C学术性;D可测性

34.数据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有___。A数据资料的检查;B数据资料的分类;C数据资料的呈现;D数据资料的评价 35.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问卷调查与其他形式的调查相比,其优势表现在:___。

A收集资料的效率高;B能获取多种形式的资料;C匿名性强;D节约研究资源

36.确定先进的、有推广价值的经验的标准有___。A现实性;B典型性;C适用性;D创造性 37.科研报告的引言应包括的内容有___。

A对研究问题的清晰的界定和描述;B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缘由;C提出并阐述研究假设;D研究过程 38.按照课题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课题分为___。

A纵向来源的课题;B因果性课题;C横向来源的课题;D研究者自选课题 39.选择观察方法时应系统地考虑___因素。

A观察的目的;B研究对象活动的特点;C被观察者的条件;D观察者具备的观察条件

40.根据研究者是否对访谈过程进行控制和访谈过程是否使用经过严格设计的问卷或提纲,访谈分为___。

A非结构性访谈;B间接访谈;C直接访谈;D结构性访谈 三.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就是研究者以科学的理论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是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运用系统的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水平;要求研究者在教育活动内外、在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中来探索规律,并充分认识研究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优化研究活动的各种因素,追求研究活动的整体功能。3.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则是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特定的实践活动,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教育活动现存的实际问题的研究。

4.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课题的研究目的,为科学地验证理论假设而对实验的条件、实验的形式和实验的操作程序等所作的具体计划和安排,并形成和制定完整的实验计划。

5.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运用感官或者借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教育活动和学前教育儿童身心变化及其行为表现进行考察,以系统地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6.研究资料的分析: 研究资料的分析是研究者在对原始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资料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各种各类的研究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剖析,以求发现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探求教育活动规律的科研活动。7.科研设计: 所谓科研设计,就是研究者在遵循科学认识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8.问卷: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问卷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编制而成的用以反映研究内容、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文件、是研究者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工具。其内容和形式往往根据研究的自的和内容不同而各不相同。

9.个案追踪研究:所谓个案追踪研究,就是研究者从选定的时间开始,在往后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研究对象有计划地进行跟踪考察,运用各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和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与趋势的个案研究。

10.数据资料:.数据资料是指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调查、观察、测验等方法得到的用数量形式来表现的有关资料,如幼儿测验的成绩分数等。

11.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就是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 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

1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就是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研究活动的宗旨,在研究过程中使研究活动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13.观察设计: 所谓观察设计就是研究者为了提高观察过程的客观性和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对观察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观察活动的环境条件、观察对象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规划。

14.科研报告: 科研报告是用来系统地阐述某项教育实证研究的活动及其成果研究文章,它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

15.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来揭示教育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6.正相关: 正相关是指两列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即一种变量变动时,另一种变量也发生或大或小的同方向的变动。17.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在科研活动中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所要具体探讨的问题的本质或规律所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的解释,是研究者针对某一研究课题在研究活动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研究结论。

18.主观偏见: 所谓主观偏见,就是在观察过程中,因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观察者对观察结果所作的不符合客观性原则的或不公正的评价、判断和解释。

19.统计回归:统计回归,即被试组中前测分数极高或极低的被试在实验期间发生较大的变化,而使后测中的成绩发生较大变化而影响数据总体特征的现象。

20.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评价者通过借用或编制评价工具、运用数量化的手段来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研究者就某一教育现象或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又上某一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考察和比较的研究,也叫横断研究。22.伦理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是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给他们造成身心伤害。

23.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解释程度和可归因程度,或者说是实验的结果(因变量的变化)能否归因于实验者对自变量操纵的程度。

24.文字资料:文字资料是指以文字记录下来的反映研究对象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以及研究对象的意见、态度等方面信息的描述性资料。

25.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研究者对教育实际活动中表现出的具体问题进行预诊、阐述、收集信息、制定一定行动计划和实施行动等具体步骤来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能将研究和行动(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适合从事教育实践工作的教师使用。

26.选题的可行性原则:选题的可行性原则就是研究者应根据主客观条件来选择研究课题,以保证课题的研究工作能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27.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活动的分析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通常是作为个体的婴幼儿、教师或家长,但在一些课题研究活动中,其研究对象也可以是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学前班等)或行政区域(如区、县、市等)。

28.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就是一般能力测验,即对被试的智力水平进行的测量,其测验的内容主要是被试的观察、想象、记忆、判断、推理、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29.教育经验: 教育经验就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获取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效的知识和技能,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努力探索和不断思考的结晶,是通过日积月累而逐渐形成和丰富起来的。

30.个案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是研究者用以总结和呈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论的综合性研究文献。

31.问题:所谓问题是人们在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疑难和矛盾,它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在认识上的不足。32.应用性课题:应用性课题是指以改造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为目的,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具体的各种学前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的课题。

33.有结构观察法:有结构观察法是指在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详细的观察内容和指标体系,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并要求有完整的观察记录的观察。

34.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和分析研究对象的有代表性的活动产 品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特点的一种研究手段。

35.双盲法: 所谓双盲法,即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

36.课题选择的创新性原则: 课题选择的创新性原则就是要求研究者选择的课题是该领域中前人或他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使研究过程或研究的结论能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认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7.非随机抽样: 非随机抽样是指不用严格遵循随机性原则而进行的抽样。

38.准实验: 准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的实验。

39.结构访谈: 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记谈,是指访谈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40.教育经验总结法: 所谓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进行特殊处理和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人们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对从实践中获得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实现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四.填空

1.实验课题的评价,即评价实验课题研究的___和对教育实践活动的___的大小。2.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来源于___和___。

3.教育经验总结法根据其对经验加工的深度不同,可分为___和___。

4.发现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为教育经验总结确立___,是运用这种科研方法的第一步。5.课题论证的过程的实质上是___。

6.根据抽取的研究对象数量的多少,成组研究又分为___和___。7.根据抽样是否按随机性原则进行可将其分为___和___两大类。

8.要选好调查对象,就必须系统地考虑调查的___、___、___等问题。

9.根据研究者是否控制问题回答的形式,可以将问卷分为___ 和___两种。10.开展问卷调查的前提是___和___。

11.个案研究只选择单一的___ 或_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12.良好的观察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即____、____和____。

13.实验计划是对实验设计工作的____,也是规范实验活动的____。14.直接影响着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水平是___和___ 的方法是否恰当。15.演绎法一般分为____和____两种。16.研究资料一般有____和____两种。

17.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观察法分为____和____。18.常用的统计参数主要有____、____和____。

19.如果要收集态度资料或行为资料,调查可以选择____和____。20.事实性问题一般涉及三种事实:____、____和 ____。

21.教育科研论文的学术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____,二是____。22.在观察研究中,观察指标一般有三种类型,即____、____和____。23.个案研究是一个____、____、____活动过程。

24.原始资料根据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____和____两大类。25.结果表达的形式一般有____、____和____。26.画人测验可用于测量____至____岁儿童的智力。

27.根据测试的方式和使用的材料不同,可将测验分为____和____。28.测试题目的编排一般是应遵循____、____的逻辑顺序。

29.数据资料的检查是指对所收集到的原始数据的____、____ 和____进行必要的质量审核。30.个案法主要的实施方式有三种,即____、____和 ____。

答案:1.理论意义;指导价值

2.研究目的;实验假设

3.描述性总结;解释性总结

4.科研课题

5.确定课题选择的正确性的过程

6.大样本研究;小样本研究

7.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

8.总体;样本数量;抽样方法

9.封闭性问卷;开放性问卷

10.编制;设计问卷

11.个体;团体;事件

12.注意;感知;理解

13.总结;行动纲领

14.资料整理;分析

15.公理演绎法;假设演绎法

16.数据资料;文字资料

17.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

18.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系数

19.访谈;测验

20.人口学资料;事物的状态;人的实际行为

21.科学性;创新性

22.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比指标

23.有目的的;连续的;系统的24.文字资料;数据资料

25.表格;图;文字

26.4;10 27.纸笔测验;操作测验

28.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

29.有效性;正确性;完整性

30.个案追踪研究;个案追因研究;个案临床研究 五.简答题

1.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内容主要有:学前教育科学活动的性质、特点、类型和原则,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收集研究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的具体方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和对学前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2.要能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必须完成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首先,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中去发现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并通过反复思考使问题明朗化、操作化。其次,针对发现的问题去系统地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整理。最后,就是对初步确立的课题进行分析。

3.课题论证在科研活动中的意义?

答:1)能进一步确认课题的研究价值,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2)课题论证是争取课题立项和经费资助的需要。(3)能充分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4.观察法对教育研究有什么作用?

答:1)能进一步确认课题的研究价值,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2)课题论证是争取课题立项和经费资助的需要。(3)能充分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5.操纵自变量有什么要求?

答:1)能进一步确认课题的研究价值,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2)课题论证是争取课题立项和经费资助的需要。(3)能充分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6.教育实验计划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答:它包括:(1)对实验课题的评价;(2)对实验假设的评价;(3)对实验内容的评价;(4)对实验程序安排上的评价;(5)对实验设计的统计方法的评价即评价统计方法选择的合理性,检验和说明假设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等。7.行动研究法有何优点? 答:行动研究法的优点有:(1)行动研究法可以有效地研究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2)行动研究法有益于推动群众性的教育科学研究;(3)行动研究法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8.个案研究过程中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答:具体的个案研究要收集的资料往往会随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应着重收集以下四个方面的资料:(1)反映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的资料;(2)反映研究对象活动和成长过程及发展状况的资料;(3)反映研究对象所在单位(或团体)情况的资料;(4)反映研究对象的家庭与社会背景的主要资料。9.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答:一方面需要学习者系统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善于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概念、规则的理解,单凭记忆是无法掌握科研方法、形成科研能力的。10.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答: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教育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11.应用性课题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应用性课题的主要特征是着重探讨运用科学的理论和一般的原则来解决教育工作中具体的实际问题,课题研究形成的结论多为操作型和程序性知识,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12.直接观察有什么优点?

答:直接观察多是观察者以面对面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其优点有二:一是能避免因中介环节引起的遗漏与差错,获得直接、具体而生动的真实资料;二是观察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及时地调整观察的重点、及时地抓住各种重要的细节、使观察更全面,重点更突出。13.问卷调查有何局限性?

答:其局限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由于问卷中的问题都是用文字或符号的形式表述,也要求调查对象用文字或符号来填答,这就对调查对象的阅读能力和表达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盲或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难以适应问卷的要 求,尤其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儿童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就被排斥在问卷调查对象的范围之外。第二,由于问卷多是在研究者不在调查现场的情况下由调查对象自由填答,且填答者不在问卷上署名,这样所获资料的真实性无法核对和评估。

14.设计一份问卷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答:设计一份符合研究要求的问卷,要系统地考虑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问卷的结构、问题的陈述、问题的回答形式、问题的编排顺序等等。15.直接访谈的特点是什么?

答:直接访谈的突出特点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主要优势在于能使访谈者深入地探讨有关的问题,了解访谈者的思想、态度、情感及其他有关情况;能使访谈者亲自观察到被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从而加深对谈话内容的理解,并可作为评价资料真实性的依据。但也可能给被访谈者造成某些心理压力。16.测验法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建立和检验研究假设提供材料和依据;为研究者选择和鉴定被试提供可行的方法;能对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中被试的身心变化进行测定和评价。17.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答:包括:(1)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假设;(2)分析和确定实验变量;(3)设计各种变量的处理方法;(4)选择实验模式;(5)形成实验计划。18.在实验中如何确定因变量?

答:在确定实验要观测的因变量时,首先应考虑因变量与实验的一致性,即因变量应具体地反映出实验目的达到的程度。其次,要考虑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因变量必须能反映出自变量操纵所形成的影响或所产生的结果。19.如何理解教育经验的回溯性?

答:教育经验总结法要在教育经验产生之后才会有研究的对象,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对影响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经验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回顾和反思来探讨学前教育活动的某些规律,因而从研究的方式上看,教育经验总是回溯性的,是反思性的。

20.运用分析方法来分析研究的文字资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 在运用分析方法来分析研究的文字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必须有总体目标和整体观念,不能为分析而分析;(2)分析必须按一定的标准和规则来进行,而且在确立分析标准时应考虑如何有助于认识事物的内在特点或本质属性;(3)分析应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21.为什么要开展学前教育研究

答: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基于人们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活动有着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以及在认识基础上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的自觉追求的。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学前教育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工作。22.怎样保证所选择的课题具有创新性?

答:研究者一方面要注意紧密关注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上研究活动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者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审视那些已经被研究过的问题,从中发现新的创造空间。23.怎样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课题?

答:首先,可从对相关文献的研读中去寻找课题,在阅读文献时注重发现以前别人所完成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而表现出的不足。其次,在研究过程中应注重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变化,发现新的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特殊”现象。24.如何选取调查对象?

答:就调查对象而言,首先应严格界定总体的范围和属性,对调查总体的界定应具体包括对象总体中个体的单位(如是幼儿园、班级还是幼儿、教师等)、对象的年龄范围、职业种类、地域分布等特点。其次要根据研究的需要和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确定样本容量(即调查对象的数量)和具体的抽象方法。25.设计出的问卷答案应符合什么要求?

答:从答案的内容上分析,设计出的答案应符合下列要求:(1)答案的意义要明确、简洁;(2)各个选项应相对独立,选项之间不应有相互包含或彼此交叉的情况;(3)有层次的选项应层次分明,有一定的区分度,且选项排列讲究逻辑性顺序。

26.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方法是什么?

答:在这种设计中,实验者也只确立一个被试组,且不按随机原则选出实验对象。在对被试进行一次因变量观测(前测)之后再在被试组中进行自变量操纵,在完成系统的自变量操纵之后,再对被试进行一次因变量观测(后测),通过 比较被试在两次因变量观测中成绩的差异来解释和描述自变量操纵的效果。27.影响教育试验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8种因素:偶然事件、成熟程度、测验迁移、统计回归、选样偏差、测验误差、被试缺失、选样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28.教育经验总结应收集哪些资料?

答:一般来说,下面四个方面的资料是应力求收集齐备的:⑴创造经验及与经验形成相关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资料;⑵教育经验产生过程的资料;⑶教育经验产生的环境资料;⑷经验效果资料 29.说明个案追踪研究有哪些功能。

答:个案追踪研究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考察和分析研究对象身心发展(或某种特殊的能力、品质)变化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描述其在特定时间发展变化的过程与规律;二是考察和分析某种教育因素或环境因素在教育对象身心发展中所形成的影响,尤其是长久的、潜在的影响。3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其主要的内容有:学前教育活动的本质,学前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外学前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学前教育管理,幼儿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幼、小衔接等。

31.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要贯彻伦理性原则,对研究者有何要求?

答:尊重受试者的权利;研究活动不给被试者造成不恰当的压力;要慎重解释研究材料或研究结果。32.选择科研课题的方法有哪些?

答:被确定的观察内容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应准确地反映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课题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应具有操作性,即能用观察法清楚明确地将其从研究对象复杂多样的行为表现中或相关事件中剥离出来。33.对要确定的观察内容有什么要求?

答:被确定的观察内容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应准确地反映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课题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应具有操作性,即能用观察法清楚明确地将其从研究对象复杂多样的行为表现中或相关事件中剥离出来。34.学前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答:过程包括:(1)确定调查的目的与内容;(2)选择调查手段,编制或选用调查工具;(3)选取调查对象;(4)制订调查计划;(5)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35.访谈调查有何优点?

答:访谈调查主要的优点有:(1)访谈调查的过程能灵活、深入;(2)访谈调查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研究资料;(3)访谈调查有利于调查者主动性的发挥。36.选择量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选择量表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量表功能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适切性;(2)量表的标准化程度;(3)测验的形式要适用于特定的研究对象。

37.教育实验的总结和评价工作有哪些? 答:.有三方面的工作:(1)对实验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假设进行检验并得出实验研究的结论。(2)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实验的内、外在效度。(3)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38.教育经验总结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教育经验总结应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准确揭示教育经验中所包含的教育规律;教育经验总结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经验总结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并注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有机结合。

39.根据研究参与者的不同,行动研究法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根据研究参与者的不同,行动研究法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1)教师个人单独进行的行动研究;(2)由学校或托幼机构组织的研究小组进行的研究;(3)由专家、教师、行政人员等组成的研究集体开展的行动研究。40.怎么理解个案研究对象的独特性?

答:案法只选取单个的个体、团体或教育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个研究对象相对于总体来说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但无论典型与否,都应使研究具备某种特殊的意义,而这种研究的特殊意义则取决于研究对象本身的某种特殊性。

第五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 名词解释

1、科学研究: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

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

2、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

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

3、教育系原则: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

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研究的学旨,在研究过程中使研究活动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4、科研课题:是科研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

就是科研活动的主题

5、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

研究活动在内容上的取向,它规定了研究选择课题的领域或范围,使研究工作者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积累性

6、课题论证:通过搜集和运用各种理论和事实

依据对课题的科学性及课题研究活动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确认和评估

7、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研

究活动各方面工作和研究活动的过程所作出的全面规划,是指导和规范研究的纲领文件

8、科研设计:就是研究者在遵循科学认识的客

观规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9、文献:则是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

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又价值的典籍,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

10、研究假设:是在研究活动中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所要具体探讨的问题的本质或规律所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的解释,是研究者针对某一研究课题在研究活动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研究结论

11、观察法: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

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2、事件取样观察:研究者根据自己对咬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认识,选择与该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联系的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13、时间取样观察: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行为表

现的实践特点确定具体观察时间,对选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表现和相关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14、参与性观察:观察者在不暴力观察目的的情

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的观察

15、问卷: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编制而成的用以反映研究内容、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文件,是研究者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工具

16、问卷调查法:就是运用问卷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17、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口头问答的形式来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18、实事性问题:关于曾经发生过的,业已存在的或将要发生事件,事物的状态人事实际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19、态度性问题:关于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某

一现象和某人类的认识,态度以及有关的感受或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它往往涉及到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动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

20、常模参照测验:就是以常模作为评价标准的测验

21、目标参照测验:就是以事先规定的标准作为

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的测验

22、量表:由教育或心理专家按照严格的科学程

序编制而成的用于测定和评价个体某种心理品质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它一般由测验指导手册,测验专用的物品材料及记录表格等组成23、标准化测验:整个测验过程或每一项测验活

动都应该是统一的,严格的测验

24、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

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5、自变量: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为引起研

究对象的身心发展预定变化而确立并呈现或施加研究对象的刺激,也叫刺激变量

26、因变量:是在教育实验中伴随研究者对自变

量的操作而发生或产生变化的条件因素,因她被认为是在自变量作用下出现的结果,所以也被称为结果变量

27、无关变量:是指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除自变量

以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而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

28、真实验:指严格根据实验的科学性要求,按

随机原则来选取和分配被试,对自变量进行系统操纵,对无关变量进行全面控制的实验设计

29、教育经验:

1、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获取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2、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努力探索和不断思考的结晶

3、通过日积月累而逐渐形成和丰富起来的30、教育经验总结法: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人们依据教育实践所提出的事实,对从实践中获取的教育进行和概括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认识的教育方法

31、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的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诊断分析基础上来拟定和实施行动计划的一种循环研究的程序性方法

32、个案法:以具备某种特征或某种特殊价值的个体,个别团体或个别事物为对象的研究方法

33、教育科研成果: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或形成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被同行专家认可的增值知识

34、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研究者在自己对某一教育理论或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并获取一定的结论之后,用来系统地阐述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的文章

35、科研报告:用来系统地阐述某项教育是正研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研究文章

36、教育科研成果评价:人们对某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效用性等方面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评定

37、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研究活动中收集到得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符合科学要求的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的研究活动

38、研究资料的分析:研究者对原始的研究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剖析,以求发现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探求教育活动规律的科研活动

39、文字资料:以文字记录下来的反映研究对象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变化以及研究对象的意见、态度等方面信息的描述性质资料

40、数据资料:指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调查、观察、测验等方法得到的用数量形式来表现的有关资料

简答题

一、科学认识和非科学认识的区别是什么?

1、科学使一种真理性的认识

2、科学使一种系统的认识

3、科学使一种精确的认识

二、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特征有哪些?

1、继承

2、创新性

3、规范性

4、系统性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

么?

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

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四、学前教育科研活动有哪些基本类型?

1、基

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3、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4、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5、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五、学前教育科研有哪些主要方法?

1、收集研

究资料的方法

2、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的方法

六、教育问题和教育科研课题有什么联系和区

别?科研课题来源于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时课题选择的前提

1、问题作为人们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或在实践工作中碰到的困境,往往反映的是个人认识上的局限性,而不尽是他人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2、就一般来说人们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反映了其对某种事物思考和怀疑的大致内容,甚至只是一个思考的方向,较为笼统和概括,对此可以再一个较广的范围中进行讨论

七、科研课题有哪些主要类型?

1、理论性课题

和应用性课题

2、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八、选择和确立科研课题有哪些基本原则和主

要方法?

(一)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二)方法:

1、从学前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中筛选科研课题

2、从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中发现课题

3、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课题

九、选择课题的一般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步

骤?

1、初步选出研究课题

2、对初选课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3、将课题具体化

4、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十、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查阅研究文献的意

义是什么?

1、有助于选择研究课题和形成研究假设

2、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水平

3、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改善研究的主观条件

十一、如何进行文献的阅读和记录?

(一)阅读:

1、浏览

2、粗浅

3、精读

(二)记录:

1、标语和批语

2、摘录

3、撰写文献综述

十二、抽样在科研活动中有什么意义?

1、解决总

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

2、节省研究资源,提高研究效率

3、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十三、研究计划在科研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1、能

对研究设计进行系统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改进研究设计

2、能规范研究活动,提高研究活动的一致性

十四、研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1、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4、课题研究的内容

5、课题研究进度和人员分工

6、研究经费概算及仪器设备的购臵

十五、制定计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应反映科

研活动的基本规范

2、应考虑具体的研究环境和条件

3、应做到严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十六、观察法的特点有哪些?

1、是一种自然的研

究方法

2、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

十七、教育观察法有哪些主要类型?

1、自然观察

法和实验观察法

2、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3、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4、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5、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十八、教育观察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应准确地反映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课题内容

2、应具有操作性,即能用观察法清楚明确地将其研究对象复杂多样的行为表现中或相关事件中剥离出来

十九、应如何选择观察研究的具体方法?应考虑

以下三个因素:

1、观察目的2、研究对象活动的特点

3、观察者具备的观察条件

二十、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内容?

1、做好观

察的计划

2、培训观察人员

3、获准进入现场

二十一、现场观察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严格执行

观察计划

2、选择最佳观查方位,并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

3、边观察边思考

4、防止主观偏见

5、合理地处理突发事件

二十二、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

2、是一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是一种研究手段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

二十三、调查法应用的一般过程可分为哪几个步

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2、选择调查手段,编制或选用调查工具

3、选取调查

对象

4、制定调查计划

5、收集和整理调查严谨的工作作风

2、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实事求是

3、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二十四、教育调查法有哪些基本类型?

1、根据收集系统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1、研究活

资料的手段不同划分

2、根据调查对象范围动不能给儿童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2、不同划分

3、根据调查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 研究活动应尽量不打扰学前教育机构正常

二十五、问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一)优的教育活动

3、研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

点:

1、收集的资料效率高

2、匿名性强

3、尽可能考虑研究对象的年龄特征

(四)伦能获取多种形式的资料

(二)缺点:

1、表理性原则:

1、尊重受试者的权利

2、研究达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不适合幼儿

2、真实活动不给被试者造成不恰当的压力

3、要性无法核对和评估 慎重解释研究材料或研究

二十六、问卷有哪些基本类型?

1、封闭性问卷,开

二、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

放性问卷和综合性问卷

2、送发问卷和邮寄段?

1、以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的时期问卷(19世纪末以前)

2、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二十七、问卷中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1、语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3、研

言要简洁精练,词句要通俗易懂

2、问题的究方法的综合化和系统化时期(20世纪50内容应具体,清晰,含义单一

3、设计者应年代以后)持中立态度,使问题不带任何暗示

4、要妥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善处理与社会规范一致或冲突的问题,避免几个步骤和环节?

(一)研究准备阶段:

1、填答者出现“社会认可效应” 选择课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制订工

二十八、访谈调查法有哪些基本类型?

1、结构性访作计划

(二)实施阶段:

1、收集研究资料

谈和非结构性访谈

2、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2、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

3、形成研究结论

3、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三)研究总结段:

1、研究工作

2、评价

二十九、现场访谈应注意哪些问题?

1、语言要精确研究工作

不要拖泥带水,使问题显得明确

2、表述应

四、为什么要进行课题论证?应从哪几个方面不带任何暗示和诱导,语气要客观中立

3、对课题进行论证?

(一)意义:

1、能进一对发杂的问题,可附上必要的解释 步确认课题的研究价值,明确课题研究的三

十、如何进行访谈问题的设计?

1、访谈准备

2、目标

2、课题论证争取课题立项和经费资

预备性访谈

3、正式提问 助的需要

3、能充分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态

十一、测验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测验的参照点度和科研能力

(二)内容:

1、研究问题的2、测量单位

3、测量规则 性质和类型

2、该课题国内外已完成的研

十二、教育测验有哪些主要类型?

1、标准化测验究的状况分析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和自编测验

2、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3、纸

4、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5、课题研究的笔测验和操作性测验

4、常模参照测验和目策略、步骤和预期的成果形式 标参照测验

5、智力测验,成绩测验,能力

五、为什么要建立研究假设?建立的假设应符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 合哪些基本要求?(一 意义:

1、建立假

十三、测验法在学前教育科研中有哪些主要作设是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

2、假设为课题

用?

1、为建立和检验研究假设提供材料和的研究活动提出了目标和方向

(二)要求:依据

2、为研究者选择和鉴定被试提供可行应该有一定的理论的或事实的依据

2、应的方法

3、能对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中被试该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的身心变化进行测定和评价 系

3、应是可以检验的4、在陈述上应尽可

十四、标准化测验中的标准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能简洁明了

1、试题编制的标准化

2、测验方法的标准

六、学前教育文献有哪些种类?文献检索的基化

3、评分计分的标准化

4、分数解释的标本方法有哪些?

(一)1、书籍

2、期刊和准化 报刊

3、教育档案类

4、电子文献

(二)方

十五、应如何选择标准化的测验工具?

1、量表功法:1.检索工具查找法

2、参考文献查找

能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适切性

2、量表法 的标准化程度

3、测验的形式要适用于特定

七、抽样的一般程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的抽的研究对象 样?

(一)程序:

1、规定研究总体

2、确

十六、在标准化中应注意达到哪些要求?

1、在接近被试时态定样本容量

3、抽取样本

4、判断并纠正抽度要自然,亲切,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严格标准化的指样偏差

(二)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导和标准时限进行测验

3、应及时地记录主试的反应

4、要善于处

2、系统随机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

4、整理测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群抽样 三

十七、应用自编测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合理地执行,测

八、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验的规定

2、主试在测验过程中应做好全面的记录

3、要注意审慎于功能?存在哪些局限性?

(一)作用:

1、地解释并合理地使用测试结果 有助于研究者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

2、有三

十八、教育实验法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自变量

2、因变量

3、助于研究者形成研究假设

3、可以深入考无关变量 察教育现象,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

(二)三

十九、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1、明确研究的问题,局限:

1、范围有限

2、在运用自然观察法提出研究假设

2、分析和确定实验变量

3、设计各种变量的处理方时容易出现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相互法

4、选择实验模式

5、形成实验计划(总体性规划、操作性规划)影响 四

十、教育实验设计有哪些基本的模式?

1、前实验设计

2、准

九、教育实验法有哪些特点?在学前教育研究实验设计

3、真实验设计 中有哪些优势和局限?

(一)它有着丰富四

十一、影响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1、内在效度多彩的特点,形成以下各具特色的类型:

1、的影响: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水平;实验者对自变量操纵的正确性;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2、前实验、准实实验者对无关变量控制的有效性

2、外在效度的影响:实验设计,验和真实验

3、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对无关变量控制的程度,主试人员的能力和态度等,其中对无关

4、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二)优势:变量控制的程度是其重要的因素

1、有效地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中各种因素四

十二、教育实验设计有哪些基本的模式?

1、前实验设计

2、准之间的因果关系

2、有着良好的教育功能实验设计

3、真实验设计

3、有着较好的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作用四

十三、教育经验总结的研究过程由哪几个基本步骤构成?

1、(三)局限:

1、难以获取随机化程度高的,发现经验,确定经验总结的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制定经验总对总体具有良好代表性的样本

2、实施环结计划

4、搜集和整理有关经验的事实材料

5、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境条件与真实的教育情况不完全相同 综合,形成研究结论

6、对教育经验总结形成的结论进行论证

十、无关变量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有哪些控制四

十四、运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应正确区分方法?

(一)无关变量来自:

1、被试的无现象与本质,准确揭示教育经验中所包含的教育规律

2、以实践关变量

2、主试的无关变量

3、实验设计中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要综合运的无关变量

4、资料统计的无关变量

(二)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并注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有机结合 控制方法:

1、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2、设四

十五、行动研究法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1、教师个人单独进臵控制组

3、采取“双盲法”的方法

4、使行的行动研究

2、由学校或托儿所机构组织的研究小组进行的行用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5、提高实验设计的动研究

3、由专家,教师,行政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全体开展的行科学性

6、控制资料统计过程 动研究

十一、无关变量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有哪些控制四

十六、行动研究法的过程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

1、预诊

2、提方法?

(一)来自:

1、被试的无关变量

2、出阐述问题

3、收集和讨论信息

4、拟订行动计划

5、行动

6、评主试的无关变量

3、实验设计中的无关变价总结 量

4、资料的无关变量

(二)控制方法:

1、四

十七、在学前教育的行动研究中研究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1、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2、设臵控制组

3、采有计划地进行

2、注重研究过程的规范性

3、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工用“双盲法”

4、使用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5、作者的作用

4、需要研究者坚持不懈地努力 控制资料统计过程

6、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四

十八、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很强的实践性

2、很强的开放性学性

3、很强的灵活性

4、伴随持续的对研究计划的修正

十二、影响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四

十九、个案研究的方式有哪些?

1、个案追踪研究

2、个案追因

(一)内在效度的影响:

1、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2、实验者对研究

3、个案临床研究 自变量操纵的正确性

3、实验者对无关变量控制的有效性

(二)五

十、个案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手段有哪些?

1、反映研究对象外在效度:

1、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的程度

2、主试人员的基本情况的资料

2、反映研究对象的活动和成长过程及发展状的能力和态度 况的资料

3、反映研究对象的所在单位情况的资料

4、家庭与社会

十三、教育总结法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有哪些背景的主要资料 主要作用?存在哪些局限性?

(一)作用:

1、对教育实践具五

十一、教育科研成果有哪些基本类型?

1、研究报告

2、学术论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教育理论

2、有效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专文或专著、学位论文

3、综合性研究成果 业素质

3、有助于教育实践工作者形成和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五

十二、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确定研究成4、有助于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实践改革的紧密结合(二)局果的表述形式,拟定题目

2、拟订写作提纲

3、研究报告或论文的限:

1、精确性程度不高

2、理论概括性水平较低 写作

4、对初稿进行修改

十四、个案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步骤是什么?

(一)五

十三、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1、研究目个案研究室一个有目的,连续的、系统的活动过程,需要由严标评价

2、研究过程评价

3、研究成果评价

4、研究条件评价 格的程序安排

(二)步骤:

1、选定个案研究对象

2、制定研五

十四、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有什么意义?

1、能更好地把究计划

3、手机和分析研究资料

4、形成就结论和撰写研究报握研究活动的方向

2、能为形成研究结论打下基础 告 五

十五、在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对研究

十五、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各部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要及时

2、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要客观 有哪些写作要求?

1、题目页

2、摘要

3、引言

4、方法

5、结五

十六、文字资料分析有什么特点?

1、一种运用思维方式进行果

6、讨论

7、参考文献

8、附录 的逻辑分析

2、是一种动态的整理性分析

3、是一种建立在多学科 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分析五

十七、文字资料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比较和分类

2、分 析和综合3、归纳和演绎 五

十八、数据资料整理有哪些工作内容?

1、数据资料的检查

2、数据资料的分类

3、数据资料的呈现 五

十九、数据资料描述有哪几种统计参数?

1、集中数量

2、差异数量

3、六

十、对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有哪几种?

论述题

一、学前科学教育活动应遵循哪些基

本原则?如何遵循?

(一)客观性原则:

1、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

下载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卷A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卷A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十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第十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价值性、创造性、可行性②......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简答题

    科学研究简答题 1. 为什么要给课题建立研究假设?(3-65) 1) 建立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 2) 假设为课题的研究活动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2. 抽样在科研活动中有何意义?(3-82) 1......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亚里士多德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

    中外学前教育试卷A及答案[推荐]

    一、填空(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 分,共15分)1、 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著有《颜氏家训》,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 、 、 经验的总结。 2、 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五育”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问题: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反战而形成的教育试验,相关的教育家除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外,还有 A: 梅伊曼和拉伊 B: 桑代克和蒙台梭利 C: 蒙......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_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测量法向团体中的每个成员提出针对某项活动的问题,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团体成员,然后,根据选择结果用数字和图来表示团体人际关系的方法。 2、准......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自变量是“感官训练”,因变量是“智力发展”。根据给出的实验条件,请提出实验假设,并设计一个幼儿教育实验,说明实验的操作程序与要求。 一、要......

    科学研究及其科研方法

    科学研究及其科研方法(上) 在讲课之前我们对专业技术人员做这个界定,通俗地讲专业技术人员就是搞专业搞技术有职称的人,那么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专业技术人员做了一个专门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