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合肥市城市发展报告

时间:2019-05-12 18:3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度合肥市城市发展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度合肥市城市发展报告》。

第一篇:2012年度合肥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合肥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2信息来源: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2012年城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12年,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建设领域矛盾加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等诸多不利因素,全市建设系统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稳扎稳打,城建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大建设进展势头良好

当年,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开工计划督办,全力推进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在建工程进展顺利,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续建、新建大建设工程822项,已完成376项,在建446项,完成投资218.35亿元,较上年增长1.2%。

建筑业产值稳步增长

紧紧围绕服务建筑业发展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两条主线,坚持市场与现场两场联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市建筑业继续保持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50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增加值495.4亿元,占全市GDP的12.1%;缴纳地税40.61亿元,占全市地税入库收入的14.3%。“建筑强市”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本地优秀建筑企业开拓外埠市场,组织了建筑业西安推介会,成立驻兰州、成都两个办事处。建筑市场监管平台投入使用,运用数字化信息管理手段,通过建设项目数据库、从业人员数据库和建筑业企业数据库的并联,在项目施工周期内,对项目发生的各项建筑市场行为实时记录、实时共享,实现“动态管理、两场联动”目的。

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南淝河市区段17.3公里年底前开始清淤,王小郢、朱砖井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改工程进展顺利,二十埠河上游、板桥河上游支流、许小河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将分批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排水设施网格化普查1359处、整改515处,排水行为得到规范,内涝冒溢逐步减少,在市、区、开发区共同努力下,主汛期8次强降雨天气,特别是8月20晚,一小时降雨量达到90.5毫米,为1954年以来最高,以前多年的积涝点没有发生积水内涝,市区交通、市民生活未受影响。

市政公用保障有力

日供水能力30万吨的六水厂二期扩建及配套供水管网工程已经完成,进入调试阶段。七水厂建设工程提前开工,主要单体工程已经完成。巢湖三水厂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北城燃气应急调

峰工程开始施工图设计,新建8座CNG加气站。供热管网连通改造工程与大建设同步推进,滨湖新区供热工程已完成一期工程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招标工作。市政管养改革顺利完成,设施、人员、设备全部下划到位,各项管理工作无缝对接;市级市政管理机构改革平稳进行,实现了精简、高效的目标。

节能减排成绩突出

出台《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建保障房项目必须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开展新建民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工作,并将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合肥市建筑节能相关政策规定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实行并联审批,目前已审批项目29个,面积411万㎡,提出绿色建筑星级要求项目10个,面积253万㎡。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85个,面积895万㎡。城区8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3.02亿吨,削减COD 6.32万吨,削减NH3—N 0.72万吨,削减TP 0.13万吨。

质量安全稳定可控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层级监管责任,深入开展质量安全“双示范”活动,保持质量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全年共创建市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203个,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119个,5项工程获得国家AAA级安全文明诚信工地称号,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出台了《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意见》,要求所有保障房项目主体结构质量必须达到“合肥市优质结构工程”标准;施工现场必须达到市级文明工地以上标准。

房屋征收平稳有序

《合肥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及相关补偿标准颁布施行,同步在阜阳北路高架、胜利路畅通工程及轨道交通一号线、科大东西校区下穿等市政项目先期启动房屋征收,获得了90%以上群众认同,保证了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在全国房屋征收拆迁形势严峻、规模普遍缩小的情况下,我市仍完成房屋征收拆迁总面积648.79万平方米,其中市辖区及三大开发区完成房屋征收拆迁面积478.65万平方米。

村镇建设质量提升

继续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省重点镇、中心镇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了吴山镇合淮路等14个乡镇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8185万元。积极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向县城和农村延伸。组织实施了16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完成省住建厅下达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1888户,工程总投资1.428亿元。

二、2013年城建事业发展计划

总体思路是:以建设“大湖名城”为统揽,按照“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不断把大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着力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做大做强建筑业,巩固支柱产业地位,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安全稳定可控;加快厂、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推广新能源建筑应用,大力实施“气化合肥”,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促进节能减排再上新台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

继续保持大建设迅猛势头

全面推进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建设,加快铁路枢纽南环线、高铁南站及枢纽配套工程、合福客专、西河黄湾闸等工程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合马路、合铜路、206国道改线、环巢湖旅游道路工程建设。完成南北高架一号线滨湖段、铜陵路高架、阜阳路高架、怀宁北路、临泉东路、肥西路等工程建设任务,启动郎溪路、望江西路、南淝河路、巢湖南路、庐州大道、高铁路、龙川路等一批城市主次道路建设工作。推进太原路、梁岗路、银屏路、杨庙路等一批城市支路工程。结合街区环境整治,采用市级奖补方式改造一批城区小街巷。在完善城市停车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推动城区停车场建设工作,缓解停车困难。

努力加快建筑业发展步伐

实现建筑市场监管的常态化、严格化、动态化、联动化,强力推进信息化监管,完善数字监管平台,优化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监控系统、建设平安卡系统、造价监管系统和农民工远程教育监控系统四个子平台。强化合同备案和履约监管,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市场秩序;着力扶植我市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建筑业竞争力,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推动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继续保持在全省建筑业50%的首位度,巩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深入调研现阶段维权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源头上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措施和维权体系。

全面推进“气化合肥”各项工作

加快推进定远——合肥分输管线的扩能工程,提高输气能力。加大LNG汽车试点工作力度,逐步在大、中巴等车辆和船舶推广使用LNG,改装或更新LNG车辆3000辆、改装船舶200艘,建成车用LNG加注站16座,船用LNG加注站2座。完成LNG厂站的规划编制工作,初步选址68座。启动液化工厂的设计、项目立项工作,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2014年7月份前投入运营。新建4—8座CNG加气站,使CNG加气站布局趋于合理,便于加气,为有序放开私家车“油改气”打下基础。

不断提高公用事业保障能力

实现六水厂二期、七水厂一期项目竣工通水,完善市区、开发园区供水管网建设,延伸供水服务范围。加快推进天然气绕城高压管线工程、北城LNG应急调峰气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实施滨湖新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日处理能力300吨的东方热电污泥干化焚烧工程。根据“1331”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及时做好燃气、集中供热规划调整。

大力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

加快推进十五里河综合治理、陶冲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启动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三期、西部组团污水处理厂、蔡田铺污水处理厂二期、板桥河和二十埠河上游支流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指导、协调、督促巢湖流域县(市),加快乡镇污水厂和管网建设,确保按计划分批分期建成;完善排水设施网格化普查整改工作,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积极做好城市防洪各项工作。

强力推动节能减排

不断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继续做好民用建筑设计方案节能审查内容纳入规划并联审批,形成从规划设计、质量监督、房屋销售、物业管理等环节闭合监管。落实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配套政策,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一体化应用,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实施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开展规划设计方案专项审查。积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逐步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

第二篇:合肥市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

合肥市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1999年11月22日起实施)

1999年11月22日,合肥市人民政府第76号令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污水排放管理,确保城市污水排放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改善水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合肥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产业废水、生活污水(以下统称污水)的排放管理。

本办法所称污水排放设施是指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管道、检查井、涵闸、排放口等接纳、输送、处理污水的设施。

第三条 合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城市污水的排放管理工作,市排水管理部门负责城市污水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排放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定编制本市的排水专业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编制排水专业规划和建设污水排放设施应当遵循“旧城区(环城公园路以内5.2平方公里区域)污水截流、旧城区以外地区雨污分流”的原则。

旧城区以外地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实行雨污分流,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已建成的排水设施的产权单位或个人应按规定进行管网改造,限期实行雨污分流。

第六条 城市污水排放设施建设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点源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排水专业规划统一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收入区域内的提升泵站等公共污水排放设施的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单位和个人自行投资建设污水排放设施,其设计方案应经市排水管理部门审查,并符合本市排水专业规划。开发区、住宅区自行投资建设污水排放设施,应当纳入其综合开发计划,进行配套建设。第七条 污水排放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当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设施建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符合保护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等相关设施的技术要求。

第八条 污水排放设施施工应当接受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污水排放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第九条 接通城市污水管网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污水排放户)应按规定设置隔油池、沉淀池等预处理设施,并到市排水管理部门办理准接手续,按指定位置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接通城市污水管网应当由污水专业施工单位施工,所需费用由污水排放户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承担。

第十条 现有的和经规划确定的污水排放设施用地,未经法定程序调整,不得改变用途。

第三章 污水排放管理

第十一条 城市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污水排放户必须将污水排放污水输送管网,其他地区的污水排放户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对所排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第十二条 污水排放户在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前应当向市排水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文件,申领排水许可证:

(一)本单位1/500地形图和标明污水排放口的排水平面图;

(二)生产产品或经营服务的类型和用水量;

(三)放污水的水质、水量;

(四)污水的处理工艺;

(五)其他应提交的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 市排水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排水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污水情况进行监测,对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申请人,发给《排水许可证》;对排水设施不致谢造成严惩损害、经治理可以符合排水标准的申请人,核发《临时排水许可证》,并且限期治理。《排水许可证》有郊期3年,期满前3个月可申请续发。

因建设工程施工向城市污水管网临时排放污水的,应向市排水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领取《临时排水许可证(施工)》后方可排放。

第十四条 取得排水许可证的污水排放户,必须按许可证许可的内容排放污水。

污水排放户需要变更污水排放状况时,应提前15日向市排水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经批准后方可排放。

污水排放户因意外事故致使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污水、污物流入城市污水排放设施的,应当立即报告市排水管理部门,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或扩大。

第十五条 市排水管理部门应对污水排放户排放的污水进行监测,被检测者应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 市排水管理部门有权对污水排放量超过城市污水管网接纳能力的区域采取限制排放量和调整排放时间等应急措施,污水排放户应服从市排水管理部门的调度。

第十七条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质应符合相应等级的排放标准,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

第四章 排放设施的养护

第十八条 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管网及收水区域内的提升泵站等公共污水排放设施由市排水管理部门负责养护维修。

自行投资建设的污水排放设施由产权人或其受委托人、使用人负责养护维修。

第十九条 维护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污水排放设施的养护维修标准制定养护维修计划和检查巡视制度,对污水排放设施进行养护维修,保证污水排放设施正常运行。第二十条 污水排放设施因破损等原因发生冒溢等事故时,维护责任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尽快恢复污水排放设施运行。发生重大事故的,应及时向市排水管理部门报告。

抢修污水排放设施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不得阻挠。第二十一条 进行公共污水排放设施抢修或特殊维护作业需暂停排水时,市排水管理部门应当提前向沿线污水排放户发出通告(意外事故除外),并且尽快恢复正常排水。

第二十二条 为保证污水排放设施安全,在下列控制范围内从事施工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事先向维护责任单位提供污水排放设施保护方案,并征得其同意:

(一)在污水输送干线管道、直径800毫米以上的排水管道或者污水泵站外侧20米内进行打桩施工的;

(二)在污水输送干线管道、直径800毫米以上的排水管道或者污水泵站外侧实施基坑工程,基坑边缘与管道外侧或者泵站边缘的距离小于基坑开挖深度四倍的;

(三)在污水输送干线管道、直径800毫米以上的排水管道或者污水泵站外侧10米内建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堆载物品,使地面荷载大于或者等于每平方米两吨的。

第二十三条 建设工程需要拆卸、移动公共污水排放设施的,应报经市排水管理部门批准,所需修得等工程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四条 禁止下列损害污水排放设施的行为:

(一)偷盗、损坏检查井盖;

(二)向污水管道和检查井倾倒垃圾、粪便、渣土、施工泥浆等废弃物,堵塞污水管道;

(三)向污水管道排放有毒、易燃、易爆等废弃物;

(四)损害污水排放设施的其他行为。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排水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在城市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将污水排入污水输送管网的,责令改正,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擅自向城市污水排放设施排放污水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擅自拆卸、移动污水排放设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处罚。

第二十六条 污水排放户向城市污水排放设施排放的污水不符合污水排放标准,逾期不达标的或擅自改变污水水质、水量的,市排水管理部门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暂停其排放污水。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排水管理部门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一)向污水管道和检查井倾倒垃圾、粪便、渣土、施工泥浆等废弃物,堵塞污水管道;

(二)擅自在控制范围内打桩、取土、挖坑、修建建筑物、构筑物。上述行为造成污水排放设施损坏或堵塞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和疏通责任。

第二十八条 污水设施维护责任单位不及时清淤或抢修,造成污水排放户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合肥市金融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9-07-28信息来源 :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调研组】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市委批转的《市政协2009年工作要点》,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必将对我市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金融总量迅速壮大

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迅速。截至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52.7亿元和2678.7亿元。2009年4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416.51亿元和30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 36.5%,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加大。全市17家上市公司

发行股票19只,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3亿元。2006年9月以来,市建投集团、海恒集团共发行企业债37亿元,市国资公司申请发行10亿元企业债正在办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另有40亿元企业债的发行正在申请之中。信托租赁典当融资及小额贷款迅速发展。兴泰租赁累计向全市200户中小企业提供17亿元租赁融资,兴泰信托2008年新增信托规模43.94亿元。全市典当总额22.54亿元,年末典当余额5.74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自去年试点以来,已放贷

1.44亿元。

3、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6家,外资银行1家,地方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汇丰银行正在或准备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我市证券期货保险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有证券公司总部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29家,期货公司总部3家,期货公司营业部7家,保险机构37家。同时,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安徽兴泰租赁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江淮集团与民生银行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由此可见,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金融体系。

4、银政企合作成绩显著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针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对接难的问题,我市在全省首家设立网上“金融超市”。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中小企业1294家,100多户企业获得贷款37亿元。适时召开银企对接会,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对接成效。2008年9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建行向95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93亿元;2008年10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会同市房产局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6家银行与18家房地产企业签署25亿元贷款协议。今年1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发行规模1亿元的“滨湖·春晓”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创新了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新的突破。今年6月,“滨湖·春晓”二期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式公开募集,首期5000万元已由兴泰信托公司与金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推出。2009年3月,市政府、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合召开全市首季银企对接会,签约项目216个,金额91.4亿元。建立了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机制,确保像合肥京东方、熔安动

力这样一批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美的工业园、格力产业基地一期、长虹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

5、金融创新稳步推进

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农业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政策性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业银行整体并入新组建的徽商银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东、长丰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肥西农村合作银行正在组建;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成立了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2008年末,我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2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4.1%。信托业务稳步发展,建总行34.09亿元控股兴泰信托获国家批准,国元信托盈利水平跃居行业前列。证券保险业改革创新全面开展。国元证券成功借壳上市,华安证券顺利重组,证券业规范经营取得明显成效;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顺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开展,“信贷+保险”等创新业务逐步启动;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二、我市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金融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金融总量相对偏小,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有限,据市金融办负责同志介绍,目前我市上市公司只有17家,同样处于中部的武汉市有34家,长沙市有30家。从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来看,武汉市34家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约是我市的5倍,江苏省江阴市14家上市公司筹集的资金约是我市的2.5倍。如果与东部城市杭州、南京等相比,我市差距更大。有关专家认为,金融资产总量偏小,尤其是资本市场规模偏小,是我市金融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表现,说明我市金融业还不能满足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金融结构来看,目前,银行业是我市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险、证券、信托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对于合肥的跨跃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三农”还有差距。

金融界一些同志认为,出于对资金安全、中小企业信用度以及银行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一些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参加调研座谈的中小企业界人士更是反映强烈,不少企业家提出,即使企业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企业利润也比较乐观,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资产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快速扩张。有企业家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列举了获得贷款难、银行服务僵化等现象,表达了他们在经营企业当中面临着资金方面的无奈。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当前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覆盖率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包袱沉重,金融服务单一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信用体系不完善,民间融资不规范。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现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多个部门和机构中,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失信现象严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虚假资产报告,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

另外,民间融资的不规范对金融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是对正规金融业务的挑战,是恶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民间融资的活跃,可以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民间融资因其自发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向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且,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加上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操作方式简单,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甚至是滋生违法行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三、对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金融业,对于推进我市跨跃式发展和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金融意识,提高金融工作领导能力

调研中大家认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于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一些部门和地方的同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金融的重要意义,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金融是条条的,是市场的,地方政府难有作为”的模糊认识,积极探索金融发展规律,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发挥市金融办的积极作用,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的联络协调机制,积极促进银企对接。根据国家金融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金融法规,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掌握利用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

2、完善金融体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和领会中央关于发展金融业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契机,全面规划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产业园、资本要素大市场等一揽子事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采取切实的办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机构,支持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我市金融市场,营造功能齐全、竞争充分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使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洼地。要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全面探索金融创新。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会计、律师、评估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一批讲诚信、有实力的资信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加大信贷投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做大金融资源总量抓住国家当前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鼓励银行积极争取贷款额度,增加贷款投放,增强对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运用并购贷款和银团贷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把银行关注度高的项目和涉及地方发展及民生的项目统筹安排,打包向银行推荐。鼓励政策性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国家关于稳步发展主板市场、壮大发展中小板市场、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拓展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各项规定,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准备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上市企业梯队乃至上市企

业的“合肥板块”。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债券发行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以及中期票据,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深化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战略合作,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积极发展创业及私募等股权投资基金。研究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积极推动融资租赁和信托业务发展。培育和发展有信誉、有品牌、有规模的中介机构,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提供服务。

4、推进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市经济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引导,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业务进行单独的业绩考核。制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对有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简化业务流程,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调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5、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强力支持。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农村金融资源,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县域业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制定和完善相关奖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热心服务“三农”,力争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当地经济建设。发挥合肥农村科技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农村地区开展各项金融业务,探索和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建设。抓住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试点的契机,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加快发展互助性小额贷款公司和合作型担保机构,努力构建市场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总结和推广长丰县草莓种植基地开展的“信贷+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6、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良好信用环境的有力支撑。为此,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文化,扎实推进“信用合肥”建设。加快联合征信体系建设步伐,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依托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扩大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的信息采集面,逐步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享。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司法机关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司法收贷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帮助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稳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担保业协会,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联系会议,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规范担保机构与银行、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为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总之,要借助信用约束机制,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为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业务拓展打下坚实的信用基础。

第四篇:合肥市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合肥市(2010年一季度)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一、新开工项目情况

2010年一季度,我市新开工建设项目有增无减。2010年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共计504个,开工总面积801.95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52.45亿元,造价同比增长46.00%。其中工业项目为132个,建筑面积为130.83万平方米,造价为18.33亿元,造价同比增长43.00%;房建项目为322个,建筑面积为671.11万平方米,造价为109.17亿元,造价同比增长66.00%;基础设施项目为50个,造价为24.95亿元,造价同比下降4.00%。建设领域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势头。

由此可见,全市今年新开工项目工程总造价同比增长46.00%,但是今年新开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数有所减少,造价同比下降4.00%,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3月份,我市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幅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景观整治和水环境治理项目大幅增加,2010年大建设项目大多尚未进入开工阶段,预计以后我市新开工项目将会较快增长,建设领域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2010年一季度,我市建筑业发展势头依然保持迅猛态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据对910家建筑业企业上报的数据统计,全市一季度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78.69%,在外省完成64.1亿元,占总产值比重由去年的22.58%上升到今年的25.38%,同比增长100.88%,显示我市企业在外省市场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2、一季度我市59家资质等级为特级、一级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3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64.58%,可以看出,我市特级、一级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在我市建筑业发展中已经起到重要龙头主导作用。

3、一季度我市企业共完成工程结算收入269.31亿元,同比增长66.9%,实现利润6.93亿元,同比增长78.97%,承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6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04%。

4、一季度我市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300.4亿元,同比增长95.72%;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100.56%,占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的22.57%上升到今年的25.6%,表明我市建筑业企业在外省的竞争力在增强;

5、一季度,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48.44万人,比上年增长33.55%,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6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2.46%,一级建造师295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6.79%,表明我市建筑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提升较快。

6、一季度据对138家外地进肥建筑业企业统计,完成建筑业产值19.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37%;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6.39亿元,同比上升41.26%;实现利润1911万元,同比上升2752.2%;期末从业人员为2.37万人;承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2.85万平方米。

三、建筑业企业情况

截止3月31日,我市目前共有建筑业企业1500家,其中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314家,占20.3%,专业承包资质企业837家,占56.7%,劳务分包专业资质企业345家,占23.0%。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120家,占8.0%,占全省一级企业总数的60%。我市的施工与设计一体化企业共有140家。

在全部12大类施工总承包资质中,我市企业拥有其中10项,覆盖率为84% ;在60类专业承包企业资质中,我市企业拥有其中31项,覆盖率为51.6%;在13类劳务分包专业中,我市企业拥有其中13项,覆盖率为100%。

我市的监理企业总数47家,其中甲级16家,占总数34.1%,乙级25家,占总数53.2%,丙级6家,占总数12.8%;招标代理企业总数65家,其中甲级11家,占总数16.9%,乙级28家,占总数43.1%,暂定级26家,占总数40%。由此可见,我市建筑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质结构日趋合理。

我市注册建造师总数为11302人,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2224人;一级临时建造师:437人;二级注册建造师:3093人;二级临时建造师:5548人。共有注册监理师1068名,省级监理师547名。共有注册造价工程师1051名。

第五篇:6、合肥市数控机床发展分析报告

合肥市数控机床发展分析报告

何江刘新宇

(合肥市科技局)

数控机床是集计算机、微电子、信息、传感、测试、机械制造技术为一体的高度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机床是加工机器的机器,是用途最广、使用量最大、制造精度要求最高的工作“母机”,其生产制造水平代表一个国家整体制造水平。数控机床包括数控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铸造机械、木工机床等及其配套件。数控机床主要是指由数控系统和相关配套件组成的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机床。其中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控制核心。高速、高精、高效、高自动化、集成化、柔性化是未来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数控机床发展现状和趋势

1.1 国外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占其机床总数的40-50%,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在未来10年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世界数控机床的年产量在20万台以上,总拥有量超过200万台,在工业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品种已超过200种,日本、德国、美国三国年产数控机床占全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的36-40%(1992年的数字:日本的年产量为32037台,约占21%,德国的年产量为14758台,约占10%,美国的年产量为6663台,约占

4.4%)。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机床厂生产最多的仍然是普通数控机床,特别数控车床,但发展最快的是可以自动换刀的加工中心,目前,日本、德国、美国等三国生产的数控系统约占国际市场的三分之一。

1.2 国内

我国的数控机床无论从产品种类、技术水平、质量和产量上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统计,我国可供市场的数控机床有1500-2000种,几乎覆盖了整个金属切削机床的品种类别和锻压机械。这标志着我国数控机床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已经可以供应网络化、集成化、柔性化的数控机床,同时,我国已经进入世界高速数控机床和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的行列。一些尖端的数控机床也走在世界前列,如国产XNZD2415型数控龙门混联机床、超精密球的加面机床、高速轴龙门铣床等。我跟数控机床行业近年来发展速度已达到30%,并且大力推广应用CAD等技术,很多企业开始和计划实施ERP、MRPII和电子商务。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达60%,国产数控机床配国产数控系统要达到80%。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2011年,全球28个生产国机床制造业产值690亿美元,我国产值是210亿美元,中国、日本和德国占全球机床制造业前3位,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2%、18%和15%。同时,也是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高档数控系统主要依靠进口。我国机床制造业重点地区在东北、江苏、浙江、广东等。我省数控机床的产销量在全国处在前十位。我市数控机床发展状况

2.1 比较优势

2.1.1 数控锻压机床国内领先。我市具有年产1000台套大型数控液压机和2000台套中小型锻压机床生产能力,年产值约20亿元,吸纳就业近万人,在全省处在领先水平。主要企业有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海德数控及一批综合利用数控技术的相关企业。主要产

品有大型数控薄板拉伸冲压成型液压机、汽车纵梁冲压成型液压机、大型薄壁管校直液压机、粉末液压机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轻工家电、航天航空、军工、石化、造船及新型环保材料应用等领域,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1%,部分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0%。

我市数控锻压机床的液压成形控制技术具有突出优势,拥有大型液压机数字化设计制造、生产线连线、精密控制等技术,相关企业与合肥工业大学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许多高端数控成形装备,解决了一批精密数控锻压成形难题,部分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2.1.2.高档数控系统国内率先研发。合肥工业大学现代集成制造与数控装备(CIMS)研究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国内率先开展先进数控系统研发,长期从事数控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和数控机床、数控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市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和企业重点新产品项目。获得有关数控技术方面的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国家863优秀成果一等奖。研制的STAR系列数控系统及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滚齿机、数控插齿机、数控磨齿机、数控铣齿机、数控雕铣机、数控校直机、数控弯管机、数控涂胶机、数控盘绞机、数控开孔机、数控油压机等)在企业中推广使用,受到好评,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国内较早(1990年)开展基于PC的新型数控系统开发,基于PC数控系统成为现今数控系统主流和主导技术,STAR数控系统技术上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在国内最早(1985年)和较系统开展齿轮机床(数控铣齿机、插齿机、滚齿机、剃齿机和磨齿机)数控系统及机床研究开发和应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非圆齿轮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滚齿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资助,研制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齿轮机床数控系统平台”,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

2.1.3.数控电解加工装备国内领先。我市的高效数控电解加工装备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在西飞、上飞、沈飞和成飞等国内重点飞机制造公司,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合肥工业大学是数控机床标委会成员之一,技术水平在国内有显著知名度。

2.1.4.数控雕刻机装备国内领先。我市企业的数控雕刻机装备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据统计,目前合肥市雕刻机厂商近30家,位列全国首位,相关产品产值占到全国产值的30%。企业在技术研发与工艺改进方面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提升产品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准。

2.1.5.汽车及家电装配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国内领先。我市企业结合汽车、家电工业高速发展,自主开发了多条汽车及家电装配生产线,并逐渐形成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和规范,填补国内装配生产线空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

2.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是对外依存度高。高档数控机床的90%、高档数控系统的95%的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领;

2.2.2 是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基础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不足,高端技术产品主要采用追踪和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产品匮乏,需要进一步突破数控系统等诸多关键核心技术;

2.2.3 是产业基础薄弱。与数控机床等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基础部件大量进口,70%伺服电机需进口;高档传感器和精密伺服液压元件市场全部被国外产品垄断。我市数控机床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3.1发展目标

到2015年,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改项目50项,总投资约20亿元,形成年产2000台大型高附加值数控液压机、年产4000台套中小型锻压机床和年产7000台套中高档数控系统生产能力,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上市企业1家,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主要产品数控化率达35%-40%。积极争创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新产品产值占全行业产值50%以上。

3.2发展重点

3.2.1 重点技术

重点发展:数控系统和伺服控制技术;高档数控装备运行中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深层次应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

(1)数控系统和伺服控制技术。液压伺服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多轴高速高精数控系统中高速插补技术的开发;开发多通道多轴高速高精数控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掌握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制造、综合性能检测等关键技术;主要技术参数、可靠性与精度稳定性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2)高档数控装备运行中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液压机上置式同步冲裁缓冲装置研究;液压垫随动控制技术研究;大型液压机轻量化技术;机械伺服压力机中的能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高速列车复合材料热压成形生产线中废气收集装置;掌握设计、制造、综合性能检测等关键技术;

(3)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深层次应用。以提升机床产品性能和开发效率为研究目标,开展机床整机与关键部件的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开发相关的支撑软件系统与机床多学科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知识库,支持机床向高速、精密及复合化发展,在若干高档数控机床设计开发中进行示范应用。着重研究机电液等功能建模与分析,模块化构建与优化技术,布局与组合技术,模块化智能配置技术,模块重用与移植技术;数控机床动静刚度特性分析,整机动态特性分析,结构、热、电等耦合模型与精度保持技术,性能优化知识库;结合面特性建模与数据库,考虑机床结合面动静热特性的整机建模分析,整机精度设计及装配设计,整机性能仿真与模态实验技术。

(4)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重点研究大型复杂机电系统寿命与可靠性分析、设计与评定技术,全寿命周期综合安全评估和安全保障技术,重大高档数控装备工况检测、故障诊断、事故模式分析与预警系统,以粉末冶金数控液压机中多层模架为典型产品研究可靠性设计方法,主要技术参数、可靠性与精度稳定性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3.2.2 研发平台

建设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关键技术应用研发平台,形成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中心、数控机床技术研发基地、新产品新工艺孵化基地、产品产业化基地等“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培养数控机床人才,重点开展具有高速、高精、智能、柔性、复合加工功能的高精数控机床新产品研发等技术,依托骨干企业或系统集成企业,建设企业应用研发平台,面向打造产业链的重大需求,研发高端产品和关键元器件,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3.2.3 产业基地以中工科安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为基础,筹建肥东数控机床产业园,吸引市内外数控机床企业向产业园聚集,招商引资国内外数控机床企业和项目向产业园投资建厂,把产业园建成特色鲜明的数控锻压成形机床产业集群和国内重要高档数控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我市数控机床发展的措施建议

4.1 以优化环境为重点,促进数控机床快速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合肥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及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试验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的导向作用,重点支持一片数控机床的新项目。二是搭建企业融资平台,优先安排合肥合锻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技术升级。三是完善和落实发展数控机床的各项扶持政策,强化财税扶持力度,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数控机床企业的信贷支持。

4.2 以产学研用为主线,努力开发数控机床新产品

依托合肥锻压数控机床技术优势,在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建成国家数控锻压机床工程技术中心。以产学研相结合,根据市场的需求,联合省内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安徽省数控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研制开发汽车覆盖件和汽车金属零部件成型加工自动和半自动生产线,重点掌握集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化和柔性加工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的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和成套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粉末冶金系列液压机、大型数控机械压力机、薄板开卷校平生产线成套设备等新产品。

4.3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概念,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一是培养人才。注重培养有开拓精神的数控机床行业领军人才,高水平的研发人才以及高端国际化人才。在培养高级技能人员的同时,培养高素质的熟练工人。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人才队伍。二是引进人才。在国内外猎取具有战略眼光的和较高运营水平的管理人才,引进数控技术带头人。三是使用人才。建立各类人才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坚持人本管理,为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4.4 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数控机床行业基地建设

根据合肥市数控机床发展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比较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的原则,积极引导合肥市内外的数控机床龙头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不断增强园区的聚集功能和产出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数控机床产业园。

下载2012年度合肥市城市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度合肥市城市发展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

    大城市经济在2014年至2016年间集中加速增长 300个大都市占全球就业增长的36%,占全球GDP增长的67%。新兴经济体大都市地区持续增长但极不均衡,在60个表现最好的大都市地区中占8......

    2012年度池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池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全年各项城建工作完成情况2012年,池州市按照“提升品质、建管统筹、彰显特色、名市惠......

    2012年度亳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亳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亳州市政府办公室 一、2012年经济社会和城建事业发展概述1、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2年,亳州市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

    2012年度宿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宿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概述2012年,宿州市继续大力实施“工业扩张,城镇扩容,农业提升”三大战略,深入......

    2012年度安庆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安庆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安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克难攻坚,城镇建设与管理取得新成绩2012年,全市城建各项工作呈现“好中有快、稳中有进......

    2012年度淮南市城市发展报告[范文]

    2012年度淮南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淮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2012年城建事业发展概况2012年,淮南市以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为......

    2012年度宣城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宣城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全市城市建设概况2012年是宣城市“城市建设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

    周口市城市发展报告

    2009年周口市城市发展报告(2009年12月30日)一、2009年城镇化发展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克难攻坚、奋力前行、战胜严峻挑战、各项工作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