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感兴趣的建筑行业探索报告
我感兴趣的建筑行业探索报告
建筑行业就是一个围绕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包括建筑业本身及与之相关的装潢,装潢等等。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2001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
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样增加了全球建筑业的风险。金融危机源于次贷,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但基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高水平,即国家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所以中国建筑业仍将保持持续增长。另外,2008年1-10月份,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429.2亿美元,同比增长46.4%;新签合同额816.5亿美元,同比增长57.9%。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的是房地产业,美国房地产业首当其冲已经一落千丈,由此可见必然会影响建筑业。所以中国今后建筑业的发展仍然存在风险。随着2009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行业的回暖,建筑行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扩张。
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
下游需求稳定、行业内部竞争结构较好的细分工程领域是下半年的投资亮点。建筑工程按其细分行业属性可分为房建、装饰、工业工程、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建筑工程作为中游行业之一,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从弱到强依次为:原材料价格、下游需求、行业集中度。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原材料价格及行业集中度的变动有限,下游需求变动状况仍将是影响建筑行业各细分领域景气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我们看好铁路建筑、国际水泥工程行业;同时高端装饰龙头企业的个体扩张能力也将抵消局部需求下滑的不利影响。
MAD建筑事务所于2002年由建筑师马岩松创立于美国,2004年转移至北京,Yosuke Hayano成为MAD合伙人。MAD是当今中国最有潜力的年轻事务所,也是近两年迅速崛起并引起国际建筑界关注的中国建筑实践。今年早些时候MAD赢得了加拿大多伦多的超高层建筑--梦露大厦的国际公开竞赛,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型建筑设计权的中国设计事务所。同样在今年,MAD获得了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
约翰•伍重是一位建筑师。他扎根于历史,触角遍及马亚、中国、日本、伊斯兰的文化,以及其他很多的背景,包括他自己的斯坎德纳亚人的遗传。他把那些古代的传统与自己和谐的修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艺术化的建筑感觉,以及和场所状况相联系的有机建筑的自然本能。他总是领先于他的时代,当之无愧的成为将过去的这个世纪和永恒不朽的建筑物塑造在一起的少数几个现代主义者之一。
行业特点:
1、重视文凭、证书。拿了文凭后,还需要工作时间考取其它证书。
2、性别。这行业绝对是男的多。
3、行业划分。设计、管理、施工。
4、安全性。主要现场施工方面要注意。做施组的问题不大。
岁末年关,纵观建筑人才招聘市场,前三季度建筑行业人才一直供需旺盛,然而进入年关,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逐渐降低,但高级人才的职位需求却呈稳中攀升的态势,成为一支独秀。由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原因,众多企业都采取收缩的战略,裁员已不再是新闻。相对
于整体大环境,建筑业则显示了自己的行业特点。根据建筑工作网近两个月的人才需求报告显示,近期建筑业对初级人才的需求平淡,但是高级人才却仍炙手可热,需求稳中攀升。
以发达城市中等规模的建筑设计公司为例:助理建筑师年薪4-8万,建筑师,主管建筑师8-15万,主任,主创15-40万,总建筑师,设计总监40-80万,建筑大师80万以上。
第二篇:我感兴趣的IT行业探索报告
我感兴趣的IT行业探索报告
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传感技术 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通信技术 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 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IT基础技术的提供 IC研发、软件编写 如INTEL、MS等
IT技术产品化 元器件、部件、组件制造 如精英、大众等
IT产品集成化 计算机及外设制造商 如联想、IBM
IT产品系统化 解决方案、信息系统 如华为、HP
IT产品流通 渠道、销售 如神州数码
IT产品服务 咨询服务和售后服务 如蓝色快车
IT产业舆论支持 IT类媒体 如CCW、CCID
IT产业第三方服务 各种需要配套的服务 如法律咨询、PR服务
IT后备人员培养 各种院校 如计算机专业
IT产业合作组织 各种协会、集会
IT主体职业
1.1软件类
1.1.1系统分析师 1.1.2计算机程序设计员 1.1.3软件测试师 1.1.4软件项目管理师 1.1.5系统架构设计师
1.2硬件类
1.2.1计算机维修工
1.3网络类
1.3.1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1.3.2网络系统设计师 1.3.3网络综合布线员
1.3.4网络建设工程师
1.4信息系统类
1.4.1计算机操作员 1.4.2信息系统安全师 1.4.3信息系统管理师 1.4.4数据库系统管理员 1.4.5信息系统监理师
1.4.6信息系统评估师 1.4.7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 1.4.8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1.5制造类
1.5.1半导体器件测试工 1.5.2半导体器件制作工艺师 1.5.3半导体器件制造工 1.5.4半导体器件支持工 1.5.5半导体器件封装工
IT应用职业
2.1控制类
2.1.1单片机应用设计师 2.1.2控制系统设计师 2.1.3逻辑控制芯片编辑员
2.1.4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员
2.2应用系统开发类
2.2.1嵌入式系统开发师 2.2.2网站开发师 2.2.3游戏程序开发师 2.2.4射频识别系统开发师
2.3设计类
2.3.1计算机平面设计师
2.4商务类
2.4.1网络编辑员 2.4.2计算机网络客户服务人员 2.4.3网上销售员
2.5娱乐类
2.5.1数字视频制作师 2.5.2数字音频制作师 2.5.3三维动画制作员 2.5.4游戏美术设计师
2.6教育类
2.6.1网络课件制作师
2.7通讯类
IT相关职业
3.3.1电子标签操作员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
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
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HSD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TD-SCDMA和WiMAX)、核心网(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网络(FTTx, xDSL, 光网络, 路由器和
LAN Switch)、电信增值业务(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终端(UMTS/CDMA)等领域。
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61000多
名员工中的48%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6年底,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9000件,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
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
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1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服务
全球超过10亿用户。
首先,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才,不管在什么样的行业,拥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永远是行业最需要的,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令企业长存,永远不被抛弃。但是怎么样才能拥有创新性思维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 “发现,思考”。事实上,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留意关注,只要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可以发现一些能够方便人们生活的捷径(当然另外一种分工产生下面进行讨论)。发现了,不能没有反应,应该去思考怎么样去实现他,应该能够找得到一条方法去解决你的发现。这样就成了创新。
其次,没有创新性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在这个社会有所专长。这个有所专长就是说这个专业里面你要比别人学的精,也就是术业有专攻的意思。比如在IT业,在目前的形势下,什么最火??那当然是物联网,计算机了,如果你是懂计算机的人,而且是个计算机高手,那么你就可以算是个人才,是这个行业需要的人才了。
据最新调查显示IT人才总体上缺乏,IT行业发展迅猛的情况下,IT人才是最为缺乏的时期。特别是中小城市表现明显,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出现了IT人才扎堆现象,建议刚进入IT行业新人可以选择中小城市发展这样既可以获得对口的工作,又能得到好的发展。
由于机械制造业、房地产业、物流业、汽车销售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在济宁及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和这些产业相关的营销类、技工类、客服类、工程机械类、财务类、宾馆类等10类人才成了诸用人单位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和去年同期相比,计算机电子信息类行业今年退出了招聘需求前十位,该行业的求职人员数却不减反增,高居求职需求首位。
很多IT专业大学生还需要在另一种冷热之间做艰难选择:去热点城市还是去相对冷僻的中西部。大城市的IT人才市场“扎堆”现象似乎越演越烈,在热点城市就业的毕业生遭遇了贴身竞争,而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仍然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中西部地区成都、武汉、西安三个省会城市对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所有需求中排序第一。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和发展前景的限制,中西部地区的不少IT专业毕业生仍旧以大城市和东部地区为就业首选。
第三篇:我感兴趣的餐饮业行业探索报告
我感兴趣的餐饮业行业探索报告
•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全国餐饮业营业额连续18 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近几年餐饮业的增长率都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行业发展前景为众多企业和投资机构看好,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市场是复杂多变的,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为此,本文就餐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机遇及挑战进行简要分析。
•自改革开放后,世界上多种新型餐饮业态及形式在中国餐饮市场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中国餐饮市场的格局。如发端于八十年代末期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业以及九十年代产生的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份额不断扩大,特别在沿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的餐饮市场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中餐市场的呈多元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特征。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虽然中餐在总体规模上依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但是中餐在中国城市餐饮市场上的地位已经显现出由“绝对主体”转变为“相对主体”的趋势。快餐已占据经济发达省份绝对优势,如上海、浙江、广东等形成有效规模竞争,除快餐外,休闲咖啡厅也正在十分有效的抢夺中餐饮食市场。
•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表明,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中餐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中国人的口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 “八大菜系”。各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各大菜系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占据着当地主要份额。而地域差异的存在,又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求异心理,愿意去尝试不同的风味。所以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它可以使各具特色的风味饮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目前,八大菜系出现跨地域经营,相互融合趋势 •随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的更新,推动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餐饮消费者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商务型消费增加。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务活动增加,商务应酬活动推动了高档次的餐饮的迅速发展。二是替代型消费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酒店消费来代替自己做饭,这集中表现在近些年来年夜饭的火爆。三是被迫型消费增加。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时间紧,也没有条件自己开伙做饭,他们处于无奈,没办法只能被迫在餐馆里就餐,这就促使快餐行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饮食习惯也在变化,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人工作繁忙,进餐时间不稳定,加上现代营养学的倡导,使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变得模糊。人们并不要求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又不想太饿着自己,饿了总想找点儿零食、小吃。为适应这一需求,各种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小食店随之涌现。这种随时供应,不分时段的便利与快捷正成为一种趋势,以吸引便利型消费者、价格型消费者。
•经历了非典,禽流感、H1N1,健康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和
卫生。分餐制日渐流行,餐厅卫生状况及每日消毒也为消费者关注,随着绿色食品,素食、食疗、滋补等等概念愈发得到消费者的赞同。“衣要布,食要素”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合理的膳食关系。健康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亦成为消费者基本需求。
•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
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
四、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
餐饮业竞争格局分析表明,未来国内餐饮业竞争态势将发生四大变化,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品牌成为餐饮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我感兴趣的电子竞技行业探索报告
我感兴趣的电子竞技行业探索报告 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
FPS
第一种的第一人称战术射击类游戏(FPS),这类游戏考验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团队配合能力以及战术运用。
RTS
第二种是即时战略类游戏(RTS),这类游戏考验的是运动员的全局战略布置、宏观战术、细节操作、反应能力。
RTS-SLG
第三种是DOTA类游戏(RTS-SLG),这是从著名对战游戏《魔兽争霸III》的RPG地图“DOTA”衍生出的类型,相对于传统RTS来说,省略了建造的环节,降低了资源采集的比例,而把游戏的重点放在“探索”和“侵略”两个部分。运动员操纵的对象数量比较少,需要的操作数相对低,而更考验运动员之间的配合,以及对对方战术策略的侦察与反制。SPG
传统体育类游戏(SPG),这类游戏考验运动员对传统体育项目是否掌握,对键位操作是否合理,FIFA、实况足球、NBAlive、极品飞车、等都属于传统体育类游戏。
FTG
第四种是格斗类游戏(FTG),这类游戏除了反应力和操作熟练度外,更是对快节奏下的心理层面的一种考验和对抗。
其他
除此之外,还有飞行射击类的STG;策略类的SLG项目以及休闲益智类项目也可以参与其中。
对于电子竞技来说,一个公司的名称并没有其战队的名字响亮,因此接下来介绍的是几个知名战队。
Team World Elite 是由华人世界最大且最具专业性质的电子竞技网站组建而成的中国首家职业电子竞技俱乐部。这家电子竞技俱乐部在全球电子竞技职业化变革中第一时间完成职业化转变,俱乐部本着“展现华人风采”的宗旨发掘和培养年轻的华人电子竞技选手。目前俱乐部所有比赛选手均来自中国,是一支名符其实的全华班团队。俱乐部对当今世界流行的电子竞技项目均有所涉猎。
2005年4月,EHOME电子竞技俱乐部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授权认可EHOME为北京唯一A类职业俱乐部,2007年10月份,EHOME俱乐部将国内顶尖DotA队伍HtmL战队收至麾下,成立EHOME.DotA分队。这支队伍获得了2007年国内90%的赛事冠军。2009年12月7日,EHOME俱乐部正式成立War3分队。在Fly100%效力德国战车Mouz两年后,终于落叶归根,携手Sai、Yumiko以及原魔兽部经理“烈”为中国EHOME俱乐部组建一只国际一流的War3战队。
Invictus Gaming(以下简称iG)是一家以电子竞技及周边业务为核心、旗下有多名国内顶级电子竞技选手的平台,iG的目标之一是打造全球顶级电竞俱乐部。目前iG已整合前CCM电竞俱乐部Dota、星际争霸2(SC2)、英雄联盟(LOL)项目所有队员。
经过多年观察,目前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正处于混沌期,频频出现俱乐部运营不良从而倒闭、拖欠选手工资、赛事不正规拖欠奖金等问题,iG的成立标志着这个时代将会结束。iG会以擅长管理和运营的精英团队为基础,为电竞选手搭建一个高端全面的发展和转型平台,彻底消除选手对于训练不规范、待遇不合理、收入无法保证、奖金无法兑现、退出竞技舞台后前途未卜等顾虑。
Sky,原名李晓峰,曾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在代表世界电子竞技最高水平的WCG上取得了令国人瞩目的辉煌成绩,第一次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全球电子竞技的最高峰。Sky2006年再次获得了WCG的世界冠军,成为卫冕WCG魔兽争霸项目的世界第一人,并且进入了WCG名人堂,与BOXER等电子竞技前辈享受同等高的荣誉。
820,真名邹倚天,dota选手,效力于Ehome战队。于2011年9月8日正式宣布退役。DotA传奇功勋队长就此谢幕,中国DotA第一人离开了这片他为之奋斗过的战场。
电子竞技行业,你努力有天赋,打得好,你就能进去。
电子竞技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而且是一个前景光明的行业,需要大批电子竞技人才的岗位。这里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电子竞技的深入了解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一个对游戏做到深入了解,理解它为什么能够吸引众多的玩家,它给玩家到底带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和愉悦呢,笔者在电子竞技行业工作这么多年了,也只能是对即时战略类游戏略有了解,如最著名的星际争霸(starcraft)。想想已经7年了,才只能知其皮毛。选手的收入成锥子型。高者,高于白领,低者,仅能维持生计。而且工作年龄也不是很长。同时,各个国家之间也不一样。
第五篇:我感兴趣的网络编辑行业探索报告
我感兴趣的网络编辑行业探索报告
我国自从1994年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已经形成了信息产业格局中的一支新兴力量。新行业需要新型的人才,网络编辑这一新兴职业伴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应运而生。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5年3月24日公示了第三批共10个新职业的名单,网络编辑首次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网络编辑的需求数量激增。据中国编辑学会估算,“目前从事网站内容工作的人数超过600万人,其中主要是网络编辑。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网络编辑的需求还在快速增长。预计未来5年网络编辑总增长量将超过30%,远远高于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虽然网络编辑已经出台了国家职业标准,但时隔5年,由于互联网技术推动着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互联网管理制度的更新、社会环境的改变都推动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方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如今在中国主要的网络媒体中,网络编辑职业内涵有什么变化,他们工作状况、职业满意度如何,一名合格的网络编辑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具备哪些职业能力,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满足并真正适合网络媒体的发展需求,这些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我们立足于中国主要网络媒体的实际,从职业社会学出发,将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与急剧变化的信息环境中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全体,基于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调研结果,对当前网络编辑的工作状况、职业满意度、能力结构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与需求进行描述,并联系相关社会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国家职业标准中称网络编辑是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内容建设的人员。这一定义的外延与内涵在业界与学界都有不同的理解。各家网站出于不同认识与理解在设置网络编辑职位与相应的部门时存在差异。
根据调研另一组成部分——总裁、总编访谈得知,有些网站以信息内容主导网站建设,编辑部门地位很高,统领技术、美工、产品、社区等下级部门,这些人员可以统称为网络编辑,根据职位不同可区分为频道内容编辑、技术编辑、美术或页面编辑、产品策划编辑、社区互动编辑等类型。他们相互配合,合作进行网站各种内容的建设,共同组成广义的网络编辑队伍。
另一些网站内部各部门划分更加明确,编辑部与技术、美工、产品等部门相互独立,甚至有的网站将社区、博客等部门也从编辑部中划分出来。这样的网络编辑就是狭义的,他们主要进行网络信息内容筛选、加工、发布,进行报道策划与组织时编辑需要与其他部门人员协调配合。
调查的原则是在明确职业内涵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从而确定网络编辑是专门从事具体网站内容设计与建设的职业人士。在与各网站沟通发放问卷时,明确问卷发放的对象是以基层的网络编辑为主,中层的网络编辑管理人员占10%左右,对于有争议的负责技术、美工、产品等根据网站实际情况与总编的把握适度放宽。
从该调查中可以看出,网络编辑的文化程度基本在本科以上,是比较高的。其中大学本科占绝大多数,占78.4%,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为94.4%。从“97调查”(59.5%)到“02调查”(81.4%)再到网络编辑的94.4%,可见媒体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同时也说明网络编辑已经不再是十年前该职业产生初期仅仅初中毕业生就可以担当的“网络搬运工”了,而是以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了。
调查显示,网络编辑从业人员以文科专业背景为主,占76%,一般认为网络编辑与传统编辑相比更倾向于文理复合型人才,我们的调查结论说明网络编辑在专业背景方面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趋向一致,即以人文社会科学等文科专业背景为主。
网络编辑有以下的几大必备能力:
较高的政治素质。网络采编人员要担负起正确导向的重任,就要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报道禁区和底线,正确引导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融会贯通。网络编辑在处理新闻稿件时,需要具备较高的国际政治敏感,维护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如果网络媒体的采编人员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如果不能做合格的“守门员”,后果不堪设想。
精通新闻理论和业务。网络编辑要有策划报道和组织实施采访的能力。网络新闻采编制作发布是前后方“一条线”、多环节“一条龙”,如果缺乏精心策划,没有周密的组织,往往会在采访、编辑、制作、发布等环节上出现脱节而贻误“战机”。探索适应网络新闻传媒的采编理念和样式,驾驭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用符合网络网民需要的样式和适合网络新闻采编的特点,为网络新闻的传播服务。
丰厚的知识贮备。网络新闻采编人员要增强知识储备,首先要扩大知识面,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其次是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再次,要加强学习现代技术知识,特别是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知识,才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拓展采编业务空间,提高采编工作效率和质量。
快速反应和理性思维能力。网络新闻,常常带有随机性。如果遇上突发事件,是否采写,怎样编发,要求网络编辑迅速作出正确反应,同时具备理性思维能力,善于运用有关方针政策或法律法规,准确判断突发事件或其他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力,避免采编活动和新闻报道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
较高的网络新闻编辑水平。网络编辑有时为了抢时间,就“萝卜快了不洗泥”,一些未经认真加工的稿件便有可能仓促出笼,结果是漏洞百出,惨不忍睹。网络新闻编辑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和杜绝稿件中差错的发生。
更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这种道德意识不仅包含传统的职业道德,更是指网络新闻工作者本人在信息传播中必须具有强烈的道德心,对发出的每条消息负责。网络新闻,不管稿件来自何种渠道,都需要经过反复认真的选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同时网络编辑还要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才能更好地肩负起网络新闻传播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