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媒体关系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时间:2019-05-12 18:1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媒体关系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媒体关系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第一篇:学习媒体关系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学习媒体关系管理 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2008-07-04

根据《关于观看奥运新闻宣传辅导报告光盘的通知》(京朝宣[2008]16号文件),7月1日下午,为提高本单位工作人员新闻宣传应对能力,深入了解奥运新闻宣传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区科协组织机关9名工作人员观看并学习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国务院新闻办专家评估组成员董关鹏老师在全区宣传干部培训班上的奥运新闻宣传辅导报告光盘。

董关鹏老师运用真实生动的案例,从记者、官员、研究者三个视角讲解了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媒体关系的管理,并给出应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通过观看学习董老师的报告,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和媒体报道的重要性。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就应对媒体而言,得体的应对不仅体现着自身素质,我们的举动和言行同时还代表着政府甚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尤其是在奥运会期间,面对来自众多国家的媒体和记者,我们更应该灵活应对,在世界公众范围内树立良好的形象。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新闻观,努力提高舆论领导水平;其次,注重掌握事件处理的第一手信息,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真实信息,有效引导舆论;

三、及时与相关单位部门沟通协调,精心准备(包括着装、内容、发布口径等),做好报道安排;

四、尊重记者,善用媒体,做媒体的盟友和合作者。

董老师的报告使我们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理论水平与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增强了应对媒体的信心。(科协)

第二篇:突发事件应对与媒体关系管理

突发事件应对与媒体关系管理

(一)主讲人:董关鹏

正文:

我们今天讲一下如何面对媒体与工作。今天讲这个话题,我将锁定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叫突发事件的应对,一个叫媒体关系的管理。突发事件的应对,很多专家学者都有非常丰富的著述,今天讲的侧重于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和媒体怎么打交道。后半段叫媒体关系的管理,我们讲的是突发事件在做媒体的工作来不及了,在这之前就要开始相关的工作。今天的讲座从哪里开始呢?首先从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上的开场的一段讲话开始,在这段讲话当中,我用红线画出了我今天非常想引用的一段话,讲的是,“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是前所未有,而且机遇大于挑战”。这句话在很多领域都是适用的,在突发事件应对的,媒体应对的角度,我想说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的媒体经历了发展最快速的几十年,全世界的媒体关注的焦点又在重播。这样的挑战前所未有,怎么说?奥运会期间,2008年,到北京采访的外国记者就多大多少人,我们猜一猜,注册记者21600人,每次奥运会都一样,还有2万名叫非注册记者,我告诉大家非注册记者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以前我们经常抱怨,到中国采访的西方主流媒体的记者很少,这一次都来了,4万员记者来报道中国奥运会,报道中国。我要告诉大家运动员才只有1万名,记者来了4万名,大家可以想像。到底是给运动员开奥运会,还是给记者开奥运会,我还要告诉大家,他就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最好的一个体现,奥运会之前,之后,这些记者不仅仅会在奥运会做些报道,他还会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看。还有一种说法,在今天我们也说是一个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时代,但是很多数字告诉我们,97年发生的突发事件比2007年还多,但是老百姓会觉得2007年比97年过的更加的,好像突发事件多得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非常简单,因为97年媒体不发达,但是2007年什么事发生了,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句话叫当真理还在穿鞋呢,谣言已经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媒体说发生的事,没发生的和发生的差不多,但是媒体没有说过的事,你做的再好,就和没做一样的。所以今天开场我还要给大家总结一下,总结的是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历来报道的一些负面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我们去了解。

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对待这样的记者应该怎么去做。无外呼有以下七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叫遗漏实事,什么叫遗漏实事呢?该讲的他不说,不该讲的讲了一大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自己应该自我检讨一下,怎么检讨?非常简单,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该说话的人把嘴都闭上了,防火,防盗,防记者,那就坏了,因为该说的你没有说,人家相报的时候,不知道报什么,这个时候登出的报道一定是遗漏实事的。第二种叫偷梁换柱,偷梁换柱告诉大家,它讲的是本来这个事是这样的,他用其他的本版来替代了它,这个说起来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还是我们提供的事实不够,或者是新闻价值不足,因此记者采取了戏剧化,妖魔化的方法。把事实做了转变,这种方法,记者的职业道德也值得我们好好的去探讨一下。第三种叫转移视线法,明明是一件大好事,比如奥运会,但是他偏偏报了奥运会期间发生在局部的,中国某一个地区的一件事,这也是西方记者,包括中国的一些小报,商业化的媒体他们可能追求的,报道事实的一种方式。第三种说完了,再来看第四种叫片面夸大,片面夸大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很小的事,上升成13亿中国人都面临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可怕的事情。还有第五种叫扩散流言,这个说起来非常简单,当一个突发的敏感的事件发生的时候,该说话的主流媒体没有讲话,该讲话的发言人得了失语症,这个时候告诉大家,西方媒体,不负责任的媒体就会扩散流言,这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要防范的一个问题。还有第六种叫传播观点,传播谁的观点呢,遗憾的是他传播的不是掌握事实的权威机构的观点,他也不是专家学者,负责人讲的话,他传播的是局部的,别有用心的,包括一些西方敌对势力的观点。这也是非常可怕的。事实上给我们中国,包括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一个缺席审判,非常可怕。还有就是第七个,叫塑造舆论斗士,什么意思呢?把西方某一个人的观点经过谎言千变成真理这样的包装,最后变成了说话非常有力,很受人相信的这样一些人。成为我们传递事实的最大的障碍。长期以来,中国形象被妖魔化,被迫害,这些七种方式,天天都在面对。

面对西方记者给中国包围起来这样一个不友好的,片面的报道,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之下,中国选择了怎么做?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全世界的媒体改变了对中国长期以来不公平,不全面报道的方法,大家现在看到的照片是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出镜的很多中外媒体报道的照片。温总理和中国很多领导人一样,勇敢的走到镜头的面前,说出了中国老百姓,包括全球的观众都希望看到的最真实的情况。同时用他个人的魅力,征服了中外的观众的心。总结一下汶川大地震应对突发事件媒体的,领导方面有哪些经验。说起来大家吓一跳,非常简单,就八个字,这个八个字叫“快讲事实,慎讲原因”。不管西方记者戴着什么样的有色眼镜来看中国,看我们的一起突发事件,我告诉大家最重要的就是快一点把事实都说出来,但是记住专家的忠告,谨慎的把原因说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非常简单,我随便讲一些最近发生的例子,这个例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比如就开始于今年早些时候,在拉萨发生的事。在拉萨发生的事,我们终于做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我们带着西方记者到拉萨进行采访,没有到拉萨采访之前,西方记者都一直认为有很多不可告人的内幕,但事实上看到拉萨以后,他们非常兴奋,原来中国的拉萨是这样的。中国是这样的情况,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有了一些西方记者了解了拉萨的真实情况,替我们中国立场来说话,这是一个多好的事,从拉萨回北京,我们在成都转机,听到了一个坏消息,为什么呢?在湖北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暴雨灾害,在暴雨灾害发生的时候,有十几个日本记者不怀好意的在当地进行谣言的散播,蛊惑老百姓,他们说三峡大坝工程是导致当地灾难性天气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我们想了一些办法,我们想了请了西方的某一些专家,来应对日本记者,不管用。他们说西方的,英国的,美国的专家,拿了中国人的钱,做了这个项目,当人替中国人说话。事实上,后来日本的记者被日本的专家说服了,日本记者就要离开的时候,非常不幸的是在当地有一位政府官员开车撞死了人,这下又坏了,记者不想走了,当时怎么来面对这样的事。我告诉大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快讲事实,慎讲原因。但不幸的是,所在地的领导可能没有来得及调动相关的部门来做这个事。推迟了面对媒体,应对媒体的事件,后来我们知道的结果是在媒体的一顿狂轰滥炸之后,这位政绩突出的,形象也不错的,但是这次应对媒体失利的这位市长,不得不辞职,离开了他的工作岗位。就在这个时候,在河南某地,又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一辆大卡车冲向了人群,撞死了好多人,好多人说在火炬接力,伦敦、巴黎遭到了西方势力的一些迫害的时候,中国发生这样的事,媒体会来炒作,但是我们做的不错,当地的政府非常负责任的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开的报道了相关的情况,我告诉大家这个结果不错,为什么第二天回到北京,我们上网到处看,几乎西方媒体没有对此做恶意的炒作的报道。什么原因呢?快讲事实,他觉得没有猫腻,他就不报了,但是要是你什么都不报,记者觉得潘多拉的盒子里面装了很多可怕的事,他从纽约,巴黎都飞过来了。到了北京大家觉得没有什么突发事件的时候,又一起突发事件在安徽某地发生了,一个疾病在中国到处传播,我们专家组也好,记者也好,相关的有关部门,都到了这个城市参与危机的应对工作。但不幸的是,在这个城市,很多领导觉得对媒体讲话不说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很多领导选择什么呢?把嘴闭起来,防火、防盗、防记者,但是我要警告大家,越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越应该小心,因为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记者认为这是一个节日到来了,为什么突发事件直接一报道,老百姓特别喜欢看,当地领导可能持有这样的意见,我对媒体什么都不说,记者能报什么呢?不幸的是,做记者的当领导闭上嘴什么都不说的时候,我们至少有三个东西是报道出来的,第一个选择我来报道一下领导拒绝采访的事实,再稍微渲染一下,就够你折腾三五天的时间了,第二个是什么呢?把你多年前本地发生的坏事给你在炒作一下,回顾一下,搞一个什么中毒事件五年回头看,什么撞车事件三年回头说,那也够你折腾了。这还不够,还有第三条,第三条更可怕,讲的是把你的局部的反对你的声音,强力的扩大,让一些反对你的人公开的出来讲话,那就可以了。甚至给一些上访群众提供了讲话的权力,讲话的机会,这都是极其可怕的。所以在当地第二天,我们发现媒体出现了说这个城市几年前就是爱疾病大幅传播的地方,第三天媒体又说,这个城市,在北京,在各地,在上访的人数里,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还不够,又说了,这个城市还发上过知名的大头娃娃事件,结果报纸登了一个大标题,画了一个小朋友的大大的脸,旁边标题写的是“叔叔,阿姨,为什么在什么什么地方每年受伤的都是我们小宝宝?”领导看一以后可以想像他的心情,终于等到我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之时,就是记者离开的时候,有些领导不理解,为什么发布会一开,记者就要走了,发布会到底讲什么,讲的非常简单,讲的是得了什么病,这在如何传播,政府做了一些什么,这个病如何预防,专家学者有什么建议。就可以了,25分钟,30分钟发布会,一切都可以解决了。因为真理一出台,谣言就无处藏身,我们知道谣言止于公开,就是这么来的。当时新闻发布会一召开,所有的记者都离开了,现场的有些领导还说,说这个记者真的走了吗?真的走了,你要不希望他走,我们可以把他再叫回来,这一段简单的处理,我们告诉大家开篇讲的第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八个字,叫“快讲事实,慎讲原因”,一切都是为了它服务的。当然随着我们其他案例的推进,我们还要告诉大家,早在十

六届六中全会的时候,中央的文件讲的非常清楚了,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五第三条讲了一段话,叫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在2006年推出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意见,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在2006年之前,即使有非典的重大的考验,很多领导头脑当中,发生突发事件以后,他们有四个字,叫后发制人,一出了事把大家的嘴都唔起来了,说不能说,你也不能说,把嘴都闭起来,谁张嘴,我就处理谁,他非常阿Q精神的讲,叫后发制人,但是非常抱歉,自从互联网变的发达以后,这个做法没用了,为什么这样说。互联网发达以后,我给大家一个数字,当一条新闻在新浪网的首页刊登5分钟时间的话,有人做过测算,5分钟的时间,一条新浪网首页的新闻,不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它至少被转载437次,什么含义,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强势部门可以帮大家来灭火,某地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别人家给胡说八道了,你一个电话打到北京的强势部门,我听了以后,我帮你把新浪网的帖子都给删掉,5分钟以后,你看新浪网首页的假新闻被删掉了,你真高兴。但是不幸的是你上网去百度一下,狗狗一下,你想哭的心都有,为什么呢?要有437个网站把它给转载了,我强势部门帮你再把437个网站的东西删掉可不可以,可以尝试一下,打437个电话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但是一个礼拜过后,大家上网再来看一看,在百度一下,狗狗一下,你想痛苦的心情都有,为什么呢?又有4700多个网站至少又给转载了。所以告诉大家我们这种后发制人只能是自欺欺人,只能是阿Q精神做到及至一种受制于人这样的一个选择,为什么这样说,中央领导多次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大家看这张图,很多突发事件都是这样,我们领导说,不懂得应对媒体的领导,在突发事件当中在不断的制造新的突发事件,新的危机。为什么这样说,从专家领导的角度,我们认为突发事件反应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管理,第二是运营,第三就是常常别大家忽略的传播,即使不忽略,有一些单位也是三个部门各自为政,大家最关心的是管理或者是运营,没有人关心传播到底应该怎么做,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某地发生了矿灾,大家把人都救上来了,但是最后媒体恶搞了以后,县长书记照样乌纱帽戴到了别人的头上,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大家看这张图,董老师建议把运营,管理和传播三个源画成一个同心圆,把三者统一起来,任何的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不能够仅仅报道应急主管部门,在江苏某地,发生了臭水事件,大家都听说过,但是他们的事件处理的,媒体较好,老百姓数大拇指,原因在哪里,因为突发事件在当地每一次发生以后,他推出了一个新的政策,叫“一报告,两抄送”,所有的部门发生突发事件,在半小时,在两小时之内,必须要报告市政府的应急指挥部门,但是与此同时,抄送两个部门,左手边抄送宣传部,右手边抄送公安局,同期和应急部门了解了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宣传部门可以早一点介入舆论的影响工作,公安局可以介入关于群体事件防范的相关的工作,两者都及其重要,尤其是大家经常忽略了人民财产没有损失,但是忽略了媒体的工作,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所以这一小段,我给大家总结是,叫八个字,“成也媒体,败也媒体”。专家学者忠告大家,在今天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媒体说发生的事,没发生它也发生了,你做的再好,但是媒体没有报道过,整个的你就是一个坏人,就做了一系列的老百姓必须要把你讨伐到家的坏消息,这样的坏事。具体的到底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今天的核心话题,以下我将会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和大家沟通和交流。首先来看一下,第一个视角是,媒体的视角,记者的视角。说道突发事件和媒体打交道,我鼓励大家首先换位思考,把自己假想成记者,想想如果我是记者我会怎么办,如果我是记者我会怎么办?我本人是当过记者的,回过之前我在BBC工作,回国之后我在中央电视台主播中国报道还有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等等,做新闻的一系列的经验我要和大家沟通这么八个中外记者心里都有的心里话,八个字的心里话,我们来看一看是什么,这八个字非常简单,叫“记者不坏,观众不爱”,记者不坏,他没有读者,什么意思呢?好多领导都期待说,我出了事,你媒体别来给我添乱,但是我告诉大家这是不可能的,在英国BBC的记者,一定要在所有突发事件的前线发挥,包括好消息和坏消息所有的消息,而且如果一个记者在BBC天天都只讲好消息,这个记者迟早得被廉政公署找过去问话,廉政公署会说,你怎么总报好消息呢?你肯定收了人家钱,所以三次报同一个单位的好消息,英国的这个记者就再也没有工作的权利了,他如果想说一个单位好怎么办?他两天说你的好消息,一天说你的坏消息,再两天说你的好消息,再说你的坏消息,好都好在刀刃上,坏都坏在刀背上,就可以了,你的形象好都不能再好了。中国的媒体什么情况,中国媒体我告诉大家,坏消息也是不能不报的,很多电视台有个规定叫收视率末位淘汰制,它的含义是什么呢?只有收视率高的才能保证记者能为受重用的,受人尊敬的好记者,如果你的节目总是收视率排在倒数第一名,不仅大家看不起你,不重用你,而且你随时有可能下岗,丢到你的饭碗的机

会,为什么这样说?包括国家级的电视台,很多电视台有个规定叫收视率末位淘汰制,谁的收视率低了,你就回家就完了。什么样的节目收视率低呢?告诉大家说大家好消息的节目,收视率特别低,但是说大家坏消息的节目,收视率特别高,所以我这么一说大家明白了,突发事件记者要是不去,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上的失职,从他生存的基本环境来讲,也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大家就应该树立一个这样的观点,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记者不来,记者不说坏话,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对于记者来说,天生爱挑战,也是生计所迫,你要理解记者特点,他就是你的好朋友,你要不理解,他就成为了你的敌人,面对这样的记者,有的人说,董老师我躲起来不理他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他有三种害你的方法,都是缺席审判的方法,第一种刚才说了,报道一下采访失败的过程,添油加醋,人家一听你是一个处处阻挠记者的一个领导,肯定是背后有猫腻,是一个做了坏事不想让人知道的领导,第二种方法是以往丑闻的回头炒,三年回头看,五年回头说,倒霉了。第三种就是放大对立面的言论,实行实习审判,所以我告诉大家全球的媒体在今天都处在一个饥饿的状态,坏消息才是最好的新闻,大家知道新闻界有一个非常搞笑的说法,叫“狗咬人,不是好新闻”但是人咬了狗,狗还得了狂人病,那是最好的新闻了,就是这样,告诉大家,突发事件,新闻记者不来,彻底放弃这个念头。再来看一下第二个视角,叫政府官员的视角,本身做专家我们很多在做这个咨询工作当中和很多领导有过交流机会,拿我本身来说我也在政府工作过,我当时在某地做外籍贸局的局长,做这个工作一上任,我就请了很多人帮我来做招商引资推介的工作,记者来了以后,我很高兴,我看记者和他们打招呼,因为我也当过记者,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我告诉大家如果你不懂得记者,记者为了好的目的来可能做了害你的坏事,在新闻发布会上,我很高兴,侃侃而谈,回答记者所有的提问,告诉大家当记者夸你的时候,这是一个危机到来的前兆和信号,记者夸说,董局长以后您在这,以后招商引资就这么回事。我一听很高兴,我说你不能夸我,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记者说就是您的功劳,我说有你们在,招商引资就这么回事,这下坏了,第二天我上班的路上,发现很多领导看我的眼神非常怪异,我终于打开了省委机关报一看,吓死我了,在省委机关报的某一个关键的版面写了一个大标题,标题叫董关鹏冒号,董关鹏是我的名字,标题的后半段写的是董关鹏冒号,招商引资就这么回事,当时我快发疯了,没有一个领导刚一上任,对人家讲,我分管的工作就这么回事。

在这我已经提出了领导不懂的媒体,容易出现的被媒体害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刚才我讲的这种情况,叫什么呢?我总结起来叫媒体都在“断章取义”。什么叫断章取义?新闻发布会有那么多可报的东西,但是他偏偏不报,他报的是董关鹏冒号,招商引资就这么回事。第二天下午,全省的招商引资活动大会,我们的省长在主席台上做重要讲话的时候,就说了一段话,他说我们老工业基地振兴,招商引资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天天都在想招商引资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到现在我也没有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坐在第一排,开始进入眩晕的状态,接下来他又说了,我今天早上看了报纸,人家有一个部门来了一个新同志,人家一上任就说招商引资就这么回事。全省的人那一夜都知道我是谁了,因为我一到有关部门去办点什么事,你认识他吗?他就是那个“就这么回事”那个人,有的人说,董老师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这个做记者的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不幸的告诉大家,我觉得领导本身也有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领导被记者伺候惯了,我们觉得记者来听我们讲话的时候,他应该把好的东西都留下,把坏的东西都删掉,但是不幸的,我告诉大家,做记者的您说的每一句话,他听到的,看到的,都可以报,都可以写。这下坏了,小报的记者,商业化的一些不择手段的一些记者他会怎么着呢?他会把你讲的好的东西都删掉了,讲的坏的东西都保留了,讲的非常搞笑的东西都当成标题了,最后被害的是谁?就是你。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北京的领导积累了经验,北京的领导怎么说呢?他解决的办法叫提高讲话的效率,要多少,给多少,不多给,也不少给。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我们不妨做一些预习的工作,了解记者来自何处,问多少问题,他今天录的东西在播出的时候播多长时间,北京领导的经验是当有一个记者采访我的东西,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今晚播出55秒的时间,那怎么办,我接受记者讲话最多讲话不超过1分零10秒的时间,那时最好的,因为录了就这些,他播的时候也只有这些就可以了。说道北京的经验我给大家看一个短片,看的是我们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同志在2003年当任北京的代市长的时候,他做的一次采访。这个采访之前我告诉大家很多人反对,大家都说怎么能接受王志的采访呢?王志可是中央电视台最厉害的主持人,好多人甚至还说,王志的采访,谁接受采访了,第二天喘气的人都没有几个了,但是听了这样的话,我们北京市的领导不仅没有被吓怕,而是毅然决然的接受了采访,我们来看一段短片。看了这个短片,大家可以发现王岐山市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是掷地有声,言简意赅,每一句话都正中记者的要害,这么好的一个采访,怎么才能够做出来呢?我想说王岐山市长和他所率领的北京市政府的团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的准备工作包括什么呢?第一,我们要预测记者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要制定自己应答的口径,第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一下模拟采访,第四很重要的是要做好时间管理的工作,这个节目播出是30分钟,市长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强烈的建议我们要尽量的提高效率,我们接受采访也就30分钟就可以了。录到节目最后的时候,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向市领导做出手势,做出其他提示的工作,所以在节目的最后大家可以看,市长发现时间到了以后,他非常幽默的看了提示人一下,转过头对记者说,咱们且听下回分解吧,太棒了。当时在北京老百姓的心目当中,他们说我们有一个心里非常有信心的好市长。大家都说这个市长没来几天,把他知道的事全告诉我们了,这是大妈说的,大爷说你怎么知道?大妈说了这个市长真好,你看过两天他还会再告诉我们,大爷说你怎么知道?大妈说,他说了,他说的是且听下回分解。所以我告诉大家在整个非典过程当中,这样的一期在中央电视台专访的节目,是一剂强行针,把一盘散沙的北京老百姓的心,有一次紧密的团结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周围,这个就告诉大家一条重要的要求也好,技巧也好,就是提高讲话的效率,要多少给多少,不要多给,也不要少给。再来看第二条叫谣言都是飞毛腿,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在今天大家和谣言打交道的时候,不要太低估谣言跑的速度,我刚才讲了一分钟,5分钟,新浪网首页的假新闻可能会被转载437次,在现实生活当中,谣言可能传播的速度更快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大家要放弃捂嘴,我提出的意见叫放弃捂嘴,跟谣言赛跑。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的刘淇书记提出了一个要求,叫所有的突发事件发生,两小时之内必须要发言,你不发言,你就有责任,我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很好的要求,谣言产生的周期,往往是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之内如果你说话了,百分之百向你保证,你就获得了这次和谣言作斗争的,这次战争结果决定的主动权,你只要主动说话了,我相信你已经离成功不远了。关于这方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深度剖析的案例,发生在某地一个境外人士意外的被老百姓给杀害了,这是一次误杀,因为杀他的这个人也不知道给他注射的东西会导致他就一命呜呼了。不管是怎样来说,大家知道境外人的一条生命会引起更大的轩然大波,中外的记者都跑到当地来采访,事件发生以后,公安部门第一时间破案,连夜抓到了凶手犯罪嫌疑人,抓到凶手的时候,早上6:30,当时公安局长就说了,既然中外记者是8点钟到,我们9点召开发布会好不好?我们专家咨询的同志一致的说做得好,就是这么做。9点开发不会,我们顺便问他,你今天下午和晚上怎么安排,这位公安局长说我们太累了,下午晚上要睡觉,但是我们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你要这么做的话,你好好考虑一下,这些远道而来的记者今天下午和晚上不会离开,他一定会逗留在当地进行采访,但是如果你该说话的人睡觉去了,他们怎么办呢?就只能到民间去了解小道消息,毕竟是一个相对只有少数人参与破案,才遇到真相的一件事,你要让他到民间去采访,那坏了,出租司机的一些朋友们,带红箍的大爷大妈们,会把他刚刚看的电视剧的情节都当成了事实,讲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外国的境外记者,那就坏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我们强烈建议他今天下午,今天晚上还要召开发布会,把记者紧紧的围绕在你身边,一场发布会一下被我们拆分成了5场发布会,隔一会就开发布会,记者一想离开,我们就开发布会,记者一看发布会就不离开了,多好啊。记者知道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所以记者不会离开。第一场发布会开到9:40结束了,记者刚想离开,领导说打家别走远了,我们半个小时就要开第二场发布会了,记者一听真高兴,都留下了。我告诉大家记者和我们靠得近,就和事实走得近,记者离开我们,他就去接受谣言了,一旦记者报道了接触了谣言,倒霉的就是我们自己。在第二场发布会召开的时候,公安局长神色慌张的告诉我们,他说董老师坏了,我说怎么了?他说第二场发布会和第三场发布会隔一个小时的时间,我说千万不能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记者哪都能去,我说你要两件事该做,第一稳住记者的心,不能让他走远,第二调动有关部门把第三场发布会尽快的早一点开。所以这位领导真棒,他就对记者说,大家不要走远了,我们第二场发布会到此结束,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召开第三场发布会,太棒了,记者一听随时都留下来了,当然我们不能骗记者,所以我们顺利的在第35分钟召开了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太棒了。那么就在这时候,记者说中午吃饭,他们出去吃,不想留下来了,我告诉这位领导千万不能让他们出去吃,大街边的小吃部往往都是谣言的大本营,我们最后留他下来吃饭,他说董老师人家记者不在乎一顿饭,我说吃饭的时候能看到什么人,太棒了。我们中午和记者共进午餐包括我们相关国家部委的新闻发言人,我们相关的事件处理的市里边,省里边最高的领导,记者一听大领导参加了午餐,全留下来了,太棒了。一场午餐会,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午餐,而是一个新闻的咨询大餐,记者非常满意,就在午餐即将结束的时候,公安局长又告诉我,他说董老师这些记者出去采访了,我说到哪里采访,他说到杀人现场的村去采访,当时我告诉他你一定要小心,杀人现场的村离这往返六个小时,这么远的地方,记着自己去能不能照顾好自己,他说董老师我最关心的也是这个,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前两天这条路上还发生截人,杀人的事,你说这些境外记者出点什么事我这公安局长还当不当了,我说只有一个最好的办法,我说希望记者坐上你的车,你在整个车的路上再给他提供关于事实的新闻大餐。当时他就说了,说董老师这可怎么办?我说非常简单,我说你想尽各种办法鼓励他上你的车,听你说话,听你讲事实就可以了。公安局长非常巧妙的告诉记者,这条路如果自己去,因为交通不太方便,只能坐黑车,坐一些社会上的车,最可怕的这条路呢,山路崎岖,道路遥远,很有可能半路抛锚,很有可能在路上过夜呢,这一听呢,把记者吓得嗷嗷乱叫,记者说公安局能不能提供一辆车,我们太高兴了,我们的车就在楼下停着呢,所以半个小时以后,37位境外记者都上了我们的车,3个小时过去,3个小时回来,车的门一关,公安局长告诉我董老师我太高兴了,当记者都上车以后,苍蝇,蚊子和老鼠谣言都飞不上来了,只有我的话在车上成为了记者才信的唯一的事实的依据,公安局长同时强调,目前也只有我最了解事实。所以太棒了,用事实把记者给包围起来了,谣言不能够接近任何的记者,晚上回到城里以后,非常棒的是大家一看表9:30了,记者累的不行了,他也不可能挖什么小道消息,我们在十点钟还召开了第五场新闻发布会,这些筋疲力尽的记者对此评价很高,他说我们在西方的国家,包括中国的,台湾,香港发生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都没有政府如此透明的从早到晚报告相关的进展,说大陆的政府太透明了,太了不起了。随着进入了夜晚,很多记者都睡觉了,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突发事件应对的团队不应该这个时候就休息了,半夜的时候记者出去采访,仍然是非常可怕的,在11:30,两个台湾记者又一次出去采访了,当时我在想这可怎么办?你怎么能保证记者了解的都是真相而不是谣言,公安局长告诉我说董老师你放心,我们为记者的服务都已经做到家了,我说你怎么服务的?他说每一个记者到什么地方采访,我都非常了解他们的行踪,我不是侵犯他们采访的自由,但是我只是在意他们是否了解的是事实,我说你怎么了解呢?他说记者这一次住的地方提供的交通工具都是由我们提供的,我们非常愿意给记者提供公开透明的服务,但同时我告诉您,记者去采访的地方,我们也了解了,那是有谣言的,我一看他的短信,手机上的短信写的是,送他们去的一位工作人员发回来的短信,说我们正在向B25区靠近,在B25区发现两名疑似讲谣言的人,我说公安局长这怎么办?董老师你看我回复的消息,我看回复的消息写的是B001已经收到反映情况,我们已经向B25区派去了80名便衣的讲真理的人,请接应即可。我告诉他这是很好的和境外记者周旋的办法,因为他就是想知道事实,那个地方人不知道事实,我派了80个人去讲事实,岂不是更好,当然这个故事还可以讲很长,我只是告诉大家谣言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遇到这样的情况,刚才的案例给我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即使你拥有了真理,也不能够抱着真理睡大觉,你应该想尽各种办法,让真理以无处不在的形式,把记者给包围了。让记者和谣言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层,这个真空层由谁来形成呢?我们的真理用铜墙铁壁把谣言驱之于千里之外,这是最好的办法。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媒体应对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媒体应对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化时代,尤其是有了互联网、有了微博以后,我们的每一个干部都成了住在玻璃房子里的人,别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向看到我们,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会被媒体关注。当今社会媒体无处不在,跟媒体打交道已经不是我们自己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的问题,因为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应对媒体是我们每一个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全面做好新形势下媒体的应对工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媒体应对工作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媒体主要分成四大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这四大媒体称之为传统媒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席卷而来,霸气十足,借助强大的技术优迅速占领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呢?一般认为“新媒体”就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医院视频、银行视频等遍布大街小巷,网络电视、数字化报纸、多功能手机等全方位出击,新媒体无孔不入的存在方式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们学会了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敏锐判断。

由于高新技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国新媒体发展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几个趋势,主要表现为:

一是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新媒体带来的是传播方式不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新媒体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

二是新媒体的接受群体普遍化。新媒体以锐不可挡之势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新媒体的出现,直接“夺”走了相当一部分读者。据统计:中国有4.2亿人在用互联网、7.5亿人在用手机,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近3亿人。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人们摆脱了必须按点按固定节目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捕捉,交流信息。

三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即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我们所接触的传统媒体,比如电视、报刊、广播,都有自己的领域和自身的群体,信息的传播过于封闭并带有局限性,只是机械式的定期向社会发送新闻资讯,形式趋于单一。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则大大的击掉这一壁垒,电视和网络之间没有了明显的界限,相互的融合给

大众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试听平台。大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在发生改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喜欢一种高效率,更便捷的阅读方式,比如通过手机资讯的定向定制,手机报的出现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可以这样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人人都是媒体,都可发出声音,在信息快速发展、群众信息量需求极大的今天,我们的工作成功与否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媒体。你做得再好,媒体没说,你等于没做;你做得不好,媒体如果给你炒作得很厉害,就会更加的糟糕。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媒体说你有就有,说你没有就没有;说你好你才好,说你不好就不好。我们的信息要传播出去离不开媒体;我们要塑造良好形象也离不开媒体;我们的每一项政策要深入民心,得到群众的支持、配合,需要媒体的宣传;我们要消除一些谣言,避免产生不利影响,还得依靠媒体……我们腾冲近几年来,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快速提升,这与各大媒体的关心和关注分不开,但现在我们处在一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时期,出现一些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部分媒体会乘机来恶意炒作,来做一些负面报道,为了让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们的项目建设能够顺利推进,让媒体更多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学会应对媒体是对我们每一个干部的基本要求。

二、当前媒体应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媒体应对关系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在应对媒体方面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对媒体的了解。领导干部不知道媒体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也不知道媒体关心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对待媒体。我们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媒体应对是宣传部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这样的认识绝对是错误的。很多工作都是由职能部门在做,媒体来采访的问题,具体做事的职能部门非常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经过及造成的后果,但我们部分领导常常把采访的媒体推到宣传部;网上出现不实报道,相关职能部门不是主动站出来说明情况,而是请我们宣传部协调删帖,十分钟后,原帖删除了,但是已经有10多家网站转载,一个小时后,新的10个帖子被删了,但是又有100多家网站转载,你说能够删完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会应对媒体,很多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局面。我们跟记者说的每一句话,不管是在饭桌上还是厕所里,只要你说过的话都有可能被做成标题,不管是媒体记者在采访中,还是在采访完了作为朋友又随便交谈的话,都有可能被做成大标题刊登出来。我们既不能把媒体当敌人,得罪了他,他会害你一辈子;也不能把媒体当亲人,什么都敢跟他说,他从来不会保密。

二是政府缺乏一大批对外说话的人。我们的领导干部都不愿意对外说话,尽管现在有新闻发言人但也都不愿意,为什么呢?不跟媒体说话,我们工作做得好该提升提升,该任职任职,但要是跟记者说错一句话,你的一切都可能因此而结束,所以大家都不去说。但是,同志们你们要清楚,我们都不说话,就会让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上了网络、上了报纸,以后我们处理起来就比较被动了。回想一下我们腾冲近几年来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好的,没有其它杂音的,都是我们第一时间就说了该说的话。

三是提供给媒体的信息不足。媒体到一个地方采访,他最需要的是信息,比如:你们为什么这么做,你们怎么考虑的?你们做了以后什么效果?老百姓怎么看待的?但好多时候媒体来了,我们好多单位、好多干部不是给他们准备信息材料,而是安排好吃的、好玩的……信息不够也许你给他安排这些内容就会变成他的新闻,媒体到一个地方对吃的、住的要求都不高,最主要的是要给他们足够的信息。媒体到一个地方都是要带着东西走的,如果你给他的信息足够,他就会根据你的信息去进行报道;如果你给他的信息较少,他就会到处去找信息,哪怕是假信息也会被他写进文章当中去,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最不应该的就是什么信息都不给媒体,这时候媒体就会制造信息。

四是缺乏与媒体沟通、引导舆论的办法和技巧。因为没有应对媒体的办法和技巧,我们的好多干部平常都不愿见记者,能躲就躲,实在躲不了就只能胡说,要不就找个替罪羊。安徽阜阳县是很穷的一个县,他们县领导说穷不能穷在面子上,就盖一个跟美国国会一样的办公楼,盖了后被老百姓给告了,引起各方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记者扛着机器到了安徽,听说记者来了,一把手逃了、二把手藏起来了、三把手躲了,可媒体就是不走啊,必须要县领导出来说说你们为什么盖了这么一个楼,最后县委班子里一个

59岁半的老同志就当了“黄继光”了,怀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去见了记者。记者的话筒对着他问“徽宅本来是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是非常好的,为什么你们不保留这个传统的风格,却建了这么一个欧苏风情的办公楼呢?”他就说“我们为什么要建一个欧苏风情的办公楼呢?那是因为我们要怀念欧阳修和苏轼”。

三、媒体应对的基本方法

媒体来了,我们领导干部不用藏着躲着,就算事情是坏事,但我们自己说出来就是好事了,因为你把坏事说完剩下的就都是好事了。做好媒体应对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好充分准备

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准备相关口径。什么是口径?就是要对记者说的话,这是要仔细斟酌、认真考虑的。口径遇到好事的时候可以锦上添花,成为媒体的标题语、导语或者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句;如果遇到坏事就可以做为防火墙,帮你化险为夷。面对同一个问题,多部门之间在口径上一定要统一,只有所有人对外说的话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媒体报道内容也是一样的,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不然就会闹笑话。面对媒体,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口径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如果你是发言人,你可以忘了穿西装、忘了打领带、忘了拿名片、忘了戴眼镜、忘了拿钱包,什么都可以忘了,但是你手里或者心里必须有口径,因为他是你的法宝、是你的武器、是你的护身符。

(二)研究好三个问题

我们准备好了还不够,我们还得研究三个问题。

第一是要研究原则和环节。什么是原则?原则就是事情发生了,说还是不说要上级领导研究决定。环节就是谁来说、怎么说?要领导来研究。谁来说?大事一把手说,小事谁都可以说。怎么说?如果遇到谣言四起的时候,一定要开大型发布会,将真相告之社会。在应对媒体时牢记“别人说不如自己说,下级说不如上级说,外行说不如内行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

二是研究如何让媒体感兴趣。媒体来一个地方采访都是有目的性的,一般情况都是带着问题来的,只有他对你给他的东西感兴趣,他才会按照你的要求去报道。因此,我们在给媒体信息时重点要研究下面这五条:你给的核心信息媒体感不感兴趣?你给媒体的事实能不能打动大众?你给他的故事能不能吸引他?你给他的数字有没有支撑力?你是不是用很生动的语言给媒体做了标题?这些不研究是出不来的。研究好了这些问题以后,根据内容整理好提供给媒体,他工作起来就很方便,自然也不会再给你找别的麻烦。要学会用媒体语言,切忌用官话、套话等。

第三是要研究如何安全说话。面对媒体,我们一定要清楚哪些可以说,哪些必须说,哪些说了后会有什么问题?应该在什么时候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可说可不说的话最好就不说;一定要说,但是说了后可能会有风险的,要认真研究并制定预案;在突发事件或者有可能引来媒体炒作的事情出现时,要第一时间说,要把话说好、说准,掌握第一话语权非常重要。切忌出现

“你是为共产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我爸是李刚”等话语。

(三)把握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30秒原则。我们跟记者说话,要注意给他有限信息,不是什么话都给他,说多了就要出错,要实话实说不能全说。30秒原则就是要把你的核心信息整理成30秒的话,然后字斟句酌,句句都实话,不是大话空话套话,能吸引记者的30秒。我们看新闻联播,所有出镜的人同期没有能超过30秒的。2005年北京新闻办牵头办财富论坛,世界的500强都来了,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原本准备在天坛开幕,后来下大雨临时改到人民大会堂。开新闻发布会前十分钟收到临时变更地点的通知,这时怎么办呢?北京市外宣办主任王惠就想一定要让记者来一个准直播。准直播就是我说成什么样他就怎样播出,不让他篡改。只有自己先编辑好不给记者留下编辑的余地,才能准直播。所以,她利用了30秒原则,她这样说的“在财富论坛最后筹备情况之前,我先向大家通报一个新的情况”,说完以后停两分钟,意思是没开机的赶快开机,没准备好的赶紧准备好,她要开说了。然后她就开始说了“美方选择天坛作为财富论坛开幕式的用地,北京市经过多次考察研究,但是考虑到天气的原因我们也做了人民大会堂的积极预案,现在天气预

报显示16号下午有中到大雨,所以我们决定起用人民大会堂的预案。”当天所有参与报道的电视台都用了她的原话,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但是如果她说天坛是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在800年前什么什么的,说成这样记者怎么用啊?如果30秒过了她还说“其实我们挺想用天坛的,因为我们已经为天坛的设计方案花了1000多万了,可这个雨来了,我们想花400万把云打掉,但气象专家说这个云太大了,覆盖了整个华北,就算把北京这块云打掉了,很快又聚集了,这400万就白花了,还是换地方吧。”这事是真的,她实话实说行吗?马上媒体就发现打云的事更有意思了,写出去以后受众更多,标题就叫“北京花400万买好天气,老天爷不给北京面子”,副标题是“北京在天坛花的一千多万筹备的一场会全被一场大雨冲光”。

第二个原则就是对待记者方法要得当,天下媒体一视同仁。我们对记者要尊重,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无论是胡总书记、温总理还是西方的总统、首相、官员,他们对媒体都是很谦和的,为什么?因为媒体面对的任何一个人不管地位有多高,跟他都是平起平坐的。所以,不能怒斥记者,不能去挑记者的毛病,不能去推搡记者,更不能关押记者,因为他们有权利对任何一个人进行采访,我们有一些领导干部以为自己是领导,对媒体记者不尊重,骂媒体、有的抢媒体的采访设备,结果都是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有的还因此落马,所以要善待媒体记者。另外给媒体安排吃、住、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考虑,该安排什么,不能够安排什么?能吃什么?能做什么?这些问题都要认真思考。如果考虑得不认真,你给他安排的东西可能会变成他的新闻,因为安排不当,可能会给你和你的单位带来很多麻烦。

(四)四个具体方法

一要经常看舆论,他是怎么报道我的?怎么说的?我们看了以后就可能预测到问题。我要求外宣办的同志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看看,网络上、微博上对腾冲的报道有些什么,有没有不实的、负面的宣传报道,如果有就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二要准备口径。知道了有可能要问的问题就赶快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发生了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我们面对记者,统一口径后,要说清三件事:一是发生了什么;二是我们正在做什么;三是政府的态度是什么。

三是遇到棘手问题根据口径巧妙回答。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要害怕,不管问什么问题,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记者见你决不是为了来听你说什么,他一定设置很多问题来问你的,你要见记者主要是来借助他的渠道把信息传播出去,所以你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我有什么样的信息给记者,不管他问什么,我想的只是我传递什么。因此,这时候记者给你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像一个桥梁递到你手上了,你赶紧把你要说的话都说出去就是了,他怎么问你都说

“对,你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什么什么”,就不回答他希望你回答的问题。

四是要注意防记者的陷阱和突然袭击。记者在见你之前肯定挖了好多陷阱,但是没关系,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是陷阱,并且会躲开陷阱。还有些记者老是搞突然袭击,袭击一般有四种方法,一是电话采访,二是推门就进、进来就递上话筒采访,三是新闻发布会之后拦住突然发问,四是预约采访不按问题单上的问题提问。面对媒体的采访,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到我们腾冲采访的媒体去年有2850人次,今年1-5月已经突破2500人次。在我们的接待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从来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的人,如果他认真准备了采访起来效果非常好;但一些老手,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不用准备,采访起来就经常会出现答非所问、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等问题。接受采访前准备是一条不可颠覆的真理,所以我们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之前一定要想方设法进行准备,哪怕媒体已经在你办公室,你也要找一个理由准备一下。

(五)五个技巧

面对谣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召开新闻发布会,说出真相,谣言自然不攻自破。坏消息发生了,就要想方设法把这个坏消息挤压到最小化。坏事本身是一个扁气球,媒体一炒作就把气球吹起来了,我们政府要做的就是在气球上扎一针,如果在刚刚吹的时候,我们一扎坏消息就没了,你如果不说话,已经吹得很大再扎就没用了。所以大家要知道坏消息出来以后一定要说话,你不说话就认为是默认了。我们最怕的是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根本不知道,第二种情况是没有口径,第三种情况是超越自己权限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如何面对记者的提问呢?

一是说自己的话。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王惠主任成功应对的例子。在北京奥运会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一名记者举手问“王女士,刚刚英国王子查尔斯抵制北京奥运会,对此请做出评价。”面对这样的情况,第一她不知道,第二没人给她口径,第三这不是她个人能回答的问题,这是外交部回答的问题。一百多个记者眼睁睁地看着她,她不说话不行。她思考了一下,这样回答“我没有听说英国王子查尔斯抵制北京奥运会,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北京奥运会不是北京人的奥运会,他是全世界人民的节日,不管是谁我认为都不应该抵制奥运会。”第二天媒体就把她的原话登出去了,查尔斯王子看到了马上对媒体说“我没有抵制奥运会,我只是从来不参加奥运会,今年我还是不参加,但是我同意北京奥组委发言人说的不应该抵制奥运会。”但是我们部分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时会说我代表XXXX。面对媒体,特别是对一些敏感话题,你就代表你自己,不要代表其他人,说自己的话。

二是他问具体的你说概括的,他问概括的你说具体的。我们还是说王惠主任的一个例子: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个记者问王惠主任“王女士,你们中国的记者说你们中国的食品有95%是不安全的,请你给予证实有多少不安全。”但她又不是质检总局的,根本不知道有多少食品安全多少不安全,再说就算知道她也不能说呀,那怎么办?她这样回答:

“记者先生你在中国生活了多少年了,你有家人在这里吗?”记者回答四年了,有。她继续问“那我想知道你和你的家人在这四年中有过因为食品的问题去看过医生吗?”记者说没有。“你听说你的朋友同事有吗?”记者也说没有。“我跟你一样,朋友没有,家人没有,我也没有听说过你说这中国的食品有95%是不安全的,这个数字可信吗?”记者耸耸肩,哄堂大笑,多巧妙的回答。

三是他问东你说西。王岐山副总理在非典的时候当北京市代市长,他任命当代市长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他“王市长,非典以来你们大面积组织新闻发布会,组织新闻采访,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政治民主改革的开始?”王岐山副总理当时是北京市的代市长,怎么能回答中国政治民主改革的问题呢?他是这么回答的,“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为什么要组织采访,要组织新闻发布会呢?这是因为你们对我们太好了,你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给我们宣传报道,我们怎么能不组织发布会不带你们参观采访呢?所以以后我们还要大密度的组织新闻发布会,更多地安排你们参观采访。”回答完了,中国政治民主改革的问题让他给扔的一干二净。

四是要用感情,不然会让人家骂我们冷酷、没有人道。特别人命关天的事情一定要用感情,对人民生活要用感情,要表现出政府官员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厚感情。比如巧家事件,官方给媒体的材料中的这么一句话

“死者家属情绪稳定”,这句话就没有感情,人都死了家人的情绪能够稳定吗?常人都无法理解,所以被媒体炒作也是正常。我们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场合,穿的衣服、面部表情都要注意,如果发生死人事故的时候,你接受媒体采访的时还面带微笑,或边说边笑,这就非常不恰当,媒体会说你冷酷无情。

五是要适当示弱,敢于认错。做错事要承认,不要怕把自己的困难告诉大家,只要你跟人说软话,记者也是人、受众也是人,都会理解的。面对媒体的采访,对于我们的一些工作失误,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把真实的东西说出来。

同志们,媒体应对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总结,希望大家努力学习、谨言慎行,牢记“勤学、善思、慎言、多省”这8个字,全面提高媒体应对能力,让媒体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第四篇: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文章标题: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首先推荐几本书:

1、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莫理斯,《从容面对媒体》,这本书从微观里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如何了解和把握媒体、如何接受媒体采访,包括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等。这本书语言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加拿大的新闻策划人,麦克米兰,《如何来应对媒体》。

3、新华社的记者李荣虎,《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没有办法不被信息所包围。每天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信息的洗礼和熏陶,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没有办法不可能不与媒体发生某种联系或是某种交道。无论你是微观的接受过媒体采访,还是没有接受过,但是都离不开媒体这条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我们驾驭、把握、了解、应对媒体的能力已经成为党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与否的一个标志,是个人和团队的能力的一个象征。因此,无论在什么岗位,提高能力和阅历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信息社会,市场经济等发展,把握这方面的能力,凸显重要。

一、媒体素养的有关问题:

什么是媒介?指以图、文、声、像为载体的媒介物,包括电视媒介,网络媒介,书报媒介,广播媒介,手机等。它只是信息传播的物质形态。

什么是媒体?就是指依托上述物资媒介,把图、文、声、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合,进行传播和应用,并拥有管理权和营运权的单位机构。

什么是传媒?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作为名词的传媒,与媒体是一个概念;另一种作为动词的传媒,是一种传播活动,是媒体对信息的传播,因此我们认为传媒是媒体传播者借助媒介及动用信息传播、反馈及交流的活动。可以说传媒是一种信息流动的过程。

什么是媒体素养?媒体素养也叫媒介素养、大众传媒素养,现在多半是用媒介素养这个词来做论述和阐述。是人们认识、把握、驾驭、应对媒体的素质和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因为既不能放到至高无上位置,又不能置之不理。讲课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条共同探讨交流:

1、地球村庄很小,信息很多,每天被信息包围,没有办法不去从容,不去面对,只是从容和不从容而以。

2、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很多事情都是自由自主的,可以说打开自家的大门就已经进入世界大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个人和你所在的团队,就有一个如何认识和了解别人和被别人认识和了解的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3、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给群众,思想上把你所在的团队班子的所思、所想能够让广大的群众所周知、所了解、所认同、最后所允许,自觉地成为我们思路和想法的支撑者。

因此,归纳起来说媒体无所不在,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我们现在的媒体素养的大体情况:随着时代的历史发展进步,我们的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青年干部有学识,有教养,有阅历,有经验,在媒体素养方面上有基础,在现实生活当中能明显的感觉到很多领导干部在镜头面前表现的有教养,有学识,有水平,看问题有深度,接受媒体、驾驭媒体的能力很高。在目前的条件下,中国的开放度越来越高,世界大家庭经济全球化的特色越来越浓,我们与各方面交往的频率和机会与日俱增,这方面的能力也应该同步俱增。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在认识上有片面性;二是在沟通上有功利性;三是在应对上有随意性;四是在驾驭上有局限性。

二、关于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一)对媒体的认识

媒体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缺一不可离开的信息承载的载体,打个比方说,媒体就像日常生活中的阳光、空气等,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已经成为很自然的事情,我们对此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感受。感受最强烈的时候一是采访本地的负面信息问题,二是本地方生了突发事件。在这样的场合,希望大家把日常不经意感受到的东西,能够理性固化为一种素养,重视、驾驭和把握媒体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基本功,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地就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新闻不是现实生活的临摹和翻版,它是经过记者采访,加工处理和提高的事实。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把现实真事丑化的。因此,我们领导干部在接触媒体时,要有一个主动的理念,你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通过传播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同时来放大树立单位团队的形象乃至树立国人的形象。国外认为媒体是立法、司法、行政的第四权力。而我国的媒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连接的纽带桥梁。一个媒体之所以有威望、有影响,关键在于传播的信息是否有力量,播发的新闻是否很深入地进入了生活,解决了问题,推动了社会进步。因此说媒体真正的权力和威望来自于它所传播的信息,信

息的价值决定媒体的价值,并决定了权力和威望,离开信息,媒体什么都不是。

如何了解媒体的特性:

1、竞争性。我国的媒体政治门槛很高,不能社会团体办媒体,不能民营私营办主体,绝大多数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或是党和政府喉舌的延伸和发展,如所办的子报、子刊等等。媒体的大小用开篇的篇幅,开办的规模来界定,并不科学,其实

媒体的大小主要应该看他的影响力,重点看他是否达到传播信息、干预社会及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过去考量媒体的标准就一个,就是只要党和政府满意,这个媒体的功能就实现了。因为在理论上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只要党和政府满意,人民群众自然会满意。

2、经营性。我们在理论上认为广告和新闻的内容是物理断开的,现在从事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新闻改革上要求把媒体的经营和媒体的新闻分开。其中:具有经营的部分逐渐市场化、企业化,如广告及其他的多种经营等等,另一块纯新闻、纯消息部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由国家关起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媒体的经营和新闻这两部分很难分开,原因是一些经营行为已经介入媒体。

3、新闻性。媒体新闻或编辑留出了时间或空间。

4、计算机网络化。现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不管发生新闻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如何闭塞,所发生的信息都会很快的被传递。

5、媒体的市场导向。

6、降低成本。是媒体的最大的取向。为了降低成本,就不能保证新闻的质量,出现篇幅长,内涵小现象。

(二)如何认识记者

记者是记录生活,反映生活,记录社会事件的人,也可以认为是专门记录社会生活事件变迁的人。记者的神圣的职能是不择手段地完成他所承担的报道任务,这是记者天职的精神。无论是采用什么方式和方法,有时甚至有点过激。曾有人说过记者非敌非友,记者是我们的伙伴或合作者。

(三)什么是新闻

新闻,本质上就是经过包装的故事。通常情况下一条新闻应符和以下特性:一是新颖性。二是重要性。三是不寻常,出乎意料,具有争议性。四是必要性。五是趣味性。六是关联性。

(四)与媒体的联系和沟通

在一条新闻产生之前,相关人与媒体建立联系的六点原则:

1、开放;

2、及时;

3、诚实;

4、手头要有足够的信息;

5、能够提供有用的帮助;

6、可靠。

(五)媒体应对的abc

讲课者体会较深的是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维护和树立个人乃至团队形象,提高团队和个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个基本点:

1、时刻准备着。不能现上轿现扎耳朵眼,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水平,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政策能力、理论能力,文化素养、法律素养等等),同时还要熟悉和了解媒体的特征和规律。采访法则:任何没有为尖锐问题准备的人,都会被那些问题所累。

2、来的都是客。不要以老大自居,不要老虎屁股摸不得,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来采访负面影响的记者。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也没有绝对的负,事物都是变更的。一个突发事件,表面上看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的威胁。危机事件,危机事件,一个是危,一个是机,他是相辅相乘的两方面,之所以把一件事情变成了危机,不是由于事情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后期处理,处理好了,完全能成为一次历史性机遇,一个普通的企业,面对危机,能够化险为夷,一个能力欠佳的企业,在危机面前万古不迭,一个伟大的企业能够通过危机,寻找新的空间,创造新的活力。有人说危机事件之所以变成危机不是本身的危机,而是传播成了危机,主要是事件发生后没及时处理好造成的。不管我们面队什么样的记者,都一定要避免官本位,对内外的媒体都要认真对待,开诚不公,不要眼中无人,哀兵必胜。

3.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当面对记者时,实际是面对的是读者,面对的是大众。记者为了背后的大众,代表的是公众的利益。因此不要难为记者,其实记者本身说的也不算,他也是奉命而为的。

三大禁忌:

谈吐上。尽量用白话,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多地使用术语和更多的抽象数据;尽量把一些数据变成一些形象的话语;不要用长的句子,尽量直奔主题;一定要言之有物,讲真话,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要拖泥带水、画蛇添足,兜圈子打瓜皮,官话,套话,从上到下一般粗;语速要适中,口齿清晰,语调富于变化;接收广播电视采访时,尤其是电视采访时,应该视同在聊天,你是和记者在同一间屋子里谈话,不是在作报告,不要大喊大叫。

举止上。首先坐姿要端正,自然,放松,再放松。不能心不在焉,也不能过于低调。眼神对着镜头,不要故作姿态过于放松。站立时要自然站立,不要背着手或遮挡隐私处。恰当地使用手势,要生动活泼,不要呆若木鸡。面部表情要因题而议,恰如其分,不要千篇一律。要恰当地注视,要诚恳,切忌扑簌迷离,要自然亲切,切忌摇曳不定。也可适当与采访者的适当交谈。

着装上。接受采访或出席重要活动时切忌浅色、黑色和褐色西服,比较适合的是蓝色和灰色西服;切忌正装白袜子;切忌西服正装套头羊毛衫;切忌皮带上有东西,如钥匙、手机等;尽量不要佩戴水晶眼镜,特别是有色眼镜和变色眼镜;衬衣尽量是浅色的或宽纹的,不要穿窄纹的,窄纹的衬衣在电视面前乱着着;不要穿深于领带的衬衣,领口要恰到好处,领带要系到腰带下面一点正好。女士切忌穿面料过于花哨的服装,而且首饰挂件不要佩戴太多。

《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街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如何提高街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其特点一是突发性,二是巨大危害性。既包括一些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洪水等,也包括一些人为的事件,如爆炸、火灾、恶性交通事故等。近年来,我国各地屡屡发生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损害,有的甚至成为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所幸的是,我辖区还没有发生过重大突发事件,为了防患于未然,街道在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方面也肩负重任,正在成为领导干部面临的新课题。

为进一步提高街道领导干部成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把握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对策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的问题,街道成立专门课题调研小组围绕上述问题召集部门干部、单位、居民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广泛发表建议和意见,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一、当前地方领导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普遍不足可以说,发生突发事件的地区和单位毕竟是少数,但从已发生突发事件的地区来看,一些地方领导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突发事件缺乏快速感知与反应能力。地方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发展地方经济、保障人民生活的重任,能否切实负起这一责任,是衡量一个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业务上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地方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群众的安危,经常深入群众,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地方领导干部要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增强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自己辖区内发生各种突发事件。不仅要善于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而且要能很好地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应对措施失当,使事件复杂化。针对不同的事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总的来说,应对突发事件主要应做好安抚民心、追究责任、调整利益和转化矛盾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地方领导平时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较好的形象,形成较高的威信,赢得群众的支持。但是,有些地方领导平时得过且过,不注意学习,遇事不加思考,惊慌失措,只知一味动用公、检、法机关或简单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不去研究寻找其他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结果把小事件激化成了大事件,使小失误变成了大错误,激化了人民内部矛盾。还有的领导从自身的政绩考虑,对突发事件一味掩盖,掩盖不住时就弄虚作假,如少报或瞒报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数字等等,导致矛盾激化。之后,又片面封锁消息,还名之曰家丑不可外扬,造成小道消息满天飞,使群众产生许多思想问题,招致群众不满。群众得不到正确信息,人心惶惶,难以安心生产和生活,结果使矛盾越积越多,越积越严重,由此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这种现象虽不普遍,但危害很大,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二、一些地方领导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的原因

首先,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些领导干部平时对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问题不注意、不重视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重吸取别的地区和单位在有关方面的经验教训。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容易惊慌失措,难以及时解决问题。各级地方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地方稳定是社会稳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地方的稳定,社会稳定的局面也难以保持。当前,突发事件正在成为危及地方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一旦对突发事件应对不当,极易激化社会矛盾,带来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必须重视起来,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其次,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形势使地方领导干部的注意力普遍转向经济工作,对其他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加之现在的干部大多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缺乏应对复杂工作局面的考验,因此,许多地方领导干部对处理突发事件感到陌生,缺

乏经验。对此,应加强对地方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使其尽快积累经验,逐步成熟起来。

第三,一些地方领导班子的结构不尽合理。考察一些事件频发的地区和单位,其领导班子结构不尽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地方班子成员普遍年轻,缺乏合理的年龄结构;有的地方过分追求高学历,大多数班子成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有的地方领导班子成员中冲动型性格的过多,稳重型太少,性格不能互补等。因此,在选配领导干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优化配臵,使班子成员的配备尽量合理,以提高地方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三、地方领导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地方领导干部要认清自身所肩负的神圣责任,把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必然增加,各种价值观念和物质利益的冲突也会日趋增加,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对此,各级地方领导要提高认识,做好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

2.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正确

应对突发事件,是衡量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领导干部要积极学习,注意吸取别的地区和单位的经验教训,认真思考相关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自己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3.预防为主,尽量避免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或者造成社会不稳定,或者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因此,一定要把预防工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臵上,力争把各种突发事件排除和解决在萌芽之中。这就需要地方领导干部做大量的工作,要继承和实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地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当发生各种突发事件时,广大人民群众才会坚定地和地方政府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下载学习媒体关系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媒体关系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5篇

    采取五措施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阿蓬江镇采取五项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我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验材料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验材料“七个到位”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验材料

    “七个到位”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

    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广西日报2010-01-23■ 中央党校进修班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专题课题组中央党校进修班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专题课题组 我国正处在经济......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五篇)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

    (提纲)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应对媒体的能力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应对媒体的能力一、突发事件处置的正确媒体观(一)中央对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新要求(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三)在与媒体合作、服务的基础上学......

    加强应急管理专家组建设提高科学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加强应急管理专家组建设提高科学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时间:2011-05-03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闭 ] [ 收藏 ] 247 [ 打印 ] [ 关如何有效防范和科学应对突发事件......

    提高教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第四次政治学习4.6

    提高教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012年上期高丰小学第4次教师政治学习(2011年4月6日) 一、什么是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又称紧急事件、危机事件,通常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