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山学习考察随感
昆山学习考察随感(一)
宣传广告不花钱还能创收
都说昆山人会宣传,可他还能生财,既达到宣传目的又能从中得益,一举两得。沪宁高速路两旁大大小小的广告招牌,很醒目地吸引着过往车流的眼球。在车上,我专门致电其中一间广告公司咨询这些广告牌的租用价格,得到的答复是:“18—28万/年,可在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江苏段内的任何指定位置根据客户要求设计建设户外媒体广告。”于是,我粗略算下,一公里最多设置了5个广告牌,双向就是10个,按18万/年计,一年下来的广告收益可达180万。后来,我了解到,昆山下属有些镇在统筹各村优质资源时,都针对性地充分利用沪宁高速和国道在境内通过的区位优势,将全镇范围内的高炮广告牌和平面广告牌进行同一包装、投资、招租、管理,由村共享收益,获益在数十万元不等,如陆家镇的泗桥村每年仅从广告牌上就受益40万元。相比之下,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这种商机。广河高速途经正果镇的6条行政村均属贫困村,6条村的年集体收入总和抵不过沪宁高速的一个广告牌收益,每年都要靠广州、增城和镇三级配套扶持才达到8万/年。我想,山区镇的农村也可以利用高速公路的宣传广告牌做下文章,作为增加沿线村、社集体增收的一种途径。
第二篇:赴昆山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昆山归来话发展
——赴昆山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3月14日至27日,我随市经济发展(昆山)学习研讨班学员一行31人,到昆山学习考察,主要学习了昆山市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城乡统筹、招商选资、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与成功经验,同时学习了苏州、张家港及华西村的发展经验。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迪,感到了差距和压力。昆山思想解放程度之深、开放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维震撼。
一、几点感受
1、快——发展速度快。30年前,昆山经济相当落后,在苏州各县区中是“小六子”。2009年,昆山GDP达到1750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28.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1亿元,连续三年列中国百强县之首。
2、强——综合实力强。2009年,昆山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803.2亿元,新增注册外资3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6亿元,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1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609元和15726元,人均GDP近2万美元。
3、大——产业规模大。昆山外资项目达到5980家,注册资本270亿美元,民营企业达到27800家,注册民资突破600亿元,民营经济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贡献额达30%以上。超亿美元的项目38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85个。世界500强有35家在昆山落户。
4、高——科技含量高。昆山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13个,完成专利授权5797件,80个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成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7%。在科技部、中科院组织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昆山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
5、好——统筹和谐好。昆山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第一导向,以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二、几点体会
1、解放思想是跨越发展的永恒主题。这次考察学习,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思想解放应成为思维惯性,永无止境。昆山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我们与之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最根本的还是在思想观念上。因此,观念新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发展快,解放思想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2、园区建设是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昆山十分重视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工作,规划的档次和水平都非常高,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到位,开发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改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在昆山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基础设施以及为企业的服务理念层次都是高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改善作风、经营城市、改善环境。
4、人才机制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实现跨越发展,一靠人才,二靠机制。昆山发展得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敢想、敢干、敢拼、敢闯、敢冒的人才干部队伍。同时,他们还有一套成熟的考核机制,坚持“发展决定一切,发展说明一切,发展衡量一切”。
三、几点建议
1、必须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我市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昆山之行告诉我们,我市前几年发展纵向比突飞猛进,但横向比,我们的增长速度还不够快。当前,我市发展势头良好,但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挑战是严峻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要看到,在我们的一些干部群众中,“自满”现象、“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比差距,要实现跨越发展、提速升位,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再来一次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我们必须正视发展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新跨越。
2、必须加大招商引资新举措。昆山成功崛起的经验就是坚持“外向带动”主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进一步加大园区规划建设力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园区的体制和机制,不断提升园区的档次和水平,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载体和空间。要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观念,在引进重点项目、大型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上下功夫。加强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环境靓丽、治安良好、办事便捷、服务优质、客商满意”的良好投资环境。
3、必须加快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借鉴昆山统筹城乡发展及社区规划的思路和经验,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对我市村居合并工作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农村社区化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
第三篇:赴昆山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赴昆山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x月x日至x月x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xx随xx同志带队的农业部门科级干部到昆山学习考察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这次学习考察,我们主要参观了昆山的生态农业、万亩葡萄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虽属走马观花,但感触颇深,昆山成绩让人钦佩、经验十分宝贵、形势催人奋进,并进一步坚定了大发展、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首先,我们参观了昆山的生态农业和水稻田。昆山的设施农业在育苗、设施蔬菜、果树栽培和管理上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优其是智能温室的管理和操作规范化比较突出。水稻长势良好,据介绍,亩产量在700公斤以上,水稻田的管理和品种选育非常好,值得我们借鉴。在万亩葡萄基地的管理上,昆山采用在葡萄架上盖上一层塑料膜,并在葡萄上套袋来防止下雨,使葡萄裂口,昆山的葡萄根本不存在裂口的问题,品质很好,不象我们当地的葡萄,下雨葡萄就全部裂口,腐烂,使农民损失惨重。葡萄避雨这一措施我们一定要借鉴学习推广,提高我市的木纳格葡萄品质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此次考察学习,我们还参观了阿图什市45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去苏州培训的学校,对他们的食宿进行了了解,经过实际查看,他们安排的非常到位,对我市参加培训的学生十分照顾,为了使我市大中专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投入学习中,苏州大学给每个宿舍配备了空调、卫生间、洗澡间,还特地安排了民族食堂,注重民族风俗习惯,给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学习昆山的发展理念和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精神,将来为阿图什市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参加了阿图什市富江果业公司在昆山成立的阿图什市办事处开业典礼,办事处主要经营阿图什市农副产品,成为我市在昆山销售农副产品的零售批发点,促进了两地之间友谊和经济发展。
昆山加快发展的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经验可贵,为我们加快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他们的做法是:
一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二是建立经济开发区;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四是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五是以人为本,重视和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六是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比之下与我们阿图什的做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为什么他们在加速发展我们却滞后了?我们也在解放思想,我们也在发展二、三产业。我们同样在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比如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资产性收入,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扶持壮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福利性收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们也做了不少努力,可是我们的老百姓的生活总是不如别人。我想唯独我们没有做好的就是服务,我们没有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昆山的经验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要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着力打造‚有限政府‛、‚透明政府‛、‚便民政府‛,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
这次赴昆山学习,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受昆山的发展氛围,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提升了境界,增长了见识,感触很深,受到的启发很大。最突出的优点:是昆山的发展理念新。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行动。纵观昆山的每一步发展,每一项工作都结合实际、立足优势、巧做文章,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工作举措实现了超常跨越发展。
我们虽然没有昆山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但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精神,值得我们借鉴的是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昆山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动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推动经济大发展。我要将‚昆山精神‛传达给单位的每一位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学习外地的经验,并带领全市农业干部敢为天下先,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去完成工作,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想信,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乘风破浪,奋起直追,开创阿图什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昆山考察体会
四、在昆山考察学习的启示与思考
4月7日至14日,在马县长的带领下,我们在江苏昆山市委党校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并现场参观考察了昆山开发区和部分优秀企业。总的感受是,昆山市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行动早、起点高、气魄大,呈现出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势头。通过昆山人说的四句话,我们能够总结出昆山在经济建设上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
第一句话:开发区就是昆山,昆山就是开发区
“开发区就是昆山,昆山就是开发区”,这是昆山人的响亮的口号,也是一张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昆山市在各类园区和开发区的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把招商引资的载体建设与城市建设及整个经济发展起来,做到了一次性规划到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运行机制,由投资开发公司通过市场融资进行建设,待实现路、水、电等“几通”后再去招商,走出一条靠内资企业树形象、靠吸引外资企业上档次的成功之路,形成了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的园区发展模式。目前昆山不仅拥有两个国家级的开发区,而且每个镇都拥有一个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昆山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GDP、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市的50%左右。昆山市15个镇中GDP超10亿元的有7个镇,其中玉山镇超过60亿元。第二句话:招商引资是戴着政治帽子的营销行为 昆山市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加速转移的有利时机,重点瞄准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外资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商和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形成了龙头带动、链条补充、关联发展的产业磁场。目前已有台商投资企业近2000多家,日韩企业600多家,欧美企业500多家,有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轻工日用品三大支柱产业。他们招商引资的秘诀就是:把招商作为一种戴着政治帽子的营销行为,狠抓“五个一”建设,即:一支高效的招商队伍,一批项目载体,一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园区,一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一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通过狠抓招商引资,一方面提升了招商人员在宣传、接待、论证、洽谈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在全社会都形成了思外向、谋外向,抓招商的良好氛围,使招商引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第三句话:产业升级就是财源增长。
昆山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科技对工业进步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目前已初步的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轻工日用品三大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类企业已超过400家,投资额50多亿美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昆山市不断发展、淘汰,再发展,再淘汰,使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做优做强,每年三大产 业的GDP贡献率都达到60%以上。
第四句话:以服务企业为荣,以服务好企业为荣。企业发展好,服务是保障。昆山市在服务企业发展上,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制订了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28条,取消了省以下规定的收费项目。在外来投资企业设立监察联系点,实行挂牌服务,定点、定时、定人,实施动态跟踪监督。二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昆山市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为客商服务,简称“168”办公室。各行各业都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真正做到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让一切投资者赚钱,让一切创业者成功。三是营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昆山市通过环境创新,建设精品城市,实现环境强市,达到了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他们敢向上海叫板,提出“不敢与上海比大,但敢与上海比特色”。
通过昆山市这四句话的内涵,我们可以深刻地领会到,昆山的发展,最大的依靠是招商引资,昆山的崛起,最大的依靠的是产业的发展,这对加快我们黄梅招商引资和产业的发展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产业是发展的第一方向
实施产业招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昆山经济的崛起无不得益于产业招商抓得早、干得实、上得快。因此,我们首先 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要把国家的产业发展导向和我县的产业政策相结合,把黄梅的比较优势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相结合,把两大园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切忌过多过滥和朝令夕改。二是要围绕产业抓招商。要围绕我县已经确立的七大重点产业,将足迹踏遍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三角,将目光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经济100强、上市公司等,通过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专班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三是要坚持不懈地抓产业。产业的培育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常抓不懈,让产业无中生有,有中做大,大中做强,形成支柱。
(二)配套是投资的第一吸引力。
当年,昆山市一名副市长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全部拆开,发现哪一个零部件不是昆山生产的,就千方百计引哪一个企业来昆山投资,形成了现在世界知名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这种缝合断层、填补空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的招商模式,是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结合我们黄梅实际,我认为,必须要把产业链招商作为产业招商的基石。一是要龙头引领。重点发展每个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领产业发展,形成“招来一个,引来一批”的产业带动效应;二是要补充链条。要首先明确黄梅七大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招商重点,缺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 么,促进产业配套发展;三是要打造特色。要发挥优势,大胆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引导企业快速发展,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质效是招商的第一要求
项目质效是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本质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好准入关。每一个在谈项目,要提交高质量的可研报告,进行项目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才能进入实质性洽谈,评审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洽谈、不签约。二是要把好推进关。对签约项目,要督促项目方履约,及时做好设计和建设规划,及时开工建设,及时投产达效,促进政企双向履约。三是要把好建设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园区管理部门和服务单位既要全过程服务,还要全过程监督,特别要把好土地利用率、容积率、固定投资额度和消防、安全设施建设等关口,树立园区形象。四是要把好服务关。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能快速开工、建设、生产、经营和生活的优质环境。
第五篇:关于赴苏州、昆山考察学习报告
关于赴苏州、昆山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全市“项目年”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2007年4月15日至20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主任AA同志带队、各县(市)区分管工业的县(市)长、经济局局长参加的考察组,赴“长三角”地区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苏州、昆山的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现将学习考察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苏州市及苏州、昆山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1、苏州市基本情况
苏州市毗邻上海,国土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0多万,现有企业120000多户,其中内资民营企业1100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0多户。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00多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500多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600亿美元,为江苏省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主要产业结构分为IT产业占全部工业35%以上,纺织服装占全部工业15%左右,医药工业占5%;地区三产比重为1:66:33。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为江苏省的50%以上,引资总量同上海市不分上下。
2、苏州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7万,其中中新合作
引力20强”之首。
3、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
昆山市为苏州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行政区域面积927平方公里,下辖十个镇、一个开发区,户籍人口67万。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开始建设,七年后被定为国家级开发区。截止2006年,昆山开发区累计注册民营企业3764户,批准外资项目1357个,合同利用外资10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6亿美元。其中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431个,独资项目1114个。投资商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等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台商投资占65%,“三分天下有其二”;世界500强有20家在开发区投资办厂。2006年,昆山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9.3亿元,占昆山市经济总量的50%以上;三产比重为0.1:83.8:16.1。全区完成工业2028亿元,其中外商企业工业总产值占97.6%;园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民生用品三大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规模占66%,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精密机械产业经济规模占13.6%;轻工、纺织、食品等民生用品工业经济规模占10.5%。
二、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苏州(中新)工业园区和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之所以发展很快,主要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外部的牵动战略、良
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3、坚持外向牵动,以商招商。最先进驻园区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都需要配套,因此,园区管委会坚持外向牵动,依靠已进驻的外商企业对外宣传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借力招商,借力发展,为此吸引了很多相关联配套产品的生产加工商,形成了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IT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台湾IT产业投资商相互影响、相互配套而以商招商,最终形成了积聚效应,使更多的台湾企业到昆山开发区投资。截止2006年末,台湾100多家大企业中已有30多家进驻开发区发展。
4、注重经济转型,提升发展水平。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历了“起步—全面—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园区企业主要为单纯加工出口,即来料加工出口,经济规模比较低。从2000年开始至今,园区注重经济转型,企业生产由加工出口转为出口加工,即由生产配件出口到生产整机出口,提升了发展水平。园区三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由过去只生产配件到今天生产主机,大大提升了该产业在开发区的主导地位。仅在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338亿元,占园区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6%,居开发区经济首位,全年生产笔记本电脑2571万台,数码相机760万台,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
5、重视科技进步,增强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进步作
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为园区建设服务的新理念—违法的事情坚决不做,违规的事情不能不做,以此推进园区建设。
三、加快丹东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设丹东工业园区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开发。规划先行,对我市来讲,就是在现有企业和产业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先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园区发展规划,即要有总体规划,又要有专项规划,即要有用地的布局规划,又要有产业发展规划。高起点开发,一是要结合我市实际能力,形成一个投资主体(公司),按照市场化运做,尽量按照高标准、比较超前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要注重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标准。苏州中新工业园区2000年的投资强度达到11亿美元/平方公里,2006年已经达到了17亿美元,平均每亩的投资强度为110多万美元,人民币达到900万左右。根据我市实际,各工业园区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应在人民币200万元/亩左右,即每平方公里人民币30亿元。三是要坚持“执法从严”的规章管理制度,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园区规划一经完成,就要向苏州中新工业园区那样,规划完成后,从98年开始进驻企业至
(三)进一步完善我市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并给予园区管委会一定的自主权。一是管理机构要健全。一方面我市要有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对全市各个工业园区进行管理;一方面各县(市)区要有一个专门机构,对本地区工业园区进行管理,并同市级管理机构上下对口。二是为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管理机构的领导要高配。昆山市是一个县级市,为了加大其影响力,该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均享受副厅级待遇。三是在行政管理上给予园区管委会一定的自主权。苏州市工业园区在土地审批、规划、行政管理、招商引智、出国考察等方面均具有绝对的自主权,便于园区顺利发展。我市的工业园区规划一经确定后,由政府统一领导,各园区管委会行使管理自主权,涉及对外的事情由园区管委会自行处理,无需其他部门。
(四)改变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搞好软环培建设。我们要学习苏州市各级领导干部为了搞好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所提出的“违法的事情坚决不做,违规的事情不能不做”的新理念,在项目的审批、土地规划、环境评估等方面应采取灵活手段,帮助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使引进项目尽快落地。同时,要重视研究和制定工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和同级财政要借鉴国家有关政策和省“五点一线”政策等,制定自己工业园区发展相应的支持政策,以推动园区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