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

时间:2019-05-12 18:0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

第一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

编辑:admin 时间:2011-3-25 21:47:00

昨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2009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昨日出炉,沪京苏粤名列前四。

广东7项分指标位列三甲

蓝皮书显示,2009年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的10位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天津市、山东省、辽宁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排在中游区的依次为湖北省、四川省、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吉林省、陕西省、重庆市、黑龙江省、江西省;处于下游区的分别是湖南省、山西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甘肃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

此外,在9项分指标竞争力排名中,广东有7项位列三甲。在省域宏观经济和政府作用竞争力排名中,广东位列全国第一;在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中,广东位列全国第二;在省域产业经济、财政金融、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表示,“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相继推出11个区域发展规划,综合实验区谋划着我国未来区域发展的蓝图,也逐渐勾勒出未来我国区域竞争的新版图。省域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缔造者和生力军。

广东GDP进入国际前20位

从总量来看,2009年中国GDP位列世界第3名,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都位居第一,政府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也分别居世界第5和第4,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实力是持续提升的。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表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第1位,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第18位,但政府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居第32位和第33位,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以投资为主,国内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蓝皮书显示,中国部分省市经济指标排位已进入国际中游位置,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3个省份的GDP均进入国际前20位,分别排在第14、15和第17位,超过了比利时、波兰、瑞典、奥地利等其他19个经合组织成员国。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各省市区的排位相对比较靠前,特别是广东进出口总额位居第7,江苏和上海分别位居第13和第14,说明中国沿海多个省份的对外贸易规模超过了世界上很多经济发达国家。

从反映外贸依存度的进出口总额来看,中国10个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省市当中除了内蒙古、辽宁、山东外,其他如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等7个省市的排位也都比较靠前,特别是上海、北京、广东分居第3、第4、第5。

□相关

省域环境竞争力广东名列全国第二

南方日报讯(驻京记者/杨春)昨日,中国社科院还发布了2011年《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 2009)》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在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中,鲁粤苏名列三甲。据了解,环境竞争力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庞杂的综合性系统,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所谓省域环境竞争力是指一个省(市、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对环境和经济发展体现的承载力、协调力、影响力、贡献力。

绿皮书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各个省域环境得分排名分布情况,上游区分别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北京、河北、福建、四川、河南、云南。中游区依次是黑龙江、上海、安徽、辽宁、天津、江西、陕西、湖北、内蒙古、吉林。下游区有11个省,依次是海南、山西、西藏、重庆、甘肃、贵州、湖南、青海、新疆、广西、宁夏。

此外,在全国生态环境竞争力排名上,广东位列全国第一。

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陆新元认为,绿皮书首次提出了环境竞争力这种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它以动态的视角来考察环境的变化,以发展的眼光来思量环境的演变,用比较的方式来认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更深刻地把握了全国31个省市区环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春

来源:《南方日报》

第二篇: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

2012年

2012年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福建省、四川省;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为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陕西省、黑龙江省;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江西省、海南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

2011年

2011年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为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福建省、河南省;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为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河北省、重庆市、湖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陕西省、吉林省;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江西省、山西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

第三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江苏排名第一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江苏排名第一

时政民生新华网2014-03-07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孰强孰弱,日前已见分晓。3月6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简称蓝皮书)发布会暨区域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获悉,由福建师范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等单位联合攻关,具体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负责研究的第八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向社会公布。

该蓝皮书对“十二五”中期(即2011~2012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结果显示,2012年,江苏、广东、北京三省市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甲。

据悉,该蓝皮书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顺应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充实完善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10个四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年开始,《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授权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的优秀皮书。

31个省市区中21个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

从2011-2012年各省、市、区综合竞争力得分升降来看,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21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出现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西藏,增加了2.49分,其次是甘肃省增加了2.45分,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吉林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都增加了1分以上,但有10个省份的得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降了

1.19分。从全国平均分值来看,2012年为38.13分,比2011年增加了0.55分,上升幅度较大。总体来说,“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震荡影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复苏势头。

今年的蓝皮书还专门开辟一个专题分析报告,对“十二五中期”以来全国各省、市、区在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财政金融、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开放型经济等七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对照本书所构建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所测量的结果进行比照分析,深入分析了省域经济发展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在关系,同时也对各省市区就如何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不仅在深化我国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创新价值,而且对当前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加快推进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值得各级政府部门、学术界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决策者及相关人员一读。

综合竞争力决定竞争主体成败

当前人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分工的趋势更为明显,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联动性增强,直接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建设。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格局促使各种竞争主体之间的竞争逐步国际化,并由此对它们的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和经济区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勇敢地面对竞争,积极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对一个经济区域而言,就是要有很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诚然,决定竞争主体在竞争环境下成败与否的关键则取决于它的综合竞争力。经济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或行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文化、企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列为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并将“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中,强调要“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这些论述充分表明,我们党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第四篇:省域竞争力蓝皮书

主持人 谢寿光:

尊敬的韩俊副主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2012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现在开始。

在会议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韩俊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研究员,发改委国土开发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研究员,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总编辑谢悦总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王利民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福建省社联副主席、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之一李建平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出版局党组书记、《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求是》杂志政治部主任常光民先生,《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王平生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原社长孙宝臣先生,福建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建建教授,国家认监委直属机关党委副调研员王秋苹博士。由于时间的原因,其他的专家就不再介绍了。

2012-02-29 09:28:53

主持人 谢寿光:

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中国网等新闻单位的朋友,我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已经发布到第六部了,最新出炉的蓝皮书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对“十一五”期间的中国竞争力的变化用模型来进行预测,到底结果如何,今天请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一起来分享。再过几天“两会”就要正式开始了,这里面相当多的研究结论,无论是决策部门,还是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全球人士都会高度关注。我们今天通过这个会议,通过媒体,把这个成果向社会正式发布,下面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韩俊副主席致辞,大家欢迎。

2012-02-29 09:39:29

韩俊:

非常高兴参加今年《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和研讨活动,这个蓝皮书是第六本了,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和福建大学联合发布的。我是第三次参加蓝皮书的发布会,通过接触到的省级层面的一些领导来看,这本书产生的反响越来越大。很多省里非常注意,也非常在乎自己的排序,这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我上一次参加蓝皮书发布会的时候讲了一个意见,这个书是学术研究成果,不是政府机构对各个省域竞争力的考核,是研究机构发布的一个研究成果。当时我也对怎么能够进一步完善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提了一些意见,应该说今年蓝皮书有了进一步的改进,跟以往相比变得更厚、更沉了。关于竞争力的评价,特别是排序,不可能尽善尽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它确实可以为我们制定区域政策,为各个区域相互借鉴、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非常有利的借鉴和参考。

2012-02-29 09:41:28

韩俊:

借此机会就省域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第一,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东部地区。陈老师是这方面的泰斗和权威,这是一种很可喜的变化。从各个省来看,有很多省份最近两年农民收入的增速开始超过城镇居民,从全国来讲也已经连续两年了,这就说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有所增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变化。这种势头能不能保持下去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比如现在出口在沿海地区,甚至在一些中西部地区也是如此,出口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大幅度下降。

2012-02-29 09:43:40

韩俊:

第二,人口红利从全国来讲正在逐渐消失,沿海表现得更加明确,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这些经济发展快、招商引资力度大的县市都不同程度地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要素劳动力的成本迅速提高。

第三,沿海经济总量比较大的省份GDP的增速明显下滑,潜在的增长率明显回落。

2012-02-29 09:44:55

韩俊:

第四,无论是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还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推进,包括沿海的制造业向中西部的转移现在受到双重争夺,或者是双重挤压。第一个争夺,现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再工业化——刚刚开始了再工业化,我们看一下奥巴马的国情咨文,是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提出来的,这种再工业化对沿海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争夺。第二个争夺,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很低,要素很低,竞争优势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对沿海的制造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又形成一个争夺。中西部的制造业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在有些行业表现非常明显,我们企业的订单明显减少。

2012-02-29 09:45:35

韩俊:

第五,资源环境的约束,在所有省份日益加剧,这是在“十二五”或者是更长时间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支撑省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仍然存在。一是我们整个基础设施条件是日益改善的,跟周边的越南、印尼相比,我们的基础设施条件比他们好得多。贵州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省份,高速公路已经建成2000多公里,规划在建的可能超过4000公里。二是产业的配套条件,供应链的条件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也是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打下的老底。三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中国还有广阔的前景。四是虽然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但是人才红利仍有待挖掘。中西部地区错过了人口红利期,我到过很多地区,他们都在讲“我们错过了人口红利”,他们却不能错过人才红利。中国劳动力虽然价格在提高,但是在中国要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培养成一个熟练的劳动力需要的时间要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短得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怎么来抓住人才红利,挖掘人才红利是一个大问题。

2012-02-29 09:46:32

韩俊:

第六,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我们的城镇化率刚过了50%,城镇化水平离峰值还有20—25个百分点,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内需,如果就业能够增加,收入能够增加,加上基础设施的投资,一定能创造最大的内需。区域经济发展怎么能够挖掘、发挥这些优势,怎么能够重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竞争优势,这本书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宽的视野,给我们提供很多有利的参考。要重塑我们国家新的竞争优势,包括区域竞争优势,从根本上来讲是要靠发展动力的转化,要靠发展方式的转化。

一是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要素资源投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必须要尽快把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向依靠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和创新驱动上。所有的地区提高竞争力都需要这么做。

二是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改变,必须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向绿色发展转型。特别是像西南一些省份,森林的覆盖率都在40%、50%、60%,甚至70%多,这些发展一定要走新路。比如天然林生态补偿机制已经建立了,但是补偿水平仍然很低。国家天然林保护,生态工业林一亩地原来是5块钱,现在是10块钱,如果提到30块钱,靠生态的补偿,他的财政日子就比较好过,为了做大财政收入要招商引资,搞一些高污染的产业,这是得不偿失的,是走弯路。

2012-02-29 09:48:40

韩俊: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差距过大,地区之间人均实际可支配财力差距过大。河南是中国第二产粮大省,但是河南的人均财政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的1/5,这样一来河南特别是到基层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时候,靠转移支付,靠现在的税收返还,没有办法提供像上海那样的公共服务。要加大民生的投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快建立普惠、均等、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这也是促进省域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保障。

2012-02-29 09:50:55

韩俊:

四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对这个问题社会要高度关注。社会转型明显了之后,社会结构甚至出现断裂。现在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外来常住人口比重已经超过本地的户籍人口,人口已经出现明显倒挂了,现在这些外来常住人口没有享受到同城待遇,没有享受到均等的服务。这样一来在城市内部形成了一个新的二元结构,城乡是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又形成一个新的二元结构。在一些地区社会矛盾加剧,群体事件增多,特别是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很明显。草根阶层要向上流动,现在变得更加困难。必须要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政策,特别是要下决心打破双二元结构,促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融合。

2012-02-29 09:52:15

韩俊:

五是现在改革步伐还不适应转变发展的需要,在财税体制、资源要素价格形成的机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制、社会制定方式等诸多方面,改革的空间仍然很大。必须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以改革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为科学发展真正保驾护航。区域经济的发展、竞争力的提高,两个红利需要挖掘,一个是人才红利,一个是制度红利,这是转换增长动力的两个重要支柱。总之,省域竞争力的提高,从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从学术研究的一些建议来看,我们要重视五个方面,在指标评价方面要突出对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发展质量要好,民生服务要好,城乡环境要好,社会和谐要好,体制机制要好”。任何一个省份,你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如果这五个方面都兼顾了,都统筹考虑了,这一定会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战略,是科学发展的规划和思路。

我就讲这几点看法,谢谢大家!

2012-02-29 09:53:40

主持人 谢寿光:

谢谢韩俊副主任给我们做了非常有见地的报告,下面有请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李建平教授作“十一五”期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展的主题报告。大家欢迎。

2012-02-29 09:55:48

李建平:

尊敬的韩俊副主任,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二月的北京寒冬刚过,春意渐浓,今天我很高兴与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的朋友再次相聚在这里。谨此,我代表标题组向长期以来关心并支持我们这项研究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自2007年以来已经连续发布了系列报告,今年是第六部。今年的主题是“十一五”期间的回眸与展望,因此今年这部蓝皮书力图对“十一五”期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评价,深刻揭示中国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

2012-02-29 09:56:29

李建平:

一、突破与创新

今年发布的和以往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创新的地方。蓝皮书发布到现在是第6部了,蓝皮书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我们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蓝皮书“最佳影响力奖”、“中国优秀皮书奖”,获得了福建省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之所以能够持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年都有创新。

1、本报告是在往五部蓝皮书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十一五”这一时间结点,对2006—2010年期间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这是最大的两点。

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与新特点,今年的蓝皮书对评价指标体系做了微调。我们也征求了专家意见,还有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食品安全事故数、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文化部门增加值等等。

3、在书的末尾增加了全国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业人员、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FDI,我们把数据附在后面,方便大家了解。

4、五年来变化的情况在对策里反映出来了。

2012-02-29 09:58:19

李建平:

二、评价与比较

1、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2010年在上游区有江苏、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天津、辽宁、福建、湖北,跟2006年做了一个对比。中游是内蒙古、河北、四川、安徽、河南、江西、黑龙江、湖南、重庆、陕西。下游是海南、山西、吉林、新疆、云南、青海、甘肃、西藏。可以看到这五年来的一些变化,具体来讲有几个变化。2010年和2006年相比,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上升11个省份,重庆市上升了6位,安徽上升了4位,江苏和江西排位均上升了3位,内蒙古、湖北、海南上升2位,贵州、陕西、青海上升了1位。排位下降的有11个省份,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山西,其次是河南下降了4位,吉林、黑龙江、广西三省各下降3位,河北、上海、湖南下降2位,北京、云南、甘肃下降5位。9个省份排位没有变化,天津、辽宁、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西藏、宁夏、新疆。从跨区段来看,湖北由中游区升入上游区、重庆由下游区升入中游区。

2012-02-29 10:02:54

李建平:

2、全国四大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把全国31个省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2010年东部地区分值上升0.51;中部和西部地区上升比较大,中部是2.52,西部是2.73,幅度都比较大。

四个地区分值都有明显上升,其中西部地区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2.73,中部和东部增加了2.52和1.45,东部地区平均分值上升相对小一点,是0.51。由此反映出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平均而言提升比较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呈现逐步缩小趋势,2006年的分差为19,2010年的分差为16.78。

2012-02-29 10:05:27

李建平:

3、全国四大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东部地区,江苏2006年是第四,2010年上升为第一;广东2006年第二,2010年保持不变;上海2006年第一位,2010年是下降到第三位;北京2006年第三位,2010年第四位,排位都在发生变化。

中部地区湖北2006年第二,2010年第一位;安徽更加突出,2006年第五,在中部地区2010年上升了3位;河南2006年排第一,2010年是第三位;江西2006年第六位,2010年第五位。包括湖南和山西都掉了两位,中部地区出现这种情况。

西部地区,12个省份有4个省份处于中游区,其他8个省份都处于下游区,西部地区平均得分只有上游区的一半,表明其竞争力与上游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但与中部地区相比很多省份的竞争力得分差距很小。

东北地区,三个省份中黑龙江省下降了4位,吉林下降了3位,使得东北地区三个省份竞争力综合排位逐渐拉开。总体来讲是上升,但是三个省还是发展不平衡的。

2012-02-29 10:06:40 社科院2012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 发布:2012-02-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李建平:

三、启示

1、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各种要素综合积累的过程。整体上,五年内各省市区所处的排位相对比较稳定,变化幅度较小,2010年排位处于上游区的10个省市区在评价期间内基本上都处于上游区,只有湖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排位有所调整,而且排位大体上保持不变,比如浙江省、山东省和天津市在整个评价期内排位没有变化。

2、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布均衡性比较明显。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实际差距,从各级指标竞争力得分及分布情况看,各省市区综合竞争力都显偏态分布,多数省市区的综合竞争力得分集中于20—40分之间,从两年的对比情况来看,2010年各省市区得分有所提高,其中得分在30—35的省份由12个减少到10个,绝大多数地区都在增加,都在提高。

2010年得分最低的西藏自治区只有24.09分,不足第一名浙江省得分的一半。另外,相同区位内部的各省份的得分差距也比较明显。

2012-02-29 10:08:41

李建平:

3、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从2006—2010年得分升降来看,全国大部分省市区的综合得分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庆,增加了6.35分;其次是海南、安徽、江苏、贵州、江西和四川6个省份,都增加了3分以上。这表明本评价期内各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升。

从全国平均分值来看,2010年为36.95分,比2006年增加了1.77分,表明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平均发展水平在“十一五”得到了提升。

2012-02-29 10:10:13

李建平:

4、各区段内各省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从排位波动结果来看,与以往不同的是,上游区的省市区排位交替变化比较多,其中江苏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相应的上海市则下降了2位。

5、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客观体现了各省域调控经济的水平与能力。

与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相关系数最大的二级指标是政府作用竞争力,其次是知识经济竞争力和宏观经济竞争力,高于其他几个二级指标。这表明当前政府实施针对本省发展经济、规调经济和保障经济等措施,对本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的汇报到此为止,谢谢各位。

2012-02-29 10:11:02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李建平教授的主题报告,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教授讲话。

2012-02-29 10:12:10

金碚:

今天参加这个研讨会和发布会非常高兴。这个书我刚拿到,听了李教授的介绍,看了这个稿子。首先祝贺这本书的发布,内容很丰富。我简单看了一下研讨会的材料,很有感触。我们在思考,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这本书五年以来我们中国的竞争力。简单说,为什么中国30多年来,新时期以来在世界上的排名地位上升很快。简单说其实是两个东西,第一,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比较稳定,没搞乱,政府维护了一个改革开放而稳定的环境。第二,工业,工业高速发展,中国现在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全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原因只有一个:中国工业的发展规模在扩大。这是中国到现在为止最重要的竞争手段,除此之外中国还拿不出什么更好的法宝来。

2012-02-29 10:12:34

金碚:

现在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刚才韩主任讲了,大家越来越考虑这个问题,不仅发展快,规模这么大,还要和谐平衡,还要公共服务,大家都要共享,所有这些和谐是要花钱的。你要保持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和谐不了,尽管前30年我们也比较稳定,通过和谐来稳定要花大量的银子。银子哪来,也有产业竞争力,中国前30年强大的竞争力就是工业,没有其他的。工业走到这个阶段以后也出现了问题,我看这个表一直在思考,也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外国人问我的问题。有一次我跟宝马的中国区总裁一块儿吃饭,谈起中国的竞争力。中国在世界上的排名,2015年还是2016年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规模最大的经济体,超过美国,有不同的说法,但毫无疑问,中国在规模上不用多久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你成了规模第一国家以后,中国还要怎么样呢?还会怎么样?意思就是说,工业再过多少年,我们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且毫无疑问中国会完成工业化过程。看看全世界的国家,现在完成工业化过程的有五六十个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或者是已经完成工业化了。但是完成了工业化不等于成为工业强国,这是两个概念。过去大家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以为工业化完成了就是工业强国了。不一定,大多数国家可以完成工业化,但是大多数国家成不了工业强国。

2012-02-29 10:14:47

金碚:

现在世界上工业强国屈指可数,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有60多个,问题是中国能不能,什么叫做工业强国,为什么说世界上少数国家能够完成工业化强国——屈指可数,美国、德国、日本,北欧的几个国家,瑞士、瑞典,为什么是工业强国?有强大的制造业,尖端的制造业,不管比重多高。美国的经济在衰落,但美国50年前造的飞机我们还造不出来。

2012-02-29 10:18:30

金碚:

第9页很有意思,一个省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国家,有几千万人,将来中国也是这样的,所有省区大多数都可以完成工业化过程,但是只有少数省区可以成为中国工业强国的代表。有人担心,上海一直是中国制造业、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精髓,但五年以来下降了3位,不讲这个数字本身怎么样,最近我们在研究中国什么地区在10年、20年以后能够成为当今的——就像德国、瑞士、瑞典这样的国家,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是它是最精致的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所在地,在哪里?哪个省区可以成为中国将来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精髓所在?研究省域很有意思。

2012-02-29 10:20:00

金碚:

最近在研究上海,上海很值得研究,将来这个地方就是搞金融、服务业,尖端的制造业是不是还在这个地方,是不是到江苏去了?江苏上升了4位,是不是江苏那个地方将来是中国制造业最精髓的地区,代表中国,还是广东?西部有戏吗?如果有戏,是哪个地方?我不相信所有的31个省区都能成为工业强省,这不可能,世界上没有这个情况。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宏观氛围、社会氛围、文化基础,是不是能够支撑中国成为工业制造的真正强国。尽管中国人都很勤劳,但没办法了才去打工,打工就是为了挣钱。当有更好的挣钱的机会谁也不想打工。这是一种文化,没有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愿意把孩子培养成蓝领,跟德国和瑞士不一样。这样一种氛围,各个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支撑着地区的行为,这个行为会支撑地方将来产业的前途。

2012-02-29 10:22:37

金碚: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个非常好的概念,重提实体经济,中国不是工业规模太大,大不是中国的问题。整个工业、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达到的技术水平的产业,你的精细化程度也不行,跟欧洲国家、北欧国家,德国这些国家不好比。这些国家有很强烈的工匠精神。我和宝马的老总讲,很有意思,德国人一讲就是思想家,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这就是德国人,现在德国没有思想家了,德国人的形象现在是工程师,到德国去看人家的企业,引以为豪的是德国的汽车是手工的。德国现在是竞争力真正强,抵御金融危机表现最好的欧美国家,整个欧洲看着德国了,我们讲的是竞争力。

2012-02-29 10:24:47

金碚:

中国的竞争力往哪儿走,哪一个省能够成为真正的工业强省,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北京肯定没戏,上海有戏吗?高级的尖端的制造业在哪儿呢?我看了这个报告很有感触,非常值得琢磨,研究上海,觉得上海就是中国制造最好的,那里的文化好,造的东西也比较精致,现在在衰落,意味着什么?没有仔细研究这个问题,只是借题发挥,谈一谈中国将来竞争力的走势,到底中国靠什么。前30年没什么可靠的,就是工业,拼命地干,用资源、环境、低价格的成本去拼到世界最大;现在路走不通了,因为要和谐。以后的工人不一样了,不愿意血拼,宁可在家耗着也不愿意去血拼,中国的工业竞争力在哪儿,能不能有强大的有竞争力的省域,这个非常值得研究。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2012-02-29 10:26:52

主持人 谢寿光:

金碚所长是我们国家研究工业竞争力的著名专家,提出了卓有见地的意见,也提出了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而且是不得不关注和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感谢金所长。现在有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作主题报告。

2012-02-29 10:29:04

李闽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两位领导对“十一五”以来加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提了意见,非常感谢。李建平校长对整个评价做了介绍,我再谈几个问题。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必然要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其自身的变化也会对国家竞争力的变化产生深刻影响。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和世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彼此之间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其中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2012-02-29 10:30:21

李闽榕:

一、“十一五”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新态势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十一五”以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和特点,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对中国区域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它正在结束中国近年来的高增长趋势。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享受其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能被其卷入世界经济危机的漩涡之中,使其不能独善其身。那么,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国区域经济如何才能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呢?答案是必须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2012-02-29 10:31:41

李闽榕:

省域竞争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经济承上启下的一个层次。“十一五”以来中国经济有效克服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并率先开始经济复苏。区域经济特别是省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重要推动力之一。纵观“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新特点:

2012-02-29 10:32:59

李闽榕:

特点之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从东到西呈递减趋势。

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明显降低,占全国比重有所下降;中部一些资源型为主的地区经济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与此相反,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比重呈不断增加趋势,且同比增速加快或与全国基本持平。

2012-02-29 10:33:52

李闽榕:

特点之二:区域间经济差异逐步缩小,并开始向协调发展方向转变。

从反映某一时点的区域差异情况的锡尔系数来看,其中区域间差异系数TB由2006年的0.0812下降到2010年的0.0675,降幅为75%,年均下降15%。差距系数明显缩小,充分说明这五年当中区域的协调发展在中央的政策指导下取得了明显成就。

相比之下,2006年以后TB/T、TW/T曲线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实施的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2-02-29 10:34:44

李闽榕:

特点之三:区域内经济差异也呈逐步缩小态势,且区域内经济联动性增强。

从反映区域内经济差异的Tw系数来看,Tw值由2006年的0.0468下降到2010年的0.0149,降幅达到79.6%,年均下降接近16%。2007—2009年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缩小的趋势比较稳定,但到了2010年,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区内经济差异趋于缩小,Tw值降幅为83.4%。

从四大地带内部差异情况对区域经济差异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四大地带的内部经济差异变化有着较大的差别。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呈现持续缩小趋势,这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应。也就是说,东部地区竞争更加激烈,较快的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其次就是中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也在逐步缩小。

“十一五”期间,四大区域人均GDP都处于快速上升趋势,但从名义增长率来看,西部和中部最高,都超过18%,东部约为17%,东部最低,为14%。可见,中西部地区超过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新的主力,呈现“东慢西快”的趋势。还有几个数据给大家介绍一下,2006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长了60.9%,西部地区增长了一倍,99.9%,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人均GDP的增长幅度,这是主要原因之一,明显缩小了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从人均GDP来看,2005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是1:0.401,接近它的40%,到了2010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变为1:0.178,差异缩小0.77个百分点。

2012-02-29 10:35:32

李闽榕:

特点之四:省域间由单兵突进、各自为战,向区域间的融合互动和一体化发展。

在过去30多年渐进式改革中,各省区注重追逐地方利益和领导政绩,加上多数地方自身经济基础薄弱,企业以及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性弱、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的动因和实力不强,这一时期,各地区的发展主要是以行政区化,单兵突进,各自为战,自己发展自己。

2012-02-29 10:37:55

李闽榕: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面对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转移的新趋势,省域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同城效应、同区效应越来越明显,企业和居民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打破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加快区域整合与一体化发展,这是各省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了10多个“国”字号经济区战略规划,基本意图在于开创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

2012-02-29 10:38:28

李闽榕:

二、“万亿GDP俱乐部”的扩容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是观察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广东省于2001年率先叩开万亿GDP俱乐部的大门,有一些省市随之相继跟随登堂入室。2011年底,全国已有23个省市(不含港澳台)成为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其中东部有9个省市,中部6个省和东北3个省均已进入,西部有5个省进入。广东、江苏和山东继续稳居三甲,广东的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到5.3万亿元;江苏、山东分别为4.9万亿元和4.5万亿元,距离赶超和挑战广东第一GDP大省的地位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2012-02-29 10:39:06 李闽榕:

1.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是省域经济增长的一个历史性突破。五个GDP突破万亿时间进程表(图),从这个表可以看出越往后跨越时间越短。领先跨入“GDP万亿俱乐部”的有广东、山东、江苏、浙江4个省份。2006年增到7个省份,2007年又增加2个省份,此次中西部地区的俱乐部成员尚只有河南和四川。2008年,各省市区经济发展加速,猛增到13个省份,包括中部的湖北、湖南两省份。2010年则扩容到17个省份,此时中西部地区的陕西、内蒙古、黑龙江成了新成员。2011年又增加到23个省份,中西部的广西、江西、重庆、山西也叩开了俱乐部的大门。实践表明,GDP超万亿后经济将步入快速增长通道。

2012-02-29 10:41:02

李闽榕:

2.GDP超万亿是省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台阶。

“GDP万亿俱乐部”也被称为“财富俱乐部”,意味着地区财富积累将由此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区间,经济发展将由此跨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和阶段。所以对于一个省域经济来说,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不是简单的数量概念,而是预示通过经济增长通过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个质变的临界点,表明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质的飞跃。从这一意义上讲,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是观察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人批判GDP,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GDP的财税收入和税收密切相关,没有GDP谈税收无从谈起,这是紧密挂钩的。

2012-02-29 10:43:19

李闽榕:

3.GDP超万亿表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23个省份的GDP超过1万亿元,其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3,不仅表明地方财富总量在增加,而且还表明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增强,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我国各省域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有湖北、湖南、安徽、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江西、重庆、山西等10个省市的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

经济快速增长、财富总量持续增加,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重要标志,进一步表明正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使中国经济一直都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这与我们近六年发布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评价结果是基本吻合的,同时也表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这五年的评价分析,对增长的态势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分析。

2012-02-29 10:44:41

李闽榕:

三、港澳台竞争优势变化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香港、澳门和台湾是特殊的区域经济体,是中国整体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台经济区与中国其他经济区的联系与合作,是为在新的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带有全局性共同利益的经济运作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经济合作开始形成,并逐步走上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道路,使中国版图内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互相依存的格局。

当然,对于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而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的形势下,在应对经济发展的同时,面对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激烈竞争。本课题组从2009年开始,根据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构建了一个港澳台地区和内地31个省市区在内的34个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并进行综合排名。

2012-02-29 10:49:07

李闽榕:

本的指标评价体系,主要是由1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和103个四级指标组成,通过采集2006—2010年港澳台地区和内地31个省级区域的指标数据。从综合排名结果来看,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分别处于第3位、第9位、第1位。“十一五”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2009年以前均处在第2位,2009—2010年第3位,下降了1位。台湾2006—2010是第1位,澳门2008年以后是第9位。

总体而言,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没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与内地31个省份相比排位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从相差分值来看,内地处于上游区的省市与香港、台湾的差距在明显缩小。上游区内部的省域经济分值不断上升,香港、台湾的分值下降,差距比较大。例如,2006年广东的分值43.8分,台湾的分值63.3分,相差19.5分;到2010年广东的分值49.7分,与台湾的分值56.4分相差6.7分,五年内差距缩小了12.8分。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未来几年广东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将会赶上甚至超过台湾。这不仅仅是一种集体总量和增长率的比较,也是综合竞争力的比较。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港澳台地区经济只有不断增强和提升自身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从而在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介绍这些,不正确之处请大家批评,谢谢。

2012-02-29 10:51:07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李闽榕教授进一步解读了我们这一部蓝皮书里的一些重要成果。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企业经济专家陈栋生教授讲话,大家欢迎。

2012-02-29 10:54:05

陈栋生: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第六版的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会,第一,这一本最大的亮点就像封面所讲的,是对“十一五”各个省域的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盘点,这对于各个省市正在落实贯彻“十二五”规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扭转各个地方过分地关注增长的速度,而对于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竞争力方面重视不够,有很大启迪意义,也是成功地应对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能够成功应对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2-02-29 10:54:32

陈栋生:

第二,我同意刚才韩主任进的,这是一个科学的成果。我是搞区域经济的,我想大家要重视第10页表3,这个表3是5行,但是它反映了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在“十一五”期间由于贯彻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市场的变化,四个板块之间的差距有明显的缩小,从2007年以后西部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从2008年以后,西部、中部、东北全面超过东部,所以这三个板块在国家经济中的份额都提升了。比如西部地区原来是占整个国家的17%左右,到“十一五”已经提高到18.7,提高了1.7个百分点,表3反映了这个过程。另一方面,从绝对的水平,不管是竞争力或者是人均GDP来看,这个差距还非常大,表3也反映了这个。中部和东北相当于东部的3/4,西部还不足东部的2/3。我用其他数据进行了验证,比如国家统计局直属的研究部门就公布过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西部大概相当于东部的70%,比东部晚7年,西部2010年的水平相当于东部的2003年,跟这个表3判断大体一致。

2012-02-29 10:55:41

陈栋生:

第三,对这本书进一步提高它的实用性的一点建议。这本书有128万字,我想最重要的是它的总报告的第12节和第13节,以及分报告的最后一节。我刚刚翻了一下,我认为12、13节讲到的一些政策建议,第一个讲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稳健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我认为这些事情是温总理管的,是国务院管的,不是省长、省委书记管的,省长、省委书记只是把宏观政策作为外部环节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每一个省市分报告的最后一节我认为也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比如河南省“十一五”竞争力如果不提中原经济区,福建的竞争力不提海西经济区,我认为就看不到这个特点。因为这本书非常好,很有价值,所以更应该提高它的适用性。我建议两点:一是重视大量数据系统分析的同时要增加必要的实地调查的研究。对区域经济我有个观点:一半用脑袋,一半用腿,不用腿的话区域经济研究不出来。二是一个研究团队人数总是有限的,可不可以跟别的省的大学和发展中心开联席会议,比如河南,河南的高校和发展中心可以把这一部分写得更贴切一点,谢谢。

2012-02-29 10:57:36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陈教授对这部蓝皮书给予大力推崇,六部书的发布没有一次缺席的,你是最重要的支持者和推进者,还提了那么好的建议。竞争力研究中心是有一个论坛的,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不仅仅是做数据分析,还要到实地去。下面有请中国社科杂志社王利民副总编辑讲话,大家欢迎。

2012-02-29 11:01:12

王利民:

我是第三次参加,第一次参加的时候就听了陈老的发言,深受启发,刚才韩俊主任和金碚主任都讲了,现在都看出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都有某种收敛的趋势。刚才李主任的讲话里面也出现了这样的词——同城同区效应越来越明显。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释这五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一系列的收敛的区县,不管从交通运输,还是从公共支出,还是从需求结构,还是从外需走向内需,还是从社保趋同等等,都可以对这些趋同化的趋势作出解释,最新的,前两天公布的关于地级城市放开户口政策,会进一步加剧收敛的趋势。

2012-02-29 11:02:30

王利民:

2010年我讲过,区域之间、省域之间的差异,更多地会体现为城市与城市的差距,更多地体现为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差异。经过这两三年各地形势的发展,这种迹象越来越明显。剩下的差异就是高考差异,未来会越来越突出。可以预计,经过十年,就像我们奋战“三农”问题一样,现在已经慢慢淡出舆论视野,对社会问题,经过未来十年的建设,到了2020年,关于差距的问题会逐步趋于平淡。可以想像,就像美国东西部差距平淡以后,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到来以后,又会进一步显示自己的特点。到了20年代以后,竞争力之间的差距会越发的突出,将使得这种已经收敛的差距显示出更有产业特点,更有技术进步特点的差异,就像我们看到的美国的西部个别地区的房价远超过东部地区,这是在60年代、70年代高速路口全面建设以后,区域差距缩小以后,展开新一轮的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差距。

2012-02-29 11:05:10

王利民:

前不久我也到了广东看了一下,发现跟前十年已经大不一样了,前十年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镇,走了一镇又镇,镇镇像村,或者说走了一市又一市,每个市像县城,现在在这些地区慢慢形成了同城化的趋势,大都市圈逐步形成。如果我们在广东已经看到一体化加深,可以预计经过十年,我们在河南的中原地区,在福建的海西地区,都能看到这种大都市圈辐射的产业链、技术链、福利链这样趋同的趋势。我就讲这些。

2012-02-29 11:08:20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王副总编,他的发言每一条都可以作为微博直接发出去,非常有见地而且很精炼,我们也有现场微博,很有水平。下面有请中国最著名的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媒体朋友最熟悉的倪鹏飞博士讲话,大家欢迎。

2012-02-29 11:09:29

倪鹏飞: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我想讲两点:第一,祝贺报告的发布,报告连续六年来对中国的省域竞争力进行了跟踪研究,这一次又对六年进行了总结,正像报告人和前面几位领导专家的评价一样,对中国的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理论和实践都作出了非常出色的贡献。我也是做区域竞争力相关研究的,我感觉刚才两位报告人关于区域竞争力发展的一些基本判断和我们一直研究的城市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特别是最近我们正在研究的城市竞争力这十年总结的一些结论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可以互相验证的,我对他们的研究表示祝贺,同时对我们的研究也有信心。

2012-02-29 11:10:01

倪鹏飞:

第二,讲一下我的一些思考,刚才金碚所长讲了,他是搞企业竞争力,搞工业(研究)的;谈到竞争力中的工业化问题,陈老师讲了趋势方面的问题。我们主要是讲城市方面的问题,我想就城市化这个问题做一个思考。刚才陈老师和王主编都谈到区域差距缩小的问题,现在中国发展最主要的主题是转方式、调结构,尤其是“调结构”,有许多种途径和方式,无论是专家还是决策者们,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大家都希望通过推进城市化来调整我们中国经济失衡的结构。从理论上说,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确实能够起到调整结构、升级结构的作用。刚才两位老师和报告人论述的区域差距缩小这个现象,其中很大的可能是由于城市化的推动,城市化的加速所引起的。这就给我们下一步推进城市化找到了现实的积极的意义,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2012-02-29 11:11:23

倪鹏飞:

首先一个判断,健康的城市化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但是不健康的城市化,或者说目前一些区域所推进的城市化不但不能使我们的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或者使我们的结构更加升级,反而使我们的结构变得更加不合理,不能实现结构的升级,甚至是结构的倒退。这是我最近在研究城市化中的一些思考,我们现在想再研究中国城市化的战略,这个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012-02-29 11:13:49

倪鹏飞:

我感觉目前推进的粗放式的、地方政府强力主导的不健康的城市化,给我们在结构方面带来很大忧虑。一是我认为不健康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区域结构不是收敛,而是进一步发展,刚才几位领导和专家讲的数据,其实我也发现了,这是收敛的,但是是从很大的方面,行政区域的角度,从四大块,或者从整个省的角度来看,尤其是通过经济总量的增长来看是收敛的。二是是用几个比较单一的指标,比如就用GDP的指标,用GDP增长速度的指标来看是收敛的,但是如果用一个更加综合的指标来看是不是这样的?我把区域结构和城乡解决和在一起,叫空间结构。我发现至少有不少区域不是在收敛,是在进一步发散,比如大北京这个地区,北京的中心区和环绕着北京的河北这一块的贫困区,这个差距是不是在进一步扩大?

2012-02-29 11:14:35

倪鹏飞:

大家都说珠三角在收敛,如果再把区域范围缩小,珠三角的八九个城市和珠三角周边往北、往西、往东,从中国的指标来衡量是不是差距在扩大?现在政府部门在搞综合试验区,这个政策的结果会导致资源要素,尤其是高端要素,会进一步向中心区聚集,边缘地区会进一步衰退、衰落。所谓综合配套区这些东西应该是好战略和政策,但是它必须是更加综合全面的,我们在考虑中心区的综合配套发展的时候也应该为边缘区的发展、边缘区的补偿机制问题、公共服务的一体化问题作出通盘考虑,作出配套考虑,但是现在没有。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去推进城市化,可能我们从表面上来看,从大的范围上来看,从行政区域上来看是收敛的,从某几个指标来看是收敛了,实质上从更具体的,或者是更小的范围来看,从更全面的指标来看应该是进一步发散了,或者是差距越来越大了。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都放在一起了,叫空间结构。

2012-02-29 11:16:12

倪鹏飞: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这是一个共识,大家对城市化寄予的厚望尤其严重,尤其多。三次产业发展之后,这是城市化滞后导致的,如果城市化上去了,我们的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了,这个结构就会调整好,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深入分析一下事实,情况未必如此。我们看到一些城市的第三产业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确实增加了,比例提升了,但是第三产业中的什么大家要仔细看一看,最近几年,无论是小城市还是中等城市,还是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尤其是自己的第三产业比例提升很快的城市,取得成效的城市,他们第三产业里的结构是房地产。由于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迅速膨胀,表面上看是城市化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比例的提升,实际上无论是从第三产业来看,还是整体的产业结构来看,还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恶化了产业结构,甚至还不如以前。过去第三产业不足,但是工业是实打实的,我们的制造是纯粹的,尤其是浙江的企业,原来是搞制造的,现在都去搞房地产了,要么转移到其他地方,要么就关门不干了。企业的行为是很正常的,问题是博弈的规则、制度的安排,这个是不是有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和城市化联系在一起了?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对土地制度的安排、金融制度的安排、产业政策的安排,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对于目前的安排是不是要有一个反思。

2012-02-29 11:17:48

倪鹏飞:

关于土地方面的问题,应该是推进城市化战略中,或者是制度安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使得我们的结构不合理了,不升级了,而是隐患更大了。

需求结构,最近有一个发现,究竟是谁因谁果还不太清楚,需要进一步验证,所谓需求结构就是投资、消费、出口。由于半城市化,农民工到城里去打工,不住在城里,最终还要回到农村。可能使我们的出口有优势,使我们的出口比例对中国经济增长要大得多,需求结构,外需的比重过大,过分依赖于出口的局面,是不是也与我们不健康的城市化推进战略有关?这也与我们农村的土地制度,与我们的户籍制度,服从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社保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户籍制度在改。从理论上和总体上说城市化是促进结构升级的,但是目前的一些城市化的实际推进方法或者是制度安排、战略布局是要进行调整的。

2012-02-29 11:20:40

倪鹏飞:

动力结构(要素结构),我们目前整个国家粗放式的发展,大量依靠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这可能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有关,也与我们城市化的方式有关。现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时候有很多人的脑子动在城市化身上,不是转移人口,不是把农村的人口真正转移到城市来,而是扩大城市,建城区的面积,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很大,尤其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主要是低端的要素资源,或者是土地资源等等。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推进城市化,不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技能,或者是通过对劳动力的教育使得他能够在城市里就业、创业这种办法,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大规模的投资(当然我们不能说城市化不要基础设施,肯定是需要的),但是过度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做大GDP,这种政绩化的考量,其实这个问题很早就存在,目前比较严重,十几年前我读硕士,在家乡的时候就在思考,甚至没有上硕士的时候我就思考,很多城市里没有产业,发展就是靠自己挖坑、铺路,表面上看经济在增长,但是产业没有增长。

2012-02-29 11:22:39

倪鹏飞:

最近我们看到,很多城市觉得很风光,基础设施城市变化很大,但是看不到多少像样产业,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目前有些数据体现出来的中西部地区的所谓人均GDP的增加,所谓经济增长的加快,是不是真正的商品、产品增加了,还是基础设施造成GDP增加?中央注意到这个问题,最近一再强调发展实体经济,要把制造业做得更强,我认为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了。

2012-02-29 11:25:35

倪鹏飞:

总体上思考了这几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引起学术界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要调整我们的战略布局,重建我们的制度安排,加强规范管理,克服不健康的、冲动式的城市化,走出一个健康的、新兴的城市化道路。这些问题能够解决,不仅对结构的调整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中国社会发展也将起到关键作用。

总之在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城市化对中国的崛起、对中国的转型至关重要,健康的城市化可以实现飞跃,或者说走出这样一个陷阱,不健康的城市化可能会使我们陷得越来越深。

谢谢!

2012-02-29 11:26:26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倪鹏飞博士从城市化角度对省域竞争力状况做了很深入的分析,我们也期待他从另外一个角度对综合竞争力进行研究的成果尽快问世,他所主持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已经连续发布第十年了,我知道的消息是,5月份和大家见面。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我们今天这场发布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发布会议程全部结束,谢谢大家!

2012-02-29 11:27:45

第五篇:2013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

中国城市经济城市竞争力前20: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广州、北京、苏州、佛山、天津、澳门、无锡、东莞、武汉、南京、青岛、成都、大连、沈阳、宁波、厦门。

下载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创业报告发布揭晓全球创业竞争力排行

    中国创业报告发布揭晓创业竞争力排行 日前,3A环保漆发布最新一期的中国创业报告,这份报告对创业项目的竞争力、创业城市竞争力、创业人群竞争力、创业企业竞争力、创业年龄竞......

    综合指标排行

    综合指标排行、排名:1 清华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南京大学 、4 复旦大学 、5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 上海交通大学 、8 南开大学、9 北京师范大学 、10 中国人民......

    世界旅游组织与中国省域旅游规划[★]

    世界旅游组织与中国省域旅游规划更新时间: 2006-03-31 16:09:04.0 作者: 彭德成 来源: 旅游调研》 阅读次数: 67 自1997年至2003年,世界旅游组织通过中国国家旅游局,采取直接委托......

    镇域经济汇报

    XX镇镇域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2012年6月)市委、市政府组织各区、镇赴苏浙学习之后,我们对镇域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结合XX镇实际,认真研究镇域经济发展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措施,......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2008—2010年,是中江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乡镇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镇域经济在......

    中国情诗名句排行

    中国情诗名句排行榜 1、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中国十大文化名人排行

    中国十大文化名人排行 一、孔子,影响中国人思想方式以及道德内涵的文化鼻祖,其总结周朝以来的儒家文化,直到今天,仍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二、老子,道家学说史对于儒家......

    中国网站排行100名[推荐]

    中国网站排行100名 1. Baidu.com 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 The leading Chinese language search engine, provides “simple and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