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两会观察:五大视角看“十二五”开5篇

时间:2019-05-12 18:5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两会观察:五大视角看“十二五”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两会观察:五大视角看“十二五”开》。

第一篇:2011两会观察:五大视角看“十二五”开

2011两会观察:五大视角看“十二五”开局

久违的春雪过后,大地尽显盎然春意。随着2011年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人们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关注也逐渐升温——

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年份,刚刚交出“十一五”靓丽答卷的中国,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结构调整怎样提速?百姓能否更好分享财富蛋糕?社会事业“短板”怎样继续补长?改革攻坚如何再发力?

在重压力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2月1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本月24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1年开局仅一个多月,货币政策就经历了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在最近5个月里,央行先后三次加息并五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货币政策操作,历史上十分罕见,严控通胀的决心可见一斑。”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说。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以年均超过11%的增长速度,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中破浪前行。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站上了新起点。

但扑面而来的挑战和不可预知的风险,也让这艘巨轮在新的一年里不得不更加小心行驶,谨慎应对:国际农产品价格已经连续7个多月上涨,国内通胀压力不断凸显,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物价走高,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近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仍不乐观,这是远虑。”经济学家余永定分析。

“十二五”规划建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要让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效益明显提高。

既要解决近忧,又需绸缪远虑,成为开局之年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所在。

“开局之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向,就是要着力熨平经济波动,保持平稳发展势头。新年伊始,从货币政策操作到房地产调控再到稳定农产品价格,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密集出台。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物价上涨会呈前高后低走势,预期全年不会出现明显通胀。”李稻葵说。“当前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以及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经过„十一五‟的磨砺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又积累了新经验,铸造了新优势,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说。

经济结构调整,如何破解“调而不快”之困?

就在几天前,“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GDP总量第二大国”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关注。不过对于这一切,身处其中的中国人,却显得颇为冷静。

“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确实不易,但更应看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

题。靠投资和出口为主要拉动力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余永定指出。

刚刚过去的5年,在出台节能减排硬约束指标等多项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经济结构有所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城镇化率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指标印证了进展,也折射出当前经济结构“调而不快”的困局:目前,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结构调整我们说了很多年,但失衡问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个五年周期,“十二五”正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因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开局之年,如何抓住“牛鼻子”,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显得尤为迫切。“„扩大内需‟已成为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关键是要找准内需空间,有的放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可为内需开拓很大空间;而加速推进城镇化,将为扩大消费提供强劲和持久动力;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也会释放旺盛的市场需求。

“开局之年乃至今后5年,要锁定这些目标,花更大的力气,真正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胡鞍钢说。

调节收入分配,百姓如何更好地分享财富蛋糕?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跃升,我国人均GDP有望突破4000美元关口,但同时,判断收入分配公平性指标的基尼系数也已越过0.4的警戒线,不同行业、不同人群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客观地看,造成当前贫富差距、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是基本国情、发展阶段、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

“„收入隔行如隔山‟,反映了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一定程度上的扭曲。不仅行业间、地区间、城乡间收入差距不尽合理,就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来说,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收入分配制度已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陆续“试水”最低工资上调、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去年以来,调节收入分配的一系列举措在各地陆续推进。面对新的5年,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如何把蛋糕分得更公平合理,已成为避不开、绕不过的重大问题。

为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而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提出,今年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上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年伊始,来自各部门的多项举措,也传递出努力让百姓“钱袋子更鼓”的信息。

“这些部署和动作,将促进社会收入结构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提升,全体人民也将能更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胡鞍钢说。

公共服务“短板”亟待补长,社会建设如何再提速?

新年伊始,为缓解持续的交通拥堵,北京市采取摇号上车牌等措施。一时间,“拥堵”成为全国关注的热词。人们感叹,越来越富有的中国,正遭遇前有未有的“拥堵”:从入托到出行都存在“人挤人”的景象。

一系列“拥堵”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公共服务的缺失。事实上,过去5年,公共财政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民生支出上的比重不断提高。但面对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面对百姓的新期待,这张社会服务网仍显不足。

社会事业这块“短板”如不尽快有效补上,既不利于改善民生,也会拖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后腿。

“当前,我们既需要也有条件加强社会建设。应该加快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开局之年,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正明显提速,“拥堵”之痛有望缓解——

作为医改的攻坚之年,今年将大幅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显著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今年我国将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予以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今年,以基层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加快推动,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

攻坚阶段,改革如何再发力?

新年伊始,房产税改革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居民个人住房开征房产税,意味着掌握了可对包括收入、消费、财产等多个环节实施税收调节的相应手段。”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从完善税制的角度认为,“这对于正处在转型关键期的中国至关重要”。

作为一项财税改革,房产税的试点,也引发了人们对开局之年改革走向的关注。

“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由易到难推进到如今,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又必须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认为。

不深化改革,就可能贻误重要战略机遇期,丧失已有的发展成果。今后5年,正是改革的攻坚时期,站在开局之年,改革究竟如何再发力?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改革的路径已经清晰可见:从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看,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改革要取得明显进展,更好地发挥市场价格信号作用;政府职能要加快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则需要完善沿海、沿边、内陆开放格局,推动外贸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这些改革指向,着眼于建立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这既是今年,也是„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改革的新特征。”迟福林说。

第二篇:大学生看十二五

大学生看十二五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中全会已把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写入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把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重要内容。专管全国人才工作的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也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指出,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对于十二五规划,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实践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阅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变是:面临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我们怎样顺利就业,并且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各个方面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跟上毕业生将成为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成分的现实,缺乏对高校毕业生即将成为社会就业主要矛盾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二是在政府促进就业政策安排上存在缺位。三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阶段性滞后与毕业生高速增长的阶段性不匹配,以及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变革的滞后,增加了就业岗位与毕业生需求之间的错位。四是劳动力管理、社会保障体系和户籍制度改革没有到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严重影响高校毕业生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就业。五是教育费用分担机制设计上存在缺失,政府对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寻求四个突破:

第一,大学生就业应在就业观念上求突破。一是大学毕业生要明确就业的目的。二是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就业环境,消除盲目性,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考研的学生也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不要轻易错过难得的就业机会。

第二,大学生就业应在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上求突破。一是要建立完善的 “预备就业”机制。“预备就业”是大学生在 “学校待业”与正式 “上岗就业”之间,学生根据企业工种需求再学另一种职业技能的过渡阶段。在校学习有余力的大学生,也应多学一门应用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实施和完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

第三,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就业方式转变中求突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创业培训,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由 “找饭碗”向“造饭碗”模式转变,以创业促就业,通过成功创业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掀起创业致富的热潮。

第四,大学生就业应在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上求突破。一是高校应建立人才库,对最优秀的人才向企业等用人单位输送,进行重点培养。二是企业和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适用人才。三是利用并进一步完善现有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四是通过与更多的国家的合作,拓宽大学生出国深造和工作的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全球范围内择业。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对即将面临毕业和正在积极求职的毕业生而言,“十二五”期间,社会人才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研判当前的就业形势?实现就业,着力点在哪里?这些无疑是毕业生最为关心的话题。

“十二五”:大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如很多专家和学者所指出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供给、需求和供需匹配效率三个方面去分析。从需求方面来看,宏观经济形势无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初始之年,分析“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大学生开辟广阔空间

第一,农民工工资的快速上涨将会促使一些企业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招聘数量。农业税费的降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最低工资法的逐渐完善等因素导致了最近几年农民工工资有明显加速增长的趋势。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提到了,2003年以来农民工工资以年均10.2%的速度增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初次就业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有些企业势必会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在一些农民工和大学生替代性较强的行业(如酒店服务业),这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最高。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空间。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和其他就业群体相比,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较高,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在上述新兴产业中就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三,社会保障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利机会。“十二五”规划对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

要实现上述目标,国家需要大批社保、医疗方面的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这有利于解决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第四,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也将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特别提到,要“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在过去的2010年中,富士康跳楼事件、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等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当今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在“十二五”期间,诸如此类的事件可能还会发生,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非常艰巨,政府、工会和企业都会加大对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如劳动关系专业、民法专业,等等。

经济发展转型亟需大学生提升竞争力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会影响某些传统行业的规模扩张,进而影响这些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将会是某些国家部门的工作重点,很多小规模的煤厂、电厂、水泥厂、造纸厂等将会被关停。这将加重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这也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负面影响。“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与此相关的内容是,“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过去的2010年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影响已经凸显出来,服装、玩具、机电类产品的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资本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完全放开的话,人民币将会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这是大学生就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

第三,金融部门的对外开放可能会压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众所周知,金融部门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阵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从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影响。首先,外资金融部门的进入会挤占国内金融部门的市场份额,从而缩减国内金融部门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其次,外资金融部门的经营效率较高,它们进入国内市场会迫使国内金融部门提高效率、裁减冗员,这也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在金融部门的就业。

从总体形势来看,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从专业结构来看,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民法及跟节能环保、新能源相关的专业面临的机遇较多;金融、外语及跟传统制造业相关的专业面临的挑战较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葛玉好)

第三篇:换一种视角看教育

换一种视角看教育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观念决定行动。实施新课程,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显得非常重要。

一、教育观问题——根雕原理

根雕艺术家去寻找树根之前,不会去构想好根雕形象后,再按图索骥去找相似的树根,而是在找到树根之后,依据树根的形状去雕塑。这说明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者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

二、主体观问题——过河原理

有一则寓言说:一位教授坐上一条小船过河,在船上教授高谈鸿论,滔滔不绝,教授向船夫提出的问题,船夫要么回答不上来,要么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语,教授很生气,说:“你这个船夫素质太差劲,怎么连起码的语法都不通。”船夫听了并不理会。这时,船驶到河中间,风也大了,浪也大了,小船眼看就要翻了。船夫问教授:“你会游泳吗?”教授吓得面如紫色说:“我不会!快救救我!”一个巨浪打来,小船翻了,教授葬身鱼腹。船夫凭着自己游泳的本领游上了河岸。这则寓言以坐船的和撑船的各有各的优势,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教师不能以统一目光看待学生,唯一方法教育学生,唯一标准评价学生,所有学生都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要在微观领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发展观问题——图钉原理

我们把图钉帽比喻为学习基础,图钉尖比喻为学习特长,就可看出,图钉帽和图钉尖是不可分离的,人才也是坚实的素质基础和良好的个性特长的统一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使学生的素质基础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

四、教学观问题——饮茶原理

有这么一位侍从,在他主人比武结束后,先给主人泡了一杯淡淡的凉茶,主人一口把茶喝完了,接着又给主人泡了一杯香香的温茶,主人分两口喝完,最后给主人泡了一杯浓浓的热茶,主人慢悠悠的品味着,对侍从大加赞赏。饮茶是如是,教学活动也就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学生的不同要求,要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结合。

五、动力观问题——蛙跳原理

有两只青蛙掉入深坑,跳不上来,在一片“不要跳了”的呐喊声中,一只青蛙死在坑中,一只青蛙跳出了深坑。原来跳出来的青蛙是聋子,它把“不要跳了”当成“加油”声。这个寓言故事说明,形成引导和激励机制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要建立以鼓励为主的激励机制以增强学生发展优势和提升弱势的信心。

六、师生观问题——钉孔原理

有一个人老犯错误,他问一位长者怎么办?长者告诉他:你犯了一次错误就在树桩上钉上一个钉子,改正一个错误就拔掉一个钉子。他听了很受启发,以后每犯一次错误就在树桩上钉上一个钉子,直到树桩钉得满满的。他看到满满的钉子,觉得实在不能再犯了。下决心改正错误,尔后他每改正一个错误,就在树桩上拔掉一个钉子,最后树桩上一个钉子也没有了,他非常高兴,去向长者表示感谢。长者没有接受他的感谢,要他回去看看树桩上留下了什么。他看了后说,树桩上留满了钉孔。是啊,改正错误容易,而因错误导致的伤害却是永远无法抹平的。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终身学习社会,接受学校教育不止是人生的准备阶段,更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师源性”情感伤害。

七、评价观问题——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教授,他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

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评价是期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着教育的方向,必须高度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评价方式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必须高度重视评价方式的人性化;要将绩效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统一起来,以通过评价激励进取。

八、过程观问题——木碗原理

“木碗”故事是讲,有一对年青父母,因长辈手发抖常打碎瓷碗,就改用木碗给长辈盛饭,他们的儿子也动手做木碗,问曰:“给你们将来用”。这则故事起码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体验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二是教师的行为是学生行为判断的重要体验依据,俗话说“教师的影子,就是学生的样子,教师的步子,就是学生的路子”,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要强调新形势下的身教重于言教。

九、教育价值观问题——分苹果原理

在美国,一位死囚和一位部长都有分苹果的体验。死囚的妈妈,因为死囚谎称要把大苹果让给弟弟而分给他大苹果,所以死囚经常说谎最终成为死囚;部长的妈妈,给几个孩子公平竞争,看谁

铲草坪又大又干净,谁赢了,谁得到大苹果。所以部长一生诚实守信,用优异的绩效博得大众好评,而成为部长。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价值的最重要体现,教育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加强德育体系、德育点和德育场的研究,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

十、方法论问题——穿越玉米地原理

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中谁掰的玉米多;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速度、效益和成本的关系问题。成熟的企业都知道速度、效益和成本必须要全面、整体考虑。

速度、效益和成本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效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成本可看作学习体验。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习时间是前提,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体验是灵魂。教学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的积极体验。

第四篇:哲学视角看人生

哲学视角看人生

俞吾金 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思潮研究中心(国家985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外国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已出版的科研成果中,有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一等奖。

我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从天际划过。怎样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获得意义?换言之,怎样使自己不虚度此生?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我们应该学会反省自己的人生,使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选择怎样的人生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短暂的,正因此,它才值得每个人珍惜。人生三岔路口需要行路者做出准确的选择,而准确的选择需要眼光,这种眼光则来自哲学。

我曾经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能说出几个父系祖先的姓名?”一般大家只知道自己父亲、祖父的姓名,对曾祖父的姓名已经茫然无知了。我把这种状态称作“有姓名的匿名状态”。意思是说,尽管先辈们都有自己的姓名,但既然已被自己的后辈所遗忘,所以他们实际上处于“无名”的状态之中。

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如下两句话:

在这里,伟大导师将流芳百世,青年人啊,要想想怎样使自己英名永存!

生命在时间的长河悄悄展开,也在时间的长河悄悄消逝。尤其是在网络和信息化时代,大家都在为生计而奔忙,但我以为,有必要匀出半天时间,把手机、电话、电脑都关了,坐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人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度过未来的岁月?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从那种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生活方式中超拔出来,对生命和人生采取自觉反思的态度。

生命是短暂的,也是珍贵的,正是这一点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遐想。其实,生命之所以珍贵,正因为它是短暂的。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已与死亡相伴随了。在自然界里,一块石头之所以能无限地存在下去,正因为它是没有生命的。凡有生命的存在物必定会死亡。在这个意义上,有生命的个体去追求长生不老,就好比堂吉诃德要向风车挑战一样,因为除非他是无机物,比如一块石头,否则,他就会死亡。死亡是无可避免的结果,是任何个体都必定会遭遇到的结局。

其实,只要深入地加以思考,就会发现,长生不老正是无聊、单调、荒谬的同义词。不然,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仙女宁可从天宫里逃出来,到凡间去过普通人的短促的生活?法国哲学家萨特的情妇波伏娃曾经出版过一部小说《人都是要死的》,小说的主角雷蒙〃福斯卡感到人生短促,无法在短暂的有生之年中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而渴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个老乞丐手里获得了来自埃及的不死药,服用后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后来却因自己最爱的女人变老和死去而陷入绝望之中。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取消自己的生命,然而,无论是他迎着子弹奔过去,还是从高高的城墙上跳下去,他都无法舍弃自己的生命。由此,福斯卡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短暂的,永生非但不是对生命的奖励,反而是对生命的惩罚。

由此可见,正因为人生是短暂的,它才值得每个人珍惜。记得黑格尔曾经说过:转瞬即逝的玫瑰并不逊于万古长存的山岭。虽然玫瑰生存的时间非常短促,但它火一般的生命和鲜艳亮丽的色彩,与冷漠的山岭比较起来,更令我们羡慕。如何使自己短促的人生绽放出美丽的火花?如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让同时代人和后人牢牢地记住自己的名字?这正是每个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无所事事的人生乃是对生命的亵渎。实际上,人生不但是短促的,而且也是由一系列三岔路口构成的,每个路口都需要行路者做出准确的选择,而准确的选择需要眼光,这种眼光则来自哲学。

从哲学上看,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来说,首先要确立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其小者不能夺也。”孟子所谓“大者”,就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生观。事实上,一个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但在重大事情上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而且在日常琐事上也能做到坦荡慎独。在孟子看来,是否坚持正确的做人原则,正是君子与小人的分界线。从词源上考察,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但哲学认同的“智慧”始终蕴含着人生观或道德观的维度。有的人抛开这个维度来谈智慧,智慧就很容易蜕变为阴谋诡计或“厚黑学”。由此可见,在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上,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是何等重要。深入的考察表明,当前流行的人生观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小市民式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其一,时时处处为自己和小家庭谋取利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乃是这种人生观的座右铭。信奉这种人生观的人通常把自己视为至高无上的目的,把他人视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名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说出了这类人的共同心声。其二,用自私自利的观念去阐释并评价周围的一切现象。这类人就像马克思批评的那个脚上长着鸡眼、站在路边的粗汉,他把自己的鸡眼作为评判路人善恶的标准。在他看来,凡是踩到他鸡眼的人都是世界上最可恶、最卑鄙的人。其三,由于只看到自己鼻子底下的利益,这类人永远处于“小肚鸡肠”的状态中。就像契诃夫笔下的那个小职员,由于打喷嚏而把唾沫溅到上司的脸上,从此一直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中。

二是得过且过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其一,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抱负,就像一条小船,没有桨、没有橹,也没有罗盘,只是随波逐流而已。拥有这种人生观的人就像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把“无所事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二,只有权利意识,没有相应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比如,时下青年人中有一小部分人之所以背上了“啃老族”的恶名,因为他们不求进取,没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推而广之,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他们也完全缺乏相应的担当意识。从哲学上看,人之所以与事物不同,就在于人是可能性的动物,而可能性正是通过人对未来的规划而得以展开的。因此,一个没有抱负、从不规划未来的人,他的人生只能是一个空壳,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抽象符号。

三是悲观脆弱的人生观。从哲学上看,这样的人生观缺乏对挫折的承受和回应的能力。契诃夫在一篇题为《如何防止自杀》的短文中曾经启示我们,一个人在生活道路上遭遇到任何挫折乃至打击时,应该设想出更糟糕、更痛苦的结局。这样一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就会缓解,生命的承受力和韧性就会增加。

四是有抱负、有责任、有气节的人生观。我把它作为积极的、应该加以提倡和弘扬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抱负、有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传统知识分子的抱负是“三立”,即立德、立功和立言。立德是成为道德上的楷模,立功是为国家社稷建立事功,立言则是著书立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显示出传统知识分子的伟大抱负。从哲学上看,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有高度的人生。假如一个人只为自己而活着,那么他的快乐必定是自私的,他的幸福也必定是没有根基的。其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其实,“人”字就是一撇一捺,顶天立地地站在那里,这表明人之为人的关键在于其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责”字充分传达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三,在生死考验面前保持自己的气节。在这方面,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令人肃然起敬,而岳飞留下的《满江红》更是气贯长虹、豪情满怀,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感到荡气回肠。

确立适当的志向

必须先确立志向,然后才有可能实现这一志向。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确立起适合于自己的志向。

中国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充分表明了志向的重要性。如果说,每个人在思想上都有自己的高度的话,那么,这个高度绝不可能超出他自己确定的志向。易言之,每个人的思想高度都是由他的志向的高度决定的。我认为,在探索人生与志向的关系时,以下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确立志向是人生中最紧要的事情。既然人的思想高度取决于他志向的高度,没有志向的人便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在南方古猿的演化过程中,假如从未有过从自然界里抬起自己高贵头颅的愿望和志向,它们是绝不可能转化为直立行走的人类的,或许人类至今还像鳄鱼一样在沼泽地里爬行。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必须先确立志向,然后才有可能实现这一志向。拿破仑就曾说过: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绝不是好的士兵,因为一定的人生道路总是由相应的志向塑造出来的。

翻开中国历史,同样能够发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无不少有大志。当年轻的项羽看见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时,脱口说道:“彼可取而代之。”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年轻时已有远大的志向,当同伴们对他的志向表示不解时,他叹息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是要追问: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志向?有人把赚钱、成为亿万富翁、过名车别墅的生活理解为自己的志向。其实,只要他从事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是合法的,这样的志向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更高的标准出发,就会发现,这样的志向和欢乐毕竟是“自私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马克思在17岁那年写下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已经确立了远大的志向: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学家、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和何等高尚的情操!后来,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时一度陷入“志向危机”。通过深入的反思,他很快就告别了迷惘,确立了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伟大目标和志向。马克思去世后,他的遗骸被埋葬在伦敦的梅格特公墓中,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去瞻仰马克思的墓地,他们对马克思的人格和灵魂都怀着深深的敬意。

三是坚持志向的适度性。志向并不是越高越合理,而是因人而异的,即不同层次的人拥有不同层次的志向,决不能划一而论。具体地说,在人的才华与志向的关系上,存在着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形:

其一,志向大于才华。古人所说的“志大才疏”就属于这种情形。《后汉书〃孔融传》曾经批评孔融“志大才疏”;同样地,《三国志》也指责袁绍“志大才疏”。在日常生活中,这类人是触目可见的,除了留下一些话柄和笑料,他们并不能对人类历史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二,志向小于才华。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形,即有些人很有才华,但志向却定得很低。如前所述,人的一生是按照其志向而展开的。如果立志很低,其行为和行为的结果就会处于更低的层次上。说得不客气一点,这类人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或天赋。

其三,志向与才华相当。打个比喻,志向就像苹果树结出的苹果,才华就像一个人的弹跳能力。如果一个人的弹跳能力很弱而苹果所在的位置很高,那就是前面说的第一种情况,即“志大才疏”;如果一个人的弹跳能力很强而苹果所在位置很低,那就是前面说的第二种情况,即“志小才大”;如果一个人的弹跳能力的强度与苹果所在位置的高度正好相称,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弹跳)就能把苹果摘下来。那就是我们正在谈论的第三种情况,即“志向与才华相当”。

这就启示我们,志向应该具有适度性。志向太高,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必定会产生沮丧情绪;反之,志向太低,无需努力就能加以实现,又会浪费才华。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才华来确立自己的志向。我国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腊的德尔斐神庙门前也镌刻着 “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可见,正确地了解并评价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确立起适合于自己的志向。

活出自己的境界

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世界,另一个是安顿灵魂的世界。只有以超功利的方式进入后一个世界,领悟生的真正意义,前一个世界才会被火炬所照亮,变得更美好。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世界。用古人的话来说,每天起床就会遇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其实,大部分人一生的时间大多消耗在谋生的劳动中。这个世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另一个是安顿灵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得不像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一样,在一幅关于塔希提人生活的绘画中追问自己:我们来自何处?我们是谁?我们打算到哪里去?假如以我们更熟悉的方式来提问,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

比较起来,前一个世界就像一条黑暗的、没有尽头的隧道,人们在里面摸索着往前走;后一个世界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它照亮了黑暗的隧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遭遇到的绝大部分人都很现实,他们几乎只生活在一个世界,即日常生活的世界中,就像司马迁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偶尔,当他们从事宗教信仰活动时,才试图去叩开另一个世界安顿灵魂的世界的大门。然而,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实用理性的传统仍然牢牢地束缚着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谚语表明,与其说普通人是在 “拜佛”,不如说他们是在“用佛”。总之,普通人把后一个世界理解为前一个世界的延伸,而从未意识到这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而始终停留在佛教所说的“无明”状态中。事实上,只有以超功利的方式进入后一个世界,通过认真的反思,领悟了生的真正意义,前一个世界才会被火炬所照亮,才会变得美好起来。要言之,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自觉地、超功利地居留在后一个世界中,他的人生才能活出高度、活出境界来。

众所周知,通向后一个世界的“洛西南特”(堂〃吉诃德的坐骑)主要是艺术、伦理、宗教和哲学。当人们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欲求,自觉地接触并深入到这些学科中时,不但他们的修养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且他们的思想境界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正因为有了思想境界的大幅度提升,康德才有可能提出下面这样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人应当做什么?我可以期待什么?人是什么?事实上,康德一生写下的论著都是围绕着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解答而展开的。

“境界”是一个来自于佛教的概念,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就十分重视对诗词内蕴的思想境界的评论。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划分出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其中自然境界是最低的境界,即人像其他动物一样,只关心自己的吃喝拉撒;尽管功利境界比自然境界略高,但仍然以利益主宰一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始终纠结在利益中;在道德境界中,人们开始超越单纯的利益,用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自觉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在天地境界中,人的眼光进一步超越了单纯的人际关系,把人生和天地视为一体,正如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天地境界意味着看问题不仅要超出个人、超出家庭、超出国家,甚至也要超出地球,以整个宇宙为出发点,唐代诗人杜甫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也。如果以这种境界论回溯历史,就会发现,孔子的自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随欲不逾矩”蕴含着新的意思。事实上,孔子自己经历的每个人生阶段都代表着一种境界,“七十从心随欲不逾矩”则是他所理解的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是短暂的,而唯其短暂,它才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人生。要使人生变得更美好,就必须自觉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并为此而奋斗。在奋斗的进程中,人只有不断地追问存在的意义,努力地安顿好自己的灵魂,才能活出自己的境界和高度来。

第五篇:两会思想汇报:十二五计划(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十二五“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深受鼓舞,我决心努力学习,紧跟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努力工作,更好的发挥一个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贯彻和落实”十二五"规划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是本站为您提供的关于十二五计划的两会思想汇报范文,请您关注!

下载2011两会观察:五大视角看“十二五”开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两会观察:五大视角看“十二五”开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看两会(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四海借力风帆劲,春风拂面笑颜开。三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承载着百姓的寄托和希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各自的议案,从全国各地奔赴北京,齐......

    我看两会(定稿)

    我看两会 ——2014两会学习心得 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学号:12032317姓名:张克庆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国关心,万众瞩目。而“两会”的代表......

    我看两会

    我看两会 在两会期间,学校掀起了一场学习两会精神的热潮。从小团体的讨论会到班级内部的主题班会,从系部的学习两会精神的讲座到副院长召开的形势报告会,学校里全面关注着两会,......

    财政十二五规划”开

    一、以稳定增长为目标,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在大力培植财源的同时,狠抓收入征管,加强税源监控,把财政收入任务分解到各部门,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精细征管。深入研究因经......

    分视角课堂观察纪实

    分视角课堂观察纪实 第一组:代表发言人 我们组承担的课堂观察视角是《教材文本与课程资源》。本节课教师准备充足,课前做了学情调查,以学定教,体现了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师生互......

    经济结构转型视角看幸福观

    从“幸福广东”到“幸福重庆”,忽如一夜春风来,“幸福”一词频繁出现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正成为各级政府的“给力”点。这样的理念较之前提出的......

    《哲学视角看人生》观后感

    《哲学视角看人生》观后感 《哲学视角看人生》的作者俞吾金是一位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在这部书中,作者针对当下各种功利主义漫延的思潮,就如何对待人生,向青年们提出了三个观......

    用女性主义的视角看

    用女性主义的视角看《末路狂花》 杨丽琼 201011308122 《末路狂花》是一部经典的公路片或者说是女性主义的片子,片子始终贯穿一个主题,那就是女性主义。在这部电影中两个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