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doc

时间:2019-05-12 18:4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doc》。

第一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作者:唐锡海 韦莉娜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4期

[摘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要想少走弯路,就应该正确处理好一些关系。文章主要就如何认识并处理中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共性与特色、重点建设项目与一般项目、借鉴与创新、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示范建设 关系

[作者简介]唐锡海(1966-),男,广西桂林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办常务副主任、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主任,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韦莉娜(1981-),女,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办,助教,硕士。(广西南宁530008)[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046-0

3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对于规范高职院校管理,促进高职教育的整体、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示范建设刚刚起步,尚无统一的规律可循,亦无完全成熟的经验可鉴,因此,对于许多示范性院校来说,当前的建设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示范性院校不能坚持科学的建设观,不能处理好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关系问题,不仅难以完成建设任务,还可能阻碍学校的正常发展。从当前示范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各院校要想顺利完成示范建设任务,首先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问题。

一、中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目标是工作的努力方向与前进动力,在进行示范建设之前,每一所示范高职院校都应该制定自己的建设目标。高职教育长效性、迟效性的特点,决定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因此就有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分。短期目标一般是指在近期内完成的目标,如学期目标。中期目标一般指学年目标。长期目标则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在这里主要指建设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预测学院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工作之后,可以达到的整体发展规模与效应,也即示范建设的最终目标。长期目标一般较为宏观,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原则性等特点,在制定时必须全盘考虑、慎重选择、合理规划。中短期目标则较为具体,操作性强,具有即时激励的功能,其制定应该要详细、明确、切实可行,并要设定时限。

中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组成部分,并始终与其协调一致。长期目标是总体建设过程所要达到的总体结果,中短期目标则是在长期目标实施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阶段性成果,任何长期目标都是由若干中短期目标构成的。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的中短期目标主要是分年度制定的具体建设目标,这些目标细化到建设经费的投入数目、学生规模、建成的实验实训室数量、来自行业企业兼职的专业教师数量等,通过这些细化目标的实现,最终达成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目标,进而带动广西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宏伟目标。

在建设过程中,如果对长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的关系把握不准,往往容易出现偏重中短期效应,轻视长远规划的倾向。不少示范院校在制定建设目标之后都实行目标责任制,而为了按时、按量,甚至是超前、超量完成任务,项目小组负责人很容易为了追求“任期效应”,只顾眼前利益,导致中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脱节,从而破坏目标的可持续实现。例如在示范建设中,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目标,而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展示改革的成果,一些项目小组负责人往往会为短期内容易显效的项目而搁置基础性、长远性的项目建设。针对这一问题,建设院校在考核中短期目标的完成情况时,不能单看当前完成的情况,还要看它们与长期目标的切合度。在建设进程中,只有遵循“兼顾长远规划,逐步实现目标”的原则,才能使各阶段建设成果趋于合理和优化,才有利于示范性院校的整体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二、共性与特色的关系

示范性院校在建设过程中,既要追求共性,也要创出特色。尽管目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尚未有统一、明确的建设标准,但人们早已对示范性院校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学校无论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具体体现在办学条件优越、教育教学质量高、师资队伍水平高、毕业生就业率高、校园环境优美等方面。此外,国家对示范院校建设也提出了一些总体的要求,如“提高示范院校整体水平,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①。这些都可以看成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共性。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共性的积累可以使示范院校减少走弯路的风险,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取较大程度的提高,实现建设要素的综合优化。

特色是示范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于其他院校的地方。“人无我有的是特色,人有我优也是特色,人优之后我则要做大做强永远使之处于该领域的前沿也是特色。”②特色可以体现在示范院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上,也可以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特色的形成对于提高示范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示范院校的知名度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追求共性和创出特色在示范建设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理解共性与特色之间的关系呢?

追求共性建设是示范院校创出特色的前提与基础,而在共性建设的基础上再创特色,是示范院校建设进一步深入的成果。共性的建设有利于学院特色的形成,而特色的创建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共性建设的不足。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共性和特色的有机结合,应该注意:

1.不要让追求共性成为学院示范建设的负担,特色的彰显也是学院的成功所在。在示范高职院校中,一些院校由于地理或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基础相对薄弱,与发达地区的院校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向这些院校看齐,薄弱院校煞费苦心,全线出击,面面对比,结果耗散了人力和财力,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其实,它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基础,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如建设自己的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逐步在高职院校中树立自己的品牌。

2.过分注重特色也是不可取的。“创建办学特色”是示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特色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定时间的积淀,而如何保持并深化来之不易的特色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如果忽视共性,一味地去追求特色,打造学院品牌,可能会使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其实,学校追求共性本身也是利于特色形成的。追求共性有利于学院整体水平的提高,满足社会对学院教育服务质量的需求,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使学院在社会上打造出自己的教育品牌,特色也在无形中形成了。

三、重点建设项目与一般项目的关系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有重点和一般之分。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是指由中央财政资金重点资助的项目,是所有项目中的核心。一般项目则是重点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和一般项目是相互联系的,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指导,项目建设应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有的轻重不分,花费同样的工夫来建设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有的缺乏全局意识,本位主义严重,只顾建设重点项目;有的主次隔离,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自为政,互不联系;还有的主次颠倒,用一般项目来干扰重点项目建设。

要想在示范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的关系,必须运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有机结合。

1.对重点项目要精心规划,集中力量建设。重点项目既然是建设项目的核心,理应花大力气来建设。不仅要精心规划,明确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抓得紧、建得实、用实劲、出实效。

2.将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相统一,切勿孤立地抓重点。强调建设重点项目,不是说一般项目可建可不建,而是要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要通过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带动一般项目的更好开展。而一般项目建设要围绕重点项目,为重点项目的建成创造有利条件。

3.努力实现重点项目建设成效突出,一般项目也出成果。例如,在示范院校的专业建设项目当中,有重点专业建设和专业群建设,前者属于重点项目,后者属于一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将二者统筹规划,共同发展。一方面,重点专业要起到辐射专业群的作用。另一方面,专业群建设应主动依托重点专业的优势,借助重点专业强大的力量,使自身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四、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示范建设是一个相互借鉴、不断创新的过程。毕竟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如果能够多向他人借鉴,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借鉴,就是跟别人相对照,以便从中学习或吸取经验教训。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应讲求借鉴,它包括许多方面:第一,向其他示范建设高职院校学习。由于彼此都有着共同的任务,总会遇到一些相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其他学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借鉴,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妥当地处理问题。第二,向其他非示范建设院校学习。不能否认,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高职院校虽然至今未纳入示范建设行列,但它们在某些方面与示范建设院校实力相当,甚至优于部分示范建设院校。这些学校的优越之处也是示范建设院校借鉴之处。第三,还可向其他非高职类院校借鉴。例如进入“211工程”“985工程”的本科院校,它们也是国家专向拨款重点建设的院校,其建设经验也可以迁移到高职示范建设中。此外,还可以向国外的高职院校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日本的短期大学等。

由此可见,示范建设可以借鉴的内容确实不少,但是要想使借鉴起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出新的东西。高职教育在我国毕竟还是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办学的时间不长。示范建设本身也是一项新的工程,要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建成一批世界领先的高职院校,就需要示范性高职院校结合建设的实际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成果。而新成果的获得在于创新,在于智慧。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秉承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以创新的思维建设示范。建设过程中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第一,理念创新。示范院校需要不断学习、总结并创造出新的示范建设思想和理念,引导学院不断向前发展。第二,制度创新。理念见于制度才能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因此,理念的创新还得以制度的创新为前提。第三,方式方法创新。示范建设工程浩大、任务艰巨,需要运用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以顺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要处理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关键在于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借鉴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讲求创新发展、充实丰富。如果在借鉴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与他人不同的成果,从而后来居上,这才是成功的借鉴。例如,就如何进行项目资金管理这一问题,不少建设院校都在网站上公开了自己的管理办法。如果在这些管理办法中发现好的、可行性较强的办法可以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套用,而要在其基础上制定出新的、更符合自身需要的管理办法,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另一方面,示范建设中的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吸取和借鉴基础上的创新。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成果。例如,我们往往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或者地域的限制导致思想陈旧、视野狭窄。这时,可以到其他省市的高职院校,甚至到国外一些职业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从而更新观念、拓宽视野、获取灵感,结合示范建设的实际进行创新

性的改造,实现超越。

五、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在示范建设的进程中,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速度与效益两者是统一的,没有速度不行,没有效益也不行。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都设定了2~3年的建设期限,时间紧,任务重,关键在于走出一条既有高速度,又有好效益的建设路子。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主要从两个方面把握: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步伐能快就尽量快,早实施早受益,早建设早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增强每一个人的紧迫感,鼓励大家克服畏难情绪,防止松懈思想的滋生与蔓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例如一些示范建设院校会按阶段对各个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在特定阶段内提前完成任务的项目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加快建设速度。

2.在强调建设速度的时候,始终要把效益放在首位,讲求效益才是最终的目的。高效益的建设才是对学校发展有利的。判断效益的高低,不仅仅看短期的成果,还要看其在较长时间内能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当前,普遍存在着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例如,一些建设院校为了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较短时间内花巨资购置大批仪器设备。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在设备完善这一方面的建设速度是较快的。但是,如果这些仪器设备用不到四五年就出现故障,或者由于同期内购置数量过多,致使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对学院人才培养没有发挥太大功效,甚至由于设备过于先进,学校无人会用,致使新设备搁置等,这样的投资建设可以说是低效的。在一段时间内,购置的仪器设备不是越多越好,应该是“最需要的先购买,不需要的坚决不买”。说到底,示范建设切忌“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速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分析学校资金、技术、经验、实力等各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发展速度,从而确保效益的提高。[注释]

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5-6.②王栾生,靳俐.高校“特色化”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3):95.

第二篇: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申请

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申请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幸福**建设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办〔2014〕15号)精神,我们认为这是学院迎来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难得机会,打算申报此建设项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并请示如下。

一、我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情况

国家是从2006年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什么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呢?通俗地讲,就是高职院校中的“211”,即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建设100所具有示范作用的高职院校,我省**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此殊荣;2010年,国家又启动了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我省**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防职业技术学院位列其中。在国家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同时,我省从2008年开始启动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截至目前,**高等电力专科学校、**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航空专科学校、**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8所学校是省级示范,今年,我省再次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确实是我院没有想到的一次难得机会。1

二、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意义

抓住省教育厅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可能争取到相关项目的经费支持,因为我院是市属高职院校,不属于省管院校,上级即使有相关经费,也因渠道不畅,到不了我们头上,这次如果能够获得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争取经费支持就有了理由;二是争取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以提高学院在全省的软实力,解决招生难问题,因为在社会上,考生和家长比较认可示范校这块头衔;三是通过示范校建设,可以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办学定位将更加准确,专业设置将更为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将会得到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四是可以提升市委市政府在全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五是实现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在五年内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目标的迫切要求,这是学院这届班子向全院教职员工做出的庄严承诺。

三、我院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可行性

2009年以来,学院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克难攻坚,后发快进,率先突破发展,率先在陕南建成新校区,率先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评估,领导班子建设、办学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办学特色、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省教育厅的一致好评,为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的护理、临床医学、机电一体化、初等教育、建筑

2工程管理、学前教育、医学影像技术7个专业从2009年至今先后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具备了良好的建设基础;学院办学规模由2009年初的2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人,具备了建设的规模要求;实验实训条件达到了国家办学标准,“双师型”教师达到 %,前校后院、导师制、实习就业直通车等办学模式得到省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在教育厅举办的屡届大学生就业创业博览会上获得赞誉,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5%以上,符合建设的基本条件;另外,在陕南三市中,至今还没有一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我们有着努力争取的机会。应该说,我院确实具备申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条件。

当然,在全省独立设置的38所高职院校中,除过已经获此荣誉的14所以外,虽然难度很大,但作为敢于拼搏、不愿服输的**职业技术学院来讲,我们绝不会轻言放弃,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

四、需要得到市委市政府支持的事项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办〔2014〕15号)精神,“学校主管部门(地市政府),要在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政策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学校办出特色”之规定,需要市委承诺扩大办学自主权,即中层以下干部由 3

学院党委考察任命,机构在批准的指数内,由学院自主设置;需要市政府承诺按照生均9000元的标准拨付办学经费,积极化解学院建设债务。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学院一定会顾全大局,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恳请市委市政府给与大力支持。

特此请示,请批准。

**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6月114日

第三篇: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施方案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007推荐院校预审标准》等文件精神要求,学院决定2008年申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这次申报创建工作是学院“十一五”规划作出的“分二步走、力争实现两大目标”的重点工作,是巩固评建成果、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步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申报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申报创建工作对学院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认真做好申报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实现学院发展历史上的新跨越。

为进一步加大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工作力度,加快创建步伐,保证各项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和有序进行。学院要求各项目建设工作组按照本方案的安排,努力开展工作,及时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在2008年5月20之前,将各项目的建设方案材料上报汇总到工作组。

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一)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卓丽环

副组长:朱敏李海涛

顾问:朱仰东

成员:俞锦禄、仲肇森、费强、谢锦平、俞建新、顾剑新、潘其云

(二)创建工作小组:

组长:谢锦平

副组长:仲肇森、费强

成员:俞建新、顾剑新、潘其云、费国强、郁金观、黄建

(三)综合组

组长:仲肇森

副组长:费国强

成员:郑江平、范丽萍、张琰、景俊、谢伶俐、金纯等

(四)专业项目组(下设四个专业小组)

组长:谢锦平

副组长:俞建新

成员:顾剑新、郁金观、潘其云、黄建

1、《动物医学》专业小组

组长:顾剑新

成员:王彤光、陈谊、孙维平、王金福、曹彩琴、张雷

2、《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小组

组长:郁金观

成员:张江、刘影、张永霞、代书玲、蒋惠南、张雷

3、《都市园艺》专业小组

组长:潘其云

成员:唐祥宁、闵炜、陈建德、朱明德

4、《城市园林》专业小组

组长:黄建

成员:李宝昌、曹洪虎、刘承珊、翟建中、陈取英

(五)社会服务项目组

组长:费强

成员:周松良、秦梁、薛明、时代

三、专业建设项目创建工作安排

四、各项目组文稿格式要求(见附件1)

第四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粮食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粮食产业是保安全、保稳定、保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粮食安全可以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影响国家安全,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审视。粮食安全出问题极易引发社会动荡,并可能招致外部威胁和侵害。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隐忧。为准确把握“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笔者从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主要关系入手,找出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特点、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一、生产、流通和消费

粮食安全依托于生产环节及收购、储存、运输、加工、转化、批发、零售等流通环节构成的粮食产业。粮食生产对于粮食安全是骨髓造血,产量不足可导致“贫血”,质量不好可导致“白血病”。粮食生产具有丰歉交替的波动性,波幅和波长受土地和水资源、气候、种粮积极性等影响,应通过储备“蓄水池”进行调节和平衡。如认识不到这点,往往不能容忍波谷的阶段性减产而过度生产,或在连续丰收的波峰上急于压价减产卸“包袱”,这样,会在下个周期浪费更多社会资源来恢复产能。过度生产会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粮食质量问题,以至于谷贱伤农。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粮食安全的定义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从经济上和物质上获得保证健康生活所需的食物、满足膳食喜好。如供给足、成本低,消费者就容易有浪费的冲动。抛洒遗留、保管不善、餐桌厨房浪费等是显性浪费。超过健康生活所需而消费的粮食或食物是隐形浪费,由此带来营养过剩问题还会引发医疗资源方面的隐形浪费连锁反应。粮食消费量在底线消费和浪费性消费之间具有弹性。以我国2013年数据计算,全国人均每天节约1两成品粮,1年可节省350亿公斤原粮,相当于1亿亩地的粮食产量。如以2007年美国年人均耗粮1046公斤为上限,我国实现粮食自给还需提高2倍以上的粮食单产;而以同年印度人均耗粮178公斤为底线,我国现有粮食产量就可保障30亿人需求;二者之间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弹性达868公斤。可以通过粮食供给丰裕度、价格、消费习惯等调节粮食消费弹性,使粮食消费量增速低于人口增速,减轻粮食供需压力。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流通对于粮食安全是血液循环,流通不畅则可能导致“脑血栓”、“心脏病”。当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主要在于,一方面,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接近极限,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粮食继续增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粮食流通仓储设施不足,物流通道不畅,运输方式落后,应急供应网络不健全。因此,在生产潜力有限、流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流通环节尚有巨大潜力挖掘。要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底线,强化包括生产、流通、仓储、加工能力在内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做到生产和流通两条腿走路,避免“短腿跛脚”。要倡导按需生产、强化储备、高效流通、节约消费的永续发展理念,反对“掠夺式”生产、“漫灌式”流通的观念,减少从田间到餐桌等各环节的浪费。

二、总量、品种和区域

总量基本平衡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但仅有总量平衡,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也不能实现粮食安全。总量不足往往是偶发和短期的,区域性短缺却是普遍和长期的,区域粮食不安全可能被总量平衡所掩盖。当前世界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人均占有量达360公斤以上,生产、消费和库存相对稳定增长。但世界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气候、经济、政治等原因粮食获取能力不足,未能共享世界粮食生产成果,存在区域性粮食短缺问题,粮食并不安全。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粮,8.7亿人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非洲国家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足200公斤,因粮食危机导致政权不稳时有发生。

我国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区域分布和品种结构矛盾带来的粮食安全隐患日益突出,“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增大,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威胁。一是生产更趋集中。13个主产省粮食产量的占比上升到76%,北方7个省产量占主产区的比重上升到61%。二是单品种粮食生产更趋集中,主产省也存在结构性矛盾。小麦集中在黄淮海地区,籼稻集中在长江流域,粳稻集中在东北和江苏,玉米集中在东北和冀鲁豫。三是库存集中,长距离跨区域流通量大。目前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库存分别占全国的75%和9%,而消费量分别占62%和17%。全国省间粮食净调入量达1600多亿公斤。一旦产区发生自然灾害或粮食运输受阻,这种隐患将发展成阶段性粮食短缺,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难以预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注重总量平衡,更要注重区域和品种平衡。实现总量平衡的主要途径是粮食生产,调节总量平衡的主要手段是储备和进出口,实现区域性、结构性、阶段性供求平衡的主要方式是顺畅流通。

三、中央、地方和产销区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和地方共同的责任,中央承担首要责任。中央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但不一定由中央直接办理,可委托地方政府具体操作;地方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但中央应明确并落实其支出来源,避免责任不落实的情况。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粮食生产、流通、储存、保供稳价等方面支付较高成本,如果没有合理的产销区利益调节补偿机制,就会造成粮食安全重视程度从中央到省、市、县逐级减弱的后果,产粮大省成为了财政穷省。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共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必须实现事权与财权匹配,并建立相应考核机制和利益补偿调节机制。我国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机制是省长负责制,该机制虽已建立20年,但由于缺乏具体配套措施和考核办法,尚未真正全面落实。在当前市场环境和财政体制下,全国企业粮食库存75%以上掌握在政府手中,政策性粮食80%由中央直管,政策性粮食购销委托央企作为执行主体,地方政府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既无压力,又无动力。应当合理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是在实行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同时,把责任主体明确到各级政府,负责粮食生产流通全过程,划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制定实施科学的考核办法;二是统筹产区和销区的关系,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调节机制,根据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中央可以对主产省按照调出商品粮数量给予补贴,用于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

四、政府、市场和企业

要让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靠改革。粮食短期内难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或缩短生产周期大幅增产,又需防范人为炒作制造价格波动,因而产业本身单位经济利润有限。世界各国都针对这种特殊性强化政府调控,消除粮食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改革应以是否有利于粮食安全,是否有利于高效流通,是否适应粮食市场的特殊性为标准,防止片面、绝对地追求市场或政府的作用,既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增强保稳的定力,又要确保市场微观层面活而有序。我国粮食宏观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一是部门间粮食事务责权不一致,职能重叠交叉,运行机制不完善,弱化了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二是政企尚未真正分开,有的地方急于“甩包袱”把国企一卖了之,调控力不从心;有的担心市场失控,舍不得“菜园子”而不敢、不愿政企分开,导致国企小、散、弱;有的在“两难”中犹豫不决,导致企业承担行政职能的政企不分。三是粮食市场全面放开不彻底,如粮食信贷等并未随之放开,制约粮食流通。四是粮食信息发布系统性、及时性、权威性不够,影响了粮食市场正常发育。改革创新上有要求、下有呼声,上信下顺正当其时。要明确政府是粮食安全的保障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市场秩序的执法者,各类企业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和政府宏观调控载体。应考虑粮食安全保障的公益属性,整合粮食购销、储备管理、进出口、区域平衡、价格调控、质量监管等事权并匹配财权,确保粮食流通政策统一高效。

五、数量、质量和价格

不充足的数量和没有质量的数量同样不能保障粮食安全。在质和量的关系上,粮食高产不一定高品质;同样多的原粮不一定能加工出同样质量的成品粮;重金属或真菌毒素超标、农药残留、霉变的粮食也不能构成有效供给,不能单纯追求原粮高产形成的没有质量的数量。数量和质量状况体现在价格上。粮食价格存在剪刀差,剪刀差扩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必须由政府调控来缩小乃至消除。降低单位成本可治本但周期长见效慢,提高单位价格治标及时有效但有反复,需要“标本兼治”。普惠制红包式的粮食直补不能缩小剪刀差,大幅提高托市收购价格出现的国际与国内、产区与销区、收购与销售价格倒挂问题,本质也是剪刀差的具体化,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农民、经营者和消费者谁来承担剪刀差。此外,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人为炒作也会引发区域性粮食价格异常波动。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要做到数量足、质量好、价格稳。要完善托市收购、储备吞吐、定向销售等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机制模式;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粮食直补与商品量挂钩机制,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应适当拉开销区与产区、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粮食市场价格水平,以价格杠杆促进粮食通过市场有序流通。要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和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粮食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形成覆盖粮食产业链的全程质量监测监管和处置机制,并实现质量上的“按需生产”。

六、国际和国内

个别发达国家较早制定实施了世界粮食战略,主导世界粮食市场,并影响国际政治格局。他们通过跨国粮商的国际粮食贸易和粮食种子、农药等“硬实力”影响世界粮食市场,建立了体系健全、人才齐备、手段先进、经费充足的粮食情报体系,通过多种手段搜集和分析世界粮情,并择机发布,以“软实力”影响国际市场。需要进口粮食的大国如果缺乏世界粮食市场话语权,可能陷入进口时国际粮价暴涨,丰收时国际粮价暴跌的被动局面。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谷物产量占全球近1/4,消费量是国际谷物贸易量的2倍,这为我国参与国际粮食市场提供了足够的战略伸缩空间。近10年,我国粮食从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近700亿公斤,需要利用国际资源调节国内市场,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这种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强。但必须清醒看到,进口必须适度,过量则可能带来政治、外交、贸易风险。我国应制定并实施世界粮食战略。战略目标是增强我国在世界粮食市场的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粮食安全。战略步骤是从国际粮食贸易规则的遵守者入手,向参与者和制定者转变。战略手段是进出口调节、价格影响、信息引导,促进全球区域粮食供求平衡,增强信息发布对世界粮食市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保障措施是支持组建大型跨国粮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粮食贸易,建立国际粮食信息搜集分析发布的机构人员、技术手段及经费保障。

第五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问题与思考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问题与思考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朱方鸣陈华

(南京市六合区大厂葛关路 625号,210048)

摘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已进行了五个年头,通过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背景与现状介绍,详细分析了示范建设的立项建设目标界定不清、建设和验收的重点不够明确等问题,提出示范性建设的重点在“示范”、“示范性”应有充分的历史积淀、发展高职应该充分地发挥基层群众的智慧等思考和建议。关键词:国家 示范 高职院校 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8.5Thinking and Problems of National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nstruction

Zhu Fangming, Chen Hua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Nanjing 210048,Chio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as a five-year,by the introduction of construction,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that clearly defined objectives of the model building,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Unfocused,proposed construction of a model focused on the “model”,“model” should have adequate historical accumulation,masses intelligenc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Key words: nationalmodel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problems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从启动到今天已经五个年头,如今又开始了新一轮100所“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工作,认真总结和反思前100所示范院校建设的成败得失,必将有益于做好后100所骨干院校建设工作。

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背景与现状

2006年11月3日,教育部 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中计划“2006年,启动第一批30所左右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2007年启动第二批40所左右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2008年,启动第三批30所左右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完成首批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继续执行第二批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

1各地在短短一个月时间经过推荐申报、答辩评审,于2006年12月8日,教育部、财政部即下发了《关于确定2006“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06]32号),确定天津职业大学等28所高等职业院校为2006“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项目建设期为3年。之后,又分别于2007年8月20日下发文件确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2所院校为2007拟立项建设院校,2008年9月8日下发文件确定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30所高等职业院校为2008立项建设院校;2008年10月7日下发文件确定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院校为重点培育院校,至此100所立项建设院校和8所重点培育院校的遴选全部完成。

2009年9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28所立项建设院校验收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9〕44号),2009年11月2日,教育部 财政部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立项建设院校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高

[2009]13号),文件指出“教育部和财政部同意28所项目院校全部通过验收”,201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42所立项建设院校验收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0〕11号),2010年6月1日,教育部 财政部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立项建设院校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高[2010]6号),文件指出“教育部和财政部同意42所项目院校全部通过验收”,至此,2006、2007两批立项建设的70所院校全部通过验收。

2010年7月26日,教育部 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2010年9月17日,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发布《关于公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名单的通知》,拉开了新一轮示范建设的序幕。

二、示范院校建设过程及验收问题简析

从两批70所示范院校验收结果回看3年来示范建设的历程,不难发现从示范建设的开始到示范建设的过程,直至最后的验收结果之间都存在一定问题。

1、建设目标界定不清

本科院校“211”工程建设明确是“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验收是对投资的建设项目或学科进行验收,从“211”院校的“帽子”到结果的验收没有任何矛盾。而我们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从开始发文到项目验收,究竟是要建成一批“示范性院校”还是他们已经是示范院校,建设的是这些院校的“项目”就界定不清。教高[2006]14号文件应该是示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从文件中建设的意义和目标中“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看,应该是指通过一些项目的建设建成一批“示范性院校”,教高函[2006]32号文件也表明是“确定天津职业大学等28所高等职业院校为2006‘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然而从建设计划的具体步骤中“示范院校的入选条件”、“启动XX所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看,似乎这些院校已经是“示范院校”,建设的只是这些示范院校的项目。回顾整个建设的实际过程,以及《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任务书》和最后的验收看应该都是针对示范院校具体项目的建设。可见,建设的是“示范院校”还是示范院校的“项目”,从一开始建设目标就没有廓清,否则就是文字表述存在问题。

2、建设和验收的重点不够明确

无论是“院校”建设还是“项目”建设,在“国家”、“示范”、“建设”三个关键词的核心理应该落实到“示范”上。然而从示范院校的建设实践和最后的验收结果材料看大多注重了具体“物”的“项目建设”,而忽视了“示范”二字,似乎只要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自然就是“国家示范”了。在几年建设期间,教育部开展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立项建设院校建设进展调查,组织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从媒体报道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实现了4个翻番[1](和示范院校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翻番,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老师数及其任课数翻番,为企业的研发科技服务翻番,对口支援的地区数和院校数翻番)”看,其实只体现了“量”的增加,而“值”、“质”的效果究竟如何根本无法考量。再看示范建设验收的材料依据:

1、已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2、已批复的《项目建设任务书》,3、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公示版)(2007.9.1~2009.8.31),4、示范验收材料(含:

项目总结报告、项目院校建设情况进展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2009.9.1~2010.1.3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这之中同样很难看到“示范”的成份,示范建设的“示范性”只停留在舆论热炒上,具体体现在哪里无从寻找,比如对口支援了多少多少院校,受援院校究竟发生了哪些质的变化都应该有充分的证明。

建设目标不清晰,建设和验收重点不明确,必然导致重“物”的建设、重形式的验收,而轻示范效应。

三、对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思考

1、示范性建设的重点在“示范”。

既然是示范院校建设就必须突出其“示范”作用,尤其是“国家级示范”,一定是标准高、要求高、难度大,绝不是仅仅靠巨额费用就能堆砌起来的。记得当初示范建设的要求是做“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如今“教育部和财政部同意70所项目院校全部通过验收”,在短短3年,70所院校都美美地贴上了“国家级示范”的标签,其实,无论是从这些院校内部的实际情况还是从《项目建设任务书》和验收材料主体看,充其量只是做到了“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的示范,品牌特色专业也好,精品课程也好,教材建设也好,教学改革也好,只要有大量的投入,可能在哪个学校都不难做到。能在短短三年内就建成了70所“国家级示范”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除了用“中国特色”、“中国速度”解释外,其他无从解释。

2、“示范性”应有充分的历史积淀。

示范建设不同于某项评估,有具体的验收标准,不管你什么时候评,符合条件过关,不符合条件免过。示范性建设不只是一般项目的建设,应该是院校方方面面能体现示范的建设。硬件的示范其实只要有投入都容易实现,而软件的示范,特别是一些需多年传承、积累才可能达到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人才质量、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等却是很难在短时间建设成的,必须有充分的历史积淀。在百所示范建设院校中,那些建校仅仅几年、十几年的院校究竟能有多深的积淀?如何能做出示范?这么短的建设期建成的“示范”,其成果的“示范性”可想而知,必定只是一些显性的、表面的所谓“亮点”罢了。如果说这样就建成了“示范”,那些投入数亿、数十亿、已经建了那么多年的“985”、“211”早就应该贴上“世界一流”的标签了!人们不禁要问,发展高职教育需要这样的“自娱自乐”吗?

3、发展高职应该充分地发挥基层群众的智慧

在我国,只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或更高一级的领导提出某一观点,有些或许是根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句话,也会迅速放大为一项“指导思想”、“办学方针”和“具体政策”。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到“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改革,从精品课程、品牌特色专业等“质量工程”建设到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一路走来,想必都是长官意志的结果!一位本科院校调到高职院校当领导多年的院长说,从调入高职以来只听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几个词,至今还是这几个词,就没有见过新东西。一些基层院校院长们也发出过不同声音,这些专家究竟有几个是真正搞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又有几人有过实战经验推出过样板?据传在一些示范建设会上,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有些领导和专家对一些提出疑义的院校领导大声斥责:能不能做成是你的事!学校改革发展的动力不是源自学校教学、科研、教师、学生的自身要求,而是来自于各级行政领导、文件引导,政府成为主宰和控制大学的唯一权力中心,这就是我国的现状所在,更是形成现代大学制度、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所在。

我国高职教育应如何发展?组织评估、示范建设等如此浩大的全国性工程是靠几个年轻的政府官员加几个只有理论、没有多少实践的“知名专家”,引导我国高职教育千军万马的庞大队伍前进,还是紧紧依靠广大的基层群众,广泛听取基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高职?是轰轰烈烈组织那么多追求表面繁荣的“工程”,还是平平淡淡做一些实实在在能够提高质量的“小事”?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反思。少折腾,不折腾,这才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谢洋.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3年取得4个翻番[N].中国青年报,2009-11-3(9)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3]《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确定2006“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06]32号)

[4]《关于开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立项建设院校建设进展调查的通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OO七年六月十三日)

[5]《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28所立项建设院校验收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9]44号)

[6]教育部 财政部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立项建设院校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高[2009]13号)

[7]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立项建设院校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高[2010]6号)

作者简介:

朱方鸣(1957-),男,江苏泰州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副教授/高工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陈华(1960-),女,江苏泰州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教师副教授/高工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教育

南京市六合区大厂葛关路625号210048

025-57025298(办)57793690(传真)***(手机)e-mail:zfm@njcc.edu.cn

下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监控情况月度简报(推荐)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监控情况月度简报2007年12月一、工作概况1、2007年12月3~20日,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监控小组对数控技术重点专......

    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类型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类型研究摘要: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是其核心内涵之一,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特色建设方面各有千秋,在优化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引领全国高等职......

    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验收标语

    为迎接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验收,营造迎检氛围,现发布迎检宣传标语,请各部门结合实际悬挂。 一、热烈欢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专家组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二、以......

    申请“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

    研 究 报 告第一期 黄冈职院高教研究所2007年2月 4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 研究报告柴福洪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以前,教育部批准设立的......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doc(合集)

    龙源期刊网 http://.cn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作者:刁 瑜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9期[摘要]文章阐析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和理论基础,以南......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修改前后之比较分析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修改前后之比较分析(张成玉)浏览次数:687发布时间:2007-11-10摘要:与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相比,第二版方案建设目标更为具体实际,建设内容......

    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

    学院:医药商学院科目:管理沟通 学生:王剑平学号:1007509333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直......

    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

    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 ——献给新生及困惑的同学 可以说,宿舍关系是我们大学阶段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日常最基本的活动单位。住集体宿舍,与宿舍成员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