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安徽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和安徽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2010】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订安徽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依托现有资源,按需发展;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志愿者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志愿者队伍体系,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维护全省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机构
成立安徽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办公室,由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王琦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应成立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办
公室成员。建立联络员制度,建立花名册,确定联系方式,并及时报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办公室备案。
三、组建专业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体系
根据我省志愿服务实际,依托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红十字会、社区等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逐步搭建我省专职队伍和兼职队伍相结合的应急志愿者队伍体系。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可由相关牵头单位结合现有力量组建,也可依托相应企事业单位力量组建。我省应急志愿者队伍重点组建完成以下四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一)组建公安消防队应急专业队伍。积极寻求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配合,主要负责参与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抢险救援;参与地震、洪灾、风灾等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参与重大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参与建筑物倒塌的抢险救援;参与恐怖袭击和破坏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救援;参与有关单位和群众遇险求助时的救援救助。
(二)组建防汛抗旱应急专业队伍。积极寻求与水利、农委等部门配合。组织人武(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居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建成省级防汛抗旱志愿者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的街道(村委会),要组织本辖区居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基层防汛抗旱队伍。
(三)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专业队伍。积极寻求与建设、供水、交通、广电、环保、环卫、电力、热力、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共事业单位配合,发动本单位本企业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干部职工参与组建公用事业保障专业应急志愿者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
(四)组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积极寻求与卫生局的配合,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在现有医疗机构的基础上,组建卫生专业应急志愿者队伍,配备必要的如现场工作设备、现场检测检验装备、常用药品储备、现场生活及后勤保障装备、医疗救援设备等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处理,并进行相应的培训、演练活动。
四、健全完善基层应急志愿者队伍管理体制和保障制度
(一)完善应急志愿者队伍运行机制。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
(二)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加强知识培训。鼓励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应急志愿者组
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三)加大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力度。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工作经费,各有关部门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照政府补助、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四)完善基层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我省应急平台系统建设,着力解决应急志愿者队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落实应急志愿者医疗、工伤、抚恤、保险等政策措施。鼓励社团组织和个人参加基层应急志愿者队伍,完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制订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装备标准并配备必要装备。对在应急管理、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篇:关于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施意见111
关于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应急救援队伍是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加强和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在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以狠抓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核心为契机,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队伍建设不够系统和专业,管理不够规范科学,保障不够有力。为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等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二、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加强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区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建立 “一专多能”的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区公安消防大队组建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区公安消防大队主官分别担任大队长、政治教导员。区公安消防大队负责制订组建方案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后组建并负责日常管理。
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抢险救援工作。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
(二)整合资源,深入推进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健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区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公安、农业、水利、林业、气象、安全监管、卫生、电力、供水、工信、石油、通信、环境保护、煤炭等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职能,组建或指导所辖的企事业单位组建相应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由所属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报区人民政府批准组织实施并负责队伍的日常管理。
(一)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在当地气象部门的指导下,要组织村干部、中小学校负责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农村气象信息员以及有经验的相关人员组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协助气象部门做好气象监测信息、气象预警信息、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报告和传递工作,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参与本村镇、社区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制定、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做好救援现场抢险救灾工作,协助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二)加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水旱灾害常发地区和“两江一河”重点流域的乡(镇)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防汛抗旱队伍,负责水旱灾害引发的水利工程险情处置和抗旱工作,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三)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各级人民政府、村委会、国有林(农场)、森工企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风景区等,要组织本单位职工、社会相关人员建立森林消防队伍,负责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配备扑火装备和运载车辆,提高专业扑火装备水平和快速机动能力。
(四)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要组织本单位职工和社会有关人员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协助事发地人民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对灾情、险情进行应急调查,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等工作。
(五)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还应当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事故时要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六)加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交通运输、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织本区域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七)加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负责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防疫任务。
(八)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建立由兽医、卫生、公安、工商、质检、农业、林业等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等组成的动物防疫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队伍,承担动物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的疫情监测、控制、扑灭任务。
(九)加强反恐应急队伍建设。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反恐怖专门机构建设,构建各警种共同参与的反恐怖整体格局。要着眼实战,建立反恐怖防暴处突应急队伍,加强专业训练,提高装备水平和及时发现、主动进攻、先发制人、有效处置、消除危害的能力。
(十)加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以环保为主,公安、消防、交通运输等参加区环境污染监测机动队伍,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环境监测、事故评估和应急处置。
(十一)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供水、铁路、电力和通讯等企事业单位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应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
(十二)加强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建设。要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专家组在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时发挥专业优势,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参加现场处置工作,开展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及学术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应急救援理论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明确建设重点和各建设目标,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要特别注重明确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专业分工和相互协调配合关系,重点建设区、乡(镇)两级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针对本行政区域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点进行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其它非重点的属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处置职能,可以安排到区乡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中,由区乡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担负其应急救援任务,但要重视加强其相关专业应急救援能力培训并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以满足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完成专业性应急救援任务的基本需要。
各专业应急队伍应当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专业应急救援和处置及与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互动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四、完善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责任。乡镇、街道是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人民政府要对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规划,确定数量和规模。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支持政策的研究并加强指导,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督促检查,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工作。
(二)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应急队伍运行机制。各应急救援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集结到位,在同级人民政府或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区、乡(镇)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建立健全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与其他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统一指挥调度、资源共享、快速运送、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有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共青团和红十字会要积极发挥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应急志愿者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
(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保障能力建设。
1.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确保两类应急救援队伍在加强其物资、装备建设和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要根据需要,对组织建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给予适当支持。
2.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做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器材的配备和管理工作,保证装备器材完好率。
3.有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负责组织制订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和合理储备应急物资建设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紧急调用、征集、补偿机制。4.有关部门要为应急救援队伍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提供治安、医疗、通信和电力等保障,确保应急救援任务的顺利实施。
5.有关部门要本着“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基地建设,为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提供保障。
6.有关部门、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协调解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有关问题和困难。
7.应急救援队员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医疗、工伤、抚恤等待遇。
8.对在应急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履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相关职责,导致突发事件危害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当事人责任。
第三篇: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本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紧紧围绕这一课题,抓住教师发展这个根本,从管理的创新入手,在搞好校本培训的同时,积极进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主线,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狠抓学校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努力造就一支有名优教师引领、骨干教师支撑、青年教师紧跟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通过以校为本的培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任务。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通过以校为本的培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我们以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突破口,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全面提高教师驾驭素质教育的能力。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活动,集中组织教师对其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做到对内容的深入领会。同时与教师签订禁止“三乱”、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包保责任书,以“两考三评”为契机,通过师德考核细则,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严格的日常量化考核,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在教师中开展评选“师德标兵”活动,通过师德征文和经验交流会深化师德建设,在理论与实践历炼中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品位的教师队伍。
2、营造校本研修的良好氛围,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坚持校本研修的层次性和多元化,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搭建学习的平台,丰富教师的理论内涵,为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以学习为途径,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继续以深化“三新”为重点,结合新课程学习、结合实际案例学习、结合优质资源学习、结合教学中的随机问题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本学期我们将利用每周五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对新课程相关的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学习,让教师更深入地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积极贯彻教育局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组织教师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在学习形式上采用分层引领的方法(专家的引领、校本培训引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外出学习汇报引领),同时引领教师读书,丰厚底蕴。倡导教师建立个性化的资料库,采取指定读书与自主读书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给教师推荐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订阅《四川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等杂志阅读,学校从网上下载有价值的材料印发给教师阅读。同时要求教师进行自主读书,记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为检验学习效果,学校将组织教师基本素质测试和理论知识测试,以此促进教师基本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集中培训,从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不断提高骨干队伍的素质。同时每月组织一次教师对《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依法执教的能力。
(二)、大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在三个方面组织加强,大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提高骨干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优先扩大师范专、本科的进修规模,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对部分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实行脱产培训、进修,优化骨干教师队伍结构。
2、大力推进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建立健全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发动全体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提高扩展和更新、教育科学实践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等为主要内容,特别需要把培训全体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的地位。坚持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不断改进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3、、建立健全选拔培养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为重点,对这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培养,分别制订不同条件,层层选拔,依次提高。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通过选拔评比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也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起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
(三)、努力提高班主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全面直接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的教师。班主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为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德育处通过组织外出学习、每月集体培训和班主任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力争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熟练的业务知识,注重对班主任工作研究,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具有示范性,得到绝大多数师生、家长好评的班主任队伍。
2、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结对子活动.并通过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集体研讨等活动,促进班主任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鼓励班主任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搜集各种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班级管理方法,并灵活运用于班主任实际工作中。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校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教导处具体操作执行,负责日常事务及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制度保障:以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教学事件认定及处理方法等。
3、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款,在公用和人员经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队伍建设。
4、监督保障:根据规划,落实责任制,加强总结和考核评价。每学年召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加强监督。有关信息及时反馈沟通,研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接受上级部门的专项检查
第四篇: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为了进一步强化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政法队伍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法队伍在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政法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加强北镇市政法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的思想
素质和理论水平。
政法各部门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出发,建立和完善政法机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警队伍。各部门要做到有学习计划,有学习内容,有学习活动,有学习记录,有学习笔记。领导干部要带头学,起到表率作用。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学习,要与时俱进、开拓视野、认清形势、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
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政法队伍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政法各部门是实现社
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为了确保全市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政法各部门必须以法律为武器,以专业为优势,善打硬仗,扶正压邪,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叫的响,拉的出,打的赢,真正起到打击敌人、震慑犯罪、保护人民,为加快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公安部门要结合市情,突出重点,坚持打防结合,加大打击力度,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要位于锦州市前列。在关键时期,能够出色完成市委、市政府和政法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法院要依据法律职责,认真做好各种案件的处理工作,提高办案的速度和质量,认真解决涉法上访问题。坚持严审、快判,采取有利措施,解决执行难问题,维护法律尊严,真正起到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作用。检察院要严审快批,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执法,充分发挥执法检查监督作用。司法局要认真抓好法制宣传、民事调节、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调解队伍建设,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把好第一道防线。民政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促进全市的和谐稳定。政法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发展、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共同为实现北镇的社会稳定出力献策。
三、严格要求,严肃纪律,牢固树立政法干警的良好
形象。
政法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警风警纪的教育工作。广大干警
要廉洁执法、遵章守纪,坚持执法为民、廉政高效的原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要内增素质,外树形象。要深化干警的警风警纪教育,不准出现违规、违法、违纪现象。要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法律的思想,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各部门要认真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市政法委要成立警风警纪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汇同市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公、检、法、司、民部门的警风警纪情况进行抽查和验收,发现问题要批评教育,造成影响和后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严肃处理。通过上下齐抓共管,使政法队伍风气正、纪律严,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广大干警的自身形象得到进一步端正,使政法机关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正确处理好政法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公、检、法、司、民各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市政法
委的领导下,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形成共识,通力合作。在具体工作上要尽职尽责,在整体工作上要目标一致。要树立顾大局、识整体的思想,克服本位主义、部门利益的倾向,政法各部门之间要形成常沟通、常联系、常研究,共同为北镇的发展、稳定做贡献的新格局。
五、突出重点,围绕中心,建立健全工作汇报制度。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政法委的要求,政法各部门要明确
目标、理清思路、把握重点,认真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总结。为了总结经验,促进工作,市政法委每半月召开一次公、检、法、司、民各部门班子成员以上的领导工作会议,听取各部门主要领导对前段工作的情况汇报。在分析情况、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政法委主要领导对下段工作要进行安排和部署。每季度市政法委邀请市几大班子的主管领导,对政法各部门的工作开展一次检查活动,对检查的情况和结果要进行总结通报。政法各部门每月要向市委、市政府几大班子的主管领导汇报一次工作,通过汇报、了解情况、提出意见,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六、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强化政法工作,妥善处理有关事宜,对有关重大事项共同负责,政法各部门的一些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大活动和涉及全局性有关问题的处理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市政法委事先予以请示报告,经过研究决定后,方可实施。对
未经请示,造成影响,出现后果的要追究组织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七、严格考评,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政法各部门工作的考核制度。
为了总结经验、查找差距、促进工作,市委政法委要成立政法工作考核领导小组。邀请市几大班子和有关部门的主管领导参加考核活动。一是对公、检、法、司、民政法部门的领导班子工作进
行考核,确定考核内容,看班子的核心作用,看班子的团结和凝聚力,看班子的威信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果。对工作突出或不胜任的班子成员,要向有关领导、组织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对公、检、法、司、民各部门中层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重点考核政治思想素质、领导能力、业务水平,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对有问题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不称职的要提出调整意见。三是对政法各部门主要工作指标和市委、市政府交办重要工作的考核。对考核的情况要进行汇总,上报有关部门和主管领导,并在全市政法系统进行及时通报。政法各部门的干部提拔任用,领导晋级,政法委要参与测评考核,要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否则不准提拔和晋级,实行一票否决制。市政法委对政法各部门的工作年中有考核,年末有总评。对中层科、所、队、室的工作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对问题严重的要追究中层领导责任,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次诫免,两次“亮黄牌”,三次停止工作。
八、总结经验,争先创优,继续坚持完善政法工作的总结表彰制度。
为了促进工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查找差距,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各部门和广大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市政法委半年要召开一次由政法各部门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年中工作总结会议。认真总结前段工作情况,对下半年的工作任务要进行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年末市委、市政府要召开全市政法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要树立一批工作突出的部门和单位,表彰奖励一批贡献较大的优秀干警和先进个人。通过总结表彰活动,起到弘扬正气,相互促进,推动工作的作用。
总之,全市政法各部门要统一思想、精诚团结、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为建设一个平安、和谐、稳定、发展、繁荣的新北镇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各中小学:
为实现我区教育新的发展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 “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思路,特提出本实施意见。请各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围绕“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尽快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优、影响广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全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二、培养计划
用五年时间培养1—2名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左右省特级教师、10名左右省级骨干教师、2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80名市级骨干教师、200名区级骨干教师、400名区教坛能手、800名校级骨干教师,使我区有一批教师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家。其中区级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是:~—~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教坛能手100名;~—XX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级骨干教师50名。同时,积极选送我区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养,选送对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确定。
三、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各级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分别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目标要求分别按照《四川省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xxx区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和管理意见》(x教发【~】22号)中规定的骨干教师相应职责确定。
四、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xxx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局领导、有关科室、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教育专家组成,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评审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具体负责本方案的实施、检查和总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xx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xxx同志兼任。
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由校长负责,根据本校发展目标制订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以使有更多的教师进入各级骨干教师行列。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和名单应在学年初报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五、选拔与培养
(一)骨干教师的推荐条件与程序
1、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
第一,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第二,业绩突出。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终身学习理念,教学业绩突出,综合考核成绩优秀。
第三,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教师队伍中能起到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
2、骨干教师的选拔程序
第一,教师本人书面申请。
第二,任职学校按照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对照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对提出申请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在规定的名额内确定候选人进行公示,向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提交候选人名单。
第三,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推荐的骨干教师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评议,在充分征求学科教研员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差额推选的办法确定正式候选人进行相关培训。
第四,为激励教师钻研教学业务,优化课堂教学,区级以上课堂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即为区教坛能手正式候选人。
第五,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由区教育局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授予骨干教师称号并享受相应待遇。
(二)骨干教师的培养办法
为适应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拟按“整体着眼,分层培训,整体提高”的策略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1、校本研修
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各校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让位子、压担子、搭台子、结对子、发票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2、区级培训
区级培训主要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第一、业务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按照骨干教师的不同层次分批进行。集中培训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分散培训通过校本研修由学校自行组织。业务培训突出指导性和实效性,注重方法指导和经验共享。
第二、结对带徒,拜师学艺
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区教坛能手、区级骨干教师的拜师带徒工作,建立骨干教师拜师带徒工作档案。根据学科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由教师自行与更高层次的骨干教师结对。结对可以跨校选择,所在学校及各级骨干教师应予以积极支持、配合。
第三、学术交流
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每学期召开一次同层次培养对象的经验交流会,组织一次区级骨干教师教育论坛或课改沙x,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谈体会、摆问题、找差距、寻路子等形式或方法,不断提高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学术水平。
3、省市级和国家级培训
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是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载体。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级别的骨干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六、考核与管理
1、培养对象的确定。区教育局将已有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分别列为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全部列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区教坛能手全部列为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实行动态管理。由区教育局人事科和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共同负责,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和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建立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业绩档案。在规定的培训周期内,对经考核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实行淘汰制;对虽未列入培训对象,但又能脱颖而出的予以及时补充。
3、建立骨干教师定期考核制度。骨干教师必须履行规定的义务,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为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对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上级授权对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区级骨干教师实行考核制。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享受骨干教师的称号和待遇。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称号和待遇。骨干教师调离原校后,经考核合格可保留骨干教师称号但不再享受骨干教师经济待遇。
4、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联系制度。学科教研员是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力量,对骨干教师培养负有培养、管理和考核的职责。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在骨干教师培养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学科教研员与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骨干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搞好工作。
七、骨干教师的义务
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义务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1、区级骨干教师的义务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勤奋,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年综合考核处于本校考核前列。
(3)、积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种学习研讨活动,主动接受学科教研员的培训和管理,学科教学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每学年必须在校内独立开展一次以上的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和一节示范课,每年至少承担一节片区或区级以上示范课。
(4)、主持一个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课题计划可操作性较强,研究过程完整、课题研究成果材料充实,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或获得市级论文竞赛奖);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年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两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6)、发挥帮带指导作用,承担培养3 名校内外青年教师任务,主动参加各类支教、讲学活动,积极承担支援薄弱学校任务。
2、区教坛能手的义务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勤奋,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有新意,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学生、同行与社会的好评。
(3)、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学年面向区内外举行一至两次公开教学活动。
(4)、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发挥重要作用。
(5)、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或在区级以上论文竞赛中获奖)。
(6)、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年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一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八、骨干教师的待遇
1、建立“xxx区骨干教师专项资金”,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培养和专项资助。
2、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待遇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3、区级骨干教师的待遇:
(1)、各级评优、晋职、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优先推荐区级骨干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的学科带头人评选;
(3)、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原则上每两年安排一次外出考察学习,其考察学习经费在“骨干教师专项资金”中统一安排;
(4)、由区教育局每月发给100元骨干教师津贴,学校每月发给50—100元津贴并每年补助300元书本资料费。
4、区教坛能手的待遇:
(1)、各级评优、晋职、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优先推荐区教坛能手参加区级骨干教师评选;
(3)、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安排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4)、由学校每月发给40—80元津贴并每年补助200元书本资料费。
5、校级骨干教师待遇由各校自行确定,报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6、厂办子弟校和民办学校教师的骨干教师津贴和书报费补贴由所在学校自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