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市教育局:
近年来,我县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探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基本上形成了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环境育人、心理育人的德育工作育人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玉教发电【2012】19号《**市教育局关于对全市德育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县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全县中小学德育和**职中德育工作进行了调研分析,现把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德育和**职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步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分两部分简要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中小学德育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创新德育管理体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保障
建立领导体制,学校德育工作有了组织保证。县教育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各中小学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制度保证。教育局建立完善了德育工作管理规章,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适合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相关制度,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人才保证
教育局把德育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坚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部分。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以校为本,积极组织培训。实施了班主任竞聘机制,对班主任的政治和经济待遇给予了有效保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师德评价机制,通过举办德育论坛、基本功大赛,专家讲学,外出考察等方式对班主任、德育主任、校长进行了分层次培训,有效提升了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德育骨干教师。
(三)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全面实施三生教育
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思想健康、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去孙兰英烈士陵园、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孙兰英烈士殉难地祭奠革命先烈,到**县禁毒教育基地开展禁毒教育活动,开展“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了“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举行了“学雷锋做奉献,讲文明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学弟子归做文明人”主题教育,结合“五小工程”组织学生开展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养殖等劳动实践活动,配合2012年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进社区”的宣传活动,掀起清洁市容、“护绿运动”的高潮,这些实践活动,使中小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同时,丰富中小学生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小学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中小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活动和组织少先队员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评选各类先进分子;以遵纪守法作为重要条件,评选文明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切实抓好《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以下简称《规范》),保证德育行为规范落实。《守则》和《规范》的发布,是教育系统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县中小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通过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宣传《守则》和《规范》,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学校抓好对学生的教育。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抓好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开设法制课。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预防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作用,突出工作的针对性,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列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在日常行为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教育他们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和秩序,不在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电子游戏机室及其它不适宜青少年的场所出入和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家庭,落实家长教育和监管责任。注意教育多样性,寓教于乐。加强排查,特别关注两类“问题”学生:即经常违反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和心理异常、行为孤僻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落实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跟踪教育措施,防止学生违法犯罪。深入调研分析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个案,专题研究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和措施。
全面实施三生教育。用“处理四个关系,树立一个观点,抓好三个结合,落实四个到位”的思路将三生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处理四个关系”指:一是其他课程与“三生教育”课程的关系。整合课程资源,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二是在“三生教育”课程中集中教育和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教育的关系。三是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关系。四是实施“三生教育”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系。树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观点。“三个结合”(即与“三项教育”结合):生命教育与禁毒防艾教育结合,让学生自觉加入到拒绝毒品、远离艾滋的行动中;生存教育与安全教育结合,通过强化身体安全和心里安全,为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生活教育与环境教育结合,教会学生面对现实,认识环保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力所能及地改造环境,在自觉的实践中提高生活能力。“三个结合”由“四个到位”保障:组织结构到位,课程计划到位,培训基地到位,践行活动到位。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教书育人重要环节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把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文明行为习惯、良好心理素质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二是保证德育课程的开展。以德育课题研究为载体,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保证每周德育课程课时。三是积极改进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五)开展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和场所建设情况
充分发挥我县孙兰英烈士陵园、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小街),孙兰英烈士殉难地(六街),**县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引导功能和六街中学、小街小学农村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及我县禁毒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在中小学生中的教育作用,坚持面向中小学生、服务中小学生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其中。
(六)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德育督导评估,不断增加德育经费
教育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形成县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职员工的德育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对学校和领导、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加大德育的比重。以评估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引导学校德育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整改存在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创特色、上水平。各中小学校把德育经费的科目列入预算计划,并保证经费投入,用于德育队伍的培训、德育基地的建设、德育科研的开展、德育设施设备及场馆的建设与完善、德育实践活动和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等项目。
(七)加强中小学团队建设,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中学团组织建设,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布局,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做团的工作。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配合学校党组织办好高中生业余党校。加强对中学学生会工作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参与关工委工作,定期对少先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学校党组织积极支持少先队开展活动,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培训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少先队小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三是各中小学校根据实际创设文学社、广播站、小记者站等社团组织和篮球、足球、排球、象棋、舞蹈、跆拳道、书法、绘画、古筝、钢琴等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抓好主题教育,增强德育实效。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中小学生的入学、入队、入团、入党、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各校结合实际在德育工作的模式和德育内容的侧重上有所创新,有的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内容方面研究,并特色凸显,有的在道德体验、养成教育、主题教育、课题研究等教育模式方面探索,寻找适合本地或本校发展的完整做法。
(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通知精神。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发展性、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以团体心里辅导为重点得心理健康教育,将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及班团队等活动之中,逐步提升学生心里健康的水平,从心里素质上提防和消除各种病态心里和行为的出现,防止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心里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重点,班主任和德育课程教师为主体,逐步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和共同参与的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和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和水平。四是通过加强排查和心里测评,科学地分析和有效地发现有心里障碍者、心里危机者、行为偏差者和高危人群,使教育干预有重点目标,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
近年来投入资金250多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优化,打造历史化、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生活化的校园文化空间。现已建成省级“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学校2所,市级“养成教育示范校”5所,市级“家长学校示范校”5所,省、市级“绿色学校”16所,省级“园林单位”5个、市级“园林单位”7个,省、市级“文明学校”17所。涌现出一批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文化浓郁、特色明显的中小学校。
(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环境育人的德育效能
优雅的学校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是一种德育资源。目前,各中小学已经形成以环境教育作为德育环境建设的“点”;以校园环境、课堂环境、活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作为德育环境建设的“线”;以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与各种形式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构成德育环境建设的“面”;以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区环境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环境建设的“网”的德育环境育人体系,增强了德育环境育人的实效。一是构建校园环境建设。各中小学校不仅非常重视学校德育物质环境建设,而且积极营造人文环境氛围,把学校建成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文化品位、人文关怀、绿色环保的新型校园。通过确立校风、学风、校训、校纪,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等方式,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陶冶了学生情操,塑造了学生灵魂,真正把学校建成了家园、学园、乐园和花园。二是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各中小学校要主动联合各级妇联组织,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制定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开展家长会。努力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提供培训教育机会,通过专家指导、优秀家长介绍经验、家长互相支招、阅读家教书籍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班主任每个学期通过电话、短信、Q群、书信、家访等多种形式与每个学生家长联系2次以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教育孩子。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作用,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中小学家庭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联合当地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加强农村家庭和外来工家庭的家教指导工作,每学年有计划到这些家庭进行家访;特别是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加强离异和单亲、留守儿童家庭问题的研究,创新工作方法,根据特殊家庭的特点进行家校联系,根据特殊家庭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和管理。三是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二、主要问题
第二篇: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县教育局关于全县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研报告**市教育局:近年来,我县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探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基本上形成了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环境育人、心理育人的德育工作育人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玉教发电【2012】19号《**市教育局关于对全市德育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县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全县中小学德育和**职中德育工作进行了调研分析,现把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德育和**职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步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分两部分简要报告如下:第一部分中小学德育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创新德育管理体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保障建立领导体制,学校德育工作有了组织保证。县教育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各中小学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制度保证。教育局建立完善了德育工作管理规章,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适合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相关制度,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人才保证教育局把德育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坚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部分。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以校为本,积极组织培训。实施了班主任竞聘机制,对班主任的政治和经济待遇给予了有效保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师德评价机制,通过举办德育论坛、基本功大赛,专家讲学,外出考察等方式对班主任、德育主任、校长进行了分层次培训,有效提升了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德育骨干教师。
(三)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全面实施三生教育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思想健康、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去孙兰英烈士陵园、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孙兰英烈士殉难地祭奠革命先烈,到**县禁毒教育基地开展禁毒教育活动,开展“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了“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举行了“学雷锋做奉献,讲文明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学弟子归做文明人”主题教育,结合“五小工程”组织学生开展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养殖等劳动实践活动,配合2012年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进社区”的宣传活动,掀起清洁市容、“护绿运动”的高潮,这些实践活动,使中小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同时,丰富中小学生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小学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中小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活动和组织少先队员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评选各类先进分子;以遵纪守法作为重要条件,评选文明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切实抓好《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以下简称《规范》),保证德育行为规范落实。《守则》和《规范》的发布,是教育系统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县中小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通过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宣传《守则》和《规范》,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学校抓好对学生的教育。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抓好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开设法制课.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预防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作用,突出工作的针对性,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列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在日常行为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教育他们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和秩序,不在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电子游戏机室及其它不适宜青少年的场所出入和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家庭,落实家长教育和监管责任。注意教育多样性,寓教于乐。加强排查,特别关注两类“问题”学生:即经常违反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和心理异常、行为孤僻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落实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跟踪教育措施,防止学生违法犯罪。深入调研分析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个案,专题研究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和措施。全面实施三生教育。用“处理四个关系,树立一个观点,抓好三个结合,落实四个到位”的思路将三生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处理四个关系”指:一是其他课程与“三生教育”课程的关系。整合课程资源,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二是在“三生教育”课程中集中教育和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教育的关系。三是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关系。四是实施“三生教育”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系。树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观点。“三个结合”(即与“三项教育”结合):生命教育与禁毒防艾教育结合,让学生自觉加入到拒绝毒品、远离艾滋的行动中;生存教育与安全教育结合,通过强化身体安全和心里安全,为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生活教育与环境教育结合,教会学生面对现实,认识环保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力所能及地改造环境,在自觉的实践中提高生活能力。“三个结合”由“四个到位”保障:组织结构到位,课程计划到位,培训基地到位,践行活动到位。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教书育人重要环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把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文明行为习惯、良好心理素质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二是保证德育课程的开展。以德育课题研究为载体,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保证每周德育课程课时。三是积极改进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五)开展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和场所建设情况充分发挥我县孙兰英烈士陵园、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小街),孙兰英烈士殉难地(六街),**县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引导功能和六街中学、小街小学农村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及我县禁毒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在中小学生中的教育作用,坚持面向中小学生、服务中小学生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其中。
(六)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德育督导评估,不断增加德育经费教育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形成县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职员工的德育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对学校和领导、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加大德育的比重。以评估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引导学校德育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整改存在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创特色、上水平。各中小学校把德育经费的科目列入预算计划,并保证经费投入,用于德育队伍的培训、德育基地的建设、德育科研的开展、德育设施设备及场馆的建设与完善、德育实践活动和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等项目。
(七)加强中小学团队建设,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中学团组织建设,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布局,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做团的工作。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配合学校党组织办好高中生业余党校。加强对中学学生会工作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参与关工委工作,定期对少先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学校党组织积极支持少先队开展活动,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培训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少先队小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三是各中小学校根据实际创设文学社、广播站、小记者站等社团组织和篮球、足球、排球、象棋、舞蹈、跆拳道、书法、绘画、古筝、钢琴等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抓好主题教育,增强德育实效。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中小学生的入学、入队、入团、入党、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各校结合实际在德育工作的模式和德育内容的侧重上有所创新,有的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内容方面研究,并特色凸显,有的在道德体验、养成教育、主题教育、课题研究等教育模式方面探索,寻找适合本地或本校发展的完整做法。
(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通知精神。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发展性、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以团体心里辅导为重点得心理健康教育,将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及班团队等活动之中,逐步提升学生心里健康的水平,从心里素质上提防和消除各种病态心里和行为的出现,防止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心里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重点,班主任和德育课程教师为主体,逐步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和共同参与的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和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和水平。四是通过加强排查和心里测评,科学地分析和有效地发现有心里障碍者、心里危机者、行为偏差者和高危人群,使教育干预有重点目标,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近年来投入资金250多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优化,打造历史化、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生活化的校园文化空间。现已建成省级“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学校2所,市级“养成教育示范校”5所,市级“家长学校示范校”5所,省、市级“绿色学校”16所,省级“园林单位”5个、市级“园林单位”7个,省、市级“文明学校”17所。涌现出一批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文化浓郁、特色明显的中小学校。
(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环境育人的德育效能优雅的学校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是一种德育资源。目前,各中小学已经形成以环境教育作为德育环境建设的“点”;以校园环境、课堂环境、活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作为德育环境建设的“线”;以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与各种形式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构成德育环境建设的“面”;以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区环境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环境建设的“网”的德育环境育人体系,增强了德育环境育人的实效。一是构建校园环境建设。各中小学校不仅非常重视学校德育物质环境建设,而且积极营造人文环境氛围,把学校建成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文化品位、人文关怀、绿色环保的新型校园。通过确立校风、学风、校训、校纪,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等方式,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陶冶了学生情操,塑造了学生灵魂,真正把学校建成了家园、学园、乐园和花园。二是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各中小学校要主动联合各级妇联组织,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制定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开展家长会。努力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提供培训教育机会,通过专家指导、优秀家长介绍经验、家长互相支招、阅读家教书籍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班主任每个学期通过电话、短信、Q群、书信、家访等多种形式与每个学生家长联系2次以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教育孩子。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作用,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中小学家庭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联合当地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加强农村家庭和外来工家庭的家教指导工作,每学年有计划到这些家庭进行家访;特别是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加强离异和单亲、留守儿童家庭问题的研究,创新工作方法,根据特殊家庭的特点进行家校联系,根据特殊家庭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和管理。三是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二、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成绩显著,出现了一些新的局面。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部分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学校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有业绩,学校有光彩,这是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中高考成绩成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思想品德是隐性的,短时间也显示不出来,因而,不愿把精力和时间更多的花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2.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一是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不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对学生评价缺乏综合性引导。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很多形式上的德育活动因脱离学生实际成了无效劳动,小学、初中、高中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衔接。三是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以“不出事”为最高标准,部分学校很少给学生创设亲身感悟与实际体验的机会,只有课堂、学校的空间,导致学生很难有震撼心灵和刻骨铭心的教育实践,使原本实践性很强的德育成了简单的概念灌输和纯粹的道德说教。3.德育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一是德育课教师队伍基本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二是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压力与政治待遇及经济待遇不相适应。三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信念在教师队伍中缺乏,学校对师德的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4.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这次调研显示,目前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缺乏自理自立、自我保护意识;二是部分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障碍,耐挫折能力差,青春期心理问题严重;三是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务实化、功利化倾向,爱攀比,贪图享乐,不能吃苦现象严重;四是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迷恋网吧现象突出。5.家庭与社会的不利因素削弱了德育工作。一是家长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少家长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上,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正确教育方法,不良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出污泥而不染是非常困难的。随着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的增多,这些特殊背景的学生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二是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差,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分辨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社会对网吧管理不到位,网上的血腥暴力游戏、黄色信息等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措施
(一)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县教育局单独设立德育工作机构,并配足配强人员,加强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各级教学研究机构配备德育研究员,组织开展德育方面的课题、教学研究工作。
(二)完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推进班主任培训工作,把班主任培训当作常规工作来抓,形成制度。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工作技能和敬业乐业、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班主任的建设推动德育工作上水平。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课例比赛、工作论坛等活动,提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开展思想教育等工作的能力。每个教学班至少配备一名副班主任,加强德育力量,培养班主任后备力量。
(三)落实德育队伍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校长、分管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责任,从上到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是校长或分管工作副校长开展好每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定期开展校长接待日活动;二是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每周至少了解一个班的德育工作情况,至少找1个“学困生”进行个别谈话;三是班主任要密切了解全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状况,每天至少找1个“学困生”进行个别谈心或通过电话、短信、Q群等形式家访1个家庭,每学期至少与全班每个学生谈话3次以上,并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日志;科任老师要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激励工作。校长、分管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平时要有意识通过科任老师、学生干部或主动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工作中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逐级上报。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而致使应该发现而没能及时发现,发现后未及时上报或报告后未及时处理的突出问题,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将专任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与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挂钩。一是教师晋升职称必须要按相关文件规定符合班主任工作年限要求,对班主任工作年限不足者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对申报晋升上一级职称者,在任现职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优先上报。三是高级教师的职务续聘,必须在一个聘任期有1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年限,否则不予续聘。四是对担任班主任工作不足三年或是任班主任三年但工作不负责任的,不能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
(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经济待遇,保持德育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激励机制,通过完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以及德育科研成果的评选奖励机制,提高广大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广大教师献身德育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和实效。加大德育队伍接受培训教育机会,尤其是要加强德育领导干部和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的培训,积极为他们创造必要的进修学习和社会考察的条件,提升全员育人的工作水平。要为班主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他们经常地、细致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在绩效工资中适当提高班主任的待遇,争取在全县形成一种在校老师都乐意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有光荣感和优越感的良好氛围。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关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切实肩负起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使命,并以此次德育专项督导检查为契机,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把全县德育工作提高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二部分中职德育(**县职业高级中学德育)一.成绩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较好成绩。学校被命名为“云南省绿色学校”,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命名为“基层党建示范点”,荣获全国“十一?五”职教院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9月,被命名为“云南省文明学校”,被授予“2006-2010年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二、学生情况及存在问题1.家庭背景及问题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孤儿身体残疾留守学生家庭家庭教育问题家庭家庭年收入10000元以上89.7%18.7%8.1%1.4%2.2%38.4%54.8%57%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不能忽视,否则,学校教育就会收效甚微。**职中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占89.7%。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长外出经商、务工家庭造成子女教育或多或少的缺失,38.4%的“留守学生”因老人们教育多有不当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家长或失业,或外出,为了生计,家长无遐顾及孩子学习。不少家长缺少教育方法,不能起模范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一些学生,既不在父母身边,身边也无人照料,家庭教育成为空白。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障碍,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问题学生”,这是学校德育中的难点。2.学习现状及问题自愿读职中厌学学习目的明确适应职中教育喜欢上政治课喜欢上专业理论课喜欢上实训课对学习成绩无所谓27.6%38.5%57.4%35.8%31.7%29.8%71.7%64.5%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中考”是他们难以启齿的话题,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与要求,迫于无法上其他普高或家长的压力而来到中职学校。在调查中有72.4%的学生不是出于自愿来到职业中学的,有的学生为了一张中专文凭,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在学校三年,不至于过早进入社会。很多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在外在压力下被动学习,需要老师督促,学习效果不显著。许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中存在盲目的、没有针对性的倾向(占57.4%),在学习中时常感到迷茫,甚至厌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状况不佳。一部分学生虽然整天人在学校,却得过且过,无所事事。3.学生思德状况及问题(1)理想信念:很多学生对前途悲观,缺乏自信,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调查中有59%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毕业后将从事什么工作,有39%的学生在学校经常感到孤独。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认识错误,希望过高,不切实际,职业设计不当,不懂得任何成功都是从最基层干起,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在聊天座谈中,有不少学生说,毕业后想做演员、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理想的错位势必影响中职学生的日后发展。(2)道德品质:总体来看,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待提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3%的学生有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39%的学生平时不能遵守社会规范,33%的学生不能自觉爱护公物,32%的学生否认“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有36.8%的学生缺乏吃苦精神,责任感不强,诚信不够,自制力差,做事不能善始善终。(3)法纪意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在价值判断上有问题,例如,有32%的学生认为挑战法纪是勇敢的表现,17%的学生认为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20%的学生为了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敢以身试法,24%的人认为损坏公物不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些学生的数量、行为、认识虽然不是主流,但能折射出学生法纪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职生是善于模仿的,如果不能对这些思想与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其危害将进一步扩大。(4)心理状况: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加之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意志薄弱、自信心不强(74%人对未来没有信心)、自控能力差、价值判断错位、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进取精神、做事犹豫不决、过分悲观与盲目乐观,行为怪诞,语言不文明,往往有与一个高中生不相符合的语言、行为,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若得不到有效的矫正,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会使整个学校教育事倍功半。三.教育对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德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反映出来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吃惊,也就不得不叫我们深思。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式,增强实效性,就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拓宽渠道、注重过程,改革德育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1.转变观念,摆正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观念的更新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为此要狠抓理论学习,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思想、观点、理论。首先是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其次要彻底改变认为“抓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是班主任的事”,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先成人再成材”的思想,做到德育工作“全员化”齐抓共管,保证每一项德育工作都能落实。第三要加大对教师德育工作能力的培养。2.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德育工作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开展“每周德育报告”活动,由班主任将一周来班级或个别学生思想与行为以书面形式向德育处报告,有学生基本信息,有违纪记述,有现象分析,便于德育处及时掌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在德育工作中,要求德育工作的方法要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自己能转化自己的错误思想,自己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教育自己和别人。在实施自我教育时,首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实践自我教育。如在班干部任用时,可采用自由组合方式确定班干部,或采用轮流当班干,或采用聘任班干部,或班主任助理制度。其次设是设置情景、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去体验“自我教育”的喜悦。3.实施七项育人工程(1)实施安全育人工程安全不保,何谈教育?为了确保安全,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制定《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实施安全育人工程,利用校会和升降旗仪式等集会活动,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同时,不断加大安全督促检查力度,在每个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还要在防假、节日、节庆等时期,重点组织安全检查。在检查活动中做到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一律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逐一落实到分管领导及其成员中,严格要求,限期整改。(2)实施教书育人工程一是政治课教师挖掘政治课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现代道德观念、法制意识。二是就业指导与训练科任教师挖掘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家庭,了解自己,正确的定位自己”,争取成功就业。三是文化课教师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利用各种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武装学生头脑,陶冶学生情操。四是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育人因素,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应用科学的科学精神。(3)实施活动育人工程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集体感、荣誉感,树立竞争意识,二是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各种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学生免疫力,扩大知识量。三是举办法制教育周,使学生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行为得到规范。四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五是加强教学管理,对全校的学风和个别班级进行整顿。六是加强“三操”管理。体现了青少年学生应有的朝气和精神风貌。七是开展军训巩固训练,巩固军训成果,强化纪律意识,转变作风,规范日常行为。八是加强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九是实施“校园服务令”。(4)实施管理育人工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施管理与人工程,管理育人。实施“四制”管理,严格劳动纪律,坚持佩戴上岗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表率。设置门卫、学生宿舍管理3个岗位,6个专职人员。在这三个岗位上,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值周领导、值周教师每天巡察、检查上课情况、早、晚自习、“三操”情况及学生证佩戴情况,并详细记录。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违纪学生及时帮助、教育。班主任、科任教师负责班务管理和课堂管理,严格考勤,使学生安于校园、安于课堂,以学为主,完成学习任务。德育处和团委组织、协调各种管理活动和育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和育人环境。(5)实施服务育人工程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必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学生观,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育人。总务处、医务室、食堂负责全校的“吃喝拉撒”,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都要到位。小到一盏路灯,大到生活用俱的添置,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保障正常运转,努力改善主活条件。全校教职工,尤其是后勤人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分忧解难。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后勤工作有了较大改进。学生宿舍全部装上电话,方便家长、学生联系。水、电、路都得到改造、修建,美化、亮化了校园。(6)实施环境育人工程注重校园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环境育人。2008年,投资700万元扩建工程项目中的教学综合楼、新校区场地、道路、新大门投入使用,经过绿化、美化,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楼”、老教学楼的改造工程,拆除了红砖房,新建了汽修专业实训操作室、化学分析实验室、电氧焊实训实作室,装备了网络机房,添置了部分课桌椅、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路灯,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为培养合格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办学实力。(7)实施帮教育人工程开展以下“一帮一”帮教活动:①中高职教师与新调入或新分入教师结对;②全体科任教师与后进学生结对;③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与部分教师结对;④党支部委员与预备党员结对。尤其是导师制的实施,对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得到了加强。面向新世纪的德育创新,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树立以认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注意拓宽德育的渠道,构**育网络,形成德育的新格局,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第三篇: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校园。根据东宝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安排,我们深入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利用近二周时间对子陵镇附近的几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就当前学校德育现状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采用问卷试抽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分别对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其中,年龄段为7-16岁。通过抽样调查,经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了一些统计结果。
一、农村“留守孩子”现状调查
父母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在我们农村学校产生了一大批被称作“留守孩子”的学生。农村学校留守孩子的比例较高,有的中小学达40%~50%。生活费用每月由父母直接打入孩子持有的银行卡中,月均300—500元。80%左右的孩子只能每年春节和父母相处一周或10天。孩子经济自主开支,较为封闭自私、不易与他人交流,亲情较为淡薄,缺少感恩意识。亲情缺失所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农村学校留守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80﹪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10﹪达到冷漠程度。嘴上常挂着的一句话是:“关我什么事?!”或“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留守孩子群中,由于常年脱离父母的监管,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偏颇得不到及时矫正,于是一部份留守孩子滋生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一些正常的行为举止发生了扭曲,诸如酗酒、抽烟、早恋、泡网吧等。
二、农村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现象现状调查
农村学校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的学生为数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自卑(大约有10﹪学生有自卑感)。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总感觉自己不如他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即使是稍加
努力就可完成的任务也会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②孤僻(大约有2﹪学生有孤僻症)。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③怯懦(大约有8﹪学生比较怯懦)。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进取心差,意志薄弱,遇事好退缩,害怕挫折和失败。④神经质倾向(大约有4.5﹪学生比较神经质)。主要表现为易紧张、好激动、敏感多疑、容易沮丧。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家庭经济稍好的家庭大都把孩子送往城区学校就读,这种情况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占到本地当年招生总数的20%--45%。可见诺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留在本地就读的学生由此易产生自卑感和颓废感。
三、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
1.主观上认同和维护社会公德,但主动性不够,并且在基本公德素养上存在着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淡薄的倾向。《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当前社会提倡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有70%的学生表示能够遵守,3 0%的学生表示基本能做到,说明广大中小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关于“在公交车上是否给老弱病残乘客让座”及“是否愿意帮助贫困学生”方面,86.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座,但在实际中做的较少。“随手不丢垃圾,有75%的学生表示能够做到,25%的学生表示基本不能做到。但是实际行为与道德观念还是略有偏差。调查显示80%的中小学生愿意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另外,中小学生的家庭参与意识较强,有60%的孩子对家庭中的事能主动参与并发表意见,有45%的孩子希望与父母的关系是平等的,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与父母沟通。然而,有15%的中小学生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但家长不让做,只让孩子回家后做作业。有23%的中小学生想参与家庭中的事并发表意见,但父母反对。这说明许多父母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较大,习惯用专制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孩子与自己“平起平坐”,或者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这样便影响了中小学生家庭美德的行为实践,长此以往,必将削弱中小学生家庭美德的养成。
2.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生态度的务实性、理性,但有时自我意识膨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生理想。在回答“你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什么”时,45%的青少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有35%的青少年是为了“谋生的需要”,或是“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在问到“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时,34%的青少年选择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10%的青少年选择“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而选择“机遇”、“人际关系”、“有个好父母”的分别占8%、6%、2%。但问到“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时,15.7%的青少年回答要当明星,l0%的青少年回答要当官。在回答“当国家或集体需要你做出贡献或牺牲时,你采取何种态度”时,“勇于牺牲,敢于奉献”的占16.7%,“在不损害个人的前提下奉献”的占32.4%;在回答“你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吗”时,90%的青少年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由于青少年道德规范不够健全,对道德行为的监督还不够严格。在“看到别人作弊,你的想法是什么”的选择中有近60%的学生做出了“自己不作弊要吃亏”的回答,有7%的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有机会也会作弊”;“高考要求学生签诚信承诺,你认为有用吗”,选择“作用不大”和“无济于事”的占50%。
3.接受公平竞争。注意团结合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青少年更加体会到团队精神对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85%的青少年愿意接受公平竞争,不赞成“竞争可以不择手段”;有98.6%的青少年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的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表示“赞成,很有道理,应该提倡和发扬”;但也有1.4%的同学认为道理不错,但不切实际,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说明还有部分农村青少年比较自闭,对团队的活动没有信心,不甚积极。
4.社会评价和交往方面表现出农村青少年质朴的人际交往观。对自己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农村青少年态度是坦然的。如“你对自己是一个农村学生自卑吗”,有98.4%的学生选择了否定答案;“你对自己农村生活状况满意吗”,有76%的同学回答“满意”。对自己的诚信度回答,有近85%的学生回答“非常好”或“比较好”,只有15%对自己的评价较差。“同学向你请教时,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中选择“详细讲解”的占60%,“简单说明”的占40%。
四、课题调研组对德育调查现状建议和看法
1、加强学校德育专干队伍业务技能的提高培训。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制定详细计划,分期分批举办德育专干培训班。
2、大兴学校德育研讨之风,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子,精心设计德育精品工程。建议制定常规化的学校德育研讨制度、全区研讨制度。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开放校园德育精品工程。
3、整顿和建设好学生心理咨询室,配足配齐心理咨询专任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要提早介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学校多开展一些德育活动,将德育时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教育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的。
5、利用各种法定节日和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
6、更多的关爱留守孩子,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列入团队常规工作。
第四篇:关于全市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应采取的有效措施,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沈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十一五”计划》,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调研方法
通过听取汇报、深入课堂、实地查看、查阅资料、交流访谈、民主测评等方式方法于2007年下半年及今年4月份,对全市16个区县教育局(含开发区)、30所小学(含综合改革学校5所)、26所初中(含综合改革学校5所)、13所高中、27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市直属学校(东北育才学校、沈阳市第二中学、沈阳市外国语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内容
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领导机构、规章制度、物质保障);二是德育的队伍建设(德育培训、德育科研);三是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实践情况(德育课程建设、德育活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三结合教育、校园文化);四是德育效果(师生道德素养、德育特色);五是德育突出成果。
四、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不仅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有了全面了解,而且一批既重视德育管理又注重特色创新的学校典型脱颖而出,为确定今后全市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提供了有利依据,为实现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研究探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取得一定成效。各区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基本上形成了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媒体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环境育人、心理育人、特色育人的德育工作育人体系。
(一)创新德育管理体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保障。
各区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校积极探索管理育人模式,形成了以建立德育工作领导体制为重点,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健全德育管理规章制度为关键,以加大德育经费投入为保障的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体制。
1、建立三级领导体制,学校德育工作有了组织保证。
各区县(市)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亲自挂帅的一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各区县的德育管理工作;教育局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局长或书记任副组长的二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德育科,教师学校设立德育研究部门或德育研究人员,全面负责各区县(市)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和德育教科研工作;各中小学成立了以校长、党委(支部)书记任组长的三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制度保证。各区县(市)教育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制定的《德
育工作十项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德育工作管理规章,以确保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如铁西区、大东区、苏家屯区、东陵区、新民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适合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关制度。如《德育工作例会制度》、《德育月报表制度》、《德育队伍培训制度》、《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等。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人才保证。各区县(市)教育局把德育队伍建设作为战略课题进行
深入研究,坚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部分。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以校为本,积极参加市区两级培训。如沈阳二中实施了班主任竞聘机制,对班主任的政治和经济待遇给予了有效保证。沈河区、和平区、皇姑区、于洪区、辽中县、康平县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师德评价机制,通过举办德育论坛、基本功大赛,专家讲学,外出考察等方式对班主任、德育主任、校长进行了分层次培训,有效提升了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德育骨干教师。
4、德育经费不断增加,学校德育工作有了物质保证。沈河区、大东区、和平区分别投入1500万、1430万元、100多万元建立了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为全区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德育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辽中县、法库县分别投入近百万资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各中小学校也能够做到德育经费单列,通过购买德育书刊杂志、外出考察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大德育经费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校德育工作需要。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教书育人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各区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充分挖掘德育课、学科课程、校本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利用学科课程的教育价值,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1、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目前,各中小学校德育课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各中小学校能够做到开齐开足德育课,制定德育课程计划,规范德育课程教案,积极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总结出一批德育课程改革成果。如大东区制定了《思想品德课讲学稿阶段性指导建议》,建立学科教学公共信箱,为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提供交流平台。苏家屯区、法库县、康平县在全区(县)开展优秀德育课、优秀德育课课件评比活动。极大推动了德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2、注重挖掘学科渗透的德育因素。
近年来,学科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局面有所改观。通过挖掘德育渗透点,完善德育考核制度,拓宽德育教学渠道,强化教学德育目标等方式,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如大东区在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学实践活动中,以小学语文和初中历史学科为重点,编制了《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目标》、《初中语文学科德育目标》和《初中历史学科德育目标》,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沈阳二中编写的《学科德育纲要》,真正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教书育人。东陵区组织全区32所学校2000多名一线教师通过听课、座谈、交流、研讨等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制定落实学科德育渗透方案,积极探索学科德育“润物细无声”之路。
3、积极开发德育区本、校本课程。
目前,各区县(市)教育局德育教科研意识逐渐增强,积极开发德育区本、校本课程。皇姑区、东陵区、沈北新区、法库县、康平县已设立了德育研究部门,其他部分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也安排了专人负责德育科研工作,中小学校大都成立了德育科研领导小组,并至少拥有一个区级以上德育课题,在德育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如东陵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东北育才学校:《面向21世纪中学德育系统工程研究》课题相继荣获十五期间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和平区:完成了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构建区域性、全方位、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被评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区,数名教师被命名为全国德育科研名师。
与此同时,积极开发地方德育课程,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权,挖掘地方德育资源,打造区域德育特色品牌。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德育研究,认真编写“鲜、活、实”德育校本课程,构建了多元互动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果。
如新民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永远的丰碑》
和平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童谣手册》
铁西区:老工业基地振兴《老工业基地 创辉煌业绩》
皇姑区:国学教育《国学经典选粹》
东北育才学校:《世界遗产与年轻人》《中国陶艺史》
东北中山中学:《知与行》
大东区振东中学:《良品美德》《雅行教育华彩认识》 沈河区满族中学:《满族知识》《满族日常用语》
沈河区北一经小学:《传统美德和我》
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厚德美行》
东陵区第七十三中学:《论语一则》
法库县实验小学:《我爱法库》
康平高中:《康平乡土地理》等
(三)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增强媒体育人的有效作用。
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随着全市性学校“绿色网吧”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硬件更新、培训提高、科研引领”三方并举、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为我市中小学校网络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平区134中学、铁西区腾飞小学、沈阳市外国语学校、沈河区文化路小学、皇姑区昆山二校通过创建校园绿色网吧,举办网络德育活动、网上家长学校,开设读书俱乐部、网上心理咨询室等方式,不断增强媒体育人的有效作用。各中小学校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传播方式,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辽中县潘家堡学校、新民市大喇嘛学校、大民屯学校、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184中学、于洪区北李官小学通过建立校园德育网页,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购买德育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和书刊,颂新童谣、写新童谣等方式,积极开展“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活动。浑南第一小学通过拍摄生命教育片,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
(四)搭建心理交流平台,拓展心理育人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各区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办心理咨询热线,开展心理课教师培训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宽容、宽松、宽舒的心理环境。如和平区团结路小学通过开展心理游戏和训练、设立知心姐姐信箱等方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皇姑区43中学通过开办心理诊察室——心理咨询室——心静释放室等方式启动心育工程。沈河区北一经小学、皇姑区24中学通过创办心理咨询网站,成立学生心理教育协会,开设心灵氧吧等方式,为学生搭建心理交流平台。
(五)坚持“三贴近”原则,注重德育特色育人效果。
各区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校牢固树立“三贴近”原则,高度重视德育特色育人工作,积极拓展新形势下特色育人的有效途径,着力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取得显著成绩。如大东区开展的雅行教育,皇姑区开展的国学教育,铁西区开展的工业教育,和平区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沈河区开展的网络教育,都已取得显著成效。各中小学校也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2007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全市共有33所学校入选。
(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环境育人的德育效能。
优雅的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是一种德育资源。目前,各中小学已经形成以环境教育作为德育环境建设的“点”;以校园环境、课堂环境、活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作为德育环境建设的“线”;以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与各种形式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构成德育环境建设的“面”;以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区环境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环境建设的“网”的德育环境育人体系,增强了德育环境育人的实效,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是校园环境建设。
各区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校不仅非常重视学校德育物质环境建设,而且积极营造人文环境氛围,把学校建成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文化品位、人文关怀、绿色环保的新型校园。通过确立校风、学风、校训、校纪,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等方式,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陶冶了学生情操,塑造了学生灵魂,真正把学校建成了家园、学园、乐园和花园。这方面的典型学校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是家长学校建设。
据统计,目前我市已成立各级各类家长学校1932所;成立了由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以及“教子有方”好家长组成的“沈阳市家庭教育讲师团” 266个;80%以上的家长得到培训。其中,皇姑区43中学开办了网上家长学校,开通了关爱一线通方式。东北育才学校每周举办“亲师有约”系列讲座,免费向全市中小学家长开放,解决了家长在教育子女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平区99中学、沈河区北一经小学举办了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周,构建了“基础理论——专题辅导---家教实践”三元课程结构,积极开展了亲子读书,家庭叙事研究,书香进家庭,艺术进家庭活动,为打造家庭学习文化,提升家长的人文素质探索出一条新路。
三是德育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开辟德育教育基地,是加强学生道德实践教育的有效载体。几年来,通过教育系统的努力,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全市共建立了市级德育基地65个,区级德育基地400多个。其中多数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或优惠开放。各区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校还积极寻找社会育人的切入点,将学校教育目标与社会教育一一对应,用共建的方式,建立了校级革命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等社会实践基地。如和平区38中学与“雷锋班”结对子,定期到“雷锋班”学习,让雷锋精神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动力。和平区望湖路小学把东北大学的张学良纪念馆、机器人仿真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走出小学校、走进大学园、实践大学习”系列主题活动。皇姑区虹桥中学组织学生到军训基地进行军事训练。法库县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参观陶瓷厂,到消防中队学习消防知识,观看救火模拟演习,体验消防官兵临危不拒,不怕牺牲精神。苏家屯区盛才学校建立农业实验基地,让学生学习果树栽培技术,了解家乡巨变,增进爱家乡的情感。于洪区杨士中心小学、东陵区泉园二校、蒲河新城辉山学校依托社区活动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五、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看到,几年来全市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显著,是几任局长、处长及各区县学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近年来在各区、县(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德育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出现了一些新的局面。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部分区县(市)、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学校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有业绩,学校有光彩,这是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中高考成绩时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思想品德是隐性的,短时间也显示不出来,因而,不愿把精力和时间更多的花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
2.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一是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不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对学生评价缺乏综合性引导。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很多形式上的德育活动因脱离学生实际成了无效劳动,小学、初中、高中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衔接。特别是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亟需加大工作力度。三是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以“不出事”为最高标准,部分学校很少给学生创设亲身感悟与实际体验的机会,只有课堂、学校的空间,导致学生很难有震撼心灵和刻骨铭心的教育实践,使原本实践性很强的德育成了简单的概念灌输和纯粹的道德说教。
3.德育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一是德育课教师队伍基本素质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学校德育课教师专业不对口,还存在兼职其他学科现象。在这次调研中,在80多节德育课中,有近1/4的课不合格。二是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压力与政治待遇及经济待遇不相适应,特别是班主任津贴很低,各中小学校对此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稳定性、积极性。同时,对班主任校本培训缺乏实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还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信念在教师队伍中缺乏,还有少数教师道德失范,品行欠佳,学校对师德的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
4.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这次调研显示,目前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缺乏自理自立、自我保护意识;二是部分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障碍,耐挫折能力差,青春期心理问题严重;三是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务实化、功利化倾向,爱攀比,贪图享乐,不能吃苦现象严重;四是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迷恋网吧现象突出。
5.家庭与社会的不利因素削弱了德育工作。一是家长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少家长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上,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正确教育方法,不良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出污泥而不染是非常困难的。随着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的增多,这些特殊背景的学生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二是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差,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分辨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社会对网吧管理不到位,网上的血腥暴力游戏、黄色信息等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六、工作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省市文件中也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下一阶段全市中小学德育重点工作要紧紧围绕十七大报告及国家、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制定的《沈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十一五”计划》,坚持德育观念现代化、德育体系规范化、德育内容基础化、德育方法多样化、德育管理科学化的原则,创造性地做好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
(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提高思想认识。
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德育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础工程来高度认识,把十七大精神作为指导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打造德育品牌和特色活动为引领,彰显德育工作生命力。
1、创建区域内德育品牌活动。围绕中央八号文件提出的主要任务,每年由市教育局依据国家、省市文件要求及针对中小学中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若干个项目,面向全市招标,各区县(市)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自选项目,提出申报。市教育局将成立专家小组对申报区县进行评审,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确定立项区县。立项区县要在三年内完成创建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形成区域特色,发挥示范作用。对立项区县,市教育局将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给予奖励。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各个区县都有自己的示范项目。2008年,准备创建以下示范区县:
1、创建文明养成教育示范区
2、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
3、创建德育课程建设示范区
4、创建和谐校园示范区
5、创建生命教育示范区。由此,以点带面推进我市德育工作全面发展。
2、开展德育特色活动。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开展特色活动,即开展“百千万”活动,在全市认真开展创建百所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培养千名德育工作者、评选万名文明学生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我市德育工作的优质资源,并积极辐射到全市德育工作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开辟网上德育阵地。一是在全市200所校园绿色网吧学校实施“网上德育1411”工程,即每所学校要创建一个校园德育网站,搭建一个校园网络德育平台,利用四个时段即上学期、下学期、暑假、寒假开展主题鲜明的网上德育活动,建立一所“网上家长学校”,开辟一间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力争到2010年,全市中小学校都要创建校园绿色网吧,实现校校有网站,班班有网页,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文明健康的上网空间。
二是今年要建立沈阳市中小学德育网站,实现市、区、校德育资源共享,德育上下互动、过程互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新途径。
(三)以德育队伍培训为切入点,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新时期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改进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证。为此,我们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设计了“以提升师德和师能为重点的培养方案,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
1、要制定德育骨干教师、德育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培养计划,组建班主任讲师团,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市培养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德育工作带头人、德育工作专家,优秀班主任,充分发挥名师的指导、示范作用,整体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按照“专家引领、科研领先、交流为主、实践为本“的培训思路,开展班主任专业化技能大赛、编写《全市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集》、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不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和品位,要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和地位,在工作量核定、班主任津贴,业务考核、教师职称评聘、评优晋级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使班主任工作成为全体教师人人羡慕的岗位。
(四)以实施德育提升工程为平台,全面深化我市德育工作。
针对前期德育研究成果和工作实践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探索新方法、新措施,在总结我市德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德育提升工程。即通过课程建设、科研引领、体系构建、督导评估,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拓展、更新我市德育工作。
1、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形势教育大课堂”的资源,结合课程内容,讲解党的十七大精神;解决好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的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课程、教材来创造性的实施课程、开发资源,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沈阳特色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研为引领,以和谐德育课题为牵动,深入研究德育基本问题、常见问题、重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
3、逐步建立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评价纵向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横向贯通的德育管理体系。
4、以德育督导评估为保障,建立科学的学校德育工作综合考评细则,实现德育考评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把重视和做好德育工作并抓出成效作为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业务考核、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主要依据;制定学科德育目标及学科德育考核评价标准,使学科德育渗透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德育处每隔两年对各区县(市)德育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导评估,以促进全市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以办好家长学校为基础,进一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为此,使学校教育走入家庭、社会,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教育效能,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齐抓共管的效果。
1、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规范化管理,通过开展家长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举办“家教论坛”及“学习型家庭”创新活动,到2008年底,全市要建立1000所规范家长学校,评选出学习型家庭30万户,全市95%的家长学校校长、德育主任、骨干教师要按时完成培训任务。与此同时,要继续做好省教育厅开展省家长学校实验工作,到2010年底全市274所实验校要全部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力争60%的实验校为优秀实验单位。另外,市青教办通过建立400个社区为成年人保护权益站,600个社会青少年之家,100个消防学校和社区学校,举办大型心理咨询会,成立“沈阳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方式,进一步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生命教育工作。
2、增加学校与社会良性双向交流的机会。学校可通过组织旅游、参观、军训、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去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毅力,也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专题报告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成功人士讲述创业的经历,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和文化知识基础,促使学生提高思想品德,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百业教当先,五育德为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关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切实肩负起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使命,并以此次德育专项督导检查为契机,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把全市德育工作提高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县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县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市教育局:
近年来,我县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探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基本上形成了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环境育人、心理育人的德育工作育人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玉教发电【2012】19号《**市教育局关于对全市德育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县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全县中小学德育和**职中德育工作进行了调研分析,现把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德育和**职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步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分两部分简要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中小学德育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创新德育管理体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保障
建立领导体制,学校德育工作有了组织保证。县教育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各中小学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制度保证。教育局建立完善了德育工作管理规章,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适合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相关制度,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人才保证
教育局把德育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坚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部分。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以校为本,积极组织培训。实施了班主任竞聘机制,对班主任的政治和经济待遇给予了有效保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师德评价机制,通过举办德育论坛、基本功大赛,专家讲学,外出考察等方式对班主任、德育主任、校长进行了分层次培训,有效提升了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德育骨干教师。
(三)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全面实施三生教育
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思想健康、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去孙兰英烈士陵园、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孙兰英烈士殉难地祭奠革命先烈,到**县禁毒教育基地开展禁毒教育活动,开展“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了“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举行了“学雷锋做奉献,讲文明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学弟子归做文明人”主题教育,结合“五小工程”组织学生开展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养殖等劳动实践活动,配合2012年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进社区”的宣传活动,掀起清洁市容、“护绿运动”的高潮,这些实践活动,使中小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同时,丰富中小学生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小学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中小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活动和组织少先队员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评选各类先进分子;以遵纪守法作为重要条件,评选文明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切实抓好《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以下简称《规范》),保证德育行为规范落实。《守则》和《规范》的发布,是教育系统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县中小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通过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宣传《守则》和《规范》,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学校抓好对学生的教育。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抓好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开设法制课。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预防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作用,突出工作的针对性,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列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在日常行为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教育他们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和秩序,不在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电子游戏机室及其它不适宜青少年的场所出入和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家庭,落实家长教育和监管责任。注意教育多样性,寓教于乐。加强排查,特别关注两类“问题”学生:即经常违反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和心理异常、行为孤僻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落实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跟踪教育措施,防止学生违法犯罪。深入调研分析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个案,专题研究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和措施。
全面实施三生教育。用“处理四个关系,树立一个观点,抓好三个结合,落实四个到位”的思路将三生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处理四个关系”指:一是其他课程与“三生教育”课程的关系。整合课程资源,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二是在“三生教育”课程中集中教育和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教育的关系。三是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关系。四是实施“三生教育”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系。树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观点。“三个结合”(即与“三项教育”结合):生命教育与禁毒防艾教育结合,让学生自觉加入到拒绝毒品、远离艾滋的行动中;生存教育与安全教育结合,通过强化身体安全和心里安全,为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生活教育与环境教育结合,教会学生面对现实,认识环保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力所能及地改造环境,在自觉的实践中提高生活能力。“三个结合”由“四个到位”保障:组织结构到位,课程计划到位,培训基地到位,践行活动到位。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教书育人重要环节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把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文明行为习惯、良好心理素质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二是保证德育课程的开展。以德育课题研究为载体,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保证每周德育课程课时。三是积极改进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五)开展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和场所建设情况
充分发挥我县孙兰英烈士陵园、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小街),孙兰英烈士殉难地(六街),**县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引导功能和六街中学、小街小学农村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及我县禁毒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在中小学生中的教育作用,坚持面向中小学生、服务中小学生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其中。
(六)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德育督导评估,不断增加德育经费
教育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形成县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职员工的德育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对学校和领导、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加大德育的比重。以评估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引导学校德育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整改存在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创特色、上水平。各中小学校把德育经费的科目列入预算计划,并保证经费投入,用于德育队伍的培训、德育基地的建设、德育科研的开展、德育设施设备及场馆的建设与完善、德育实践活动和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等项目。
(七)加强中小学团队建设,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中学团组织建设,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布局,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做团的工作。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配合学校党组织办好高中生业余党校。加强对中学学生会工作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参与关工委工作,定期对少先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学校党组织积极支持少先队开展活动,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培训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少先队小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三是各中小学校根据实际创设文学社、广播站、小记者站等社团组织和篮球、足球、排球、象棋、舞蹈、跆拳道、书法、绘画、古筝、钢琴等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抓好主题教育,增强德育实效。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中小学生的入学、入队、入团、入党、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各校结合实际在德育工作的模式和德育内容的侧重上有所创新,有的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内容方面研究,并特色凸显,有的在道德体验、养成教育、主题教育、课题研究等教育模式方面探索,寻找适合本地或本校发展的完整做法。
(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通知精神。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发展性、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以团体心里辅导为重点得心理健康教育,将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及班团队等活动之中,逐步提升学生心里健康的水平,从心里素质上提防和消除各种病态心里和行为的出现,防止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心里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重点,班主任和德育课程教师为主体,逐步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和共同参与的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和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和水平。四是通过加强排查和心里测评,科学地分析和有效地发现有心里障碍者、心里危机者、行为偏差者和高危人群,使教育干预有重点目标,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
近年来投入资金250多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优化,打造历史化、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生活化的校园文化空间。现已建成省级“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学校2所,市级“养成教育示范校”5所,市级“家长学校示范校”5所,省、市级“绿色学校”16所,省级“园林单位”5个、市级“园林单位”7个,省、市级“文明学校”17所。涌现出一批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文化浓郁、特色明显的中小学校。
(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环境育人的德育效能
优雅的学校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是一种德育资源。目前,各中小学已经形成以环境教育作为德育环境建设的“点”;以校园环境、课堂环境、活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作为德育环境建设的“线”;以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与各种形式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构成德育环境建设的“面”;以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区环境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环境建设的“网”的德育环境育人体系,增强了德育环境育人的实效。一是构建校园环境建设。各中小学校不仅非常重视学校德育物质环境建设,而且积极营造人文环境氛围,把学校建成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文化品位、人文关怀、绿色环保的新型校园。通过确立校风、学风、校训、校纪,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等方式,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陶冶了学生情操,塑造了学生灵魂,真正把学校建成了家园、学园、乐园和花园。二是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各中小学校要主动联合各级妇联组织,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制定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开展家长会。努力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提供培训教育机会,通过专家指导、优秀家长介绍经验、家长互相支招、阅读家教书籍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班主任每个学期通过电话、短信、Q群、书信、家访等多种形式与每个学生家长联系2次以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教育孩子。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作用,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中小学家庭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联合当地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加强农村家庭和外来工家庭的家教指导工作,每学年有计划到这些家庭进行家访;特别是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加强离异和单亲、留守儿童家庭问题的研究,创新工作方法,根据特殊家庭的特点进行家校联系,根据特殊家庭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和管理。三是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二、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成绩显着,出现了一些新的局面。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部分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学校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有业绩,学校有光彩,这是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中高考成绩成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思想品德是隐性的,短时间也显示不出来,因而,不愿把精力和时间更多的花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
2.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一是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不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对学生评价缺乏综合性引导。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很多形式上的德育活动因脱离学生实际成了无效劳动,小学、初中、高中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衔接。三是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以“不出事”为最高标准,部分学校很少给学生创设亲身感悟与实际体验的机会,只有课堂、学校的空间,导致学生很难有震撼心灵和刻骨铭心的教育实践,使原本实践性很强的德育成了简单的概念灌输和纯粹的道德说教。
3.德育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一是德育课教师队伍基本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二是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压力与政治待遇及经济待遇不相适应。三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信念在教师队伍中缺乏,学校对师德的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
4.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这次调研显示,目前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缺乏自理自立、自我保护意识;二是部分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障碍,耐挫折能力差,青春期心理问题严重;三是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务实化、功利化倾向,爱攀比,贪图享乐,不能吃苦现象严重;四是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迷恋网吧现象突出。
5.家庭与社会的不利因素削弱了德育工作。一是家长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少家长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上,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正确教育方法,不良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出污泥而不染是非常困难的。随着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的增多,这些特殊背景的学生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二是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差,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分辨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社会对网吧管理不到位,网上的血腥暴力游戏、黄色信息等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措施
(一)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县教育局单独设立德育工作机构,并配足配强人员,加强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各级教学研究机构配备德育研究员,组织开展德育方面的课题、教学研究工作。
(二)完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推进班主任培训工作,把班主任培训当作常规工作来抓,形成制度。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工作技能和敬业乐业、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班主任的建设推动德育工作上水平。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课例比赛、工作论坛等活动,提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开展思想教育等工作的能力。每个教学班至少配备一名副班主任,加强德育力量,培养班主任后备力量。
(三)落实德育队伍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校长、分管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责任,从上到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是校长或分管工作副校长开展好每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定期开展校长接待日活动;二是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每周至少了解一个班的德育工作情况,至少找1个“学困生”进行个别谈话;三是班主任要密切了解全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状况,每天至少找1个“学困生”进行个别谈心或通过电话、短信、Q群等形式家访1个家庭,每学期至少与全班每个学生谈话3次以上,并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日志;科任老师要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激励工作。校长、分管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平时要有意识通过科任老师、学生干部或主动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工作中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逐级上报。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而致使应该发现而没能及时发现,发现后未及时上报或报告后未及时处理的突出问题,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将专任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与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挂钩。一是教师晋升职称必须要按相关文件规定符合班主任工作年限要求,对班主任工作年限不足者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对申报晋升上一级职称者,在任现职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优先上报。三是高级教师的职务续聘,必须在一个聘任期有1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年限,否则不予续聘。四是对担任班主任工作不足三年或是任班主任三年但工作不负责任的,不能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
(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经济待遇,保持德育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激励机制,通过完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以及德育科研成果的评选奖励机制,提高广大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广大教师献身德育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和实效。加大德育队伍接受培训教育机会,尤其是要加强德育领导干部和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的培训,积极为他们创造必要的进修学习和社会考察的条件,提升全员育人的工作水平。要为班主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他们经常地、细致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在绩效工资中适当提高班主任的待遇,争取在全县形成一种在校老师都乐意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有光荣感和优越感的良好氛围。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关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切实肩负起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使命,并以此次德育专项督导检查为契机,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把全县德育工作提高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部分中职德育(**县职业高级中学德育)
一。成绩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较好成绩。学校被命名为“云南省绿色学校”,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命名为“基层党建示范点”,荣获全国“十一?五”职教院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9月,被命名为“云南省文明学校”,被授予“2006-2010年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二、学生情况及存在问题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不能忽视,否则,学校教育就会收效甚微。**职中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占89.7%。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长外出经商、务工家庭造成子女教育或多或少的缺失,38.4%的“留守学生”因老人们教育多有不当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家长或失业,或外出,为了生计,家长无遐顾及孩子学习。不少家长缺少教育方法,不能起模范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一些学生,既不在父母身边,身边也无人照料,家庭教育成为空白。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障碍,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问题学生”,这是学校德育中的难点。
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中考”是他们难以启齿的话题,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与要求,迫于无法上其他普高或家长的压力而来到中职学校。在调查中有72.4%的学生不是出于自愿来到职业中学的,有的学生为了一张中专文凭,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在学校三年,不至于过早进入社会。很多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在外在压力下被动学习,需要老师督促,学习效果不显着。许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中存在盲目的、没有针对性的倾向(占57.4%),在学习中时常感到迷茫,甚至厌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状况不佳。一部分学生虽然整天人在学校,却得过且过,无所事事。
3.学生思德状况及问题
(1)理想信念:很多学生对前途悲观,缺乏自信,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调查中有59%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毕业后将从事什么工作,有39%的学生在学校经常感到孤独。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认识错误,希望过高,不切实际,职业设计不当,不懂得任何成功都是从最基层干起,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在聊天座谈中,有不少学生说,毕业后想做演员、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理想的错位势必影响中职学生的日后发展。
(2)道德品质:总体来看,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待提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3%的学生有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39%的学生平时不能遵守社会规范,33%的学生不能自觉爱护公物,32%的学生否认“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有36.8%的学生缺乏吃苦精神,责任感不强,诚信不够,自制力差,做事不能善始善终。
(3)法纪意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在价值判断上有问题,例如,有32%的学生认为挑战法纪是勇敢的表现,17%的学生认为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20%的学生为了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敢以身试法,24%的人认为损坏公物不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些学生的数量、行为、认识虽然不是主流,但能折射出学生法纪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职生是善于模仿的,如果不能对这些思想与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其危害将进一步扩大。
(4)心理状况: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加之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意志薄弱、自信心不强(74%人对未来没有信心)、自控能力差、价值判断错位、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进取精神、做事犹豫不决、过分悲观与盲目乐观,行为怪诞,语言不文明,往往有与一个高中生不相符合的语言、行为,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若得不到有效的矫正,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会使整个学校教育事倍功半。
三。教育对策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德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反映出来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吃惊,也就不得不叫我们深思。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式,增强实效性,就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拓宽渠道、注重过程,改革德育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1.转变观念,摆正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观念的更新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为此要狠抓理论学习,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思想、观点、理论。
首先是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其次要彻底改变认为“抓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是班主任的事”,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先成人再成材”的思想,做到德育工作“全员化”齐抓共管,保证每一项德育工作都能落实。第三要加大对教师德育工作能力的培养。
2.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德育工作主体地位
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开展“每周德育报告”活动,由班主任将一周来班级或个别学生思想与行为以书面形式向德育处报告,有学生基本信息,有违纪记述,有现象分析,便于德育处及时掌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在德育工作中,要求德育工作的方法要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自己能转化自己的错误思想,自己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教育自己和别人。
在实施自我教育时,首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实践自我教育。如在班干部任用时,可采用自由组合方式确定班干部,或采用轮流当班干,或采用聘任班干部,或班主任助理制度。
其次设是设置情景、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去体验“自我教育”的喜悦。
3.实施七项育人工程
(1)实施安全育人工程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为了确保安全,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制定《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实施安全育人工程,利用校会和升降旗仪式等集会活动,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同时,不断加大安全督促检查力度,在每个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还要在防假、节日、节庆等时期,重点组织安全检查。在检查活动中做到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一律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逐一落实到分管领导及其成员中,严格要求,限期整改。
(2)实施教书育人工程
一是政治课教师挖掘政治课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现代道德观念、法制意识。二是就业指导与训练科任教师挖掘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家庭,了解自己,正确的定位自己”,争取成功就业。三是文化课教师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利用各种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武装学生头脑,陶冶学生情操。四是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育人因素,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应用科学的科学精神。
(3)实施活动育人工程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集体感、荣誉感,树立竞争意识,二是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各种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学生免疫力,扩大知识量。三是举办法制教育周,使学生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行为得到规范。四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五是加强教学管理,对全校的学风和个别班级进行整顿。六是加强“三操”管理。体现了青少年学生应有的朝气和精神风貌。七是开展军训巩固训练,巩固军训成果,强化纪律意识,转变作风,规范日常行为。八是加强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九是实施“校园服务令”。
(4)实施管理育人工程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施管理与人工程,管理育人。实施“四制”管理,严格劳动纪律,坚持佩戴上岗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表率。设置门卫、学生宿舍管理3个岗位,6个专职人员。在这三个岗位上,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值周领导、值周教师每天巡察、检查上课情况、早、晚自习、“三操”情况及学生证佩戴情况,并详细记录。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违纪学生及时帮助、教育。班主任、科任教师负责班务管理和课堂管理,严格考勤,使学生安于校园、安于课堂,以学为主,完成学习任务。德育处和团委组织、协调各种管理活动和育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和育人环境。
(5)实施服务育人工程
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必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学生观,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育人。总务处、医务室、食堂负责全校的“吃喝拉撒”,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都要到位。小到一盏路灯,大到生活用俱的添置,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保障正常运转,努力改善主活条件。全校教职工,尤其是后勤人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分忧解难。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后勤工作有了较大改进。学生宿舍全部装上电话,方便家长、学生联系。水、电、路都得到改造、修建,美化、亮化了校园。
(6)实施环境育人工程
注重校园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环境育人。2008年,投资700万元扩建工程项目中的教学综合楼、新校区场地、道路、新大门投入使用,经过绿化、美化,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楼”、老教学楼的改造工程,拆除了红砖房,新建了汽修专业实训操作室、化学分析实验室、电氧焊实训实作室,装备了网络机房,添置了部分课桌椅、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路灯,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为培养合格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办学实力。
(7)实施帮教育人工程
开展以下“一帮一”帮教活动:①中高职教师与新调入或新分入教师结对;②全体科任教师与后进学生结对;③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与部分教师结对;④党支部委员与预备党员结对。尤其是导师制的实施,对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得到了加强。
面向新世纪的德育创新,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树立以认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注意拓宽德育的渠道,构**育网络,形成德育的新格局,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