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21:5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庐山区中小学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庐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对我区一线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做了较全面调查和统计,此次调查对象全区包括1798名教师,基本上概括了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部,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年龄结构

从表中可以看出,截止2014年6月,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798人。女教师占52%多一点,性别结构基本合理;50岁以上252人,占专任教师的14%,40岁至50岁教师467人,占专任教师的26%,40岁以下1078人占专任教师的60%,其中 40岁至50岁教师占26%,这部分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传帮带;40岁以下占60%,说明中青年龄段教师已成为我区教师的主体,教师后备力量充足,年轻教师数量适中,全区教育的可实现持续发展。

⑵学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学历提高的积极性很高,中学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大专)已接近100%;本科以上学历1395人占比为77.58%中师学历人数为503人,占比为28%,全区研究生比例很小仅4人占0.022%。⑶职称结构

具有高级职称的属于专家型的教师仅151人占8.4%,中级职称的属于熟手型教师的845人占47%,初级职称的教师789人占43.9%,原级职称的教师16人占0.7%。说明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4、参加国培情况 “国培计划”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而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区每年参加培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6%。

5、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基本达100%。

6、参加班主任及学科培训情况

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参加班主任培训人数为51人,参加学科培训人数为30人。

7、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比例

全区共有省级骨干教师21名占比为1.2%,市级骨干教师61人占比为3.4%,区级骨干教师77人占比为4.3%。

8、省、市、区及学科带头人比例

省级学科带头人63人占比为0.35%,市级学科带头人234人占比为1.3%

三、思考和建议

1、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水平

从调查中发现,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是,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教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全区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一些培训制度,不要把培训当做任务,培训一结束,就置之脑后,可采用远程学习的方法,各个学科成立一个相应的工作室,长期与教师联系,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我区的未来教育的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

2、加强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与管理

调查发现,我区省级骨干教师占全区总教师人数的1.2%,市级骨干教师占3.4%,区级骨干教师占4.3%;省级学科带头人占0.35%,市级学科带头人占1.3%。虽然这一支队伍人数少但给我区的教育带来了生气与活力,对提高我区的整体教育形象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起到了示范与牵引作用。但是这些被确定为骨干教师的人员,绝大多数人员都未能真正发挥骨干作用,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教师,没有表现出一个骨干教师应有的责任和创新意识,也不能够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忽视了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对“骨干教师”这个概念也存在误解,骨干教师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培养质量,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龙头作用,就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要进一步规范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确定过程。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最终确定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包括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成长和长期性的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最终成为一名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课堂教学基本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很强的业务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拥有突出的教育教学成果的专家型和研究型教师。

(2)、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对骨干教师的管理和培训缺失。有些教师被确定为骨干教师后,业务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没有对骨干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做出具体规划,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致使“骨干教师”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个别学校在对待骨干教师的问题上,出现了“一次性”现象,即如果某人上次参与了学校或者上级组织的教学研讨或者培训观摩活动,下次就不能再派他(她)去,这样的机会让大家轮着来。

(3)、应对现有的骨干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高于普通教师的要求,切实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和校本教研工作中骨干带头和专业引领作用。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被确定为各级骨干教师的人员中,平均年龄基本符合骨干教师培养要求。但在工作业绩方面,能够将教学实践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成果,并且多次承担区级的公开课和观摩课教学任务,或在省市级教育刊物发表论文者,确实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除了按常规管理要求范围内能基本完成所带班级科目的教学任务外,不能够在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研工作中发挥骨干带头和专业引领作用。“骨干教师”成了一顶空帽子,失去了作用。

3、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培训质量

本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为目的,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发的资源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教师自主学习和发展,对教师实际教学具有较强指导意义。资源开发在教育部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下,在整合现有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系统规划、重点开发、分步建设;开发重点是建设一批满足教师急需、方便校本学习、具有远程特色、立体多样、优质高效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源应坚持紧密联系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尤其要面向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突出以下特性:

(1)、科学性: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遵循教师在职学习特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注重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立体化和综合性,科学设计和建构课程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

(2)、针对性:准确把握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阶段性需求特点,针对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突出对新课程最新研究成果和实施策略的学习与应用。

(3)、实效性:以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性课程资源为特色,立足校本实践,强化问题解决,采用专题和案例等方式方法,突出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

(4)、选择性:体现课程超市的理念,分层次、分学科、全方位、多专题,采用文本、光盘、网络课程等多种呈现方式,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

(5)、参与性:围绕新一轮培训的学习主题组织课程板块,从问题研究入手建构学习模块,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搭建教师学习的平台,帮助教师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我区参训率基本虽然达100%。但是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培训效果差强人意,部分老师只是完成任务,走过场,里面的优质资源根本没有利用。

4、建立建全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

作为教师,如不注意终身学习和更新知识,就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部分教师培训意识淡薄,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培训的宣传力度和纪律教育,同时对参训学员进行考核也是十分必要的,考核既是对学员接受一定的培训后所取得效果的鉴定,同时对学员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其措施及手段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

(1)、具体对出勤、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培训考核的基本要求为:(1)出勤:缺勤1/4以上者为不合格,全勤为优秀,其余为合格。(2)作业:听讲座或报告记录稿及体会(每次不少于200字)4篇以上、参与研讨活动的记录稿及体会(不少于200字)2篇以上、完成1节“问题研讨”汇报课的课堂教案及反思记录、5节听课记录及评价、1篇教学案例及分析、1篇2000字以上的教学反思或学科教学论文、提供2个新课程疑难问题及300字以上的解答方案、每一位学员上一堂围绕解决疑难问题的研究汇报课。

(2)、长期跟踪指导。可采用远程学习的方法,各个学科成立一个相应的工作室,长期与教师联系,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我区的未来教育的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3)、建立教师培训档案

建立教师培训档案,把教师每年参加培训(各种培训)的情况作为教师评价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0xx年9月至20xx年4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心校、县直校、幼儿园一起,对全县一线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现状做了较全面调查和统计,建立起“**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监测系统。”此次调查对象包括3380名教师和学校部分教育干部,基本上概括了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部,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教师进修学校在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分别对大杖子乡、挂兰峪镇、大水泉乡和北营房镇的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培训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取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性别和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男教师女教师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人 数比例人

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教师占51%多一点,性别结构基本合理;31岁至50岁教师占65%,说明这一年龄段教师已成为我县教师的主体,这部分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1%,而且大多已接近30岁,其中26岁以下的教师仅占5%,这说明我县教师的年龄结构已出现断档,年轻教师数量少,教师后备力量不足,这会严重影响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⑵学历情况 研究生

(硕士)本科大专中师其它(高、初中)非师范类人 数比例人

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130.38%115434.1%145743.1%71921.27%371.09%70220.77%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学历占77.58%,教师学历提高的积极性很高,中学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大专)已接近100%;中师学历人数为719人,说明近61%以上的小学教师已经取得了大专学历;研究生比例很小,仅为0.38%;还有702名教师属非师范类学历(包括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直接到学校任教或是原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学历属非师范类院校的)。这部分人当中已有309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非师范类在职教师教育类课程培训与测试”。高级职称

(中学高级)中级职称(中一和小高)初级职称

(中

二、中

三、小

一、小二)无职称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247%219665%88526%1755%⑶职称结构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

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心校、县直校、幼儿园一起,对全县一线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现状做了较全面调查和统计,建立起“**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监测系统。”此次调查对象包括3380名教师和学校部分教育干部,基本上概括了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部,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教师进修学校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分别对大杖子乡、挂兰峪镇、大水泉乡和北营房镇的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培训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取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性别和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男教师

女教师

30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比例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148.55%

1739

51.45%

714

21%

1246

37%

939

28%

481

14%

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教师占51%多一点,性别结构基本合理;31岁至50岁教师占65%,说明这一年龄段教师已成为我县教师的主体,这部分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1%,而且大多已接近30岁,其中26岁以下的教师仅占5%,这说明我县教师的年龄结构已出现断档,年轻教师数量少,教师后备力量不足,这会严重影响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⑵学历情况

研究生

(硕士)

本科

大专

中师

其它(高、初中)

非师范类

比例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30.38%

5434.1%

1457

43.1%

719

21.27%

1.09%

220.77%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学历占77.58%,教师学历提高的积极性很高,中学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大专)已接近100%;中师学历人数为719人,说明近61%以上的小学教师已经取得了大专学历;研究生比例很小,仅为0.38%;还有702名教师属非师范类学历(包括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直接到学校任教或是原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学历属非师范类院校的)。这部分人当中已有309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非师范类在职教师教育类课程培训与测试”。

高级职称

(中学高级)

中级职称

(中一和小高)

初级职称

(中

二、中

三、小

一、小二)

无职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7%

2196

65%

526%

175

5%

⑶职称结构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2、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状况

⑴教师任教情况

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是否对口

专职还是兼职

对口

不对口

专职

兼职(教两个以上学科的)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47

573.22%

905

26.78%

1336

39.5%

204

460.5%

果发现四分之一多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为兼职教师,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校点教师存在一人把一班的现象(即教这个班的所有学科),兼职即牵扯教师精力,增大工作量,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从上述两方面就能明显呈现出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我县正在实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科研情况

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

承担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

论 文

发表(正规教育刊物)

奖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级别

人数

比例

级别

人数

比例

级别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国家级

32%

国家级

1%

国家级

123

3.63%

41.05%

省级

51%

省级

0.7%

省级

257

7.9%

0.8%

市级

14%

市级

1.3%

市级

189

5.6%

194

5073%

县级

156

4.62%

县级

1.33%

县级

307

9.1%

1.8%

调查统计发现,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通过上级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审批后进行实验的课题主持人有395人,占全县教师的十分之一多一些,承担上级制定课题的课题主持人有152人,占近4.5%,说明全县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较高,参与人数较多(联同课题参与者),而且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比例大,说明部分教师已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共有876人在各级正规教育报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有316人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过奖,两者共占全县教师的35.2%。仅有近3.63%的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而80%的教师没有论文在市级以上正规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反映出教师的教研能力还参差不齐,很不平衡。所以广大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做到以科研促课改,以课改促提高。

三、思考和建议

1、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县城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教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求则更迫切。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各乡镇可充分利用学区内的优秀师资),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时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研讨的教学问题举办研讨会,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2、要指导教师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开放的课程结构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构建开放式课程结构,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和课本联系紧密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的校本课程,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各学科只有通过自己校本课程的组建,才会不断拥有和更新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否则,他的教学就可能是刻板的、缺少个性的、缺少活力的。调查可见,有些教师还不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查询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没有订阅学科教学杂志,很多教师还处于想搞研究苦于没有资料可查的状态。课程资源可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根据了解,教师们通常多注重的是有形的课程资源,如电脑、各种教具、标本、音像资料、课件、相关图书刊物等,而现代教育形式也要求教师同样要注重和善于利用无形的教学资源,即非实物的教学资源,是指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学科有关的社会新闻热点及身边熟知的事情,等等。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已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关心现实,对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最易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掘、使用。另外还有教师之间的合作、经验交流、信息的传播,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教师拥有了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学校课程的创造者、生成者和主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知识,最终达到构建开放式课程的目的。

3、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培训质量

我县30岁至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64%,说明这部分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因此,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非常重要。从战略的角度讲,人力资源是学校的一种长期财富,其价值在于创造学校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所以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学校要面向未来储备师资,通过在职培训、相互交流、外出学习等多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师资队伍,建立教师队伍的梯队,争取做到成熟一批、培养一批、开发一批。这对于改变我县教师年龄结构断层,农村中小学学科师资不配套,后续力量不足的现状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加强教师培训,既是教师的需要,更是学校的需要,而且首先是学校的需要。它是对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就学校而言,教师培训是具有高回报率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参加在职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学校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校。所以,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结合校本教研搞好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题、内容,认真组织教师的全员培训,避免流于形式,应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4、尽快充实我县青年教师队伍,平衡教师年龄结构

根据调查统计,我县26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只有182人,仅占5%,这说明年轻教师年龄结构断层现象很明显。如不尽快 采取措施加以充实,将会造成全县教师队伍后续力量不足,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以至会影响到我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状况及基础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中小学教师状况及基础教学现状的调研

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XX年9月至XX年4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心校、县直校、幼儿园一起,对全县一线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现状做了较全面调查和统计,建立起“**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监测系统。”此次调查对象包括3380名教师和学校部分教育干部,基本上概括了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部,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教师进修学校在XX年10月至XX年11月,分别对大杖子乡、挂兰峪镇、大水泉乡和北营房镇的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培训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取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性别和年龄结构

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教师占51%多一点,性别结构基本合理;31岁至50岁教师占65%,说明这一年龄段教师已成为我县教师的主体,这部分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1%,而且大多已接近30岁,其中26岁以下的教师仅占5%,这说明我县教师的年龄结构已出现断档,年轻教师数量少,教师后备力量不足,这会严重影响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⑵学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学历提高的积极性很高,中学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大专)已接近100%;中师学历人数为719人,说明近61%以上的小学教师已经取得了大专学历;研究生比例很小,仅为%;还有702名教师属非师范类学历(包括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直接到学校任教或是原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学历属非师范类院校的)。这部分人当中已有309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非师范类在职教师教育类课程培训与测试”。

⑶职称结构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2、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状况

⑴教师任教情况

结果发现四分之一多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为兼职教师,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校点教师存在一人把一班的现象(即教这个班的所有学科),兼职即牵扯教师精力,增大工作量,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从上述两方面就能明显呈现出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我县正在实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⑵教育科研情况

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

承担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论文

发表(正规教育刊物)

奖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调查统计发现,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通过上级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审批后进行实验的课题主持人有395人,占全县教师的十分之一多一些,承担上级制定课题的课题主持人有152人,占近%,说明全县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较高,参与人数较多(联同课题参与者),而且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比例大,说明部分教师已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共有876人在各级正规教育报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有316人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过奖,两者共占全县教师的%。仅有近%的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而80%的教师没有论文在市级以上正规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反映出教师的教研能力还参差不齐,很不平衡。所以广大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做到以科研促课改,以课改促提高。

三、思考和建议

1、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县城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教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求则更迫切。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各乡镇可充分利用学区内的优秀师资),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时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研讨的教学问题举办研讨会,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2、要指导教师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开放的课程结构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构建开放式课程结构,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和课本联系紧密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的校本课程,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各学科只有通过自己校本课程的组建,才会不断拥有和更新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否则,他的教学就可能是刻板的、缺少个性的、缺少活力的。调查可见,有些教师还不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查询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没有订阅学科教学杂志,很多教师还处于想搞研究苦于没有资料可查的状态。课程资源可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根据了解,教师们通常多注重的是有形的课程资源,如电脑、各种教具、标本、音像资料、课件、相关图书刊物等,而现代教育形式也要求教师同样要注重和善于利用无形的教学资源,即非实物的教学资源,是指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学科有关的社会新闻热点及身边熟知的事情,等等。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已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关心现实,对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最易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掘、使用。另外还有教师之间的合作、经验交流、信息的传播,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教师拥有了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学校课程的创造者、生成者和主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知识,最终达到构建开放式课程的目的。

3、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培训质量

我县30岁至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64%,说明这部分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因此,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非常重要。从战略的角度讲,人力资源是学校的一种长期财富,其价值在于创造学校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所以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学校要面向未来储备师资,通过在职培训、相互交流、外出学习等多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师资队伍,建立教师队伍的梯队,争取做到成熟一批、培养一批、开发一批。这对于改变我县教师年龄结构断层,农村中小学学科师资不配套,后续力量不足的现状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加强教师培训,既是教师的需要,更是学校的需要,而且首先是学校的需要。它是对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就学校而言,教师培训是具有高回报率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参加在职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学校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校。所以,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结合校本教研搞好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题、内容,认真组织教师的全员培训,避免流于形式,应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4、尽快充实我县青年教师队伍,平衡教师年龄结构

根据调查统计,我县26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只有182人,仅占5%,这说明年轻教师年龄结构断层现象很明显。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加以充实,将会造成全县教师队伍后续力量不足,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以至会影响到我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育状态确实令人担忧。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体育被视为副科,不被学校、家长重视

衡量一所学校强弱不仅仅在于升学率,评判一位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考试成绩,但事实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一直是全社会和学校管理者的指挥棒,这种观点在农村尤其突出,考得好的学校既得名又得利。在这种强势压力下,学校管理者不得不狠抓升学率,抓广大教师的考试业绩。只重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体育教学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了。体育教师也就成了副科教师,家长更不会重视,甚至有家长怕累着孩子,不让他们上体育课。这就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兴趣,他们也就敷衍了事,更谈不上花心思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益的锻炼。久而久之,在学生的眼里,体育课就是玩的代名词。再加上一些老师为了考试出成绩,不惜大量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所以,在不少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早已名存实亡。

2、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

观念较为陈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原因是教育部门包括从事一线体育教学的老师们没有真正改变关于体育教学的陈旧观念。表现为,只注重体育成绩的单方面的提高,不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少部分体育特长生 的培养,为学校在一些运动赛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增光添彩,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目光仅放在了短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长期的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3、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上课兴趣不足,热情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也导致了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体育课热情不够,能参与锻炼的仅仅局限在按部就班的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甚至在体育课堂上也懒得运动,应付了事,有的还以各种理由请病假,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由于农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没有被培养起来,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就是放羊了,随便玩了,完全脱离了老师的教学,组织性差,随意性强

4、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

体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欠缺,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学校的不重视,体育课根本没有专业教师上,都是带其他科的教师兼。有的中学即使有专业体育老师,但也是一个人带十几个班,有时几个班一同上体育,好几百号人老师怎么能顾得上来?有人曾笑话体育课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都老师自由”。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重复,无创新,体育课时严重不足受陈旧观念、师资力量、教学器材等的影响,导致农村中学体育课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学内容基本没有什么改变,都是千篇一律的内容,没上课就已经知道今天上课的内容,毫无新意,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或者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考跳远,那就节节课都练习跳远,有一跳跳几年的现象存在。再则,农村学校体育专职教师配备不够,在一个400多号人10来个教学班的学校就配置1名体育教师,这种状态算是好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体育教师,靠兼职教师代上。

5、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经费不足,资金投入少,除了最简单的体育教学器材,其他拓展运动需要的和教学不断更新需要的器材根本不具备经费选购,这就导致体育教学的配套器材非常滞后,教学方式和项目受到教学器材的限制很大,教师也只能依靠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单一的重复的体育教学。农村中学每年每个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不到1000元左右,在一个1000多号人20多个教学班的学校就配置几个篮球,几副乒乓球,这还算好的,有的学校连一快普通的垫子也没有,许多农村学校根本无力投资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面对这些,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艰难。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

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

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提高教师福利工资,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拓宽体育经费渠道

要根据农村的实践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5、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大家都重视体育教育,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要使田径、篮球、足球等这些竞技类体育项目尤其是体操项目类的器材达到标准,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大力发展一些易于开展的项目,还可以利用当地学校的地形地貌开展一些如:越野跑、定向运动等体育运动项目,鼓励教师学生勤工俭学、自己制作简易器材,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

农村学校可开发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当地学校教育资源的短缺。充分发掘现有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必有之路。

下载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师状况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县教育局关于全县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研报告**市教育局:近年来,我县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的通知》(黔教办法[2009]41号)文件、地区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

    莒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及医疗保障状况调研报告5篇

    2013年9月,莒县桑园中心初中两名青年教师组成社会调查小组,对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及医疗保障状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走访调查。通过这次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我们详细了解了莒......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现状调研报告(精)(5篇)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以云阳县为例 龙洞九年制学校曹帮清 摘要:我国中小学在新一轮改革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农村地区教学点仍然是无法替......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现状问题调研报告

    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问题调研报告 日期:2005-07-30来源:中国义务教育科研网点击: 1593次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理 涂艳国 编者按: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及......

    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中小学323所,其中,小学288所(不含90个教学点),初级中学30所,九年制学校1所,普通高级中学3所,聋哑学校1所。全县中小学教职工......

    农村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调查对象:山东省沂水县高桥镇中小学(含幼儿园)在职教职工调查时间:2008年11月4日——14日调查人:刘李姚高桥镇教育概况高桥镇位于沂水县城北20公里处,全镇现有66个村,人口6.2万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