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推荐]
当前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中小学68所,其中,小学42所,初级中学30所,普通高级中学3所,聋哑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教职工总数6433人,其中小学3499人,初中2236人,普通高中698人。
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科以上学历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8.5%;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8%。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417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7.5%,36岁至40岁的817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2.7%,41岁至45岁的72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1.2%,46岁至50岁的1099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7.1%,51岁至54岁的67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5 %,55岁以上的70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9%。
从职务结构看,全市高级教师29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5.1%,中级职称2492人,所占比例为43%,初级职称2842人,所占比例为49%,未评职称教师数为158人,所占比例为2.7%。从学科结构看,各学科教师都比较紧缺约。其中最为紧缺的学科为小学英语和高、初、小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从实际出发,本着建立一支数量足、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且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制定了相关措施,使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中小学教师缺编情况较为严重
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01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01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
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小学更为突出。学校分散,班额偏小,按编制比例配备教师根本无法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学校班额较小,其中学生在25人以下的教学班722个,学生在26—35人的教学班607个,这些教学班按兵团定标准核定每班不足一名教师或稍高一点,根据小学现开课程情况,按标准配备教师无法保质完成。
按上述标准,兵团定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6747人,我市现有中小学教职工6433人,缺编314人。目前尚有206人2008年底已到龄正在办理退休手续,我市实际已缺编520人。2009年上半年到龄98人,届时将缺编618人。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2001年后,我市农村中小学一直没有补充师资,而且每年的自然减员又在200人左右,只减不补,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缺口较大。加上教师素质低、学科不配套、长期重病、进修、产假等因素,实际需求比缺编数数要多。为缓解教师不足,目前全市共使用临时代课教师453余名(不含学校自聘)。
2、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年龄结构不合理,51岁以上教师占21.4%,个别乡镇现有在职教师50%以上为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许多农村小学找不到一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出现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乡镇师资队伍严重老化,越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老龄化就越严重。因为年轻人引不进,进去之后又留不住,只有一些当地的民转公教师能长期扎根在农村。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上缺编并不多,个别学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超编的情况,致使年轻的新教师很难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老龄化现象将有继续加重的趋向。
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教师偏多,而音、体、美、英语、等方面的教师明显不足。由于缺乏教师,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等课程基本上流于形式。小学英语大都是由代课教师执教,学非所用的现象大面积存在。即使在一些乡(镇)中学,教师不配套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个专业毕业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一些学校,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质量难以保证,形同虚设。
教师队伍区域结构不均衡。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资源向城区及条件好的乡镇集中,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超编,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缺编,造成了教师在区域分布上严重失衡,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
3、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教师队伍老龄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许多老龄教师已经不思进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多数老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深感知识匮乏和能力不强“力不从心”,也有一些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处于“等退休”的状态。
“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我市教师队伍中民师转正、招工、接班及退伍兵安置等人员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学历层次低,很难胜任教学工作,更难适应课程改革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直接影响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学历达标率高,而实际水平较低。尽管许多教师学历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但在实际工资中表现为“两少”。一是专业教师少。有的农村中小学虽已开全规定课程,但任课教师大都是非专业教师。语文教师上数学,政治教师教史地,隔行教学、非专业任教依然影响学校发展,师资不配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突出。80%的农村小学没有专业英语教师;在农村小学任教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一人是专业教师。二是正规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少。乡镇的小学教师中,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足10%;乡镇中学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师范院校专科毕业的教师仅为3%。其他教师第一学历均为电大、教育学院、中师或是接班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范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他们的知识体系、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观,教育质量明显比城镇学校要差。
层层拔高使用导致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整体下降。因近年来一直未能补充教师,高中扩招和初中入学达到高峰期,师资不足的矛盾集中凸现,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
选拔一大批相对优秀者进高中任教,从小学教师中选拔一大批相对优秀者进初中任教。这不仅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初高中的教师队伍素质也相对下降。
三、建议与对策
1、尽快统一招录中小学教师并形成机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初中教师重点分配到规模较大、教学质量高、缺骨干教师的学校;小学教师一律分配到缺编乡镇任教。
2、建立健全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结对子,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制定政策,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给予奖励、津贴,或者在晋职、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具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城镇老师如果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可以优先评定高级职称。
3、以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学历达标工程为重点,搞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实际,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和“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提高”的要求,制定好教师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坚持长训与短训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坚持在职为主、自学为主、短期为主的原则,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以新课程师资校本级学科培训为重点,鼓实劲,用真功,做到校校有骨干,人人受培训,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程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检查监督,把参加培训与教师实际利益挂钩,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表彰奖励中,对参加培训表现突出的优先考虑,同时要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提出限期达标的要求。
4、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全市中小学老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资料信息以及科研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好他们的具体困难。
5、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肯定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艰苦岗位上的中老年教师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建议对男年满
55、女年满50周岁的教职工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6、要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建议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解决临时代课教师问题。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15春季学期,**街道中心学校所辖范围内共有中小学11个校区(小学8个,初级中学3个),学生共有10530人(小学部7196人,初中部3334人),614名教职工(小学317人,初中部教职工297人),除挂岗、因借调及其他原因实际上岗教师为557人(小学部297人,初中部260人)。
交流教师50人(改变任教学段共2人,担任班主任14人,承担统测学科教学任务27人),调剂教师37人(改变任教学科、任教学段各7人,担任班主任12人,统测学科29人,外聘教师89人(其中小学部80人。小学部中外聘教师担任班主任的48人,担任语文教学的41人,担任数学教学的30人,担任英语教学的5人)。
从年龄结构看,小学部30岁以下教师1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4%,31岁至35岁教师12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7%,36岁至40岁教师65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0.5%,41岁至45岁教师56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7.6%,46岁至50岁教师79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4.9%,51以上教师94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9.6 %。
从学科结构看,特别是小学部各学科专任教师都比较紧缺,教师任教学科专业化、学科教学专职化程度低,8个校区的138个教学班,仅有14个英语专任教师,13个音乐专任教师,12个体育专任教师,9个科学专任教师,7个美术专任教师,2个综合实践。外聘教师担任了41个班的语文教学,30个班的数学教学。随着城区生源的不断增多,班级数将不断扩大,教师自然减员(2015年约8人,2016年约19人,2017年约20人),**中心学校教师队伍的紧张程度将不断加剧。
二、问题及原因
1、中小学教师编制紧张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2015春季学期,**街道中心学校共有学生10530人(小学部7196人,初中部3334人),614名教职工(小学317人,初中部教职工297人),除借调,因长期重病、基建、报账员等其他原因,实际在教学岗位教师为557人(小学部297人,初中部260人)。按初中16.8:1,小学21.6:1,上浮10%的编制标准计算,小学部应配编333+33=366人,初中部应配编200+20=220人,共计586人。
存在报表编制数够,实际数不够的现象。同时,因为教师实际缺口较大的情况带来教育教学各方面负面效果。
2、片区内学校间教师编制不均衡。
片区内初中部学校够编,小学部学校编制不够,特别是缺编排序分别为冯家湾小学、东湖小学、三小、二小,为缓解教学压力,外聘教师89人,小学部80人,初中部9人。
报表编制数与实际在一线教学岗位实际人数存在57人的差额。造成了小学部师生比报表数22.63:1与实际比24.64:1,初中部师生比报表数11.34:1与实际比12.82:1的差异。其中表现特别突出的是鄢家河小学,师生比报表数19.27:1,实际师生比25.46:1。表略
3、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年龄结构断层。从年龄结构看,小学部30岁以下教师1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4%,31岁至35岁教师12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7%,36岁至40岁教师65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0.5%,41岁至45岁教师56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7.6%,46岁至50岁教师79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4.9%,51以上教师94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9.6 %。**中心学校所辖学校整体呈现年青教师紧缺,教师队伍年青人的活力注入不够的状况。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由于缺乏教师,教师任课非专业化、学科教学非专职化现象大面积存在。许多学校的科学、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图书管理员、实验员等也是由教师兼任。这样,片区内教师备课、批改,辅导、教研各项工作任务重,逐步暴露出教师专业素质下降,各项工作特色创建困难重重等问题。
4、交流、调剂教师整体素质难保障。
一是从学校工作角度,乡镇优秀教师不愿来,城区优秀教师为职称争着下去。如:三中,交流出的都是最优秀教师,外出的6人中区示范教师5人,区级名师5人(其中2人属新报批)。交流进的教师有优秀教师如带双班成绩优秀的覃红梅、易仁贵等,但比较而言,入不敷出。同时,交流进教师很多不适应三中高强度的教育教学工作。如:冯家湾小学,交流教师共七人,其中四人在42岁以上,两人在35岁以上,一人25岁。其中四人年岁大,身体不好,家庭事多,对工作产生了影响。另外在五名调剂教师中,三人是教初中的音乐、英语、物理,如今任教语文、数学,没有小学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是**片区的学生活跃,富有个性,部分交流来的老师很难胜任教学工作,出现了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的现象。如:交流到东湖小学担任数学教学任务的一位老师因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就出现了课上不下去的情况,学校为此与家长多面沟通、对交流教师做辅导、与学生多次谈心。
在一定程度上,交流、调剂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了片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外聘教师难管理。
外聘教师难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外聘教师工资待遇低,素质得不到保证。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学校培训任务很大。第二,外聘教师的流动性大,更换频繁,学校年年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进行培训,牵制了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第三,外聘教师难以形成团队归属感,团队合力难以形成,影响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中心学习解决策略
1、内部调整。如:今年针对东湖小学缺编严重、音乐学科紧缺的情况采用从其他学校调配教师的方式进行补充。
2、加强管理。对交流老师、外聘教师加强管理,用制度管人,用谈心劝导人,以考评激励人。
3、校本培训。提升校本培训效益,并用“1+ ”的帮扶措施交流老师、外聘教师加强学科研究,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达到工作要求。
4、科学编排任教学科。尽量做到任课学科专业化。
四、给上级建议
1、进一步完善交流教师制度。
一是进行资格筛选。交流教师中有很多优秀教师,但也存在以下情况:
1、优秀的老师经过区直属学校筛选后,到**中心学校的就所剩不多了。
2、有部分交流教师是因为原学校难管,学校做工作后参加城乡交流,给交流进的学校增加了管理难度。
3、个别交流教师因年龄问题和常年不在教学岗位,到城区后正常教学工作不能胜任。如:一位教流教师在冯小、二小交流期间,只能担任校园卫生清扫工作。
所以,建议对交流教师的责任心、年龄、业务能力设置底线,人员确定前进行调研,看其适不适合交流、调剂。不适合的需重新选派。
二是增长交流年限。一年的交流工作要经历适应、熟悉的阶段,不少交流老师刚刚适应新学校就又得回到原学校。这样,每年交流教师要在适应新工作环境上花费功夫,同时学校也要在交流教师的培训上花大量的时间、人力。增加了交流年限,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三是人员相对固定。一部分交流教师到城区交流二到三年,有的交流老师第一年交流后,在第二、三年交流时因教育局筛选,在直属学校与中心学校间调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和交流教师造成一个误解:干得好到直属学校去,干不好到**中心学校去。不利于中心学校工作的开展。
2、尽快补充**中心学校教师编制。
**中心学校所辖学校班额大,班数多,学生素质差别大,家长、社会要求高。与其他片区相比,教师在作业批改、培优辅差、装备管理等工作中,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仅以图书网络录入为例,按小学生人均三册,初中生人均四册的标准,**中心学校辖区内的学校就要比其他片区学校花费至少多一倍的精力。另外每年在文明城市创建、代表区参加市级竞赛等多项工作也大多为**中心学校承担。这些工作最终分解到编制本就紧张的学校教师们身上。
3、招考工作中给外聘教师一定政策倾斜。
招考工作中给外聘教师一定政策倾斜,将提高外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学校对外聘教师的管理有了好的抓手,利于外聘教师管理的规范。
第三篇: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中小学323所,其中,小学288所(不含90个教学点),初级中学30所,九年制学校1所,普通高级中学3所,聋哑学校1所。
全县中小学教职工总数6433人,其中小学3499人,初中2236人,普通高中698人。省核定我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为6747人,尚缺编314人。
全县中小学教师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科以上学历55.2%;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8.5%;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8%。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417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7.5%,36岁至40岁的817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2.7%,41岁至45岁的72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1.2%,46岁至50岁的1099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7.1 %,51岁至54岁的67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5 %,55岁以上的70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9%。
从职务结构看,全县高级教师29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5.1%,中级职称2492人,所占比例为43%,初级职称2842人,所占比例为49%,未评职称教师数为158人,所占比例为2.7%。全县共有省级骨干教师103人,市级骨干教师448人,县级骨干教师385人。
从学科结构看,各学科教师都比较紧缺约。其中最为紧缺的学科为小学英语和高、初、小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
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从实际出发,本着建立一支数量足、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且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县里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制定了相关措施,使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中小学教师缺编情况较为严重 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01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01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小学更为突出。学校分散,班额偏小,按编制比例配备教师根本无法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目前我县绝大多数学校班额较小,其中学生在25人以下的教学班722个,学生在26—35人的教学班607个,这些教学班按省定标准核定每班不足一名教师或稍高一点,根据小学现开课程情况,按标准配备教师无法保质完成。
按上述标准,省定我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6747人,我县现有中小学教职工6433人,缺编314人。目前尚有206人2008年底已到龄正在办理退休手续,我县实际已缺编520人。2009年上半年到龄98人,届时将缺编618人。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2001年后,我县农村中小学一直没有补充师资,而且每年的自然减员又在200人左右,只减不补,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缺口较大。加上教师素质低、学科不配套、长期重病、进修、产假等因素,实际需求比缺编数数要多。为缓解教师不足,目前全县共使用临时代课教师453余名(不含学校自聘)。
2、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年龄结构不合理,51岁以上教师占21.4%,个别乡镇现有在职教师50%以上为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许多农村小学找不到一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出现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乡镇师资队伍严重老化,越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老龄化就越严重。因为年轻人引不进,进去之后又留不住,只有一些当地的民转公教师能长期扎根在农村。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上缺编并不多,个别学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超编的情况,致使年轻的新教师很难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老龄化现象将有继续加重的趋向。
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教师偏多,而音、体、美、英语、等方面的教师明显不足。由于缺乏教师,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等课程基本上流于形式。小学英语大都是由代课教师执教,学非所用的现象大面积存在。即使在一些乡(镇)中学,教师不配套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个专业毕业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一些学校,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质量难以保证,形同虚设。
教师队伍区域结构不均衡。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资源向城区及条件好的乡镇集中,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超编,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缺编,造成了教师在区域分布上严重失衡,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
3、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教师队伍老龄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许多老龄教师已经不思进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多数老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深感知识匮乏和能力不强“力不从心”,也有一些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处于“等退休”的状态。
“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我县教师队伍中民师转正、招工、接班及退伍兵安置等人员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学历层次低,很难胜任教学工作,更难适应课程改革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直接影响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学历达标率高,而实际水平较低。尽管许多教师学历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但在实际工资中表现为“两少”。一是专业教师少。有的农村中小学虽已开全规定课程,但任课教师大都是非专业教师。语文教师上数学,政治教师教史地,隔行教学、非专业任教依然影响学校发展,师资不配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突出。80%的农村小学没有专业英语教师;在农村小学任教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一人是专业教师。二是正规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少。乡镇的小学教师中,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足10%;乡镇中学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师范院校专科毕业的教师仅为3%。其他教师第一学历均为电大、教育学院、中师或是接班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范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他们的知识体系、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观,教育质量明显比城镇学校要差。层层拔高使用导致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整体下降。因近年来一直未能补充教师,高中扩招和初中入学达到高峰期,师资不足的矛盾集中凸现,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一大批相对优秀者进高中任教,从小学教师中选拔一大批相对优秀者进初中任教。这不仅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初高中的教师队伍素质也相对下降。
三、建议与对策
1、尽快统一招录中小学教师并形成机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初中教师重点分配到规模较大、教学质量高、缺骨干教师的学校;小学教师一律分配到缺编乡镇任教。
2、建立健全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结对子,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制定政策,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给予奖励、津贴,或者在晋职、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具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城镇老师如果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可以优先评定高级职称。
3、以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学历达标工程为重点,搞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实际,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和“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提高”的要求,制定好教师培训规划和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坚持长训与短训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坚持在职为主、自学为主、短期为主的原则,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以新课程师资校本级学科培训为重点,鼓实劲,用真功,做到校校有骨干,人人受培训,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程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检查监督,把参加培训与教师实际利益挂钩,在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表彰奖励中,对参加培训表现突出的优先考虑,同时要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提出限期达标的要求。
4、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全县中小学老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资料信息以及科研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好他们的具体困难。
5、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肯定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艰苦岗位上的中老年教师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建议对男年满
55、女年满50周岁的教职工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6、要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建议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解决临时代课教师问题。
第四篇: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精)
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中小学323所,其中,小学288所(不含90个教学点,初级中学30所,九年制学校1所,普通高级中学3所,聋哑学校1所。全县中小学教职工总数6433人,其中小学3499人,初中2236人,普通高中698人。省核定我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为6747人,尚缺编314人。
全县中小学教师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科以上学历55.2%;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8.5%;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8%。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417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7.5%,36岁至40岁的817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2.7%,41岁至45岁的72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1.2%, 46岁至50岁的1099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7.1 %,51岁至54岁的67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5 %,55岁以上的70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9%。
从职务结构看,全县高级教师29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5.1%,中级职称2492人,所占比例为43%,初级职称2842人,所占比例为49%,未评职称教师数为158人,所占比例为2.7%。全县共有省级骨干教师103人,市级骨干教师448人,县级骨干教师385人。
从学科结构看,各学科教师都比较紧缺约。其中最为紧缺的学科为小学英语和高、初、小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
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从实际出发,本着建立一支数量足、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且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县里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制定了相关措施,使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中小学教师缺编情况较为严重
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01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01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小学更为突出。学校分散,班额偏小,按编制比例配备教师根本无法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目前我县绝大多数学校班额较小,其中学生在25人以下的教学班722个,学生在26—35人的教学班607个,这些教学班按省定标准核定每班不足一名教师或稍高一点,根据小学现开课程情况,按标准配备教师无法保质完成。
按上述标准,省定我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6747人,我县现有中小学教职工6433人,缺编314人。目前尚有206人2008年底已到龄正在办理退休手续,我县实际已缺编520人。2009年上半年到龄98人,届时将缺编618人。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2001年后,我县农村中小学一直没有补充师资,而且每年的自然减员又在200人左右,只减不补,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缺口较大。加上教师素质低、学科不配套、长期重病、进修、产假等因素,实际需求比缺编数数要多。为缓解教师不足,目前全县共使用临时代课教师453余名(不含学校自聘。
2、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年龄结构不合理,51岁以上教师占21.4%,个别乡镇现有在职教师50%以上为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许多农村小学找不到一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出现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乡镇师资队伍严重老化,越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老龄化就越严重。因为年轻人引不进,进去之后又留不住,只有一些当地的民转
公教师能长期扎根在农村。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上缺编并不多,个别学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超编的情况,致使年轻的新教师很难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老龄化现象将有继续加重的趋向。
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教师偏多,而音、体、美、英语、等方面的教师明显不足。由于缺乏教师,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等课程基本上流于形式。小学英语大都是由代课教师执教,学非所用的现象大面积存在。即使在一些乡(镇
中学,教师不配套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个专业毕业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一些学校,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质量难以保证,形同虚设。
教师队伍区域结构不均衡。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资源向城区及条件好的乡镇
集中,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超编,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缺编,造成了教师在区域分布上严重失衡,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
3、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教师队伍老龄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
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许多老龄教师已经不思进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多数老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深感知识匮乏和能力不强“力不从心”,也有一些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处于“等退休”的状态。
“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我县教师队伍中民师转正、招工、接班及退伍兵安置等人员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目前我
县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学历层次低,很难胜任教学工作,更难适应课程改革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直接影响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学历达标率高,而实际水平较低。尽管许多教师学历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但在实际工资中表现为“两少”。一是专业教师少。有的农村中小学虽已开全规定课程,但任课教师大都是非专业教师。语文教师上数学,政治教师教史地,隔行教学、非专业任教依然影响学校发展,师资不配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突出。80%的农村小学没有专业英语教师;在农村小学任教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一人是专业教师。二是正规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少。乡镇的小学教师中,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足10%;乡镇中学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师范院校
专科毕业的教师仅为3%。其他教师第一学历均为电大、教育学院、中师或是接班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范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他们的知识体系、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观,教育质量明显比城镇学校要差。
层层拔高使用导致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整体下降。因近年来一直未能补充教师,高中扩招和初中入学达到高峰期,师资不足的矛盾集中凸现,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一大批相对优秀者进高中任教,从小学教师中选拔一大批相对优秀者进初中任教。这不仅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初高中的教师队伍素质也相对下降。
三、建议与对策
1、尽快统一招录中小学教师并形成机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初中教师重点分配到规模较大、教学质量高、缺骨干教师的学校;小学教师一律分配到缺编乡镇任教。
2、建立健全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结对子,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制定政策,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给予奖励、津贴,或者在晋职、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具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城镇老师如果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可以优先评定高级职称。
3、以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学历达标工程为重点,搞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实际,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和“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提高”的要求,制定好教师培训规划和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坚持长训与短训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坚持在职为主、自学为主、短期为主的原则,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以新课程师资校本级学科培训为重点,鼓实劲,用真功,做到校校有骨干,人人受培训,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程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检查监督,把参加培训与教师实际利益挂钩,在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表彰奖励中,对参加培训表现突出的优先考虑,同时要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提出限期达标的要求。
4、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全县中小学老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资料信息以及科研方面给予
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好他们的具体困难。
5、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肯定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艰苦岗位上的中老年教师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
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建议对男年满
55、女年满50周岁的教职工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6、要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建议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解决临时代课教师问题。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共2篇)6月20日至26日,在市政协副主席李世秀的带领下,市政协文教卫体委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及委员就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调研组在听取市教育局汇报后,选择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了中线乐园乡、北线南阳乡、南线范镇三个乡镇中小学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了学校、部分教师代表、及当地乡村干部意见。这次调研主要是摸清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市对农村义务教育决策时提供参考意见。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教师数量:目前我市农村共有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初中11所,完小30所(其中中心小学20所),村小及教学点42个,初小77所。在校学生34515人,教师数2592人,其中小学1693人,初中899人,因病请假22人,借调到其他行业工作的3人。另有年高体弱教师(男55岁、女50岁以上)100多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二)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紧缺学科:
1、年龄结构:小学50岁以上教师占52%,36—49岁占29.5%,35岁以下占18.5;初中50岁以上教师占16.1%,36—49岁占40.5%,35岁以下占43.4%。总体来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初中教师年龄结构则相对合理。
2、学历结构:总体学历基本达标,但仍有85名老教师学历不达标,特别是第一学历达标的教师达标率不高。
3、学科紧缺:小学英语教师48人,初中仅22人,缺口很大;信息技术学科,小学36人,初中仅15人;音体美小学48人,初中仅26人。初中缺口更加明显,亟待选招新教师充实。具体情况如下表: 类别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人数)紧缺学科(人数)35岁以下36—49岁50岁以上本科以上专科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英语信技音体美其他小学18.529.5523565893***10初中43.440.516.***52616总计***0517426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师德师风教育。教育系统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师风师德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动员、对照自查、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摆问题,剖根源,抓典型,定措施,要求人人参与、个个过关,并结合师风师德宣讲活动弘扬正气、激励先进。
2、教师业务培训。确保每年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业务培训。每年安排约300人次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地级、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水平提升培训。同时建立校本培训监管机制,强化各校校本教研工作有效开展。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有效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3、打造品牌队伍。通过每年一度的“德、能、勤、绩”考核、教师职称聘任、优秀教师与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的开展,结合九江市三年一次的“一、二、三”优秀园丁评选工作,打造一批名师。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度,扩大了人才品牌效应。
4、优化班子结构。把思想境界高、群众反响好、专业发展强的年轻骨干教师吸纳到班子中来,从而使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5、改善办学条件。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农村校舍基体得到了改造,办学条件大大提高,使边远山区青年教师“进得来,留得住”,能够安心教学。整体来看,我市农村教师队伍较为稳定,大部分教师服从组织、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也取得了喜人的育人成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加快,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92.2%,三年内提高了9.1%,小学教师专科学历41%,超过了省定标准六个百分点。xx教育教学质量跃居九江市前列。正是因为有一支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爱学生、有钻劲、能创新的教师队伍,才使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有了根本保证。
二、客观现状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依然不稳,总量超编,但教学岗位人员相对不足,教非所学、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以及教师精神面貌令人担忧,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几年来生源锐减,大量优生转入城区学校,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差距在日渐扩大,生源越差,教师教学积极性就越低,教学质量越差,越留不住生源,形成了一种生源流失与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主要问题如下:
(一)超编缺岗现象严重。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依然缺编。乐园学校定编80人,现有在职在编教师81人,返聘民师2人,工友1人,看起来是超编,但其中服兵役1人、借调外出4人,由于“民转公”教师多,正值自然退休高峰期,其退休教师达26人,这种现象在全市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地方虽然超编,但教学网点多,整体缺编现象更加严重。南阳学区有宝山、韭山、红日、严畈4个教学点加起来也只有30个学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30个学生却配备教师7名,其中韭山教学点只有一名学生也配备了一名教师;而中心小学37个教学班却只有34名在编教师。教学网点的分散,班额小,也是导致教师数量不足的原因之一。为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一些地方只得聘请代课教师。
(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是青春的事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至在6-16岁之间,在他们的眼里,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太多的神奇与美丽,所以他们希望看到和接触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教师年轻漂亮帅气有活力。而在我市农村学校里,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中老年老师所占比例过大,致使农村学校教学氛围不活、不新、没有生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成长。如范镇中学教师平均年龄40岁。乐园学校81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27名,占三分之一,特别是55岁以上的竟然有17名。南阳学区67名教师中,51岁以上的21名,而30岁以下的只有3名。范镇学区123名教师中,46岁以上80人,其中55岁以上41人,占三分之一,而35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4人,师资严重老化。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教师共1025名,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62名,平均年龄43.6岁。中年教师偏多,年轻教师太少,三五年后,教师老龄化现象将更为严重。
(三)师资配备不齐,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我市大多乡村学校无法和城区学校一样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主要是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师严重缺乏,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没有科班出身,基本上是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因此处于应付状态,有的科目甚至停开。以情况相对比较好的范镇中学为例,除了有2名英语、1名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外,其他学科专业课程均由非专业老师教学。教师基本谈不上专职,更谈不上专业,只是维持教学基本运转而已,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是民办教师转编的,他们的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共2篇)]篇一: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共2篇)]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中小学68所,其中,小学42所,初级中学30所,普通高级中学3所,聋哑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教职工总数6433人,其中小学3499人,初中2236人,普通高中698人。
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科以上学历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8.5%;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8%。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417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7.5%,36岁至40岁的817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2.7%,41岁至45岁的72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1.2%,46岁至50岁的1099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7.1 %,51岁至54岁的67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5 %,55岁以上的70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9%。
从职务结构看,全市高级教师29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5.1%,中级职称2492人,所占比例为43%,初级职称2842人,所占比例为49%,未评职称教师数为158人,所占比例为2.7%。从学科结构看,各学科教师都比较紧缺约。其中最为紧缺的学科为小学英语和高、初、小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从实际出发,本着建立一支数量足、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且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制定了相关措施,使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中小学教师缺编情况较为严重
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01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01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
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小学更为突出。学校分散,班额偏小,按编制比例配备教师根本无法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学校班额较小,其中学生在25人以下的教学班722个,学生在26—35人的教学班607个,这些教学班按兵团定标准核定每班不足一名教师或稍高一点,根据小学现开课程情况,按标准配备教师无法保质完成。
按上述标准,兵团定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6747人,我市现有中小学教职工6433人,缺编314人。目前尚有206人2008年底已到龄正在办理退休手续,我市实际已缺编520人。2009年上半年到龄98人,届时将缺编618人。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2001年后,我市农村中小学一直没有补充师资,而且每年的自然减员又在200人左右,只减不补,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缺口较大。加上教师素质低、学科不配套、长期重病、进修、产假等因素,实际需求比缺编数数要多。为缓解教师不足,目前全市共使用临时代课教师453余名(不含学校自聘)。
2、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年龄结构不合理,51岁以上教师占21.4%,个别乡镇现有在职教师50%以上为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许多农村小学找不到一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出现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乡镇师资队伍严重老化,越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老龄化就越严重。因为年轻人引不进,进去之后又留不住,只有一些当地的民转公教师能长期扎根在农村。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上缺编并不多,个别学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超编的情况,致使年轻的新教师很难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老龄化现象将有继续加重的趋向。
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教师偏多,而音、体、美、英语、等方面的教师明显不足。由于缺乏教师,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等课程基本上流于形式。小学英语大都是由代课教师执教,学非所用的现象大面积存在。即使在一些乡(镇)中学,教师不配套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个专业毕业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一些学校,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质量难以保证,形同虚设。
教师队伍区域结构不均衡。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资源向城区及条件好的乡镇集中,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超编,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缺编,造成了教师在区域分布上严重失衡,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
3、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教师队伍老龄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许多老龄教师已经不思进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多数老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深感知识匮乏和能力不强“力不从心”,也有一些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处于“等退休”的状态。
“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我市教师队伍中民师转正、招工、接班及退伍兵安置等人员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学历层次低,很难胜任教学工作,更难适应课程改革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直接影响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学历达标率高,而实际水平较低。尽管许多教师学历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但在实际工资中表现为“两少”。一是专业教师少。有的农村中小学虽已开全规定课程,但任课教师大都是非专业教师。语文教师上数学,政治教师教史地,隔行教学、非专业任教依然影响学校发展,师资不配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突出。80%的农村小学没有专业英语教师;在农村小学任教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一人是专业教师。二是正规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少。乡镇的小学教师中,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足10%;乡镇中学教师中,选拔一大批相对优秀者进高中任教,从小学教师中选拔一大批相对优秀者进初中任教。这不仅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初高中的教师队伍素质也相对下降。
三、建议与对策
1、尽快统一招录中小学教师并形成机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初中教师重点分配到规模较大、教学质量高、缺骨干教师的学校;小学教师一律分配到缺编乡镇任教。
2、建立健全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结对子,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制定政策,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给予奖励、津贴,或者在晋职、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具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城镇老师如果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可以优先评定高级职称。
3、以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学历达标工程为重点,搞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实际,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和“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提高”的要求,制定好教师培训规划和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坚持长训与短训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坚持在职为主、自学为主、短期为主的原则,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以新课程师资校本级学科培训为重点,鼓实劲,用真功,做到校校有骨干,人人受培训,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程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检查监督,把参加培训与教师实际利益挂钩,在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表彰奖励中,对参加培训表现突出的优先考虑,同时要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提出限期达标的要求。
4、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全市中小学老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资料信息以及科研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好他们的具体困难。
5、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肯定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艰苦岗位上的中老年教师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建议对男年满
55、女年满50周岁的教职工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6、要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建议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解决临时代课教师问题。
篇二: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doc.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卢占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11-3-21 16:27:20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本课题开始对堤村校区及邻近校区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和对策展开调查研究,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出现的具体问题。
本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走访了初中、中心小学及两所村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科基础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情况,教师数量、结构、学历情况,教师工资发放情况和教师培训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对教师进行120人次(其中小学80人次、中学40人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详实的、具体的
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相对较低,人才交流渠道又不断的拓宽,加速了人才的流动,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生因待遇、环境及家庭等原因,离开家乡,到环境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地区单位工作,回乡任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只有40%左右,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和名校优秀毕业生不返乡任教情况较为严重。
4.对近年来返乡任教毕业生的总体印象
经过调查,近几年来返乡任教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文化素质较高,知识较为广博,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现代理论、教育规律及教学方法,能较好的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业务能力较强,多数毕业生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但有些毕业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较差,教学基本功一般,专业技能较差。
5.骨干教师培训情况
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县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任职校,都非常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培训工作。他们尽量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使一批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整体
接受省、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多集中在镇中及中心校,村小的教师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很少有机会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而他们更需要进修和接受培训。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共2篇)] 1.从教师生师比例上看,村小教师多,学生少,但从学科上看由于课程门类较多,一个教师要上几门课,教师数量又不足。特别是音乐、美术合格教师严重不足。
2.从教师的年龄上看,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多,新毕业生进不来,年轻教师补充不上。还有个别的乡,不是教师却占教师编。
3.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师德状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修养方面,如师生关系问题,教师的行为规范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等。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急需提高。如在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等方面需要提高。
4.教师的工资还不能足额发放,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也影响师范院校毕业生返乡任教的积极性。
5.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大。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比以前,尤其是比新课程改革未实施以前更大了,具体说来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过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大
②.农村中小学管理太过僵化
③.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过重
④.独生子女、留守子女过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⑤.家长的不配合
⑥.农村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机会太少
⑦.新课程改革的压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师年龄结构,优化教育资源
采取合村、合乡并镇的办法,适当扩大生师比,让优秀的教师工作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