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荐] 凄美--轻舞飞扬
凄美
晴,是我的朋友.她活泼可爱, 硬朗而无忧无虑, 脸上总挂着使人感到温暖的微笑.然而,那一次……
当我来到她家门口的时候,发现门打开了.我喊着她的名字:”晴!晴!你在哪?”没人回应,我越想就感到越奇怪.当我走进她的家,直到她房前的时候,只见她坐在地上,双脚竖在身子前,双肘放在两膝上,一手垂下,另一手撑着头额.她的脸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从她的目光中看出一丝丝的忧伤.这并不是平时的她,”你怎么了?”迷惑的我急切地问道.她并没有回应,仿佛不知道我正站在她面前,屋里一片寂静,多么的奇怪感觉啊!屋里的一切都好像停止不动了,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晴!”我轻轻地叫了她一声.她那长长的眼睫毛下,一颗豆大而晶莹的泪水划过她那洁白的面,第二颗,第三颗……她的嘴巴仍然紧闭着,不像别人哭那样,她眼眉并没有皱起来,脸部的肌肉并没有抽搐,并没有发出任何哀叹和悲伤的声音,只是静静地,静静地,目光越来越忧伤了,她那凌乱的头发和她一样都变得黯淡无光.我的心忽然间震了一下,平时阳光的她忽然间变得冷漠了,陌生了.也许在我的心中,她从来也只有晴天而没有雨天.我不能再控制自己了.我了冲过去.当我正要说话的时候……“我可怜的弟弟今天早上被车撞到了,他……他……”眼泪不停的从她眼里流出,“医生说他也许不能了!”我一愕然,顿时不知应该说些什么.屋里再次静下来了!
她的哭让我知道她是坚强的.她的哭是凄美的,令人心碎的!
第二篇:[推荐] 小草--轻舞飞扬
小草
春天到来,玫瑰变得娇艳欲滴,牡丹变得火红火艳,水仙散发出扑鼻的香味.然而这一切也有着青青的小草无名的衬托.春风吹着, 小草微微地弯着身子,仿佛向人们鞠躬.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辉,小草可爱极了,真像是在晨风中手拉手地奏鸣着一首动人的绿色交响曲。
人们休息的时候,随随便便地躺在小草脆弱的身子上.”啊!多舒服啊!”人类是这样想的.然而小草总是无言地,没有发出任何哀怨的声音.空气污染减少了,小草们出了一把劲。更奇妙的是它们把空气中的一些有毒的物质分解成无毒的物质,而且小草的叶子上有一种特殊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能粘住空气中的灰尘,这样便能清新空气。
大家都知道草坪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它们生长得密密麻麻是为了减低雨水对表土的冲刷,从而保护了水土。
小草还是一架过滤器,它们会把一些污水过滤成为清水。
这是小草默默地所做出的贡献,小草虽然弱小,但它们集合起来就不再变得弱小了。它们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可真不少呢!
小草不怕风不怕雨,它们不像娇艳欲滴的玫瑰,不像火红火艳的牡丹,不像香气扑鼻的水仙,因风雨而折弯了腰,落掉那漂亮的花瓣.风雨过后,小草变得更加娇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正是用来赞扬小草的.难道你就不能在小草的身上看到广大的劳动人民?难道你就不能在小草身上看到在边疆守卫着家乡的士兵们,难道你就想不到它们象征着为社会主义作出贡献的人民?
别人任意地践踏小草,我要高声地赞美它们!它们永远是最可爱的!
第三篇:作文,让心灵轻舞飞扬
作文,让心灵轻舞飞扬
旬阳县甘溪初级中学 王中华
【内容摘要】 写作,本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它是心灵的自由表达,是人类真性情的抒写,是思想与生活的碰撞,她也是精神享受,是心灵的锻造,是人格的提升。作为一个语文人,我们应该让学生信任、启迪灵性、将作文生命化等途径,来唤醒孩子心中的真情,表达真性情,让心灵能够轻舞飞扬。
于漪老师说:‚教语文就是生命在歌唱,没有生命就没有语言,把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出来,这样以文章的人文内涵震撼学生的思想和感情,在语言的推敲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是的,人是有灵性的,人的灵性体现在语文方面,就是优美的语言与灵动的思维。谢道韫咏絮,骆宾王咏鹅,王勃登高作赋,李白醉酒吟诗,解缙以‚明察秋毫‛对‚暗藏春色‛,郭老以‚蟾宫折桂‛对‚狗洞头桃‛皆是如此。我们的作文课堂也该是充满灵气,春光灿烂的。然而,‚写不好作文‛常作为老大难题横亘在语文课堂,许多学生‚不会作文!‛‚不知写什么!‛‚写不生动!‛甚至因为考试的需要将作文变得城市化,功利化,写作的本源失去了,人成了写作的机器。写作,本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它是心灵的自由表达,是人类真性情的抒写,是思想与生活的碰撞,她也是精神享受,是心灵的锻造,是人格的提升。作为一个语文人,我们应该怎样来唤醒孩子心中的真情,用他们的笔书写真性情,表达真性情,让心灵能够轻舞飞扬呢?
首先,应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语文教师。
多年来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只要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自由地表达情感意志,要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就不难了。如果想让学生无所顾忌地去写,教师必须是一个开明的人。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总分个优中差等,对优等作文总是大加褒扬,其他作文也总定格在固定的层次,初中三年下来,写的好作文的学生也就那么几个,整体提高率很低。而现在我终于明白,就作文而言,教师在每带一届新班时,往往通过第一次作文的批阅就能发现学生在写作方面的长短,当教师欣然自得地检阅新班‚写作高手‛时,可能的标准是‚对口味‛:看是否符合教师的作文观或评价标准。这种习惯往往会忽略另一批学生的存在,从而褪却了他们写作的热情。其实,学生也在悄悄地观察教师,他可能会用一篇文章试探教师的开放度。在当今的教学风气下,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特别是初中作文的起始阶段,因为换了环境,换了老师,学生总有新的期待。如果懂得学生的心理,在第一次作文中,批改可以细一些,尽可能发现学生的长处,和学生作一点对话,多一些鼓励,这对学生的发展将是非常有益的。
我现在不会像初出茅庐时那样轻易对学生作判断,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谁知道下一页有些什么内容呢?信任,宽容、尊重、开明••••••发展学生的写作,有时也要用上当班主任时的耐心和细致。老师尤其要尊重学生自由写作的权利,学生在作文或随笔中写什么,是要看教师的,——既看教师的专业水平,也看教师的胸襟与度识,如果教师懂的这种信任,学生就敢于在作文中真诚自由地表达。很多语文老师在私下谈到,有些学生的 作文很大胆,不但敢于发表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见解,甚至敢于把私密性的故事写给老师看,而由于他从你这里获得了鼓励,获得了默许,没有了思想束缚,他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就获得了愉快,也获得了写作的智慧。你对他宽一些,他会觉得‚沿路通畅‛,他就敢于自由的去想,自由的去写,思想在自由的环境中纵情地飞,抒发情感便无所顾忌,并常常沉醉
在忘我的境界中••••••相反,如果学生在第一篇作文的批语上看到了一位思想不太开明的老师,他可能会表现的循规蹈矩,学会了察言观色,人云亦云,他会小心地磨去文章的棱角,从你这里得到肯定,——虽然他内心未必接受,心灵的窗户悄悄地关上了,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会试探性地在开一道缝。要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就让我们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语文教师吧。
其次,作文教学要善于启迪灵性。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写作能使人获得愉快,也能让人变得聪明,作文的过程必然是思维的过程。如果作文没有了问题意识,没有了来自思维的灵感,没有了自我表达的激情,那的确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如何启迪灵性?
第一,要训练思维。思维是写作的灵魂,欲练作文当先练思维。思维训练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引导学生坚持写‚日思录‛,是行之有效的方 法之一。‚日思录‛不 同与一般性日记,写日思录要求学生必须有感而发,或一人、一事、一景,或一篇、一段甚至一句,形式内容不拘一格,但必须要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渐渐开始学会关注周围的人,关心周围的事,或者把自己课外阅读中的所思所感写到日思录中。长期坚持,不但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的习惯,而且也促进学生热爱生活、多读好书,自然地提高了写作水平。另外,口头作文也是一条‚便捷‛的思维训练之路,如进行‚每日一说‛活动,每堂课前进行3分钟演讲,轮流进行口头训练。口头作文应避免随意性,一个学期的口头训练可 采用几个专题来完成如‚历史人物专题‛‚格言警句专题‛‚社会热点评析‛等
第二,启迪学生的灵性要重视启发式教学。《礼记•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传达的就是启发式教学思想。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自我效能感,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才能启迪学生的灵性。如我和学生谈虚实相生的问题,首先给学生出一道绘画思考题:如何在有限的画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有学生说画出所能画出的所有骆驼,有的说画出十只之后用点来代替,有的学生说画出一两只骆驼的远影后,用飞扬的尘沙来表现••••••这些回答,同时又在启迪其他学生的灵性,大家积极思考,有的认为画出沙漠,沙漠上画出杂乱的骆驼脚印,有的说画出一个小孩大张着嘴,旁边写上‚哇!好多的骆驼!‛后来,在一次以‚寻觅春天的踪迹‛的话题作文训练中,有一位同学就很受启迪的写了一篇‚又是一个马蹄飘香的季节‛作文,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来到一片盛开着的金黄的油菜花田里,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在这小河边上,缓慢地逶迤远去,仿佛给小河系上了一条金黄色的腰带,简直美极了!我臵身其中,用手拂着这一朵朵小巧玲珑的菜花,然后放在鼻边嗅嗅,香极了!一阵微风吹过,这些菜花个个摇头晃脑,仿佛在跳着一支美丽的舞蹈,又仿佛在竞美般,个个飒爽英姿,十分妖娆,给人一种奋发向上、争先恐后的感觉,而此时的我觉得就像是童话里灰姑娘变成了公主一般,正臵身于花海中同无数花精灵嬉戏。更妙的是花儿的清香引来了无数的蜂蝶,围着它们嘶叫,仿佛英勇的骑士在为美丽的公主奏乐般,实属热闹非凡。这不禁勾起了我的遐思,记得宋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在一次科举考试中遇到这样一道题目:‘马蹄飘香’,聪明的画家就画了一匹骏马在春日里奔驰,身后还跟着大群的蝴蝶,萦绕起舞。当然这个画家一举夺冠,因为这个画家恰到好处地反映出‘马蹄飘香’的含义。‛而此时的她也正深刻感受着‚马蹄飘香‛的意境,从而写出了春天的美妙,这位同学的灵性和悟性着实让我惊叹了许久!
第三,要善于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世间的万 事万物,一花一草、一树
一木,甚至一张书桌、一轮落日、一碗清水,只要你思考,都可能会从中悟得真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并不是缺少生活体验,而是缺少生活作文意识。为什么学生对身边事件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一方面因为他们对生活缺少感情的投入,缺少一份感恩的心,缺少一份关注和留意;另一方面,学生觉得这些事情登不上作文的大雅之堂,不自觉地把作文与生活隔离开了,生活化作文就是要引导学生体察身边的事,哪怕小到一片落叶在风中摇曳,只要学生能带着感情去揣摩,就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真味。记得有一次让学生根据回忆写运动会场面,学生大都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写。我就播放了一段自录的学校运动会中本班参与‚拔河比赛‛场面的录像,同学们兴趣来了,越看越兴奋,事后我就让学生们复述看到的场面,再让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来复述,让他们抓住特点、氛围来复述,一层层的推进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观察的角度,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学到了捕捉亮点的技巧,更学会了如何用自己有情有味的语言来表述。同样的内容,从无话可说到说不完的话,原因在于学生内心世界由沉睡到苏醒,这种体验情景的设臵,唤醒了学生对身边事情的感受,促进学生内心世界同生活世界的互动与融合,作文的泉水就会长流不断。
再次,将作文生命化。
生命化作文,并非以生命为话题,而是作文中有发乎于生命内心的智慧表达。作文是体验写作价值和尊严的生命化行为,不是和学生成长无关的纯粹的写作技能 的训练,而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和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潘新和教授曾说:‚语文教育实践中,首要的不是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也不是使人成为使用语言工具的熟练工匠,不应充斥着名目繁多的机械训练或表面热闹的所谓语文活动,而应贴近学生的言语生命的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他们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有时确实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乐观的态度。真正的作文,首先应直指学生心灵,这样的作文融入了学生的生命思考,包含了学生对自己对他人或是对自然万物的生命价值观,是智慧的表达,它能给学生作文带来成就感。每一次的写作,都是心灵的一次驰骋,每一次感悟都是一次生命的律动,让学生爱上作文吧!让它同心灵一起轻舞飞扬!
第四篇:演讲稿:让青春轻舞飞扬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xiexiebang。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轻舞飞扬》。
没有千里之风,我们是一只轻盈的雨碟,用自己稚嫩的翅膀收扩八方风云;没有垂云之翼,我们是一只轻巧的海鸥,用自己光洁的羽翼搏击万里苍穹。飞得更高,所以看得更远,在湛蓝的苍穹,我们自由翱翔;在华丽的舞台我们轻舞飞扬!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书中有我们年轻的诗。作为青春的一代,我们有时未脱稚拙,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时意气奋发,粪土当年万户侯。趁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环宇碧落,我们只是投入大化的一抹尘埃;然而,千千万万的我们汇在一起,便是东方的红霞,映射着太阳的光辉。昂起少年的头,我们澄澈的双眸是那样渺小,但却能倒影整个宇宙!看得到想得到,我们才能做得到。心灵飞得多远,我们的青春才能行的多远。征途绵绵,需我新人昂首阔步;环宇浩浩,任我青年振翅高飞,怀着一份信念我们才不会停止飞翔,背起一份责任,我们才不会被乱风吹偏了方向。眼下,风正急,路正远。在这展开双翼的时节,让我们凌空展翅、掠羽高翔!
青春是人生一道洒满阳光的风景,是一首用热情和智慧唱响的赞歌。人世间有许多东西失去了还可以得到,唯有青春,对任何人来说都属于一次性消费,而且是易耗性消费,只道是白驹过隙、更道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春是一笔财富,我们拥有青春,这便是追求理想最宝贵的财富,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青春怎么叫青春?没有彷徨,没有执著追求的青春怎么称为青春?起点时固然有雄心壮志,终点处固然金光灿烂,但是当生活一步步将理想的锋芒磨平,那雄心壮志不照样会烟消云散吗? 不要以为我们上学很苦,高尔基不是说过“苦难才是真正的大学。”还有一位伟人说“苦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所以当你拥有了雄心壮志的时候,同时你也要张开双臂迎接苦难。
一代豪杰丘吉尔,这位百年才能诞生一位的演讲天才经过的是怎样的人生经历!大家或许只记得他那十分惨烈的成绩单,却不知道他那孤独的,几近夭折的童年。大家或许只记得他当海军大臣的荣耀,却不知道他从一名普通的骑兵到屡建奇功的战地记者、经历种种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大家或许只记得他那压倒众人、极富煽动性的演讲,却不知道在成长过程中他每每被人嘲笑、讥讽、侮辱的时刻。甚至他那丑陋的长相,矮小的个子总被对手挂在嘴上。大家或许也还只记得他出生在一个贵族之家,应该享尽荣华,却不知道丘吉尔家族从马尔巴罗公爵到伦道夫勋爵之时,温斯顿•丘吉尔青年时面临的窘境,等等。正因为丘吉尔经历的起起伏伏的政坛、坎坎坷坷的人生,才成就了他那句不朽的名言:“我能奉献的只有血和泪。” 这句话确实充满了血和泪啊。它是由多少苦难积淀而成。也许有人说:我不想成为丘吉尔那样的大人物,那也请记住吧:梦想的高度与苦难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起点处就请准备迎接苦难吧。其实追求梦想就像长跑,苦难则是人的生理极限,遇到他只要咬咬牙坚持一会也便“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记住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吧:坚持就是胜利,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因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观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动。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我们拥有青春,就如朝阳永远向上;我们拥有青春,就如山溪不羁奔流;我们拥有青春,就如幼蝉破茧而出!朋友,请不要再为落叶伤感,为春雨掉泪;也不要满不在乎的挥退夏日的艳阳,让残冬的雪来装饰自己的面纱;青春是一笔不耐花销的财富,时光匆匆如流水,岁月如流不复回。岁月可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则使灵魂起皱。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嚼一根艰辛,让青春在生命中继续燃烧;握紧时代的轮舵、扬起理想的风帆,让我们的青春在广褒的人生之海轻舞飞扬。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让语文课堂教学轻舞飞扬
让语文课堂教学轻舞飞扬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和音乐的介入
作为语文教师,我悲哀地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原本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中学语文课堂却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一些学业优秀的学生常常醉心于数学的灵活,科学的神奇,英语的时尚„„语文在中学生心目中倍受冷落。这种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不改变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初中语文教学将难以出彩。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对语文的兴趣,自然会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作为快乐的享受。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兴趣总是靠精彩的教学语言和巧妙的教学方法去牵引,靠教师的智慧和感情去覆合。
语文老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精彩起来?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课堂语言要讲究情感美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我们的施教对象是生龙活虎的青少年,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语言平板、无情,必不能形成召唤力。所以教师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于漪老师被称为语文教学“情感派”代表人,她不仅文学作品能讲得流光溢彩,情趣盎然,就是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课文,她也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内蕴,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从而形成她情深意长、以情感人的总体教学风格。有一次我看了她的教学录象《雨中登泰山》,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磅礴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起她们,民族的自豪感就会充满心头。今天我们学习《雨中登泰山》,请作者为向导,带我们去攀登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这样的教学语言,就会成为充满感情色彩的流水,潺潺流过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很快深入到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中去。受她的情感教学法的启发,我在上吴冠中的《桥之美》时,借助诗歌导入:宋朝范与求诗云:“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唐代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 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向我们诉说家的温馨;北京故宫金水河上的玉带桥向我们向我们诉说昔日的威严——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一起去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一起去领略桥的风采,桥的美。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一开始就扣动了学生的心弦,总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教《核舟记》,我利用前面学过的《中国石拱桥》中的知识来铺设桥梁,首先提问:在《中国石拱桥》中是怎样描写芦沟桥柱头上雕刻着的狮子的?在师生共同回忆背诵了“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后,我把话锋一转,说“在柱头上雕刻能够把狮子刻得千态万状、惟妙惟肖,那么在小小的桃核上,能否刻出如此惟妙惟肖的人和物呢?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古代民间艺人卓越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吧。”这样通过对比式导入,即从柱头上雕刻着的大的惟妙惟肖过渡到核桃上小的栩栩如生,学生通过已学课文的知识铺垫,加上明显的知识对比,就能够比较积极顺利地进入新课学习。
二、在教学语言上应力求简洁和流畅
“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背影》中“背影——眼泪”这一抒情线索的确定,《湖心亭看雪》的凝聚点“痴”,《三峡》中的“美”,《苏州园林》”的“匠心”„„都是高度概括的语言艺术的结晶,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语言艺术的精妙处,是善于引导
首先是感情的引导——上学期市初中语文教研员阙银杏老师到我校进行教学调研,她听了所有老师的课,评价每位老师的教学都是各有所长。我当时上了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对这堂课的教师课堂语言和教学提问的设计,她给予了充分肯定。如我在引导学生领会文中绘景抒情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之后,指导学生朗读,读前我先用描述性的语言创设了一种情境,让学生酝酿情感:“苏轼这位语言大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空灵、清丽淡雅的月夜图,把我们带入了神话般的美妙境界。九百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过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这么美的句子应用什么语气去 读呢?大家试试在这句话的前面加上“啊”字。”有了这段话的牵引,学生马上有了朗读的兴趣,用声音尽情演绎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再如教朱自清的散文《春》,开头的设计: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诗人哪些诗句呢?就在学生背颂古诗初步进入春的意境时,我赶紧把学生的回忆联想的思绪收拢,因势利导地启发:我们往往是知春,而不会写春。下面,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写春天景物的色彩和姿态的。这样用诗一般的意境感染学生,学生未学课文却已经感受到浓重的“春”的气息,情感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其次是思维的引导——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个标题就很能激发学习兴趣。“泊”者,湖也。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我们自然要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湖?什么时候消失的?怎么消失的?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教训是什么?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令人震撼,也让人痛心,从而让学生深切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再次是主题的引导——教师用明晰而点拨性的教学语言,往往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引入深层次的思考,文章主旨自然就拨开云雾见天日了。在小说教学时,我往往引导学生抓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深入地分析。葛红兵(文学批评家):“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如《杨修之死》一文中,因曹操阴险狡诈、城府很深,刻画这一人物形象多采用心理描写,但在最后写杨修给曹植做答教这件事上,却用了语言描写“匹夫安敢欺我耶!”,对这句话,我们可做如下点拨:罗贯中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惜墨如金,但此语一出,杨修必死无疑,因为他这是在智能上欺骗曹操,以致他怒不可遏地骂出声来,积怨的火山爆发了,杨修也化为灰烬。这句话从侧面写出杨修恃才放旷,聪明反被聪明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当鲁达听了金氏父女哭诉后,义愤填膺,其中一个“呸!”字句,我们可作如下点拨:这个“呸!”字句,吐出了鲁达对当时社会邪恶势力的仇视,吐出了对像郑屠一类无赖小人的蔑视,体现了鲁达嫉恶如仇的性格。这虽然只是抓取文中的一词一句,但对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文本领会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等,却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结束语要追求“余音袅袅”的境界
结束语切忌把话说绝,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广阔天地。教学《变色龙》时,课尾可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假如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了“狗咬人事件”离开广场后,迎面遇到了将军的哥哥——狗主人,他将又有一番怎样的表演呢?这是对学生是否把握了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心态的最好测试,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可谓一箭双雕。《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尾可设计如下练习:那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假如你是一棵胡杨,看着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地倒下,你面对人类,有什么话要说?这就引发学生对现代文明发展利弊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佳出路。教学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可作这样的拓展延伸:当年雨果以一个艺术家对人类文化的珍视,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经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斥责。圆明园,成就了中华几千年文明一点一滴积淀下来的繁华,却又被历史的重锤,砸到了最稚嫩最脆弱的地方。历史的烟云已消散,圆明园留下的仅仅是废墟吗?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吗?
总之,教学语言的精彩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追求的,很难设想:没有美妙的旋律,能产生动听的音乐。我们也很难设想:一个教学语言贫乏的老师能上出富有魅力的课。让我们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语言锤炼得更精更美。
下面我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音乐的介入。
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音乐,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有些课文大气磅礴,有如长江大河;有些课文清新小巧,有如泉水叮咚;有些课文激昂热烈,恰似狂风暴雨;有些课文细腻含蓄,又像和风细雨。所以音乐的选择就非常关键,不恰当的音乐不但对理解课文没有帮助,还有可能阻碍学生的领悟。下面我谈谈音乐介入的作用及我的一些作法。
1、音乐有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比起枯燥的说理教育,音乐以它细腻的情感,如春风化雨融入人们的心田。例如上语文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这时候教师与其用空洞的说理来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母亲,倒不如一首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白发亲娘》来的感人心扉,那歌曲中抒发的真挚情感会深深感染到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妈妈他们更多了 一份挚爱,这正如白居易所说的“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2、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像文学一样,也有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深远的意境,因而更易使学生激发起与课文意境相符的想象与联想,以致心驰神往。有一次我上公开课《你一定会听见的》这课时,一曲《野鸟情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晨曦中的大森林,各种鸟儿在树上蹦跳嬉戏,此起彼伏的鸟鸣声不绝于耳。那生动形象的音乐语言,不需要教师的费力描述和引导,不是对文本的最佳诠释吗?当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这样做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3、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充分领略文本魅力
文本的内容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字的功能是强大的,它能表达出人类许多美好的情感,描述出一幅幅优美的人生画卷,塑造出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但当教师把文字转化为语言进行讲解时有时就不能把文字的魅力完全展示出来,这时如果选择一段音乐,能让学生在艺术体验中感受文本魅力。如让学生聆听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能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中这位被命运扼住咽喉的音乐家的抗争精神。上《杨修之死》这课时,我在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课结束时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本深厚的文化底蕴。
4、音乐可以激发学生情感,与文本达成共识
文学作品中包含丰富的情感,有时学生受历史年代、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体会到,这时候,音乐就成了最好的沟通桥梁。例如在教《黄河颂》这首诗歌时,由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距今已经过去很久,学生很难体会当时中华儿女为保卫家园的热血激情,在教师指导朗读时,很难读出文本中包含的情感,如果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组歌,乐曲中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中华儿女为保卫家园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对侵略者悲愤有力的控诉,这时候的朗读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吗?
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巧妙的教学方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对翅膀。展开这对翅膀,语文教学将不会是“戴着镣铐跳舞”,而是在课改的春天里轻舞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