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脉搏;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德育目标体系;调整不适应的部分德育内容,及时增加富有时代特征、与新形势下的任务、国民关注的焦点相吻合的新内容;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人格,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促成学生主体观念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工作的方向,习惯称其为“灵魂”。德育改革是当前“以人为本”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强有力地证明了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重要而独特的价值。探求德育工作的规律,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愈加显得重要。
一、现状传统道德多受应试教育、权威主义、认知主义道德教育模式的影响,摈弃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的特征,一贯侧重于德育内容的研究,即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行为的养成;重工具的理性,缺人文关怀;难以解决青少年所面临的种种道德困境和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深人,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校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加强与学生的实际道德行为的不到位、不稳定或只停留在遣德认识的水平,表现为怕苦、怕累、任性、自私,索取多、奉献少,说做分离,形成多重性格。德育的实效性差成为当前德育不可忽视的一大弊端。
二、原因1.忽略德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校德育一贯从社会需要出发,无限度地提升德育目标,把道德的培养与日常生活分离,忽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道德生活的需求,在道德价值认识观上,只重视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忽视其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以及对生活的适应。比如,以前德育教材中特别强调学生要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体力弱小与生命的可贵;只要求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但学生发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味地忍让,只会招来其他同学的欺负,根本不适用。2.德育忽视了儿二发展的时代特征。某一时期的德育内容及某些方法在当时或某阶段有效,而在另一阶段或时期几乎不被青少年接受。如今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富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如果用远离他们的内容和千篇一律的单调、枯燥的方法对他们实施教育,必然缺乏时代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降低。
第二篇:中学生德育教育浅谈
学校:彭湃中学班级:一班序号:75姓名:郭春兰作业授课老师:王跃德、林小兰
中学生德育教育浅谈
新世纪的高中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在这个发展速度飞快的物质化社会,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心灵上更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中学生心灵的扭曲导致对社会的世界观发生质的改变,看待社会和家庭以及身边的人际关系的态度也正在朝着人类所担心的方向发展,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我个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看法:
(一)、德育的前提应是了解学生
就从海丰县的高中生群体来说,都说现在的孩子很难管,素质很差,学习基础很薄弱,不刻苦,才导致整个海丰地区的教育很落后。那请问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孩子们天生就带来的吗?孩子是无辜的,每个孩子天性都是一样的,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只是在出生后被家庭、学校、社会这些画家们当草稿纸随便乱写乱画了,但他们从没想过,他们就这样随随便便的开启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中学时代的孩子,他们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他们没有一个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体系,他们不知道怎么走、怎么选择,那这时候老师和家长就是他的引路人,塑造者,孩子走错了,这很正常,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走,他们希望得到指引。往往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不是去引导和帮助他们,而是一味的指责他们,他们本来就很彷徨,当他们听到家长和老师给的答案只是斥责时,他们很失望、很伤心、很无奈,所以他们只有错下去,让自己顺其自然。试想一下,如果老师和家长给予的是相反地态度,孩子们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我想答案不是说大家都知道吧!
所以,在我们一味的叫去教育批评的同时,先去了解一下孩子们内心真正学要的是什么?
(二)、德育处不是训斥室,是心灵交流的放松小屋
在孩子们的心理,对德育处的理解就是:“完了,又被叫道德处了,这下死定了,还不知道要不要找家长,祈祷啊,千万不要找家长,要是让我爸知道了,回家又有我收的了”。你说每次学生一听到谁谁被叫到德育处了,都会想到他烦什么错误了,想到一定会被骂得很惨,这样德育处的教育会真正的起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的作用吗?反倒是德育处就是校园里的一个训斥室!
我认为,如果每次德育处找学生谈话,无论是犯了多大的错误,首先应该让孩子觉得老师教育他是在为他着想,而不是把他当多社会败类,人类渣滓。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肯定、渴望被重视,他们不希望自己被当作是多余的、甚至是被当作是破坏者。
我们若果,用心去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误,让他们不要害怕,这样,不用批评他们,他们也会努力去做一个让大家可定的好学生的!教育的根本在于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接受。
(三)、分层教育
不同的孩子的道德素质基础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就不能一视同仁了。
有些孩子,他们的道德素质本身就高于其他学生,这些学生就不用我们过多的关心,只要我们时刻关注,不要让其迷失就好,因为这部分人的自制能力强,自己可以约束自己;一部分人是极度不能自制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素质要求很低,根本及不在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这也是长时间的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影响造成的,所以这部分学生就要严格规范、遇事要严肃处理,这是有时就不能一味的用谈心的方法了,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没了一半了;另一部分就是夹在这两者间的学生,是出于半自制半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学生要更加小心,因为他们随时都会变为我们所不能控制的那些学生。要预防与辅助两种方法并施。
以上便是我对中学生德育方面的个人的、主观的看法。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文化科目,明显德育教育处于被忽视状态。然而从当今中学生身上反映出的诸如早恋、冷漠、自私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上看,中学生德育教育亟待加强。
在学生进入中学也就是青春期以后,伴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知识面的越加丰富,加之网络、媒体等多元化的促进,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渴望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平等交流。这种现象与以教师、家长为中心的传统的思维格局中格格不入,从而出现青春叛逆、道德滑坡等现象。那么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就是需要提高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范畴了。
一、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素以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为传统美德。从国家领导人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纷纷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当前德育教育还是稍显消极,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
一是是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以升学率为衡量标准的考核机制,德育教育不会被纳入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自然是不能和文化科目相提并论。
二是抽象化的德育教育致使德育消极。在以思想道德修养或思想品德科等纯理论课程为主的中学德育教育中,将德育作为知识条目等直接讲授的方式,其实用性和实效性不大。
三是隐性德育教育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校园隐性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校园的黑板报、宣传栏、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能够直观察觉,却又经常被忽视的层面上,比如黑板报、宣传栏等更新较慢或者说只是为了存在而设置。
四是专业德育工作者队伍有待加强。由于师资力量的局限性,专业德育队伍普遍不强,很大程度上这一角色由班主任担当,又因教学压力、任务较重,教师在工作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还要扮演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往往是力不从心。
二、中学生特征现状分析
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正在从幼稚向成熟蜕变,随着网络媒体飞速发展,新知识、新事物接受渠道多元化变化,当前中学生已不再是一味听从教师、家长、大人的教育和指导状态,从一些现象分析呈现以下的特征。一是以早恋为代表性的青春期叛逆。中学生刚刚接触社会,接触相对独立生活,尚未有自我规划、控制的能力,在咋脱父母管制的情况下,面对异性交往问题,是既追求向往又要固守本分,在这种两难抉择中稍有不慎就形成早恋。目前 1
早恋问题已是影响学生学业的一大障碍,据观察外向、虚荣、文采型的学生,以及学习成绩差、缺少家庭温暖和身边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早恋。
二是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明确。主要体现为自尊心强、报复心理强,不听话、倔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模糊而又只以为是。中学生年龄阶段是人生中对周围世界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开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会有忽然之间成熟了许多的感受,从此对人生观虽然有新的定义但又不太明朗,懵懂之间还是说不太清楚;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尝试理解周围的世界和事物,但往往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能力深入理解;当然对价值观的理解大多数也是从课本课堂上学习的,正真自我的深刻解析和定义还是模糊地。
三是道德、纪律观念不强。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强、自私冷漠、麻木等。从对人类自我约束的范畴上讲,有两条是必须得一是纪律,二是道德。纪律规范了人得行为准则和要求,纪律依规定以外的范围自然要依靠道德约束了,就拿公交车上让座来说,没有一条纪律要求必须让座,这就要靠自觉,利用道德去约束了,其实现实中公交车上遇到该然让座的时候很少有人让座,这就体现出一种就自私冷漠和麻木以致道德缺失。对于纪律规定,更是不以为然,比如迟到缺课等现象屡禁不止,更有些学生以违规多少次为荣。
四是消费观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盲目攀比不懂节约。由于我国国情决定现在的中学生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不管家庭条件如何,都对孩子全力付出,致使他们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之外,还形成了互相攀比的心里,从而一定量的零花钱,和各式各样的玩具等学习之外的东西成为同学之间炫耀的资本。这种局面的结果除了养成了他们大手大脚花销外,还有就是根本不理解大人工作养家的辛苦,更不用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道理。
三、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
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强有力地证明了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重要而独特的价值,探求德育工作的规律,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愈加显得重要。所以中学教育应当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指导,积极应对随着网络信息飞速发展,中学生步入青春期后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一是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在当前以升学率为尺度的应试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对德育引的不重视,但是从教育的本身意义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根本的是育人,是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入德育理念,使得新生一代接班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应当逐步转变教育理念,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第一转变重传授、轻交流的教育理念,大力提倡经常性的谈心制度、家访制度,充分发挥德育在对中学生人生引导上的积极作用。第二转变重显性、轻隐形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手段的效能,积极促进以人为本教育。第
2三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互动程度,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的优势,将学生按同质、异质或自愿方式编组,因材施教,积极发挥师范的示范作用,建立平等方式为前提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学会倾听,以理解沟通为目的学会交流,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
二是针对中学生存在问题的思考,从青春叛逆开始,中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出现怀疑态度,加之各方面发育和发展均处于过渡期,思想不成熟,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不足,但又处处乐于表现,为此在处理中学生存在问题上应当是充分发挥“南风效应”的优势,积极正面引导。第一正视早恋性质的青春叛逆,早恋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要善于发现早恋的先兆,掌握教育的主动权;然而对于出现早恋学生,要冷静对待思考,不要夸大早恋的危害作用,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一起寻找原因和适宜的解决办法。但不要把青春期健康的异性交往扣上早恋的帽子,应当理解,异性交往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也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珍惜和重视的,我们应当极力避免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种种误解。第二善于运用批评的艺术。要理解没有一个学生一开始就要做一个问题生,没有一个学生为了犯错误而犯错误,中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缺少关爱,无处宣泄又期望表现和关注而产生的。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获本意,帮助学生及时补救或者正面引导,而不是一味严厉批评和否定。即使是造成一定后果,在批评时也要把握分寸、注意场合、保留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适当给中学生一些挑战,对于中学生来说,爱表现是期望关注的心理需求,他们如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内心需求强烈,适当给予有一些难度的挑战,再配合适当的肯定,使得学生在挑战中发现自身不足并不断成熟,对其成长有很大意义的,当然挑战的难度不宜太大,尽量使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或者近似完成。3
第四篇:《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
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
大通五中 潘静
“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下面就结合我校德育综合改革实践谈五点认识:
一、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教师的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德育水平。我校为提高师德修养,一是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明确的师德要求。二是树立了赵生财、孙美玲等身边的师德榜样,他们的先进事迹看得到、摸得着,使大家的学习目标更具体。三是通过教师自查互查,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整顿教风。四是完善师德考核细则,并将师德考核纳入每学期的教师量化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二、发挥三条德育主渠道功能
一是教务处——教研组——任课教师——学科渗透。教学中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落实每一堂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体现德育主渠道的功能。
二是德育处——年级组——班级——班主任——常规教育。班级管理中,以落实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由值周教师每天检查并做好记录,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总结,规范学生的行为。
三是德育处——团委、少先队——主题教育。通过升旗仪式、举办14岁集体生日、入团(队)仪式、主题团(队)会等,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诸如爱国、感恩、诚信等各类主题教育。
三、形成内涵丰富的德育体系
我校从2014年9月就开展了学习和践行《弟子规》的主题德育活动,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线,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形成由浅人深、循环反复、不断加深的十八个德育目标,包括遵规守法、团结友爱、交往礼仪、孝亲尊师、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安全意识、集体荣誉、学会学习、遵守公德、卫生意识、责任意识、爱国意识、热爱劳动、理想信念、学会生活、心理健康、传承经典,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确定同一目标下不同年级的德育内容。如在传承经典活动中,七年级侧重以养成教育为主的《论语》、《道德经》的背诵,通过背诵从中让学生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和做法;八年级侧重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养成教育兼顾的《三字经》、《孟子》为主;九年级则背诵《诗经》。同时在各个年级精选了经典诗词添加在背诵内容里,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又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旨在培养出思想高尚,行为儒雅的优秀少年。
四、运用有效的德育载体
一是开展正面的国旗下教育。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进行主题鲜明的讲话,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团、队)会。根据新时期少年儿童心理 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开设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绿色教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主题教育。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国家公祭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为契机,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弘扬传统美德。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我校每周三下午开设有书法、绘画、舞蹈、小合唱、剪纸、缝纫、花儿、皮影、篮球、足球、乒乓球、机器人等14项社团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收到良好的成效。
四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发挥学校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优势,一方面关注群体,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团队辅导活动;另一方面关注个体,通过校园广播回复“心灵驿站”信箱来信、个别谈心等形式解开学生心结,培养阳光少年。
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在绿化、美化和净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校园、走廊、教室为一体的校园文化,形成“处处是文化,事事皆教育”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园广播、LED显示屏、橱窗、黑板报等媒体的宣传作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有力地配合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
六是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依托德育教育基地(如烈士陵园等),开展在烈士纪念碑前宣誓入团,到社区打扫卫生、开展规范用字的社会调查,在我们的劳动基地——学校花坛参加劳动实践等等,逐步形成爱国、爱党、爱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学生独立的、健全的人格。
五、家校合力创新德育评价
一方面,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沟通学生在学校和家里情况,明确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另一方面,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德育量化考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目标分别制定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德育考核标准,在校德育评价由自评、组评、教师评共同完成,在家德育评价由家来完成,将这两方面的评价有机结合,评选出当月十二星级学生,每学期评星最多的学生评选为校级美德少年,进而推荐为县、市级美德少年候选人,考核的最终结果同时作为毕业生道德行为量化考核等级的评定依据。
第五篇: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
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当今社会青少年身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也在思考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归纳起来,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抓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地,班级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如果一个班级是积极向上、学风严谨的集体,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也必定会充满激情、热爱学习、思想觉悟高;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像一盘散沙,没有一定的组织纪律,那么这个班级的学生在做事时也一定会是自由散漫的,因此,抓好班级管理,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既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又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条件。
在抓班级管理时,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因为万事“礼”为先,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方面的教育,礼仪虽然不是基本的道德准则,但却是搞好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我认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就包括了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自觉遵守各种纪律的习惯。要做好安全、纪律、法制这些方面的教育,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德育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等文件精神。
做好班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班干部既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又是学生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班干部自身的榜样示范会给其他学生做好表率,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监督班上其他成员的行为习惯。当然,要做好这块工作,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也很重要,班主任是一面旗帜,走到哪儿,学生就跟到哪儿;班干部就是旗帜上的星星,随时照亮着班上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构建了班主任、班干部、班级成员都和谐融洽的关系,才是最理想、最具有教育力量的班集体。
另外,班主任还要重视班级成员间的互相监督作用,道德行为的规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德育教育要有一定的持续性。班主任要在全体成员的配合下,抓点滴,防微杜渐,及时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德育知识,在抓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二、重视文化教育,学科渗透德育。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道德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起到了学科间教学内容的整合,而且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养成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的同时起到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形成能力、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
.班级文化建设也不可忽视,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班规、班训,班歌,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喜欢的一句话写下来贴在展板上,用以激励自己,班中墙壁上书写催人奋进的话语,班级健设图书角,每人捐献一本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将同学们的读后感、好的书法作业、作文展览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育人环境。
三、关注、关爱、尊重问题学生,在班集体中,不是每个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都完全正确,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对待问题学生,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我们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帮助他们改变自我。我们要格外关注他们,在纠正他们不良行为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爱,温暖他们的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尊。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尊重之后才会想起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尊严,竭尽全力去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们在转变问题学生时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尊重他们,要让班级的成员都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改正过错,重新认识自我,向温暖的集体靠近。
问题学生是班级中的一分子,问题学生没有得到转变,班级的管理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制约,班上学生的思想认识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问题学生,使他们不再带着“问题”,使他们不再拖德育教育工作的后腿,从而提高班级德育教育的实效。当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健康发展时,这才体现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在深化德育教育时,我们要充分认识活动所起到的作用,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就巩固了认识,提高了思想觉悟,教师也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周一的升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就一个最好的时机;利用一些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感恩节、春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对学生进行感恩、革命传统教育,利用班会、校会时间进行专题讨论、教育,这些都不失为好的方法。
五、优化家校联系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脱节了,教育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除了要重视校内教育外,还要重视校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我们要经常家访,和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们多了解自己的子女,教给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学生在校内所受的思想教育在家中得到延伸,行为习惯得到巩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件关系到国运兴衰的大事,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更应该切实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重视他们努力后的结果,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做得更完美,最终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保和初级中学:杨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