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统计分1

时间:2019-05-12 19:3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统计分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统计分1》。

第一篇: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统计分1

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统计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被征地农民已成为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形成的新的困难群体,他们担负着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成本,面临着生活、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困难。当前,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也存在多种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事关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进程,也事关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主要问题;社会保障;统计分析

一、我市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

全市被征地农民应参加失业保险的为人,已参保的有人,其中,征收失业保险费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万元。全市符合办发()号文件规定,被征地农民应参加养老保险的为人,已参保的有人,其中,区人、市人。征收养老保险费万元。应参加医疗保险的为人,已进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登记的有人。未农转非的被征地农民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当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第一,由于目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中尚未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各地在研究制定有关制度和具体政策时无法可依,只能根据各自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对制度与政策设计可行性的判断以及当地的客观条件制定行政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尤其在有关保障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等方面的立法依据不足。第二,相关制度不衔接,一方面由于各地的制度不统一;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专门建立的有关被征地农民的保障制度与现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也存在不易衔接的问题。

(二)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存在的直接原因是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乡、村、组三级经济组织所有。然而,在实践中。因为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位,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往往成为“政府所有”,直接导致土地征用过程

中征地范围界定不明,土地征用权被滥用。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但是,《宪法》中并未对公共利益做出明确的界定,因此,在现实中就有可能导致土地征收范围任意的放大。

(三)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低,补偿标准不够科学。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采取的计算方式是“产值倍数法”,但是这种测算办法并不能真正体现土地价值和劳动力失业带来的损失。第一,土地不仅是最基本农业生产要素,它还对农民起着举足轻重的社会保障作用。第二,农业特别是城郊农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土地的产出价值已不再是普通的粮食或者蔬菜价值可比的。第三,现行的征地补偿额是与市场无关的政策性价格,根本不能反映土地作为稀缺资源的价值,这意味着土地被征用后的增值收益与农民无关,这显然有失公平。

(四)被征地农民自身素质不高且针对被征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制度不完善

被征地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文化程度较低,制约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推进。在目前低收入情况下,许多失地农民存在着对政府和集体“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寻找出路的意识。

目前,我市农村职业培训工作缺乏体制、政策和经费上的有力支持,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另外,我国城市现行的就业政策是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就业设计的,繁琐的就业手续,复杂的登记项目,又成为农民进城就业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鸿沟。

三、当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解决办法

(一)、构建和完善我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1、完善农地征用制度,建立合理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

完善征地程序,保障失地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政府在提出用地申请时和批准用地后,都要进行公告,并就赔偿等问题与土地所有权人进行协商解决,可以采取建立专门的土地法庭或土地法院用以公正地仲裁由征地引发的各类纠纷问题。

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征地制度。一是提高土地补偿费的标准,补偿标准应该按照其城镇化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来确定,充分体现土地的潜在收益和利用

价值。按照促进可持续生计原则,确保大多数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全体失地农民能够持续性地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二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多种土地征用形式。纯粹用于公益性项目的土地,应从土地资产的收益中拨一块资金用于定向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基金。对于准公益性的项目用地,可以允许农民以土地人股形式,长期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对工商业经营性项目用地,可引入竞争机制或者实行租赁,由转让土地的农村集体组织向企业收取租赁费,用于解决失地农民长期保障的问题。

2、建立多元化的医疗保障制度。

其一,为被征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建立该项制度的有效办法是政府与民间结合,强化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区、企业、慈善机构及个人等方面的捐助,来充实被征地农民医疗救助基金。其二,致力于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该项制度可采取政府引导、参保对象自愿参加、保险公司科学经营管理的形式,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由政府和参保人员实施有效监督。

3、建立充分的被征地农民社会就业保障制度。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难题,除就业安置外,从根本上讲,在于帮助他们建立全新的就业观念,鼓励其积极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努力通过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因此,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尽可能多地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难题。

4、确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积极探索多种安置保障模式。一方面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须从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质需要、当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和乡镇集体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来考虑,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较为科学的标准。另一方面确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应由地方政府、村民委员会以及被征地农民共同负担,各级政府要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低保资金的投入,同时还必须辅之以社会捐献等渠道募集资金。

(二)、在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时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

1、充分尊重民意。政府的任何行为都应该而且必须以充分尊重民意、体现民意为前提。惟其如此,才能彰显政府的重民、亲民、爱民、恤民和服务于民的性质。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的政策,在保障对象、保障方式和出资形式的确定上有多项是在供被征地农民自愿选择的基础上,由村民代表会议来决定的。把建立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的操作决策权让村民代表会议来行使,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大力推进村民民主自治进程,依法保障村民自治权利,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来的执政理念。

2、协调利益关系。社会保障工作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及到许多领域、各个方面、不同群体的益。在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的同时,也统筹把握包括未失地农民在内的不同体的利益、环境建设的成本和村(居)经济的发展等,把被征地农民享受社会保障度确定在只相当于当地城镇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标准上,并以此为本原则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统筹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搞好政策衔接。一是农村政策衔接。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的一个重依据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但由于承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发放够规范导致的农户承包合同面积、经权面积、实际耕种面积不一致和土地包资料不够齐全等问题,应严格按照务院、省政府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地承包纠纷的文件精神,稳妥处理好地承包问题后,再进行被征地农民认,切不可出现享受被征地农民保障政

总之,征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和群众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尤为突出,我们只有不回避,认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于民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鲍海君、吴次方.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管理世界.2002(1O).

【2】杜伟.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财经经济.

2004(2).

【3】陶菁.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求实.2005(2).

【4】高小嚣、孙放.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构想.农业经济.2005(4).

【5】王政、祝士苓.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世界农业.2006(3).

【6】汪良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1 1).

【7】李淑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第二篇: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要求各地严格落实。省市分别在2007年、2008年下发专题文件对辖区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给予政策扶持。可以说,在这方面,政府是下了很大决心的,那么最重要的落实还是在基层。要落实,不折不扣的落实,就一定会面临一些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对于我们县来说,由于经济基础条件薄弱,财政困难,地方上筹措资金十分有限,多靠中央省市转移支付或财政补助,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如何应对现实困难,争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基层摸清情况,掌握需求,因地制宜,提供科学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安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转发〈关于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的通知》(安劳社办发〔2009〕82号)文件精神,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我县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努力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失地而降低的长远保障目标,对我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翼。地处东经109°11′—109°38′,北纬31°42′—32°13′,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南与重庆市巫溪县、城口县毗邻,西北与本省平利县连界,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43公里,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全县辖6乡4镇,总人口5.8万人,农业人口近5万人,(近年来城镇人口增幅较大),县内无大工业企业,属山区农业县。

1、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累计被征地农民人数628人,其中,规划区以内116人,规划区外被征地农民总数512人。

2、2008年新增人数:无。

3、按照当地政策规定,属于(人均土地在0.3或0.4亩以下)保障范围的人数(已征地)45人。

4、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人数46人,享受标准为110元∕月∕∕人(主要将他们纳入城市低保管理)。

5、养老保险待遇情况:我县被征地农民目前未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6、培训情况:我县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导产业培训、创业培训等等,已参加各类就业培训的被征地农民315人(其中城市规划区内91人),通过培训就业256人。

二、政策规定

止2009年我县未出台专门文件,严格按安劳社发〔2008〕23号文件和安政发〔2008〕19号文件执行。

三、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方面

我县的被征地农民在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重视程度不高。被征地农民由于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他们往往注重的是补偿费用的高低合理问题,今后的生计问题,而对如何提高就业机会,有所忽视,对自己的身份转换角色还难以适应,虽然部分农民有就业愿望,但对培训重视不够。被征地农民在得到相应补偿后,对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一时认识不够,认为对自己就业创业帮助不大,还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干,所以创业竞争力不强。②就业项目单一。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被征地农民选择跑出租行业、开个体、搞养殖业,他们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加之自身就业技能缺乏,所以基本生活难以保障,致富相对困难。③就业岗位有限,培训资金不足。对被征地农民政府应开发专门的岗位来安置这类群体,多开发公益性岗位保障他们的就业率。在培训上开展专项培训,政府配套专项资金扶持他们,提高他们培训技能,提高竞争能力。

2、社会保障方面

我县的被征地农民在社会保障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政府配套补助资金问题,参照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康市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安政发〔2008〕19号),财政配套资金占40%,我县财政困难,保障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省市财政支持。②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坚决贯彻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同时,明确各自职能,确保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主要诉求

我县被征地农民目前生活状况总体平稳,基本实现了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的目标。但是离长远生计有保障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他们的主要诉求是:能够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一份稳定的固定工作,拥有固定收入,能够维持家庭的必须开支,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房和子女上学有所优惠。在自主创业上能够给予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政策扶持。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区以内的人员,他们的生产资料失去以后,在寻求生活出路、就业门路上表现尤为突出。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方面对于目前被征地农民所涉关政策有些头重脚轻。中央、省、市都十分重视,到了基层县上这一级就有些落实的实际困难,政策可以比照制定,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也如同废纸一张,归根结底,是目前征地这一块由于商业利益潜力并不太大(如工业园区规划征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城市规划征地等),多数资金需要政府来筹措,而县级财政十分困难,征地涉及的人数又较多,需要一大笔资金,政府无力筹集。另一方面,被征

地农民由于生活来源单一,加之许多农民只重视眼前利益,如果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来养老,他们就要精细算账,因为靠儿养老思想根深蒂固,如果费用过大,他们则就要放弃。据调查,2008年在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工作中,有许多被征地农民就没有参加,原因是认为自己身体还好,子女还小,不会有很大问题,不愿意做贡献。这是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不慎,认识不够造成的,还有就是宣传未跟上。

五、对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

1、细化完善政策,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2、政府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尽可能让被征地农民得到更大更多实惠,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3、开展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工作,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适时适量给予免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小额信贷扶持。

4、大力开展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工作,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专业组织进行创业培训。(从务农的手转变为经商或者创业的好手)

5、涉关被征地农民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合作。共同做好此项工作,需要政府统筹,如果中央提出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不落实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彻底落实,就可以保障他们的利益。

6、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第三篇: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

津政发〔2004〕112号

关于印发《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有关单位:

现将《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十日

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健全和完 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 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本市常住农业户 籍16周岁以上,享有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批准被征用土 地的人员(简称被征地农民)。

已与本市城镇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以 及按月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被征地农民,不适用本办 法。

第三条 被征地农民按不同年龄分别划分为征地参保人员和 征地养老人员。

(一)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 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为征地参保人员;

(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为征 地养老人员。

以上年龄计算以依法批准征用土地之日为准。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应当办理“农转非” 手续,统一按照本 办法参加社会保障。保障人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 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具体保障人员由村民 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讨论提出,报乡、镇政府备案。

第五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制度。被征地农民的 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统一筹集,分类保障,分级管理,所需资金来 源于征地补偿费和政府补贴。

第六条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由征地参保人员社会 保险基金和征地养老人员社会保障基金组成。

征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社会统筹;征地养老 人员的养老保障基金实行区、县社会统筹。

第七条 土地管理部门从征用土地单位缴付的土地补偿费和 安置补助费中,按照报乡、镇政府备案后的具体保障人员名单,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划转社会保障费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收 到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后,即与其办理相关社会保障手续。

第八条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应当与本市经济发展 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

第二章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征地补偿费等情况,选择以下一个 档次标准,土地管理部门据此为征地参保人员划转养老保险费:

(一)以征地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 基数,按照17%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5年的费用。

(二)以征地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 基数,按照13%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5年的费用。

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征地补偿费等情况,选择以下一个 档次标准,土地管理部门据此为征地养老人员划转养老保障费:

(一)以260元为月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15年的费用。

(二)以210元为月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15年的费用。

征地养老保障费缴费标准,参照征地参保人员缴费基数的变 动,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适时予以调整。

第十一条 征地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额中的20 %,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补助,资金来源从两级政府土地纯 收入中解决,具体比例按分成确定;

征地养老人员的养老保障费缴费额中的20%,由区县人民 政府给予补助,资金来源从区县人民政府的土地纯收入中解决。

第十二条 在基本保障外,有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可根据本 村的经济情况为征地参保人员和征地养老人员增加补充养老保险,提高保障水平。

第十三条 政府建立风险准备金,应对未来的支付风险(具 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被征地农民名单报乡、镇政府备案之日起30日 内,村民委员会持被征地农民名单及相关证件向所在区、县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据此为被征地农民 核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手册》。

第三章 社会保障待遇

第十五条 征地参保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障 费的,从达到规定年龄的次月起,按月发放养老金,直至死亡为 止。

(一)按照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缴费的征地参保人员,其 养老金以达到领取年龄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 20%比例计发。

(二)按照第九条第(二)项规定缴费的征地参保人员,其 养老金以达到领取年龄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 16%比例计发。

第十六条 征地养老人员享受养老保障待遇:

(一)按照第十条第(一)项规定缴费的征地养老人员,自 缴纳社会保障费的次月起,按月发放260元的生活保障金。

(二)按照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缴费的征地养老人员,自 缴纳社会保障费的次月起,按月发放210元的生活保障金。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缴费标准的变动适时调整征地养老 保障待遇。

第十七条 征地时未达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村民委员会 根据征地补偿费等情况,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万元的征地安置补 助费。其就业后,参加相关的城镇社会保险;未能就业、且符合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八条 按照第二条规定的已与本市城镇企业建立劳动关 系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以及按月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金的被征地农民,村民委员会根据征地补偿费等情况,一次性发 给不低于1万元的征地安置补助费。

第十九条 符合第十六条规定的征地参保人员,须持被征地 农民社会保障手册和居民身份证,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领取养老待遇申请,经审核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 放。

第二十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待遇调整机制。根据本市社会 经济发展情况,适时对征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和征地养老 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进行调整,所需资金分别由征地参保人员的 养老保险基金和征地养老人员的养老保障基金支出。征地参保人 员的养老保险待遇和征地养老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具体调整标准,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 实施。

第二十一条 征地参保人员就业以后应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 险社会统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凡符合退休条件的,可 以办理退休手续。同时,其原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时 间和缴纳费用可予以折算。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另行 制定。

征地参保人员中断就业并中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在中断就业期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但不符合享受城镇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享受养老待遇,其城 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返还给本人。征 地参保人员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期间死亡的,其城镇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储存额一次性 返还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二十二条 征地参保人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 益人,可以按以下标准领取相应的待遇:

享受养老金前死亡的,一次性返还所缴纳养老保险费总额的 40%;享受养老金以后死亡的,已领取的养老金总额未超过所 缴纳养老保险费总额40%的,其差额部分一次性返还,超过所 缴纳养老保险费总额40%的,不再返还。

第二十三条 征地养老人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 益人可以按以下标准领取相应待遇:

已领取的征地养老保障金总额未超过所缴纳养老保障费总额 40%的,其差额部分一次性返还,超过所缴纳养老保障费40 %的,不再返还。

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市被征地农民的社 会保障工作。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做好本辖区内被征地农民的社会 保障工作。

市国土资源、财政、农业、民政、公安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二十五条 征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基金,由市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负责征收、管理和支付。

征地养老人员的征地养老保障基金由区、县人民政府委托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管理和支付。

第二十六条 社会保障基金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区、县 人民政府委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专户存储,按照中国人 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并入社 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应按照有关规定保值增值,所得收益全部并入 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及其所得收益不计征税、费。

第二十七条 社会保障基金应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被征地农 民的社会保障,任何集体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第二十八条 各级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审计制度。

第二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要接受财政、审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就业与服务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创 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参保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多渠道、多形式地促进征地参保人员就业。

第三十一条 征地参保人员户籍“农转非” 后,有劳动能力 和求职愿望的,应当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就业、失业 证,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参保人员 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以非法手段获取社会保障待遇的,由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追回其全部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与征地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发生争 议,由区、县人民政府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主题词:农村 征地 农民 社会保障 办法 通知

(共印250份)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4年12月13日印发

第四篇:宜兴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宜兴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循被征地农民当前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方针,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经依法批准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建设用地,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补偿,并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被征地农民,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征为建设用地后,从拥有该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中产生的需要安置和保障的人员。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铁路、公路、水运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的补偿标准和安置办法,国务院、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国土部门)负责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数量台账,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被征地农民人数以及收取和解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市财政部门负责征地补偿资金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管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市人保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管理和参保业务办理;市公安部门负责相关户籍登记审核及人员迁移变动情况的审核。

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安置保障工作。

第六条

按照全省统一规定,以2002年12月31日作为建立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动态数据库的基准年时点,并根据征地情况进行更新。

经依法批准征地后,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人数和被征耕地的面积,由市公安和国土部门自依法批准之日起从数据库中相应核减。

第二章

征地补偿

第七条

依法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按照规定足额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第八条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分别按照下列标准确定:

(一)土地补偿费

1、征用耕地的,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

2、征用精养鱼池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计算;征用其他养殖水面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计算。

3、征用果园或者其他经济林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计算。

4、征用其他农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计算。

5、征用未利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倍计算。

6、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8倍计算。

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为1600元/亩。

(二)安置补助费

1、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该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占有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助费为17000元。

2、征用其他农用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该土地补偿费标准的70%计算。

3、征用未利用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非农业建设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三)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1、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补偿费,按拆迁补偿的规定执行;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按《宜兴市建设用地统一征地办法》的规定执行。

2、青苗补偿费,耕地秋熟每亩1000元,夏熟每亩600元,蔬菜地(含耕地挖塘养殖)每亩1200元。

3、对违法、违章的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无合法产权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的建(构)筑物以及征地规划红线确定后,突击抢种的树木、花木,抢建的设施,一律不予补偿。

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省政府的相关规定,对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标准、安置补助费标准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标准作相应调整。

第九条

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支付给青苗及地上附着物所有者;土地补偿费的70%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安置补助费用于未年满16周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和其他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土地补偿费的30%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公积金管理,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和公益性事业,以及解决历史遗留的被征地农民生活问题,不得挪作他用。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没有足额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有权拒绝交地;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足额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不得拖延交地。

第三章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第十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按照刚性进保、应保尽保的原则,建立征地补偿款出资与政府出资补贴相配套、养老保障与生活补助相结合、征地保障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有效保障机制。

第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包括:

(一)参加社会保障的被征地农民70%的土地补偿费和全部安置补助费及其增值收入;

(二)市财政部门从新增建设用地出让金中提取每亩2万元资金及其增值收入;

(三)市财政部门从收取的土地使用税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和其他可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支付的,由市财政负责解决。

第十二条

市财政部门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用于核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财政专户由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总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组成。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及其增值部分和享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人员领取的养老金、生活补助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征税、费。

第十三条

市人保部门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支出账户,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和管理,个人账户资金按城乡居民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结息。

第十四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个人账户标准为:该集体经济组织被征地时,按征地前人均耕地数计算出每个安置人员的70%的土地补偿费和全部安置补助费。

第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统筹账户资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市财政部门从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出让金中提取每亩2万元;二是市财政部门从收取的土地使用税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三是其他可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

第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生,原土地承包经营者享有优先权。具体人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除以征地前该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占有量计算。

已参加和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不列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第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名并上报,由所在镇(园区、街道)的国土所(分局)牵头,社保、派出所等单位参加,对具体名单进行审核,审核确定的名单由所在镇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7天无异议的,按公示名单确定被征地农民。

第十八条

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为界限,将被征地农民划分为下列三个年龄段:

(一)第一年龄段为16周岁以下;

(二)第二年龄段为女性16周岁以上至55周岁,男性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

(三)第三年龄段为女性55周岁以上,男性60周岁以上。

前款所称的“以上”均包括本数。

被征地农民三个年龄段具体人员的产生,可以在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中自行选择确定。

第十九条

不同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享受以下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

(一)第一年龄段人员,按安置补助费的标准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不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范围。

(二)第二年龄段人员从实行社会保障的当月起计算,按年领取生活补助费1000元,到达养老年龄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三)第三年龄段人员从实行社会保障的当月起,按月领取360元养老金。

养老年龄是指女55周岁以上(含55周岁),男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

以上各年龄段的安置补助费、生活补助费和养老金标准根据省定保障标准的调整而相应调整。

第二十条

实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养老金首先从其个人账户中支付,个人账户不足以支付的,从社会统筹账户中支付。

第二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涉及的其他相关问题,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征用农户承包经营的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征地补偿款总额减去集体留存部分后,除以人均1亩耕地的个人应得征地补偿款(目前为28200元)计算确定。

(二)承包地全部征完的农户,该户中符合本办法保障条件的家庭人员可以全部进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如家庭需要保障的人数超过本办法规定保障人数时,超出部分的人员如需进入保障,个人应承担80%的个人账户资金,其余部分由所在镇(园区、街道)、村承担。

(三)以户为单位,符合保障条件的人数少于本办法规定保障人数时,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进入保障,并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其余征地补偿款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相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四)户口迁出本市的,不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相关保障待遇,但可以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余额。

(五)被征地农民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余额可由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

(六)土地征用时,不属于农民自留地和承包地的其他各类集体土地,不列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范围,征地补偿款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与集体留存30%的土地补偿费一并管理,用于发展生产和公益性事业,以及解决历史遗留的被征地农民生活问题。

第二十二条

市国土部门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征地补偿费足额支付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资金由所在镇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监管。

第二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名单确定后,由所在镇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对征地补偿款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将进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的资金及时足额上解市财政专户,并同时上报被征地农民名单等相关资料。

(二)将16周岁以下人员一次性领取的生活补助费等其他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资金,及时足额支付到位。

(三)将属于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留在集体经济组织,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市财政部门应根据被征地农民名单和解缴的资金以及相关资料,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总账户,并按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用款计划,定期将资金划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户,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二)通知市人保部门按名单及金额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支出账户。

第二十五条

市人保部门应根据被征地农民名单和解缴财政部门的资金,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个人支出账户,并做好核算、发放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七条

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人员,不再享受《市政府关于印发宜兴市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的通知》(宜政发〔2005〕162号)规定的补贴。

第二十八条

历次被征地农民相关遗留问题的处理办法参照本办法另行制订。历次被征地农民相关遗留问题是指目前仍在实行每年支付本金收益或粮差补贴的征地补偿行为。

第二十九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在相关镇试行。

编者按:前阶段,市委、市政府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对历史高度负责、对宜兴未来高度负责的宗旨,结合贯彻《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订出台了《宜兴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试行)》(宜政发【2011】16号),该《办法》将在相关镇试行后在全市推开。为使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政策、吃透精神,本报现予全文刊登。

宜兴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第五篇:启东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启东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启政规【2014】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五条

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生,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优先权。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定后提出,经镇乡(园区)审核,并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后,报市政府确定。

第六条

市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农用地数据库、己安置人数数据库的建立和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计算;市公安局负责建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市农工办负责征收土地过程中承包土地政策解释、纠纷调处和征后农户间土地小调整的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征地资金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划拨、管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情况的审核、参保人员相关手续办理以及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市信访、大调解等部门具体负责来信来访接待和协调工作。其它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被征地所在镇乡、园区、街道办应当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以2013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建立本市农用地面积数据库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己安置人数数据库。农用地面积数据库由市国土资源局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由各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名单,经镇乡(园区)审核后报保障办,市保障办汇总后报市公安局建立。己安置成员数据库由市国土资源局根据1999年1月1日后历次征地已安置数据统计建立。农用地面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每年调整一次,调整时点为每年12月31日。

第八条

征地补偿标准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等情况确定,并适时调整。

第二章

征地补偿

第九条

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补偿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第十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照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被征收土地的面积计算;征收建设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计算;征收未利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征收农用地土地补偿费的0.5倍计算。

第十一条

征收农用地应当支付安置补助费,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照被征收的农用地面积除以征地前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人均农用地面积计算。

征收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第十二条

征收土地涉及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征收宅基地涉及农民住房的,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能够重新安排宅基地的,对其住房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给予补偿;未能重新安排宅基地的,按照与被征收住房面积相当的原则安排住房,或者给予货币补偿。

征收土地涉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够重新安排其他建设用地的,对其建筑物、构筑物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给予补偿;未能重新安排其他建设用地的,给予货币补偿。

非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或者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其建筑物、构筑物不予补偿;被批准为临时用地,超过批准使用年限的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不予补偿。

第十三条

征收土地涉及前条规定以外的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基础设施等其他地上附着物,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支付迁移费、改建费或者补偿费。

青苗补偿费按照一季的产值计算,能够如期收获的不予补偿。对可以移植的苗木、花草以及多年生经济林木等,支付移植费;不能移植的,给予合理补偿或者作价收购。

征地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被征地农民在拟征收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一律不予补偿。

第十四条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具体标准,由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省政府备案。地上附着物未明确补偿标准的,由征地单位与地上附着物所有权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有资质的价格鉴证机构进行评估,作为补偿依据。

第十五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标准,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国务院规定的标准高于省政府的,执行国务院规定的标准。

第十六条 土地补偿费归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将7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支付给16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

安置补助费用于16周岁以下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和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归其所有者所有。

第十七条

征地补偿费用没有足额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有权拒绝交地;征地补偿费用足额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应当按期交地。

第十八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争议的,由市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协调、裁决争议的具体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第十九条

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为界限,将被征地农民划分为下列三个年龄段:

(一)16周岁以下(未成年年龄段);

(二)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劳动年龄段);

(三)60周岁以上(养老年龄段)。

市政府确定的被征地农民每个年龄段人员比例,应当与被征地前被征地单位各该年龄段人员比例基本相同。

第二十条

未成年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按照当地安置补助费标准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不再作为被征地农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

第二十一条

劳动年龄段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企业就业的应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或者自由择业(灵活就业)的,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一)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距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不足15年(180个月)的,可一次性补缴不足年份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参照补缴时本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标准;本办法实施前,已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年份不再补缴;

(二)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按照我市当年最高档标准缴纳保险费,并按规定享受参保补贴,参保补贴由原渠道列支;

(三)有关政策规定不能参保的人员(在校生、服役、服刑人员等),相应年份不得参保及补缴。

第二十二条 养老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从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次月起,按照本市当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倍按月领取养老补助金。被征地前己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同时享受省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

第二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主要包括安置补助费及其增值收益和市政府从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安排的社会保障费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由市政府负责解决。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最低标准按照本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倍乘以139计算。

市财政局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筹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从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

第二十四条

市财政局应当设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保障资金专户),管理、核算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

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一次性划入保障资金专户,并由保障办建立个人分账户。

第二十五条

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按规定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后,其在保障资金专户个人分账户中的资金本息余额一次性退还本人。被征地农民死亡的,其在保障资金专户个人分账户中的资金本息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第二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第二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按照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规定缴纳保险费用后,享受相关待遇。

第二十八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将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创造就业条件,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九条

实行征地补偿资金预存制度。征地报批前,市政府将征地费用和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安排的社会保障费用存入市财政局指定的账户(以下简称预存款账户)。征地报批时,市财政局出具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的相关凭证。

市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情况提出审核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征地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情况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第三十条

市财政局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后,及时从预存款账户中将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足额支付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青苗补偿费支付给其所有者。地上附着物征收补偿安置按照市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经市保障办报市政府批准确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7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支付给16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

第三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经市保障办报市政府批准确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市财政局根据市保障办文件通知从预存款账户中将16周岁以下被征地农民生活补助费划转集体经济组织,由其足额支付给本人,将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一次性划入保障资金专户。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到账后10个工作日内,市保障办应当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一)将养老年龄段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记入其保障资金专户中个人分账户,用于逐月发放养老补助金;

(二)将劳动年龄段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记入其保障资金专户中个人分账户,用于补缴历年保险费,或逐期代缴、报销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不足部分由个人自付。

第三十二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参照社会保障基金有关规定管理、单独记账、核算,实现保值增值。第三十三条

依法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并由市保障办代管,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和公益性事业,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在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有关镇乡(园区)、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造成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未能及时足额到位的;

(二)出具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的虚假凭证的;

(三)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情况提供虚假审核意见的;

(四)侵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第三十五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弄虚作假,冒领、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的,由有关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均包含本数。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从本办法施行之日起,新征收土地不再执行《启东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

附件:1.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标准

2.被征地农民安置评定办法

3.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标准

4.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分配办法

附件1: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标准

(一)界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条件

1.界定时点时户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且在我市取消户口性质前(2010年11月底)为农业户口,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相应义务、有固定住所的农业户口人员(含未成年子女)。

2.入学前符合第1项规定的在校大中专学生和2010年后毕业回迁到父母一本户口簿的大中专毕业生。

3.入伍前符合第1项规定的现役义务兵战士和兵龄12年以内(不含12年)的士官。

4.服刑前符合第1项规定的人员。

5.婚出方户籍保留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员。

6.2010年后结婚的,婚入方户籍己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已承担相应义务、且在2010年11月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人员。

7.户籍已迁回本组二年以上、已承担相应义务、并有固定住所的离婚回原籍人员及未成年子女;2010年后回迁的应提供2010年11月底农业户口证明。

8.因国家建设需要,由政府安置而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移民。

(二)不界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1.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在编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2.2003年前国有企业、大集体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含改制时距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托管人员)。

3.取消户口性质前(2010年11月)为非农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4.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投靠、挂靠、寄放、暂住人员暂不界定为成员(己确定的除外),在征地时由户长会议表决确定是否作为成员享受相应待遇。

附件2:

被征地农民安置评定办法

(一)评定对象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需要安置的人员。

(二)征占承包土地的,实行被征承包耕地的承包农户优先安置的原则。按农户实际征占用耕地除以该集体经济组织人均农用地面积得出安置人数(四舍五入)进行安置,承包农户中谁先安置由农户自行决定。

(三)征占承包土地以外农用地的,优先安置前款计算有余数的成员、承包地征完家庭中尚未安置完毕的承包成员及因分类安置需要调剂的成员。剩余名额由户长会议讨论决定。

(四)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取得承包土地的婚入人员、离婚回娘家人员等需要安置的,必须提供原集体经济组织未安置补偿的证明。

附件3: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标准

(一)土地补偿费 1.农用地每亩18000元。2.建设用地每亩18000元。3.未利用地每亩9000元。

(二)安置补助费 1.农用地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每名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17000元。

2.征收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三)青苗补偿费 1.耕地每亩1800元。

2.大棚设施栽培、园地、经济林地、精养鱼塘每亩3800元。3.坑塘水面、沟渠每亩900元。

附件4:

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分配办法

(一)被征收的承包耕地,将70%的土地补偿费按不超过村民组人均耕地的份额分配给被征地农户家庭中16周岁以上拥有承包土地的成员。

(二)按上述原则分配后仍有余额的,按征地时的本组16周岁以上成员平均分配。

(三)对拥有承包土地但不符合成员条件的16周岁以上人员,享受不超过村民组人均耕地的份额在30%的土地补偿费留存中分配。

(四)对一些特殊对象和遗留问题,经户长会议讨论同意后,可以在30%的土地补偿费留存中分配。

下载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统计分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统计分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随着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情况越来越多。这......

    繁昌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细则

    繁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繁昌县国土资源局文件 繁人社„2010‟106号关于印发《繁昌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 经研究决定,现将《繁昌县被......

    酒泉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

    酒泉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 保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含牧民,下同)当前生活有改善,长远生计有保障,切实维护被征......

    双桥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双桥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07年我县的农村养老保险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在上级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农村养老保险有关政策和省政府浙政发〔2002〕27号、〔2003〕26号文件精......

    泰州被征地农民补偿及就业社会保障调查

    泰州被征地农民补偿及就业社会保障调查酷暑七月,为积极响应党的有关文件精神,使广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及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今年七月对本市的有......

    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用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及工业小区建设,推进......

    太原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第三稿)

    太原市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汇报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占用,全市产生被征地农民约三十万人(含“城中村”......